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和趋势
行政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行政管理改革的必要性0年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经基本摆脱了旧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正在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新行政管理体制。
主要成就表现在四个方面:行政管理民主化,行政管理科学化,行政管理法制化,行政管理的现代化。
一、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概况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进行了四次机构的改革,不仅有利地促进了政府机关本身的精简,并且实现了政府职能的转变,特别是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更加符合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由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内在动因都有所不同,使其呈现出了及其鲜明的个性,表现在:变革具有深刻性。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的一场自我革命性变革,简化了政府的职能,调整了政府的组织结构,改革了政府的行为方式,树立政府工作人员的观念,这些改革都是史无前例且具有非凡意义的;改革与发展高度相互依存;内部与外部制约因素相互交织。
从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直深入持久的进行着,并取得了巨大成效。
二、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必要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适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科学文化、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塑政府形象,增强政府公信力,切实履行行政职责,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目前,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還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地方。
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已经适应不了飞速发展的国民经济了,甚至成为经济发展的阻力和障碍,因此,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中国的行政管理机构庞大,表现出人员臃肿,政企不分,官僚主义严重等问题,这些都会影响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也会影响党和群众之间的关系。
政府部门职能交叉、权责脱节、机构重叠、办事效率低、考核体系不健全。
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滞后。
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能够消除经济社会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环节。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与开展核心2400字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与开展核心2400字一、引言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行政管理体制如何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已经成为了维护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关键。
我国政府要逐渐建设成为服务型政府,并且本着保护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的原则,结合我国基本国情,采取科学的发展观,切实地做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
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第一,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正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行政管理的体制与当前经济形势的联系十分密切。
我国的经济体制不够完善,并且人口众多,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力都不尽相同,相比于其他发达的欧美国家,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仍然存在一定的欠缺。
在社会矛盾逐渐得到凸显的今天,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仍然是当前行政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
做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是打造具有特色化、民主、法制化、创新化政府行政服务的关键。
第二,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对行政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并且逐渐体现出我国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政策出台,使得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并且为我国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铺垫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新的经济形势下,政府的职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更好地对宏观调控能力进行提高,并且构建统一、开放化的市场体系成为了当前的工作重点需求。
通过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可以更好地实现政府的管理创新,并且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行发挥,为我国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创新推动力。
第三,行政管理改革对于实现创新、特色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开展,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和原则,并且与其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进行配套。
当前国内外形势较为复杂,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也要与之进行更好的适应,并且坚持正确的理论方针,不断地开拓进取,为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提供良好的基础,更好地突出行政体制改革的特色性与创新性。
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开展核心与重点第一,明确思想。
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近年来,行政管理体制已成为我国政府工作的重要方向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开放的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需要与时俱进,以提高政府效能,推动社会进步。
下面,我将从行政管理体制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的方向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
首先,行政管理体制是必要的。
行政管理体制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民众的切身利益。
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权责不清,行政力量过于集中,容易出现滥用职权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政府效能的提升和公共服务的提供,影响了民众和企业的切身利益。
因此,行政管理体制迫在眉睫,以应对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
其次,行政管理体制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
首先是权责不清的问题。
在很多地方政府部门中,由于职能重叠和管理混乱,造成了一些事情无人负责,或者多个部门都认为自己有权负责,导致了决策乏力和执行不力。
其次是行政力量过于集中的问题。
当前我国很多地方政府部门权力过大,没有有效的制衡机制,容易出现滥用职权等现象。
再次是行政效能不高的问题。
由于行政管理体制僵化,决策效率低下,导致了政府服务的不及时和滞后。
最后是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行政管理体制中的一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导致了一些不法行为的发生。
最后,行政管理体制的方向应该是多元化、市场化和法治化。
多元化强调破除行政垄断,让社会力量参与行政管理,推动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
市场化强调通过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法治化强调加强依法行政,推进行政管理的规范化和透明化。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权责的明确。
要明确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能和责任,通过建立起权责清晰的行政管理体制。
其次是权力的分割。
要推进权力下放,强化地方政府的自主权和市场主体的自主权,减少层层上报和审批。
再次是机构的优化。
要对政府机构进行优化调整,减少重复的职能和冗员人员。
另外,还要实行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公务员的执行力和责任感。
当前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究
当前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究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而行政管理体制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首先,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的治理环境和治理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需要不断调整完善行政管理体制。
其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再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可以加强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务公开、提升政府效能,形成可持续的良好治理局面。
二、当前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1、构建权责清晰的政府机构体系近年来,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权责清晰的政府机构体系,但在一些重点领域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如加强对政企分开的市场监管部门的建设,完善生态环境保护部门的组织架构,构建环保部门与地方政府的联动协作机制等。
2、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服务质量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另一重要领域。
需要围绕服务人民群众的中心,加快推进简政放权、高效审批等改革,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减轻企业和群众的负担。
3、加强政务公开和监督制度建设加强政务公开和监督制度建设也是当前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政务公开是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基础,需要加强相关制度建设,提高政府机构的公开透明度。
监督制度则是加强权力制约和预防腐败的重要手段,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有效的监督机制。
4、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
政府职能转变需要以市场为主导,以政府为依托,高度重视创新、服务、管理,并注重在行政管理经验和人才流动上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在机构改革方面,应根据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实行职能整合、机构优化,促进政府机构职能协调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三、行政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1、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治理体系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治理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关系到政府的领导能力和治理效能,更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行政改革的必然性和趋势
行政改革的必然性和趋势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是中共十六大在政治文明建设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提出的目标之一[1]。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要求中国各级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旧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2]。
从中共十六大规定的改革目标和入世后我国面临的新形势出发,中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目标就是要把政府建设成为有限政府、法制政府、效率政府、服务政府和信用政府,逐步建立起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管理体制。
去年召开的十七大也明确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更高地举起人民民主的旗帜”。
一、行政改革的含义(一)行政改革的含义行政改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行政改革主要是指政府行政体制和机构的改革。
广义的行政改革泛指政府行政部门为追求行政效率的提高而对行政体制、行政方式方法及重大原则等的变革。
在我国,行政改革一般是指在政府行政管理领域内,为提高行政效率,规范行政责任,改革落后的行政方式,并建立合理的行政体制的行为。
(二)行政改革的类型1、突变式改革与渐变式改革。
这是依据行政改革方式的不同而进行的划分。
突变式改革是指在较短时期内对体制、机构和编制人员等进行大幅度改革。
这种改革方式能迅速推进,集中解决矛盾,但阻力较大,风险也较大。
一般适用于环境的剧烈变动和矛盾尖锐之时。
渐变式改革是指用较长时间进行渐进改革。
这种改革较为稳妥,易于被人接受,但迟缓拖延,旧体制不易突破,矛盾的积累也可能引起更大的危机。
2、调适型改革、转轨型改革和发展型改革。
这是依据各国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不同而作的划分。
调适型改革指发达工业化国家在现有政治、经济框架范围内所进行的适应性行政改革。
转轨型改革是指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而由一种行政体制向另一种行政体制转轨。
浅析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浅析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多个阶段,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改革不断深化。
这篇文章将从改革背景、改革目标、改革内容等角度浅析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改革背景改革背景是指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推动了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
那个时候,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行政管理面临了新的挑战。
中央政府缺乏充足的权力和资源来进行有效的管理,地方政府的权力过于集中,协调能力不足,导致了一些行政管理问题,如腐败、管理体制僵化等。
二、改革目标改革目标是指在改革中所要实现的目标或意图,是改革的目的和方向。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强化中央政府的领导和统筹能力。
中央政府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权力和作用越来越重要,需要将权力分配得更加合理和科学,提高中央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2、推进行政管理的创新和规范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行政管理方法和手段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创新。
规范化的行政管理是保证公共管理效率和公正的前提。
3、加强政府职能转换。
政府应该更多地发挥其治理作用,通过公共服务的方式,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
三、改革内容1、加强政企分开。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一步是政企分开。
通过政企分开,能够有效地减少政府在经济中的干预和控制,增加市场竞争性。
2、完善政府架构。
政府架构的完善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可或缺的一环。
政府机构设置合理化是促进行政管理法制化和规范化的有力措施之一。
3、推进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优质的公共服务能够有效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为此,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加强公共服务,提高效率成为重要内容。
四、总结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多个阶段,从初期的试点到后来的全面推行,改革效果显著,为我国政府的现代化和法制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意义和重点
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意义和重点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革,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
本文将从核心意义和重点两个方面,探讨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途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加速,传统政府职能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亟待进行调整和优化。
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可以实现政府职能的精简化、市场化和法治化,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2. 提高政府执行效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可以提高政府执行效率,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现在的政府机构繁多、职能交叉、重复劳动严重,导致政府执行效率低下,群众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不高。
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可以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推动政府服务向群众需求更加贴近,提升政府整体治理能力。
3. 促进政府自身治理能力建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提升政府自身治理能力的关键环节。
政府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其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治理效果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中仍存在一些体制机制不完善、部门之间协同性不足、职能之间重叠等问题。
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可以构建现代化的政府治理体系,提高政府的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和协调能力,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2. 推进管理体制创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推进管理体制创新。
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是推动政府改革的核心动力,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需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行政管理人才,建立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激发政府工作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政府管理的现代化、专业化和法治化。
我国政府公共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和创新趋势
我国政府公共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和创新趋势深化政府公共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在努力地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先后进行了六次比较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上已形成基本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行政管理体制。
①近年来,党和政府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取得了重要进展。
与此同时,政府公共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自身建设成效明显,为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以及成功应对国内外各种突发事件提供了有力保障。
但是也应当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违背科学发展要求的现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仍然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如政府职能转变还未完全到位,政府职能定位尚需进一步厘清,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政事不分、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不分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部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问题仍然存在,组织结构不合理、职责权限不清晰、权力责任不对等问题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政府的协调运转,降低了行政效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革成效。
②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体制机制上的重大突破。
其中,深化政府公共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尤为重要和紧迫。
要使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使政府职能从追求短期GDP最大化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让政府真正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量。
只有建立起规范有序、运转协调、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政府公共行政管理体制,才能健全政府职责体系,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形成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制和利益调节机制。
显然,规范有序、运转协调、公开透明、便民高效就是当前我国政府公共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和发展趋势。
一、我国政府公共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一)规范有序,其核心是依法行政行政管理体制,既是政府公共行政权力配置的模式,也是政府公共行政权力配置的过程。
行政改革的必然性和趋势
行政改革的必然性和趋势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是中共十六大在政治文明建设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提出的目标之一[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要求中国各级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旧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2]。
从中共十六大规定的改革目标和入世后我国面临的新形势出发,中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目标就是要把政府建设成为有限政府、法制政府、效率政府、服务政府和信用政府,逐步建立起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管理体制。
去年召开的十七大也明确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更高地举起人民民主的旗帜”。
一、行政改革的含义(一)行政改革的含义行政改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行政改革主要是指政府行政体制和机构的改革.广义的行政改革泛指政府行政部门为追求行政效率的提高而对行政体制、行政方式方法及重大原则等的变革。
在我国,行政改革一般是指在政府行政管理领域内,为提高行政效率,规范行政责任,改革落后的行政方式,并建立合理的行政体制的行为。
(二)行政改革的类型1、突变式改革与渐变式改革。
这是依据行政改革方式的不同而进行的划分。
突变式改革是指在较短时期内对体制、机构和编制人员等进行大幅度改革。
这种改革方式能迅速推进,集中解决矛盾,但阻力较大,风险也较大。
一般适用于环境的剧烈变动和矛盾尖锐之时.渐变式改革是指用较长时间进行渐进改革。
这种改革较为稳妥,易于被人接受,但迟缓拖延,旧体制不易突破,矛盾的积累也可能引起更大的危机。
2、调适型改革、转轨型改革和发展型改革。
这是依据各国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不同而作的划分。
调适型改革指发达工业化国家在现有政治、经济框架范围内所进行的适应性行政改革.转轨型改革是指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而由一种行政体制向另一种行政体制转轨.具体包括前苏联东欧的激进型转轨和以我国为代表的渐进型转轨两种类型。
行政改革的必然性和趋势
目录中文摘要与关键词 (1)一、行政改革简述 (2)二、我国行政改革的必然性 (2)(一)适应时代发展和全球化挑战 (2)(二)提升政府管理能力 (2)三、我国行政改革的现状 (3)(一)行政改革理念落后、方法不合理 (3)(二)行政改革效果不理想 (3)(三)服务与监督机制不完善 (3)四、我国行政改革的趋势和建议 (3)(一)制定行政改革方案 (3)(二)以人为本,建设服务型政府 (4)(三)转变职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4)(四)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健全行政运行机制 (4)(五)健全政府职责体系,提升政府效能 (5)1.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绩效考核 (5)2.实行电子政务,提升政府效能 (5)3.注重创新 (5)结论 (5)参考文献 (6)[中文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国家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提升本国经济实力,行政改革成为各国发展的必然之路。
鉴于此,本文首先简述了行政改革,然后指出我国行政改革的必然性,接着对我国行政改革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中国行政改革的趋势和建议,希望制定行政改革方案;转变职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效能,促进我国行政改革有效、有序、科学地进行,是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行政改革;必然性;趋势行政改革的必然性和趋势在20世纪70年,行政改革开始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几乎所有国家都在致力于行政改革,以推进本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行政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行政改革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
行政改革被认为是“重塑政府”、“政府再造”工程,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人们希望通过行政改革,来建设一个新型的高效的政策,不断提升本国的世界竞争力,因此,本文将研究我国行政改革的必然性和趋势,希望能为我国行政改革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行政改革简述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和趋势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和趋势金祥贵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项改革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深人,我们对行政体制改革目标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进入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在这一新形势下,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坚持政企、政事、政社分开,精简、统一、效能和依法行政的原则,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整合行政资源,优化政府结构,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形成结构合理、职责明晰、运转协调、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公共行政体制。
建立与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民主政治建设相配套的公共行政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行政管理体制的含义一般地说,行政管理体制是指一个国家行政机构设置,行政职权划分及为保证行政管理顺利进行而建立的一切规章制度的总称。
所以,从本质上说,行政管理体制就是一个国家的政体及其管理制度的集中反映;从运行状态上说,它就是种行政管理机构、管理权限、管理制度、管理工作、管理人员等有机构成的一个管理系统。
行政管理体制的涵义包括以下几个要点:1.行政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各级行政机构的权力和职责的划分。
任何行政管理体制的建立、改革与完善,都是围绕着行政政权的划分或分配进行的。
所以,行政职权是构成行政管理体制的基本要素,行政职的划分或分配在行政管理体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2.行政机构是行政管理体制的载体或组织形式。
如果没有一定的行政机构,行政人员就无法施行行政职权,行政管理职能就不能发挥作用,行政管理体制也就失云了存在的形式。
因此,行政管理体制的建立、改革和完善,总是伴随着行政机构的建立、改革和完善而进行的。
3.一定的规章制度和法律程序是行政管理体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行政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行政管理改革的必要性0年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经基本摆脱了旧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正在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新行政管理体制。
主要成就表现在四个方面:行政管理民主化,行政管理科学化,行政管理法制化,行政管理的现代化。
一、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概况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进行了四次机构的改革,不仅有利地促进了政府机关本身的精简,并且实现了政府职能的转变,特别是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更加符合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由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内在动因都有所不同,使其呈现出了及其鲜明的个性,表现在:变革具有深刻性。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的一场自我革命性变革,简化了政府的职能,调整了政府的组织结构,改革了政府的行为方式,树立政府工作人员的观念,这些改革都是史无前例且具有非凡意义的;改革与发展高度相互依存;内部与外部制约因素相互交织。
从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直深入持久的进行着,并取得了巨大成效。
二、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必要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适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科学文化、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塑政府形象,增强政府公信力,切实履行行政职责,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目前,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還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地方。
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已经适应不了飞速发展的国民经济了,甚至成为经济发展的阻力和障碍,因此,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中国的行政管理机构庞大,表现出人员臃肿,政企不分,官僚主义严重等问题,这些都会影响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也会影响党和群众之间的关系。
政府部门职能交叉、权责脱节、机构重叠、办事效率低、考核体系不健全。
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滞后。
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能够消除经济社会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环节。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析随着国家治理体制不断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成为了当下的热点话题。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指通过完善行政管理机制和体制,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效率,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和目标管理,从而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行探析。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因1. 国家治理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家治理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强大的国家治理能力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因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为了国家治理的重要环节。
2. 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过去政府发挥的作用主要是以“大手笔”干预市场行为,这种介入的方式往往是直接干预或者“领导批示”这样的形式,远非现代治理需要的职能范畴。
现代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维护公平与公正、推动社会和谐、维护国家安全等一系列职能,这些职能需要一个高效、科学的行政管理体制来支持。
3. 外部压力的作用全球化带来了种种挑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全球化的竞争。
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明显,国际竞争也变得越发明显。
因此,国内的行政管理体制需要改革,以适应全球化竞争的发展趋势、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 优化政府机构政府机构设置应当合理,避免过多和重复的机构,同时也要注重区域间的协调和平衡,建立快捷高效的信息平台,推动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提高政府的效率和透明度。
2. 拓展政府职能政府的职能应当扩大到全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从传统的政府职能向协调、服务、监督等多元职能转变,强化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公共权益保障、社会治理等领域的管理,让公众真正感受到政府为民服务的实际效果。
3. 加强政府服务能力政府服务应当以满足民生需求为出发点,架设“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鼓励和支持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
4. 建立社会治理共同体社会治理是政府治理的重要领域,政府治理需要依托社会多元主体协同作为支撑。
在这方面,应当强化政府与社会各界的互动,突破政府与公民一对一的关系,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的作用,建立起共治、共享、共创的社会治理体系。
略谈新时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略谈新时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自党“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继续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后,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城乡规划管理作为城乡规划的重要职能之一,如何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成为现阶段亟待研究的课题。
一、新时期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1.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为指导,我国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全国各族人民正朝着新的方向前进。
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还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前进的道路还不够平坦。
因此,要想在新时期更好的深化改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2.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中国政府对WTO的承诺。
中国政府现在要履行对外的承诺,加快公开立法、清理内部行政法规是政府兑现承诺的重要方面,政府机构还应该注重机构改革和服务方式的转变。
有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的政府行政和经济管理部门,还是习惯于几种计划体制遗留下来的审批制度,对于民营采取全部禁入的措施,只认公有经济一个通道,现在政府要对WTO的承诺,就必须积极改革行政管理体制。
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保证。
随着當前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越来越大。
首先,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要想形成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就一定要通过有效方式阻隔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实现政企分开;其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想形成竞争有序、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必须从政府行政管理入手,打破行政主导的地区垄断与封锁;再次,要形成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就必须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的事权关系,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要形成严密的市场法律体系,就必须依靠制度建设,严格约束行政权力推行依法行政。
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但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进一步深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面临着新的外呢体和挑战。
因此,本文首先回顾和总结我国前五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成效,并进一步探讨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依据。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引言 (4)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现状 (5)(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历程..................................... (5)(二)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的巨大成效............. . (5)二、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6)(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 ...... ...... ...... ...... ...... .. (6)(二)是构建社会注意和谐社会的需要...................... .................. (6)(三)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 .............. .. (6)(四)是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迫切要求.............. .................. (6)三、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7)(一)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国家财政压力大.......................... (7)(二)行政权力配置不科学.................... .................. .................. (7)(三)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 (7)四、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 (8)(一)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8)(一)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 (8)(三)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 . (8)五、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9)(一)一切从实际出发调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战略 (9)(二)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部门改革.................................................... .. (9)(三)加快行政管理职能转变........................................... ......... . (9)(四)加强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 .. (9)(五)借鉴国际行政管理体制的经验.................... ......... ................... ................10. 结论 (11)致谢 (12)参考文献 (1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基本路径探析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行政体制改革提供了评价标准 。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 下, 当前 , 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 的进一步深化 、 多元化社 政府职能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第一 , 市场经济 的本质 会结构 F益形成的时期 ,因此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显得尤 是 开放 、 3 自由 、 效率与公平 ; 保证市场交易的效率与公 正『, ! 确 生
\
C AMN H A HR I C I G N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基本路径探析
肖华杰
( 州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苏 铜 山 2 1 1 ) 徐 江 2 16 摘要 : 行政管理体 制改革在我国各项改革中处于核心地位 , 是深化我国改革 的关键环 节。 由于正处于政治 、 经济双重转型的 关键 时期 . 因此我 国行政体 制改革的突出特 点集 中在转变政府职能 、 深化政府机构改革 、 加强依法行政 等方面 。同时 , 在深化我 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 革的过程 中, 必须牢 固树立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 ,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只有这样 , 才能真正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 主义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关键词 : 管理体制改革 ; 行政 政府职能转变 ; 机构设置改革 ; 依法行政 经过 2 0多年 的改革开放 , 我国政府 生存和发展 的经 济基 革和建设高素质 的公 务员队伍 , 构建责任政府 、 服务政府 、 法 础、 国际环境 、 社会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 在此基础上 , 以人 治政府 为主要 目标 , 全方位地推进行政管理改革 : 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提 出了新 ( 加 快政府职能转变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的核心 一)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近年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这一改革旨在优化政府机构运行,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公信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本文将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与意义、改革的目标与原则以及具体举措和成效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背景与意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政府公信力不断提升的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与日俱增的社会需求产生了矛盾。
政府机构过于庞大臃肿,决策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严重滞后。
这种情况既满足不了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细化、多样化需求,也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挑战。
因此,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在于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通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提高政府决策与执行效率,推动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同时,也可以促使政府职能的再造和创新,推动政府向服务型、法治型、责任型的转变。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还能优化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构建良好的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的互动模式,推动形成更加公平、公正、高效的市场与社会秩序。
二、改革的目标与原则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使政府更加服务于人民,更加高效、透明、廉洁。
为实现这一目标,改革需要遵循一系列原则。
1.人民至上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权责一致原则:明确政府机构的权力与责任,实现权责的一致性。
将政府职能划分明确,明确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关系,避免重叠、冲突和推诿责任。
3.简约高效原则: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精简冗余部门和岗位,强化审批流程和决策机制的效能,提高政府运行的效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4.依法行政原则:建立健全的政府法律法规制度,推动政府决策、执行及服务活动全面依法、规范、透明、公平。
浅析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浅析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始于1978年,实践证明,这一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节点之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也逐步深入,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由于过去的管理体制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经济体制的发展,改革势在必行。
因此,我国政府对现有行政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这一改革不仅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而且增强了政府的服务意识,促进了市场化经济的发展,使政府与市场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同时也提高了社会的民主程度。
1.简政放权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是简政放权。
简政放权是从政府层面来看的,其主要目的是降低政府的行政干预,实现市场经济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因此,简政放权也就是减少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干预,推动社会资本发展,减少政府在经济中的资源占用。
2.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目的是实现政府职能、角色的转变,让政府更加注重社会、市场化的发展。
政府需要从一种唯一经济来源变为多种经济来源,既不能为企业提供资源,又不能经营企业,要为市场服务,为经济发展搭建平台。
3.建立科学的问责制问责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旨在保证行政管理的高效、透明和公正,促进政府部门和公共领域的有效管理和监督,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问责制可以有效地纠正行政管理中的失误和问题,降低政府的管理成本和民众的不满意度。
因此,在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建立科学合理的问责制至关重要。
三、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对策随着改革深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如何面对这些挑战,并采取有效的对策,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1.政府部门内部矛盾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政府部门内部矛盾和利益分配也成了一个难题。
政府部门之间的权力和资源分配也有许多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合作,建立权力和资源分配的科学体系,并通过权威的机构来监督和管理这一过程。
行政管理的变革
行政管理的变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行政管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地进行变革与创新。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行政管理的变革,并分析其影响和意义。
一、行政管理的背景与现状行政管理是指政府机构和公共组织利用权力和资源,为公众提供服务、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的过程。
在过去,行政管理主要以规范性管理为主,强调层级、命令与控制。
然而,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行政管理的变革已成为当代政府治理的重要议题。
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的电子政务的兴起,给行政管理带来了全新的变革机遇。
行政决策的透明化、公开化,公民参与的广泛性和深度,以及行政服务的高效性和便利性,成为当代行政管理的主旋律。
二、行政管理的变革趋势1. 公民参与的增加现代行政管理已经不再仅仅是政府机构的活动,更加注重公民的参与。
公民对于政府政策和决策的合法性和公正性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和执行过程,如公民咨询、听证会、网络投票等。
公民参与的增加,不仅可以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还可以为行政管理提供更多的参考意见和有效的监督机制。
2.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行政管理的变革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在现代社会中,政府机构和公共组织可以通过建立数字化的行政管理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提高行政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例如,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整合和共享,减少行政决策的重复和错误。
另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建立网上服务平台,提供在线办事服务,提高公民的满意度和便利性。
3. 管理理念的转变传统的行政管理主要以权威、命令与控制为核心,而现代行政管理则更加强调以服务为导向,注重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和协作。
行政管理者需要转变角色,从权力的行使者转变为公民的服务者,注重倾听公众需求,优化行政程序,提供便利高效的公共服务。
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助推经济
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助推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也需要相应的改革。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提高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意义目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经济结构持续调整优化,二是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推进,三是消费需求升级跟进,四是对外开放力度加大。
这一发展阶段同样需要政府在行政管理上进行相应的改革。
1.适应新发展阶段的需要。
经济发展到新阶段,政府平衡资源配置、促进经济活力和引导产业转型等职能需要不断提高和转变,因此就要不断改革现有的行政体制,提高治理效能,适应经济转型、优化和升级的需要。
2.提高政府效能,改善社会治理。
经济发展到新阶段,人民对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政府将更多的精力放到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的质量上。
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提高政府的监管和服务能力,有利于提高工作效能,有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加强政府监管执法,保障企业创新发展。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政府对行业和企业的监管执法要求更加细化、精准、高效和公正,为企业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保障。
因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加强监管执法职能,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和服务,为企业投资创业创新创造更加公平、健康的环境。
4.优化政府决策机制,提高治理效率。
行政决策是政府工作的核心,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旨在优化决策机制,提高决策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政府决策、管理和服务水平,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为了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从多个方面出发,逐步完善现有体制,提高政府的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1.推进政府机构职能转换。
要推进机构职能转换,就要深化行政机构改革,压缩行政机构层级,优化职能配置、使政府职能从传统的“管理者”向“服务者”、向“创新者”转变,让市场更好地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减轻行政部门的任务负担,为企业和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和趋势金祥贵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项改革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深人,我们对行政体制改革目标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进入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在这一新形势下,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坚持政企、政事、政社分开,精简、统一、效能和依法行政的原则,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整合行政资源,优化政府结构,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形成结构合理、职责明晰、运转协调、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公共行政体制。
建立与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民主政治建设相配套的公共行政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行政管理体制的含义一般地说,行政管理体制是指一个国家行政机构设置,行政职权划分及为保证行政管理顺利进行而建立的一切规章制度的总称。
所以,从本质上说,行政管理体制就是一个国家的政体及其管理制度的集中反映;从运行状态上说,它就是种行政管理机构、管理权限、管理制度、管理工作、管理人员等有机构成的一个管理系统。
行政管理体制的涵义包括以下几个要点:1.行政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各级行政机构的权力和职责的划分。
任何行政管理体制的建立、改革与完善,都是围绕着行政政权的划分或分配进行的。
所以,行政职权是构成行政管理体制的基本要素,行政职的划分或分配在行政管理体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2.行政机构是行政管理体制的载体或组织形式。
如果没有一定的行政机构,行政人员就无法施行行政职权,行政管理职能就不能发挥作用,行政管理体制也就失云了存在的形式。
因此,行政管理体制的建立、改革和完善,总是伴随着行政机构的建立、改革和完善而进行的。
3.一定的规章制度和法律程序是行政管理体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没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和法律程序,行政职权就不能很好地使用,行政机构就不能很好地运行,行政管理体制也就失去了意义。
因此,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和法律程序是建立和完善行政管理体制不可缺少的一环。
4.行政管理体制具有明显的社会辱性。
同时又受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因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具有明显的本质区别。
即使相同的社会制度的国家,由于国情的不同,也不一定采取同一模式。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及启示(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五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1982年改革,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在大幅精简机构的同时,重点解决了领导体制和实际存在的领导干部终身制问题。
1988年改革,根据党的十三大精神进行,在精简行政机构和人员的同时,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问题。
1993年改革,根据党的十四大精神进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行政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在党政机关普遍进行“三定”工作,建立推行公务员制度,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1998年改革,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进行,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明确把政府职能界定为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企分开有了新的突破,党政机关与所办的经济实体和管理的直属企业脱钩;中央各部门的部分审批权和具体事务性工作下放给地方政府,国务院机构和人员大幅减少。
2003年改革,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进行,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调整政府机构设置,理顺部门职能分工,减少行政审批,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此外,2004年各级政府还以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大了清理行政审批项目、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力度,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2005年4月颁布的公务员法,也对规范行政管理主体、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五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一是政府机构数量有所减少。
就国务院机构(包括职能部门、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直属事业单位和特设机构)而言,1982年改革之前最多的时候为100个, 1988年改革后为86个,目前已减少为66个;二是机构设置趋于合理。
现有的政府部门大多都是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设置的,计划经济时期按照产品行业设置的工业部门大多被撤消或者合并;政府职能发生转变,已将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明确为政府主要职能;三是行政管理方式也发生变化。
由过去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发展到现在主要依靠经济和法律手段;四是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取得进展。
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国务院分三批取消和调整审批项目1806项,占改革前行政审批项目总数的50.1%,行政效率明显提高。
近年来,各地开始对乡镇机构进行改革,在实践中积累了有关经验。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经过20多年的改革,政府职能得到转变,政企分开不断推进,机构和人员得到精简,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优化。
应该说,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上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也符合我国国情。
在改革过程中,我们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从中也得到一些启示。
第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保证政府充分发挥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作用。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各项改革工作的连接点和交汇点,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必然触及深层次问题和矛盾,触及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
以往历次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成果,关键在于坚持了党的领导,各项改革措施都是按照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采取的,而且注重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保证了政府在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我国实际,认识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实际问题与矛盾,认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特点,学习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和做法,强调为我所用,不能照抄照搬。
第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
纵观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历程,可以发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往往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提出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主要动力。
例如,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曾经按行业设立了多个部委,仅是机械工业部就曾设过七个,导致了多个中直企业或部属企业的产生,形成了严重的“条块分割”问题。
为了适应经济改革的需要,对有关经济行业管理部门进行了调整,以更好地解决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矛盾。
第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单兵突进。
行政管理体制关系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行政管理体制与政治、经济、社会之间存在复杂而又密切的关系,因此,不仅要调整好行政机关内部职能,还需统筹公共部门和事业单位的改革,处理好政企关系、政事关系,同时更要重视政府职能准确定位和切实转变的问题。
第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科学化、法治化。
由于改革大多都是政府自身由上而下进行的,政府既是改革的执行者和推动者,又是改革的直接对象,角色冲突也在一定意义上阻碍改革的深入。
特别是改革涉及到权力与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增加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难度。
加之改革的政策性较强,因而需要科学论证,提高法治化程度。
三、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大局总体稳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实现总体小康,与我们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自身建设,不断优化执政资源配置是分不开的。
从政府建设角度看,改革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政府管理理念发生重大变化。
与改革开放以前相比,政府的角色定位和基本理念适应时代潮流取得显著进步。
一是确立了责任政府的理念。
各级政府及部门的责任逐步得到明确和强化,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必须对人民负责的意识逐步深入人心。
二是确立了服务政府的理念。
各级政府及部门逐步实现了从“管字当头”到“服务至上”的转变,能否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成为衡量政府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
三是确立了法治政府的理念。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尊重与维护法律权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意识逐步形成。
(二)政府职能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
经过改革,政府职能逐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逐步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相适应。
一是政府、市场、企业三者的关系逐渐理顺。
政企分开基本实现,企业成为自负盈亏、自主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
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模式逐步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发挥,以间接手段为主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完善。
二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加强。
着力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矛盾疏导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等逐步建立;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迈出重要步伐。
三是社会组织在经济社会事务中的作用逐步增强。
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同时,积极培育社会力量,各类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初步实现了由单纯依靠政府管理向政府与社会协同治理的转型。
(三)政府组织机构得到调整优化。
经过改革,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以计划为龙头、综合部门管理专业部门、专业部门直接管企业的机构框架彻底改变。
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以宏观调控部门、行业管理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为主的机构框架初步建立。
特别是十六大以来,适应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能的需要,着重调整和加强了宏观调控、金融监管、应急管理、安全生产、能源规划、资源环境、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的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
(四)各级政府和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关系逐步理顺。
中央和地方事权划分趋于合理,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得到更好发挥。
不同层级政府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责权逐步得以合理界定,各级政府在职能配置上“上下一般粗”的状况得到改善。
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关系进一步清晰,一些重要领域的部门职责交叉事项逐步划清,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逐步建立。
特别是行政执法职责体系逐步理顺,多头执法、多层执法、执法扰民等突出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五)政府的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得到加强。
政府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不断创新,制度化建设持续推进,行政效能明显提高。
一是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逐步建立。
二是政务公开不断推进,机制日趋健全,范围不断扩大,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三是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形成了分级响应、属地管理、信息共享、分工协作的应急体系。
四是行政监督和问责力度不断加强,包括外部监督、层级监督和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的行政监督体系初步形成,行政问责制在重大事故处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