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与生活——重温叶圣陶语文教育与生活关系的论述

合集下载

浅谈“生活即教育”的语文观

浅谈“生活即教育”的语文观

浅谈“生活即教育”的语文观“生活即教育”理论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他明确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用生活来做教育。

毋庸置疑,现在有些语文教学不是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而是为了应试教育而教学。

学生每天在学教材、做题目,阅读课外书籍的时间很少。

可谓是“读死书、死读书”。

陶先生对这样的死教育深恶痛绝。

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认为我们应当建立生活即教育的语文观,运用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来指导语文教学工作,让学生到生活中汲取语文知识的营养。

可以尝试以下一些做法:一、让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生活教育为生活服务,没有生活的教育是笼统的、不切合实际的。

因此,挖掘社会生活的教育资源为教育服务是最自然的事,现代教育必然走向生活回归。

例如,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

春游和秋游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孙中山纪念馆、三河坝革命烈士纪念碑、客家围龙屋等。

通过游览名胜古迹,学生不仅了解家乡的文化,也从中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语文知识。

再如,老师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和社区相关的活动,比如慰问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学雷锋等活动,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社会。

由于学生是亲身参加的活动,所以当学生拿起笔记录下这一切的时候,他们才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而不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闭门造车,这样的作文才有血有肉,有真情实感。

纳课内课外为一体的语文学习方式可谓丰富多彩,学生沐浴在浓厚的知识氛围中,语文水平也会慢慢提高。

二.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陶行知曾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语文教育不能脱离生活,语文学习不能离开生活实践。

让学生走进生活固然是一种办法,但学校是以集中授课为主要形式的教学场所。

要改变一学期一本教材的“死读书”的最好方法就是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想方设法使语文教学内容应贴近生活。

语文新课程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倡导语文综合性的活动,这其实就是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语文教学的具体运用。

浅谈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

浅谈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

浅谈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叶圣陶是中国近代教育界的一位杰出人物,他以其独特的语文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为后世的语文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强调情感体验、培养思维能力、尊重个性差异和实践与创新等方面。

叶圣陶强调情感体验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生对于语文教育的兴趣、理解和应用能力都与情感体验密切相关。

他提倡在语文教育中融入情感元素,使学生能够通过与文本和作品的情感交流,进一步理解文化内涵和人生感悟。

叶圣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他提出了“生活化、思维化、情感化”教学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他认为,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意识和能力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叶圣陶还强调尊重个性差异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和能力,应该通过个性化的教育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他强调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发展过程和发展潜力,以引导学生的发展方向,并帮助他们发挥潜能。

叶圣陶提倡语文教育的实践与创新。

他认为语文学习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他主张通过实践性的学习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个性差异的尊重。

他的思想对于当今的语文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的意义。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鉴叶圣陶的思想,通过注重情感体验、培养思维能力、尊重个性差异和实践与创新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走进生活作文 回归语文教学之本位——从叶圣陶教育思想话作文教学

走进生活作文 回归语文教学之本位——从叶圣陶教育思想话作文教学

三 、 评 价 时既 要 关注 生活 中的实事求是 ,又 要 关 注 写作方法
“ 玉 不 琢 不 成 器 。 ” 学 生 的作 文 由于 各 种 客 观 的原 因 , 不
可 能一 次性 写得很好 。 这就要 求教师在批 改 的 同时 ,积极 指
导 学 生 自批 自改
X I A O X U E S I- B D A I 。 J I A C ~ H I
穗建筑蓿 难窝 画 归语窝裁尝窀忝 值
— — 从 叶圣陶教 育思想话作文教学
甘 肃省 渭 源 县 庆 坪 中心 小 学 7 4 8 2 0 9 刘 小 艳
叶圣
陶先生











我想
大概






为什么要 学作文 。 回答似乎并不 难 , 当然是 :人在 生 活 中 ,在工
地 组 织 学 生 开 展 多种 有 益 的校 内外 活 动 , 增 加 他 们 的 阅 “
历” 。
“ 问渠 哪得 清 如许 , 为有 源 头 活 水来 。
” 教师的指导 只是
“ 外 因” , 学 生 的积 累和感悟 才是 “ 内因 ” ,外 因必 须 通 过 内因
才能起 作用 。 总而 言之 , 从 作文 的 主体一
教 师要 让 学 生 知 道 , 学 生 作文 就是 练 习把 自己 看 到 的 、 听到
的 、想 到 的 内容或亲身经 历 的事情 ,用恰 当的语 言文字表达
出来 。 这就要学生关注平时的生活积累 ,引导他们 观察校 园
生 活 、 家庭 生 活 , 观 察 大 自然 现 象 , 体验 感 受 师 生 之 情 、 同学

浅谈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教育工作者有很大启发.特别是语文学科,其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如果将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和语文教学融合起来,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以课堂为中心的弊端,而且丰富课堂气氛,使学生生活与学习语文相联系。

标签:生活即教育;语文教学“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与实际相联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由于笔者为一线初中语文教师,鉴于在日常教学经验中发现,周围部分语文教师并没有很好的把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思想运用在实际教学中,在课堂上照样一味的以语文教材为中心,语文课堂气氛如一潭死水,造成语文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知识面狭窄。

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浅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贯穿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思想。

为语文教师们能更深入的贯彻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优化教学过程,提供一些建议。

(1)散文教学与生活情感相联系在讲《背影》这节课中,因为是一篇散文,初中的学生大都喜欢故事情节丰富的文章,所以兴趣不太高,笔者突破以往老师的做法,并不是直接讲文章,而是引导学生说:“描写的父亲背影,可以入文的自然很多,但作者常常看到的与现在父亲的背影是不一样的。

父子在南京耽搁了一天多时间,其间定有许多经历,但文章只写了“一个瞬间父亲的背影。

这是为什么?你们想象一下自己的父亲的哪一个背影让你最感动?”笔者让全班学生回忆自己父亲最深刻的背影,从学生自己父亲的背影回忆作为切入点,以此联系学生的真实生活来教学。

学生就变得活跃起来,在谈到自己回忆父母的背影时,笔者又适时引导学生感悟亲情,从而,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大增,都感动的投入到这篇文章中去。

根据以上所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充分鼓励学生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生活教育嵌入语文教育——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生活教育嵌入语文教育——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生活教育嵌入语文教育——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摘要:语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人们智慧的结晶,也是重要的交流工具。

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推出,让语文教学接近生活化,回归生活,提高学生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与新课程教学推行的理念基本是一致的,这也为语文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

本文也将针对生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策略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小学语文、运用策略语文是一门语言性的学科,语文语言是人们沟通与表达情感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方式,还是其它学科学习的基础,与生活是紧密相联的。

陶行知生活化的教学思想,让语文教学工作真正的将,教、学、用合理的进行融合,为老师的教学工作及学生的学习方法都给出了明确的指导,这一教学方式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走进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观察力生活是学生最好的课堂,到处充满了学习的素材,只要做到用心的观察,随时随地都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认识及思想认识。

学习是一个取之生活并用之生活的过程,最好的学习效果就是将所到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综合整理,能够发展并完善的用于到生活。

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结合语文贴近与生活的特点,以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为指导导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将教学活动融入到生活中,以真实生活为背景,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从被动灌输知识到主动吸取知识,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做到有效的发挥与提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生活中的元素陶冶学生的情操。

例如:在学习《秋天》这篇文章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秋天的变化,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秋天的风是怎么样的?景物有哪些变化?秋天是什么颜色的?有人说:“秋天是萧瑟的季节”,有人说:“秋天是喜悦的季节”,你觉得秋天是什么样的季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大自然,提高学生观察力、探索力、思考能力。

回到课堂上,老师也可以在选择一些不同的场景供学生们进行观察,让学生互相讨论说一说自己心目中的秋天,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对于自然季节变化的认知,感受自然的美以及人们面对秋收时的喜悦之情,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

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启发

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启发

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启发叶圣陶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他的语文教学思想对现代语文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叶圣陶提出了“以人为本,以情为纲”的教学理念,强调了教育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和创造力。

他的思想对现代语文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启发,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讨。

叶圣陶强调了语文教育应该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现代社会,教育越来越受到价值观多元化、学生个体差异化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叶圣陶的教学思想提醒我们,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情绪等方面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叶圣陶强调了语文教学应该以情为纲,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情感教育变得尤为重要。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是情感的陶冶。

教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诗歌、散文等文本,引导学生去感悟其中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而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发现文学作品中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叶圣陶的语文教学思想还对现代语文教育产生了启发,他提出了把教育落实在学生的生活中,这也是现代语文教育所需要借鉴的。

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而学生的兴趣一定程度上来源于生活的体验。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美好。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自然中写景,去采风,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从而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叶圣陶的这一理念,也提醒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以人为本,以情为纲,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具有人文关怀的教育意义,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正如叶圣陶所说:“要熏陶学生健全的情性,要把文学从罗衫标语化的表面现象中释放出来”。

叶圣陶大语文教育观……(钟晓华)

叶圣陶大语文教育观……(钟晓华)

叶圣陶大语文教育观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探究钟晓华摘要:陶行知、叶圣陶两位语文教育家都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对语文教育的认识也是非常深刻、透彻的。

两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存在着很大的一致性,他们对语文学科本质的认识,对语文教育的基本原则认识,和语文教育的目的、任务都存在共同之处。

从这些相似的观点中我们可洞察出语文教育的一些本质性东西,为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提供指导。

关键词:叶圣陶大语文教育陶行知生活教育陶行知与叶圣陶二位教育家在上个世纪初就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当时语文教育还处在非常幼稚的阶段,所以受外来实用主义的影响比较大。

陶行知是站在教育理论的高峰俯视语文教育的人民教育家。

受实用主义的影响,非常重视语文的实用性,对文学教育,性情的陶冶论及不多,这也与当时文盲多的状况有关。

他的教育思想中更多的是语文教育原则的论述,具有居高临下的指导作用,也就是侧重于“为什么教”的讨论。

叶圣陶是泛舟于汉语文教育海洋的一代宗师。

他的思想中多论述的是语文教育的内容和任务,也就是“教什么”的问题。

他认为语文主要是两项任务,一是“吸收”,另一项是表达。

在他的语文论著中,用大量的篇幅论述了阅读与写作,对青少年的语文教育进行了全面的指导。

经典的论断“教是为了不教”、“教材只是个例子”反映了他对语文教学任务的深刻认识,归根结底语文学习就是为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和叶圣陶的大语文教育观的比较中,发现两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存在着很大的一致性,他们对语文学科本质的认识,对语文教育的基本原则认识,和语文教育的目的、任务都存在共同之处。

(一)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是人们交流交际、文化传承的工具。

但它不只是单纯的工具,它一样承担着文化的传承、情感的交流等一系列重要任务。

陶行知认为我们的学习就是生活,课内所学的知识,就是应付生活的工具。

这工具决不能以简单的知识为形式停留在大脑当中,它必须运用到生活当中去,才会产生意义。

让语文教育与生活相融——陶行知的生活课程论与语文教育

让语文教育与生活相融——陶行知的生活课程论与语文教育
@ 吉林 教育
V UW E I NJAoY AN ■ 露;
让 语文教育 与生 活祖 融

陶 行 知 的生 活课 程 论 与语 文 教 育
浙 江省 义鸟 市福 田小 学 骆 丽珊
新 课 程强 调 以学 生 为 本 , 调 与社 会 、 学 生 现 实 生 活 的 联 强 与
记 得 在 教 学 《 色 的卫 兵 》 《 绿 、 只有 一 个 地 球》 两篇 课文 时 , 这
的舞 台 。 陶行 知 的 课 程 理论 思想 十 分 注 重 儿 童 的兴 趣 和 需 要 , 注 重 儿 童 的 活 动 , 做 ” 孩 子们 会 对 自己感 兴 趣 的 生 活世 界 产 生 即“ 。
许 许 多 多 的 问题 , 这就 需要 去 实 践 、 去做 。 经 常 有孩 子 提 出各 种 各 样 的 问题 , 比如 有 的 孩 子 提 出 :钢 “ 笔 为 什 么 能 写字 ?
海 洋 中的 剑 鱼 为 什 么 能 把 船 戳 个 洞 ? 鸟 儿 为 什 么 能 在 得 生 活 的变 化 便 是教 育 的变 化 。 为 语文 教 育 , 子们 的生 活 变 因 孩
天上飞?” 等许 多生活 问题。有些 问题尽管很幼稚 、 天真 , 但老师
要 善 于表 扬 、 励 孩 子 去 继 续 寻 找 原 因 。 鼓 这样 每 一 个 生 活 问题 都 会 引发 孩 子 们 观 察 、 考 和 研 究 , 实这 些 也 是 孩 子 们 探 究 实 践 思 其
生 活 是 知 识 的 储 蓄 库 和转 播 站 , 我 们要 充 分 利用 生 活 资源 的 好题 目, 正是 写 作 的 好 素 材 。 正 是这 探 究 的过 程 让 孩 子 增 强 来 学 习 , 生 活 走 进 语 文 , 生 活 中 学 语 文 。 回 归 生 活 , 近 生 也 让 在 贴 学 习科 学 的 兴 趣 , 增 强 了 对伙 伴 的 了解 ,触 发 了解 决 问题 的灵 活 , 倡 在 生 活 中 自主识 字 , 进 课 内外 的结 合 。 、 册教 材 中 提 促 一 二

作文就是生活——学习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札记

作文就是生活——学习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札记

——学习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札记周燕叶圣陶关于教学的精辟论述是他长期教学实践的结晶,也是他从事写作、编辑、理性思考成果的总结。

综观叶老关于作文教学的精湛论述,我们可以看出他十分强调作文与生活的关系。

“作文是生活”是叶老作文教学思想的核心所在。

一、作文——生活的一部分“一种兴趣,同时仿佛感受一种压迫,非把这些表现成为一个完好的定形不可。

根据这两个心理,我们就要说话、歌唱,做出种种动作,创造种种艺术,而效果最普遍,使用最便利的,要推写作。

不论是愚者或文学家,不论是什么原料什么形式的文字,总之,都是由这两个心理才动手写作,才写作成篇的。

”塞样看来,人们只要有生活经历,有思想感触,张开嘴巴就是说话,拿起笔来就是作文,那么,写作就犹如说话一样,变得一点也不神秘,一点也不特殊。

古今中外的许多事实都反复证明了这点。

但同时,叶老又强调,我们必须把写作当作一件极严正的事,犹如说话一样。

因为,在叶老看来,作文犹如说话一样,是我们有所表白、有所兴感而作文的。

所以,为了达到表白、兴感的目的,我们必须秉着“求诚”的态度,我们必须把每次作文的历练作为一次生活的历练、做人的历练,这里其实就是指出了“作文”与“做人”是统一的。

他在《答章熊的信》中说“话与文都是不可以‘做作’的,有几分品德知识能力只能说几分话,写几分文,不会打折扣,不会超过增多。

所以,说和写似技能而又非技能,实际是其人的表现,一封信如此,一部小说如此,一首诗如此。

”这段话极精辟地阐明了“作文”与“做人”的关系,说明了在写作活动中人格因素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

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是学习做真人的一次历练。

另外,叶老还指出,“在作文中我们对语言文字的追求,说得深一点,就是对生命的追求。

”“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良,毛病不仅出在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良,也就是这个人的思想习惯不良,发表习惯不良。

”总之,我们必须把作文看作一件既寻常而又认真的事。

他反复告诫我们,这并不是为作文才这样做的,我们要做个有用的人,要做一个健全的现代公民,就不得不这样做。

语文教育与生活——重温叶圣陶语文教育与生活关系的论述

语文教育与生活——重温叶圣陶语文教育与生活关系的论述

语文教育与生活——重温叶圣陶语文教育与生活关系的论述第一篇:语文教育与生活——重温叶圣陶语文教育与生活关系的论述“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道出了语文教育与生活关系的真谛。

“联系生活”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指导思想,也已成为语文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将初中语文教学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重点是“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这是语文教育生活化道路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它以教材的生活化强化语文教育与生活的关系。

但有了科学的教材,并不必然意味着有科学的实践。

教材的科学性到实践的科学性,操作权在教师,教师的思想观念起决定性作用。

要打破语文教育的封闭局面,今天重温叶圣陶先生的有关论述,很有必要。

语文教育与生活,作为两种社会现象,它们有着内在的联系。

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理论的重要奠基人叶圣陶先生,他的语文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在语文教育与生活关系上的论述上,见解独到而深刻。

一语文教育是生活所需。

语文教育并非应某一个人的心血来潮而出现的,它是应生活的需要才产生的。

叶老说:“咱们为了生活上的需要,从小就学习语言。

”1“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能力。

”在叶老看来,作为一个现代公民,需要进行广泛的社会交流,语言文字的应用是最基本的工具,否则就缺乏必要的生活能力。

为了生活的需要,就必须在学校设专门的语文课程,进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专门训练。

现代哲学告诉我们,一切理论、一切科学、一切知识都以生活为基本的前提。

没有生活,一切理论、科学、知识都成为无本之末、无源之水。

语文教育,作为学科理论、学科实践、学科知识体系,自然,生活是它的根,离开了生活,其意义将不复存在。

“我们生活在自己的具体的周围世界之中。

而我们的一切关注如努力都指向这个世界。

”3握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这个地球,无异于异想天开。

学校设置语文课程,学生接受语文教育,要想脱离与之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从根本上说,不可思议。

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

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

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1. 引言1.1 引言叶圣陶(1897年-1981年),字青藤,号庐山,江苏常熟人。

20世纪中国教育家、文学家、思想家。

叶圣陶是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提出的语文教育思想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叶圣陶认为语文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强调语文的表达功能和审美功能。

他主张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倡导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反对机械式的背诵与死记硬背。

叶圣陶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教育,认为只有真正理解和体味文字所传达的情感,才能真正掌握语文。

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的语文教育实践,他的教育理念被广泛传承和发展。

今天的语文教育依然可以从叶圣陶的思想中汲取营养,不断创新,为培养具有优秀语文素养的学生而努力。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是中国语文教育事业发展的宝贵遗产,我们应当倍加珍惜和传承。

2. 正文2.1 叶圣陶的生平叶圣陶(1897年-1988年),字敬直,号南谷,江苏吴县人。

他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被誉为“现代国文之先驱”。

叶圣陶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喜爱读书写字,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叶圣陶年少时曾在南京求学,后赴北京,进入北京大学学习,师从胡适等知名学者。

他在学术研究和教育实践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叶圣陶曾担任过多所学校的教职,包括上海市立大同中学、北平私立循化中学等,对学生的影响深远。

他提倡“以学生为本,以学术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从培养学生的人格、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入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叶圣陶在教育事业中积极探索,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方法,对中国语文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丰富教育经验和深刻思考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参考。

2.2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他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而不是死记硬背。

他重视情感教育,认为学生要有爱心、责任感和正直品质,这样才能做一个有道德、有文化的人。

浅谈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

浅谈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

浅谈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叶圣陶是近代教育研究的杰出学者,他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教育的领袖”、“现代汉语文化教育创立人之一”,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浅谈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

1、语文是最能反映人文精神的学科叶圣陶认为,语文是一门最能反映人文精神的学科,能够让人们表达自己的情感、思考和意见,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

他强调语文教育必须以人文主义的观念为中心,旨在培养具有博大精深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融通自身和他人、关注内在和外在的人才。

2、语文教育的精神基础叶圣陶认为,语文教育的精神基础是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包含三个方面:自我创造精神、社会责任精神和人类关怀精神。

他认为,语文教育不能孤立于各学科之外,必须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等学科相互渗透,这是一个多学科、跨领域的过程。

3、关注语文的体验价值叶圣陶认为,语文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帮助学生进行深度的体验和思考,使学生在感性的体验中获取相关知识和思想,在文学、音乐、戏剧等艺术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锻炼,以逐渐形成一种博大、宏深而又富有柔情的人文气质。

4、语文教育与思维发展叶圣陶认为,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启发式、体验式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培养较好的思维习惯,将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能力同语文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叶圣陶强调,语文教育不仅限于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更应该注重学生智力、情感和道德的培养,即与人的精神的成长息息相关。

他认为,语文教育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使学生在沟通中把握信息的能力,不断开拓视野,培养学生的感性和理性,使他们成为一个思想维度比较广阔,个性比较独立的人。

综上所述,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强调人文精神、多学科渗透、注重体验价值、与思维发展、精神成长等方面。

这些思想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具体和实用的参考和借鉴,更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修养体验。

浅谈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

浅谈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

浅谈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
叶圣陶是20世纪著名的语文教育家、教育理论家,他对语文教育的思想对我国教育事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强调语言的重要性,提出了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育方法。

下面我们来浅谈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

叶圣陶认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媒介。

他强调语言的社交功能,认为语文教育应该使学生学会正确地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他提倡学生在语文教育中注重培养正确的交流方式,通过语言交流来促进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

叶圣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

他认为语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只有通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和感悟能力,才能真正地掌握语文知识。

他主张在语文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感性的认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他提出了“感悟、感受、感句、感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通过感受、理解和运用语言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叶圣陶主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他认为阅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才能获得真正的语文修养。

他提出了读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强调了学生在阅读中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他主张学生要广泛阅读文学经典,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叶圣陶还强调了语文教育的人文关怀。

他认为语文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情感。

他主张在语文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通过语文教育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和美育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浅谈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浅谈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生活则是人们日常所需、所接触的一切,包括语言、文字、意义等方面,语文教学也应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语文教学应贴近生活作为一门学科,语文教学不应只滞留于考试的应试范围内,更应考虑到如何使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营造一个语文氛围,丰富学生的语文阅读、思考、表达等能力。

因此,语文教学应该贴近生活,结合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实际情况,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从生活中感悟、观察、体验语言文字的魅力,引导他们在课堂和生活中看到语文之美,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和兴趣。

生活中的语文教育生活中的语文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学,而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交流、互动来完成。

例如,家长在与孩子交流时,可以通过对话、课外读物推荐等形式,让孩子更加理解和灵活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社会上也会通过各种渠道传输消息和信息,培养人们对语文的兴趣和理解。

生活中的语文教育可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触到真实的语言,使语文教育更加具体、生动、有效。

语文教学与社会发展的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语文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语文教学也应该紧跟社会发展,进行合理的修饰和更新。

例如,新课标推出了“语文素养”这一概念,强调语文知识的贯通性和综合性,这要求语文教育更注重整体性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结论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通过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口头和文字表达,加深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和热爱,实现更加有效的语文教育。

同时,社会发展也要求语文教学理念的更新和修饰,促进语文教育的改进与提高。

生活,与语文教学一路相伴

生活,与语文教学一路相伴

生活,与语文教学一路相伴摘要:本文主要从教学方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几个方面,论述如何在教育中践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让语文教育努力回归生活,从而使教育更有成效。

关键词:生活教育教学方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教育理论的研究只有在实践中得到不断检验和发展才能常青常新。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他的教育教学理论在今天依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辉。

生活教育理论是他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其基本内容主要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先生一再强调“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

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①比起其它学科,语文教学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更紧密,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障碍,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一、在生活中确立语文教学方向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生活和学习的关系应该是为生活而学习,而非为学习而生活”。

为生活而学习,学习成为自身成长和发展的一种需要,学习是积极向上的;为学习而生活,学习是一种任务,为完成任务而疲于应付,学习是被动的、痛苦的。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满足生活实际的需要,改善现实生活质量,提高自身素质。

通过学习,做全面发展的人,做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因此,学习应与现实生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要深入生①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三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杜,2005年版,第550页活,学用结合,从而促进生活实践和社会发展。

语文学科是一个内涵外延极其广泛的学科。

在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语文的气息,生活中语文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叶圣陶和语文的关系

叶圣陶和语文的关系

叶圣陶和语文的关系稿子一嘿,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叶圣陶和语文那千丝万缕的关系。

你知道叶圣陶先生不?他可是语文教育界的大咖呀!叶圣陶先生对语文的热爱那叫一个深沉。

他觉得语文可不只是一门学科,那是咱们生活中交流、表达、理解的重要工具。

他写的那些文章,哎呀,文字简洁又优美,让人读起来特别舒服。

就好像他在你耳边轻轻地讲故事,一下子就能把你拉进那个奇妙的世界里。

他的作品教会咱们怎么用简单的文字,表达出最真挚的情感和最深奥的道理。

而且叶圣陶先生还特别注重语文的教育。

他觉得教语文得有方法,不能死记硬背,得让孩子们真正喜欢上语文,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他主张要多读多写,这样才能提高语文的能力。

他还亲自编写教材呢!那些教材可都是精心打磨的,就是为了让咱们能更好地学习语文,打牢基础。

叶圣陶先生和语文的关系,那简直就是如鱼得水,密不可分。

他为咱们的语文学习和教育付出了好多好多,咱们得好好感谢他!稿子二亲,咱们来唠唠叶圣陶和语文的那些事儿哈!叶圣陶呀,那可是语文领域的大名人!他对语文的感情,那可不是一般的深。

他觉得语文就像一座神奇的花园,里面藏着无数的宝藏。

咱们通过学习语文,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文字风景,可以了解到丰富多彩的世界。

他写的文章,那都是经典中的经典。

文字朴实无华,却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

就好像是一位亲切的长辈,在跟咱们慢慢讲述生活的道理。

在教育方面,叶圣陶先生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他不主张那种生硬的教学方式,而是希望能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他说,语文要学以致用,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

他对语文教材的编写也特别用心。

每一篇课文,每一个练习,都是他精心挑选和设计的,为的就是让咱们能更容易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可以说,没有叶圣陶先生,咱们的语文学习可能会少了很多乐趣和收获。

他就像是一位引路人,带着咱们在语文的世界里探索、成长。

所以呀,咱们得记住他的贡献,好好学语文,不辜负他的一片苦心哟!。

语文教学要联系社会生活

语文教学要联系社会生活

语文教学要联系社会生活【摘要】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的条件下,语文学习早已超出了课堂范围。

而传统的语文教学都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教师不离三尺讲台,学生则被禁锢于有形的教室之中,整天被困于枯燥的听讲、无尽的题海之中。

如此的教学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

所以,语文教学在打破以“教师为主”的模式的同时,也应打破以课堂为中心的格局,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更贴近生活,从而让学生走进社会,把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社会生活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的条件下,文理渗透日趋综合,影视书刊大普及,学生几乎处处与听、说、读、写的语文学习有关,语文学习早已超出了课堂范围。

而传统的语文教学都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教师不离三尺讲台,学生则被禁锢于有形的教室之中,整天被困于枯燥的听讲、无尽的题海之中。

如此的教学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有学习主人的意识呢?另外,21世纪需要的不是只会背诵死的书本知识而没有实际能力的书呆子,需要的是能听、说、读、写,反应敏捷,思维活跃,具有创造意识和创造性格的新型的人才,要造就这样的人才,单单靠课堂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语文教学在打破以“教师为主”的模式的同时,也应打破以课堂为中心的格局,让学生走出课堂,投入到精彩的生活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更贴近生活,从而让学生走进社会,把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进行如下的尝试。

1.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

古人说得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

城市图书馆、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学生家庭有着很多的藏书、报刊、杂志,这些有益的精神食粮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能帮助学生获取信息、丰富知识、拓展视野。

浅谈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

浅谈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

浅谈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美国教育家华特斜勒涅斯有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语文是个‘公器’,在趣味的生活里才可能找到一切的源泉。

”语文在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并广泛而又频繁地运用着。

义务教育初中教材提出:“语文学习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

语文是交际工具,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于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

”因此,语文教师要更新课堂观念,拉近学校与社会的距离,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生活。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采取了下面的一些做法,让语文教学真正走向社会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实实在在地成为社会交往的工具。

一、在语汇的教学中,搜集、积累日常生活中的新词语言本身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随着社会的日益加速发展,语言规范的动态性、开放性表现得愈加明显。

语文教学要紧跟时代步伐。

引导学生搜集、积累和理解诸如电脑、网络、微博、微信等等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新词,有助于学生增强语言的敏锐感受力和对时代发展脉搏的精妙把握。

二、加强口语训练口语训练是书面语训练的前提与补充,学生在学习书面语的过程中,总离不开口头表达,如说出句子的含义、概况文章的中心、综合解答问题等,为了让学生的口头表达更贴近书面语,更规范、更准确、更生动、更流畅,教师必须让学生凭借书面语的学习,严格口语训练,实现书面语的口语化。

口语训练是培养学习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语言交际能力的关键。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以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目的。

通过口头作文、演讲比赛,小品等学生喜爱的形式出现。

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增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从而使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紧密结合起来。

三、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等扩大信息量课外阅读是学习语言的一条重要途径。

阅读中随时记录那些富有表现力的生动、幽默、具有个性化的语言和浓缩了丰富内涵的词汇,对自己的作文不仅有借鉴、指导意义,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和影响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文教学不能脱离生活

语文教学不能脱离生活

语文教学不能脱离生活教育家叶圣陶教导我们:“语言文字不只是一种知识:必须随时学习,随时应用,渐渐成为生活中的习惯,才能够通。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

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

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1.访一访,观察生活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

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对此,教师要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反映朱德优秀品德的《菩萨兵》时,可以组织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书籍,也可以让学生扮演成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一些老红军,这样不仅使学生全面了解了当时环境的恶劣,深刻理解朱德与战士同甘共苦和关心人民生活疾苦的高尚品质,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也兴趣盎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育与生活——重温叶圣陶语文教育与生活关系的论述语文教育与生活——重温叶圣陶语文教育与生活关系的论述“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道出了语文教育与生活关系的真谛。

“联系生活”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指导思想,也已成为语文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将初中语文教学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重点是“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这是语文教育生活化道路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它以教材的生活化强化语文教育与生活的关系。

但有了科学的教材,并不必然意味着有科学的实践。

教材的科学性到实践的科学性,操作权在教师,教师的思想观念起决定性作用。

要打破语文教育的封闭局面,今天重温叶圣陶先生的有关论述,很有必要。

语文教育与生活,作为两种社会现象,它们有着内在的联系。

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理论的重要奠基人叶圣陶先生,他的语文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在语文教育与生活关系上的论述上,见解独到而深刻。

一语文教育是生活所需。

语文教育并非应某一个人的心血来潮而出现的,它是应生活的需要才产生的。

叶老说:“咱们为了生活上的需要,从小就学习语言。

”1“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能力。

”在叶老看来,作为一个现代公民,需要进行广泛的社会交流,语言文字的应用是最基本的工具,否则就缺乏必要的生活能力。

为了生活的需要,就必须在学校设专门的语文课程,进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专门训练。

现代哲学告诉我们,一切理论、一切科学、一切知识都以生活为基本的前提。

没有生活,一切理论、科学、知识都成为无本之末、无源之水。

语文教育,作为学科理论、学科实践、学科知识体系,自然,生活是它的根,离开了生活,其意义将不复存在。

“我们生活在自己的具体的周围世界之中。

而我们的一切关注如努力都指向这个世界。

”3握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这个地球,无异于异想天开。

学校设置语文课程,学生接受语文教育,要想脱离与之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从根本上说,不可思议。

我们关注语文教育,努力实施语文教育,如果无视生活的要求,生活的变化,关起门来搞封闭式训练,其效果将令人怀疑。

胡塞尔指示:“生活世界始终是在先被给予的,始终是先存在着而有效的,但不是出于某种意图,某个课题,不是根据某个普遍的目的而有效的,任何目的,都以这个生活世界为前提。

”4在最普遍的意义上,生活是根、是本,它先在性地规定了语文教育。

二学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从根本上说,人一生下来,就存在着学习语言的环境。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及其它成人都是学习语言的老师。

长期的耳濡目染,长期的语用实践,逐步学会用语言与人交往,满足小范围的交往需要。

然而,叶老告诉我们:“平常说的语言往往是任意的,不免有粗疏的弊病;有这弊病,便算不得能够尽量运用语言;必须去掉粗疏的弊病,走到精粹的境界,才能算得尽量运用语言。

”5为了更好地与人交往,语言就必须进到精粹的境界。

而且,习得的语言,大多为方言。

而方言,只在方言区才有效,方言区之外,交际就困难,给不同方言区的人交流思想、学习经验等带来不便。

封建时代,小农经济占支配地位,自给自足,掌握了方言就可以满足小范围交际的需要。

“现在,全国的人正在共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在一切工作和斗争中,彼此的思想必须充分交流,有一点儿障碍就是损失,与别人根本没办法进行交流了。

因此,说话要说全国人通用的话,写东西要照全国人通用的话写。

这样,说出来的写一来的才能使极大多数人了解,一个人才能跟极大多数人交流思想。

”6学好用好普通话,才能更好吸取他人的智慧,表达自己的思想。

而学普通话,正是语文课堂所要训练的。

而且,从小在学校学习普通话,也是最有效的。

语文教育的生命在于为生活服务。

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指明了语文教育服务生活的大方向,语文教育就要努力做好“服务”大文章。

其实,在十多年前,叶圣陶先生就谆谆告诫:“你们要更深、更透地体会教育方针的精神。

……服务,怎样才能服务得更好。

”7语文教育怎样才能更好地为生活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叶老认为要在根本上下功夫。

他虽然没有直接论述,但我们从他精深的思想中,仍然可以窥见他的语文教育服务观。

他说:“咱们生活,咱们劳动,咱们学习各种知识,咱们做各种工作,非跟别人打成一片不可,非彼此了解不可。

跟别人打成一片,彼此了解,全靠语文,语文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了。

”8从根本上指明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才是真正的服务。

其实,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不论是生活、学习还是工作,任何人总要直接间接地与别人打交道,与别人交流信息,向别人学习经验,这就离不开语文文字的运用。

尤其是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今天,社会更加开放,交流更加频繁,市场面前,总是先交流信息后交流商品。

信息交流最实用的工具便是语言文字。

不可想象,一个不会熟练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的现代人,能在市场大潮中显身手。

叶老曾在各种场合,语重心长,一再重申,语文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吸收与表达的能力。

听与读是吸收,说与写是表达,这是最基本的四种语文能力。

他说:“吸收与发表并不是生活上的点缀,都是实实在在的必要。

人既然生活在社会里,社会里既然有这么一种文字,作为交流经验思想情感的工具,若不能凭文字吸收人家的经验思想情感,用文字发表自己的经验思想情感,吃亏之大是不必说的。

”9培养学生吸收与表达的能力,语文散育才算服务现代生活。

二语文教育的内容源于生活,切近生活的语文教育“教什么”,在学术界存在众多分歧。

有的认为语文教育的内容包括基本能力训练、语言基本素材、语文基础知识、典范文章及课外活动。

也有的认为语文教育的内容是“传授给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态度的总和。

”9在教育实践中,语文教师实际上也有属于自己的内容观,并付诸实践。

只是大多未形诸文字而已。

但是,在语文教育的内容上,不论持哪种观点,抱什么看法,人们必然会问:内容缘何而来?“问渠哪得诸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头活水在哪里?在生活,这是叶老的一贯主张。

以写作为例,叶老就有详尽的阐述。

写作并不神秘,它只是作者在生活中形成的经验思想情感的文字表述。

他说:“咱们每天认识些事物,研究些问题,习惯地完成一串串的思想过程。

写作不过是把它写到纸上去罢了,并不是什么特别稀罕的事儿。

”11“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写出来。

”12长期以来,一些人的心目中,把写作看得很神秘,认为一般人缺乏写作的基础,没有写作的本钱。

叶老却明白地告诉每一个人:生活就是基础,生活就是本钱。

人人都在生活,人人都有基础,人人都有本钱。

他认为“练习写作,并不是为着给自己指上一个‘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头衔。

而是使自己的生活更见丰富、更见充实。

”13写作不为特殊目的,而是为了生活的需要。

撩开了神秘的面纱,使人们认识到了写作的本质,从而明确人人能学会写作的道理。

生活是写作的基础。

对于生活与写作的关系,叶老有一个形象而生动的比喻,他认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

”13生活为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有了生活,写作的素材就不会枯竭。

“必须根源于现实生活,文章才真能写通,写来才真有意义。

”15作文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要养成写作能力,第一宜着眼于生活和发表的一致;说明白点,就是发表的必须是自己的意思或情感,同时,又正是这意思或情感。

”16“生活和发表的一致”,无疑是要求所写的必须是生活,是生活中所产生的经验思想与情感,而不是写空话、假话,抒虚情假意。

文章内容源于生活,文章才有生命力。

更进一步,他还认为,生活是丰富的,写的东西大多了”。

生活的质量决定着作文的质量。

他说:“好文章是深度生活的产品,生活的深度不够,是勉强不来的。

”17生活的深度,在叶老看来,也就是生活充实。

“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发抒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

生活充实的含义,应是阅历得广,明白得多,有发现的能力,有推理的方法,情性丰富,兴趣绕富,内外合一,即知即行等等。

”18那么,怎样才能有充实的生活呢?“要有充实的生活,就要有合理与完好的思想、情感;而作文就拿这些合理与完好的思想、情感来做原料。

”19对于作文散学而言,要使学生有充实的生活,致力于“训练思想与培养情感”。

20语文教育的内容源于生活,而生活是广阔的,是不是生活中的一切都可拿到语文课堂上或者干脆将课堂搬到生活中去呢?叶老认为,大可不必,语文教育要有凭介,这凭介就是教材,要以教材为例子来进行。

当然,作为凭介的教材,其内容就必须贴近生活。

轮子在《〈开明图语续本〉编辑要旨》中指出:“本书内容以儿童生活为中心。

取材从周围开始,随着儿童生活的进展,逐渐扩张到广大的社会。

与社会、与自然、艺术等科企图作充分的联络。

”“本书尽量容纳儿童文学及日常生活上需要的各种文体;词、句、语调力求与儿童切近,同时又和标准语相吻合,适于儿童诵读或吟咏。

”21贴近生活的教材,儿童原来就绕有兴趣,不致枯燥乏味。

切合生活,还必须具有时代性,现代人应读现代文。

所以,在《〈开明所编高级图文读本〉编辑例言》中指出:“希望切合读者的生活与程度。

就积极方面说,足以表现现代精神的、现代化生活有关涉的,为现代青年所了解的,所能接受的,才入选。

22教材反映火热的社会生活,有浓厚的时代气息,是现代语文教育在内容上的体现。

语文教育要介入生活。

语文教育一头联着课堂,一头联着生活。

两头热,两头相联,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远离生活,脱离生活,是走死胡同。

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就是严重脱离生活、关起门来搞应试的典型。

对此,叶老给予了无情批判:“古式教育是守着古典主义的:读古人的书籍,意在把书中内容装进头脑里去,不问它对于生活合不合适,有用处没有用处;……旧式教育又是守着利禄主义的:读书作文的目的在取得功名,起码要能得‘食禀’,飞黄腾达起来做官做府,当然更好;至于发展个人生活上必要的知识,使个人终身受用不尽,同时使社会间接蒙受有利影响,这一套,旧式教育根本就不管。

”23在谈到训练儿童说话能力时,他认为最好的途径是:“与儿童一起生活”而且“这里所谓一起生活,并不只是住在一处地方的意思,正是要接触他们的内心,而且完全了解,而且他自己差不多融和在里头。

”24与儿童一起生活,与儿童打我一片,就可以深入了解儿童的心灵世界,达到心灵的交流,教学才不至于游离学生的实际,从一已之念出发,一厢情愿地进行灌输。

他还说:“图文科的目标在养成阅读能力跟写作能力,阅读跟写作可须切近现代青年的现实生活。

”25一句话,生活中的听说读写与语文教育的听说读写融为一体,才是语文教育的理想境界。

注释:1 2 5 11 13 14 15 17 18 19 20 21 22 23:《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80年版,210页,2页、226页,225页,603页,127页,359页,353页,309页,66页,19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