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说课稿
苏教2017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上册《4单元 用双手创造 10 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优质课教学设计_5
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一、设计理念认识和理解“科学是什么”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
科学通过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促进社会的发展,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人类运用科学和技术,改造自然世界,创造出复杂的人工世界。
因此,这节课从让小学生认识和区分自然物与人造物开始,了解并体验人类用双手创造人工世界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读图和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出一些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名称,并且能够根据自然物或人造物的特征将它们分类。
2.知道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等自然物构成了自然世界,而建筑物、纺织产品、交通工具、家用电器、通信工具等人造物构成了人工世界。
3.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人造物是由人们加工、改造自然物创造出来的。
4.体会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关系,感受用双手创造的乐趣。
三、教学过程(一)区分看到的景物是自然世界还是人工世界的1.展示经典景点的图片。
2.谈话:这些都是哪里?你去过吗?它是什么样的?3.讲述:这些图片中,除了第一幅图,其他几幅图中的景色都来自大自然。
我们将这个世界成为自然世界。
4.视频“游览”:自然世界5.讲述:找一找自然世界有哪些景物。
6.提问:自然世界里有什么呢?(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这些自然物构成了自然世界。
7.出示:人工世界图片8.提问:这是什么世界?你看到了什么?9.讲述:我们把这个世界叫做人工世界。
10.提问:人工世界包括什么?小结:这些人造物构成了人工世界。
11.识图,辨别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
(二)比较自然物和人造物的不同1.活动:把盒子里,自然世界的东西拿出来。
2.提问:自然物和人工物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哪儿不一样?3.出示图片:石碑和石林提问:哪个是自然物,哪个是人造物?哪里看出来?4.出示图片:大树和木雕提问:哪个是自然物,哪个是人造物?两个有什么关系?可以变成另一个吗?5.讲述:人造物是从自然中来的。
6.看一看:自然物是怎么变成人造物7.提问:这些自然物还可以变成什么?(三)把自然物改造成人造物1.出示贝壳,提问:你可以把它变成什么?2.欣赏美丽的贝壳制品。
《11 人工世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2024)
《11 人工世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2024)过程2.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呢?”3.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 人工世界》,一起认识人工世界。
”二、认识人工世界的概念和特点(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人工世界的概念和特点。
)1. 教师展示一些人工制品的图片,如玩具、文具、生活用品等。
2. 教师让学生观察这些图片,然后说一说这些物品的特点。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人工世界的概念和特点: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和制造出来的,具有多样性、功能性和美观性等特点。
4.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还有哪些人工制品,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5.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三、区分自然物和人工制品(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和分类,让学生学会区分自然物和人工制品。
)1. 教师展示一些自然物和人工制品的图片,如花朵、石头、汽车、玩具等。
2. 教师让学生观察这些图片,然后说一说哪些是自然物,哪些是人工制品,并说出区分的依据。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区分自然物和人工制品的方法:自然物是大自然中本来就有的,人工制品是人类通过加工制造出来的。
4.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将自己带来的物品进行分类,分为自然物和人工制品两类。
5.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自己小组的分类结果,并说一说分类的依据。
四、探索人工世界的创造过程(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人工世界的创造过程。
)1. 教师展示一个玩具的制作过程图片,如积木玩具的制作过程。
2. 教师让学生观察这些图片,然后说一说玩具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人工世界的创造过程:首先要有一个设计想法,然后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进行加工制造,最后得到一个人工制品。
4.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人工制品的创造过程,并说出创造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2020-2021年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 第十课《自然世界与人工世》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共三套】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用双手创造第十课《自然世界与人工世》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用双手创造第十课《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本课按照由面到点的逻辑顺序,逐渐深入的安排活动。
从学生最熟悉的身边的景物出发认识和了解自然物和人造物的特点,知道自然物构成的就是自然世界,由人造物构成的就是人造世界。
通过观察物体进一步区分自然物和人造物的不同。
自然物是自然生长的,自然界里本来就有的物品,而人们创造出来的就叫人造物。
让学生自己动手把老师准备的树叶、石头可以把这些自然物,制作成人造物。
从而了解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关系。
并且知道生活中的许多人造物品都是在自然物制造出来,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
二、说学情从学生角度来看,他们所在的世界既有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又有庞大复杂的人工世界。
但由于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有限,还做不到准确的区分。
因此本课应在借助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对比、摆弄物品、视频讲解、动手操作等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帮助学生认知体验。
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设问题时逐步引导,形成一个具有较强逻辑性的答案。
三、说教法和学法本节课是建立在大量图片、视频的基础上,借助ipad的网络信息技术功能,通过学生自主去观察、研究、发现,并自己动手做一做的学习方法来完成学习的。
基于此,准备采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探究问题,并且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出发,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交流,完成、完善整个学习过程。
充分的发挥了自主探究的能力。
做到了“玩中学”“做中学”。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进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视频与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能够将物品按照自然物和人造物分类,并举例说出一些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通过归类活动,知道自然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自然物组成的,人工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人造物组成的,认识人工世界是由人创造出来的。
苏教版(2024新版)一年级上册科学《11 人工世界》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2024新版)一年级上册科学《11 人工世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人工世界》是苏教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人工世界,了解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和制造出来的。
教材通过展示丰富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感受人工世界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同时,教材也引导学生思考人工世界与自然世界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对人工世界有更深入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
然而,由于年龄尚小,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有限,对于“人工世界”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可能难以直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对人工世界的认知。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人工世界的概念,了解人工世界的特点。
(2)能够区分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事物。
(3)了解人工世界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人工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引导学生认识到人工世界与自然世界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人工世界的概念和特点。
(2)能够区分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事物。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人工世界与自然世界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五、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人工世界。
比较教学法:让学生比较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事物,加深对人工世界的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优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第一册第4单元《用双手创造》《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教学资源的开发】《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
继前两个单元“用感官观察”、“用大脑思考”之后,本单元主要致力于创造与发现。
本单元从科学与技术、与生活、与社会的关系角度来认识科学,从最基础的人造物与自然物、人造世界与人工世界区分,到了解衣食住行等各种物品的演化过程,再到阅读“轮子的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科学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
本课按照由面到点的逻辑顺序,逐渐深入。
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活动发现人造物与自然物的区别。
使学生体验到人类用双手创造出人工世界,加深对“科学”丰富理解。
【学情分析】从学生角度来看,他们所在的世界既有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又有庞大复杂的人工世界。
但由于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有限,还做不到准确的区分。
因此本课应在借助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对比、摆弄物品、视频讲解、动手操作等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帮助学生认知体验。
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设问题时逐步引导,形成一个具有较强逻辑性的答案。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知道什么是人造物、什么是自然物;什么是人工世界,什么是自然世界。
科学探究:能使用自然物制作一个人造物。
科学态度:感受到自然物质的珍贵,产生保护自然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知道我们周围的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区分人造物和自然物。
难点:利用自然物设计制作人造物。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材料:石头、树枝、小花、小草,沙盘等若干教师演示材料:自然物和人造物视频和沙盘。
【教学教程】一、比较自然世界与人造世界、人造物与自然物的不同之处1、观察自然视频和人同样场景的人造沙盘。
2、描述自然视频中有什么,描述人造沙盘中有什么。
3、比较两个场景中同类物品的不同之处?(板书)4、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最后总结出自然物、人造物、自然世界、人工世界的概念。
(板书)评析:一个是实在的场景视频,一个是人造的沙盘场景,学生通过比较两个场景中同类物品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人造物往往是通过自然物改造而成的,这些都是人工制作的结果。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0.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教案(2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0.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教案(2课时)第4单元用双手创造本单元主题的提出本单元仍是对“走进科学”的具体展开。
从科学与技术、与生活、与社会的关系的角度来认识科学,是理解“科学是什么”的不可缺少的维度。
科学通过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促进社会的发展,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人类运用科学和技术,改造自然世界,创造出复杂的人工世界。
因此,让小学生从认识和区分自然物与人造物开始,体验人类用双手创造出人工世界,可以帮助其对“科学是什么”有更加丰富的理解。
从学生的角度看,他们所生活的世界,既有丰富多样的自然世界,又有庞大复杂的人工世界。
但由于认知水平所限,一年级学生还做不到完全区分自然物和人造物的概念,而需要借助于个人经验,在感性经验基础上对自然物和人造物作出区分。
此外,动手操作、摆弄实物,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获得对事物特征的认识,更让他们获得一种直接的技术活动体验。
学生在操作和制作活动中,可以亲身体验到“用双手创造”的感觉,并进一步理解人类正是通过用双手创造的过程,堆叠起一个庞大的人工世界。
本单元的设计,力图让一年级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区分自然物和人造物的不同;了解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各种器具和用品,意识到我们被一个技术的世界所包围;通过阅读“轮子的故事”,初步感知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
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认识身边的人工世界;利用身边可制作加工的材料和简单工具动手完成简单的任务。
科学探究: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小学科学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1课《人工世界》教案(2024秋)
11.人工世界【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科学观念]意识到人和动物的生活方式不一样,人类根据自己需求创造了人造物[科学思维]通过交流、推理等方法发现人造物满足了人类不同的需求,体会到人造物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探究实践]读图和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人和动物的生活方式不一样[态度责任]意识到人造物体现了人类的意志,是人类创造力的表现。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和责任心。
【教学重点】比较人与动物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教学难点】区分不同的人造物满足了人类的哪些需求【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视频[学生]图片【教学过程】课前谈话,提出要求: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人工世界。
一、引发关注、聚焦问题(预设3分钟)1.同学们,课前老师准备了一段视频,请认真观看。
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植物、动物是自然物,高楼大厦等是人造物。
2.是的,自然物是大自然中原本存在的,而人造物是由人们设计制造出来的物体。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自然物和人造物,我们利用自然物发明了人造物。
各种各样的人造物构成了人工世界,这堂课我们一起认识一下人工世界【板书:人工世界】。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视频,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再次聚焦人造物。
二、探索研讨、引导发现(预设30分钟)1.同学们,你们身边有没有人造物?今天我们就化身成小小寻宝家,找一找藏在我们身边的人造物吧,你们敢接受挑战吗?(敢)三、整理小结,提升认识(预设3分钟)挑战一:分一分2.课前,老师不小心把准备的图片材料弄乱了,你们能按照“衣食住行”的标准把它们分一分类吗?谁来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分的?挑战二:说一说3.同学们都很棒,很快就把这些图片分好了。
接下来,请每个小组的寻宝家们从衣食住行中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在小组内讨论图片上的问题:它们有什么不同,并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有没有人造物呢?小组汇报①动物与人的饮食的不同动物吃种子、鱼、竹子,人吃蔬菜、米饭、煮熟的鱼。
人工世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苏教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人工世界中的物品。
6. 拓展延伸
师生互动: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人工世界,也了解了人工世界与自然世界的关系。那大家想一想,我们还可以创造出哪些新的人工世界中的物品呢?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认识人工世界中的物品
师生互动: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些更多的人工世界中的物品图片。(展示教学课件中的图片,包括建筑物、交通工具、生活用品等)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高楼大厦。
生:我看到了汽车。
3. 区分人工世界和自然世界
师生互动: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人工世界中的物品,那大家知道什么是自然世界吗?
生:自然世界就是大自然。
师:非常正确!自然世界就是大自然中本来就存在的东西,比如山川、河流、动物、植物等。现在,老师给大家展示一些自然世界的图片。(展示自然世界的图片)大家观察一下,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有什么不同呢?
人工世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苏教版(2024)
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
学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教材分析
《人工世界》是苏教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用双手创造》中的重要一课。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人类通过双手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世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人工世界》这节课在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人类创造活动的认识,为后续课程中关于科技与生活的学习奠定基础。教材主要围绕人工世界的概念展开,通过图片展示和简单的文字描述,引导学生认识人工世界中的各种物品,如建筑物、交通工具、生活用品等。同时,教材还强调了人工世界与自然世界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了解人类在创造人工世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例如,教材可能会展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图片,让学生观察其中的高楼大厦、桥梁、道路等人工建筑,以及公园中的花草树木等自然元素,引导学生思考人工世界与自然世界的关系。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10课《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word教案
10、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目标:
1在测量过程中,有认真细致、团结合作的态度
2通过实际练习,掌握用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方法
3能自己想办法测量比尺长的物体、方的和圆的物体的周长,以及不用尺测量物体的方法4认识常用尺
重点:
1在测量过程中,有认真细致、团结合作的态度
2通过实际练习,掌握用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方法
3能自己想办法测量比尺长的物体、方的和圆的物体的周长,以及不用尺测量物体的方法难点:
能自己想办法测量比尺长的物体、方的和圆的物体的周长,以及不用尺测量物体的方法
教法:实验法
课前准备:
木直尺、刚直尺、钢卷尺、皮尺、学生尺、纸质软尺、木板、铅笔、方形、圆形物体、绳子教学流程:
认识常用尺认识厘米和尺的刻度学习测量方法测量练习
研究不用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1:认识不同尺怎么样测量物体的长度
1观察几种常用尺的外形
2介绍古人曾经使用的一些测量方法
活动2:认识常用尺
1知道尺子是多种多样的。
2观察常用尺上的符号厘米,感受1厘米的长度。
观察尺子上的刻度,最大厘米刻度线。
活动3:用尺测量的方法
1教给学生用尺测量的方法。
2学生充分练习。
3选择较难的物体进行测量
活动4:使用图形尺
1观察图形尺
2认识图形尺的构造和用途。
3学生自由练习
课后小结:。
苏教2017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上册《4单元 用双手创造 10 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优质课教学设计_5
苏教版小学科学第一册第4单元《用双手创造》《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知道什么是人造物、什么是自然物;什么是人工世界,什么是自然世界。
科学探究:能使用自然物制作一个人造物。
科学态度:感受到自然物质的珍贵,产生保护自然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知道我们周围的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区分人造物和自然物。
难点:利用自然物设计制作人造物。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材料:石头、树枝、小花、小草,沙盘等若干教师演示材料:自然物和人造物视频和沙盘。
【教学教程】一、比较自然世界与人造世界、人造物与自然物的不同之处1、观察自然视频和人同样场景的人造沙盘。
2、描述自然视频中有什么,描述人造沙盘中有什么。
3、比较两个场景中同类物品的不同之处?(板书)4、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最后总结出自然物、人造物、自然世界、人工世界的概念。
(板书)评析:一个是实在的场景视频,一个是人造的沙盘场景,学生通过比较两个场景中同类物品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人造物往往是通过自然物改造而成的,这些都是人工制作的结果。
二、分辨人工世界与自然世界1、出示微课视频:1)将视频中的物品分成两类。
2)你们是根据什么分的?2、丛林中的树屋究竟是什么,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这样的情况你还在哪里见到过?3、观察(出示课件)海中建灯塔,太空放卫星、小区里绿树环绕……师:可见大多数情况下,人工世界和自然世界都不是单独存在。
4、小游戏:每个小组的桌堂里老师都藏了一个神秘的小盒子,请找到这个盒子并打开它,看一看里边的东西你都认识吗?三、理解人造物的优点,激发保护环境的意识1、分类活动:请小组合作,快速的将这些物品分成两组,自然物放在一起,人造物放在一起。
2、学生交流结果,教师提出质疑:既然木板是树枝经过人工制造的,那我们为什么不直接使用树枝呢?3、发现人造物的特点:对我们的生活会产生帮助,更加美观、适用,具有人文特点等4、师小结,引导学生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021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说课稿(含反思)
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用双手创造》的《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说课。
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
继前两个单元“用感官观察”、“用大脑思考”之后,本单元主要致力于创造与发现。
本单元从科学与技术、与生活、与社会的关系角度来认识科学,从最基础的人造物与自然物、人造世界与人工世界区分,到了解衣食住行等各种物品的演化过程,再到阅读“轮子的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科学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
本课按照由面到点的逻辑顺序,逐渐深入。
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活动发现人造物与自然物的区别。
使学生体验到人类用双手创造出人工世界,加深对“科学”丰富理解。
二、学情分析从学生角度来看,他们所在的世界既有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又有庞大复杂的人工世界。
但由于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有限,还做不到准确的区分。
因此本课应在借助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对比、摆弄物品、视频讲解、动手操作等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帮助学生认知体验。
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设问题时逐步引导,形成一个具有较强逻辑性的答案。
三、说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知道什么是人造物、什么是自然物;什么是人工世界,什么是自然世界。
科学探究:能使用自然物制作一个人造物。
科学态度:感受到自然物质的珍贵,产生保护自然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什么是自然物,什么是人造物。
难点:区分人造物和自然物,发现人造物上人们加工留下的痕迹。
了解自然物是怎么变成人造物的。
五、说教学法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顺序,重点运用探究式、互动式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0.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教学设计5
10.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教材分析】本科按照由面到点的逻辑顺序逐渐深入安排了四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比较野外的景物和游乐场景物的不同,从面上了解自然物和人造物的特点,知道自然物构成自然世界,人造物构成了人工世界。
第二个活动是区分人造物和自然物,通过观察一些具体的物品,发现人造物和自然物的不同,自然物是自然生长出来的,是大自然本来就有的,而人造物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是大自然本来没有的。
第三个活动是利用老师提供的几个自然物,比如用树枝、树叶搭建一个小棚子,当学生亲身经历,把自然物改造成人造的这个过程。
第四个活动是通过阅读指导人们需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往往会利用自然物来制造物品,而这种制造是一步一步完成的,从而了解自然物和人造物之间的关系。
根据上述的内容,我们可以理清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第一个目标是通过读图和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能举例说出一些自然物的名称、一些人造物的名称,并且能够根据自然物和人造物的特征将它们分类,通过归类活动知道自然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自然物组成的,人工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人造物组成的,认识到人工世界是由人创造出来的。
第二个目标就是要动手,通过自己动手用自然物搭建一个小棚子或者说一个人造物出来,知道人造物是由人们加工改造自然物而形成的,同时感受搭建小棚子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由上面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们可以知道本课的重点是了解什么是自然物,什么是人造物,要能够区分自然物和人造物,尤其是要能够发现人造物上面人们在加工过程中留下的痕迹。
了解自然物是怎么变成人造物的,这是一个难点。
本课的教学内容就是这样,所以老师要准备一些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图片、视频、实物等,要准备一些树枝、石块、泥土等这些东西。
【学情分析】从学生角度来看,他们所在的世界既有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又有庞大复杂的人工世界。
但由于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有限,还做不到准确的区分。
因此本课应在借助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对比、摆弄物品、视频讲解、动手操作等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帮助学生认知体验。
10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苏教版
(3)鼓励提问和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和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存在主要问题
(1)部分学生对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的概念区分不够清晰,需要加强讲解和例子展示。
(2)课堂活动组织不够有序,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流程,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1)观察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人工世界与自然世界的联系与区别,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案例分析法:提供实际案例,如水电站、水库等,让学生分析人类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和改造自然环境,加深他们对人类对自然世界利用与改造的理解。
2. 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学生可能对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的概念区分不够清晰,对人类对自然世界的利用与改造的实例不够熟悉,对人工世界与自然世界的联系与区别的理解不够深入,对科技与创新在改善生活中的作用的认识不够全面。
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些难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通过图片、视频等视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的概念区分。
2.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的图片、视频等视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概念和实例。
(2)教学软件:使用教学软件进行课堂演示,如模拟实验、互动游戏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0.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教案(2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0.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教案(2课时)第4单元用双手创造本单元主题的提出本单元仍是对“走进科学”的具体展开。
从科学与技术、与生活、与社会的关系的角度来认识科学,是理解“科学是什么”的不可缺少的维度。
科学通过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促进社会的发展,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人类运用科学和技术,改造自然世界,创造出复杂的人工世界。
因此,让小学生从认识和区分自然物与人造物开始,体验人类用双手创造出人工世界,可以帮助其对“科学是什么”有更加丰富的理解。
从学生的角度看,他们所生活的世界,既有丰富多样的自然世界,又有庞大复杂的人工世界。
但由于认知水平所限,一年级学生还做不到完全区分自然物和人造物的概念,而需要借助于个人经验,在感性经验基础上对自然物和人造物作出区分。
此外,动手操作、摆弄实物,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获得对事物特征的认识,更让他们获得一种直接的技术活动体验。
学生在操作和制作活动中,可以亲身体验到“用双手创造”的感觉,并进一步理解人类正是通过用双手创造的过程,堆叠起一个庞大的人工世界。
本单元的设计,力图让一年级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区分自然物和人造物的不同;了解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各种器具和用品,意识到我们被一个技术的世界所包围;通过阅读“轮子的故事”,初步感知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
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认识身边的人工世界;利用身边可制作加工的材料和简单工具动手完成简单的任务。
科学探究: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0.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教案(2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0.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教案(2课时)第4单元用双手创造本单元主题的提出本单元仍是对“走进科学”的具体展开。
从科学与技术、与生活、与社会的关系的角度来认识科学,是理解“科学是什么”的不可缺少的维度。
科学通过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促进社会的发展,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人类运用科学和技术,改造自然世界,创造出复杂的人工世界。
因此,让小学生从认识和区分自然物与人造物开始,体验人类用双手创造出人工世界,可以帮助其对“科学是什么”有更加丰富的理解。
从学生的角度看,他们所生活的世界,既有丰富多样的自然世界,又有庞大复杂的人工世界。
但由于认知水平所限,一年级学生还做不到完全区分自然物和人造物的概念,而需要借助于个人经验,在感性经验基础上对自然物和人造物作出区分。
此外,动手操作、摆弄实物,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获得对事物特征的认识,更让他们获得一种直接的技术活动体验。
学生在操作和制作活动中,可以亲身体验到“用双手创造”的感觉,并进一步理解人类正是通过用双手创造的过程,堆叠起一个庞大的人工世界。
本单元的设计,力图让一年级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区分自然物和人造物的不同;了解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各种器具和用品,意识到我们被一个技术的世界所包围;通过阅读“轮子的故事”,初步感知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
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认识身边的人工世界;利用身边可制作加工的材料和简单工具动手完成简单的任务。
科学探究: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说课稿
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一、说教材
《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
继前两个单元“用感官观察”、“用大脑思考”之后,本单元主要致力于创造与发现。
本单元从科学与技术、与生活、与社会的关系角度来认识科学,从最基础的人造物与自然物、人造世界与人工世界区分,到了解衣食住行等各种物品的演化过程,再到阅读“轮子的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科学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
本课按照由面到点的逻辑顺序,逐渐深入。
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活动发现人造物与自然物的区别。
使学生体验到人类用双手创造出人工世界,加深对“科学”丰富理解。
二、说学情
从学生角度来看,他们所在的世界既有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又有庞大复杂的人工世界。
但由于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有限,还做不到准确的区分。
因此本课应在借助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对比、摆弄物品、视频讲解、动手操作等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帮助学生认知体验。
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设问题时逐步引导,形成一个具有较强逻辑性的答案。
三、说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知道什么是人造物、什么是自然物;什么是人工世界,什么是自然世界。
科学探究:能使用自然物制作一个人造物。
科学态度:感受到自然物质的珍贵,产生保护自然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知道我们周围的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区分人造物和自然物。
难点:利用自然物设计制作人造物。
五、说教学法
1、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下教学法:
(1)想象法:通过教师巧妙的介入,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感知植物的特点。
(2)表现法:通过感知,使学生产生强烈亲身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的表现对事物的了解。
(3)实践法: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和亲身的体验,让学生通过感情去亲身实践。
(4)探究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生活中更好的去体验。
2、学法:
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首先让学生尝试想象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植物,然后小组活动、最后通过"讨论交流"和"亲身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最终解决问题。
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六、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一)、比较自然世界与人造世界、人造物与自然物的不同之处
1、观察自然视频和人同样场景的人造沙盘。
2、描述自然视频中有什么,描述人造沙盘中有什么。
3、比较两个场景中同类物品的不同之处?(板书)
4、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最后总结出自然物、人造物、自然世界、人工世界的概念。
(板书)
评析:一个是实在的场景视频,一个是人造的沙盘场景,学生通过比较两个场景中同类物品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人造物往往是通过自然物改造而成的,这些都是人工制作的结果。
(二)、分辨人工世界与自然世界
1、出示微课视频:
1)将视频中的物品分成两类。
2)你们是根据什么分的?
2、丛林中的树屋究竟是什么,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这样的情况你还在哪里见到过?
3、观察(出示课件)海中建灯塔,太空放卫星、小区里绿树环绕……
师:可见大多数情况下,人工世界和自然世界都不是单独存在。
4、小游戏:每个小组的桌堂里老师都藏了一个神秘的小盒子,请找到这个盒子并打开它,看一看里边的东西你都认识吗?
(三)、理解人造物的优点,激发保护环境的意识
1、分类活动:请小组合作,快速的将这些物品分成两组,自然物放在一起,人造物放在一起。
2、学生交流结果,教师提出质疑:既然木板是树枝经过人工制造的,那我们为什么不直接使用树枝呢?
3、发现人造物的特点:对我们的生活会产生帮助,更加美观、适用,具有人文特点等
4、师小结,引导学生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师:人造物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这么多的便利,同时我们也发现很多人造物都是通过对自然物的加工制作而成的,因为自然物对我们是不是也很重要呢?学了这节课你对花草树木、泥土、空气、水这些自然物,有什么新的想法吗?(四)、制作沙盘
1、接下来,我们要变成一位小小的建筑师,用沙盘中的自然物来为自己盖一个小房子,我们一起来比一比哪一组盖得房子最漂亮。
2、学生小组合作制作沙盘,教师指导。
展示评价作品。
3、全课总结。
评析:本活动主要让学生体会人造物的制作过程,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工程与技术专题教学打好基础。
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树木、石头、植物……自然物→自然世界
桌子、玻璃、衣服……人造物→人工世界
七、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
因此,本课我采用了知识网络式板书,把黑板分为三部分,把知识要点写在左侧,把知识的推导过程写在中间,实例应用写在右边。
以上是我对《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这节课的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