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矿山岩石和岩体的基本性质 3
矿山岩石力学(1)
矿山岩石力学(1)
1.岩体力学研究的内容:
• 岩体的地质特征 • 岩块、结构面的力学性质 • 岩体的力学性质 • 岩体中天然应力 • 岩体中重分布应力 • 地下硐室围岩稳定性计算与评价 • 工程处理与加固
矿山岩石力学(1)
六、岩体力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岩体力学与材料力学、弹塑性力学和流变力学等有着纵 向联系。人们运用这些理论使岩体力学得到发展。 2、岩体工程的围岩赋存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之中。因此,岩 体力学与工程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和地质力学有着十分密 切的联系。 3.岩体力学是为解决岩体工程中的力学问题服务的,这些 工程学科包括:采矿和其它地下空间工程、交通工程、水 电工程和基础工程等。因此,岩体力学是各1)
2.岩体力学的研究方法
•工程地质研究法 研究岩块和岩体的地质与结构特征, 为岩体力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地质模型和地质资料。
•试验法 为岩体变形和稳定性分析计算提供必要的物理 力学参数。
•数学力学分析法 通过建立岩体力学模型和利用适当的 分析方法, 预测岩体在各种力场作用下的变形与稳定性, 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定量依据 。
矿山岩石力学(1)
二、岩体的特征
岩体既不是理想的弹性体, 也不是典型的塑 性体, 既不是连续介质, 又不是松散介质, 而是 一种特殊的复杂的地质体, 这就造成了研究它的 困难性和复杂性。因此, 只用一般的固体力学理 论尚不能完善解决岩体工程中的所有问题。
矿山岩石力学(1)
三、岩体力学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在此阶段更加深入地研究岩石的破坏机理。
矿山岩石力学(1)
第一章岩石性质
状的性质。
E
岩石的塑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取消外力后,仍保持变形后的形 状和尺寸的性质。
1)蠕变:是指在恒定载荷持续作用下,应变随时间变化而增 长的现象称蠕变。
2)后效弹性变形:是指岩石在弹性变形阶段,卸载以后,有 一部分变形立刻恢复,还有一部分变形不能立刻恢复,但是经 过一定时间仍能完全恢复。这部分变形,不是塑性变形,这种 现象称为后效弹性变形。
岩石名称
煤
细砂岩
砂岩类
中砂岩 粗砂岩
粉砂岩
砾岩类
砂砾岩 砾岩
页岩类
砂质页岩 页岩
灰岩类
石灰岩
抗压强度 50~500 1060~1460 875~1360 580~1260 370~560 710~1240 820~960 490~920 190~400 540~1610
抗拉强度 20~50 56~180 61~143 55~119 14~25 29~99 41~120 40~121 28~55 79~141
软岩层
3.比较坚硬的块状岩层,Rb=40~60 MPa
围岩能维持一个月以上稳 定, 有时会产生局部岩块 掉落
砂岩、砂质页岩、粉砂 岩、石灰岩、硬质疑灰 岩
Ⅳ
稳定性较 差岩层
1.较软的完整岩层,Rb<20 MPa 2.中硬的层状岩层
3.中硬的块状岩层,Rb=20~40 MPa
围岩的稳定时间仅有几天
页岩、泥岩、胶结不好 的砂岩、硬煤
岩石的碎胀性是指岩石破碎以后的体积将比整体状态下的体积增大 的性质。两种状态下的体积比称为碎胀系数,用α来表示,按下式计算:
V" V0
——岩石的碎胀系数;
V″——岩石破碎膨胀后的堆积体积(m3)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课后习题
第一章 矿山岩石和岩体的基本性质1、岩石的孔隙性、孔隙度和孔隙比有什么不同?研究它们有何意义?2、岩石受载时会产生哪些类型的变形?岩石的塑性和流变性有什么不同?3、将某矿的页岩岩样做成5cm ×5cm ×5cm 的三块立方体试件,分别作剪切角度为45°、55°和65°的抗剪强度实验,施加的最大载荷相应地为22.4、15.3和12.3KN ,求该页岩的内聚力C 和内摩擦角值,并绘出该页岩的抗剪强度曲线图。
4、对某矿石灰岩进行抗剪强度实验结果,当时,当时。
如果已知该岩石的单向抗压强度,求侧压力时其三轴抗压强度是什么?5、莫尔强度理论和格里菲斯强度理论在本质上有何区别?为什么莫尔强度理论较广泛地用作岩石强度条件?他可用来解释那些问题?6、试叙述单向拉伸、单向压缩、双向拉伸、双向压缩、双向不等拉压、纯剪、三向等拉、三向等压和三向不等压的应力圆(设压应力为正,、、分别为最大、中间和最小应力)。
7、岩石强度的压性能有何意义?如何根据莫尔应力圆和斜直线型强度包络线求解岩石试件在单向受力条件下的压拉比?8、如果某种岩石的强度条件为试求:(1)这种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2)设压应力为正,单位为MPa ,则下列应力状态的各点是否会产生破坏,(40,30,20);(53,7,30,6.3);(53.7,30,1);(1000,1000,1000)。
9、某种岩石在单轴压缩过程中,其压应力达到28MPa 时即发生破坏,破坏面与最大主平面的夹角为60°,假定抗剪强度随正应力呈线性变化,计算,(1)这种岩石的内摩擦角;(2)在正应力为零的平面上的抗剪强度;(3)上述试验中与最大主平面成30°夹角的平面上的抗剪强度;(4)破坏面上的正应力和剪应力。
10、解释岩体强度变化曲线图的含义,是考虑是否有其他方式能更多的反映岩体ϕMPa n 8.41=σMPa 8.151=τMPa n 2.81=σMPa 181=τMPa R 6.821=MPa 53=σ1σ2σ3σ)MPa (tan 10300+=ατ321σσσ>>强度特征?11、某矿按双千斤顶法对主井井口表土层下基岩中制取的四个试体进行了原地剪切试验,每次先施加法线力N 到一定值且稳定不变后再施加倾斜15°的推力P ,直到试体沿底板岩面发生剪切破坏,试验结果如下:擦角υ值。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1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课程英文名称:Mine Pressure and Strata control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归属单位: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制定时间:2013年3月18日一、课程的性质、任1. 课程设置的性质、任务《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是研究煤矿开采过程中矿山压力分布及其显现规律,探讨矿山压力控制措施和控制方法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是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主要专业课,也是其它井下工程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对煤矿中采场和采区巷道周围煤(岩)体内矿山压力分布及其显现有比较完整的认识和了解,基本掌握控制采场和井下巷道矿山压力的方法和措施。
结合实验课和实践性教学,使学生得到有关研究和解决煤矿生产现场矿山压力问题基本技能的训练。
2. 通过教学达到下列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有关矿山压力及其控制的基本概念、巷道围岩变形、应力、破坏的分布规律、采场周围的应力分布状态、采场顶底板的变形破坏规律、工作面来压规律及确定方法、巷道与采场的围岩控制理论与控制方法、煤矿动压现象、矿山压力测试技术;另一方面使学生达到能够根据具体条件,进行采场和巷道围岩控制设计、解决有关矿山压力控制方面问题的能力。
3. 专业和学时数采矿工程专业、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岩土工程专业,共56学时4. 与其它课程的关系⑴ 《煤矿地质学》、《矿山岩体力学》、《煤矿通风与安全》、《采掘机械》在本课程之前教授;⑵ 本课程应在《开采方法》、《井巷工程》之前或同时讲授;5. 教材与参考资料(1)《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蒋金泉王国际等编(2)《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钱鸣高、石平五等编(3)《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姜福兴等编(4)《矿压测控技术》阎海鹏张公开编6、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部分内容配合实验课程和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并辅以课外作业,课堂答疑等形式进行。
第一章 矿山岩石和岩体的基本性质
第一章 矿山岩石和岩体的基本性质第一节 岩石的基本物理性质一、岩石的基本概念岩石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由各种造岩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而成。
岩石是指从岩体中取出的,但其尺寸却不大,有时称为岩块。
岩石按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型,常见的分类有:(1)按岩石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2)按岩石固体矿物颗粒间的结合特征,可分为固结性、粘结性、散粒状和流动性岩石四大类。
(3)按岩石的构成特征,可以区分岩石的结构和岩石的构造。
岩石的结构是决定岩石组织的各种特征(如矿物颗粒的组成成分、结晶程度、形状和大小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状况等)的总合;而岩石的构造则指岩石中组成成分的空间分布以及他们相互间的排列关系,如整体构造,多孔状构造和层状构造。
(4)按岩石的力学强度和坚实性,可分为坚硬岩石和松软岩石。
工程中常把饱水状态下单压强度大于10MPa 的岩石称为坚硬岩石;而把低于该值的岩石称为松软岩石。
二、岩石的质量指标(一)岩石的比重岩石的比重是指岩石固体部分的实体积(不包括空隙体积)重量与4℃时同体积水重量和岩石固体部分实体积的比值。
其表达式为(1-1)式中 ——岩石的比重;G d ——绝对干燥时岩石固体实体积的重量,kN ; V c ——岩石固体部分实体积,m 3;——水的容重,4℃时等于10(kN/m 3);岩石比重取决于组成岩石的矿物比重,与岩石的空隙和吸水多少无关,且随岩石中重矿物含量的增多而增大。
煤矿中常见的岩石比重见表1-1。
(二)岩石的密度和容重岩石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岩石(包括空隙体积)质量,表达式为(1-2)式中 ——岩石的密度,kg/m 3; M ——岩石的质量,kg ;V ——岩石的体积,m 3。
岩石的密度与组成岩石矿物密度、空隙和吸水多少有关。
根据岩石试样含水状态不同,岩石的密度可分为天然密度、饱和密度和干密度三种,前两种一般称为岩石的湿密度。
天然密度是指岩石在天然含水状态下的密度;饱和密度()是指岩石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的密度;干密度()是指在105~110℃下干燥24h 后的密度。
第一章岩石的性质及其工程分级优秀课件
0.20~5.00 0.20~12.19 1.80~3.10 0.10~4.45 0.10~3.15 0.08~0.55 0.10~1.46 0.10~0.80
1.2.3 岩石的水理性质
2)岩石的软化性 • 岩石浸水饱和后强度降低的性质,称为软化性,用软化
表 1—2 几种岩石的碎胀系数
岩石名称 胀碎系数K
砂、砾石 1.05~1.2
砂质粘土 1.2~1.25
中硬岩石 1.3~1.5
习题
1.1 概述
(1)岩石 • ——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或岩屑在地
质作用下按一定规律而形成的自然地质体,包括岩浆岩、 沉积岩、变质岩。 • 岩石的性质:与其矿物组成、结构有关。 (2)岩体
——地下工程周围较大范围内的自然地质体。 特点:非均质、各向异性、不连续、赋存地质因子。
(3)岩块 ——从地壳中切取出来的小块体,不包含软弱面(岩体 中的地质遗迹、层理、节理、断层、裂隙面),近似认为 各向同性的连续介质。
1)相对密度(曾称比重)
岩石的相对密度是指岩石固体实体积(不包括孔隙体积)的质量与同 体积水的质量的比值。
计算公式为: 式中:
G d
VcW
d —岩石的相对密度(无量纲量);
G—绝对干燥时体积为VC的岩石质量,g; VC—岩石固体实体积(不包括孔隙体积) ,cm3;
ρW—水的密度,g/cm3。
1.2.1 岩石的相对密度和密度
2)孔隙比e 岩石试件内各种孔隙、裂隙的体积总和与试件内固体矿 物体积之比。
eVV C VCV VC1dC W1
1.2.2 岩石的孔隙性
3)孔隙度n和孔隙比e的关系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习题及解答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习题及解答第一章矿山岩石和岩体的基本性质一、什么叫岩石的应力应变全程曲线?为什么说它真实的反映了岩石的破坏过程?认识这一过程对研究岩石性质有何意义?岩石的应力应变全程曲线,又称全应力—应变曲线,是在刚性实验机上得到的、反映岩石加载后变形和破坏全过程的实验曲线。
如图1-1,它与在一般普通的材料实验机上所得的曲线不同,可分为以下几段:1、OA段,为岩石的压密阶段,由于岩石内部各种裂隙受压闭合而形成;2、AB段,接近于直线,为线弹性阶段,B 点为弹性极限;3、BC段,为塑性段,与普通材料实验机上脆性岩石发生破坏前塑性段很短相比,它的塑性段较为明显。
由于这一阶段岩石内部有微破裂不断发生,又称为破裂发展阶段。
岩石到C点发生破坏,C点即为强度极限;4、CD段、岩石的破坏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即岩石在C 点达到强度极限以后仍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在低于强度极限的压力下应变继续扩大,直到压力降到某一较小值,岩石在 D 点达到完全破坏。
这一段卸载曲线CD,称为后破坏曲线或峰后特性曲线。
岩石的应力—应变全程曲线真实地反映了岩石破坏的全过程。
过去在普通的材料实验机上得不到这一曲线,是由于普通的材料实验机具有“柔性”,在对岩石试块加载过程中它本身也相应地产生变形,不断地聚积一部分变形能。
当岩石达到强度极限后,随试件破裂。
图1 岩石的应力应变全程曲线二、莫尔强度理论和格里菲斯强度理论提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它们在本质上有何区别?为什么目前莫尔强度理论较广泛地用作岩石的强度条件?莫尔强度理论认为,材料破坏主要是由于破坏面上的剪应力达到一定程度,但此剪应力还与破坏面上由于正应力造成的摩擦阻力有关。
也就是说,材料某一点发生破坏,不仅取决于该点的剪应力,同时取决于正应力,即沿某一面剪断时剪应力与正应力存在着一定的函数关系,τ=f(σ)。
格里菲斯强度理论则认为,任何材料内部都存在各种细微的裂缝,当材料处于一定的应力状态时,在这些裂缝的端部便会产生应力集中。
[井巷工程]第一章 岩石的性质及工程分类
3
VI
相当软的岩石
2
VIa VII VIIa VIII IX X
相当软的岩石 软岩 软岩 土质岩石 松散岩石 流沙状岩石
1.5 1.0 0.8 0.6 0.5 0.3
根据 f 值的大小,将岩石分为10级共15种。我国煤炭系统按岩石坚固性
将煤岩分类为:
软煤: f =1~1.5 硬煤: f =2~3 软岩: f =2~3 中硬岩: f =4~6 硬岩: f =8~10 坚硬岩石: f =12~14 最坚硬岩石: f =15~20
⑶ 自润滑
⑷ 可钻硬岩、大直径深眼 ⑸ 环卫好(噪音低10~15分贝,90分贝以下,没有油雾水气) 。
五. 旋转式钻眼机械
⑴ 适用条件:煤及 f<3 的岩层。
煤电钻
⑵ 构造:散热风扇 + 开关手柄 + 电动机 + 减速器 + 钎套筒
电压127v,功率1.2~2.0kW(多为1.2kW),转速2700转/分。
按其支架方式分为:
手持式——目前很少使用。 气腿式——目前应用比较广泛。 向上式——专用于反井和打锚杆眼施工。 导轨式——与凿岩台车和钻装机配合使用。 按冲击频率分为: 低频——冲击频率<2000次/min 中频——冲击频率为2000~2500次/min 高频—— 冲击频率>2500次/min 按重量分为: 轻型 重型
伞形钻架 凿岩台车
导轨式 机重30kg以下
导轨式 机重130~360kg 机重30kg以下 手持式 机重18kg ,功率1.2kw 导轨式 台车式(4~6吨),架钻式(150~360kg)
电钻 岩石电钻 导轨式 机重35~40kg 功率1.2kw
三.风动凿岩机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岩石及岩体的基本性质[详细]
岩⽯及岩体的基本性质[详细]第⼀章岩⽯及岩体的基本性质第⼀节概述岩⽯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它由各种造岩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下按⼀定规律(通过结晶或借助于胶结物粘结)组合⽽成.⼀、岩⽯的分类⾃然状态下的岩⽯,按其固体矿物颗粒之间的结合特征,可分为:①固结性岩⽯:固结性岩⽯是指造岩矿物的固体颗粒间成刚性联系,破碎后仍可保持⼀定形状的岩⽯.②粘结性岩⽯、③散粒状岩⽯、④流动性岩⽯等.在煤矿中遇到的⼤多是固结性岩⽯.常见的有砂岩、⽯灰岩、砂质页岩、泥质页岩、粉砂岩等.按岩⽯的⼒学性质不同,常把矿⼭岩⽯分为:①坚硬岩⽯②松软岩⽯两类.⼯程中常把饱⽔状态下单向抗压强度⼤于10⽶Pa的岩⽯叫做坚硬岩⽯,⽽把低于该值的岩⽯称为松软岩⽯.松软岩⽯具有结构疏松、密度⼩、孔隙率⼤、强度低、遇⽔易膨胀等特点.从矿压控制⾓度看,这类岩⽯往往会给采掘⼯作造成很⼤困难.⼆、岩⽯的结构和构造岩⽯的强度与岩⽯的结构和构造有关.1.岩⽯的结构指决定岩⽯组织的各种特征的总合.如岩⽯中矿物颗粒的结晶程度、颗粒⼤⼩、颗粒形状、颗粒间的联结特征、孔隙情况,以及胶结物的胶结类型等.岩⽯中矿物颗粒⼤⼩差别很⼤,在沉积岩中,有的颗粒⼩到⽤⾁眼难以分辩(如⽯灰岩、泥岩、粉砂岩中的细微颗粒),有的颗粒可⼤⾄⼏厘⽶(如砾岩中的粗⼤砾⽯).组成岩⽯的物质颗粒⼤⼩,决定着岩⽯的⾮均质性.颗粒愈均匀,岩⽯的⼒学性质也愈均匀.⼀般来说,组成岩⽯的物质颗粒愈⼩,则该岩⽯的强度愈⼤.2.岩⽯的构造是指岩⽯中矿物颗粒集合体之间,以及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式和充填⽅式.主要有以下⼏种构造:1.整体构造——岩⽯的颗粒互相紧密地紧贴在⼀起,没有固定的排列⽅向;2.多孔状构造——岩⽯颗粒间彼此相连并不严密,颗粒间有许多⼩空隙;3.层状构造——岩⽯颗粒间互相交替,表现出层次叠置现象(层理).岩⽯的构造特征对其⼒学性质有明显影响,如层理的存在常使岩⽯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在垂直于层理⾯的⽅向上,岩⽯承受拉⼒的性能很差,沿层理⾯的抗剪能⼒很弱.受压时,随加载⽅向与层理⾯的交⾓不同,强度有较⼤差别.第⼆节岩⽯的物理性质⼀、岩⽯的相对密度(⽐重)岩⽯的相对密度就是岩⽯固体部分实体积(不包括空隙)的质量与同体积⽔质量的⽐值.其计算公式为:w c dV G γ?=? (1-1)式中 Δ—岩⽯的⽐重;G d —绝对⼲燥时岩⽯固体实体积的重量,g;V c —岩⽯固体部分实体积,厘⽶3;γw —⽔的密度,g/厘⽶3岩⽯⽐重的⼤⼩取决于组成岩⽯的矿物⽐重,⽽与岩⽯的空隙和吸⽔多少⽆关.岩⽯的⽐重可⽤于计算岩⽯空隙度和空隙⽐.煤矿中常见岩⽯的⽐重见表1-1.⼆、岩⽯的质量密度岩⽯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包括空隙)岩⽯的质量.根据含⽔状态不同,岩⽯的密度分为天然密度、⼲密度、和饱和密度.天然密度是岩⽯在天然含⽔状态下的密度.⼲密度是岩⽯在105~110℃烘箱内烘⾄恒重时的密度.饱和密度是岩⽯在吸⽔饱和状态下的密度.⼲密度、饱和密度和天然密度的表达式如下:V G d d =γVG sat sat =γ (1-2) VG =γ式中 G d 、G sat 、G —分别是⼲燥岩⽯、⽔饱和岩⽯和天然含⽔岩⽯的质量,g;γd 、γsat 、γ—岩⽯的⼲密度、饱和密度和天然密度,g/厘⽶3V —岩⽯的体积,厘⽶3.通常,不说明含⽔状态时,即指岩⽯的⼲密度.煤矿常见的岩⽯密度见表1-1. 对于遇⽔易膨胀的某些松软岩⽯,区分⼲密度和湿密度有重要意义.三、岩⽯的空隙性岩⽯的空隙性是指岩⽯中孔隙和裂隙的发育程度,常⽤空隙度表⽰.所谓空隙度是指岩⽯中各种空隙、裂隙的体积的总和与岩⽯总体积之⽐.按下式计算:%1001???? ?-=d n γ (1-3) 式中 n —岩⽯的空隙度(也称空隙率);γd —岩⽯的⼲密度,g/厘⽶3;Δ—岩⽯的⽐重值.岩⽯的空隙性也可⽤空隙⽐表⽰.空隙⽐是指岩⽯中各种孔隙和裂隙体积总和与岩⽯内固体部分实体积之⽐.表达式如下:co V V e = (1-4) 式中 e —岩⽯的空隙⽐;V o —岩⽯内各种空隙和裂隙体积的总和,厘⽶3;V c —岩⽯内固体部分实体积,厘⽶3;空隙⽐与空隙度之间有如下关系:nn e -=1 (1-5) 岩⽯的空隙性对岩⽯的其它性质有显著影响.⼀般来说,空隙度增⼤可使岩⽯密度和强度降低,使塑性变形和透⽔性增加.煤矿中常见岩⽯的空隙度和空隙⽐见表1-1.四、岩⽯的碎胀性和压实性岩⽯破碎以后的体积将⽐整体状态下增⼤,这种性质称为岩⽯的碎胀性.碎胀系数——岩⽯的碎胀性可⽤岩⽯破碎后处于松散状态下的体积与破碎前处于整体状态下的体积之⽐来表⽰,该值称为碎胀系数.表达式如下:VV k p '= (1-6) 式中 k p —岩⽯的碎胀系数;V ’—岩⽯破碎膨胀后的体积,厘⽶3;V —岩⽯处于整体状态下的体积,厘⽶3.岩⽯的碎胀系数对矿⼭压⼒控制,特别是采煤⼯作⾯的顶板管理有重要意义.碎胀系数与岩⽯的物理性质、破碎后块度的⼤⼩及其排列状态等因素有关.例如,坚硬岩⽯成⼤块破坏且排列整齐时,碎胀系数较⼩,如破碎后块度较⼩且排列较杂乱,则碎胀系数较⼤.煤矿中常见岩⽯的碎胀系数见表1-2.岩⽯破碎后,在其⾃重和外加载荷的作⽤下会逐渐压实,体积随之减⼩,碎胀系数⽐初始破碎时相应变⼩.这种压实后的体积与破碎前原始体积之⽐,称为残余碎胀系数,以k ‘p 表⽰,其值见表1-2.五、岩⽯的⽔理性质1.岩⽯的吸⽔性.岩⽯的吸⽔性是指遇⽔不崩解的岩⽯,在⼀定试验条件下(规定的试尺⼨和试验压⼒)吸⼊⽔分的能⼒.通常以岩⽯的⾃然吸⽔率和强制吸⽔率表⽰.岩⽯的⾃然吸⽔率是指试件在⼤⽓压⼒作⽤下吸⼊⽔分的质量与试件的烘⼲质量之⽐.岩⽯的强制吸⽔率(也称饱和吸⽔率)是指试件在加压(150个⼤⽓压)条件下吸⼊⽔分的质量与烘⼲质量之⽐.两种吸⽔率表达式如下:(1-7)%100?=d w G G ω%100?=?d s w sat G G ω式中ω、ωsat —岩⽯的⾃然吸⽔率和强制吸⽔率;G w —岩⽯试件在⼤⽓压⼒下吸⼊⽔分的质量,g;G d —岩⽯试件烘⼲后质量,g;G w·s —岩⽯试件强制饱和吸⽔后质量,g.2.岩⽯的透⽔性.在地下⽔⽔⼒坡度(压⼒差)作⽤下,岩⽯能被⽔透过的性能称为岩⽯的透⽔性.⽤渗透系数来表征岩⽯透⽔性能的⼤⼩.渗透系数的⼤⼩取决于岩⽯孔隙的⼤⼩、数量和相互贯通情况.根据达西定律:KAI Q = (1-8)式中 Q —单位时间透⽔量;K —渗透系数;A —渗透⾯积;I —⽔⼒坡度(压⼒差);3.岩⽯的软化性.岩⽯浸⽔后的强度明显降低,可⽤软化系数表⽰⽔分对岩⽯强度的影响程度.软化系数是⽔饱和岩⽯试件的单向抗压强度与⼲燥岩⽯试件单向抗压强度的⽐值,其关系式如下:1≤=ccw c R R η (1-9) 式中ηc —岩⽯的软化系数;R cw —⽔饱和岩⽯试件的单向抗压强度,⽶Pa;R c —⼲燥岩⽯试件的单向抗压强度,⽶Pa.岩⽯浸⽔后的软化程度,与岩⽯中亲⽔矿物和易溶性矿物的含量、空隙的发育程度、⽔的化学成份,以及岩⽯浸⽔时间的长短等因素有关.亲⽔矿物和易溶矿物含量越多,张性裂隙越发育,则岩⽯浸⽔后强度降低程度越⼤.此外,岩⽯浸⽔时间越长,其强度降低程度也越⼤.如某些砂岩浸⽔3天后,单向抗压强度降低32~35%,浸⽔9天后降低51~59%.研究岩⽯的软化性对⽤⾼压注⽔法控制坚硬难冒落顶板有重要意义.表1-3为煤矿中⼏种常见岩⽯的软化系数,由该表可看出,各种岩⽯的软化系数都⼩于1,说明岩⽯普遍具有软化性.第三节岩⽯的变形性质变形是岩⽯的主要⼒学性质.岩⽯受载时将⾸先发⽣变形,当载荷超过⼀定数值(极限强度)时导致破坏.变形和破坏是载荷作⽤下岩⽯的⼒学性质发展变化的两个阶段.⼀、岩⽯的弹性和塑性岩⽯受⼒后既可出现弹性变形,也可出现塑性变形.但岩⽯与⼀般固体材料不同,它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往往同时出现.岩⽯是兼有弹性和塑性的材料.⼆、在单向压缩下岩⽯的变形特性1. 脆性岩⽯的变形性质.图l-l a为脆性岩⽯的应⼒—应变曲线.其特点是岩⽯在破坏前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总应变量也较⼩.通常把在外⼒作⽤下破坏前总应变⼩于3%的岩⽯,叫做脆性岩⽯.可将图l-l a所⽰曲线分为三段:OA段表⽰岩⽯受载初期,由于岩⽯中的各种空隙受压闭合,曲线出现上弯,OA段称为岩⽯的压密阶段;AB段接近于直线,可近似地称为线弹性阶段,这时可认为岩⽯处于弹性状态;在BC段内,⾃B点开始岩⽯内部已有微破裂不断发⽣,到C点发⽣破坏,故BC段可称为破裂发展阶段.C点即为岩⽯的强度极限.图l-1a是利⽤具有普通刚度的试验机所得的结果,岩⽯破碎时发出巨⼤的声响,岩⽯碎块强烈弹出,这就是⼀般所说的脆性破坏.如果采⽤刚度很⼤的材料试验机(常称为刚性试验机)加压,就可以使原先呈炸裂性破坏的岩⽯试件平静地产⽣破坏,从⽽可使试验继续进⾏下去,并得出岩⽯的应⼒—应变全程曲线(图l-l b).它说明岩⽯应⼒达到最⼤值以后,并不⽴即完全丧失承载能⼒,⽽是要达到D点才完全破坏.D点称为完全破坏点,⽽该点所保持的某⼀较⼩的应⼒值称为残余强度.岩⽯具有残余强度的特性,对地下开采过程中合理地利⽤已经受到破坏的围岩(或煤体)的⾃承能⼒有重要意义.图l-l 脆性岩⽯的应⼒应变曲线2. 塑性岩⽯的变形性质.图l-2为塑性岩⽯的应⼒应变曲线,它的特点是岩⽯在破坏之前的应变量较⼤.通常把外⼒作⽤下破坏前总应变⼤于5%的岩⽯叫做塑性岩⽯.由图l-2可知,塑性岩⽯应变曲线的斜率开始较陡,以后逐渐平缓.⼯程上把开始变缓的转折点称为屈服点,该点的应⼒值称为屈服极限σT.有时为了⽅便起见,也将OEF曲线简化为OEG折线.认为岩⽯在达到屈服极限以前处于近似弹性状态,⽽σT表⽰塑性流动开始.塑性岩⽯产⽣的塑性变形要⽐弹性变形⼤得多.图1-2 塑性岩⽯的应⼒应变曲线三、三向压缩条件下岩⽯的变形特性图l-3a、b为⼲砂岩和湿砂岩在常温和不同侧压(或称围压)三向压缩条件下的变形曲线.图中的纵坐标表⽰最⼤的主应⼒σ1(⼀般为垂直应⼒)与最⼩应⼒σ,(⼀般为侧向应⼒)之差,横坐标表⽰轴向应变.试验时侧向应⼒σ2=σ3.由图可知: 3(l)当岩⽯受三向压缩时,其应⼒应变的开始阶段,有⼀段近似于直线的关系,说明在主应⼒差值(σ1-σ3)的峰值前不远的范围内,岩⽯属弹性变形.(2)岩⽯的脆性和塑性是相对的,在单向应⼒或较低的三向应⼒状态下表现为脆性的岩⽯,在⾼压三向应⼒状态下破坏前也能表现出很⼤的塑性.(3)三向压缩时,随着侧向应⼒σ3和主应⼒差值(σ1-σ3)的增加,强度极限(峰值)也随之增⼤.(4)岩⽯在三向压缩条件下破坏以后,虽然其结构发⽣了变化,但仍然保留⼀定的承载能⼒.这对于在井下控制煤柱和岩体的稳定性很有实际意义.图1-3 砂岩在常温和不同侧压三向压缩下的应变曲线a-⼲砂岩;b-湿砂岩四、岩⽯的蠕变性在恒定载荷持续作⽤下,应变随时间增长⽽变化的现象称为蠕变,表⽰这⼀特征的曲线叫做蠕变曲线.图l-4是岩⽯的典型蠕变曲线.由图可知,在开始加载时,试件⽴即产⽣⼀个瞬时应变(图中OA段),由于这⼀段作⽤的时间极短,故可近似地认为是弹性变形.在AB段,应变不断增加,但应变速率不断降低,故曲线呈下凹型,这个阶段的蠕变称为第⼀阶段蠕变或短暂蠕变.在BC段,应变以稳定恒速增长,这个阶段的蠕变称为第⼆阶段蠕变或定常蠕变,且这个阶段的时间延续最长.在CD 段,应变以加速增长,曲线呈上凹型,这个阶段的蠕变称第三阶段蠕变或加速蠕变.当应变达到某数值D时,最终引起试件破坏.图1-4岩⽯的典型蠕变曲线第四节岩⽯的强度特性在载荷的作⽤下,岩⽯变形达到⼀定程度就会破坏.岩⽯发⽣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载荷称为极限载荷,⽤单位⾯积表⽰则称为极限强度.在不同应⼒条件下,岩⽯具有不同的极限强度.岩⽯的强度可分为单向抗压强度、单向抗拉强度、抗剪强度、抗弯强度、三向抗压强度等.⼀、岩⽯的单向抗压强度岩⽯试件在单向压缩时所能承受的最⼤应⼒值,称为岩⽯的单向抗压强度.它是地下⼯程中使⽤最⼴的岩⽯⼒学特性参数,在煤矿中研究岩⽯分类、确定破坏准则以及表达围岩坚硬程度时,常采⽤这⼀指标.测定岩⽯的单向抗压强度,通常采⽤直径5厘⽶和⾼径⽐为2的圆柱形试件,在压⼒机上以50~100N/s 的速度加载,直到试件破坏,然后按下式计算:AP R c (1-10) 式中 R c —岩⽯试件的单向抗压强度,kPa;P —岩⽯试件破坏时施加的载荷,kN;A —试件初始截⾯积,⽶2.煤矿常见岩⽯的单向抗压强度见表1-4.⼆、岩⽯的单向抗拉强度岩⽯试件在单向拉伸时能承受的最⼤拉应⼒值,称为单向抗拉强度.它是岩⽯⼒学性质中的重要指标.由于岩⽯的抗拉强度远⼩于抗压强度,在受载不⼤时就可能出现拉伸破坏,因此,它对研究井下巷硐失稳等问题有重要意义.⽬前,测定岩⽯抗拉强度的基本⽅法基本上可分两类,即直接拉伸法和间接拉伸法.直接拉伸法与⾦属材料拉伸试验类似.可按下式求得岩⽯的抗拉强度:AP R t t = (1-11) 式中 R t —岩⽯试件的单向抗拉强度,kPaP t —试件破坏时的总拉⼒,kN;A —试件破坏断⾯积,⽶2.由于直接拉伸法的岩⽯试件加⼯复杂,⽬前⼴泛采⽤劈裂法间接地测定岩⽯的单向抗拉强度.这种⽅法是⽤直径为5厘⽶和厚2.5厘⽶的圆盘形试件,在材料试验机上以3~5N/s 的速度加载,直⾄试件被压裂(图1-5).此时,可按下式计算试件的抗拉强度:DtP R p π2= (1-12) 式中 R p —圆盘形试件的抗拉强度,kPa;P —试件裂开破坏时的竖向总压⼒,kN;D 、t —圆盘形试件的直径和厚度,⽶.图1-5 劈裂法试验装置⽰意图1-试件;2-钢丝垫条;3-承压板图1-6 倾斜压模剪切装置三、岩⽯的抗剪强度岩⽯的抗剪强度是指岩⽯抵抗剪切作⽤的能⼒.⽬前⼴泛采⽤倾斜压模法测定岩⽯抗剪强度.如图1-6所⽰,将规格为5厘⽶×5厘⽶×5厘⽶的⽴⽅体试件放在两个钢制的倾斜压模之间,以50~100N/s 的速度加载迫使试件沿预定的剪切⾯AB 剪断.这时作⽤在破坏⾯上的应⼒为:(1-13)式中 T 、N —作⽤在剪切破坏⾯上的剪应⼒和正应⼒,kN;τ—抗剪强度,kPa;σn —剪切破坏⾯上的正应⼒,kPa;P —试件发⽣剪切破坏时压⼒机施加的总压⼒,kN;A —试件剪切破坏⾯的⾯积,⽶2;α—试件与⽔平⾯的夹⾓,(°)ατsin A P A T ==ασcos A P A N n ==四、岩⽯的三向抗压强度岩⽯在三向应⼒作⽤下所能抵抗的最⼤轴向应⼒,称为岩⽯的三向抗压强度.它通常是在轴对称应⼒组合⽅式(即σ1>σ2=σ3)的三向应⼒条件下,利⽤岩⽯三轴应⼒试验机测定的.图1-7 三轴试验装置1-压⼒室;2-密封设备;3-球⾯底座;4-压⼒液进⼝;5-排⽓⼝;6-侧向压⼒;7-试件如图1-7所⽰,测定时将试件放在密闭的⾼压容器内,⽤油泵向压⼒室内送⼊⾼压油,对试件施加侧向压⼒(σ2=σ3),达到预定值后封闭压⼒室,然后以50~100N/s 的稳定速度,连续均匀地通过压⼒机活塞施加轴向载荷,直⾄试件破坏.试件在相应侧压⼒下的三向抗压强度可按下式计算:AP R c 3 (1-14) 式中 R 3c —在⼀定侧向压⼒作⽤下的岩⽯三向抗压强度,kPa;P —试件破坏时的轴向载荷,kN;A —试件的初始横断⾯积,⽶2.岩⽯因受⼒状态不同,其极限强度相差很⼤.岩⽯在不同应⼒状态下的各种极限强度⼀般符合下列顺序:三向等压抗压强度>三向不等压抗压强度>双向抗压强度>单向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抗弯强度>单向抗拉强度.此外,单向抗压强度R c 、单向抗拉强度R t 和抗剪强度τ之间有以下数量关系:第五节岩⽯的破坏类型岩⽯在外⼒作⽤下⾸先产⽣不同形式的变形,继⽽产⽣微细裂缝和破裂,如果破裂不断发展,将导致岩⽯最终破坏.有些岩⽯在破坏前出现很⼤的变形,⽽另⼀些岩⽯破坏前出现的变形很⼩或可忽略不计.通常把岩⽯在载荷作⽤下没有显著的变形⽽突然发⽣的破坏称为脆性破坏,把岩⽯在载荷作⽤下出现较⼤的变形以后才发⽣的破坏称为塑性破坏.但是在脆性破坏和塑性破坏之间并⽆明确的界限,岩⽯呈现脆性破坏还是塑性破坏,不仅取决于岩⽯本⾝的性质,还在很⼤程度上取决于外界条件,如岩⽯所处的应⼒状态,温度,压⼒,⽔分,受载时间等等.例如,在常温、低围压和⾼应变率条件下呈现为脆性破坏的岩⽯,在⾼温、⾼围压、多⽔分和低应变率的条件下,岩⽯可呈现为塑性破坏.不论在何种受⼒状态下,岩⽯发⽣破坏的基本形式只有两种:拉断破坏和剪切破坏.例如岩⽯在受单向压缩时,根据其上下端⾯的润滑情况,可能出现拉断破或剪切破坏.岩⽯试件在受弯曲时,往往是由于下部表⾯受到拉应⼒的作⽤⽽导致拉断破坏.⾄于塑性破坏(例如粘⼟类岩⽯),它实质上是塑性岩⽯颗粒间产⽣微⼩剪切滑移的结果,仍属于剪切破坏.因此,尽管由于岩⽯性质、构造特征、受⼒⽅式以及试件形状和尺⼨不同,试件的破坏形态有很⼤差别,但从岩⽯的破坏⽅式和机理来看,都可归结为拉断破坏和剪切破坏这两种基本类型.⼀、拉断破坏151~21=c R τ381~51=c R R τ3c R R ??ττ拉断破坏可以直接由拉⼒引起的拉应⼒造成,也可以由压缩、弯曲等衍⽣的拉应⼒造成,但不论加载⽅式如何,都是由于拉应⼒超过极限强度⽽造成的破坏,其特点是岩⽯破坏时呈现出沿破坏⾯发⽣拉开的运动.拉断破坏⼜称张性破坏.图l-8 拉断破坏的两种情况a—直接拉断;b、c—间接拉断根据加载⽅式不同,拉断破坏可分两种情况:(⼀)直接拉断直接拉断(图l-8a)的特点是断裂⾯与受⼒⽅向垂直,断裂⾯明显分离.⽽在断裂⾯之间没有错动.(⼆)间接拉断间接拉断(图l-8b、c)的特点是断裂⽽与受⼒⽅向平⾏.当在受压⾯上涂润滑剂时,由于加压板与试件受压⾯之间⽆摩擦阻⼒或摩擦阻⼒很⼩,在纵向压缩过程中,引起试件⾃由地产⽣横向变形.当横向变形伸长量超过试件抵抗伸长的能⼒时,就会导致试件产⽣纵向劈裂⽽被拉断.这种因压缩⽽引起的拉断破坏形式⼜叫“压裂”或“横向张裂”.尽管以上两种拉断破坏的受⼒⽅式不同,但两者共同之处都是由拉应⼒引起破坏,⽽且都出现张开的裂缝.⼆、剪切破坏剪切破坏可以直接由剪切破坏或者由压缩衍⽣的剪应⼒造成.但⽆论加载⽅向如何,都是由于剪应⼒超过极限强度⽽造成的破坏.其特点是岩⽯破坏时呈现出沿破坏⾯发⽣相互错动的运动.剪切破坏⼜称剪破裂或剪裂.根据加载⽅式不同,剪切破坏有两种情况:(⼀)直接剪切通常由外加的剪⼒造成,其特点是剪切破坏⾯与外加剪⼒⽅向⼀致(图1-9,a).图1-9 剪切破坏的两种情况a—直接剪切;b、c—间接剪切(⼆)间接剪切由轴向压缩或其它受⼒⽅式引起的剪切破坏.当受压⾯上不涂润滑剂时,加压板与试件受压⾯之间有很⼤的摩擦阻⼒,试件不易产⽣横向变形.于是试件内部产⽣剪应⼒,最后沿与最⼤压应⼒垂直⽅向成⼀定⾓度α的某个平⾯发⽣剪切破坏(图1-9b、c).α称为剪切破坏⾓.剪切破坏⾓与岩⽯强度有关.通常,坚硬岩⽯的剪切破坏⾓较⼤,软岩则较⼩,常见岩⽯剪切破坏⾓见表1-5.尽管直接剪切和间接剪切破坏的受⼒⽅式不同,但两者共同之处是其破坏形式表现为试件的⼀部分相对于另⼀部分产⽣滑移,即形成剪切裂缝.但这种裂缝通常都不张开,⽽是呈闭合的形式,常称之为剪裂⾯.通常,试件内部的剪应⼒具有对称性,试件受剪切破坏时常出现成对的倾斜裂缝,常称为“X形剪裂隙”(图1-9c).第六节岩体的基本性质前⾯讨论的岩⽯⼒学性质,都是以对⼩块岩⽯试件(岩块)进⾏的实验和研究为基础,与⼤范围天然岩体的⼒学性质有很⼤差别.为了有效地解决与⼯程有关的岩⽯⼒学实际问题,需要了解岩体的特征及其有关的⼒学性质.概括来说,岩体在以下三个⽅⾯与实验室岩⽯试件有显著不同:l)岩体以天然状态埋藏在地下,处于特定的⾃然物理环境(地下⽔、地温、地应⼒等)之中,这些因素⽆疑将对岩体的物理⼒学性质有很⼤影响.2)岩体由⼀定数量的岩⽯组成,没有特定的⾃然边界.岩体的范围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来圈定.3)岩体中存在各种地质弱⾯和地质构造.岩体在⾃然状态下经历了漫长的地质作⽤过程.在地应⼒作⽤下,岩体内部保留了各种永久变形和地质构造形迹,例如:不整合、褶皱、断层、层理、节理、裂隙等等.根据上述特征,岩体可定义为⾃然界中由各种岩性各种结构特征的岩⽯的集合体.从⼯程实际来看,⼤多数情况下遇到的岩体,是存在有各种弱⾯的坚硬天然岩⽯.因此,从抽象的、典型化的⾓度来说,可以把岩体看作是由结构⾯和受它包围的结构体共同组成的.所谓“结构⾯”是指在地质发展历史中,尤其是地质构造运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定⽅向、延展较⼤、厚度较⼩的地质界⾯,它包括岩⽯物质的分界⾯和不连续⾯,如岩体中存在的层⾯、节理、断层、软弱夹层等,可统称为结构⾯.结构⾯是岩体的重要组成单元,它的性质影响到岩体的性质.所谓“结构体”是指由不同产状的结构⾯相互切割⽽形成的单元块体,也称单元岩块.结构体的四周都被结构⾯包围,常见的结构体⼤都是有棱有⾓的多⾯体,如⽴⽅体、柱状体、板状体、菱形体、梯形体、楔形体、锥形体等.结构体也是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本⾝的物质组成和排列组合⽅式也影响到岩体的⼒学性质.⼀、岩体的基本类型根据岩体结构特征的不同,岩体可分为以下⼏种基本类型(图1-10),1. 整体岩体(图1-10a)它是指只遭受轻微构造变动的厚层沉积岩,岩层多呈⽔平或缓斜状,节理不发育,很少有断层,通常可认为是均质、连续介质.这类岩体本⾝有很⾼的⼒学强度和抗变形能⼒,岩体的整体强度接近于岩⽯的强度,具有很好的⾃稳性能.(a)图1-10 岩体结构的基本类型a⼀整体结构;b⼀块状结构;c⼀层状结构;d⼀碎裂结构;e⼀散体结构2. 块状岩体(图1-10b)它是指遭受中等构造变动的厚层、中厚层沉积岩,岩层多为⽔平或倾斜状,节理发育,有⼩断层及偶有层间错动,岩⽯⼀般⽐较坚硬,这类沉积岩通常由岩性单⼀或强度相近的岩层组合⽽成.根据构造变动程度,可认为是连续介质或不连续介质.这类岩体的整体强度也较⾼,岩体的变形、破坏受结构⾯控制,它对⼀般跨度的巷硐是稳定的,开挖后在短时间内应⼒即能达到平衡.3. 层状岩体(图1-10c)它是指构造⽐较简单的沉积岩,岩层可以成⽔平或倾斜陡急状.它可以由单⼀岩性或不同岩性的互层或夹层组合⽽成,岩层的单层厚度⼀般在0.5⽶上下.这类岩体的特点是,各个单层具有⽐较完整的层状组合,同时常含有粘结⼒很⼩的层⾯、极薄层或薄层状的原⽣软弱夹层以及轻微的层间错动⾯,其节理发育程度不等.岩体的完整性随岩层变位程度⽽定,属于各向异性的不连续介质,其变形、破坏受岩层组合和结构⾯所控制,在跨度较⼤的巷硐顶部可能产⽣弯曲折断,⽽平⾏于巷硐侧壁的急斜岩层可能发⽣膨出及张裂.4. 碎裂岩体(图1-10d)它是指岩层受强烈构造变动后产⽣严重变形和破裂的岩体.在这类岩体中,褶皱、断层、层间错动、节理、劈理⼗分发育,⽽且断层、节理经常互相切割,使岩层完整性受到强烈破坏,属于不连续介质或似连续介质.这类岩体⽐较破碎,整体强度低,受⼒后的变形、破坏受结构⾯控制.当在巷硐中悬露时经常会发⽣⽚帮、冒顶、侧向挤出和底膨等现象.如果碎裂岩体中泥质含量较⾼时,也可能呈现与时间效应有关的塑性变形.5. 松散岩体(图1-10e)是指经受最剧烈的构造变动后由断层泥、岩粉、压碎的岩⽯碎屑、碎块等所组成的岩体.它往往出现在⼤断层交汇处,形成破碎带,沿⾛向和沿倾斜的厚度变化极不规则.此外,近代未经胶结的松散沉积物,如砂卵⽯层等也属松散岩体.这类岩体的结构体呈颗粒状、碎屑粉状、⾓砾状,属于⾮连续介质.它受⼒后的变形、滑移主要取决于散粒体之间的摩擦阻⼒和泥质物的控制作⽤,故常呈现明显的塑性或流变性.这类岩体的整体强度极低,⼏乎没有⾃撑能⼒,悬露时极不稳定,在掘进巷道时,如不进⾏超前⽀护,会⽴即冒落,甚⾄在掘进以后,巷道中还会出现臌帮、臌底现象,⽽且来压既快⼜⼤,持续时间长,往往产⽣连续的变形破坏,这是⽬前岩层控制领域中尚待解决的课题.⼆、岩体的基本特征根据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岩体除了有以上结构特点外,从本⾝组成状况来看也与岩⽯有许多区别,其中⽐较明显的特征有如下⼏点.1. 岩体的⾮均质性岩体可以由⼀种或⼏种岩⽯组成,⽽且以后者居多.对于多种岩⽯组成的岩体,由于在⾃然条件下组成岩⽯的物质成分、组织结构及其组合状况经常变化,所以⼀般认为岩体是⾮均质的.例如,对于倾斜层状岩体,⽆论是铅直⽅向还是⽔平⽅向,其⾮均质性都⼗分明显;对⽔平或近⽔平的层状岩体,在铅直⽅向上的⾮均质性也是明显的,⽽在⽔平⽅向,尽管岩⽯种类在⼀定范围内可能没有明显变化,但物质组成、岩性岩相也有变化,所以严格地说岩体都是⾮均质的.只有在少数情况下,在某些局部范围内,如果不存在软、硬悬殊的夹层,岩⽯的物理⼒学性质基本⼀致,才可看作均质体.2. 岩体的各向异性⼤多数层状岩体在⽔平及铅直⽅向的致密程度不同,因⽽就有显著的各向异性,即岩体在不同⽅向上显⽰的物理⼒学性质(如极限强度、弹性模量等)有明显不同.岩体的各向异性还受到岩体内各种结构⾯的影响.由于结构⾯的⽅位不同,数量不等,规模不⼀,性质各异,会造成岩体具有各向异性.如结构⾯组数较少、各⾃发育程度不同的岩体,其各向异性会表现得很明显,反之,结构⾯组数多、各⾃都很发育、⽅向⼗分复杂的岩体,其各向异性反⽽表现得不明显.所以,岩体中组成岩⽯的成层条件及其分布规律,结构⾯特性及其发育状况等都会导致岩体具有各向异性.3. 岩体的⾮连续性由于岩体被各种结构⾯所切割,因此从原则上说岩体属于⾮连续体.但是随着被切割的岩块⼤⼩、形态和性质不同,岩块的排列和相互接触状态的差异,及其不连续程度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研究⼯程问题,尤其是进⾏岩体稳定性分析时,往往根据岩体的不同结构类型把岩体分别看作是⾮连续体、似连续体或连续体.例如,受结构⾯影响明显的层状、块状结构岩体和碎裂结构岩体可视为⾮连续体,结构发育密集的碎裂结构及结构⾯不规则密集分布的散体结构岩体可看成似连续体,⽽只有那些整体结构岩体和部分块状、中厚层状结构的岩体才可看作是连续体.为了对岩体的特性有较全⾯的了解,在表1-6中对岩⽯和岩体特性的不同点进⾏了简要对⽐.第七节岩体的⼒学性质像其他材料⼀样,在载荷作⽤下会产⽣变形,载荷不断增加,变形会不断发展,最后会导致岩体的破坏.了解岩体的变形规律和特性,对于控制岩体变形,解决井巷设计、掘进和维护,以及与地下开采有关的其它实际问题都有重要意义.岩体不是理想的弹性体,⽽是具有弹性、塑性和粘性的,多裂隙的⾮连续介质,其变形性质也反映了这些特点.例如,岩体在载荷作⽤下出现弹性变形的同时也产⽣塑性变形,岩体变形的⽅向往往受裂隙⽅向性的控制.⼀、岩体的变形和破坏特征岩体的变形要⽐岩块的变形复杂得多,因为岩体是由⼤⼩和形状不同的各种天然岩块(结构体)和切割这些天然岩块的弱⾯(结构⾯)组成的.所以在岩体的总变形中必然包括结构体和结构⾯的变形成分,通常前者可分为结构体的压缩变形和形状变形,⽽后者则可分为结构⾯的压密变形和剪切滑移变形.岩体变形时除了出现与岩⽯试验相同的那种横向变形外,还有因在其破坏前产⽣的⾮弹性膨胀(扩容)⽽造成的侧向扩胀.因此在表达岩体变形特征时,通常⽤侧胀系数µ⽶来代替岩⽯的横向变形系数µ(泊松⽐).侧胀系数的含义是:纵向变形侧向变形=m µ 岩体受⼒后产⽣变形和破坏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其应⼒—应变曲线见图l。
矿山岩石和岩体的基本性质
软弱岩体
完整性差、岩石强度低, 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不均质岩体
岩石强度和完整性在空间 上变化较大,工程地质条 件复杂。
04
矿山岩石和岩体的环境影响
岩石和岩体的化学稳定性
总结词
岩石和岩体的化学稳定性是指它们抵抗化学侵蚀的能力,主要取决于其矿物成分 和化学成分。
详细描述
不同的岩石和岩体具有不同的化学稳定性。例如,某些岩石和岩体可能容易受到 酸雨、地下水或工业废水的侵蚀,而另一些岩石和岩体可能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 。了解岩石和岩体的化学稳定性对于评估其对环境的长期影响至关重要。
导热性
岩石传递热量的能力。
影响因素
矿物成分、颗粒大小和排列方式、胶结物和裂隙等 。
02
矿山岩石的力学性质
抗压强度
总结词
抗压强度是指岩石在单向压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是衡量岩 石力学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详细描述
岩石的抗压强度取决于其矿物成分、结构、缺陷和温度等因素。 一般来说,岩石的抗压强度较高,但不同岩石之间的抗压强度存 在较大差异。
03
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岩体的结构特征
结构面
岩体中存在的各种破裂面、节 理、层理和断层等,对岩体的 完整性、连续性和强度有重要 影响。
结构体
由结构面围限的岩块,是构成 岩体的基本单元。结构体的形 状、大小和相互排列关系决定 了岩体的整体特征。
软弱夹层
岩体中抗剪强度低、变形性能 大的夹层或软弱带,对岩体的 稳定性有较大影响。
05
矿山岩石和岩体的工程应用
岩石和岩体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
采矿工程中,岩石和岩体是主要的开采对象,其基本性质如硬度 、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等对采矿工艺和安全有着重要影响。
【精品】矿山压力及其控制习题及解答
【关键字】精品矿山压力及其控制习题及解答第一章矿山岩石和岩体的基本性质一、什么叫岩石的应力应变全程曲线?为什么说它真实的反映了岩石的破坏过程?认识这一过程对研究岩石性质有何意义?岩石的应力应变全程曲线,又称全应力—应变曲线,是在刚性实验机上得到的、反映岩石加载后变形和破坏全过程的实验曲线。
如图1-1,它与在一般普通的材料实验机上所得的曲线不同,可分为以下几段:1、OA段,为岩石的压密阶段,由于岩石内部各种裂隙受压闭合而形成;2、AB段,接近于直线,为线弹性阶段,B 点为弹性极限;3、BC段,为塑性段,与普通材料实验机上脆性岩石发生破坏前塑性段很短相比,它的塑性段较为明显。
由于这一阶段岩石内部有微破裂不断发生,又称为破裂发展阶段。
岩石到C 点发生破坏,C点即为强度极限;4、CD段、岩石的破坏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即岩石在C 点达到强度极限以后仍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在低于强度极限的压力下应变继续扩大,直到压力降到某一较小值,岩石在D 点达到完全破坏。
这一段卸载曲线CD,称为后破坏曲线或峰后特性曲线。
岩石的应力—应变全程曲线真实地反映了岩石破坏的全过程。
过去在普通的材料实验机上得不到这一曲线,是由于普通的材料实验机具有“柔性”,在对岩石试块加载过程中它本身也相应地产生变形,不断地聚积一部分变形能。
当岩石达到强度极限后,随试件破裂。
图1 岩石的应力应变全程曲线2、莫尔强度理论和格里菲斯强度理论提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它们在本质上有何区别?为什么目前莫尔强度理论较广泛地用作岩石的强度条件?莫尔强度理论认为,材料破坏主要是由于破坏面上的剪应力达到一定程度,但此剪应力还与破坏面上由于正应力造成的摩擦阻力有关。
也就是说,材料某一点发生破坏,不仅取决于该点的剪应力,同时取决于正应力,即沿某一面剪断时剪应力与正应力存在着一定的函数关系,τ=f(σ)。
格里菲斯强度理论则认为,任何材料内部都存在各种细微的裂缝,当材料处于一定的应力状态时,在这些裂缝的端部便会产生应力集中。
矿山岩石和岩体的基本性质1
第一章 矿山岩石和岩体的基本性质
第一节 岩石的基本物理性质
一、岩石的基本概念
岩石: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由各种造岩矿物或岩屑在地 质作用下按一定规律组合成的岩块。
岩石分类: 1.岩石成因: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2.颗粒间结合特征:固结性、粘结性、散粒状、流动性 3.强度和坚实性:坚硬岩石、松软岩石
整体结构、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裂结构、松 散结构
第五节
岩体的基本力学性能与分级标准
一、岩体变形特征
1.岩体应力应变曲线 压密阶段、弹性阶段、塑性阶段、破坏阶段
2.影响岩体变形的因素
岩体结构影响、岩体结构面影响、试验条件影响 二、岩体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影响岩体强度因素: 结构面产状、结构面密度、试件尺寸、环境围压、
一、岩石的破坏机理
1.岩石破坏形式
脆性破坏、塑性破坏 2.岩石破坏机理 张裂或压裂破坏、压剪破坏、塑流破坏 二、莫尔强度理论、格里菲斯强度理论
莫尔应力圆、强度曲线、莫尔强度准则
裂纹扩展的能量准则 裂纹扩展的应力准则
第四节
岩体的基本特征和类型
一、岩体的基本概念
二、岩体结构面及结构体特征 三、岩体的基本特征 非均质性、各向异性、非连续性 四、岩体结构的类型
孔隙水压
第二节
岩石强度和变形特性
一、岩石变形性质的类别及指标
1.岩石变形性质的类别
1)弹性变形
线弹性、完全弹性、滞弹性
2)塑性变形
第二节
二、岩石的抗剪强度
岩石强度和变形特性
第二节
岩石强度和变形特性
三、岩石的单轴强度及变形特性 1.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及变形特征 2.岩石单轴抗拉强度 四、岩石在三轴应力作用下的强度及变形特性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第一章岩石性质2NO
1.2.1 概 述
2019/1/30
众所周知,结构面特别是软弱结构面是岩 体最薄弱的地方,几组软弱结构面将岩体 分割成各种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岩块。岩体 的强度决定于这些岩块的强度和结构面的 强度。当然,岩块本身也有一些微结构面, 但这些微结构面甚小,肉眼不易觉察,一 般不影响供室内外试验用的完整岩石的试 件。岩块内微结构面的影响将直接反映到 岩石试件的力学性质上。通常所讲的岩石 强度,一般是指岩石试件实验所得出的, 它实际上是代表岩体内岩块的强度。
第一章 矿山岩石和岩体 的基本性质
1.0 1.1 1.2 1.3 1.4 1.5
2019/1/30
概述 岩石的物理性质 岩石的强度 岩石的破坏准则 岩石的变形 岩体的基本特征与力学性能
1.2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2 岩石的破坏形式
根据大量的试验和观察证明,岩石
的破坏常常表现为下列各种形式: 1.脆性破坏 2.延性破坏 3.弱面剪切破坏
2019/1/30
1.2.2 岩石的破坏形式
1. 脆性破坏 大多数坚硬岩石在一定的 条件下都表现出脆性破坏的性质。也就 是说,这些岩石在荷载作用下没有显著 觉察的变形就突然破坏。产生这种破坏 的原因可能是岩石中裂隙的发生和发展 的结果。例如,地下洞室开挖后,由于 洞室周围的应力显著增大,洞室围岩可 能产生许多裂隙,尤其是洞顶的张裂隙, 这些都是脆性破坏的结果。
1.2.1 概 述
2019/1/30
对于岩性坚硬、新鲜的未风化岩体来说,其 特点是岩体内岩块的强度很高,而软弱结构 面的强度显得非常低,这种岩体的强度主要 由软弱结构面的强度和产状特征所决定。对 于岩性软弱的(风化的、破碎的)岩体来说, 其岩石(岩块)的强度很低,软弱结构面的作 用就显得不那么突出。因此,这种岩体的强 度既决定于岩石,也决定于软弱结构面。当 软弱岩体的岩石强度与软弱结构面强度差别 很小时,则岩体的石的破坏形式 岩石的单向抗压强度 岩石的单向抗拉强度 岩石的抗剪强度 岩石的三向抗压强度
矿岩的基本性质及其与矿山安全生产的关系
矿岩基本性质及其与矿山安全生产的关系一、矿石和岩石的基本性质矿岩的性质,是指矿岩的硬度、坚固性、稳定性、结块、氧化性、自燃性、含水量、脆性等。
(一)硬度硬度是指矿岩抵抗工具侵入的性能。
矿岩的硬度取决于矿岩的组成,即取决于矿岩颗粒的硬度、形状、大小、晶体结构和晶间胶结物等。
(二)坚固性矿石和岩石的坚固性也是一种对外力的抵抗力,但它与矿岩的强度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强度是指矿岩抵抗压缩、拉伸、弯曲及剪切等单向作用力的性能。
而坚固性抵抗的外力,却是一种综合的外力,即锹、镐、机械破碎、炸药爆炸等作用下的力。
坚固性的大小,常用坚固性系数ƒ表示。
反映矿岩的极限抗压强度、凿岩速度、炸药消耗量等值的平均值。
(三)稳定性稳定性是矿石或岩石在空间允许暴露面积的大小和暴露时间长短方面的性能。
影响矿岩稳定性的因素十分复杂。
它不仅与矿岩的成分、结构、构造、节理状况、风化程度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有关,还与开采过程中所形成的实际状况有关。
稳定性和坚固性既有关联又有区别。
一般在节理发育、构造破碎地带,矿岩的坚固性虽好,但其稳定性却大为下降。
因此,不能将二者混同起来。
(四)结块结块是指采下的矿石,在遇到水和压力一段时间后,又联结成整块的性质。
一般可能使矿石结块的因素有:(1)矿石中含有黏土质物质,它在潮湿和受压后会粘在一起;(2)高硫矿石遇水后,由于矿石表面氧化,形成硫酸盐薄膜,受压后联结在一起。
(五)氧化性矿石和岩石的氧化性是指硫化矿,在水和空气的作用下,变为氧化矿石的性质。
第一章-矿山岩石和岩体的基本性质
R c.W ——水饱和岩石试件的单向抗压强度,MPa; Rc ——干燥岩石试件的单向抗压强度,MPa。
研究岩石的软化系数对于用高压注水软化岩体方法去控 制坚硬难冒落项板有重要意义。煤矿中几种常见岩石的软化 软化系数都小于l,说明岩石普遍具有软化性,软化系数的变 动幅度很大,对于强度较小的岩石其变化幅度更大。
上述关系式又称为“库伦—莫尔”强度条
件
16
17
根据实验煤矿岩层各种岩石的c、ψ值如表。
18
格里菲斯强度理论
对于脆性材料,格里菲斯(A.A.Griffith)提出的破坏机理
与“库伦—莫尔”准则不同,他认为,不论物体受力状态 如何(压、拉都可),本质上最终是由于拉伸应力引起材料破 坏。
该理论认为物体内均匀地、随机地分布着许多窄缝形的微
沉积岩:强度不稳定,各向异性 (煤矿多见)
变质岩:不稳定与变质程度和原 岩性质有关
7
第二节 岩石的基本物理性质
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是岩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性质 之一,也是岩石力学学科中研究最早、最完善的内容之 一。
一 、岩石的碎胀性和压实性
岩石破碎以后的体积将比整体状态下增大,这种性质称为岩石的碎胀 性。 岩石的碎胀性可用岩石破碎后处于松散状态下的体积与岩石破碎前处 于整体状态下的体积之比来表示,该值称为碎胀系数,即
29
第五节 岩体的基本力学性能与分级标准
一、岩体的变形特征
岩体在外力作用,变形将不断发展直至破坏。岩体是
具有弹性、塑性和粘性的裂隙非连续介质,因此变形非常
复杂,其力学性质是天然岩块和结构弱面力学性质的综合
反映,即岩体总变形包括以压缩和变形为主的结构体变形 及以压密和剪切滑移变形为主的结构面变形。
矿山岩石和岩体的基本性质
式中:
Id2m md r W W 1 2 W W 0 010% 0
Id2 ——两次循环试验求得的耐崩解指数,在0~100% 之间变化;
md——试验前试块的烘干质量;
mr——残留在圆筒内试块的烘干质量;
W1 ——试验前试件和圆筒的烘干重量;
(1)总孔隙率n: 即岩石试件内孔隙的体积(VV)占试件总体
积(V)的百分比。
nVV 100% V
(2)大开孔隙率nb:即岩石试件内大开型孔隙的体积(Vnb)占试
件总体积(V)的百分比。
nb
Vnb10% 0 V
(3)小开孔隙率nl:即岩石试件内小开型孔隙的体积(Vnl)占试
件总体积(V)的百分比。
W2——第二次循环后试件和圆筒的烘干重量;
W0——试验结束冲洗干净后圆筒的烘干重量。
岩石的崩解性指数反映了岩石在浸水和温度变
化的环境下抵抗风化作用的能力。
5、岩石的抗冻性
岩石的抗冻性是指岩石抵抗冻融破坏的性能,是评价岩石抗 风化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岩石的抗冻性用抗冻系数Cf表示,指岩石试样在±250C的 温度期间内,反复降温、冻结、融解、升温,然后测量其抗
试件内固体矿物颗粒的体积(Vs)之比。
eVV VVs n Vs Vs 1n
(四)岩石的水理性质
岩石遇水后会引起某些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
的改变,岩石的这种性质称为岩石的水理性。 1、岩石的吸水性
岩石吸收水分的性能称为岩石的吸水性,其吸水
量的大小取决于岩石孔隙体积的大小及其密闭程度。 岩石的吸水性指标有吸水率、饱水率和饱水系数。
饱和密度就是饱水状态下岩石试件的密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图的几何关系,有: 其中:
(五)格里菲斯强度理论(Griffith的脆性断裂理论)
1921年格里菲斯在 研究脆性材料的基础上 ,提出了评价脆性材料 的强度理论。该理论大 约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 年代初引入到岩石力学 研究领域。
1、格里菲斯强度理论的基本思想:
(1)在脆性材料内部存 在着许多杂乱无章的扁平 微小张开裂纹。 在外力 作用下,这些裂纹尖端附 近产生很大的拉应力集中 ,导致新裂纹产生,原有 裂纹扩展、贯通,从而使 材料产生宏观破坏。
(2)裂纹将沿着与最大拉应力作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扩展。
式中: γ——新裂纹长轴与原裂纹 长轴的夹角; β——原裂纹长轴与最大主 应力的夹角。
2、格里菲斯强度判据
根据椭圆孔应力状态的解析解,得出了格里菲斯的强 度判据: (1)
破裂条件为:
危险裂纹方位角: (2) 破裂条件为:
危险裂纹方位角:
Griffith准则图解
第一章 矿山岩石和岩 体的基本性质 3
2020年4月23日星期四
(四)莫尔强度理论
1、莫尔强度理论的基本思想 : 莫尔强度理论是建立在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基础之
上的。 1910年莫尔提出材料的破坏是剪切破坏,材料在 复杂应力状态下,某一斜面上的剪应力达到一极限值, 造成材料沿该斜面产生剪切滑移破坏,且破坏面平行于 中间主应力σ2作用方向(即σ2不影响材料的剪切破坏) ,破坏面上的剪应力τf 是该面上法向应力σ的函数,即 :
破坏后,由于岩体尺寸大,仍能够靠块体间摩擦承受一定载荷。
三、岩体的强度特征
岩体强度——是岩块、弱面强度的综合反映,介于岩块、弱面强度之间 。
包括:抗压、抗剪、抗拉 (受结构面影响很大,现场主要测抗压、抗剪强度)
1、 结构面及其强度:
1)结构面分类: 按成因 : 原生结构面——成岩阶段形成的结构面 ; 构造结构面——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形成的结构面 ; 次生结构面——在地表由于外力作用形成的结构面;
讨论: (1)单轴拉伸应力状态下
σ1=0,σ3 <0,满足σ1+3σ3 ≤ 0, 破裂条件为: 危险裂纹方位角:
(2)双向拉伸应力状态下 σ1<0,σ3<0,满足σ1+3σ3 < 0, 破裂条件为:
危险裂纹方位角:
(3)单轴压缩应力状态下
σ1>0,σ3 = 0, 满足σ1+3σ3 >0
破裂条件为:
莫尔强度包络线与应力圆
3、莫尔-库仑强度理论
τf = f(σ)所表达的是一条曲线,该曲线的型式有: 直线型、抛物线型、双曲线型、摆线型。而直线型与库伦准 则表达式相同,因此,也称为库伦-莫尔强度理论。由库仑 公式表示莫尔包络线的强度理论,称为莫尔-库仑强度理论 。
用主应力表示:
上式也称为极限平衡方程。 莫尔-库仑强度理论不适合剪切 面上正应力为拉应力的情况。
岩体力学性质取决于岩石、结构面的力学性质及结构面的空间组 合状况。
1、岩体实验: 主要测定:变形曲线、弹性常数、强度 试 件:现场切割制作,保护原结构不受破坏。 设 备:现场安装,主要为剪切实验。
2、岩体变形特征: (1)总变形量大 (2)在变形的过程中体积明显增大(扩容) (3)破坏后仍能承受一定载荷而继续变形 (4)层状岩体可呈现比较明显的各向异性
3、岩体变形曲线:
压密阶段:裂隙被压闭合,纵向变形明显,侧向变形不明显(1为转化点); 弹性阶段:结构体开始承载变形,应力应变正比,呈弹性(2为屈服点) ; 塑性阶段:过屈服点,结构体变形,结构面产生滑移变形,扩容、应变强化(3为 极限强度) ; 破坏阶段:强度限后,出现沿结构面滑移和结构体转动,扩容,出现新裂缝。
。
(坚硬无充填结构面、软弱有充填结构面、夹层)
结构体(岩块)——被各类结构面切割成的岩石块体。
(块状、板状)
岩体 = 岩块 + 结构面
岩体的力学处理:
完整性很好——连续介质力学方法; 非常破碎——土力学方法; 两者之间——裂隙体力学方法。
岩体结构基本类型:
(按结构面切割状况及结构体类型分为六种)
β
危险裂纹方位角: β= ±π/6
(4)双向压缩应力状态下 σ1>0,σ3 > 0, 满足σ1+3σ3 >0
破裂条件为:
危险裂纹方位角: 0 < β< π/4
第六节 岩体基本特征和类型
一、岩体概念:
岩体——赋存于一定地质环境中的自然地质体。(一般>1m3 )
岩体 = 岩块 + 结构面
结构面(弱面)——地质界面,如断层、裂隙、层理、节理、片理
3、岩体强度:
介于结构面、岩快之间。满足无拉力准则(受 拉处即破坏)
完整结构 块状结构
层状结构
碎裂结构 断续结构
构
碎裂结构
断续结构
散体结构
岩体的基本特征
1 非均质性:岩体物理力学性质随空间位置的不同,其性 质也不相同的性质;
2 各向异性:岩体全部或部分物理力学特征随方向而表现 不同性质的特征;
3非连续性:岩体被结构面所切割而非连续
二、岩体的变形特征
τf = f (σ)
2、莫尔强度包络线: 指各极限应力圆的破坏点所组成的轨迹线。τf =
f(σ) 在τf ~σ坐标中是一条曲线,称为莫尔包络线, 表示材料受到不同应力作用达到极限状态时,滑动面上的 法向应力σ与剪应力τf 的关系。极限应力圆上的某点与 强度包络线相切,即表示在该应力状态下材料发生破坏。
按工程要求:细小结构面 延长L≤1m 中等结构面 1m≤延长L≤10m 巨大结构面 延长L≥10m
2)结构面的接触类型:
3)结构面强度特征: 不能承受拉应力; 可承受垂直面的压应力; 可承受沿面剪应力(与其上正应力有关); 以剪切破坏为主。
压缩性质
剪切性质
2、岩块的强度: 可承受压、剪或低值拉应力,以剪切破坏为主:
用极限应力表示的莫尔圆称为极限莫尔应力圆(简称极 限应力圆)。
莫尔强度包络线的意义:包络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 代表岩石沿某一剪切面剪切破坏所需的剪应力和正应力, 即任意一点都对应了一个与之相切的极限应力圆。
莫尔强度包络线的应用:运用强度曲线可以直接判断岩 石能否破坏。将应力圆与强度曲线放在同一个坐标系中,若 莫尔应力圆在包络线之内,则岩石不破坏;若莫尔应力圆与 强度曲线相切,则岩石处于极限平衡状态;若莫尔应力圆与 强度曲线相交,则岩石肯定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