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护理配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护理配合

随着消化道内镜技术的发展,消化道内镜已是消化系疾病诊断、治疗常用的重要工具。现如今,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医疗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在内镜检查中安全、无

痛苦。在这种情况下我院开展了无痛胃肠镜检查。“无痛胃肠镜”是通过静脉应用镇静、镇痛

及麻醉药,让接受胃肠镜检查和治疗的患者在全麻(即“无痛”)状态下完成整个诊疗过程[1]。我院自2016年1月开展无痛胃肠镜检查共137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配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371例,其中男性739例,女性632例,年龄19~70岁,无痛胃镜843例,无痛肠镜528例。纳入标准:①年龄在70周岁以下,②麻醉科会诊符合要求并配合医生的患者,③血压控制在180/110mmhg以下。排除标准:①严重冠心病及心肌损伤伴严重心功能不全者,②主动脉瘤,③出血性休克,④急性咽炎、扁桃体炎、肺炎或其他感染伴有发热,⑤

哮喘性呼吸困难、重度肺功能障碍,⑥体质极度衰弱,⑦患者不予合作或精神疾病患者。

1.2 检查前准备??

按常规胃肠镜检查及麻醉前准备,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患者的现病史、既往史以及用药史。准备好胃肠镜下治疗所需仪器、内镜附件、负压吸引器、急救物品、急救药品等,确保机器

正常运行,检查设备齐全并且性能完好。建立静脉通路、持续吸氧、心电监护。

2.护理

2.1 心理护理???

多数患者来医院就诊检查带有焦虑、恐惧心理,内镜中心应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布局

合理、整洁,物品放置有序,工作人员态度既要严肃认真,又要和蔼可亲。护理人员在接待

前来检查的患者时,应增强护患沟通和心理护理[2],从检查原因入手,向患者解释检查或手术的方法、流程、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耐心做好解释工作,赢得患者的信任,使

患者能在心情比较放松的情况下接受检查。

2.2 检查中护理??

为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取下活动的义齿,放置牙垫,妥善固定输液肢体,严防漏针漏液情况,检查室常规备有抢救车,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麻醉师确认患者进入麻醉状态,即可

配合医生插镜,动作轻柔,注意观察监视器上的图像和摄片的情况协助医生做好患者的活检、治疗、止血等医用器械,缩短检查治疗时间。正确判断药物原因以外的体位不当、呼吸道分

泌物堵塞、呕吐、氧气管脱落或受压等原因造成的呼吸、循环意外,检查中常需变换体位,

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一旦出现呼吸抑制、血氧饱和度下降,立即抬高患者

下颌,加大氧流量,及时清除分泌物及呕吐物,配合麻醉师和医师做好急救处理。

2.3 检查后护理??

检查操作结束后患者尚处于麻醉状态,患者取侧卧位或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呛咳和

误吸,将患者推至麻醉复苏室作进一步复苏,复苏室护士专门管理,与复苏室护士交班,保

证患者安全。床两边拉上护栏,防止坠床,指导家属在旁陪护,直至患者完全清醒、步态稳健,由家属陪同离开。嘱患者2小时后进食,当天忌饮含醇类的饮料,禁食辛辣食物,进食

不可过饱,术后当天不能驾驶交通工具,行内镜治疗者24小时绝对卧床,3天内温良半流食[3]等,观察大便颜色,有出血情况随时就诊。检查后部分患者有咽喉不适、梗阻感、出现反

射性咳嗽呕心,告知患者不要勉强咳嗽,以免消化道黏膜损伤,可含盐水漱口。

3.体会??

无痛胃肠镜检查过程中,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操作熟练的内镜医生以及耐心细致的护士密

切配合是成功完成无痛内镜诊疗的重要保证[4]。在无痛检查中,护理工作是一项特殊而重要

的工作,直接关系到操作顺利完成和患者的身心安全。因此,护理人员应尽心尽责的把护理

工作做好,术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落实到位,赢得患者的信任,术中亦时时关注患者的生命

体征,熟练掌握无痛胃肠镜检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时处理突发状况,认真细致地做好

各项应急护理工作,确保病患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郭小英,黄雪珠.无痛结肠镜下行肠镜息肉电凝电切术的配合及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07,15(2):57.

[2]龙颖秋.人文关怀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与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2):146-147.

[3]聂小莲,杨芸.无痛胃肠镜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217-218.

[4]赵俊芳,乔维臣.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的临床护理体会[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18):83-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