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问题的认定
《政策问题的认定》课件
政策问题的特征01020304重要性
政策问题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 影响,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推动 社会进步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 意义。
紧迫性
政策问题通常具有时间上的紧 迫性,需要及时采取行动以防 止问题恶化或产生更大的社会 危害。
媒体和舆论的影响
媒体和舆论是现代社会中政策问 题认定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
媒体和舆论可以放大和聚焦问题 ,提高公众对问题的关注度和紧
迫感。
媒体和舆论还可以促进信息的传 播和交流,使利益相关者更好地 了解问题的性质和影响,进而影
响政策问题的认定。
05
政策问题的解决策略
短期策略:应急措施和临时方案
总结词
问题界定
界定的目的
问题界定的目的是明确问题的性质、范围和内涵,为后续的政策制定提供准确的方向和 依据。
界定的过程
问题界定需要经过深入研究和讨论,明确问题的边界和关键要素,避免问题的泛化和模 糊化。
04
政策问题认定的影响因素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决定了政府对政策问题的关注程度和政策 制定与执行的方式。
100%
预测模型
通过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技术,建 立预测模型,预测未来可能出现 的问题,提前制定应对策略。
80%
决策支持系统
人工智能可以辅助政策制定者进 行决策,提供多种解决方案和可 能的结果,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 准确性。
全球化对政策问题认定的影响
跨国问题的涌现
全球化导致许多问题超越国界 ,需要跨国合作解决,对政策 问题的认定提出新的挑战。
政治制度影响政策问题的认定,因为不同的政治制 度对问题的敏感度和解决方式不同。
政策问题的认定名词解释
政策问题的认定名词解释在现代社会中,政策问题是指与公共事务和社会利益相关的实际问题或困难,在制定和执行政策过程中引起人们关注和讨论的议题。
这些问题涵盖了多个领域,如经济、环境、教育、医疗等,对社会的发展和民众的福祉具有重要影响。
政策问题的认定是指对一个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界定和识别的过程。
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中,政策问题的认定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影响政策制定和解决问题的效果和真实性。
首先,政策问题的认定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它与社会现象和实际情况紧密相关,需要通过实证研究、数据分析和专业判断等方式来获取相关信息和证据,以确保问题的准确性和具体性。
这样可以基于事实和数据,而不是主观臆测,来认定政策问题,从而更好地指导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其次,政策问题的认定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性和多样性。
政策问题通常涉及多个领域和多个利益相关方,因此需要建立跨学科、综合性的认定机制和专业团队,借助不同领域和专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全面、多元的问题认定。
这样可以避免单一视角和片面认识,保证问题的全面和多样性。
另外,政策问题的认定需要围绕社会需求和公共利益来展开。
这意味着政策问题的认定不能仅仅关注特定个体或利益群体的利益,而是要从整体社会的角度出发,考虑社会公平、公正和持续发展的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福祉。
最后,政策问题的认定也需要注重问题的时效性和可行性。
政策制定和执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问题的形势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因此,政策问题的认定需要灵活应对,及时调整和更新,以适应社会变化和问题的发展。
同时,政策问题的认定还需要考虑政策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要结合实际情况和政策资源,确保政策能够有效应对和解决问题。
总之,政策问题的认定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它需要科学性、客观性、专业性和多样性,注重社会需求和公共利益,同时还需要关注问题的时效性和可行性。
只有通过科学、客观、全面的政策问题认定,政策才能更好地制定和实施,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作出积极贡献。
政策问题的认定
图尔敏论证模式
正当理由
支持依据
论据资料
合格者
主张
放弃理由
反驳
放弃
•
2. 假设分析法(Assumptional Analysis)
• 假设分析法是一种旨在将相互冲突的政策问题有效地整合 为一体的方法。由于其在方法上有综合性,所以它更适合 于处理结构不良的问题。这一方法所要做的工作主要是: 弄清分析人员、决策者、利害关系人各自对问题所做的基 本假设;比较和评估这些假设;检视假设以及假设推论的
决的诉求,那么它就变成了社会问题,需要动用社会的力 量去加以解决。
• 2.社会问题转化为公共问题
• 当某些社会问题的影脱某个群体或某个领域时,
引起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并且,公众基于价值观念和自 身的切身利益的考虑,开始提出以解决该问题为目的的公 意诉求时,社会问题就转化为公共问题。
• • • •
7. 维度分析(Dimensional Analysis) 实质维度(Substantive)——问题是什么(what?) 空间维度(Spatial)——问题来自何处(Where?) 时间维度(Temporal)——问题何时发生 (When?) • 数量维度(Quantitative)—— 问题有多少(How much?) • 性质维度(Qualitative)——问题有多严重(How serious?)
政策问题结构 结构良好 问题性质 决策者 资源投入 备选方案 效用(价值) 结果 概率 清晰可辨 一人或数人 少量可计算 有限 一致 确定性或者风险 可计算 结构适中 清晰可辨 一人或数人 大量可计算 有限 一致 不确定 不可计算 结构不良 模糊有争议 许多 不可计算 无限 冲突 未知 不可计算
•
结构质量 与解决 难易度 关系
第七章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本章首先弄清公共政策问题的内涵和属性,并 探究其形成、提出和分析的方法等,最后则 要分析政策议程问题,即如何将公共政策问 题提上社会和政府的议事日程问题。
2020/6/16
第一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界定、内涵、属 性与分类
一、社会问题、公共问题和公共政策问题
要弄清公共政策问题,就势必首先涉 及问题、私人问题、社会问题、公共问题和 公共政策问题 等概念。
问题性质和特点而定。 (2)意见产出:严格区分政策问题意见的产生与评估,应尽量激
发出很多意见。
2020/6/16
(3)意见评估:所有的政策问题意见产出后方才进行评 估。
(4)意见排序:政策问题意见评估结束后,对所提出的 政策问题意见进行排序,同时编制有关政策问题定 性和解决方面的计划方案。
3.该方法主要是要提高脑力激荡团体成员间的共识程 度,其主要的局限性在于:有可能削弱有关政策问题 本质的创造性冲突和争论。
2020/6/16
六、假设分析法
1.假设分析(Assumption Analysis ),是一 种旨在将相互冲突的政策问题立论假设,创造 性地综合为一体的分析技术。
2.这一方法所要做的工作主要是: (1)弄清分析人员、决策者、利害关系人对问题
所做的基本假设; (2)比较和评估这些假设;
2020/6/16
3.技术角度:从纯技术角度进行分析,可以探寻 到公共政策问题的客观性所在,可以将问题 的特征和严重危害程度加以定量化和定性化 地反映出来 。
2020/6/16
三、类别分析法
1.类别分析法通常要经过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类 两个过程。逻辑区分是指将某种政策问题细 分成许多次类的过程;逻辑归类指将多种问题 组合成一个大的类别。
五、头脑风暴法
3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 11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第五次 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时强调,国务院已经责成有关部门 迅速制定《校车安全条例》,抓紧完善校车标准,要求国 务院法制办在一个月内制定出《校车安全条例》。 • 2011年12月11日,《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简 称《校车安全条例(草案)》) 及其说明全文公布,广泛征 求社会各界意见--共八章五十九条,对校车服务提供单位、 校车使用许可、校车驾驶人、校车通行安全、校车乘车安 全和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定。 • 2012年4月10日国务院正式发布《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并 实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得以发布,速度之快国内公共 政策领域中较为少见,因此该案例具备研究的典型性。
( 2)金登的多源流模型
• 美国著名的公共政策学家金登建立了多源流理论, 该理论最早出现于1984年出版的《议程、备选方案 与公共政策》。他认为,“一个项目被提上议程是 由于在特定时刻汇合在一起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 结果,而并非它们中的一种或另一种因素单独作用 的结果。”这种共同作用就是多源流理论所讲的问 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三者交汇。
• 案例分析:2、结合该案例,分析影响该社会问题进 入政府议程的因素?
1)公众个体 对于广大民众而言,主张政策制定完善的个人或群体会充 分利用突发事件提供的机会,运作突发事件的影响,采取和 平或激烈的方式表达愿望和需求。 2)大众媒体的作用,使得政府决策系统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 社会信息。以网络、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媒使得校车安全问 题广泛传播,它制造的强大舆论压力,促使政府决策系统接 受来自公众的愿望和要求。特别是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型传媒 形式对校车事件报道传播,暴露了现有政策缺陷,对政府政 策应对形成了压力。
第1节 公共政策问题概述
从政策问题的分析与界定,政策的规划与决策政策的执行三个方面阐
从政策问题的分析与界定,政策的规划与决策政策的执行三个方面阐公共政策定义: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权力机构针对社会公共问题的解决,通过民主政治程序制定和执行的行动方针和行为准则。
公共政策的社会作用:集中反映国家政治、控制指引社会行为、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转和协调发展、公共政策的特征:公共性、权威性、目标性、实效性、原则性和灵活性、动态过程性公共政策分类:功能角度的政策分类、层次角度的政策分类、政策科学的本质特征:1、社会政治性2、知识的综合性3、系统性中国政策科学如何发展?1、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2、决策科学化的研究3、加强政策研究的各项保障公共选择:从众多的个人利益与价值中形成的公共政策的过程。
公共选择的投票方式:1、多个备选方案中只选一个2、两个以上层次相同方案的选择3、两个以上层次不同方案的选择政策问题:是指政府府制定、执行政策所要解决的问题。
含义可以阐释为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问题是多数人认识到的一种客观事实2、政策问题表现为社会利益的失衡和价植观念与行为规范的冲突3、政策问题是政府纳入工作程序开始解决的问题政策问题的内在特征1、相关性2、主客观统一性3、发展可变性政策问题的结约质量分为优良、适度、不良政策问题的层次分三个:微观政治、系统政治和宏观政治层次政策问题产生的原因:1、社会流行观念2、社会现状的理性分析3、政策问题产生的客观因素4、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政策问题的认定过程定义:是指政策问题提出后,通过议论陈述、分析界定达到对问题实质认识的整个过程,也是对政策问题的社会认识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和社会认识统一的基础上,政府将问题纳入议事日程开始解决的过程。
影响政策问题认定的因素:1、客观现象掌握程度的影响2、价值观念的影响3、分析界定方法与水平的影响4、政府态度的影响问题认定的分析方法1、类别分析2、原因分析3、对比分析4、假设分析政策规划一是指为解决政策问题,以决策者为中心,以专业人员为骨干力量设计制定政策方案的多环节工作过程二是指为解决政策问题设计制定的多项计划行动内容。
4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一、公共政策问题的定义与分类
1、什么是公共政策问题? 、什么是公共政策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 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 (1)客观的事实或者问题情境; )客观的事实或者问题情境; (2)问题的察觉; )问题的察觉; (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 )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 (4)团体与组织活动; )团体与组织活动; (5)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一、公共政策问题的定义与分类
2、公共政策问题的分类 、 邓恩) (2)结构优良、结构适度和结构不良问题(威廉 邓恩) )结构优良、结构适度和结构不良问题(威廉·邓恩 结构优良政策问题的特点是只有一个或几个政策的决策者, 结构优良政策问题的特点是只有一个或几个政策的决策者, 数量很少的备选方案,政策制定者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 数量很少的备选方案,政策制定者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估计 政策实施中也不会存在多大的风险, 政策实施中也不会存在多大的风险,对政策执行的结果可以进 行事先的预测与计量。 行事先的预测与计量。 结构适度政策问题的特点是政策的制定者也只有一个或少 数几个人,政策备选方案也有限, 数几个人,政策备选方案也有限,政策决策者也具有共同的价 值取向,但政策后果带有不确定性, 值取向,但政策后果带有不确定性,政策实施的结果也难以精 确计算。 确计算。 结构不良政策问题的特点是涉及的决策者较多, 结构不良政策问题的特点是涉及的决策者较多,提出的政 策备选方案也较多,政策决策者之间存在价值取向上的冲突, 策备选方案也较多,政策决策者之间存在价值取向上的冲突, 政策结果难以计量,不确定性大。 政策结果难以计量,不确定性大。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
《政策问题的认定》课件
政策问题的认定的重要性
1
明确目标
政策问题的认定有助于政策制定者了解问题的性质,确立政策目标。
2
提高效率
政策问题的认定有效规范了政策制定过程,有助于提高决策效率。
3
防止错误
未经认真的政策问题的认定容易导致制定的政策行之无效,浪费社会资源。
法律规定和政策建议
国家对政策问题的定义和要求 行业/区域政策建议
总结
1 政策问题的复杂性 2 问题认定来自关键性政策问题包括多方面、 多利益相关者、多维度、 长期性等复杂性因素。
问题认定是政策制定过 程中的关键步骤,对政 策质量影响重大。
3 问题认定的实践启
示和展望
政策制定者需要深入了 解问题和现实情况,结 合不同视角,通过多渠 道获取宝贵信息。
问题认定的方法论
调查/研究/数据分析
通过数据和事实收集,分析问 题的性质和影响,为制定政策 提供依据。
SWOT分析
在识别问题的基础上,进行 SWOT分析(优势、劣势、机 会、威胁),以此为依据进行 制定政策。
制定问题清单和目标检 查单
以问题清单为准,逐一解决每 个问题,以目标检查单反复确 认和确保达成预期目标。
政策问题的认定
了解政策问题的认定是政策制定的基础。本课件将介绍政策问题的定义、认 定方法、案例分析及实践启示。
什么是政策问题
定义
政策问题是指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所面临的复杂性的问题,需要通过制定政策来解决。
特征
政策问题通常是一些困难问题,涉及到众多利益攸关方,需要利用各种手段来解决。
例子
政府能源政策,医疗保健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
常见政策问题
社会公正问题
• 教育公平 • 医疗资源公平 • 贫困问题
教育政策问题认定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本科后教育 终身教育等 国家宏观 区域发展 学校战略 国际教育等
学生管理
学校、政府与社会 关系 科学研究等
• 教育政策问题
• 指人们所觉察到得教育系统内部或教育与社会其 他系统之间的不协调状态,这一状态的存在影响教育 系统的正常运转与功能发挥而有必要加以消除。 赫伯特.布鲁默把政策问题分为5个阶段:
教育政策问题的概述
• 一、教育政策问题产生的原因
•
• • • • •
1、教育政策活动的复杂性
A、教育政策几乎涉及到所有的社会成员,利益错综复杂 B、公众对教育系统比其他社会系统更熟悉,更具有发言权 C、教育领域的权力比其他社会领域更为复杂和分散 D、教育过程目标具有多样性(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等) E、政策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受教育者的积极参与
• 二、过程
• 问题察觉 问题界定 问题陈述
• 三、政策问题认定的意义
• •
为其后的政策工作确立了中心内容。能否准确 的界定政策问题、认清其范围、程度、查清问题 的原因是整个政策问题成败的关键。
•
三 政策问题认定的不良状态及改善
• 一、问题认定的不良状态:
• 不能及时、准确的认定问题的范围、原因,没 有为决策提供系统准确的信息。
1、政治背景
•
政治因素决定教育政策几个实例
• 治理乱收费政策
•
• 教师身份的确认
• 2、经济与科技背景
• •
例如远程教育、扩招
•
•
•
3、文化与人口背景
例个性化教育、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教育、 潜在课程等。
•
• 三、教育政策问题的构成要素
第七章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第一节 公共政策政策问题的界定、 属性与分类
四、政策问题的分类 2.罗威对政策问题的分类 罗威根据受到问题影响的人数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将政策问题分为分配型、管制型与再分配型三类。 (2)管制型问题(regulative) 管制型问题是政府等管制者设定明确一致的管制 标准与管制规则,对标的团体从事某种活动或处 理不同利益的行为加以限制所引发的政策问题。
第三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第三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三、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与障碍 2.进入政策议程的障碍 障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政治原则的偏离。 第二,价值体系的排斥。 第三,政府体系的封闭。 第四,承受能力不足。 第五,表达方式失当。
第三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第三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四、政策议程确立过程的模型 1.科布的政策议程建议模型 美国学者科布在区分为公众议程与政府议程的基础上,以 政策诉求的主体为标准,提出了建立政策议程的三种模型: (1)外在提出模型 政策诉求由政府系统以外的公民个人或社会团体提出,经 阐释(对政策诉求进行解释和说明)和扩散(通过一定方 式把政策诉求传递给相关群体),首先进入公众议程,然 后通过对政府施加压力的手段,使之进入政府议程。
第三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四、政策议程确立过程的模型 2.约翰· 金登的多源流分析模型 W· (2)多源流的政策议程设立 金登在此继承了多源流分析模式,将原来的 四源流变为三源流,即问题流、政策流和 政治流。
第三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第三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四、政策议程确立过程的模型 2.约翰· 金登的多源流分析模型 W· (2)多源流的政策议程设立 首先是问题流是指对需要政府行动来解决的问题 的觉察。问题溪流就是阐释问题是如何引起相关 方注意的。问题的问题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重 视首先在于指标,正是指标表明了这些事情的重大 意义。其次,焦点事件、危机以及符号使得问题被 凸现出来。最后,根据现行项目运作的反馈,问题可 能被意识到。
《卫生政策学》第三章政策问题确认解读
(二)步骤与方法
初步定位
大致确定潜在政策问题的领域
①政策制定者的基本职能 ②基本职能和纵向职能部门的交 叉和重叠
三个步骤
精确界定
③履行基本职能的可能需要协作、 协调的部门 ④政策制定者的层次、领域 ⑤确定所界定问题、收集总结的 文献范围及年限
⑥确定各方论证的对象、范围和 方法
背景分析
①所研究领域的运作规律 ②回顾特定领域发展的历史 沿革、现状、趋势
第四章 政策问题根源分析
第一节 政策问题根源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目的、意义和侧重
(一)基本目的 基 本 完成政策问题确认的基础上,针对以确 定的特定政策问题,运用公认的科学方 法,分析论证并确定其根源的形成机制
具 体
1、定性定量明确特定政策问题 的根源、直接影响等 2、明确特定政策问题与上述因 素之间的关系,以研制相应的形 成机制
第二节 确认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对象
特定领域 众多问题 问题界定 优先顺序(重要性- 严重性-可解决性)
形成机制
影响因素
根
源
政策问题
关键问题
危
害
政策思路
政策目标 (体系)
目标指标
具体措 施方法
政策去向
政策价值
政策执行
预期效果
最
优
可
行
一、特定领域界定
• (一)目标与原则 • 特定领域界定:是指界定政策制定者的管 辖范围。 • 1、首要目标:明确政策制定者的岗位固有 影响力,包括地域、层次、职能和时限 2、第二个目标:在界定特定领域基础上, 认识该领域的运作规律(历史沿革、目前 的现状和潜在的发展趋势)
案例分析
为何中国房价这样高?
政策问题
第二节 政策问题分析方法
• 问题分析是政策分析的第一步,只有明确了正 确的问题,才为制定有效的政策创造了条件。 如决策者确认的问题不对(如文化大革命), 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 问题分析的主要任务是:确认政策问题是否存 在,以及问题性质、边界、类型、层次、原因 等,并对其进行界定和描述,以便于确定政策 目标,制定政策方案。
2 、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
• 公共政策问题,往往是社会性的问题,即不局限于个人 – 个人问题不见得是社会问题,即使是严重的问题也是如此。 – 艾滋病问题 • 艾滋病,在过去往往被认为是个人问题。 • 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包括婴儿、小孩、名流,艾滋病开始成为社 会问题 • 艾滋病问题,已经成为公共政策研究的重要领域 – 非典问题 • 开始时是个人问题 • 然后是医院防护问题:感染医护人员 • 然后是政治稳定问题:政治交接班,两会。 • 然后是国际问题:香港、越南、加拿大、美国等 • 然后是外交问题与内政问题
• • • • • 每年查实的腐败资金数量 推测查获的比例 计算腐败资金总量 (附件:胡鞍钢如何推算) 如何计算公车每年所耗经费数量。
• 在你的工作中,有什么数据需要推测? • 怎么推测才是准确的?
例子3、非典病人数字之谜
• 人们对数字的感觉 • 老百姓对政府的数字不相信,习惯:喜欢政府假数字; 若政府提供真数字,反而不习惯,缺少心理宣泄渠道 • 国际组织不相信中国政府数字 • 人们喜欢高数字?不注意其精确性? • 政府机构也可能喜欢假数字? • 非典的传染性,要求无错误操作,要求准确无误的数 字 • 但诊断标准不同,技术障碍等,难以精确统计非典病 人数字
5、问题存在与哪些利益集团相关
• 任何问题的存在有其社会基础,个人或群体直 接从中获益,如欠民工工资问题等,环境污染 问题等。发现问题就是要发现其中的得利者和 受害者。其问题在于社会净损失大于净收益。 只有找到责任主体,才能对症下药。 • 政策制定者偏好狭隘的问题定义,往往忽视未 来的收益。 • 政策分析者的责任是了解相关政策的所有效应, 尤其是对公共利益以及第三方利益的效应问题。
第六章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二)德尔菲法的特点
1.匿名性
2.有利于信息反馈和思想沟通 3.德尔菲法的预测结果易于统计
(三)德尔菲法需要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1.匿名原则
2.循环往复原则
3.控制反馈原则 4.团体回答统计原则 5.专家共识原则
(四)德尔菲法的步骤
1.设计意见征询表
自己身份的发现问题的方法,该类方法主要 有领导调研、新闻报道、统计分析、信访和 学术研讨等。
第一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二、政策问题的来源
(一)发现问题的方法 2. 非公开方法
非公开方法是指调查者不表明自己真实身份
或调查的信息不公开的发现问题的方法,该 类方法主要有领导私访、内参、国际交流和 民意调查等。
第一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一 、什么是政策问题
(三)社会问题、公共问题与政策问题
1. 三者的区别
2. 社会问题如何转化为公共政策问题
(1)引起重视
(2)得到表达
(3)付诸行动
第一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一 、什么是政策问题
(四)政策问题的含义 公共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
准则 议题范围的选择;禁止对别人的意见品头 论足;不分尊卑;发言要简练;不准私下 交谈;不能代替或宣读发言稿
第二节 政策问题研究的方法
2.专家会议法
(5)头脑风暴法的原则 第三,选择合乎要求的与会专家
专家的专业与议题对口;地位平等;核心成
员;遵循科学的步骤和顺序
头脑风暴法的一个经典案例
感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 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 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公共 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 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适当的关注。
• 政府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引起决策者的深入关切,感到有必要采取行动, 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列入政策范围的这样一种政策议程。
第1节 公共政策问题概述
• 1、定义 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
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
• 2.公共政策问题的特点
• (1)关联性: 政策问题并非单独孤立地存在,事实上,某一领域的政策问题,往往会影响
到其他领域的政策问题。
• (2)主观性: 有些社会问题已存在,但公众对此的诉求却未得到重视,一些并不是最普遍
• 2)基本政策 通常是高层次的、大型的、长远的、带有战略性的政策方案。 元政策侧重于价值陈述,它为所有的政策提供价值评判的标准;
基本政策则侧重于目标陈述,为相关范畴内的
凡在元政策和基本政策的范畴以外的政策,都可归入具体政策。
它的具体性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具体政策是针对特定而具体的公共政策问题作出的政策规定。
2)结构适度的政策问题 涉及一个或几个决策者;有限的替代方案;方案的效用一致能够反映目标的一致
性;但结果是不确定的,也无法加以计算,从而误差的概率也无法估计。
3)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
涉及许多决策者,效用相互冲突或末知,各种替代方案末知或不能渐进排序,结果 也末知。涉及许多的利益相关者,他们之间由于利益上的相互冲突,很难在价值方面达 成一致。
• (4)动态性
第四章 政策问题形成及认定keyong
4、按公共政策问题作用的范围
全国性问题:国家整体共同面对的问题 区域性问题:本区域独特问题 地区性问题:本地区独特问题
5、按公共政策问题的功能
指导性问题:对国家整体发展产生影响的问题 分配性问题:涉及各行业、部门、单位及成员资源调整、利 益分配的问题 限制性问题:对某些行业、部门、单位及成员资源、利益进 行限制的问题
(二)政策议程的类型 (科布和埃尔德)
1、系统议程:(公众议程)
社会问题引起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的普遍关注,向政府 提出政策 诉求,要求加以解决的政策议程 (新闻媒体起重要作用)
2、正式议程:(政府议程)
社会问题引起政府的关注,并列入政府正式讨论和认定的政策议程 (专业研究人员和政府决策人员起重要作用)
3、 社会问题转化为公共政策问题(政策问题的认定)要 经复杂的程序,是政策议程的建立过程
政策议程包含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二者处于不同阶段,有本 质不同。进入政策议程要具备一定的条件。美学者科布等提出政 策议程确立过程的三种模型
3、系统议程和正式议程的区别 (1)系统议程:(公众议程) 政策问题发生的创始阶段 许多政策问题可 不涉及可行性解决方案 能不经过公众议程, 而直接进入政府议程 。 体现众说纷纭特点 (2)正式议程:(政府议程) 政策问题认定、解决的实质议程,最后阶段 最终认定与政策问题有关的事实 采取具体方案解决 总结: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过程
对于一个国家或社会,并非采用一种模型而是采用多种模型
本章小结
1、 公共政策问题是政策制定的起点
要解决社会问题,首先要确定公共政策问题。公共政策问题具 有关联性等特征。按不同标准,公共政策问题分为不同类型。
2、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来源)有多种因素
第五章 政策问题的认定
2、社会公众需求 3、专业研究人员
4、突发(或危机)性事件
5、大众传播媒介
四、政策议程建立的分析模型
(一)科布和埃尔德模型
科布和埃尔德在区分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的基础上依据政策诉 求主体的不同提出了建立政策议程的三种模型:外在创始型、 政治动员型和内在创始型。
一、政策问题的含义
(一)问题、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
问题 —— 问题意识者主观意识中的现实状态与期望状 态之间的差距; 个人问题——一般来说,仅仅涉及某个人的期望与实际 状态之间的差距的问题属于个人问题(或者私人问 题); 社会问题 —— 指一个社会的大部分成员和一部分有影 响的人物认为某种社会状况不理想或不可取,应该引 起全社会关注并设法加以改变的问题。
注意:
(1)严重的问题不一定就是政策问题。例如爱滋病, 在早期,虽然它被大多数人看作是严重的问题,但只是 严重的个人问题(影响个人和责任在个人),并没有将 其看作是一个社会问题。当它影响社会上包括婴儿、社 会名流在内的越来越多的人的时候,大多数人才将其视 为社会问题。 (2)影响广泛的问题不一定就是政策问题。例如,城 市的居民每天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上下班,这一问题的 影响面非常广,但是这个问题可能还不那么严重,或者 解决这一问题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可能比问题本身付出的 代价还要大。 (3)即使是同样的问题,其内涵也是处于变动之中的。 例如,垄断问题:自然垄断——政府垄断。
专业文档22政策问题的内涵?公共政策问题是指社会组织中的统治集团或者相当数量的成员感觉到的现实中出现的某种客观存在的状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观念或者他们所遵循的社会规范有严重的矛盾或者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者组织活动要求有关权威当局采取行动加以解决而权威当局认为所提出者属于其权限范围内的事物且有必要采取行动加以解决的公共问题
公共政策的制定(一):政策问题的认定
第四章公共政策的制定(一):政策问题的认定学习目标了一个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虽然具有一定的严重性,但是只是关系到当事人,尚未影响到其他人。
当问题超出了当事人而影响到不直接相关的群体,引起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并且,公众基于价值观念和自身的切身利益的考虑,开始提出以解决该问题为目的的公意诉求时,问题就转化为了公共问题。
而当社会的权力主体体会到公众的公意性并趋同于公众的诉求时,该问题就成为了一项政策问题。
2.政策问题的内涵对于政策问题的含义,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迪里 (David Diry)在《政策分析中的问题定义》一书中说:“政策问题是未实现的需要、价值或可以通过公共行动来追求的改善机会。
”1琼斯在1970年版的《公共政策研究导论》中认为,政策问题是一种人们的需要被剥夺或不满足,可由自己认定或他人认定,且要加以解决的公共问题。
2林永波、张世贤则认为,“所谓政策问题,乃是在一个社群中,大多数人觉察到或者关心到的一种情况,与他们所持有的价值、规范或者利益相冲突时,便产生一种需要,受剥夺或者不满足的感觉,于是透过团体的活动向权威当局提出,而权威当局认为多提出者属其权限范围内的事物,且有采取行动加以解决的必要者”3美国学者安德森认为,从政策意图的角度看,政策问题可以被定义为引起社会上某一部分人需要或者不满足的某种条件或者环境,并为此寻求援助或者补偿的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由受影响者直接从事,也可以由别人以他们的名义进行。
国内有学者认为只有公共问题属于政府的政策范围,因而能进入政府议程的情况下,才能成为政策问题。
4陈振明认为,政策问题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或者状况,而且也是一种主观感知及集体行动的产物。
它是一种由相当数量的社会成员感觉到的与人的利益、价值和要求相联系的,并由团体活动所界定的以及为政府所认可必须加以解决的社会问题。
5宁骚认为,在考虑政策问题时我们不应该忽略两点:一是社会统治集团与社会多数民众在公共政策问题的认知上往往是有差异甚至相互矛盾的,有些可能并不为社会大多数人所感知的问题却为统治集团的少数人所认识,因而也可能成为公共政策问题;二是公共政策问题尽管主要依靠政府来解决,然而并非都必须由政府亲自出面加以解决,有许多问题可由一1Willian N Dunn,Pb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1994,p85. 2See David Diry,Problem Definition in Policy Analysis,Lawrence ,Ks: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1984.3林永波张世贤:《公共政策》,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3,72页4桑玉成刘百鸣《公共政策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76页;5陈振明编著《公共政策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84页些非政府的社会公共组织乃至政府委托的私人组织加以解决。
公共政策分析最重要的环节
公共政策分析最重要的环节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是政策分析中重要的环节。
政策问题认定的主要任务或内容是要了解政策问题的领域、范围及解决方式。
公共政策问题的领域: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公共政策体系,也有不同的解决政策问题的特殊条件、资源和手段。
因此,在确认政策问题时,必须首先确定其所属的领域,弄清政策问题的性质界限。
这样才能有助于保持各个领域中政策的连续性。
公共政策的领域和性质界限一般划分为若干类别,如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科技问题、教育问题、人口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军事问题、外交问题,等等。
由于社会生活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各个领域也是相互渗透、交融的,因此,有时一个政策问题的性质界限可能是交叉重迭的。
公共政策问题的范围:政策问题不但在性质界限上是分属于不同领域的,在空间界限上也是分属于不同区域、层次、部门的。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存在地区之间的差异;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存在不同部门的差异;对于同一个部门来说,存在不同层次的差别。
因此,必须强调政策问题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上的变通性、特殊性。
有时,在某个地区被确定为是政策问题的客观状况和事件,可能到了另一个地区则不是政策问题;在一个部门成为政策问题的状况,在另一个部门可能还没有上升为政策问题;在下一个层次上某种状态已经是非解决不可的政策问题,而到了上一个层次上,可能就不再是政策问题了。
公共政策问题解决方式:不同的政策问题应当运用不同功能的政策去解决。
按政策的功能来划分,可以把公共政策区分为指导性政策、分配性与再分配性政策、限制性政策。
与此相对应,政策问题也可以划分为指导性政策问题、分配性与再分配性政策问题、限制性政策问题。
一般地说,指导性政策问题是对国家的整体发展产生影响的问题;分配和再分配性政策问题则是涉及各个行业、产业、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成员之间有关资源调整、转移和利益分配的问题;限制性政策问题则是涉及到对某一行业、产业、部门、单位及部分社会成员间的资源、利益、行为进行控制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社会问题转化为公共问题
• 当某些社会问题的影响已不再局限在某个群体或某些社会
生活领域,对人们利益的影响超脱某个群体或某个领域时,
引起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并且,公众基于价值观念和自 身的切身利益的考虑,开始提出以解决该问题为目的的公 意诉求时,社会问题就转化为公共问题。
第四章
政策问题的认定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政策问题的内涵与特征 政策问题的分类 政策问题的构建 政策议程的设置
第一节 政策问题的内涵与特征
• 一、政策问题的形成
• 1.个人问题转化为社会问题
• 问题的偏差就带有共性,超出了个人的界限而具有社会性。
这部分偏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社会的共鸣,即产生解
• 类别分析法是一种用以澄清、界定和区分问题形势的方法。 类别分析法通常要经过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类两个过程。逻 辑区分是指将某种政策问题细分成许多次类的过程。例如
我们可将失业问题具体划分成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
周期性失业等三种类型。而逻辑归类正相反,将多种问题 组合成一个大的类别。
• 类别分析应该遵循如下的原则: • 实质相关性:分类应该以问题情境和对象本 身的特征为基础。 • 穷尽性:分析人员所感兴趣的有意义的全部 情境和主题都应该被涵盖。 • 排他性:各个类目之间必须相互排斥,不能你 中有我,我中有你。 • 一致性:分类的原则必须统一,否则就会出现 交叉,导致分类失败。 • 层次性:不同类别必须划分清晰的层次,以利 于区分。
分配给社会中特定群体而引发的政策问题,涉及资源配置 或利益分配等方面的问题。
• 规制型问题(regulative)是政府或相关组织规制者通过设 定明确的规制标准与规则,对目标个人或团体的某种行为 或某种活动加以限制所引发的问题,涉及对某些社会成员 的行为或利益进行限制等方面的问题。 • 再分配型问题(re-distributive)是政府或相关组织将某一 目标个人或团体的利益或义务转移给另一目标个人或团体
• 政策问题的关联性表现为任何一个公共政策问题都不是孤 立的,而是整个公共政策问题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 他领域、地区或部门的政策问题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且 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 (二)主观性和人为性 • 任何公共政策问题都基于一定客观的社会现实而得以成立。 • 同一社会客观现实,不同的人群从不同的标准、价值、利 益和规范等出发就会产生有不同的认知,部分公众可能认 为需制定相应政策予以解决,另一部分公众则可能并不如 此认为。
享有或承担所引发的问题。
• 四、问题层次
• 从问题涉及的层次可将政策问题划分为地方层次问题、省
际层次问题、中央层次问题及全球性政策问题。
• 政 策 问 题 层 次 与 解 决 难 易 度
全球性 政 策 问 题 宏 观 层 次
中央
省际
地方
容易
中等 政策问题解决难易度
困难
第三节 政策问题的构建
• 一、政策问题构建的程序 • (一)帕顿和沙维奇构建程序 • 思考问题。从大的方面确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社 会的、经济的还是政治的问题。 • 描述问题的边界。地点、时间、历史性事件,与其他问 题的联系,利益相关团体的意见。 • 建立事实根据。获取问题构建所需的基本信息,并核实 数据将之与已确定了的事实进行比较。 • 列出目的和目标。一般性的目的陈述和目标列举 • 查明政策范围。一个问题中所要考虑的变量的范围,它 对实际上被检验的备选方案将会产生影响。 • 展示潜在的利益和成本。 • 重申问题的陈述。
• 3. 边界分析法Boundary Analysis
•
问题的概念要素
元问题边界
利益相关者
• 4. 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 • 头脑风暴法,又称脑力激荡术、激智术、脑力激发术等。 该法是指基于一定数目的人员,尤其是相关的专家学者或 利益当事者,从不同角度讨论相关的政策问题,在短时间 内激发大量新构想的方法。
政策问题在逻辑上的推演性;获得一项崭新的政策。
• 3. 边界分析法Boundary Analysis
• 边界分析,是要划定研究对象的边界,找出与其他事物 严格区别的本质及其属性,使之与外界相对隔离,在边 界内组成一个统一整体。
• 饱和抽样(这种方式可以接触到与政策问题相关的绝 大多数被调查者);诱导性地提出问题(为政策问题的 边界分析,提供更有意义、更具有实质性的数据资料); 边界估计(通过制定出一个积累频率分布图进行分析)。
要求有关权威当局采取行动加以解决,而权威当局认可
并认为所提出问题属于其权限范围内,且有必要采取行 动加以解决的既存的或是潜在公共问题。
问题的概念范畴
问 题
社会问题
公共问题
政策问题
• (二)政策问题的内涵
1. 政策问题为多数人感知到的客观存在的情势
2. 政策问题表现出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
3. 政策问题表现为团体与组织活动
• • • •
7. 维度分析(Dimensional Analysis) 实质维度(Substantive)——问题是什么(what?) 空间维度(Spatial)——问题来自何处(Where?) 时间维度(Temporal)——问题何时发生 (When?) • 数量维度(Quantitative)—— 问题有多少(How much?) • 性质维度(Qualitative)——问题有多严重(How serious?)
• (三)历史性与动态性
• 所谓政策问题的历史性,是指公共政策问题都不会是突发的, 而是要经过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达到普遍化和严重化的程度, 尤其新的公共政策问题很可能是旧有政策问题解决遗留、或 发展衍生而出现,所以公共政策问题常常具有历史性。
• 所谓政策问题的动态性,是指一定的政策问题的性质、严重
T S
M S
T
M
问题 S M S M S M
M
=主要原因
S
=次要原因
T
=再次要原因
魚骨圖
例:儿童缺乏阅读兴趣
家庭
缺乏 读物 离图书 馆太远 教育程度低 父母不重视 文字太多 语文程度不足 看不懂 为何缺乏阅 读兴趣 電視 影音刺 激过度 漫画书 电脑 懒惰 升学 太忙 取向 经济差 不想写心得 班级图书不足 同事缺乏互动 教师引 导不佳 学校 教学 图书馆设施不足 行政效率 低落 缺乏奖励政策 外在 诱因 新奇有趣 的玩具 社会 环境 五光十色 的都市
政策问题解决难易度
很难
适中
容易 问题结构质量优良度 结构不良 结构适中 结构良好
• 二、问题领域
• 根据政策问题发生领域的不同,可将政策问题划分为政治
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外交问题、民族问题等。
• 三、问题功能
• 根据政策问题的功能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分配型政策、规制
型问题、再分配型问题。
• 分配型问题(distributive)是将产品与服务、成本与义务
• 头脑风暴法需要遵循这样一些原则: • -人员的选择应该具有针对性:应该注重选择相关 领域的专业学者及对该领域熟识的人。 • -保持开放性:不能因为讨论过程中意见的不同和 争议而禁止个人的发言。 • -适时把握讨论的度:当讨论之中的想法近乎穷尽 之时,应该果断停止,进入思想评估阶段。 • -确保结果的整合:对于不同的思想和意见进行系 统的整理,将其整合成清晰的概念和建议。
• 3.公共问题成为公共政策问 题 • 当公共权力主体意识到社会 公共问题已经妨碍整体社会 发展,体会到公众的公意性, 并且认同这种公众的政策诉 求时,公共问题就变成为公 共政策问题。
问题
政策问题
政府认定
公共问题
社会问题
• 二、政策问题的内涵
(一)政策问题的概念
所谓政策问题是指社会组织中的统治集团或者相当 数量的成员感知的,现实中出现的某种客观存在的状况 与他们的期望、利益、价值观念或者他们所遵循的社会 规范有严重的冲突或矛盾,进而通过团体或者组织活动
4. 政策问题要求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社会问题成为政策问题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要求人们所察觉的问题必须在政府的职能范围之内,且政府认 为有必要解决;二是被政府认可的社会问题,其解决途径、方法、 成本在政府的能力范围之内。
三、政策问题的特征
• (一)公共性与关联性 • 政策问题的公共性表现为政策问题发生于社会公共领域, 与公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并影响到某一地区的公众利益及 社会秩序,且必须通过公共权力机构来加以解决。
二、政策问题构建的方法
• 1. 论证图解(Argumentation Mapping)
• • • • • •
(1)主张(Claim):目的 (2)论据资料(Data):证据 (3)正当理由(Warrant):主张合理 (4)支持依据(Backing):增强理由可信度 (5)合格者(Qualifiers) (6)反驳(Rebuttal)
程度、解决办法等总是随着时间、环境的不断推移而变化。
第二节 政策问题的分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一、问题结构
•
政策问题的结构是指与政策相关各种要素构成的状态,
根据其所达到的不同标准确定问题结构的不同质量。
•
第二节 政策问题的分类
• 根据政策问题的相对复杂程度和结构质量把政策问题划 分为结构优良、结构适度和结构不良三种类型。
政策问题结构 结构良好 问题性质 决策者 资源投入 备选方案 效用(价值) 结果 概率 清晰可辨 一人或数人 少量可计算 有限 一致 确定性或者风险 可计算 结构适中 清晰可辨 一人或数人 大量可计算 有限 一致 不确定 不可计算 结构不良 模糊有争议 许多 不可计算 无限 冲突 未知 不可计算
•
结构质量 与解决 难易度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