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港口引擎作用,推进经济结构战略转型调整

合集下载

中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五个着力点

中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五个着力点

中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五个着力点张孝德2010-04-06摘要:在世界金融危机冲击下,凸现出的我国经济结构问题,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成为“十二五”期间的中心工作已成定局。

中国面临的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种关系与多种类型结构调整,这就要求中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必须在整体统筹、均衡协调中进行。

要适应整体统筹、均衡协调要求的经济结构调整,应注重几个着力点。

关键词: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宏观调控,经济发展在世界金融危机冲击下,凸现出的我国经济结构问题,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成为“十二五”期间的中心工作已成定局。

中国面临的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种关系与多种类型结构调整,这就要求中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必须在整体统筹、均衡协调中进行。

要适应整体统筹、均衡协调要求的经济结构调整,应注重以下五个着力点。

一、坚持“又好又稳”的原则,协调速度与结构的关系,为推进结构调整创造良好宏观环境速度与结构是经济结构调整中遇到的一对矛盾。

就像汽车在转弯时,必须适当降低速度,才能安全转弯一样,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只有把速度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才能为社会资源结构性配置腾出空间和时间,经济结构调整必须处理好速度与结构之间的匹配关系。

根据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在处理速度与结构的关系上,需要从“十五”期间坚持的“又好又快”的调控原则向“又好又稳”的调控原则转变。

在“十二五”期间解决好速度与结构关系,应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问题:一是要调整“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期,提高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强化与调控能力。

根据中国经济增长的真实潜力与平稳发展的要求,“十二五”期间,GDP增长速度以8%为宜。

通过适当调低速度为调整结构让路,把经济增长质量纳入“十二五”宏观调控的战略视野。

二是防止已经形成巨大惯性的重化工投资再度扩展,要通过调整优化重化工产业的结构,来抑制其低水平、高能耗的规模性扩张。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07.26•【字号】鲁政办字〔2023〕98号•【施行日期】2023.07.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港口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鲁政办字〔2023〕98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山东省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3年7月26日山东省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海洋强国、交通强国的战略部署,推进《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发〔2022〕18号)落实落地,加快建设世界级港口群,提升山东港口服务国家战略、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枢纽作用和支撑能力,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一)形势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港口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坚持一流标准,把港口建设好、管理好,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强港,为国家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港口发展面临新的更高要求。

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要求港口更好发挥枢纽作用,畅联全球海上大通道,支撑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定全球供应链;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要求港口增强基础支撑能力,建设高能级港口群,完善集疏运体系,发展专业化高效率现代物流,推动降低全社会运输成本;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要求港口融合联动、减污降碳,促进形成富有竞争力的临港产业集群和现代航运服务产业集群,推进港口城市产业转型升级。

18高考时政热点大题突破----人工智能

18高考时政热点大题突破----人工智能

2018高考时政热点大题专项突破———人工智能1。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12分)从用“机械抓斗”替代工人肩执手提,到智能码头实现自动化操作.近年来,码头作业这个首经的劳动密条型行业,正逐潮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2017年12 月10 日,上海洋山港口期开港试运营。

作为全球最大的自动化无人码头,量车流不息,却不见一人在操作,一个流程下来大概耗时5-10分钟,时效明显提高。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它的发展,无疑为我国港口行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人工智能对我国港口行业转型升级的作用.(14 分) 2.(14分)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

读图回答问题。

从经济生活角度,概括图10反映的我国智能家居市场的特点,并结合图11分析说明智能家居生产企业如何适应上述趋势。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加紧出台规划和政策.2017年7月,我国首个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正式公布。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非常艰巨,必须加快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培育壮大人工智能产业。

未来,人工智能将在教育、医疗、养老、环境保护、城市运行、司法服务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并将准确感知、预测、预警基础设施和社会安全运行的重大态势,及时把握群体认知及心理变化,主动决策反应。

但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缺少重大原创成果;科研机构和企业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缺乏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的必要性,并为如何弥补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短板提出合理化建议。

以港口经济助推长江经济带发展

以港口经济助推长江经济带发展

推动城市群发展与优化
促进城市群发展
01
依托港口经济发展,推动沿江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形成多层
次、分工合理的城市体系。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02
通过港口经济发展带动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和功能调整,提升城
市整体品质和竞争力。
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03
发挥港口经济在产城融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沿江产业与
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
05
案例分析
上海港的发展经验及其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启示
• 经验总结:上海港作为世界级大港,具备先进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拥有丰富的航线资源和集疏运网络 ,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 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上海港通过不断投入资金,提升港口设施水平和吞吐能力,满足长江经济带不断增长 的物流需求。
促进贸易往来
长江是中国重要的贸易通道之一,通过长江水 路运输,可以连接中国内陆和沿海地区,促进 贸易往来。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港口经济的发展可以带动船舶制造、物流、仓 储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的 发展。
增强区域竞争力
通过发展港口经济,可以增强长江经济带的区 域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促进区域 经济的快速发展。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意义与目标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对于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经济发展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区和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先行区。
03
港口经济助推长江经济带 发展
提升长江经济带物流运输能力
的需求。 • 优化航运服务:加强航运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航运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船公司、货代公司等入驻长江经

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新思路探析

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新思路探析

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新思路探析作者:韩轶之来源:《财会学习》 2019年第5期摘要:经济政策内容是保证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尤其是作为整体调控的宏观政策内容,必须在优化整体发展思路的基础上,以更加丰富的内容与完善的策略应对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环境。

由此,本文从新常态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特征入手,对调整的执行策略进行分析并以货币政策、财税体制、经济要素、行业产能这四个方面展开探究,为改革政策执行与优化献策献计。

关键词: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经济结构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使我国的经济环境发生了明显转变,并逐渐产生了经济环境下的新型发展常态。

然而在内容上,经济运行中出现明显的不平衡特点,并在过快发展的过程中,隐藏了诸多问题,一旦经济环境方发生异动,势必会引发系列的经济波动,并为发展的持续性造成明显的阻碍。

由此,必须在宏观政策条件上做出调整,以适应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环境。

一、新常态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特征当前市场环境中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内容上需要保持对称性的经济结构,并着重强调经济增长内容的持续性,由此形成新型的经济发展新常态。

在构成上,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要求经济内容的平衡性与统一性,尤其是在我国经济战略转型的新型发展时期,必须深刻落实新常态的发展需要,并在结合各地区经济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对宏观经济内容进行有效控制,从而更好的展现出政策的框架性作用,在深化理念的同时,展现宏观经济调整的价值优势。

同时,宏观政策作为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时代的应用,有很强的实用效果,尤其是在稳定经济、调整发展结构等内容中,可以发挥出典型的优势作用,并为实现经济快速转型,提供重要的基础性服务内容。

在特征表现上,宏观经济政策必须在保证经济发展持续性的基础上,对企业融资环境与条件进行优化,并通过政策引导的内容,帮助企业优化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问题,从而更好的适应发展需求。

另外,宏观经济政策在内容上,具有明显的非政府性特征,是通过政策对于市场的导向作用,完成对经济发展方向与内容的控制,通过政策的主动性,影响经济主体与投资行为,作为市场性的“对立”条件而存在。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上的发言材料汇编(10篇)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上的发言材料汇编(10篇)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上的发言材料汇编(10篇)目录1.把xx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地 (3)2.用“特区”模式加快大学城发展 (4)3.创新发展理念破解xx新区用地难 (5)4.推动xx新城与xx新区联动发展 (6)5.双循环背景下的xx活力再造 (7)6.全面提升xx城市能级 (8)7.全方位推动xx数字经济发展 (9)8.用好“多区叠加”政策优势促进xx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10)9.主动融入双循环新格局推动xx经济高质量发展 (11)10.加快发展xx战略性新兴产业 (12)把xx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地本次论坛上,各位专家的发言总体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围绕国家、省、市规划进行谋划与研究,结合国家新发展阶段、理念、格局,对xx相关区域、产业、人才等领域展开讨论,谋划未来xx发展;二是围绕会议主题“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涉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5个方面,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用理论知识指导、推动发展的意识较强;三是市社科联创新研究、服务xx经济社会发展,组织专家学者与市直相关部门、高新区联合开展高质量发展研究,与市乡村振兴办、县区联合开展乡村振兴研究等,在推进研究—成果转化—政府决策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走在全省前头,值得借鉴推广。

对于“xx经济高质量发展”,我有三个方面的建议。

一、把xx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地。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创新发展,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并重,促进产业与经济结构提升、城市与经济高质量提升;协同发展,沿海与内陆、港产城协同;共享发展,教育、医疗、养老、文体四位一体协调发展,构建优质均衡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全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加快动能转换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围绕“三个xx”,按照创新驱动、转型提升、效益优先、融合发展思路,巩固主导产业规模优势,完善和延伸产业链;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发挥产业集群优势,促进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

基于自贸港战略的海南港口产业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自贸港战略的海南港口产业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自贸港战略的海南港口产业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邓春黄景贵黄一鹤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2021年第09期【关键词】海南自贸港;港口;现状;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09-0014-041 港口发展现状1.1 港口基础设施现状1.1.1 港口生产性泊位截至2020年末,海南省沿海已经开发利用港口岸线约48 km,约占全省岸线的2%。

2019年末,海南分港口码头泊位情况详见表1。

乌场港受航道淤积影响,货运功能未能实现,故不计入该表中。

2019年,海南省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19 839万t,其中集装箱吞吐量为268万TEU,共计4 988万t,滚装汽车吞吐量为508万辆,共计6 345万t,旅客吞吐量为1 526万人次。

海南港口货物吞吐量主要集中在北部海口港,2019年海口港实际完成货物吞吐量12 447万t,占全省港口总量的 62.7%,西部洋浦、八所两港货物吞吐量合计占全省总量的32.9%。

目前,全省集装箱和公共散杂货泊位年实际吞吐量超过年设计通过能力,处于超负荷运作[1]。

1.1.2 邮轮游艇码头(1)邮轮码头。

海南目前有2个邮轮码头:一是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母港)码头,一期拥有1个8万t级泊位,配套1万m2的客运联检楼;二期建有2个15万t级泊位(码头结构按可停靠22.5万t级豪华邮轮预留),配套一个临时联检长廊。

二是海口秀英港临时邮轮泊位(20号泊位),配套一个简易口岸联检设施,可停靠5万t级邮轮。

除此之外,儋州海花岛邮轮港已完成填海工程,后续建设正在推进中。

(2)游艇码头。

目前,海南共建成游艇码头14个,泊位1 826个,主要分布在三亚、海口、陵水、万宁和文昌等市县。

在建或拟建码头13个,泊位约1 900个。

对外开放的游艇码头如下:三亚鸿洲国际游艇码头2010年9月对境外游艇开放,系海南省第一个游艇开放口岸。

港口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港口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港口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港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港口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首先,港口是国家对外经贸活动的门户。

作为货物进出口的重要枢纽,港口为国家提供了与全球市场进行货物贸易的便利。

海运作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通过港口将大量的进出口货物与国际市场连接起来,为国家带来了丰厚的贸易收入。

港口的高效运转和现代化设施,能够加快货物的卸载、装载和转运速度,提高市场响应能力,帮助国家更好地适应全球经济的竞争。

其次,港口是国家战略资源的有力支撑。

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港口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战略要地,能够帮助国家有效地掌握战略资源。

例如,一些港口靠近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地区,通过建设相关的石油化工基地和石油仓储设施,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推动国家的石化产业发展。

同时,港口也为国家能源进口提供了重要的通道,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了国内经济运转。

此外,港口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创新驱动力。

港口作为信息、技术和资本的集散地,促进了国家与全球创新资源的交流和合作。

通过与国际先进港口的合作,吸引国际一流的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在港口周边设立分支机构,有效提升了国家的物流和金融服务水平。

同样,港口也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和创新平台,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和竞争力。

最后,港口还是就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港口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物流枢纽,不仅提供了物流运输和仓储服务,还涉及到海关、检验检疫、保税区、产业园区等一系列配套服务。

这些服务机构和企业的发展与扩张,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

同时,港口带动了周边配套产业的发展,如货运车辆制造、港口设备制造、信息技术服务等,形成了以港口为中心的产业集群,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

总之,港口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多重作用。

它不仅是国家对外经贸活动的门户,也是战略资源的有力支撑,同时还推动了创新驱动和就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

新时代我国港产城融合发展问题、形势与建议

新时代我国港产城融合发展问题、形势与建议

新时代我国港产城融合发展问题、形势与建议作者:***来源:《当代经济管理》2023年第12期[摘要]港產城融合是港口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既是优化港口、产业、城市布局的基本要求,也是提升城市发展能级的内在要求。

基于我国港产城融合发展的现实基础和主要问题,分析新时代面临的发展形势,提出高质量融合的主要思路和发展路径。

研究表明,随着港、产、城快速发展,港产城之间协同水平不高、空间布局不优、融合动能不足、体制机制不畅等突出问题逐步显现,现有融合发展格局难以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需要科学把握新时代港产城融合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围绕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新型城镇化体系,坚持港城共兴、产城交融、港产互促、空间统筹,实施以港兴城战略、产业立市战略、以港促产战略、空间重构战略等四大战略,分步推进、分类发力、分域施策,着力构圈铸链,加大创新引领,扎实推进新时代港产城高质量深度融合发展,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港产城融合发展道路。

[关键词]新时代;港产城;融合发展;港口经济;临港产业[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461(2023)12-0074-07国内外重要港口和港口城市的发展历程表明,港口、产业和城市之间存在密切和良性的互动发展关系[1]。

形成以港口为依托、以产业为支撑、以城市为保障的互利共赢关系,实现以港促产、以产兴城、以城育港的港产城融合协调发展,是全球港口城市发展演变的普遍规律。

我国是港航大国,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量长期位居世界第一,许多城市因港而生、依港而兴、应港而盛,地区经济总量排名前列的城市绝大多数拥有港口,依托港口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既是新时期我国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2],也是港口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破解资源约束矛盾,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抓手。

当前,我国主要港口相继提出港产城融合发展战略,旨在建设一流港口,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现代滨海城市,形成港产互促、产城交融、港城共兴新局面,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展方式

发展方式

一是由主要依靠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拉动向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协调拉动转变。

不断调整优化基础设施、运输装备、运输服务的布局结构、技术结构等,大力提升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与运营效率,进一步提高客货运输安全与服务水平,全面增强安全、救助、市场监管及为公众服务的支持保障能力。

二是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科技进步、行业创新、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转变。

创新是交通运输发展的不竭动力。

把创新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不断提高行业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创新实力,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行业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

三是由主要依靠单一运输方式的发展向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转变。

要在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加强各种运输方式间的有效衔接,实现主要运输通道、运输枢纽、信息资源等的整合,建设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提高运输系统的整体效率,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着力转变交通运输业发展方式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服务性行业。

切实加快交通运输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于促进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当好先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快交通运输业发展方式转变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抉择加快转变交通运输业发展方式,发展综合运输体系,是交通运输业实现科学发展的集中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的跨越式发展,使交通运输业具备了发展转型的基础和条件。

2009年,我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86万公里,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世界第7位跃居第2位;公路货运量从世界第6位跃居第1位;高速公路6.5万公里,居世界第2位。

内河航道里程达到12.4万公里,为世界之首,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7年为世界第一。

民航航空运输总周转量从世界第37位跃居第2位。

交通基础设施总量规模的跨越式增长和运输能力的显著提升,为交通运输业结构优化、网络衔接和运输一体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适应国家发展战略转型,必须切实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8.10•【字号】苏政办发〔2021〕45号•【施行日期】2021.08.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本建设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21〕45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8月10日江苏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和增进人民福祉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服务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为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一)发展基础。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重大战略部署,既能通过拉动投资支撑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又符合转型升级需要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在补齐短板弱项的同时做大做强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全省深入实施制造强省、网络强省、数字经济强省等战略,高水平建设智慧江苏,系统化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逐步显现。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显著提升。

通信网络基础设施领域,实施“无线江苏”和“宽带江苏”等重点工程,2020年底,全省开通4G基站38.9万座,建成并开通5G基站7.1万座,基本实现城市、县城和重点乡镇覆盖。

四部门印发《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

四部门印发《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

四部门印发《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作者:暂无来源:《稀土信息》 2020年第10期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2020〕1409号,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聚焦重点产业领域、打造集聚发展高地、增强要素保障能力、优化投资服务环境等四项战略方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的决策部署,更好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引擎作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重大投资项目,加强要素保障,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

??——聚焦重点产业领域。

着力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加快适应、引领、创造新需求,推动重点产业领域形成规模效应。

??——打造集聚发展高地。

充分发挥产业集群要素资源集聚、产业协同高效、产业生态完备等优势,利用好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开放平台,促进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

??——增强要素保障能力。

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要素跟着项目走”原则,引导人才、用地、用能等要素合理配置、有效集聚。

??——优化投资服务环境。

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创新投资模式,畅通供需对接渠道,释放市场活力和投资潜力。

二、聚焦重点产业投资领域??(一)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质增效。

加大5G建设投资,加快5G商用发展步伐,将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机构优先向基站建设开放,研究推动将5G基站纳入商业楼宇、居民住宅建设规范。

《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院长施德容致辞》

《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院长施德容致辞》

《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院长施德容致辞》我们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今年7月份成立,是由我们上海国盛团体和上海社科院部分经济研究所发起创办的,是开放的专业化学术交换平台,而且希看牢牢联系各方气力,对大家碰到的题目进行研究,我们希看具有前瞻性、正式性、利用型的研究理论,并联系实际,将我们国有经济战略调剂和我们现在企业改革进程中间所碰到的各种题目联系起来,提升我们自主运营平台的效果。

同时为推动我们国有经济结构的调剂,为进步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我们也希看做点小小的贡献。

这个研究院是7月份成立的,成立以后遭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大家都在关注这样一个研究院对国有资本运营为主的研究对象,怎样发挥作用。

通过整合权威机构、研究机构的意见,我们希看把研究院打造成开放式的,我们希看打造最前沿的国有资本战略研究平台。

目前,到现在为止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在国资委社科院包括很多专家关注和支持下,我们现在开始对上海国资十二五期间若干重大课题的研究,而且一些单位也开始委托研究院展开运营企业战略课题研究,因此我们非常希看我们这个研究院发挥好一个平台作用,为我们上海和国企的改革贡献气力,我们也希看在坐专家和学者,包括企业家我们一起合作,来研究题目。

今天论坛的主题是国企战略转型与未来企业之路,应当说我们感觉开这样一个论坛非常及时。

在中国经济转型调剂关键时刻,应当说上海国资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市委书记说上海国企转型是上海发展一个重大题目,因此我们感觉这次举行这样的论坛,主题有很强的针对性,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我作为一个企业的董事长,在实践中确切也碰到了很多题目,因此很需要领导,各位专家和企业家,得到一些指导性的意见,使我们企业健康发展。

因此,各位佳宾集聚一堂,讨论国企战略转型的道路,大家一起来分享大家在这进程中的经验,帮助上海国企,包括我们自己希看今天能够非常愉快在这个进程中越来越健康。

我们期待希看通过今天与各位专家和企业领袖的交换,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找到一条更好的发展道路。

2023“建设教育强国”专题学习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共五篇

2023“建设教育强国”专题学习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共五篇

2023“建设教育强国”专题学习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共五篇(―)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就建设教育强国问题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再次对建设教育强国发出了动员令和集结号。

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五部分将教育、科技、人才单独成章,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首次将教育摆到突出重要的位置,在擘画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依靠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依托于人才支撑,人才队伍建设依仗于教育先行,形成了明确清晰的逻辑链条,教育肩负着关涉全局的历史使命,具有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地位,同时也提出了到2035年实现建成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

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深入分析我国教育面临的内外形势,切实增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教育的历史论、经济论、社会论、国际关系论出发,深刻认识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意义,从经历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战略高度,做到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放眼长远看教育,牢牢把握住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这一根本性质不动摇、牢牢扭住“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不放松,牢牢锁定住高质量发展这条生命线,牢牢坚持住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一重要任务,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力,完善好对外开放战略策略,按期高质量完成教育强国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强教必须强师,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

结合我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在如何培养和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这个问题上,我有以下几点思考:一是抓根本,涵养师德,锻造躬耕教坛的师资队伍。

坚定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首要标准,不断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坚持将审查、培训、考核关口前移,使用好日常监督和年度考核两大保障,打造好先进典型培树和宣传氛围营造两个渠道,引导全体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有情怀的人讲情怀,形成全体教师争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表率的良好氛围。

港口发展心得体会感悟(3篇)

港口发展心得体会感悟(3篇)

第1篇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港口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港口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港口吞吐量逐年攀升,港口经济蓬勃发展。

作为一名港口工作者,我深感荣幸能亲身参与其中,见证了我国港口发展的辉煌历程。

在此,我想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对港口发展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一、港口发展是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港口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国内外市场的重要通道。

我国港口发展始终紧密围绕国家战略,以服务国家大局为己任。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港口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推动全球贸易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认为,港口发展应始终把国家战略放在首位,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发挥自身优势,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港口发展要注重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港口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不断涌现的今天,港口企业应积极拥抱科技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

一方面,要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和消化吸收先进技术,提高港口装备水平;另一方面,要鼓励技术创新,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动港口产业转型升级。

作为一名港口工作者,我深知科技创新对港口发展的重要性,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为港口科技创新贡献力量。

三、港口发展要关注人才培养人才是港口发展的基石。

港口企业要重视人才培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

一是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二是注重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三是引进高端人才,为港口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为我国港口事业发展储备更多优秀人才。

四、港口发展要注重环境保护港口发展要注重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

港口企业要严格遵守国家环保法规,加大环保投入,推进清洁生产。

一是加强污染治理,降低污染物排放;二是优化港口布局,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三是推广绿色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研讨发言稿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研讨发言稿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研讨发言稿在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要保持经济竞争力,必须有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才能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应在巩固、提升、融合、创新方面加大力度,找到一条适合国情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路径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体系现代化关系到国民经济现代化水平,没有现代化的产业体系,经济现代化就无从谈起我国正处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让供给和需求在更高水平实现动态平衡实现这一目标,既要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又要投入只争朝夕的发展热情,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瞬息万变的机遇,立足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蹄疾步稳推进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必然举措回顾历史,环望世界,现代化强国都是在产业发展领域占据先机,从而支撑经济高水平运行历史上一些完成工业化的国家虽然走过“脱实向虚”的弯路,但在及时发现问题后,都纷纷把发展重点牢牢锚定在实体经济上从这个意义看,我们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要保持经济竞争力,必须有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才能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寻找怎样的路径?这是一个时代之问,必须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去回答我国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但同时各类产业发展所处阶段、水平又有所不同;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但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的应用场景还有待进一步丰富;一些传统产业具有领先地位,但也面临着加快补齐短板等重要任务;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但仍有难题需要突破不论面对怎样的产业现状,满足14亿多人口的多元化生产生活需要,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发展特点、资源禀赋条件相匹配,始终是我们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来看,要在巩固、提升、融合、创新方面加大力度,把做强实体经济的政策导向,转化为有利于加快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点举措巩固,就是要夯实实体经济发展基础不管经济发展到什么阶段,实体经济都是确保发展和安全并举的关键力量要把产业组织政策、技术政策、布局政策等聚焦到实体经济上来,使其能更好地吸引优质要素提升,就是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同步并举传统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具备量大面广的特点,经过持续转型升级,未来将会有更多传统产业成为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集群式发展,借助“技术红利”带来的发展动力,有望孕育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融合,就是要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有机融合,对提升整个产业在价值链中的位势具有关键意义,比如发展现代农业,确保粮食安全,需要现代服务业对农业生产的全流程进行辅助与促进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背景下,应在数据治理方面加大政策供给力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创新,就是要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始终把创新作为关键进一步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创新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在具体实践中持之以恒加以实现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也离不开产业政策的支持科学合理运用产业政策,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是大国产业建设实践的共性规律坚持产业政策对所有市场主体的普惠性,是决定政策效果的关键要在产业政策制定过程中强化评估和反馈,与动态变化的市场形势、产业发展规律相适应,与竞争政策相协同,与宏观政策相协调,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保障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2-12-19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今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定向领航会议强调,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其中,“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产业层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行的谋篇布局,是中国经济赢得未来竞争的重要着力点我国产业发展具有良好基础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农业、工业、科技、交通、金融、网络、数字、能源等重要产业的大国在数量与规模上实现了对发达国家的追赶甚至超越但是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在质量、效率、竞争力、创新、品牌、前沿技术等方面还有不少提升的空间,需要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体系比较完整我国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拥有世界上最为复杂完整的各类制造产业链条制造业全面融入全球供应链,与世界经济紧密连接,“世界工厂”的地位十分稳固,体现了坚实的制造实力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影响力持续攀升重点产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超过四成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达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近30%,连续12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机场港口、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服务贸易总额位居世界第二,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创新与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居世界第二位,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系统观念、底线思维,基于世情、国情、党情,把握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发展趋势,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加快发展物联网,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完善产业体系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构建集高效农业、现代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优质高效服务业、未来产业于一体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速发展新兴产业,超前部署未来产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推动工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统筹传统基础设施与新型基础设施发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完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塑造产品品牌,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围绕产品与服务质量不高的突出问题,完善传统产业与新产业的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体系推动企业精心设计、精益生产、精细服务健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全面质量管理水平围绕着产业升级、消费升级、贸易升级需求,推动高品质、高性能、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有竞争力、有良好体验、有市场前景、绿色低碳的新产品、新服务、新技术发展推动以平台化、共享化、供应链化、生态体系构建的新商业模式发展增强创新能力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关键技术追赶跨越加大科教人才支撑,最大程度释放创新活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企业、产业结合自身情况,开展仿制创新、集成创新、原始创新和颠覆式创新,推动企业创新体系、产业创新体系、国家创新系统一体化构建,推动建设政产学研用金有机结合的创新生态体系尤其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提升产业竞争力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以形成国家竞争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为导向,构建有利于提升竞争力的要素条件与环境,持续提升生产率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培育与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企业集团,造就具有产品出口、服务出口、资本输出和技术输出及重大工程承包能力的大型综合型企业,加快培养国际细分市场领域竞争力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产业规划、设计、制造、建设、运营、维护等各环节,推动全寿命周期绿色化开发高效率、低消耗、低排放的绿色供应链流程,降低供应链能源消耗总量;严格能耗、物耗准入门槛,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行清洁生产、绿色交通、绿色物流及绿色建筑,推进再制造工程,促进污染末端治理向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并重转变促进能源消费清洁化与清洁能源生产方式,提升新能源与清洁能源供应比重提升国际资源整合能力以全球视野和全球战略思维,经略周边,布局全球以高度开放的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吸引各方资源和要素构建多元化国际市场,稳定扩大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努力发展潜力市场将中国产业深植于世界的资源、生产、研发、设计、创新、贸易、流通、金融、运输、物流、营销、信息和知识等体系,从世界汲取能量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重点完善五类体系以更好的体制机制、国内外环境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处理好产业发展中多主体的关系,重点完善五类体系完善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政策体系做好战略谋划与统筹,制定现代化产业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完善配套政策体系我国已出台了大量产业政策,奠定了前期政策基础,但政策仍有不少优化空间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有科学、完整、协同的政策体系来促进,涉及财政、税收、金融、科技、创新、标准、知识产权、品牌、产业组织、中小企业、区域、土地、贸易、国际合作、环境、人力资源、安全等多个方面完善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市场经济体系着力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破除部门和地方壁垒推动要素市场发展,提高要素流动效率健全市场交易规则与价格机制,使交易公平,价格信号正确反映供需加强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使市场经济成为信用经济形成权威高效、规则合理、审慎包容、动态优化、前瞻性强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维护市场安全和稳定运行完善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开放体系有序扩大市场开放,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充分理解各国发展的关切,与各国加强沟通,消除误解,增进互信,努力构建科技突破、产业发展、全球合作的良好局面按照和谐友好、公平公正、包容共享、尊重隐私、安全可控、共担责任、开放协作等原则,与各国共同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国际发展环境完善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法律体系面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类型、不断变化的国内国际市场形势,错综复杂的各类市场主体关系,要通过完善保障产业安全的法律体系,着力公平保障各类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全面释放发展活力激发创新动能,推进产业升级适应结构优化,协调好各类主体关系完善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文化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先进文化为支撑,需要正确的义利观、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全社会倡导和树立“责任诚信”“开拓进取”“平等尊重”“包容开放”“合作共赢”“绿色生态”等文化理念,充分弘扬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等伟大精神。

基于SWOT分析的连云港市港产城融合发展路径探析

基于SWOT分析的连云港市港产城融合发展路径探析

基于SWOT分析的连云港市港产城融合发展路径探析郑泽林【摘要】连云港市正处于国家\"一带一路\"、江苏沿海开发和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等五大战略叠加的机遇期,如何有效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加快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加快港产城融合发展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从连云港市既有的港口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入手,探讨如何抓住政策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将机遇与本地优势相结合,走出一条适合连云港市情的\"以港兴城聚产\"的\"港产城\"融合发展的路径,以实现港城的高质发展,后发先至.【期刊名称】《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1)003【总页数】4页(P12-15)【关键词】港产城融合发展;SWOT分析;一带一路;连云港市【作者】郑泽林【作者单位】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科技与产业处,江苏连云港 222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7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作为交汇点的连云港需要深化扩大开放内涵,有效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加快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主动接轨上海自贸港建设,瞄准“三个国际化”的追求,加速打造“一带一路”上充满开发开放活力的交汇点,那么港产城融合外向型发展是连云港发展的主攻方向。

近年来,连云港市的港口发展、产业集聚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城市面貌也一步步迈出蜕变的脚步。

但是港产城融合发展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如何把握好港口城市的港产城融合发展的客观发展规律,充分发掘连云港的优势,扬长避短,勇抓机遇,迎接挑战,走一条“以港聚产、以产兴城、以城育港”的港产城融合发展路径是本文要重点研究分析的。

一、连云港市港产城融合发展的竞争优势(一)区位优势连云港的战略区位非常重要,放在全球都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节点。

连云港位于横跨亚欧大陆最便捷的陆上交通大动脉—亚欧大陆桥的东端起点,东与日韩一衣带水,是加强中日韩经贸来往和衔接东北亚、中西亚不可替代的重要纽带,也是“一带一路”的交汇点。

以港口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国方案

以港口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国方案

以港口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国方案港口作为国家海洋经济的重要支撑点,一直以来都在推动着国家的贸易发展和经济增长。

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出口贸易国,其港口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拥有众多世界级大港,如上海港、深圳港、香港港等,这些港口不仅是中国贸易的窗口,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

中国正在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港口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全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发挥港口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中国的港口是国际贸易的重要枢纽,承载着大量的进出口货物,对外贸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港口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中国正着力推动港口的现代化建设和提升。

一方面,中国正在大力推进港口自动化设施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港口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中国也在积极推动港口的航运网络建设,加强港口与全球航运主要通道的联系,提高港口的国际航运能力。

通过这些举措,中国的港口将更好地承担起国际贸易的职责,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港口作为物流枢纽,对于产业协同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正着力推动港口与周边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强港口与产业链的衔接,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一方面,中国正在积极引导产业企业向港口聚集,建设“港口+产业”园区,促进港口和产业的紧密合作。

中国也在推动港口设施和服务的升级,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物流保障。

通过这些举措,中国的港口将更好地发挥在产业协同发展中的作用,推动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以港口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是中国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中国将进一步加大对港口的支持力度,推动港口的现代化建设和提升,加强港口与国际贸易、国内贸易、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的融合,形成以港口为核心的全方位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相信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全社会的积极参与下,中国的港口将更好地发挥作用,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2.18•【字号】•【施行日期】2021.02.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经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纲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重要指示要求,以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为引领,系统总结了“十三五”时期青岛取得的巨大成就,全面阐述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擘画了2035年发展宏伟蓝图,符合青岛实际,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纲要》精神,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好《纲要》,为顺利完成《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基本建成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而努力奋斗。

青岛市人民政府2021年2月18日目录第一章更高水平“搞活一座城”开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新征程第一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第二节新发展阶段面临新机遇新挑战第三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第四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原则第五节2035年远景目标第六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第二章增强国际门户枢纽功能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节点第一节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第二节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链接第三节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第四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第三章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建设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第一节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第二节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第三节建设人才荟萃的青春之岛第四节建设活力迸发的创业之城第五节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第四章增强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第一节推进产业经济地理重塑和组织方式变革第二节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第三节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第四节建设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第五章发挥数字牵引作用推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第一节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第二节建设数字经济新高地第三节建设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府第四节建设智慧互联的数字社会第六章昂起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建设高能级湾区大都市第一节共建山东半岛城市群第二节优化市域城镇发展总体格局第三节提升城市品质第四节构筑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体系第七章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第一节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第二节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第三节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第四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八章促进人的现代化构建适配城市功能的人口发展格局第一节实施更加积极的人口集聚策略第二节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第三节加强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第四节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第九章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山海城共融的美丽青岛第一节系统修复和保护自然生态第二节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第三节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第十章增强文化软实力彰显多彩包容的人文时尚魅力第一节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第二节增强城市文化影响力第三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第四节发展时尚文化产业第十一章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进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第一节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第二节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第三节显著提高居民收入第四节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第五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第十二章增强安全发展能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青岛第一节加强国家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第二节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第三节强化经济发展安全保障第四节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第五节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第十三章深化市场化改革塑造高效青岛制度新优势第一节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第二节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第三节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第四节深化财税金融改革第五节推进国家级新区改革创新第十四章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凝心聚力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奋斗第一节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第二节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市第三节广泛凝聚开拓奋进合力第四节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从2021年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挥港口引擎作用,推进经济结构战略转型调整李兴华交通运输部规划院院长各位同事,各位朋友下午好!非常高兴在今年之初跟大家见面,并且就这样一个重要的话题进行交流,我相信大家的经验和知识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研究机构进一步地审视好这个题目,破解的相关难题会大有助益。

一、水运是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熟悉,中国已经初步建成了比较现代化的综合交通体系,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基础设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交通运输体系当中的各种方式的建设方兴未艾。

国家发改委制订了中国的综合交通中长期规划,在空间形态上归纳为“五纵五横”十条战略通道。

显然,这样一个交通网络跟港口是密切相关的,或者说港口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由于独特的空间地理条件和区位优势中国的水运业在全球应该是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在纵向上,我们有一系列的、重要的港口群和港区港口;横向上,我们三条大江大河很好地支撑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和资源的流动、商品的流通,其中以长江为重点,南方有珠江、西江,北方有黑龙江和松花江,当然,我们也不要忘了我们还有一条京杭大运河。

今天上午,几位领导在重要讲话当中都从不同角度再次地向我们阐述了水运在中国经济当中的地位和贡献,所以我想港口、经济这两个词永远是联系在一起,是密不可分的。

前面已经提到,水运已经成为中国综合运输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已经承担着,也必将继续承担支撑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使命。

从专业角度来看,中国的沿海港口已经大体形成了分层次、分区域、比较清晰的功能格局。

从运输对象和货类角度来观察,中国的煤炭、原油、铁矿石和集装箱等主要货类的运输系统也已经初步建立起来,尤其是在原油和铁矿石外贸进出口方面,港口相关的服务系统为中国对外开放,实现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在内河水运方面,这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领域。

在中国的领土上已经形成了以长江、珠江、京杭运河,再加上淮河、黑龙江和松辽水系为主体的航道和港口布局。

这样完善的水运网络支撑了相关区域的发展,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区域经济合作。

我们在座的很多同事都从事港口的建设和管理,甚至是研究,对港口功能的研究全世界大体上都有相似的一些观点和认识。

中国的港口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在中国交通运输体系当中扮演的角色也非常地明显。

一方面我们认为中国的港口是中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同时更是我们建立现代物流体系的关键性的节点。

今天上午国务院研究室陈司长也有这样的判断。

另外从更广泛的范围来观察,我们也认为港口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门户,也是进行国际贸易的重要的窗口。

与此同时,随着几个五年规划的实施和任务的完成,我们也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在中国加速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当中,中国的港口已经成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也是支持产业调整和发展的战略平台。

所以我想这样一种功能和角色的观察和认识,对于我们制定好规划,建设更完善的港口发展的政策体系都非常地重要。

我们在研究港口的交通功能、交通责任的过程当中,我们也会把目光投向它所依附和服务的经济走廊和经济区域。

大家都熟悉,中国十几个省份在中国经济贸易和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地位不可忽视。

比如,目前我国沿海地区经济总量占到全国经济总量的六成以上,在外贸进出口额方面,沿海经济带更是居于主导地位。

同时,在我们利用外资方面累计到目前,沿海地区使用和吸引的外资已经占到80%以上,这些数据再次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怎么样利用好沿海经济带的功能和作用,同时服务好沿海经济带的繁荣,港口发展方面我们还面临着很多任务和挑战。

二、临港产业再从临港产业来看,我们做过一些研究和调查,总体上以装备制造业,也包括重化工业为代表的临港工业在加快发展,这直接得益于沿海港口也包括一些重要的内河港口所提供的支撑性的服务。

所以从统计上和现象上来分析和观察,我们认为产业布局向沿海地区集聚的特征依然非常地突出。

当然我们也非常重视全国区域经济的平衡和协调,我们每个区域都有每个区域的优势,所以中央在区域协调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政策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平衡和协调发展。

我们相信,沿海港口或者说港口水运的服务量的变化,它是能够给我们两种观察或者叫两种信息。

一方面,沿海港口或者是水运服务能力,服务量的变化直接与相关经济的增长和变化成正比关系。

同时,通过对沿海港口或者水运完成运量的评估和观察,也能够分析相关经济变化的趋势,甚至是中长期的态势。

大家可以看到,最近十年左右,我国沿海港口的吞吐量包括外贸货物的吞吐量呈现出加速上升的态势,这与全球的经济发展的形势还是形成的鲜明的对照。

考虑到这次会议的主题,我们对于我国的港口以及临港经济发展也做过这样一个专题性的评估和观察,我们认为,以服务于临港工业为主的一批新港区开发步伐在加快,评估已经完成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在06—10年期间,大连、营口、唐山、天津、青岛、连云港、湛江到广西的防城港等等一批以服务于临港工业开发为主的新港区的开发在快速推进,相关港口的一些领导同事也在参加我们这次会议。

从相关的产业和产业调整来看,在这些区域,由于新港区域的开发和功能的调整和完善,很好地引导了石化、冶金以及重型装备制造业等方面的产业的布局,也很好地推进了相关地区生产力的调整和优化。

所以在这方面我们再一次地认为,港口是集聚临港工业,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一个认识和判断。

三、“十二五”时期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安排我们正在全力地研究和制定交通运输体系的“十二五”发展的总体规划,当然也包括水运、港口、内河的五年发展规划,关于“十二五”期交通运输特别是我们的港口水运发展面临的形势,今天上午几位领导都作了非常深刻和精辟的阐述,我想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央对“十二五”期的总体判断,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对于交通运输来说,这种判断显得尤为重要。

具体来看,交通运输将面临着两个重要的战略局面。

一个是中央强调要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实现加快转变方式目标的主攻方向。

另外,在涉及空间、经济、地区生产力发展方面,要非常关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发展对交通运输产生的新需求,特别是对发展港口,推进港口经济发展面临哪些新任务、新课题。

对于我们区域经济的总体战略布局和国家制定的主体功能区战略的核心内容,很多专家和领导都作了说明和阐述。

大家从我们提供的这张图上可以看到,在过去的几年里,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一系列区域性、区域经济类的规划和发展的意见陆续成形、陆续出台,还有一些正在进行研究和论证,相信其中每一个课题,每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任务都与交通运输,也包括我们的水运、港口建设息息相关。

比如,以福建省为核心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就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了福建港口现有的条件,也包括它所潜在的能力。

为了支持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以及这项战略目标加快取得阶段性的成果,我们也做了很多相关的规划和研究,包括与福建省、江西省、湖南省和重庆市一起编制了从重庆经过刚才提到了这些省市,再到福建省湄洲湾港区的战略通道,就是湄洲湾到重庆的战略通道,这条通道很好地补充了相关地区出海通道的通行能力,尤其是在出海口方面将直接连接和服务于湄洲湾诸多的很有潜力的港区,所以我相信这样一个综合交通体系的描绘和规划的实施,一定会(对)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目标起到非常好的支撑性的作用。

在区域经济和主体功能区方面我们认为有这样两个概念值得非常地关注。

一个是怎么样通过交通发展规划来增强统筹区域交通运输协调发展的能力,这方面我们面临着很多的任务,有一些已经启动;另外一个是在具体的区域经济的划分和观察方面,我们也已经形成了非常明确的格局,包括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还有我们非常关注的天津滨海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等等诸多与水运、港口建设、临港经济关系密切的一些重大区域经济的规划和部署,这些方面都是我们从事规划研究和政策设计的人员非常关注的,这也是我们落实中央有关要求的很重要的一些研究任务。

对于“十二五”期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的安排,无论是中央的文件,还是不久前召开的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都做了非常深刻和全面的阐述和分析,其中最重要的一些观察和结论在这里我想提供给大家以便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要求,同时知道我们完成好“十二五”港口规划、临港经济发展这些诸多的任务、诸多的具体工作。

总体上,按照中央的要求,我们将以适度超前的精神或者叫勇气来谋划新时代新阶段我们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的路线。

其中一个核心任务是按照建设现代交通运输业这样一个总体的核心目标来统筹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在发展水平和标准上我们致力于追求建设便捷、安全和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这六个字写起来很容易,真正要实现它非常困难,是不容易的。

我们也在斟酌用什么样的评价标准来考量交通运输的便捷、安全和高效,这也是每一种运输方式有需要斟酌和回答好的问题。

在基础设施发展方面,中央关于“十二五”的建议做了明确的要求,主要的考虑是要推进国家运输通道的建设,积极发展水运,完善港口和机场等重要交通枢纽的布局,所以按照这些总体的方针或者叫大的战略部署,我们初步地完成了港口与航运的“十二五”期国家级的规划的编制,按照一定程度出台以后,将成为指导“十二五”期港口发展的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同时也是按照建设项目,按照工程任务的重要的依据。

在分析和研究“十二五”期交通发展的形势以后,我们认为我国沿海港口“十二五”期发展应该非常具体地来关注以下几个重点领域或者叫基本的思路。

这些内容与今天上午几位领导和专家的讲话当中所反映的思想是非常一致的。

我们考虑沿海港口的发展大体上要抓住这样四个重要的任务和几个核心的关键领域。

一个是承前启后的任务,就是要有序推进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在优化港口结构和布局上有所作为。

那么优化这个词也是说起来容易,我们在几个五年规划当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和设想,但在实施的过程当中,我们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所以这项任务我们仍然需要把它把握好实施好。

第二,是对港口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拓展港口的功能,提升运输服务能力与水平。

像今天上午天津港的叶董事长的一些讲话里边都有这样一些考虑。

第三,也是一个基础性的问题,就是以建设综合运输体系为着眼点,切实加强港口与铁路、公路等运输方式的衔接,也就是传统的集疏运体系的完善和提升。

我们仍然有很多薄弱环节。

第四是从我们服务的结果上和绩效的评估上,我们要真正地追求港口发展能够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这是我们十分重视的产业,发展更高层次的目标。

在我们研究“十二五”港口发展规划过程中,通过远景的一些预测和分析,也通过对我们发展基础的一些评价,包括我们存在问题的梳理,我们认为有以下六个任务应该成为“十二五”期我们沿海港口发展考虑的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