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肺炎双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
高中生物必修二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高中生物必修二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https://img.taocdn.com/s3/m/2c8e6443312b3169a451a470.png)
3. 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两大实验的实验思路: 设法将 DNA 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分离开来,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各自的 作用。
4.牢记关于遗传物质的三个重要结论
(1)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 DNA。
2.实验过程
⇓
3.实验结论 在噬菌体中,保证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质。 _____
知识点三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烟草花叶病毒对烟草叶细胞的感染实验 (1)实验过程及现象:
(2)结论:RNA 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 2.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结论 由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因此 DNA 是
(1)小鼠存活的是①、③、④ ,小鼠死亡的是 ② 。
(2)请解释各组小鼠的存活与死亡的原因。
提示:DNA 酶能将 DNA 水解,因此不能使 R 型细菌转化 为 S 型细菌,①中小鼠不死亡。②加入的是 S 型细菌,小 鼠死亡。高温能使细菌死亡,使酶失去活性,因此③④中 小鼠都不死亡。
[系统认知]
1.比较肺炎双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
主要的遗传物质 。 ________________
1.必记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两个结论
(1)格里菲思实验的结论: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存在“转 化因子”。
(2)艾弗里实验的结论:DNA 才是使 R 型细菌产生稳定性 变化的物质,即 DNA 是遗传物质。
2.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两次标记
(1)第一次标记: 标记大肠杆菌, 分别用含 35S 和 32P 的培养 基培养大肠杆菌。
第 1 讲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知识点一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2021版山东新高考生物人教大一轮复习课件:第15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021版山东新高考生物人教大一轮复习课件:第15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https://img.taocdn.com/s3/m/42a79198b9f3f90f76c61bf1.png)
-19-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4.(2019湖南长沙雅礼中学月考)格里菲思在进行肺炎双球菌转化
实验时只有在小鼠体内才能转化成功,他用灭活的S型细菌与R型 活菌混合物在培养基中体外培养时,总是无法得到转化现象,而艾 弗里在培养基中加了一定量的抗R型菌株的抗体就在体外成功重
复了转化现象。关于以上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结论 有某种“ 转化因子 ”
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
物质
①所用材料相同,都是 R 型和 S 型肺炎双球菌;②体内转化
实验是基础,仅说明加热后杀死的 S 型细菌体内含 联系 有 某种“转化因子” ,而体外转化实验则进一步说
明 “转化因子”就是DNA ;③实验设计都遵循对照原
则、单一变量原则
-9-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正误判断 (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是“转化因 子”。( × ) (2)肺炎双球菌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 (3)从格里菲思实验中的病死小鼠体内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只 有S型细菌而无R型细菌。( × ) (4)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 混合产生了S型活细菌,其生理基础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 ) (5)艾弗里及其同事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 遗传物质。( × )
活菌的,DS项型错细误菌。
关闭
ABD
解析 答案
-16-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2.(2019广东中山期末)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说法,正 确的是( )
A.格里菲思和艾弗里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艾弗里实验中S型细菌DNA+R型活细菌一起培养,培养基上生 存的细菌都是S型细菌 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 遗传物质
2020-2021学年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易错题06 遗传的分子基础(含答案)
![2020-2021学年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易错题06 遗传的分子基础(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cb8ea4aa00b52acfc7ca62.png)
易错点06 遗传的分子基础易错题【01】对中心法则的理解不到位易错题【02】对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区别不清易错题【03】对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理解不到位01对中心法则的理解不到位(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1))关于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及其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也可以从RNA流向蛋白质B.细胞中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出的RNA均可编码多肽C.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与所有基因的碱基数之和不相等D.染色体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可以转录出不同的RNA分子【错因】生物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就是中心法则描述的内容,本题各个选项是对中心法则具体内容的描述,对中心法则识记或理解不到位的,则会在本题出现混淆。
【问诊】真核生物的正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包括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
DNA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A、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包括DNA转录成mRNA,mRNA进行翻译合成蛋白质,A正确;B、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可以转录出mRNA、tRNA、rRNA等,mRNA可以编码多肽,而tRNA的功能是转运氨基酸,rRNA是构成核糖体的组成物质,都不编码成多肽,B错误;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DNA分子上还含有不具遗传效应的片段,因此DNA 分子的碱基总数大于所有基因的碱基数之和,C正确;D、染色体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一条单链可以转录出不同的RNA分子,D正确。
故选B。
【答案】B【叮嘱】中心法则:,图中实线表示的是绝大部分生物(包括所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和大部分病毒)都具有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式,包括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虚线表示的是RNA病毒的信息传递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逆转录病毒(如HIV),一种是RNA自我复制类型(如新冠病毒)。
1.如图为人体中基因对性状控制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可以得出A.①过程需要DNA单链作模板,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为其直接供能B.过程①②者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且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重组的结果D.基因1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基因对性状控制过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转录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M1、M2是转录形成的mRNA,可作为翻译的模板;②是翻译过程,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合成;据此分析。
新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详解
![新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0452490710a6f524ccbf85d2.png)
结论:
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杀死的S型细 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 性物质----“转化因子”。且这种性状的 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
单凭格里菲思的实验能不能证明DNA就是 转化因子?为什么?
不能,因为被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蛋白质,多糖以及DNA 等物质,还不能说明哪种物质起了“转化因子”的作用,还 是共同起了作用。
(二)艾弗里的实验 (体外转化)
(1)设计思路:
DNA 和 蛋白质 将S型细菌的______ ______、 多糖 ____ 等物质分开, 并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以观察各成分的作用。 相关技术手段:
细菌的培养、物质的提纯和鉴定技术等
(2) 实验材料
(3) 实验过程及现象
哈哈哈哈 分别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 哈哈哈哈
(3)艾弗里为什么还要设计最后一组实验?设计 意图是什么?
DNA才能使R菌转化,脱氧核苷酸没有转化作用。
[探究]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 艾弗里的实验设计采用了对照实验的设计思想, (1)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
自变量:加入到R型细菌培养基中的物质不同。 因变量:R菌是否能转化成S型细菌。
(2)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典例1】下列关于肺炎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 是( ) A.加热杀死后的S型球菌中DNA已经全部断裂,失去活 性 B.在艾弗里的实验中,DNA酶将S型球菌DNA水解为脱 氧核苷酸,因此不能使R型球菌发生转化 C.在转化过程中,加热杀死后的S型球菌中DNA没有进 入R型活球菌的细胞中 D.加热杀死的S型球菌也能使小鼠的体细胞发生转化
①能复制,在前后代保持连续性,稳定性。 ②有储存巨大数量遗传信息的潜在能力。 ③能控制物质性状和代谢过程。 ④能引起可遗传的变异
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带答案重点知识点大全
![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带答案重点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2072ab7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da.png)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带答案重点知识点大全单选题1、下列有关“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真核生物、原核生物、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C.动物、植物、真菌的遗传物质是DNA,除此之外的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D.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2、某DNA分子片段中共含有3000个碱基,其中腺嘌呤占35%。
现将该DNA分子片段用15N同位素标记过的四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将全部复制产物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图甲结果;如果将全部复制产物加入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则得到图乙结果。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X层与Y层中DNA分子质量比大于1:3B.Y层中含15N标记的鸟嘌呤有3600个C.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Y层的1/3倍D.W层与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是4:13、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下列与此相关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保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性B.“分子量大”可体现遗传物质在分子水平的多样性C.“半保留”复制保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连续性D.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使后代获得遗传多样性4、DNA分子的稳定性与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数目有关。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DNA分子中(A+T)/(G+C)与(A+C)/(G+T)两个比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碱基序列不同的双链DNA分子,后一比值不同B.前一个比值越大,双链DNA分子的稳定性越高C.当两个比值相同时,可判断这个DNA分子是双链D.经半保留复制得到的DNA分子,后一比值等于15、肺炎双球菌有多种类型,S型菌可以分为I、Ⅱ、Ⅲ型等,其中Ⅲ型荚膜最厚,致病力最强。
下列有关R 型菌和S型菌的说法正确的是()A.R型菌无毒,其根本原因是缺乏催化多糖荚膜合成的酶B.厚荚膜基因(S-Ⅲ)和薄荚膜基因(S-I)可能是一对等位基因C.将S型菌的DNA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后,只有少数R型菌会转化成S型菌D.若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活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则小鼠不会死亡6、在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
6.1.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6.1.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540b71e2b7360b4c2f3f64fe.png)
加入S型细 菌的物质
蛋白质 荚膜多糖
DNA DNA(经DNA酶处理)
培养皿 长菌情况
R型 R型 R型、S型 R型
A.①不能证明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②说明S型细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③和④说明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解析:第①②组实验说明蛋白质和荚膜多糖与R型菌 转化为S型菌无关;第③组实验说明DNA与R型菌转 化为S型菌有关;第④组实验说明DNA被水解后的产 物不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①~④只能说明DNA 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解析:转化率与所提取的S型细菌的DNA纯度有 关,DNA纯度越高转化的效率也越高;体内转化实验 只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没有证 明DNA是遗传物质;S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转 化为S型细菌,从而导致小鼠死亡;肺炎双球菌转化 的实质是基因重组。
2.理解“转化”的两个关键点 (1)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而非基因突变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 S 型细菌的 DNA 片段整合到 R 型细菌的 DNA 中, 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即发生了基因重组。 (2)S 型细菌死亡实质 加热使蛋白质变性,表现为细菌生命活动的终止;加热时可以破坏 DNA 双链间的氢键,使 DNA 的双螺旋结构被破坏,在温度降低后可恢复原结构, 保持其作为遗传物质的功能。
解析:四组实验相互对照,四组实验均为实验组;实验 2中小鼠体内只存在S型细菌;该实验只能证明转化 因子的存在,但不能证明其化学成分。
2.(2019·山西太原月考)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
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由表可知( C )
实验 组号 ① ② ③ ④
接种 菌型 R型 R型 R型 R型
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
![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48572ac3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ab.png)
03
实验结论
转化因子的确定
转化因子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或多糖。
转化因子的来源
转化因子来自供体菌,而不是自发产生或由培 养基中的物质产生。
转化因子的作用
转化因子携带了新的遗传信息,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转化过程的解释
吸附
供体菌与受体菌接触,转化因子吸附在受体 菌表面。
疾病预防
了解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过程有助于预防疾病 的发生,例如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加强环境 卫生等措施来降低感染风险。
04
实验的争议与后续研究
实验的争议点
实验伦理问题
01
该实验涉及对活体动物进行感染,伦理问题引发了广
泛的争议。
实验方法的准确性
02 有学者质疑实验方法的准确性,认为实验结果可能存
在偏差。
提高科学研究的伦理意识
该实验引发的伦理争议提高了科学界的伦理意识,促进了科学研究 的规范化和伦理审查机制的建立。
05
实验的意义与启示
对细菌学的贡献
证实了细菌在人体内可以发生转化
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不同菌株间的遗传物质可以转移,从而引起细菌性状 发生改变,这一发现对细菌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02
揭示了基因重组的机 制
该实验揭示了基因重组的机制,为后 续研究基因重组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 验依据。
03
证明了DNA是遗传物 质
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是遗传物质,这一发现奠定了现 代遗传学的基础。
对疾病治疗的推动
推动了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为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推动了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为疾病治 疗提供了有效手段。
师说高中全程复习构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说基础说考点说案列说实验说习题遗传与进化31DNA是主
![师说高中全程复习构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说基础说考点说案列说实验说习题遗传与进化31DNA是主](https://img.taocdn.com/s3/m/604ac3ef866fb84ae55c8d32.png)
跟踪训练 1 如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研 究过程,能充分说明“DNA 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物 质不是遗传物质”的是( )
A.①②④ C.①③④
B.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思路分析:在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实验 的思路是设法将 DNA、蛋白质分开,分别观察 DNA 和蛋白 质的作用,故实验设计和分析都应该围绕这个中心展开,找出 实验中的自变量,再分析对应的因变量。
对比项目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噬菌体侵染实验
采用直接分离法,即真正 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
DNA 与蛋 将 S 型细菌的 DNA 与其 记法分别标记 DNA 和
白质分开的 他成分分离,然后用每种 蛋白质进行实验以实
不 方式
同 点
对照原则
单一成分与 R 型细菌混 合,做体外转化实验 相互对照
现单独观察它们各自 的作用 自身对照
(3)在格里菲思所做实验基础上,艾弗里设计了肺炎双球 菌的体外转化实验 (如下图所示 )。在艾弗里设计的实验中,最 关 键 的 思 路 是 , 首 先 从 ________ , 然 后 ________ , 观 察 ________。
(4)艾弗里所做的实验中,设置 1~5 组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__,实验结果说明 ________ 。5、6 组实验结果说明 ________。
化因子”
是遗传物质
用加热杀死的 S 型细 菌注射到小鼠体内作 为对照实验来说明确
实发生了转化
将物质提纯分离 后,直接地、单独 地观察某种物质 在实验中所起的
作用
联系
(1)所用材料相同; (2)体内转化实验是体外转化实验的基 础,体外转化实验是体内转化实验的延 伸; (3)两实验都是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 原则
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20讲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20讲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fd438917d5bbfd0a7856735c.png)
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20讲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第第20讲讲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考纲要求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实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考点一考点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分析1.肺炎双球菌类型的比较特点类型菌落荚膜毒性S型光滑有有R型粗糙无无2.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1实验.对比说明R型细菌无毒性,S型细菌有毒性。
2实验.对比说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无毒性。
3实验..对比说明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4结论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1实验.分别说明荚膜多糖.蛋白质没有转化作用。
2实验.说明DNA有转化作用。
4.比较肺炎双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项目体内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实验培养细菌小鼠体内培养培养基体外培养实验原则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毒性对照S型细菌体内各成分的相互对照实验结果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S 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实验结论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含有某种“转化因子”DNA是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联系所用材料相同,都是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是基础,仅说明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而体外转化实验则进一步说明“转化因子”就是DNA;实验设计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1.判断下列关于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的叙述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2肺炎双球菌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3S型细菌表面光滑,有毒性4从格里菲思的第组死亡小鼠身上分离得到的S 型活细菌是由S型死细菌转化而来的5从格里菲思实验中的病死小鼠体内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只有S型细菌而无R型细菌6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2.判断下列关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叙述1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在艾弗里的实验中,DNA酶将S型细菌的DNA分解为脱氧核糖核苷酸,因此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等技术4艾弗里提出的有关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结论,没有得到科学家的一致公认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在体内转化实验中,如果没有实验,能否得出格里菲思的结论为什么提示不能。
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几点思考
![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b338a12c5da50e2524d7f77.png)
在讲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中,学生对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提出了几点质疑。
笔者在经过认真思考、讨论、查阅资料后,针对各个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
笔者发现学生提出的疑问很有意义和代表性,现将学生质疑和笔者解答整理如下,供同仁参考。
也求抛砖引玉,获得更好的解答。
1.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和活的R型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并从小鼠体内分离出活的S型,且其后代仍是有毒性的S型。
格里菲思推论:在已经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中,必然含有一种“转化因子”,促使R型转化为S型,且这种转化可遗传。
1.1 质疑一:是S型复活还是R型被转化?学生的质疑:为什么是R型被转化,而不是加热杀死的S型复活呢?笔者的分析解答:学生提出这样的质疑,主要是对蛋白质的化学性质不太了解。
蛋白质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才具有生理活性,加热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变性),且该过程不可逆。
所以加热后蛋白质变性失活,不可能再恢复其功能(可以高温下酶失活为例)。
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蛋白质失活了,生命活动就不可能再恢复,也就是说热杀死的S 型是不可能复活的。
当笔者作出上边的解释后,有学生立即又提出了下面的质疑。
1.2 质疑二:加热杀死的S型的DNA为什么没被破坏还可以发挥转化作用?学生的质疑: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蛋白质变性失活了,失去了生理功能。
那为什么热杀死的S型的DNA还有作用呢?笔者的分析解答:学生提出这样的质疑,和上一个问题的原因相似,主要是对DNA的结构及化学性质不太了解。
DNA是由两条链形成的双螺旋结构,两条链间碱基通过氢键连接。
加热会使氢键断裂,使DNA双螺旋解开成单链,称为DNA变性。
但和蛋白质变性不同的是,当温度缓慢降低时单链又可以重新形成双链,称为DNA复性。
所以,加热杀死的S菌的DNA 还是有作用的。
1.3 质疑三:转化因子是S型菌的整个DNA,还是DNA片段?学生的质疑:发挥转化作用的到底是S型菌的整个DNA,还是DNA片段?笔者的分析解答:这个问题涉及的是DNA分子变性、复性、以及基因的有关知识。
郑州市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重难点归纳
![郑州市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重难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eb7532f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59.png)
郑州市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重难点归纳单选题1、在DNA分子模型的构建实验中,若仅用订书钉将脱氧核糖、磷酸、碱基连为一体并构建一个含10对碱基(A有6个)的DNA双链片段,那么使用的订书钉个数为()A.58B.75C.82D.88答案:C分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每个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的磷酸、一分子的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的碱基组成,而每个核苷酸之间是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
每个脱氧核苷酸的三部分间需要2个订书钉,每条链上的10个脱氧核苷酸间需要9个订书钉,两条链间的6对A-T和4对G-C间各需要12个订书钉,每条脱氧核苷酸链使用订书钉为10×2+9=29个,所以共使用订书钉为12+12+29×2=82个。
故选C。
2、下列关于遗传学史上重要探究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遗传规律B.摩尔根等基于性状与性别的关联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赫尔希和蔡斯用对比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沃森和克里克用DNA衍射图谱得出碱基配对方式答案:D分析:1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 →得出结论。
2 . 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3 .赫尔希和蔡斯进行了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4 .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A、孟德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杂合子自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发现了遗传规律,A正确;B、摩尔根等基于果蝇眼色与性别的关联,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C、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T2噬菌体DNA和蛋白质,通过对比两组实验结果,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正确;D、沃森和克里克用DNA衍射图谱得出了DNA的螺旋结构,D错误。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9c494b0eb9d528ea81c77989.png)
一 .格里菲思的 肺炎双球菌体内 转化实验
能够使人患肺炎或 使小鼠患败血病。
有毒性两种肺炎双球菌
实验材料:小鼠 体 菌落 S 型
菌
R 型菌 有多糖类的荚膜 无多糖类 的荚膜 表面光滑 表面粗糙
肺炎双球 的转化实验
毒性 无毒性 R 梨*
1.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不死亡。
员
2.将有毒性S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患败血症死亡。
4.将无毒性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
将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
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 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i
n
思考?
1.对比分析第一、二组说明什么?第二、三组说明什么?第三、四组又说明什么?
2.该实验能否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2021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07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人教版必修2)(Word学生考试版
![2021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07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人教版必修2)(Word学生考试版](https://img.taocdn.com/s3/m/898f30c75901020206409c34.png)
专题07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分析(1)肺炎双球菌类型的比较(2①过程及结果②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①过程与结果②结论:DNA是“转化因子”,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分析(1)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用35S、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2)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①噬菌体的结构②噬菌体的生活方式:活细胞寄生。
(3)实验过程①标记噬菌体②侵染细菌(4)实验结果分析3.生物遗传物质的判断(1)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结论:烟草花叶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连一连)4、“二看法”判断子代噬菌体标记情况5、探究遗传物质的思路和方法(1)探究思路①若探究哪种物质是遗传物质——设法将物质分开,单独看作用。
②若探究未知病毒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利用酶的专一性,破坏其一,看其二。
(2)探究方法①分离提纯法:艾弗里及其同事做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缺点是物质纯度不能保证100%。
②同位素标记法: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方法:分别标记两者的特有元素;将病毒的化学物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目的:把DNA与蛋白质区分开。
③病毒重组法: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验证实验。
方法:将一种病毒的遗传物质与另一种病毒的蛋白质外壳重新组合,得到杂种病毒。
④酶解法:利用酶的专一性,如加入DNA水解酶,将DNA水解,观察起控制作用的物质是否还有控制作用,若“是”其遗传物质不是DNA,若“否”其遗传物质可能是DNA。
一、选择题1.将下列混合物加入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只出现表面光滑的一种菌落的是()A.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B.S型细菌的DNA与R型活细菌C.DNA酶处理的S型菌DNA与R型活细菌D.DNA酶处理的R型菌DNA与S型活细菌2.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别使用35S,32P对同一个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进行标记B.可利用15N代替32P来标记DNAC.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很高D.用含有充足有机物的完全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3.下列有关遗传物质探索历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B.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上清液放射性都会升高D.烟草花叶病毒(TMV)的重建实验证明了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4.下图表示某兴趣小组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噬菌体DNA的复制通常发生在噬菌体分裂前的间期B.b中提取出来的子代噬菌体含35SC.如果搅拌不充分,则离心后b的放射性会增强D.仅由图中实验即可得出DNA是遗传物质5.下列关于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格里菲思的实验证明已经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促进R型活细菌转化的因子B.艾弗里的实验证明促成R型细菌向S型细菌转化的物质是DNAC.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D.将S型细菌的DNA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可将R型活细菌全部转化为S型活细菌6.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大致步骤如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不能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并标记噬菌体C.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表明噬菌体的DNA已注入大肠杆菌D.大肠杆菌裂解后释放出的噬菌体仅小部分具有放射性7.“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和N分别指的是病毒表面的两大类蛋白质——血细胞凝集素和神经氨酸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表面的两类蛋白质是在病毒体内合成的B.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变异能力比T2噬菌体强C.在人工配制的富含有机物的培养基上就可以培养D.虽然能引发传染病,但是其没有细胞结构,因此它不是生物8.在1928年,格里菲斯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研究肺炎链球菌的致病情况,S型细菌的菌体有多糖类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R型细菌的菌体没有多糖类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
高考生物复习——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高考生物复习——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e27c983402d276a201292e01.png)
高考生物复习——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知识梳理
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1)实验①②对比说明R型细菌无毒性,S型细菌有毒性。
(2)实验②③对比说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无毒性。
(3)实验②③④对比说明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4)结论: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实验思路是什么?实验中,设置“S型细菌的DNA 中加DNA酶”实验组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①实验思路:直接分离S型细菌的DNA、荚膜多糖、蛋白质等,将它们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研究它们各自的遗传功能。
②加DNA酶处理组的作用是起对照作用。
用DNA酶分解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结果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说明DNA才是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的物质。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48e5c8a5c77da26925c5b038.png)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注:作为遗传物质必须具备的四个特点:(证明某一物质是遗传物质的依据)①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②能够进行自我复制,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③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以表现生物的性状 ④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格里菲思实验(体内转化) (1)实验过程(2)实验结论: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体内含有“转化因子”,促使R 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
(3)用现有的知识对实验的解释:①加热杀死S 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 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其活性。
②R 型细菌转化成S 型细菌的过程可以下的五步来反应:(了解) a 、双链DNA 片段与受体菌细胞表面特定位点结合; b 、位点上DNA 分解,形成DNA 片段;c 、双链DNA 的一条单链逐渐降解,同时另一条单链逐步进入细胞内;d 、进入细菌体的DNA 单链与受体菌DNA 同源区段配对,接着受体DNA 相应单链片段切除,并被外来DNA 取代,形成杂种DNA 区段(实质就是基因重组);e 、受体菌DNA 通过复制杂合区段分离成两个;其中有的类似供体菌,细胞分裂后,就成为转化因子。
③实验证明转化率与供体菌细胞的DNA 纯度有关,DNA 越纯,转化率也就越高。
如果事先用DNA 酶降解供体菌细胞中的DNA ,那么转化作用就不复存在。
2艾弗里实验(体外转化)(1(2)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二、实验探究规律归纳:例题1:研究发现少数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简称TMV)体内仅有蛋白质和RNA 两种化学成分,这类生物的性状(如TMV 能感染正常烟草的叶片,使之出现相应的病斑)的遗传是受RNA 还是蛋白质控制?请设计实验探究TMV 的遗传物质。
(1)实验原理:①利用水—苯酚溶液可以将TMV 分离,获得TMV 的蛋白质和RNA 。
②TMV 能感染正常烟草使之出现相应的病斑 ③遗传物质能使生物性状保持相对稳定(2)实验材料:烟草花叶病毒、正常生长的烟草、苯酚、试管、玻璃棒等必需的实验器材 (3)主要实验步骤:①获得TMV 的RNA 和蛋白质:水—苯酚溶液分离TMV ,获得纯净的TMV 蛋白质和RNA②选择材料并分组:取正常生长烟草植物,选取生长状态基本相同的三张叶片,分别编号A 、B 、C 。
(新课标人教版)生物必修二: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新课标人教版)生物必修二: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https://img.taocdn.com/s3/m/a7e2fc250066f5335a812141.png)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随堂达标检测
活页规范训练
4. 实验分析
(1)T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_____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 DNA 蛋白质外壳 ___________留在外面。 亲代的DNA (2)子代T2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___________来遗传
的。 5.实验结论
_____是遗传物质。 DNA
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
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 性。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随堂达标检测
活页规范训练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比较 ①均使DNA和蛋白质区分开,单独处理,观察它 们各自的作用,但两类实验中DNA与蛋白质分开 的方式不同 ②都遵循了对照原则 ③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 主要的遗传物质 直接分离:分离S型细菌的 DNA、多糖、蛋白 质等,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
提示
不是,分离出S型活细菌和R型活细菌,且R型活细
菌数量多。
(2)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能否说明DNA是转化
因子? 提示 由于格里菲思没有将整个细菌的各种成分分开,所 以他的实验结论也只能是S型细菌内含有转化因子,而不 能具体的说出是S型细菌体内的哪一种具体的化学物质是
转化因子。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随堂达标检测 活页规范训练
DNA ②现象:只有加入_____,R型细菌才能转化成S型细菌。 DNA ③结论:_____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随堂达标检测 活页规范训练
[思维激活1] (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活细
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从死亡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 4.1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 4.1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980bd3f26bec0975f465e2b4.png)
(1)图3中用35S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2中的___④___。 如果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标记元 素所在部位是图1中的____①____。 (2)赫尔希和蔡斯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 材料,其原因之一是_噬__菌__体__只__由__蛋__白__ _质__外__壳__和__D_N__A_组__成__。
12345
答案
(3)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其 目的是_让__噬__菌__体__的__蛋__白__质__外__壳__与__细__菌__ _分__离__。 (4)仅有图3的实验过程,_不__能__(能或不 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原因是 _蛋__白__质__外__壳__没__有__进__入__细__菌__体__内__。
课堂导入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亲属之间在某些方面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就 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遗传。其实,早在公元前3世纪,《吕氏春秋》中就记 载着“夫种麦而得麦,种稷而得稷,人不怪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正是生物的遗传特性,才使生物界的物种能 够保持相对稳定。那么生物之间的这种相似性是由什么物质控制,并在 亲子代之间连续传递的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生物的遗传物质。
答案
3.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 到小鼠体内,两种细菌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1)从免疫学角度解释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所杀灭。 (2)S型活细菌是怎样产生的? 答案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3)S型细菌是有毒性的,据此推测曲线bc段上升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有毒的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的免疫力降低,R型细 菌、S型细菌数量都增加。
答案
课堂小结 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肺炎双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
体内转化实验
体外转化实验
实验者
格里菲思
艾弗里及其同事
培养细菌
在小鼠体内
体外培养基
实验原则
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毒性对照
S型细菌各成分的作用进行对照
实验结果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S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菌
实验结论
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
肺炎双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体内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实验实验格里菲思艾弗里及其同事培养细菌在小鼠体内体外培养基实验原则型细菌各成分的作用进行对照实验结果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能使r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实验结论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巧妙构思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作为对照实验来说明确实发生了转化将物质提纯分离后直接地单独地观察某种物质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联系所用材料相同
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
巧妙构思
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作为对照实验来说明确实发生了转化
将物质提纯分离后,直接地、单独地观察某种物质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
联系
①所用材料相同;
②体内转化实验是体外转化实验的基础,体外转化实验是体内转化实验的延伸
③两实验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