八年级数学期末复习教学案

合集下载

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复习课》教案

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复习课》教案
教学重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是重点;
教学难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是难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
课时数
1课时
课堂教学实施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备内容或集体备课讨论记录(标、增、改、删、调)
一、知识结构(师生一起梳理)(5分钟)
探索∠A与∠1+∠2有什么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例3如图所示,在△ABC中,△ABC的内角平分线与外角平分线交于点P,试说明∠P=1/2∠A.
板书设计:
教学小结:
6、三角形的外角和是多少?
n边形的外角和是多少?
你能说明为什么多边形的外角和与边数无关吗?
三、例题导引(15分钟)
例1 如图,在△ABC中,∠A︰∠B︰∠C=3︰4︰5,BD、CE分别是边AC、AB上的高,BD、CE相交于点H,求∠BHC的度数。
例2如图,把△ABC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部时,
二、回顾与思考(10分钟)
1、什么是三角形?
什么是多边形?
什么是正多边形?
三角形是不是多边形?
1、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什么是对角线?
三角形有对角线吗?n边形的的对角线有多少条?
4、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各有什么特点?
5、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你能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说明n边形的内角和吗?
初中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
审核教师
授课周次
授课时间
课题
三角形复习课
课型

2024八年级数学详细教案(通用十篇)

2024八年级数学详细教案(通用十篇)

2024八年级数学详细教案(通用十篇)2024八年级数学详细教案(通用十篇)。

2024八年级数学详细教案篇1一、学生基本情况本学期我所带的两个班学生人数为:八(1)47人,八(2)46人,数学基础不是很好,尤其是八(1)班学生的成绩相对其他三个班有一定的差距,从上学期期末数学测试成绩可以看出。

总的来看,两个班的学生经过七年级的数学学习,基本形成数学思维模式,具备一定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知识灵活应用上还是有所欠缺,同时作答也比较粗心。

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在几何中,学生在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

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面,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帮扶和教育对象,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也不是太好;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错误(考试、作业后)的习惯,比较多的学生不具有,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二、指导思想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建立数学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学期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章末复习名师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学期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章末复习名师教案

°.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思路点拨】由△ABC≌△A′B′C′,其中∠C′=24°可得∠C=24°,所以∠ B=180°-∠A-∠C=180°-36°-24°=1200 【解答过程】解:∵△ABC≌△A′B′C′, ∴∠C=∠C′=24° ∵∠A+∠B+∠C=1800
∠A=36° ∴∠B=180°-∠A-∠C=180°-36°-24°=1200 【答案】1200 14.如图 BC=EF,AC=DF,要证明△ABC≌△DEF,还需添加一个条件: (1)若以“ ”为依据,需添加的条件是 ; (2)若以“ ”为依据,需添加的条件是 .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思路点拨】延长 BA 交 CE 的延长线于 F,证明△BCE≌△BFE,由全等可证 CE=EF, 再证△ACF≌△ABD,可得 BD=CF 【数学思想】截长补短. 【解答过程】 证明:延长 BA 交 CE 的延长线于 F, ∵BE 平分∠ABC,CE⊥BE, ∴△BCE≌△BFE, ∴CE=EF, ∵在△ABC 中,∠BAC=90°,CE⊥BE, ∴∠FCA=∠ABD, 又∵ AB=AC ∠FAC=∠BAD ∴△ACF≌△ABD, ∴BD=CF, ∴BD=2CE.
2
三、章末检测题
一、选择题 (每题 4 分,共 48 分)
1.如图,在△ABC 和△DEF 中,∠B=∠DEF,AB=DE,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
然不能证明△ABC≌△DEF,这个条件是( )
A.∠A=∠D
B.BC=EF
C.∠ACB=∠F
D.AC=DF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思路点拨】已知有一条边和相邻的一个角对应相等,可以添∠A=∠D(依据 ASA) 或∠ACB=∠F(依据 AAS),也可以添边 BC=EF(依据 SAS) 【解答过程】选项 A 的依据为 ASA; 选项 B 的依据为 SAS;选项 C 的依据为 AAS; 选项 D 不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 【答案】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 【思路点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SSS;SAS;AAS;ASA;HL. 【解答过程】选项 A 周长相等不能判断三角形全等;选项 B 两边和一个角对应相 等,只能是两边和两边的夹角对应相等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选项 C 面积相等的 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选项 D 对,依据为 AAS.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章末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章末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章末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章末复习》主要包括了本章所学的知识点,如二次根式、实数、方程、不等式、函数等。

本章复习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多种类型的题目,既有巩固基础知识的题目,也有提高思维能力的题目。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可能对一些概念和性质的理解不够深入,对一些题型的解法不够熟练。

因此,在复习课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二次根式、实数、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基本概念和性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让学生学会总结和归纳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挑战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次根式、实数、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基本概念和性质。

2.难点:对一些题型的解法和技巧,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总结等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练习。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本章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准备相应的教案、PPT、练习题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完成本章的学习任务,准备复习相关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章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二次根式、实数、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并对这些知识点进行简要讲解。

3.操练(1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典型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

完成后,教师进行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总结本章所学知识,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初中数学八年级《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复习》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八年级《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复习》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八年级《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复习》优秀教学设计-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能根据题意灵活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

2、通过变式练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完了全等三角形的几种判定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一题多解、变式教学的措施促使学生对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重点1、进一步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能根据题意灵活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

2、通过变式练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难点能根据题意灵活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

教学过程一、回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种,它们分别是(填简称),其中直角三角形专用的是(填简称)。

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对应练习(一)小组讨论,活用方法例1、已知:如图,AD=BE,AC=BC,CD=CE,请你试用不同方法证明:△AEC≌△BDC(二)题组训练,总结经验1.(A组)如图1,△ABC中,AB=AC,AD平分∠BAC,则依据 (填简称)可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此题第一个空还有其它答案吗?23图1 图2 2. (B 组)已知:如图2, ∠C=∠E ,∠1=∠2,AC=AE ,求证:AB=AD反思:你从此题得到了什么解题经验?3.(B 组)已知:如图,AB =CD ,AB ∥DC .求证:AD ∥BC , AD =BC反思:你从此题得到了什么解题经验?4. (C 组)如图,AB =AC ,BD ⊥AC 于D ,CE ⊥AB 于E ,交BD 于P ,求证:PD =PE反思:你从此题得到了什么解题经验?(三)随堂小测1、(A 组)如图,已知AB=AD ,试用四种不同方法添加适当条件使得三角形全等。

(1)添加条件 后, 可判定△ABC ≌△ADC ,依据是 (填简称);(2)添加条件 后,可判定△ABC ≌△ADC ,依据是 (填简称);(3)添加条件 后,A B CD可判定△ABC≌△ADC,依据是(填简称);(4)添加条件后,可判定△ABC≌△ADC,依据是(填简称)。

八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计划(通用6篇)

八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计划(通用6篇)

八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计划八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计划(通用6篇)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大家都有写过复习计划吧,对自己的学情进行分析,找到自己的长处和缺陷部分,然后据此进行有目的的复习。

那么大家知道复习计划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计划(通用6篇),欢迎大家分享。

八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计划1(一)思想方面的补差。

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和学生谈心,关心他们,关爱他们,让学生觉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

从而根据学生的思想心态进行相应的辅导。

(二)有效补差措施。

利用课余时间和晚拖班及放学后,对各种情况的同学进行辅导、提高,“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

具体方法如下:1.课上差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

2.安排座位时坚持“好差同桌”结为学习对子。

即“兵教兵”。

3.课堂练习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必做题”—基础题让差生做,第二层:“选做题”—中等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4.培优补差过程必须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培优。

培优补差尽可能“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必要精力”。

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练习,才能上好课,才能保证补差的效果。

要精编习题、习题教学要有四度。

习题设计(或选编习题)要有梯度,紧扣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面向大多数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巩固“双基”,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习题讲评要增加信息程度,围绕重点,增加强度,引到学生高度注意,有利于学生学会解答;解答习题要有多角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扩展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变通性;解题训练要讲精度,精选构思巧妙,新颖灵活的典型题,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题,练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训练要有多样化。

(三)在补差中注意几点:1、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

2、根据差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学困生则根据他们的程度给与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和讲解,已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北师大版 八年级上册 课题:《一次函数》复习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八年级上册 课题:《一次函数》复习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课题:《一次函数》复习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一次函数》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函数的概念、一次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对一次函数的复习,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图像和性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函数的概念和一次函数的基本知识,但部分学生对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理解不够深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兴趣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一次函数的复习,使学生掌握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图像和性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图像和性质。

2.难点: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一次函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发现一次函数的性质。

3.案例教学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一次函数的能力。

4.反馈评价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一次函数的复习课件,包括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图像和性质。

2.教学案例: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巩固一次函数的应用。

3.作业布置:提前布置一次函数的相关作业,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一次函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解购物时打折优惠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折扣率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是一次函数。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图像和性质,让学生回顾和巩固一次函数的知识。

甘肃省酒泉市第三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复习教学案1(无答案)(新版

甘肃省酒泉市第三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复习教学案1(无答案)(新版

甘肃省酒泉市第三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复习教学案1(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一、引入(问题引入):问题1:本章我们学习的1种关系是?1种式子是? 3条性质?问题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区别是?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在数轴表示的方法是?二、认定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2.理解不等式的解及解集的含义;3.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学习重点:通过梳理本章内容,进一步体会类比的思想方法.教学难点:体会类比的思想方法.三、本章知识结构图四、引导梳理知识点:知识点(1):不等关系:(1)、用 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1、x 与y 的差的5倍与2的和是一个非负数,可表示为 。

2、“x 的2倍与3的差不大于8”列出的不等式是( )A.2x -3≤8B.2x -3≥8C.2x -3D.2x -3>8知识点(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 ;(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 ;(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 .1、指出下面变形根据的是不等式的哪一条基本性质.(1)由5a >4,得a >54; (2)由a+3>0,得a >-3; (3)由-2a <1,得a >-21;(4)由3a >2a+1,得a >1. 2、用“<”“=”“>”号填空.(1)如果a >b ,那么a -b __________0;(2)如果a =b ,那么a -b __________0;(3)如果a <b ,那么a -b _______0.3、若x >y,则ax >ay ,那么a 一定为( )A .a >0B .a<0C .a≥0D .a ≤04、若m <n,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m -3<n-3 B.3m <3n C.-3m >-3n D.5-2m <5-2n知识点(3):不等式的解集(1)、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所以大多数不等式的解不唯一,有无数个解.(2)、满足不等式的所有解集合在一起,组成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应注意:(有点无圈,大右小左)大于向右画,小于向左画;有等号的画实心圆点,无等号的画空心圆圈.1、-3x ≤6的解集是( ) 0-1-2 0-1-2 012 012A 、B 、C 、D 、2、用不等式表示图中的解集,其中正确的是( )A. x ≥-2B. x >-2C. x <-2D. x ≤-2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不等式x <5的整数解有无数多个B.不等式x >-5的负整数解有4个C.不等式-2x <8的解集是x >-4D. x =-40是不等式2x <-8的解集4、不等式x -3>1的解集是 。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章末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章末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

章末复习【知识与技能】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能够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3.会作角的平分线,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条件,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觉.【情感态度】通过综合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和全等三角形条件以及角平分线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条件的综合应用.【教学难点】全等三角形性质、条件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应用.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教学说明】教师依据以上框图,带领学生一起全面回忆本章知识点.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教师针对本章易错点引导学生予以归纳并分析错因.1.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时出错.例1 如图,已知△ABC≌△FED,∠C=∠D,AE=BF,指出其它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常见错解】对应边BC与DF,AE与BF,对应角∠DFE和∠ABC.【错解分析】识图能力差,不能从重合的角度(将其中一个三角形先平移使AB与EF重合,然后沿EF翻折)来认识三角形的对应,从而无法正确找到对应边\,对应角.“SSS”掌握不熟练,自造条件用于判定三角形全等.例2 如图,AB=CD,AC和BD交于点O,若AC=BD,则∠B=∠C吗?为什么?【常见错解】∵AC=BD,∴∵AB=CD,∴△ABO≌△DCO(SSS),∴∠B=∠C.【错解分析】OA=OD,OB=OC属于自造条件,由AC=BD无法推出OA=OD,OB=OC.3.对SAS,AAS中的“夹角”“对应边”的内涵理解不清,导致用错.例3 如图,AE=AC,AB=AD,∠EAB=∠CAD.求证:∠B=∠D.【常见错解】在△ABC和△ADE中,AC=AE,∠CAD=∠EAB,AB=AD,∴△ABC≌△ADE(SAS),∴∠B=∠D.【错解分析】没有认真地结合图形来分析条件,对应角认识不明确,错把∠EAB和∠CAD 看成△ABC和△ADE的内角.三、典例精析,复习新知例4 已知,如图,AB=AC,∠BAC=∠DAE,∠ABD=∠ACE.试证明BD=CE.【分析】欲证BD=CE,结合已知条件可知,只需证明BD,CE所在的△ABD和△ACE全等.【归纳】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可通过两个三角形全等得到,首先结合图形和已知条件观察它们所在的三角形是否全等,再予以证明.2.证明两角相等.例5 如图,AB=DC,∠A=∠D.求证:∠ABC=∠DCB【分析】由AB=DC,∠A=∠D,想到如果取AD的中点N,连NB,NC,再由“SAS”得△ABN≌△D,所以BN=,∠ABN=∠∠NBC=∠NCB,再取BC中点M,连MN,则由“SSS”证得△NBM≌△NCM,推得∠NBC=∠NCB,从而使问题得证.【归纳】所证的两角没有分布在两个三角形中,所以不能直接利用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性质来证明,但取AD的中点N,连BN,,把四边形分解成三角形,再用三角形知识来解题,体现了转化的思想.例6 如图,△ABC中,AD平分∠BAC交BC于点D,过D点作DE⊥AB于E,DF⊥AC于F.连EF交AD于G.求证:EF⊥AD.【分析】由已知条件不难看出△ADE≌△ADF,进一步易证△AGE≌△AGF或△DGE≌△DGF,从而得到∠AGE与∠AGF相等且互补,故EF⊥AD.【证明】∵AD平分∠BAC,DE⊥AB,DF⊥AC,∴△ADE和Rt△ADF中,AD=ADDE=DF∴Rt△ADE≌Rt△ADF(HL)∴AE=AF在△AGE和△AGF中AE=AF,∠EAG=∠FAG,AG=AG.∴△AGE≌△AGF(SAS),∴∠AGE=∠AGF.∵∠AGE+∠AGF=180°,∴∠AGE=12×180°=90°,即EF⊥AD.4.证明两线平行例7 如图,△ABC中,AD平分∠BAC,E,F分别在BD,AD上,且DE=CD,EF=AC.求证:EF∥AB.【分析】要证EF∥AB,必须∠1=∠3,而∠1=∠2,故应有∠2=∠3,根据条件DE=CD,EF=AC,通过辅助线构造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证明.【证明】分别作CM⊥AD于M,EN⊥AD交AD的延长线于N,在△EDN和△CDM中,∠END=∠CMD=90°,∠NDE=∠MDC(对顶角相等),DE=CD.∴△EDN≌△CDM(AAS),∴EN=CM.在Rt△FEN和Rt△ACM中,EF=AC,EN=CM.∴Rt△FEN≌Rt△ACM(HL),∴∠2=∠3.∵∠1=∠2,∴∠1=∠3,∴EF∥AB.例8 如图所示,CE,CB分别是△ABC,△ADC的中线,且AB=AC.求证:CD=2CE.【分析】为了证明CD=2CE,考虑CE是△ABC底边AB上的中线,故把CE延长到F,使CF=2CE,把原来证CD=2CE转化为证明CD=CF,如此把线段“倍半”的数量关系转化为证两条线段的相等关系.【归纳】三角形中有中线时,常加倍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使边\,角条件转换,将分散的边、角集中在一些图形中,使问题易于解决.【教学说明】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全等和角平分线性质的知识.1.布置作业:从教材“复习题1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课时教学应重点突出:1.利用知识回顾与错例剖析,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建立起清晰的知识框架,形成严谨的思维习惯.2.强调转化思想的认识与应用,证明线段与角的相等可以转化成证明三角形全等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测量问题也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知识解决.利用这一系列问题帮助学生领悟和掌握这种数学思想方法.。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复习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复习教案

第17章勾股定理全章复习教学目标:1.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

2.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3.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综合问题和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回顾并思考勾股定理及逆定理教学难点:勾股定理及逆定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过程:(一)知识结构图:见PPT(二)基础知识: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a2 + b2 = c2几何语言:在Rt △ABC 中, ∠C=90°∴a2+b2=c2练习:1.求出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的边.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 3,4,X,则X=3. 三角形ABC 中,AB=10,AC=17,BC 边上的高线AD=8,求BC8A 15B 30° 2C B A 2 45° A CB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2 +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几何语言: 在△ABC 中,∵a2+b2=c2∴ △ABC 是直角三角形,∠C=90°互逆定理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 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 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 其中一个叫做另一个的逆定理.基础练习二:1.在已知下列三组长度的线段中,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5,12,13B 2,3,3C 4,7,5D 1, 2 , 52.若△ABC 中 ,AB=5 ,BC=12 ,AC=13 ,求AC 边上的高.三、典例分析:例1、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3,BC=4,CD=12,AD=13, ∠B=90°,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变式 有一块田地的形状和尺寸如图所示,试求它的面积。

121334归纳: 转化思想例2、下图是学校的旗杆,小明发现旗杆上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1米,如图(1),当他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米后,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如图(2),你能帮他D BA C归纳: 方程思想 例3、如图,矩形纸片ABCD 的边AB=10cm,BC=6cm,E 为BC 上一点,将矩形纸片沿AE 折叠,点B 恰好落在DC 边上的点G 处,求BE 的长。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总复习教案学案(教师、学生)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总复习教案学案(教师、学生)

一.分式复习知识点1、形如AB (A 、B 都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B≠0)的式子叫做分式。

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

2、分母≠0时,分式有意义。

分母=0时,分式无意义。

3、分式的值为0,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分子=0,而分母≠0。

4、分式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5、分式、分子、分母的符号,任意改变其中两个的符号,分式的值不变。

6、分式四则运算1)分式加减的关键是通分,把异分母的分式,转化为同分母分式,再运算. 2)分式乘除时先把分子分母都因式分解,然后再约去相同的因式。

3)分式的混合运算,注意运算顺序及符号的变化, 4)分式运算的最后结果应化为最简分式或整式. 7、分式方程1)分式化简与解分式方程不能混淆.分式化简是恒等变形,不能随意去分母.2)解分式方程的步骤:第一、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第二,解这个整式方程;第三,验根,通过检验去掉增根。

3)解有关应用题的步骤和列整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一样的:设、列、解、验、答。

第1课时 分式与分式方程【知识梳理】1. 分式概念:若A 、B 表示两个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则代数式BA叫做分式. 2.分式的基本性质:(1)基本性质:(2)约分:(3)通分: 3.分式运算4.分式方程的意义,会把分式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5.了解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会判断所求得的根是否是分式方程的增根. 【思想方法】1.类比(分式类比分数)、转化(分式化为整式)2.检验第2课时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知识梳理】1. 分式方程的应用;2.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3. 实际问题中对根的检验非常重要. 【注意点】分式方程的检验,实际意义的检验.第3课时 0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知识梳理】1 0指数幂:任何非零数的零次幂都等于1。

2一个数的-n次幂等于他的n次幂的倒数。

【思想方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二.函数及其图象的复习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新苏教版八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九章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复习课

新苏教版八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九章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复习课

第九章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单元复习课【知识梳理】9.1 图形的旋转1.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转动一定的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图形的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称为旋转角.2.图形旋转的性质:(1)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2)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3)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3.练习:(1)如图,Rt△ABC中,∠C=90°,∠ABC=30°,AC=2,△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得△A1B1C,当A1落在AB边上时,连接B1B,取BB1的中点D,连接A1D,则A1D的长度是()A. B.2 C.3 D.2(2)如图,P是等边三角形ABC内一点,将线段AP绕点A顺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AQ,连接BQ.若PA=6,PB=8,PC=10,则四边形APBQ的面积为.(3)如图,将等腰△ABC绕顶点B逆时针方向旋转α度到△A1BC1的位置,AB与A1C1相交于点D,AC与A1C1、BC1分别交于点E、F.(1)求证:△BCF≌△BA1D.(2)当∠C=α度时,判定四边形A1BC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4).如图1,在△ABC 中,AB=AC ,∠BAC=90°,D 、E 分别是AB 、AC 边的中点.将△AB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α角(0°<α<180°),得到△AB ′C ′(如图2). (1)探究DB ′与EC ′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 (2)当DB ′∥AE 时,试求旋转角α的度数.9.2 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1.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关于这点对称,也称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2.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3.把一个图形绕 旋转 ,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 ,那么这个图形叫做 ,这个点就是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第五章复习精选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第五章复习精选教案

第五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一、本章知识点梳理:知识点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 知识点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定义 知识点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知识点4: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点5: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各知识点分类讲解知识点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1、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注意:1、(1)方程中的元指的是未知数,即二元一次方程有且只有两个未知数. (2)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3)二元一次方程的左右两边都必须是等式. (三个条件完全满足的就是二元一次方程)2.含有未知数的项的系数不等于零,且两未知数的次数为1。

即若ax m+by n=c 是二元一次方程,则a ≠0,b ≠0且m=1,n=1 例1:已知(a -2)x -by|a|-1=5是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则a =______,b =_____.例2:下列方程为二元一次方程的有_________①y x =-52,②14=-x ,③2=xy ,④3=+y x ,⑤22=-y x ,⑥22=-+y x xy ,⑦71=+y x⑧y x 23+,⑨1=++c b a 【巩固练习】下列方程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3x-y 2=0 B .2x +1y =1 C .3x -52y=6 D .4xy=3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由两个二元一次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叫二元一次方程组注意:①方程组中有且只有两个未知数。

②方程组中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为1。

③方程组中每个方程均为整式方程。

例:下列方程组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A 、228423119 (237)54624x y x y a b x B C D x y b c y x x y +=+=-=⎧⎧=⎧⎧⎨⎨⎨⎨+=-==-=⎩⎩⎩⎩【巩固练习】1、 已知下列方程组:(1)32x y y =⎧⎨=-⎩,(2)324x y y z +=⎧⎨-=⎩,(3)1310x y x y ⎧+=⎪⎪⎨⎪-=⎪⎩,(4)30x y x y +=⎧⎨-=⎩,其中属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个数为( )A .1 B. 2 C . 3 D . 4 2、 若753313=+--m n m y x是关于x 、y 二元一次方程,则m =_________,n =_________。

数学期末复习教案

数学期末复习教案

数学期末复习教案数学期末复习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整理熟练掌握四则运算的五大定律和两大性质。

2、认真地审题,并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

进一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导学流程温故知新知识导图:(用字母表示出来)1、加法的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2加法结合律:1乘法交换律:2乘法结合律:2、乘法的运算定律3乘法分配律:减法的运算性质:除法的运算性质:导学导练简算(1)628+182+472+18(2)624-85-15(3)45×11×2(4)96×101-96(5)3400÷25÷4(6)723-(123+159)课堂检测一、填空我最棒1、26+285+315=26+(285+315),此题运用了()律。

2、7×4×6×25=7×6×(4×25),此题运用了()律,也运用了()律。

3、1200÷(12×25)=1200÷12÷25,这样计算是根据()。

简算1、444-56-442、101×147-1473、25×164、88×125数学期末复习教案「篇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0~101页期末复习第1~7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千以内数的含义,掌握和在1000以内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口算、笔算和估算,提高运算能力。

教学准备:0~9数字卡片、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本学期的新课教学已经全部完成,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进入期末复习阶段,希望小朋友们利用最后复习阶段好好复习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争取期末测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二、复习1000以内数的知识1.读数方法的复习。

出示计数器。

请学生从右向左,依次说一说位数位顺序的排列情况。

提问:从右边起到第三位是?百位的右边一位是哪一位?左边一位呢?千位是右起第几位?计数器拨出四十七。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期末复习试卷(五)数据的分析含教学反思设计案例学案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期末复习试卷(五)数据的分析含教学反思设计案例学案说课稿

期末复习(五)数据的分析各个击破命题点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例1】为了大力宣传节约用电,某小区随机抽查了10户家庭的月用电量情况,统计如下表.关于这10户家庭的月用电量说法正确的是()A.中位数是40C.平均数是20.5 D.平均数是41【思路点拨】由题意可知排序后第5,6户的用电量都是40度,故中位数是40;用电量40度的户数有4户,故众数是40;平均数为25+30×2+40×4+50×2+6010=40.5.【方法归纳】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数据总数为奇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数据总数为偶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只一个;平均数为所有数据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1.(锦州中考)某销售公司有营销人员15人,销售部为了制定某种商品的月销售量定额,统计了这15人某月的销售量,如下表所示:那么这15A.320,210,230 B.320,210,210C.206,210,210 D.206,210,2302.(德阳中考)如图是某位射击选手5次射击成绩的折线图,根据图示信息,这5次成绩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A.7,8 B.7,9 C.8,9 D.8,10命题点2方差【例2】(德州中考)在甲、乙两位同学中选拔一人参加“中华好诗词”知识竞赛,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两人5次测试成绩(单位:分)如下:甲:79,86,82,85,83;乙:88,79,90,81,72.回答下列问题:(1)甲成绩的平均数是________,乙成绩的平均数是________;(2)经计算知s2甲=6,s2乙=42.你认为选派谁参加比赛更合适,说明理由.【思路点拨】(1)根据平均数的定义列式计算;(2)由平均数所表示的平均水平及方差所衡量的成绩稳定性综合判断.【方法归纳】 计算方差:“先平均、再作差、平方后、再平均”,也就是说,先求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再将每一个数据都与平均数作差,然后将这些差进行平方,最后求这些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其结果就是这组数据的方差.3.(朝阳中考)六箱救灾物资的质量(单位:千克)分别是17,20,18,17,18,18,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方差依次是( )A .18,18,3B .18,18,1C .18,17.5,3D .17.5,18,14.(达州中考)已知一组数据0,1,2,2,x ,3的平均数为2,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____________.命题点3 用样本估计总体【例3】 某校260名学生参加植树活动,要求每人植4~7棵,活动结束后随机抽查了20名学生每人的植树量,并分为四种类型,A :4棵;B :5棵;C :6棵;D :7棵.将各类的人数绘制成扇形图(如图1)和条形图(如图2),经确认扇形图是正确的,而条形图尚有一处错误.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条形图中存在的错误,并说明理由;(2)写出这20名学生每人植树量的众数、中位数;(3)在求这20名学生每人植树量的平均数时,小宇是这样分析的:第一步:求平均数的公式是x =x 1+x 2+…+x nn;第二步:在该问题中,n =4,x 1=4,x 2=5,x 3=6,x 4=7;第三步:x =4+5+6+74=5.5.①小宇的分析是从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的?②请你帮他计算正确的平均数,并估计这260名学生共植树多少棵.【思路点拨】 (1)结合扇形统计图中数据分别计算各种类型的人数,再与条形统计图中数据对照;(2)根据条形统计图及扇形统计图得出众数与中位数即可;(3)①小宇的分析是从第二步开始出现错误的;②求出正确的平均数,乘以260即可得到结果.【方法归纳】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的核心思想.具体的有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用样本百分率估计总体百分率,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等.5.某果园有果树200棵,从中随机地抽取5棵,每棵果树的产量如下(单位:千克):98,102,97,103,105,这5棵树的平均产量为____________千克;估计这200棵果树的总产量约为____________千克.命题点4分析数据作决策【例4】(青岛中考)甲、乙两名队员参加射击训练,成绩分别被制成下列两个统计图:根据以上信息,整理分析数据如下:(1)(2)分别运用表中的四个统计量,简要分析这两名队员的射击训练成绩.若选派其中一名参赛,你认为应选哪名队员?【思路点拨】(1)利用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直接计算平均分即可;将乙的成绩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用中位数的定义直接写出中位数即可;根据乙的平均数利用方差公式计算即可;(2)结合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四方面的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归纳】分析数据作出决策,取决于对数据分析的角度.平均数相同的情况下,方差越小的那组数据越稳定.6.在甲、乙两名学生中选拔一人参加国家数学冬令营集训.经统计,两人近期的8次测试成绩分别制作成统计图、表如下.如果让你选拔,打算让谁参加?统计图、表中,哪一种较能直观地反映出两者的差异?中位数乙74.6 77.6 无167 35整合集训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命中环数(单位:环) 7 8 9 10甲命中相应环数的次数 2 2 0 1乙命中相应环数的次数 1 3 1 0A.甲比乙高B.甲、乙一样C.乙比甲高D.不能确定2.(江西中考)某市6月份某周气温(单位:℃)为23,25,28,25,28,31,28,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25,25 B.28,28C.25,28 D.28,313.(茂名中考)甲、乙两个同学在四次模拟测试中,数学的平均成绩都是112分,方差分别是s2甲=5,s2乙=12,则成绩比较稳定的是()A.甲B.乙C.甲和乙一样D.无法确定4.已知数据:-4,1,2,-1,2,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中位数为1 B.方差为26C.众数为2 D.平均数为05.对于数据组3,3,2,3,6,3,8,3,6,3,4.①这组数据的众数是3;②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的数值不等;③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的数值相等;④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与众数的数值相等.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4个B.3个C.2个D.1个6.某校四个绿化小组一天植树的棵数如下:10,x,10,8.已知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相等,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8 B.9 C.10 D.127.张大叔有一片果林,共有80棵果树.某日,张大叔开始采摘今年第一批成熟的果子,他随机选取1棵果树的10个果子,称得质量分别为(单位:kg)0.28,0.26,0.24,0.23,0.25,0.24,0.26,0.26,0.25,0.23.如果一棵树平均结有120个果子,以此估算,张大叔收获的这批果子的单个质量和总质量分别约为()A.0.25 kg,2 400 kg B.2.5 kg,2 400 kgC.0.25 kg,4 800 kg D.2.5 kg,4 800 kg8.(厦门中考)已知某校女子田径队23人年龄的平均数和中位数都是13岁,但是后来发现其中有一位同学的年龄登记错误,将14岁写成15岁.经重新计算后,正确的平均数为a岁,中位数为b 岁,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a<13,b=13 B.a<13,b<13C.a>13,b<13 D.a>13,b=139.(兰州中考)期中考试后,班里有两位同学议论他们所在小组同学的数学成绩,小明说:“我们组成绩是86分的同学最多”,小英说:“我们组的7位同学成绩排在最中间的恰好也是86分”,上面两位同学的话能反映的统计量是()A.众数和平均数B.平均数和中位数C.众数和方差D.众数和中位数10.(通辽中考)一次“我的青春,我的梦”演讲比赛,有五名同学的成绩如下表所示,有两个数据被遮盖,A.80,2C.78,2 D.78, 2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某招聘考试分笔试和面试两种,其中笔试按60%,面试按40%计算加权平均数,作为总成绩.孔明笔试成绩90分,面试成绩85分,那么孔明的总成绩是____________分.12.(呼和浩特中考)某校五个绿化小组一天植树的棵数如下:10,10,12,x,8.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10,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____________.13.小李和小林练习射箭,射完10箭后两人的成绩如图所示,通常新手的成绩不太稳定.根据图中的信息,估计这两人中的新手是____________.14.为了发展农业经济,致富奔小康,李伯伯家2013年养了4 000条鲤鱼,现在准备打捞出售,那么,15.(牡丹江中考)一组数据2,3,x,y,12中,唯一众数是12,平均数是6,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______.16.已知2,3,5,m,n五个数据的方差是2,那么3,4,6,m+1,n+1五个数据的方差是____________.三、解答题(共46分)17.(8分)某专业养羊户要出售100只羊.现在市场上羊的价格为每千克11元,为了估计这100只羊能卖多少钱,该专业养羊户从中随机抽取5只羊,称得它们的质量(单位:kg)分别为26,31,32,36,37.(1)估计这100只羊中每只羊的平均质量;(2)估计这100只羊一共能卖多少钱.18.(12分)某校八年级(1)班积极响应校团委的号召,每位同学都向“希望工程”捐献图书,全班40名同学共捐图书400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保、王刚两位同学在父母的支持下各捐献了90册(2)请算出捐书册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并判断其中哪些统计量不能反映该班同学捐书册数的一般状况,说明理由.19.(12分)(山西中考)某公司招聘人才,对应聘者分别进行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三项测试,(1)(2)根据实际需要,公司将阅读、思维和表达能力三项测试得分按3∶5∶2的比确定每人的最后成绩,若按此成绩在甲、乙两人中录用一人,谁将被录用?(3)公司按照(2)中的成绩计算方法,将每位应聘者的最后成绩绘制成如图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每组分数段均包含左端数值,不包含右端数值,如最右边一组分数x为85≤x<90),并决定由高分到低分录用8名员工,甲、乙两人能否被录用?请说明理由,并求出本次招聘人才的录用率.20.(14分)甲、乙两名同学进入八年级后,某科6次考试成绩如图所示:(1)(2)①从平均数和方差相结合看;②从折线图上两名同学分数的走势上看,你认为反映出什么问题?参考答案【例1】 A【例2】(1)x 甲=(79+86+82+85+83)÷5=83;x 乙=(88+79+90+81+72)÷5=82.(2)选派甲参加比赛比较合适.因为甲的平均成绩高于乙的平均成绩,并且甲的方差小于乙的方差,说明甲成绩更好更稳定,因此选派甲参加比赛比较合适. 【例3】(1)D 错误,理由:∵共随机抽查了20名学生每人的植树量,由扇形图知D 占10%,∴D 的人数为20×10%=2≠3.(2)众数为5,中位数为5.(3)①小宇的分析是从第二步开始出现错误的.②x =4×4+5×8+6×6+7×220=5.3,估计260名学生共植树5.3×260=1 378(棵). 【例4】(1)甲的平均成绩:a =5×1+6×2+7×4+8×2+9×11+2+4+2+1=7,∵乙射击的成绩从小到大排列为3,4,6,7,7,8,8,8,9,10,∴乙射击成绩的中位数:b =7+82=7.5.其方差:c =110×[(3-7)2+(4-7)2+(6-7)2+2×(7-7)2+3×(8-7)2+(9-7)2+(10-7)2]=110×(16+9+1+3+4+9)=4.2.(2)从平均成绩看,甲、乙二人的成绩相等均为7环; 从中位数看,甲射中7环以上的次数小于乙;从众数看,甲射中7环的次数最多而乙射中8环的次数最多;从方差看,甲的成绩比乙的成绩稳定.综合以上各因素,若选派一名学生参加比赛的话,可选择乙参赛,因为乙获得高分的可能性更大. 题组训练1.B 2.A 3.B 4.535.101 20 2006.由发展趋势宜选拔乙参加,折线图反映两者差异比较明显. 整合集训1.B 2.B 3.A 4.B 5.D 6.C 7.A 8.A 9.D 10.C 11.88 12.1.6 13.小李 14.6 800 15.3 16.217.(1)每只羊的平均质量为x =15×(26+31+32+36+37)=32.4(kg).则可估计这100只羊中每只羊的平均质量约为32.4 kg. (2)32.4×100×11=35 640(元).答:估计这100只羊一共能卖约35 640元.18.(1)设捐7册图书的有x 人,捐8册图书的有y 人. ∴⎩⎪⎨⎪⎧4×6+5×8+6×15+7x +8y +90×2=400,6+8+15+x +y +2=40.解得⎩⎪⎨⎪⎧x =6,y =3. (2)平均数是10,中位数是6,众数是6.其中平均数10不能反映该班同学捐书册数的一般情况,因为40名同学中38名同学的捐书册数都没有达到10册,平均数主要受到捐书90册的2位同学的捐书册数的影响,故而不能反映该班同学捐书册数的一般情况.19.(1)∵x 甲=93+86+733=84(分),x 乙=95+81+793=85(分),∴x 甲<x 乙.∴乙将被录用.(2)∵x 甲′=93×3+86×5+73×23+5+2=85.5(分),x 乙′=95×3+81×5+79×23+5+2=84.8(分),∴x 乙′<x 甲′.∴甲将被录用.(3)甲一定被录用,而乙不一定能被录用.理由:由直方图可知成绩最高一组分数段85≤x<90中有7人,公司招聘8人,又x 甲′=85.5分,显然甲在该组,所以甲一定能被录用;在80≤x<85这一组内有10人,仅有1人能被录用,而x乙′=84.8分在这一组内不一定是最高分,所以乙不一定能被录用.由直方图知,应聘人数共有50人,录用人数为8人,所以本次招聘人才的录用率为8 50×100%=16%.20.(1)125757572.570①从平均数和方差相结合看:甲、乙两名同学的平均数相同,但甲成绩的方差为125,乙同学成绩的方差为33.3,因此乙同学的成绩更为稳定.②从折线图中甲、乙两名同学分数的走势上看,乙同学的6次成绩有时进步,有时退步,而甲的成绩一直是进步的.。

八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学教案八年级数学教学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1、特点与地位:重点中的重点。

本课是教材求两结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问题是图最常见的应用的之一,在交通运输、通讯网络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2、重点与难点:结合学生现有抽象思维能力水平,已掌握基本概念等学情,以及求解最短路径问题的自身特点,确立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1)重点:如何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求解最短路径问题,以及该问题的解决方案。

(2)难点:求解最短路径算法的程序实现。

3、教学安排:最短路径问题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求从某个源点到其他各结点的最短路径,另一种是求每一对结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根据教学大纲安排,重点讲解第一种情况问题的解决。

安排一个课时讲授。

教材直接分析算法,考虑实际应用需要,补充旅游景点线路选择的实例,实例中问题解决与算法分析相结合,逐步推动教学过程。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掌握最短路径概念、能够求解最短路径。

2、能力目标:(1)通过将旅游景点线路选择问题抽象成求最短路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据抽象能力。

(2)通过旅游景点线路选择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讲究工作方法、与他人合作,提高效率。

三、教法分析课前充分准备,研读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中除了使用传统的“讲授法”以外,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同时辅以多媒体课件,以启发的方式展开教学。

由于本节课的内容属于图这一章的难点,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注意与学生沟通,根据学生的反应控制好教学进度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

四、学法指导1、课前上次课结课时给学生布置任务,使其有针对性的预习。

2、课中指导学生讨论任务解决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本节课知识点。

3、课后给学生布置同类型任务,加强练习。

五、教学过程分析(一)课前复习(3~5分钟)回顾“路径”的概念,为引出“最短路径”做铺垫。

教学方法及注意事项:(1)采用提问方式,注意及时小结,提问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回忆概念。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教学案(新)折叠问题(期末复习)教案导学案课时作业试卷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教学案(新)折叠问题(期末复习)教案导学案课时作业试卷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A B C D M N PQ 折叠问题(专题复习)一、计算角度1.点E 是矩形ABCD 的边CD 上的点,沿着AE 折叠矩形ABCD ,使D 落在BC 边上的F 点处,如果∠BAF =60°,则∠DEA =____________.2.如图,已知正方形纸片ABCD ,M ,N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把BC 边向上翻折,使点C 恰好落在MN 上的P 点处,BQ 为折痕,则∠PBQ = 度. 2.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图①)按如下步骤操作:(1)以过点A 的直线为折痕折叠纸片,使点B 恰好落在AD 边上,折痕与BC 边交于点E (如图②);(2)以过点E 的直线为折痕折叠纸片,使点A 落在BC 边上A 1,折痕EF 交AD 边于点F (如图③);(3)将纸片收展平,则∠AFE =____________.3.如图,一张长方形纸沿AB 对折,以AB 中点O 为顶点将平角五等分,并沿五等分的折线折叠,再沿CD 剪开,使展开后为正五角星(正五边形对角线所构成的图形).则∠OCD =____________.二、折出特殊的四边形1.如图,一张矩形纸片,腰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小明把矩形的一个角沿折痕AE 翻折上去,使AB 和AD 边上的AF 重合,则四边形ABEF 就是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他判定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2.如图,把一张矩形的纸ABCD 沿对角线BD 折叠,使点C 落在点E 处,BE 与AD 交于点F . ⑴求证:△ABF ≌△EDF ;⑵若将折叠的图形恢复原状,点F 与BC 边上的点M 正好重合,连接DM ,试判断四边形BMD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ABABOOCDE3.在一张长12cm、宽5cm的矩形纸片内,要折出一个菱形.李颖同学按照取两组对边中点的方法折出菱形EFGH(见方案一),张丰同学沿矩形的对角线AC折出∠CAE=∠DAC,∠ACF=∠ACB的方法得到菱形AECF(见方案二),请你通过计算,比较李颖同学和张丰同学的折法中,哪种菱形面积较大?4A BCDA B CD E三、计算长度及面积1.如图,已知:点E 是正方形ABCD 的BC 边上的点,现将△DCE 沿折痕DE 向上翻折, 使DC 落在对角线DB 上,则EB ∶CE =_________.2.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ADC =45°,把△ADC 沿AD 对折,点C 落在C ´的位置, 若BC =2,则BC ´=_________.3.有一矩形纸片ABCD ,AB =9cm ,BC =12cm ,将纸片沿EF 折叠,使B 与D 重合.求折痕EF 的长.4.如下图,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045=∠DBC .翻折梯形ABCD ,使点B 重合与点D ,折痕分别交边AB 、BC 于点F 、E .若AD =2,BC =8, 求BE 的长;5.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AB =8,将纸片折叠,使顶点B 落在边AD 的E 点上,BG =10.(1)当折痕的另一端F 在AB 边上时,求△EFG 的面积.(2)当折痕的另一端F 在AD 边上时,如图,证明四边形BGEF 为菱形,并求出折痕GF 的长.AB CD E F G H (A)(B)6.(1)观察与发现小明将三角形纸片()ABC AB AC >沿过点A 的直线折叠,使得AC 落在AB 边上,折痕为AD ,展开纸片(如图①);再次折叠该三角形纸片,使点A 和点D 重合,折痕为EF ,展平纸片后得到AEF △(如图②).小明认为AEF △是等腰三角形,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2)实践与运用将矩形纸片ABCD 沿过点B 的直线折叠,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折痕为BE (如图③);再沿过点E 的直线折叠,使点D 落在BE 上的点D '处,折痕为E G (如图④);再展平纸片(如图⑤).求图⑤中α∠的大小.7.已知:如图,矩形AOBC ,以O 为坐标原点,OB 、OA 分别在x 轴、y 轴上. 点A 坐标为(0,3),∠OAB =60°,以AB 为轴对折后,使C 点落在D 点处,求D 点坐标.8.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 中,AB =33,BC =6,沿EF 折叠后,点C 落在AB 边上的点P 处,点D 落在点Q 处,AD 与PQ 相交于点H ,∠BPE =30°. ⑴ 求BE 、QF 的长.⑵ 求四边形PEFH 的面积. 9.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 中,∠B =45°,AE 为BC 边上的高,将△ABE 沿AE 翻折后得△AB ′E ,求△AB ′E 与四边形AECD 重叠部分的面积.四、综合型问题1.将两块全等的含30°角的三角尺如图(1)摆放在一起,它们的较短直角边长为3.A 图① A 图② F EE D CF B A 图③ E D C A B FG ' D ' A D E C B F G α 图④ 图⑤(1) 将△ECD 沿直线l 向左平移到图(2)的位置,使E 点落在AB 上,则CC ′=______;(2) 将△ECD 绕点C 逆时针旋转到图(3)的位置,使点E 落在AB 上,则△ECD 绕点C 旋转的度数=______; (3) 将△ECD 沿直线AC 翻折到图(4)的位置,ED ′与AB 相交于点F ,求证AF =FD ′.2.如图,把一个等腰直角△ABC 沿斜边上的中线CD (裁剪线)剪一刀,把分割成的两部分拼成一个四边形A ′BCD ,如示意图(1)。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复习课教学设计 (1)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复习课教学设计 (1)

《勾股定理》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本章节知识构建过程,进一步理解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掌握常见的勾股定理题型,能熟练进行常规题型通性通法的运算。

2、在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猜想、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中,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探究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特征和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转化思想构造所需要的直角三角形。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图片资料、视频等)、勾股定理直观演示教具;学生准备: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教学引入:勾股定理描述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沟通了几何图形与数的运算一个重要桥梁,同时又蕴含了多种数学思想,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方程等,所以本单元在中考中从思想方法和计算能力上要求都比较高。

学习目标展示:设计目的:让学生学习有目标,努力有方向。

素养小题抢答:1、勾股定理的内容是什么?2、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cm,4cm,另外一条边长为多少.3、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6,8,则斜边上的是多少.4、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内容是什么?5、给出下列4组数据:(1) 9、12、15 ;(2)7、24、25;(3)32、42、52;(4)3a、4a、5a (a>0);其中可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6、勾股定理有什么作用?学习过程:让各组学生抢答,根据抢答情况分组加分,同时组织学生纠错。

教师活动:针对易出错问题进行及时强调。

思维导图扬帆:学习过程:教师检查小组长的学案,然后让小组长检查纠错。

设计目的:进一步形成知识网络题型分类助航:教师活动:为学生展示美丽的“勾股树”,引出勾股定理的证明,并为学生展示动图证明勾股定理,激发学习的学习欲望和爱国热情。

题型一、“勾股树”问题典型例题1 —(同步学习33页,练习1)如下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分别为3,5,2,3,则正方形E的面积为()A. 13B. 26C. 47D. 94活动设计:自主思考,举手回答,到屏幕处讲解。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分式》复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分式》复习教案

第15章分式单元要点分析教材内容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是分式的概念、根本性质、分式运算以及分式方程的应用.本单元知识构造图.本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继整式之后对代数式的进一步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讨论:1.密切分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突出分式、分式方程的模型作用,•分式也是表示具体问题情境中数量关系的工具;分式方程那么是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重要模型.本单元首先通过从分数到分式,以适移的手法引入分式概念,在分式的运算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这些实际问题中,学习法那么、应用法那么,感受分式运算的意义,理解算理.在学习分式方程时,教材设置了现实中的速度问题、工程问题等,让学生经历“建立分式方程模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的意义与使用,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在分式方程应用方面,力求使应用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突出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教材十分重视观察、类比、归纳、猜测等思维方法的应用.在分式根本性质的探索过程中,采用观察、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获得结论,在分式加减乘除运算法那么的探索中,与分数进展类比,得到有关结论;分式方程的概念也是通过抽象、概括获得的.这样,既渗透了常用的数学思维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3.适当降低分式运算的难度,注重对算理的理解、分式的化简、求值、•运算,是代数运算的根底,但它与分数非常类似.因此,适当控制难度、注意对算理的理解是本单元的特点.在分式运算方面,教材的例、习题难度都不大,运算步骤不多,注意一题多解,对分式方程,注重对解的合理性的讨论.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熟练掌握分式的根本性质,会进展分式的约分、•通分和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分式不超过两个〕,会检验分式方程的根.〔2〕能解决一些与分式、分式方程有关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2.过程与方法〔1〕经历用字母表示现实情境数量关系〔分式、分式方程〕的过程,•了解分式、分式方程的概念,体会分式、分式方程的模型思想,进一步开展符号感.〔2〕经历通过观察、归纳、类比、猜测,获得分式的根本性质、•分式乘除运算法那么、分式加减运算法那么的过程;开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与代数恒等变形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获取代数知识的常用方法,感受代数学习的实际应用价值.重难点、关键1.重点:分式的混合运算以及分式方程的应用.2.难点:异分母的分式的通分,特别是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通分,另一个是分式方程的“建模〞问题.3.关键:把握分式的根本性质,在通分中的充分应用.抓住最简公分母的寻找方法是解决通分这一难点的关键.复习与交流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对本单元进展回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进展分式的根本运算〔加、减、乘、除、乘方〕,熟练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能应用“建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经历回忆分式概念、计算、应用的过程,提高观察、类比归纳、猜测等能力,.领会其算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严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内在价值.重难点、关键1.重点:通过理解分式的根本性质,掌握分式的运算、应用.2.难点:分式的通分以及分式方程的“建模〞.3.关键:把握分式的根本性质,领会算理.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制作与本节课有关的投影片,图片等.学生准备:做一份本单元知识小结.学法解析1.认知起点:在学习了不等式根本性质、约分、通分、混合运算,•以及分式方程、应用内容后进展反思.2.知识线索:3.学习方式:采用知识体系梳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到达稳固提高本单元知识的目的.教学过程一、回忆交流,稳固反应【组织交流】教师活动:翻开投影机,先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交流各自准备的单元小结,然后开展小组汇报.学生活动:小组合作交流,交流内容是〔1〕单元知识构造图;〔2〕课本P41“回忆与思考〞的5个问题;〔3〕自己的单元小结.活动形式:先小组合作交流,再小组汇报,师生互动.媒体使用:学生汇报中,可借用投影仪,辅助讲解.教师归纳:本章主要内容是分式的概念;分式的根本性质;分式混合运算和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及其应用,这些内容在今后进一步学习方程、函数等知识时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投影显示本单元知识体系,见课本P157〕1.分式的根本性质是分式恒等变形的依据,•正确理解和熟练掌握这一性质是学好分式的关键,因此学习中要注意以下三点:〔1〕根本性质中的字母表示整数,〔,A A M A A M B B M B B M⨯÷==⨯÷,M≠0〕 〔2〕要特别强调M≠0,且是一个整式,由于字母的取值可以是任意的,所以M•就有等于零的可能性,因此,应用根本性质时,重点要考察M 的值是否为零.2.约分,约分的目的是化简,关键是找分子和分母的最高公因式,•即系数的最大公约数、一样因式的最低次幂.3.通分,通分关键是确定n 个分式的公分母,•通常取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最简公分母.4.分式的乘除法本质就是〔1〕因式分解,〔2〕约分.5.分式的加减法本质就是〔1〕通分,〔2〕分解因式,〔3〕约分.6.解分式方程的本质就是将分式方程化成整式方程,但要注意验根.【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动权,以自主、合作、交流的手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二、寓思与练,讨论交流【显示投影片1】演练题1:当x 取什么数时,以下分式有意义?〔1〕22461;(2);(3)512x x x x m-++. 思路点拨:〔1〕令5x+1=0,相应求出x 的值,然后x 不取这个值时分式必有意义.〔 x≠-15〕;〔2〕由于无论x 取何值x 2+2的值均大于零,因此,x 取任何实数,此分式都有意义;〔3〕因为任何数的平方均为非负数,那么m 2≥0,所以m≠0即可.演练题2:当x 取什么数,以下分式的值为零?〔1〕23||2;(2)47(2)(5)x x x x x +-++-. 思路点拨:令分子等于零,由此求出x 的值,此时应考虑分母是否等于零,•假设等于零,那么分式无意义,应舍去.〔1〕x=-32;〔2〕x=2. 【活动方略】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引导学生训练,并请学生上台板演.学生活动:独立完成演练题1,2,以练促思.三、随堂练习,稳固深化1.x 为何值时,2||5x x-的值为零;〔x±5〕 2.x 为何值时,259x x +-没有意义;〔x=9〕 3.x 为何值时,6721a a -+的值等于1.〔a=2〕 4.课本P158复习题15第6题.四、范例学习,提高认知例1 计算.2244222815(1);(2)()(66).583()[:(1),(2)]6x y a b xy x y x y ab xy x y ax xy x y b -÷-++答案 思路点拨:按法那么进展分式乘除法运算,应注意,如果运算结果不是最简分式,一定要约分,对于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按乘除的顺序依次进展;当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一般先分解因式,并在运算过程中约分,使运算简化. 例2 计算.222222222(1);11112(2)()().4444224xy y x x y y x x y b a ab b a ab b a b a b a b -+--+-÷+-+++-+- 思路点拨:〔1〕•分式的加减运算就是把异分母的加减化成同分母的分式的加减,因此,在通分过程中找出最简公分母是关键.〔2〕对于分式的混合运算,•应注意运算顺序.【活动方略】教师活动:通过分析例1、例2的算理,增强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运算的准确性.学生活动:参与例1、例2的分析,同教师一道领会算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五、随堂练习,稳固深化1.计算.22225(1)221(2)1111(3)1();()121x xx x x x a a a a a a a a +----+-+--÷-+--+ 2.先化简,再求值:()(2)(1)x y x y y y x y x x -÷+-÷+,其中x=115,.[]253y = 六、联系实际,实践应用【显示投影片2】例3 解分式方程:1-6351x x x+=-+ [x=2] 思路点拨:解分式方程根本思路是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使方程化为整式方程,但解后必须验根.例4 某水泵厂在一定天数内生产4 000台水泵,工人为了支援祖国现代化建立,每天比原方案增加25%,可提前10天完成任务,问原方案每天生产多少台?〔80台〕思路点拨:工程问题常用的关系式是时间=总工作量日产量,设原方案每天生产x台,•列式4000400014x x x-+=10.【活动方略】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启发引导学生弄清题意,正确解答.学生活动:利用例3、例4,复习分式方程解法,以及应用题“建模〞方法,并归纳小结.七、继续演练,反复认识【显示投影片3】1.解方程:8177xx x----=8〔无解〕2.一列火车从车站开出,预计行程450千米,当它开出3小时后,因出现特殊情况多停一些,耽误30分钟,后来把速度提高了倍,结果准时到达目的地,•求这列火车原来的速度.[提示:设火车原速为x千米/小时,列车450314531.22xx x-+=,x=75]3.课本P159“复习题15〞第9,10题.八、布置作业,专题突破1.课本P158“复习题15〞第1,2〔3〕〔4〕〔6〕,3〔2〕〔4〕〔6〕〔8〕,4,5,8题.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九、课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数学期末复习教学案(1)按住ctrl 键 点击查看更多初中八年级资源复习内容:第七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知识梳理:(1)不等式及基本性质;(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解法与应用;(3)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

基础知识练习:1、用适当的符号表示下列关系:(1)X 的2/3与5的差小于1;(2)X 与6的和不大于9 (3)8与Y 的2倍的和是负数 2. 已知a <b,用“<”或“>”号填空:①a-3 b-3 ②6a 6b ③-a -b ④a-b 0 3. 当0<<a x 时,2x 与ax 的大小关系是4. 如果121<<x ,则()()112--x x _______0 5. 63->x 的解集是___________,x 41-≤-8的解集是___________。

6. 函数xxy 21-=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21且x ≠0 B 、x 21->且x ≠0 C 、x ≠0 D 、x 21<且x ≠0 7. 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小于15,这样的自然数组共有( ) A 、6组 B 、5组 C 、4组 D 、3组8. 当x 取下列数值时,能使不等式01<+x ,02>+x 都成立的是( ) A 、-2.5 B 、-1.5 C 、0 D 、1.5 典型例题分析:例1. 解下列不等式(组),并将结果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 634123+≤-+x x (2). ⎪⎪⎩⎪⎪⎨⎧-<--+≤--).3(3)3(232,521123x x x x x例2. 已知关于x 的方程3k -5x =-9的解是非负数,求k 的取值范围。

例3.已知关于x 、y 的方程组⎩⎨⎧=-=+my x y x 212.(1)求这个方程组的解;(2)当m 取何值时,这个方程组的解中,x 大于1且y 不小于-1.例4. 若()2320x x y m -+--=中y 为非负数,求m 的范围.例5. 宁启铁路泰州火车站有某公司待运的甲种货物1530吨,乙种货物1150吨,现计划用50节A 、B 两种型号的车厢将这批货物运至北京.已知每节A 型货厢的运费是0.5万元,每节B 型货厢的运费是0.8万元;甲种货物35吨和乙种货物15吨可装满一节A 型货厢,甲种货物25吨和乙种货物35吨可装满一节B 型货厢,按此要求安排A 、B 两种货厢的节数,共有几种方案?请你设计出来,并说明哪种方案的运费最少,最少运费是多少?八年级数学期末复习作业(1)1.(2006·湖州市)不等式1030x x ->⎧⎨-<⎩的解集是( )A.x>1B.x<3C.1<x<3D.无解2. (2006·潍坊市)不等式组2425x a x b +>⎧⎨-<⎩的解是02x <<,那么a b +的值等于 .3.(2006·中山市)一个矩形,两边长分别为xcm 和10cm ,如果它的周长小于80cm ,面积大于100cm 2.求x 的取值范围,并将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出来.4. (2006·诸暨市)某射击运动员在一次比赛中,前6次射击已经得到52环,该项目的记录是89环(10次射击,每次射击环数只取1~10中的正整数). (1)如果他要打破记录,第7次射击不能少于多少环?(2)如果他第7次射击成绩为8环,那么最后3次射击中要有几次命中10环才能打破记录?(3)如果他第7次射击成绩为10环,那么最后3次射击中是否必须至少有一次命中10环才有可能打破记录? 5.(2006·深圳市)初三的几位同学拍了一张合影作留念,已知冲一张底片需要0.80元,洗一张相片需要0.35元.在每位同学得到一张相片、共用一张底片的前提下,平均每人分摊的钱不足0.5元,那么参加合影的同学人数( )A.至多6人 B.至少6人 C.至多5人 D.至少5人 6.(2006·湖州市)已知一次函数y=kx+b (k 、b 是常数,且k ≠0),x 与y 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所示,那么不等式kx+b<0的解集是( )A.x<0B.x>0C.x<1D.x>17.(2006·长春市)不等式组⎪⎩⎪⎨⎧-+≥-12312152>x ,x x 的解集是____ __. 8。

(2006·诸暨市)若不等式组112x x a-≤≤⎧⎨<⎩有解,那么a 必须满足 .x -2 -1 0 1 2 3 y321-1-29.(2006·日照市)日照市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对虾养殖产区,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对虾养殖重点区域;贝类产品西施舌是日照特产.沿海某养殖场计划今年养殖无公害标准化对虾和西施舌,由于受养殖水面的制约,这两个品种的苗种的总投放量只有50吨.根据经验测算,这两个品种的种苗每投放一吨的先期投资、养殖期间的投资以及产值如下表: (单位:千元/吨)养殖场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先期投资不超过360千元,养殖期间的投资不超过290千元.设西施舌种苗的投放量为x 吨 (1)求x 的取值范围;(2)设这两个品种产出后的总产值为y (千元),试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当x 等于多少时,y 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10.(2006·鸡西市) 基公司经营甲、乙两种商品,每件甲种商品进价12万元,售价14.5万元;每件乙种商品进价8万元,售价lO 万元,且它们的进价和售价始终不变.现准备购进甲、乙两种商品共20件,所用资金不低于190万元,不高于200万元. (1)该公司有哪几种进货方案?(2)该公司采用哪种进货方案可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3)若用(2)中所求得的利润再次进货,请直接写出获得最大利润的进货方案.11.(2006·衡阳市)市政公司为绿化一段沿江风光带,计划购买甲、乙两种树苗共500株,甲种树苗每株50元,乙种树苗每株80元.有关统计表明:甲、乙两种树苗的成活率分别为90%和95%.(1)若购买树苗共用了28000元,求甲、乙两种树苗各多少株? (2)若购买树苗的钱不超过34000元,应如何选购树苗?(3)若希望这批树苗的成活率不低于92%,且购买树苗的费用最低,应如何选购树苗?品种 先期投资 养殖期间投资 产值西施舌 9 3 30对虾 4 10 20八年级数学期末复习教学案(2)复习内容: 第八章 分式 知识梳理:(1)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基本性质,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2)加、减、乘、除运算;(3)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应用。

基础知识练习: 1、下列各式:π8,11,5,21,7,322xx y x b a a -++中,分式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2、若分式112+-x x 的值为0,则x 的取值为( )A 、1=xB 、1-=xC 、1±=xD 、无法确定 3、如果把分式yx x+2中的x 和y 都扩大3倍,那么分式的值( ) A 、扩大3倍 B 、缩小3倍 C 、缩小6倍 D 、不变 4. 如果解分式方程14132=+--+x x x 出现了增根,那么增根可能是( ) A 、-2 B 、3 C 、3或-4 D 、-4 5. 当x 时,分式31-+x x 有意义,当x 时,分式32-x x无意义。

6.xyzx y xy 61,4,13-的最简公分母是 。

7. 一件工作,甲单独做a 小时完成,乙单独做b 小时完成,则甲、乙合作 小时完成。

8. 若分式方程21=++ax x 的一个解是1=x ,则=a 。

典型例题分析: 例1:计算:(1).y x axy26512÷ (2).x y x y 2211-+-(3).212293m m --- (4).22424422x x xx x x x ⎛⎫---÷⎪-++-⎝⎭例2:解下列方程: (1).512552x x x +=-- (2). 253+=x x (3).2113x x x+=- (4). 21.1x x x -=-例3:已知12,4-=-=+xy y x ,求1111+++++y x x y 的值。

例4: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1)A 、B 两地的距离是80公里,一辆公共汽车从A 地驶出3小时后,一辆小汽车也从A 地出发,它的速度是公共汽车的3倍,已知小汽车比公共汽车迟20分钟到达B 地,求两车的速度。

(2)为加快西部大开发,某自治区决定新修一条公路,甲、乙两工程队承包此项工程。

如果甲工程队单独施工,则刚好如期完成;如果乙工程队单独施工就要超过6个月才能完成,现在甲、乙两队先共同施工4个月,剩下的由乙队单独施工,则刚好如期完成。

问原来规定修好这条公路需多长时间?八年级数学期末复习作业(2)1.(2006·湖州市)分式方程121x x =+的解是x=_________. 2.(2006·攀枝花市) 分式方程11112-=-x x 的解是: . 3.(2006·益阳市)解分式方程4223=-+-xxx 时,去分母后得 4.(2006·嘉兴市)有两块面积相同的小麦试验田,分别收获小麦9000kg 和15000kg .已知第一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比第二块少3000kg ,若设第一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为xkg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 A.xx 1500030009000=+ B.3000150009000-=x x C.3000150009000+=x x D.xx 1500030009000=- 5.(2006·深圳市)(1)解方程:21133x x x -=--- (2)3215122=-+-xx x .6.(2006年怀化市)•怀化市某乡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在本乡建起了农民文化活动室,现要将其装修.若甲、•乙两个装修公司合做需8天完成,需工钱8000元;若甲公司单独做6天后,剩下的由乙公司来做,还需12天完成,共需工钱7500元.若只选一个公司单独完成.从节约开始角度考虑,该乡是选甲公司还是选乙公司?请你说明理由.7。

华溪学校科技夏令营的学生在3名老师的带领下,准备赴北京大学参观,体验大学生活.现有两个旅行社前来承包,报价均为每人2000元,他们都表示优惠;希望社表示带队老师免费,学生按8折收费;青春社表示师生一律按7折收费.经核算,参加两家旅行社费用正好相等.(1)该校参加科技夏令营的学生共有多少人?(2)如果又增加了部分学生,学校应选择哪家旅行社?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