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臂丛神经规范化扫描方案
MRI在臂丛神经检查中的应用及优势
MRI在臂丛神经检查中的应用及优势什么是臂丛神经?臂丛神经损伤的原因和症状?臂丛神经是由颈C5~8与T1神经根组成,其分支主要分布于上肢,主要的分支包括胸背神经、胸长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还有一些小的分支分布到胸上肢肌、背部浅层肌和颈深肌。
臂丛神经主要支配上肢和肩背、胸部的感觉和运动。
臂丛神经损伤是由工伤、交通事故,或产伤等原因引起的一种周围神经损伤。
臂丛神经损伤后会导致患者上肢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甚至遗留终生残疾。
臂丛神经损伤常用的一些检查是什么?臂丛神经损伤的检查一般包括临床查体、肌电图,影像学检查包括常规X线片、脊髓造影、CT、CT脊髓造影、MRI、MRI造影。
臂丛神经的影像学一般都是以显示脊髓和神经根为目的的,其中MRI及MRI造影能够更全面、更清晰的显示脊髓和神经根的情况,对明确臂丛神经损伤的程度、判断节前及节后损伤,具有更高的准确性,是诊断臂丛神经损伤的最佳影像技术。
我院磁共振诊断外伤致左侧臂丛神经损伤一例如图为MRI臂丛神经造影的后处理图像,应用磁共振3D-SPACE 序列,通过注射造影剂,抑制同样为高信号的血管影像,将神经及椎管情况更清晰的显示出来。
患者右侧黄色箭头显示为正常臂丛神经,我们能清晰观察到脊髓、C5-T1神经根及其脊神经节、神经束的形态、走行和信号。
左侧红箭指示的区域可以看到皮下、肌间隙、软组织和神经走行区有大片高低混杂的不均信号,为外伤血肿和水肿导致。
通过对照右侧神经根走行,仔细观察发现左侧臂丛神经神经束走行异常,C5、6、T1神经根起始处信号增高、神经束连续性中断,C7、8神经根区域均可见囊状高信号,不能除外是创伤导致的脊膜囊肿。
在经黑白翻转的后处理图像上,对神经组织的显示更清晰。
目前,磁共振对神经的显示在技术上日趋成熟,已经成为很多神经系统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除了在臂丛神经的应用外,磁共振还应用于腰、骶丛神经、坐骨神经、三叉神经、听神经等方面,其对病变的直接征象的显示更清晰,优于其它影像学检查。
臂丛神经损伤的磁共振诊断及应用价值评定
臂丛神经损伤的磁共振诊断及应用价值评定【摘要】目的:研究臂丛神经损伤的磁共振诊断效果极其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3年3月到2016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检查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2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者电生理检查确诊,并在治疗前接受磁共振诊断,观察患者的磁共振诊断影像学特征,记录其诊断结果,并与手术或者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计算其诊断符合率。
结果:23例患者经手术或电生理检查共检出96条受损神经,磁共振扫描共检出88条受损神经,磁共振扫描的诊断准确率为91.67%。
结论:通过磁共振扫描诊断臂丛神经损伤具有无创、无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诊断图像清晰等特点,可以对于臂丛神经损伤的位置、范围等进行直观显示,诊断准确率高,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磁共振;臂丛神经损伤;应用价值【 abstract 】 objective:to study the mri diagnosis of brachial plexus injury effect extremely application value. Methods:between March 2013 to March 2016 in our hospital for inspection of 23 cases of brachial plexus injury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all patients were confirmed by surgery or electrophysiological examination,and accept mri diagnosis before treatment,observation of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imaging features,record its diagnosis,and is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surgery or electrophysiological examination,calculating the diagnosis coincidence rate. Results:23 patients were detected by surgery or electrophysiological examination 96 damaged nerve,mri scans detected 88 damaged nerve,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scan of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was 91.67%. Conclusion: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scan in the diagnosis of brachial plexus nerve injury is noninvasive,no radiation,high soft tissue resolution,image clear wait for a characteristic,can for the location,scope of brachial plexus injury visual display,high diagnostic accuracy,considerable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 】 magnetic resonance(NMR);Brachial plexus injury. Application value臂丛神经是由C5-T1脊神经根组成的外周神经丛[1]。
臂丛神经磁共振扫描方法
臂丛神经磁共振扫描方法臂丛神经磁共振扫描(Brachial Plexu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P-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臂丛神经的结构与功能。
通过BP-MRI扫描,医生可以观察神经的解剖结构,并检测是否存在异常。
本文将详细介绍BP-MRI的原理、操作步骤、临床应用以及可能的风险。
一、BP-MRI的原理BP-MRI利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对体内的组织结构进行成像。
MRI利用强磁场和无害无痛的无线电波来产生详细的体内图像,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解剖结构信息。
在BP-MRI扫描中,患者需要躺在磁共振设备中,将被检查的胳膊悬垂于身体两侧。
然后,通过改变患者体位,将上肢与胸壁之间的臂丛神经完全展开。
接下来,扫描仪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对臂丛神经进行扫描,生成详细的图像。
二、BP-MRI的操作步骤1.患者准备:患者需要脱掉上身的金属物品,如首饰、扣子等,并躺在磁共振设备的平台上。
医生会将患者的胸部固定,以保持臂丛神经在扫描过程中的稳定。
2.扫描设备调整:医生会调整磁共振设备的参数,以确保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这包括设置磁场强度和选择最佳扫描方式。
3.扫描过程:当设备准备好后,患者需要保持静止不动,同时受训的技术人员会控制扫描的过程。
扫描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呼吸平稳,以减少图像模糊。
4.图像评价:扫描完成后,医生会对获得的图像进行评价。
图像可以通过不同参数(如T1加权和T2加权图像)来观察神经的解剖结构和异常表现。
三、BP-MRI的临床应用1.神经根压迫:BP-MRI可以检测神经根被压迫的情况,比如椎间盘突出和颈椎病等。
通过BP-MRI评估神经根的情况,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神经炎症:BP-MRI可以评估臂丛神经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改变。
这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炎症性疾病(如颈椎炎、颈椎间盘病变等)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臂丛神经磁共振扫描技术探讨
1 2 5
・
现 代诊 疗 ・
夏 冰 ( 1 . 江苏省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 2 1 0 0 2 8 ; 2 . 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镇江 2 1 2 0 0 0 )
正 常臂 丛神经磁共振扫描技 术探 讨
于 , J 、 胜
层 显 示 率 的 比较 [ n ( %) 】
臂丛神经 结构 复杂 ,走 行曲折且覆盖广泛 ,周围结构多 样, 易带来 干扰。本实验探讨了哪些序列对臂丛神经显示 了较 好 以及扫描方案。 1 材 料 与方 法
岁, 平均 2 3岁 。
WI 、 T 2 WI 、 S T I R及 3 D— F i e s t a — c序列对臂丛神 经节后部 分同 1 . 1 研 究对象 : 1 1 名 志愿 者 , 其中, 男 2例 , 女 9例 , 年龄 2 0 ~ 3 4 表 T1
范 同包 至 椎 问孑 L 。 1 . 5后处理 : 将 冠状位薄层无间隔 S T I R及 3 D — F i e s t a — C原始 图 3讨 论
3 . 1 MR I 成像选择 : MR I 具有软组织分辨率 高、任意层 面成像 的优点 。可最大限度地抑 制臂丛周 围背景信号 , 消除或减少伪 影 ,提 高 S N R是成 像 的关键 。薄层 无 间隔 S T I R扫描 T R= 6 7 0 0 ms , T E = 7 0 . 2 ms , T I = 1 8 0 m s , 回波度为 1 6 , 臂丛 节后段显示 为高信号 。G E公司的 3 D — F I E S T A是稳态成像序列 , 信号强度 取决 于其 T 2 / T 1 值, 脑脊液呈 明显高信号 , 与神经前后根 问形 成 良好对 比, 且成像速度快 , 无脑脊液 流动伪影 。3 D — F i e s t a — C 减弱 了 3 D — F I E S T A图像上 由于磁场不均造成 的频带 伪影 , 提 高 了图像 均匀性 。 3 . 2 显示 率比较 : 通过 S P S S软件计算确 切概率 , T 1 wI 与T 2 WI P值分 别 0 . 5 1 3 、 0 . 5 8 6 , P均 > 0 . 0 5 ,无统 计学意 义 ; T 2 WI 同 层显 示 为 优 , 2层 不 连 续显 示 为 良 ,超 过 3层 以上 不 连 续 显 相 比 , 与冠状 S T I R相 比, P值分别 为 0 . 0 1 3 、 0 . 3 8 0 ,一个 P值< 0 . 0 5 , 示 为差 。 T 1 WI 与冠 状 S T I R相 比 , P值分 别 为 0 . 2 1 6 、 在冠状面 T l wI 、 T 2 WI 及 S T I R 图像 中选 取椎 管 外 神经 有统 计 学意 义 ; . 0 0 0 , P均> 0 . 0 5 , 无统计学意义 。大体上得出 , 冠状 S T I R序列 ( 臂丛神 经节后部分 )及邻近斜角肌显示 良好 的同一层面 , 运 1 明显高于 T 1 WI 和T 2 WI 序列 。 用R O I ( 1 5 ~ 3 0 m m ) 测量臂丛 神经与斜 角肌信 号强度 , 每层测 对臂丛神经的显示更加清楚 , 通过所做检查的图像显示情况 以及数据 的分析 ,我们可 量 3次 s I 数据 , 并取平均值 , 测量时避开脂肪。 臂丛神经 的扫描序列 如下 : 轴位 F S E T 2 WI 、 3 D — F i e s — 1 . 6 . 2统计学分析 : 用S P S S 1 7 . 0软件包确切概 率 P值法 , 检验 以得 出, a — c ; 矢状位 F S E T 2 WI ; 冠状 位 F S E T l wI 、 F S E T 2 WI 、 薄 层无 各 扫描序 列的 同层 显示率是 否存 在显著性 差异 , P < 0 . 0 5为差 t 间隔 S T I R、 3 D — F i e s t a — c 。 轴位 的 T 2 WI 对臂丛神经解剖结构能 异有统计学意 义。 清晰显示 。S T I R图像用于监测神经水肿 。 矢状位及轴位 T 2 WI 2结 果 用 于显示 脊髓 、 椎 问盘病变及臂丛神 经与锁骨下动脉 的关 系。 2 . 1 T 1 wI 和T 2 WI 上 表 现 :横 断 面 T 1 wl 、 T 2 wI 显 示 神 经 根 呈 D — F I E S T A — e 用 于对臂丛神经节前部 分的显示 , 条索状 结构 , 自椎 间孔处穿 , 走 行于前 中斜角肌 问 , 锁 骨下 冠状及轴 位 3 并显示椎管 内病变与神经根的结构关系 。 段与锁骨下动脉伴行 , 呈低等信号 。矢状面 T 2 WI 显示为椎问 像用 A D W4 . 3 工作站进行多平 面、 曲面重建 、 MI P后处理 ; 重建 出矢 状位 、 冠状位 、 曲面等 图像 , 从 不同方位 观察臂丛 神经 的 位置 、 形态、 大小与邻近结构关 系。 1 . 6 分析 与评估 1 . 6 . 1 观察指标 : 南经验丰 富的主治 医师和 中级技师进行评价 。 内容包括 : ①臂丛神经在各序列 的影像学表现 ; ②节前 和节后 部分显示情况 ; ③显示完整性 ; ④ 神经束周 围软组织 和斜 角肌 的信号是否改变。其 中, C 5 8节后神经根同层显示情况 : 同层 连续显示为优 , 2层间断连续 显示 为 良,超过 3 层不 连续 显示 为差 ; C 5 ~ 8 节后神经 根与锁骨下神经束 同层显示情况 :两者
磁共振影像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磁共振影像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影像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方法把我院2011年9月到2012年3月所接收的25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治疗前所进行的磁共振影像资料进行分析。
其中包括常规冠状T1WI与STIR,病变侧斜冠位STIR、C4-T3连续横轴位T1WI与抑脂以及扰相位梯度回波脉冲序列(3D-72*GRE)成像。
结果经过分析,磁共振影响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效果如下:轴位T1WI与T2WI可以对臂丛神经椎管内段和椎间孔段进行较好的显示;冠状STIR以及C4-T3连续横轴位T1WI与抑脂可以对臂丛神经干病变进行很好的显示;3D-72*GRE可以臂丛神经干的总体结构进行显示,包括神经干的大小、形态以及走向,都具有很好的显示效果。
结论磁共振影像在臂丛神经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但可以对臂丛神经损伤进行显示,还可以对相关病理进行改变,如果进行多方位多序列检查,更有利于提高显示效果。
【关键词】磁共振影像臂丛神经损伤神经干检查成像臂丛神经损伤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临床损伤,但是也是周围最复杂的一种神经损伤。
其原因有很多,大部分也都是工程建设、车祸、机械运行以及其他的意外事故造成的。
在治疗过程中,确定损伤和病变位置就显得非常重要。
其中磁共振(MIR)依靠其可进行任意方向扫描、成像参数多以及对软组织的分辨率高等优势,在臂丛神经损伤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本文就对MIR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把我院2011年9月到2012年3月所接收的25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治疗前所进行的磁共振影像资料进行分析。
这些患者均已确诊为臂丛神经损伤。
其中男性18例、女性7例,最大年龄54岁、最小年龄1岁、平均年龄25.6岁;其中车祸14例,打架3例,重物砸伤1例,产伤4例,机器卷入3例;左臂丛神经16例,右臂丛神经损伤9例;最长病程3个月,最短并称2d,患者上肢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感觉功能减退以及运动障碍,有的患者患臂一出现肌肉萎缩,6例患者患者伴有其他部位的骨折。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18例臂丛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18例臂丛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目的:分析磁共振常规扫描序列结合磁共振神经成像技术诊断臂丛神经损伤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18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和18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实施双侧臂丛神经成像,采用常规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1加权横轴位、重T2W1反转恢复脂肪抑制技术成像序列冠状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加权横轴位及斜冠状位、弥散加权背景抑制成像序列周围扫描。
结果:通过对比观察,DWIBS 序列对臂丛神经根及神经节的显示率要明显高于STIR/long TE序列,两种序列影像检查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磁共振常规扫描序列扫描,诊断臂丛神经肌肉损伤具有良好的影像显示效果。
标签:0T磁共振;臂丛神经;成像技术臂丛神经主要支配上肢、肩周、胸上部和外侧部骨骼肌的运动及感觉,是一组重要的外周神经[1]。
由于臂丛神经走行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利用传统影像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完整的显示臂丛神经,仅依靠医生的物理检查、观察分析患者临床表现、电生理测定等,不能明确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疾病性质,容易导致医疗安全隐患[2]。
0T磁共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检测扫描技术,能准确检测出神经损伤部位和性质,具有任意方向扫描、成像参数众多及超高软组织分辨率等优点,本文对OT磁共振技术检测臂丛神经的成像技术和成像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我院18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为研究组,男10例,女8例;年龄20~41岁,平均年龄(28.1±3.4)岁;车祸伤11例、机器压伤3例、刀伤4例。
另选取18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男9例,女9例;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27.5±1.4)岁;检查前无任何臂丛神经损伤或其他臂丛神经疾病。
以对照组影像资料作为标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研究。
1.2 检测方法检测仪器采用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的超高场强磁共振扫描仪。
MRI成像技术在臂丛神经成像中使用的可行性
MRI成像技术在臂丛神经成像中使用的可行性臂丛神经疾病是临床常见且多发的疾病,多数由外伤引起。
常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因为临床的需要,臂丛神经损伤的准确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MRI以其优质的软组织分辨率及多方位成像等优点,既能显示臂丛神经椎管内的节前纤维,又能显示节后纤维。
因而被认为是显示臂从神经及其疾病较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笔者探讨了MRI成像技术SPACE 短反转时间反转恢复(SPACE-shortT1inversion-recov-ery,SPACE-STIR)序列使用在臂丛神经成像中应用的可行性。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30例颈椎MRI检查的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5~54岁,平均年龄33岁;无臂丛神经病史和相关临床症状。
5例外伤后具有临床体征,临床怀疑臂丛神经受累的患者,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17~54岁,中位年龄41岁。
1.2 方法1.2.1 MRI扫描方法采用西门子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Magn-etomVerio),梯度场切换率为200mT/(m·ms),最大梯度场强为40mT/m。
每例患者采用4通道neck颈部线圈(简称单个线圈)和4通道neck颈部线圈+8通道体部专用相控矩阵线圈(简称联合线圈)进行臂丛神经冠状位及横断位扫描各1次。
受检者取仰卧位,头先进,将颈椎悬空的部位用海绵垫平,双肩后伸,使颈椎及颈胸交界处曲度尽量直,固定头部,采集中心对准第6颈椎(C6)。
扫描范围:上下包括颈4椎体上缘至胸2椎体下缘,前后包括椎体前缘至椎管后缘,两侧包括腋窝。
MRI扫描常规行T1WI、T2WI序列横断面及SPACE-STIR序列冠状位扫描。
扫描参数:T1WI,FOV160mm,层厚2.0mm,层间距1.0mm,TR400ms,TE11ms,Averages3.0,级联(concatenations)5,矩阵202×320,带宽220Hz/PX;T2WI,FOV160mm,层厚2.0mm,层间距1.0mm,TR3750ms,TE100ms,Averages3.0,级联2,矩阵356×320,带宽284Hz/PX;SPACE-STIR,FOV290mm,层厚2.0mm,TR4000ms,TE205ms,Averages2.0,级联5,Patmode3,AccelfactorPE3,矩阵291×320,带宽679Hz/PX。
MRI诊断臂丛神经及其疾病的研究进展
MRI诊断臂丛神经及其疾病的研究进展臂丛神经疾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主要包括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
既往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B超、脊髓造影以及脊髓造影结合CT(CTM)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局限性。
MR1以其较高的软组织分辨力及多方位成像等优点,能显示臂丛神经椎管内的节前部分和节后部分,近年来已成为显示臂丛神经及诊断相关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1正常臂丛神经MR1表现1.1正常臂丛神经节前部分MR1表现臂丛神经节前部分行程很短,但其临床意义非常重要;但是,由于神经根与蛛网膜下腔之间对比度较差,常规MR序列对于节前神经根的显示无法满足临床要求。
目前最常用的技术是3DFieSta-C序列,该序列上臂丛节前纤维呈等信号的丝状结构,在周围脑脊液高信号的对比下可清晰显示。
重建图像可清晰完整地显示神经前后根的各节段,包括神经束、神经亚束及神经小束,前根含有「2个神经束,6-8个神经小束,后根含有2-3个神经束,7-10个神经小束,轴位表现为线样等信号。
前、后神经根分别起自脊髓节段(C5-T1)的前外侧沟和后外侧沟,沿椎间孔向外走行,前、后根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至椎间孔处合二为一,穿出相应节段椎间孔,C5-7神经前、后根外端略呈开放状,C8-T1神经根呈类圆形结构。
MRI上双侧神经根袖呈三角形高信号,内可见低信号的神经根。
1.2正常臂丛神经节后部分MR1表现1987年B1air等首次用MRI成功显示了正常臂丛神经解剖特点。
常规MR序列上,在周围脂肪高信号的对比下,臂丛神经节后部分呈线条样低信号,走行顺畅,向腋窝方向聚集;其显示主要靠周围脂肪高信号的对比,存在很大局限性。
1992年Fi11er等对臂丛神经节后部分进行磁共振神经成像获得成功,在MRN序列上神经表现为高信号,并能够清晰显示神经纤维等细微结构。
之后,许多学者将弥散加权神经成像(DW-MRN)用于显示臂丛神经节后部分,神经在该序列上表现为高信号,由于有很好的背景信号抑制,臂丛神经节和神经根均能很好地显示,在冠状位重建图像上还能充分显示臂丛神经节后部分的解剖形态。
臂丛神经损伤的核磁共振诊断分析
臂丛神经损伤的核磁共振诊断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臂丛神经损伤通过核磁共振(MRI)诊断效果。
方法:对我院2016年上半年的30例臂丛神经损伤病患应用MRI对其实施检查,对检查的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
结果:①经MRI检查后共发现36个囊肿;②总计检查出36条神经根存在异常,其中4条神经已经疤痕化,有3例病患(3条)存在神经断开,并且发生方向性改变,其余均为神经根存在缺失;③共检出5例存在脊髓移位,其中4例存在脊髓健侧移位,2例存在患侧移位;④共检出7例脊髓存在变形状态;⑤通过MRI共检出4例黑线征;⑥经过手术确诊后显示,通过MRI诊断的准确性高达96.67%(29/30),敏感度为83.33%(25/30),特异度为90%(27/30)。
结论:MRI具有直观对椎管外臂丛神经的变化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和作出准确的判断,是其他影像学检查不可比拟的;MRI可以应用多平面成像技术、高度的分辨率对损伤进行准确的判断,为临床的诊断提供准确性高的诊断依据。
关键词:臂丛;神经损伤;MRI;诊断;分析臂丛神经损伤后其周围神经损伤具有复杂性,故给临床上的诊治带来一定的难度,而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为肌电图法、脊髓造影或CT等,因以上种检查的结果的准确性的差异不同,故为临床上提供的有效的依据具有局限性,而MRI具有对软组织高度的分辨率,已经成为临床上最可靠性和准确性的检查方法之一[1],为进一步研究应用MRI对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效果以及价值,特将我院研究后的成果详细的陈述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患基本资料对我院在2016年上半年期间收取的30例臂丛神经损伤病患,女性病患8例,男性病患22例;年龄趋于19—35岁,而均龄为(25.1±1.2)岁;病史在1d—13个月之间,平均病史为(3.2±1.1)个月;其中17例左侧损伤,13例右侧损伤;不完全臂丛损伤9例,全臂丛损伤21例;发生损伤原因:交通意外19例,重物砸伤3例,机械性损伤5例,其他3例;以上所有病患均经过MRI检查并根据手术治疗证实,均符合臂丛神经损伤临床诊断标准。
磁共振(MRI)颈丛、臂丛神经根扫描技术
磁共振(MRI)颈丛、臂丛神经根扫描技术臂丛神经:由C5-8颈神经前⽀和T1胸神经前⽀组成,五根神经先经椎动脉后侧及前后横突间肌向外侧⾏,于前斜⾓肌与中斜⾓肌间的斜⾓肌间穿出。
检查前准备: 检查前去除患者⾝上的⾦属异物,如粘贴膏药需去除。
线圈:头颈联合线圈或脊柱相控阵线圈。
体位:仰卧位,头先进,⾝体与床体保持⼀致,使扫描部位尽量靠近主磁场及线圈的中⼼,下颌收敛,使颈椎处于较直状态。
膝部⽤海绵垫垫⾼,减轻运动。
双⼿置于⾝体两侧,头部⽤海绵垫固定,注意保护听⼒。
定位位置:下颌⾓下3cm⽔平。
常规扫描⽅位:横断位,冠状位,必要时⽮状位。
横断⾯:BH Calibration Scan,横轴位扫描校准序列如使⽤相控阵线圈,所有序列需进⾏扫描校准序列。
中⼼定于扫描部位的中⼼位置,层厚8MM,单次采集,如范围不够,可增加层厚。
相控线圈需使⽤Asset或Pure针对相应的线圈进⾏校准。
Pure可改善多通道线圈图像的均匀性,SCIC能纠正信号均匀性,Asset可加快扫描速度。
频率编码为前后。
冠状⾯:COR STIR /IDEAL T2WI,冠状⾯T2脂肪抑制序列该序列主要⽤于臂丛神经节后段的扫描。
在横轴位及⽮状位上定位,在⽮状位上调整⾓度,使定位线平⾏于颈髓纵轴(神经束的⾛形),在横轴位上调整层⾯,前⾄椎体前缘后⾄椎管后缘,两侧神经束对称扫描。
扫描范围C1-Th3⽔平,需包括整个病变范围。
添加上下饱和带,可减轻⾎管搏动及脑脊液伪影,添加前饱和带减轻吞咽运动伪影的⼲扰。
采⽤薄层,⽆间距扫描,建议增加激励次数以增加信噪⽐。
范围不能包括主动脉⼸及⼤⾎管,避免引起伪影。
使⽤NPW,频率编码为左右。
扫描完成后,进⼊后处理3DMIP进⾏冠状位的曲⾯重建,可以显⽰神经根全长。
冠状⾯:COR T1,冠状⾯T1加权序列复制COR STIR定位线。
去除上下饱和带,可缩短扫描时间。
频率编码为左右。
冠状⾯:COR 3D FIESTA-C /3D True FISP TRA,冠状⾯FIESTA-C/3D True FISPTRA序列该序列主要⽤于臂丛神经节前段的扫描。
MRI臂丛神经规范化扫描方案
磁共振规范化扫描方案(HDe)---中华磁共振应用学院系列教材臂丛神经成像Brachial Plexus使用限制和提醒:1.磁共振临床应用的建议扫描方案,并不对诊断结果承担任何责任。
2.扫描方案仅用于内部学习目的,其中涉及的任何内容不作为机型性能、图像质量的判断依据。
3.由于磁共振系统配置上的差异,扫描方案中的内容并不作为系统所具有功能的具体实现。
4.扫描方案中涉及的任何图像内容、姓名等信息均认为以教学为目的,不涉及任何私有信息的泄露。
5.扫描方案中任何内容有不恰当或有疑问,请及时给予反馈,我们将尽快更正,同时,我们保留更改和解释的权利。
6.任何一个版面均有相关内部使用界限提醒,请勿外传。
1.头部扫描必须配带耳塞,听力保护。
2.摆位时,肩部紧贴线圈,左右居中,头部不能旋转,同时必须用三角垫固定头部。
3.注意,下颌紧收,不能仰起,这样使颈椎不会过度弯曲,必要时垫高背部或枕部。
这样摆位,颈椎处于较直状态,有利于臂丛神经划线定位。
4.定位中心位于下颌下缘。
臂丛神经扫描方案:1 3-pl T2* Loc 三平面定位2 Calibration Scan 校准扫描2 Sag T2 FSE Loc 矢状面T2定位像3 OCor 3D-Fiesta-c 椎管内神经根冠状面成像4 OAx 3D-Fiesta-c 椎管内神经根横断面成像5 Ax T2-FSE-Loc 节后神经根横断面T2定位像6 OCor STIR 节后神经根冠状面成像3-pl Loc,三平面定位扫描定位线说明:•定位中心位于下颌下缘,扫描FOV相对要比颈椎FOV大一些。
•扫描结束后,观察图像,检查颈部位置是否合适,图像信号与线圈位置是否良好匹配。
•下颌紧收,不能仰起,这样使颈椎不会过度弯曲,有助于臂丛神经节前节后的扫描定位。
•三平面定位图像,冠状面扫描范围要足够包括颈前软组织和颈髓。
Calibration Scan,校准扫描定位图像:定位线说明:•所有的序列若要使用ASSET或PURE,必须针对相应线圈进行校准扫描。
臂丛
冠状面薄层无间隔STIR原始 图像多平面重建图,显示右 侧C6神经根及其远端神经。
冠状面薄层无间隔STIR原始图像曲面重建+厚层MIP及3D—MIP图,清晰 显示节后段臂丛神经全貌,自相应椎间孔发出后外下走行,向锁骨下、 腋窝聚集,走行自然、连续,神经根、干、束部可清晰分辨,前后股部 不能分辨,并可见椎间孔区背根神经节为结节状高信号结构,
臂丛神经各检查方法
X线及CTM: 有文献指出可通过椎管内造影观察到节前损伤引起的 鞘膜囊腔。劣势:有创,软组织对比差,辐射剂量高, 对节后神经无法显示。现已基本不采用。 超声: 高频超声能在节前和节后神经损伤的诊断中提供有 价值的形态学信息。缺点:无法全程观察臂丛全态,易 受个人手法及角度关系影响检查结果,不便做双侧对比。 易受到伪影干扰(骨骼,肺气)。无法显示神经周围组 织结构。
臂丛损伤诊断顺序
有无臂丛损伤----二大神经组合 锁骨上下损伤区别----二块肌肉检测 (胸大肌, 背阔肌) 节前, 节后鉴别----二个体征的检查 (耸肩, Horner征) 节后损伤程度----临床与肌电的配合 (部分、完全)
判断有无臂丛神经损伤
• 通常所指臂丛神经损伤是指闭合性损伤,除外切 割伤。 •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可以诊断臂丛神经损伤: A:五大神经中任何两支同时损伤(非切割伤) B:手部三大神经任何一根合并肩或肘关节功能 障(被动活动正常) C:手部三大神经中任何一根合并前臂内侧皮神 经损伤(非切割伤)
外伤后节后神经根损伤, 神经根变粗,纠结在一起
冠状位STIR序列MIP图 箭标示右侧C5~8及TI节后神 经未见显示.并于C8、Tl见 创伤性脊膜囊肿
STIR序列MIP图 双侧C8、Tl走行区各见一 小类圆形囊性病变
MRI扫描规范——MRI检查技术专家共识(脊柱及脊髓篇)
MRI扫描规范——MRI检查技术专家共识(脊柱及脊髓篇)(一)颈椎MRI技术要点及要求1、线圈:颈线圈、脊柱线圈、头颈联合线圈。
2、体位:仰卧位,头先进。
定位中心对准线圈中心及下颌角水平。
3、方位及序列:(1)平扫:矢状面T2WI、T1WI,观察椎骨及周围软组织则必须加fs-T2WI,扫描基线平行于颈髓正中矢状面,扫描范围包含C1~Th2椎体及两侧附件;轴面 T2WI序列,椎间盘病变扫描基线平行于椎间盘,每个椎间盘扫描3~5层;椎体及颈髓病变扫描基线平行于椎体横轴或垂直于颈髓纵轴,扫描范围自颅底斜坡至C7水平或覆盖病变区域;必要时加扫冠状面 T2WI、 T1WI。
(2)增强扫描:轴面、矢状面、冠状面fs-T1WI均需扫描。
4、技术参数:矢状面层厚<3.0 mm,=""><4.0 mm,="" 无间隔扫描或层间隔≤层厚×10%。
矢状面、冠状面="" fov(230~260)mm×(230~260)mm,="" 矩阵≥320×224;="" 轴面="" fov (160~200)mm×(160~200)mm,="" 矩阵≥256×224。
矢状面扫描相位编码方向设置为上下方向,="">(1)显示全部颈椎椎体、椎间盘及两侧附件、椎旁软组织等结构;(2)无明显吞咽运动伪影、血管搏动及脑脊液流动伪影。
(二)颈丛、臂丛神经根MRI技术要点及要求1.线圈:颈线圈、脊柱线圈、头颈联合线圈。
2.体位:仰卧位,头先进。
定位中心对准线圈中心及下颌角水平下3 cm。
3. 方位及序列:冠状面 fs-T2WI、 T1WI 序列,扫描基线平行于颈髓纵轴,扫描范围覆盖 C1~Th3段椎体前缘至椎管后缘;轴面 fs-T2WI,扫描基线垂直于颈髓长轴,颈神经根扫描范围为 C1~Th2水平,臂丛神经根扫描范围为C4~Th2水平;快速自旋回波三维fs-T2WI-重 T2WI 序列,冠状面扫描,范围为C1~Th2 段椎体前缘至椎管后缘。
MRI在臂丛神经节前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中度损伤
MRI显示臂丛神经节前部 明显肿胀,信号强度明显 增高,神经纤维部分断裂。
重度损伤
MRI显示臂丛神经节前部 严重肿胀,信号强度极度 增高,神经纤维完全断裂。
诊断臂丛神经节前损伤的并发症
血肿形成
MRI可观察到臂丛神经节前部周围血肿形成,提示可能存在血管 损伤。
肌肉萎缩
MRI可观察到受累肌肉的体积减小和信号强度减低,提示肌肉萎缩。
临床转化研究
加强MRI在臂丛神经节前损伤诊断中的临床转化研究,将科研成 果转化为实际的临床应用。
THANKS
感谢观看
05
MRI在臂丛神经节前损伤诊断 中的前景与展望
技术创新与改进
01
高分辨率MRI
通过提高成像分辨率,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臂丛神经节前损伤的细节,提
高诊断准确性。
02 03
功能成像技术
利用MRI功能成像技术,如扩散张量成像(DTI)和磁共振波谱 (MRS),能够评估神经纤维的完整性及神经元代谢状态,为损伤程度 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软组织对比度高有助于医生更好地观 察臂丛神经的形态和信号变化,从而 准确诊断臂丛神经节前损伤。
无创无痛入性操 作或药物。
无创无痛检查降低了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同时避免了因检 查引起的并发症和感染风险。
03
MRI在臂丛神经节前损伤诊断 中的应用
诊断臂丛神经节前损伤的类型
CT难以准确诊断。
02
MRI在臂丛神经节前损伤诊断 中的优势
高分辨率成像
01
MRI使用高磁场和射频脉冲,能 够获取高分辨率的图像,清晰地 显示臂丛神经节前损伤的细节。
02
高分辨率成像有助于医生更准确 地判断臂丛神经节前损伤的程度 和位置,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 要依据。
臂丛神经MRI成像(存档)
第三部分:臂丛神经病变
• 节后损伤
• 神经走行于周围肿胀的软组织中,MRI观察困难!
• 损伤早期:水肿;神经离断时相应肌肉功能完全丧失,
MRI可见断端向两侧回缩,可伴假性神经瘤。
• 损伤晚期:神经增粗、紊乱、信号降低,与周围瘢痕不
易辨别;外伤/截肢后(约3月-1年),可有外伤性神经瘤 形成。
• 注:臂丛非离断性损伤亦可出现上肢短暂完全瘫痪!
第三部分:臂丛神经病变
孤立性神经纤维瘤与神经鞘瘤均需与以下鉴别:
1、血管瘤; 2、恶性神经源性肿瘤; 3、可出现“靶征”的其它肿瘤; 4、粘液瘤、腱鞘囊肿性病变(前者好发于肌肉内, 后者多位于关节旁,增强扫描二者一般无强化/粘液 瘤可有轻度强化)。
第三部分:臂丛神经病变
先天发育异常_胸廓出口综合症
第三部分:臂丛神经病变
• 外伤性神经瘤
• 鉴别诊断:
• 1)真性肿瘤:外伤史、受伤神经所支配肌 肉功能的丧失、常有剧痛/触痛。
• 2)瘢痕增生:于T1WI、T2WI均呈低信号
神 经 根 缺 如
假性脊膜囊肿 脊髓移位
男,19岁,车祸伤。 左肩部疼痛明显,左上肢前臂及手麻木,感觉减退。 左侧臂丛神经干部较对侧神经增粗,信号增高,周围软组织肿胀。
第二部分:MRI成像
• GE公司1.5T臂丛神经规范化扫描方案
• 1、3pl T2* Loc • 2、Calibration Scan • 3、Sag T2WI FSE • 4、Cor 3D-Fiesta-c • 5、Ax 3D-Fiesta-c • 6、Cor STIR • 7、Ax T2-FSE
臂丛神经MRI成像
考核学生:钟冬燕 辅助带教:蓝海龙
目录
解剖 磁共振成像 臂丛神经病变
臂丛神经MR扫描技术
臂丛神经MR扫描技术因此在解剖上可分为:5根、3干、6股、3束、5支在臂丛神经扫描中,根据不同设备比如1.5和3.0T,我们选择的序列不同,总体原则就是跟扫描MRCP一样,凸显胆道系统,抑制背景组织,扫描臂丛神经也是一样的,凸显臂丛神经,抑制背景组织包括软组织、血管以及淋巴结等,因此也主要使用重T2加权成像,压脂主要选择STIR,但是有时候STIR压脂效果也不是太理想,因此还可以结合其他压脂技术,以西门子3.0T vida设备为例我们通常选择以下序列:1. Localizer2. T2-DIXON-cor或T2-STIR-cor4. T1-TSE-cor5. T2 SPACE STIR cor(不打药)6. T2 SPACE STIR cor (打药)T2 SPACE STIR cor参数设置:体位:仰卧位,头先进,不能过度仰头,以免颈椎出现大幅度过伸,不利于定位,两胳膊伸直放置身体两侧,必要时腋窝处填充垫子。
线圈选择:选择头颈线圈,然后盖上腹部相控阵线圈,注意头颅和腹部线圈有一定重叠,以提高图像信噪比。
臂丛神经MR成像难点,主要跟下列因素有关:1.解剖结构的不规则,造成磁场均匀性下降,因此容易造成压脂失败,所以有条件的话可以使用米袋子进行填充,人为的减轻这种组织结构的不均匀;2.由于需要大FOV的扫描,随着FOV的增大,也容易造成压脂不均匀,通常使用STIR压脂技术。
3.臂丛神经周围分布较多的血管和淋巴结,造成抑制背景的难度增加,想要抑制这两种组织,最好的方法就是打药。
4.受运动伪影的影响较大,比如呼吸运动伪影以及动脉波动伪影等。
5.需要高分辨成像才能很好的显示较小神经以及增加对比度,提高神经和肌肉对比。
不打药和打药区别:利用重T2结合脂肪抑制STIR序列,可达到一定背景组织抑制的目的,但是血管和淋巴结很难将其抑制,为了达到这些组织不被显现,因此引入打药后的T2负性增强原理,由于微小血管和淋巴结可吸收少量对比剂,对比剂可缩短T2弛豫时间,因此通过打药后的T2加权可达到微小血管和淋巴结抑制的目的。
外周神经扫描技术那些事(一)
外周神经扫描技术那些事(一)随着磁共振设备硬件及软件的不断优化与提升,扫描的空间分辨率越来越高,扫描时间则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使得磁共振显示细小结构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外周神经成像的发展历程也跟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目前外周神经的成像技术主要包括两个主要方向,一是利用薄层高分辨及良好的组织对比显示神经结构的解剖成像,在该成像方式中主要使用3D薄层的序列进行扫描,然后通过重建显示神经,使用的扫描序列主要有SPACE、DESS、MEDIC及VIBE;二是利用神经本身的生理特性进行的功能成像,由于神经在弥散成像中表现为各向异性,所以使用弥散成像(包括常规弥散及PSIF弥散扫描)的方式可以在进行一定背景抑制的情况下显示周围神经的结构,除了进行弥散成像之外,还能进行DTI、DSI等更高级的功能成像。
目前的临床应用中,使用最广泛的外周神经成像技术就是利用SPACE序列进行的解剖成像。
所以本章将重点介绍SPACE序列进行外周成像的技术要点及临床应用,我们将在后续的章节中介绍其他的外周神经成像技术。
前两篇快速MRCP及不打药体部血管成像都使用SPACE序列进行扫描,此章介绍的外周神经成像的重点也是SPACE序列,那么SPACE 序列有什么特点呢?实际上,SPACE序列是一个3D TSE序列,由于常规TSE序列在进行3D扫描时存在SAR值太高(180°重聚脉冲多,特别是3T);图像的模糊效应较重(缩短扫描时间需增大回波链,导致图像的模糊效应加重);扫描时间长(需要进行层面和相位方向的相位编码线填充)等等的缺点,为了加快扫描速度,减轻图像的模糊效应和降低SAR,需要综合优化扫描序列的重聚脉冲角度,使得后续的回波信号除了SE回波之外还存在STEAM回波,信号的衰减不再是单纯的T2和T1驰豫,采集获得的信号的点分辨函数的模糊效应减轻,使得即使在更长的回波链的情况下也能获得很好的图像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共振规范化扫描方案(HDe)
---中华磁共振应用学院系列教材
臂丛神经成像Brachial Plexus
使用限制和提醒:
1.磁共振临床应用的建议扫描方案,并不对诊断结果承担任何责任。
2.扫描方案仅用于内部学习目的,其中涉及的任何内容不作为机型性能
、图像质量的判断依据。
3.由于磁共振系统配置上的差异,扫描方案中的内容并不作为系统所具
有功能的具体实现。
4.扫描方案中涉及的任何图像内容、姓名等信息均认为以教学为目的,
不涉及任何私有信息的泄露。
5.扫描方案中任何内容有不恰当或有疑问,请及时给予反馈,我们将尽
快更正,同时,我们保留更改和解释的权利。
6.任何一个版面均有相关内部使用界限提醒,请勿外传。
1.头部扫描必须配带耳塞,听力保护。
2.摆位时,肩部紧贴线圈,左右居中,头部不能旋转,同时必须用三角垫
固定头部。
3.注意,下颌紧收,不能仰起,这样使颈椎不会过度弯曲,必要时垫高背
部或枕部。
这样摆位,颈椎处于较直状态,有利于臂丛神经划线定位。
4.定位中心位于下颌下缘。
臂丛神经扫描方案:
1 3-pl T2* Loc 三平面定位
2 Calibration Scan 校准扫描
2 Sag T2 FSE Loc 矢状面T2定位像
3 OCor 3D-Fiesta-c 椎管内神经根冠状面成像
4 OAx 3D-Fiesta-c 椎管内神经根横断面成像
5 Ax T2-FSE-Loc 节后神经根横断面T2定位像
6 OCor STIR 节后神经根冠状面成像
3-pl Loc,三平面定位扫描
定位线说明:
•定位中心位于下颌下缘,扫描FOV相对要比颈椎FOV大一些。
•扫描结束后,观察图像,检查颈部位置是否合适,图像信号与线圈位置是否良好匹配。
•下颌紧收,不能仰起,这样使颈椎不会过度弯曲,有助于臂丛神经节前节后的扫描定位。
•三平面定位图像,冠状面扫描范围要足够包括颈前软组织和颈髓。
Calibration Scan,校准扫描定位图像:
定位线说明:
•所有的序列若要使用ASSET或PURE,必须针对相应线圈进行校准扫描。
•大范围全视野覆盖, FOV中心位于解剖中心,上下范围必须超过要扫描的解剖范围。
•一般情况下使用一次采集,扫描范围不够时增加层厚。
•频率编码方向为前后。
•颈部各个序列的扫描建议使用SCIC纠正信号的均匀性而不使用PURE。
Sag T2 FSE Loc,矢状面T2定位图像:
定位线说明:
•在冠状面定位矢状面,矢状面调整上下位置,横断面定位像调整旋转角度。
•矢状面定位线扫描范围比较大,包括两侧椎间孔。
•频率编码为前后方向,并加NPW无卷折选项,减轻运动伪影。
Ax T2-FSE-Loc,横断面T2定位图像:
定位线说明:
•在矢状面定位像定位横断面。
•扫描范围较大,包括颈五到胸一。
•频率编码为左右方向,FOV较大以观察节后神经根。
定位线说明:
•在矢状面T2图像定位冠状面,平行于颈五到胸一走行,覆盖椎管。
•FIESTA序列对磁场不均匀比较敏感,因此需要添加局部匀场,以颈6为中心略小于FOV大小。
•薄层高分辨率扫描以观察椎管内神经根。
定位线说明:
•在冠状面FIESTA序列上定位横断面,一般对应到有病变的区域。
•FIESTA序列对磁场不均匀比较敏感,因此需要添加局部匀场,以扫描FOV为中心略小于FOV大小。
•薄层高分辨率扫描以观察椎管内神经根。
OCor STIR,椎管外节后神经根冠状面定位第一步:
定位线说明:
•在矢状面T2图像和横断面T2图像上进行交叉定位。
•首先在矢状面定出冠状面一条定位线,调整横断面T2图像位置至稍低位置一层,平行于双侧神经束,然后改变横断面T2图像至稍高位置一层,调整冠状面定位前后角度,使冠状面定位线角度跟踪神经束的走行。
OCor STIR,椎管外节后神经根冠状面定位图像第二步:
定位线说明:
•直接输入扫描层数,26-28左右。
•由于层数较薄,无层间隔,因此采用两次采集,扫描时间比较长。
•FOV下缘不要包括主动脉弓,以减轻血管搏动和呼吸运动伪影。
•添加上下饱和带,近一步减轻运动伪影。
选择冠状面3D-FIESTA-C序列,进入3DMIP界面。
在右上角窗口的红色Axial上点击鼠标右键,选择右键菜单中的Curved选项。
调整左下角矢状面图像的空间
位置,至侧隐窝,显示椎管内
神经根断面。
按住SHIFT键的同时,沿神经
断面自上而下划出曲线,则相
应断面即出现在Curved窗口里。
鼠标指向角度红字,按住中键
,左右移动调整曲面的角度,
直到显示满意的神经图像。
拉动窗口右边的滑块,调整曲
面的位置。
选择冠状面薄层STIR序列,进入3DMIP 界面。
在左下角窗口的红色Sagital上点击鼠标右键,选择右键菜单中的Curved选项。
将横断面图像层厚加厚,按住SHIFT键的同时,在横断面图像上沿神经走行划线,则相应
鼠标指向角度红字,按住中键,左右移动调整曲面的角度,直到显示满意的神经图像。
拉动窗口右边的滑块,调整曲面的位置。
鼠标中键调整左下角曲面图像的层厚。
OCor 3D-Fiesta-c,冠状面节前神经扫描图像:
扫描方法:
•在正中矢状面T2图像上定位,平行于椎管内神经根走行(C5-T1)
划线,将椎管包括在图像中心。
图像参数特点:
•薄层高分辨率扫描。
•添加局部匀场。
临床应用:
•节前占位、损伤。
后处理:
•扫描结束后,利用曲面重建将腹侧和背侧左右共4组节前神经薄
层分别重建保存。
OCor STIR,冠状面薄层脂肪抑制STIR厚层曲面重建图像:
扫描方法:
•在横断面和冠状面T2图像上交叉定位,平行于臂丛走行(C5-T1)
划线。
图像参数特点:
•使用STIR压脂方法,翻转时间180ms以更好地抑制背景组织信号,
节后神经呈中高软组织信号。
• 1.6-1.8mm层厚,0层间隔,建议使用两次采集以减轻交叉干扰。
•频率方向左右,加NPW和上下饱和带。
临床应用:
•节后占位、损伤。
后处理:
•扫描结束后,用3DMIP进行冠状面曲面厚层重建。
臂丛神经损伤病例:
外伤后节前神经根损伤3D-FEISTA-C图像上神经根缺失,脑脊膜膨出。
外伤后节后神经根损伤STIR图像上节后神经根变粗,纠结在一起。
致谢:
我们感谢下列医院为此扫描方案作出的奉献,并不仅局限于这些医院,我们将陆续添加名单:
AN HUI YIJISHAN HOSPITAL SHANGHAI RUIJIN HOSPITAL SHANGHAI YANGSI HOSPITAL SHANGHAI RENJI HOSPITAL ZHENGZHOU MU NO.1 HOSPITAL HEBEI PEOPLE HOSPITAL ZHEJIANG LISHUI HOSPITAL WENZHOU MU NO.1 HOSPITAL SHANXI PINGLU HOSPITAL LIAONING WAFANGDIAN HOSPITAL QIQIHARER NO.1 HOSPITAL SHANDONG QILU HOSPITAL NANCHANG NO.2 HOSPITAL ZHEJIANG MU NO.2 HOSPITAL
WUHAN TONGJI HOSPITAL
XJ KELAMAYI HOSPITAL
HUBEI TONGJI HOSPITAL
HUBEI WUHAN MEDICAL CENTER
QINGHAI PEOPLE HOSPITAL
SHANGHAI NO.1 HOSPITAL
SHENYANG MU NO.1 HOSPITAL
HUNAN XIANGYA HOSPITAL
NINGXIA HOSPITAL
SHANXI YUANPING HOSPITAL
SHAANXI NO.4 HOSPITAL
磁共振规范化扫描方案(HDe)---中华磁共振应用学院系列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