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三大人种的形成过程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上册 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素材提纲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 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素材提纲 人教新课标版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注意: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

根据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黄种、白种和黑种人。

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1、人类最初经历的是原始社会。

2、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的进步,出现了氏族。

最初是母系氏族社会,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以及手工业的进步,人类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二、其他重要知识点:1、古埃及:(1)、公元前15世纪国王图特摩斯三世在位时,成为地跨亚非两洲的军事帝国,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之后又先后被希腊、马其顿、罗马、阿拉伯帝国所统治。

(2)、金字塔是国王的陵墓,是他们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3)、一句名言: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希罗多德。

2、古巴比王国:(1)、公元前19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建立,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2)、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史称《汉漠拉比法典》。

(3)、一句名言: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摘自《汉谟拉比法典》。

3、古代印度文明:雅利安人统治印度后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这种制度把人分为四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随着历史的发展,种姓制度逐步激化了古代印度的社会矛盾,对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问题探究:古代亚非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答: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②、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一、雅典城邦的繁荣:1、古代欧洲文明发源于古代希腊文明,而古希腊早期文明发源于爱琴文明。

爱琴文明产生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先发源于克里特岛,后来又转到迈锡尼。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世界古代史复习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一、内容概述:主要讲述了人类形成的过程和亚非欧最早人类文明古国的发展概况。

二、基础知识点:第1课人类的形成1、人类形成的过程:(三个阶段)攀树的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2、目前,大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的。

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自从有了人类,也就有了人类社会的历史。

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社会是原始社会。

★3、完全形成的人又分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中国的元谋人和北京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中国的山顶洞人)。

★4、晚期智人时期,出现了人种的差异。

根据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即黄种、白种和黑种人。

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4、原始社会先后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社会两个阶段,氏族社会经历了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

(1)母系氏族公社特点:A、婚姻关系:群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B、以采集、狩猎为主,妇女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C、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都以集体为基础(2)父系氏族社会特点:A、婚姻关系:相对固定,“既知其母,又知其父”B、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业、手工业、畜牧业也迅速发展,男子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才C、财产公有,但到父系氏族后期,社会财富增多,私有财产开始出现。

★5、重要认识:A、从猿类到人类进化过程中,直立行走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B、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重要作用;C、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D、生产力的发展在人类进化、发展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

(原始社会瓦解过程:生产力发展---财产增多---私有制出现---贫富分化---阶级对立(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军队、监狱、城堡阶级压迫工具出现---国家出现---原始社会瓦解,奴隶社会出现)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1、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有非洲的古埃及和亚洲的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课人类的形成1人的根源是:南方古猿2人类诞生的时间是三四百万年前,地点是非洲3世界上的三大人种是:黄种,白种,黑种,造成人种差异的原因是: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4人类先经历母系氏族后经历父系氏族,母系氏族的特点是:①只知其母,不知其父②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③财产公有第二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1大河流域的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中国2埃及文明的代表:金字塔(国王的陵墓,权力的象征)3古巴比伦①建立者:苏美尔人②文明的代表:《汉谟拉比法典》地位(价值)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4印度种姓制度①建立者:雅利安人②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第三课西方文明之源1雅典在伯利克里执政时期繁盛的表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最高峰2雅典繁盛的原因(伯利克里采取的措施) ①伯利克里扩大公民权,很多公民担任政府公职②伯利克里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3罗马共和国时期与迦太基为争夺地中海霸主地位发生了三次战争,称为布匿战争4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建立时间:公元前27年第四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1日本大化改新①时间7世纪中期②人物孝德天皇中臣镰足③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④影响: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2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3伊斯兰教①创始时间(教历元年)622年②创始地点(圣地)麦加③创始人:穆罕默德④经典:《古兰经》4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半岛统一所起的作用:阿拉伯半岛是在伊斯兰教的创立及传播过程中逐渐统一的.第五课中古欧洲社会1日尔曼人在西罗马的基础上建立了法兰克王国2 查理马特改革的①内容: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②影响: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里严格的等级制度4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内容: ①建立起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②四个等级依次是帝王,大封建主,小封建主,农民特点: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5基督教对西欧社会的影响(罗马教廷在西欧社会的地位和影响)①经济上:教皇和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②政治上: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③文化上: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6西欧城市的兴起①时间:10世纪②代表城市:意大利的威尼斯,英国的牛津和曼彻斯特③特点:西欧城市是在教会或世俗封建主的领地上产生的④西欧城市取得自治权的方式:金钱赎买或武力(法国琅城市民运动)⑤影响:市民阶级形成→市民分化成银行家和商人→银行家和商人发展成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7拜占庭帝国的灭亡①拜占庭帝国又称东罗马帝国,都城是君士坦丁堡②灭亡原因:四处征讨,财尽民穷,外患不断③灭亡时间:15世纪中期④灭亡它的国家是:奥斯曼土耳其。

郸城光明中学九级世界古代史知识提纲

郸城光明中学九级世界古代史知识提纲

2014----2015年度世界古代史知识提纲1-8课一、人类的形成一、人类的出现1、人类的起源:距今大约三四百万年前的非洲南方古猿.2、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3、人类形成的四个阶段: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从猿到人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直立行走,具有决定作用的是劳动.4、世界三大主要人种:1出现时间:晚期智人时期2名称: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3区分依据:人的体貌特征4形成主要原因: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二、氏族社会1、母系氏族公社及其特点:1群婚制;2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3妇女主导社会2、父系族公社及其特点:1婚姻关系相对固定;2出现商品生产;3出现社会分工;4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5男子主导社会.父系氏族后期,生产力提高→剩余产品→私有财产→私有制→奴隶制→军队,监狱、法庭→国家,奴隶社会逐渐取代原始社会社会的发展: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是否会制造工具 ,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直立行走 .2、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差异也已显现出来,现代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即黄种人、黑种人和白种人.人种的差异,是不同地域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3、人类最初经历的是奴隶制社会.氏族社会先后经历了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两个阶段. 国家的产生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到来.二、上古人类文明:一、埃及——金字塔的国度1、地理位置:位于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流域.2、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陵墓.3、狮身人面像是埃及文明的标志之一.二、古代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1、地理位置:亚洲西部的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2、汉谟拉比法典1制定者:汉谟拉比2目的: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3地位: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4石柱上的文字:楔形文字5“空中花园”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1、地理位置:亚洲南部的印度河、恒河流域.2、种姓制度:1主要内容:2影响: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东方文明的共同点:1发源于大河流域,水源充足,土壤肥沃.2位于北纬20°—北纬40°,气候适宜.3以农业文明为主.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奴隶社会----人类进入文明时期1、约从公元前 3500年开始,非洲东北部河两岸出现奴隶制小国,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国王自称是神的化身,他们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公元前世纪,埃及国力强盛,成为地跨亚非的大帝国.公元前世纪,埃及被西亚的灭亡.2、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从地图上看,它形似一弯新月,土地肥沃,因此有“ ”之称.沃地东部, 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 .公元前3500年以后, 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奴隶制小国.公元前3000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莫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他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莫拉比法典 ,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3、约公元前2500年, 河流域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后来,来自中亚自称亚利安人的部落侵入古代印度,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他们进入印度后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根据这个制度,社会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婆罗门包括社会阶层是第二等级是刹帝利包括社会阶层是第三等级是吠舍包括社会阶层是第四等级是包括社会阶层是 .各等级之间世袭,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这个等级制度的实质是严格维护利益.该制度的影响是,激化了各个阶级之间的矛盾 ,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四、古代希腊——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海洋文明1、发祥于克里特岛的爱琴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2、雅典:1前6世纪成为着名的奴隶制共和国.2伯利克里改革前5世纪后半期①背景:雅典奴隶制经济的繁荣,进入全盛时期.②主要内容:A扩大公民的权利成年男子,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B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③影响:把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被看作是现代民主政治源头.3、希腊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4、斯巴达崇尚武力注:“她是全希腊的学校,是民主政治的摇篮;她是奥林匹克的故乡,奥运火炬在那里点燃.”——雅典“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是指——古代雅典五、罗马共和国的兴亡1、地理位置:意大利半岛的台伯河.2、古罗马历史发展线索:前8世纪罗马城建立→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元老院掌握实权→前2世纪通过三次布匿战争称霸地中海→前27年屋大维建立帝国→395年罗马帝国分裂:西罗马、东罗马→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灭亡,西欧奴隶社会终结,比中国晚951年.1、希腊早期文明——文明发源于希腊半岛 ,后来出现爱琴文明,该文明历时八百年后消亡.公元前8世纪, 和西海岸出现希腊人建立的城邦,雅典是其中最重要的城邦之一. 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其表现是:经济、文化、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另一个着名的城邦是斯巴达 ,它的特点是崇尚武力.2、公元前8世纪,在意大利的河畔,罗马城建立起来.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其性质是专政.共和国建立后,逐步征服了 ,为争得地中海霸权,同迦太基进行了三次战争,史称布匿战争, 最终取得了胜利.公元前6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罗马的奴隶制度迅速发展,奴隶遍布社会各个角落,处境悲惨,前年, 斯巴达克斯领导的奴隶起义,动摇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3、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不久,罗马元老贵族痛恨他的政策,将他刺杀.屋大维在公元前27年开始独揽国家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 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的奴隶社会历史随之终结.三、中古人类文明一、古代日本1、统一:5世纪大和奴隶制国家统一了日本.2、大化改新646年1背景:①国际:中国隋唐的统一、繁荣和强盛;②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政局混乱.2主持者:孝德天皇3主要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②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4意义: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5启示:①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②扩大开放,学习世界先进文明.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1、背景:半岛长期分裂,部落相互仇杀;人民渴望统一2、伊斯兰教的创立和阿拉伯半岛的统一.1610年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2622年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并把它作为伊斯教兰教历元年.3630年重返麦加,成为政治和宗教领袖.4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三、等级森严的欧洲封建社会1、5世纪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法兰克王国.2、查理马特改革8世纪前期1主要内容:变无条件赏赐土地为有条件的分封土地.2影响:形成封建等级,促进了欧洲封建社会的形成.3、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1以土地为基础和纽带.2权利对应义务,依次互为主从.四、基督教会势力的膨胀及其表现1经济上:罗马教廷和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2政治上:罗马教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3思想上:严格控制人们的思想,垄断文化教育,是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五、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11--12世纪1、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2、城市内部的矛盾和斗争12世纪琅城取得自治权斗争的胜利3、出现市民阶级,后来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注:城市是中世纪的花朵——恩格斯六、拜占廷帝国的灭亡1、名称的由来:由东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原称拜占廷,因此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2、灭亡:15世纪中期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1、 1世纪前后,日本各岛出现奴隶制国家,后来本州中部兴起奴隶制国家大和,它在5世纪统一了日本.2、大化改新:背景: .时间:7世纪中期人物:孝德天皇内容:政治上;经济上 .意义: .3、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在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 ,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 .在这种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应运而生.他最初在传教, 年,他带领少数信徒离开 ,在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把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 年他再次兵临城,当地贵族接受 ,承认他的和领袖地位,他承认对方的经济和宗教利益.从此,成为伊斯兰教圣地. 年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5、西欧封建社会时期, 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教皇和教会不仅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精神文化领域, 凌驾一切.6、西欧在10世纪开始出现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着名的城市如意大利的;英国的和 .随着城市的发展,阶级冲突日益尖锐,十一二世纪,法国一些城市的市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有的城市用金钱、有的通过武力赢得了自治权. 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西欧城市重新的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使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7、东罗马帝国定都 ,原称 ,因此东罗马帝国又称 .13世纪末, 国家在西亚兴起,它积极向外扩张,先占领小亚细亚,又渗入巴尔干半岛 ,矛头直指已经没落的拜占庭帝国. 15世纪中期年, 被土军攻陷,延续了年的帝国终于灭亡.四、文明的冲撞与融合暴力冲突一、希波战争前5世纪早期1交战双方:希腊和波斯2结果:以波斯的失败而告终3实质:是东西方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要碰撞4影响: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5链接:现代的马拉松长跑起源于希波战争中的马拉松战役二、亚历山大大帝东征1、马其顿国的兴起前4世纪,希腊北部2、东征路线:小亚细亚→埃及→两河流域→波斯→印度3、东征的结果:地跨三洲,定都巴比伦4、影响: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三、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1、帝国的扩张与强盛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2、外交开放:与中国东汉有官方往来共识:古代战争充满着暴力,奴役和压迫,但客观上也导致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1、公元前6 世纪相当于我国的时期,古代以波斯人为中心形成了帝国,它先后征服了埃及等国家和地区,前5世纪早期,它三次出征希腊,史称战争.前5世纪中期, 军民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这次战争是东方帝国波斯与西方希腊城邦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一次碰撞,也是早期东西方文明的一次重要冲突.2、前4 世纪,正当希腊城邦衰败之时,希腊北部的国强大起来,前4世纪后期它打败希腊联军,控制了希腊.不久, 继承王位,史称大帝.他出兵东征,扫荡了 ,攻入埃及 ,回师占领两河流域 ,灭掉波斯帝国,足迹远达印度 ,建立起地跨三洲的帝国,定都 .虽然帝国昙花一现,但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希腊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3、罗马帝国到2 世纪,疆域达到最大规模.东起幼发拉底河上游,西临大西洋 ,南抵撒哈拉大沙漠 ,北达多瑙河、莱茵河和不列颠 .罗马帝国地跨三洲, 成为它的内湖.帝国建立后,由于内战的停止和统治政策的加强,最初约200 年间,帝国境内局势安定,经济繁荣.一方面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罗马帝国的最初两百年,正值我国秦汉时期,当时我国称其为大秦 ,罗马帝国与中国的官方接触最早始于166年,记载在后汉书一书中.和平往来:一、古代连接东西方的商路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二、阿拉伯人在传播东西方文化中的贡献1、传播自身文化包括数学、天文学、医学等知识以及伊斯兰教等2、沟通东西方文化,将东方文明传入西方特别是中国文明,同时也翻译并保存了许多古希腊着作.三、阿拉伯数字1、创造者:古代印度人2、传播:阿拉伯人3、意义:计数方便快捷,促进了世界文化传播四、马可·波罗及其成就1、马可·波罗的简历:1来中国前:意大利人,1271年随父来中国;1275年沿“丝绸之路”来中国.2在中国:得到忽必烈赏识,在元朝廷中任职;会说蒙、汉两种语言,奉命外出视察.3回国后:参加同热那亚人的战争,狱中口述东方见闻.2、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影响:1主要内容:记述马可·波罗的东方经历和见闻,描绘东方富庶.2影响: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1、很久以前,连接亚欧着名的商路有“ ”,在这些商路上奔波的商人中有不少阿拉伯人,他们把中国的古代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 .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人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 人学会了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 ”.除此以外,阿拉伯人还翻译保存了许多希腊着作,使古代文化的光辉重现;创立了完整的代数学;写成了世界上第一部代数学着作;着有医学集成一书, 着有医典,这两部着作被欧洲医学界长期奉为权威着作.2、 1271年, 跟随父亲和叔叔前往中国,到达中国后,得到的赏识,在中国生活17年后,回到祖国,记述他东方见闻的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后来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五、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古老文字的演变埃及的象形文字前3000年和西亚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现在通行的公元纪年,就是以传说中“耶稣出生”之年算起的,这一年是公元元年.十字架,圣诞节,复活节,圣经都与基督教有关三、阿基米德:1、主要成就:发现了“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发明了螺旋式水车.2、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含义:知识能够改变世界面貌体现了杠杆原理启示:科学的力量是无穷的.3、优秀品质:勤于思考,勇于探究,忠于祖国四、文学与戏剧1、古希腊盲诗人荷马的荷马史诗,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2、俄底浦斯王索福克勒斯注重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刻画3、天方夜谭是阿拉伯的民间故事集五、建筑麦加大清寺:“圣寺”、“禁寺”,克尔泊神庙为寺中心巴黎圣母院: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被雨果称之为“石头的交响乐”.1、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形成于前3000年左右,称为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对以后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文字,后来被西亚古代各民族所采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诞生于前6世纪,创始人是 ,后来被称为 ,意思是释迦族的隐修者 .佛教的主要教义是众生平等 .前3世纪, 在位时,佛教有了很大发展,并向外传播,向北,经中亚地区传到中国大部分地区,以后又从中国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向南,传入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国和我国境内傣族地区.3、世纪时创立了伊斯兰教,他号召大家都信仰惟一的神“ ”,说自己是“ ”的使者.“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顺从”的意思,伊斯兰教信徒称为 ,意思是信仰“ ”安拉的人.伊斯兰教的经典是 ,中世纪,伊斯兰教传到亚洲其他地方、北非等地,对这些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1、相传由盲诗人荷马加工整理而成,是一不朽的世界文学名着,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俄底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之一.天方夜谭是民间故事集. 、均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2、阿基米德的重大发明与发现有:杠杆定理、浮力定律和螺旋式水车 .3、伊斯兰教的第一大圣寺是麦加大清真寺 ,坐落在现今沙特阿拉伯麦加城中心 ,又称“禁寺”,寺内中心的神庙,是前来朝觐的穆斯林必须拜谒的地方. 屹立在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的一个岛上,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它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法国大作家雨果在小说巴黎圣母院中把它比喻为“ 石头的交响乐”.。

世界四大人种是如何形成的?

世界四大人种是如何形成的?

【原】世界四大人种是如何形成的?2019-12-14作者:沽酒居士西元2019、09、15;东元4716人类的四大人种,大约是在六到三万年前形成的。

一、人种进化二百五十万年前,最早的人类能人,即早期猿人,诞生于非洲东部,一百六十万年前,能人灭绝。

一万八十万年前,在非洲诞生了直立人,即晚期猿人,由于气候的变化,直立人中的一部分走出非洲,前往亚洲和欧洲,元谋猿人,北京猿人等等即是直立人。

二十万年前,亚洲和欧洲的直立人也灭绝了。

十几万前,在非洲又诞生了早期智人,他们由留在非洲的直立人进化而来,也是由于气候变化,他们的一部分也走出了非洲,但是,三万年前,来到亚洲和非洲的早期智人也灭绝了。

因此,云南元谋猿人属于170万年前的晚期能人到早期直立人的代表,70万年前到2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属于中期到晚期直立人。

这两支早已灭绝,只有3.4万年前到2.7万年前开始的晚期智人北京山顶洞人(面貌已经非常接近现代智人),勉强可以称为中国人的祖先。

所谓的三大人种,是19世纪的提法,并不准确,因为除三大人种欧罗巴人种(白种人)、尼格罗人种(黑种人)、蒙古人种(黄种人)之外还有棕种人,是西元20世纪末提出来四大人种的划分。

二、四大人种第一种四大人种的划分:欧罗巴人种(白种人)、尼格罗人种(黑种人)、蒙古人种(黄种人)、混血人种。

在学界将大洋洲的原始居民单独分类棕种人之前,第四大人种一直指的是南美洲欧洲大航海时代造成的混血人种。

第二种四大人种的划分:大约六万到五万年前,留在非洲的早期智人又进化为晚期智人,同样由于气候变化,晚期智人的一部分也走出了非洲,走向欧洲和亚洲。

关于人类的进化,气候和环境的变化是重要原因,这些变化导致人类一次次走出非洲。

另外,气候和环境的变化使人类在非洲不断进化,但是在其他大洲,这些变化则使得那里的人类被一批批灭绝,不断由非洲而来的一批批新品种所取代,这是因为只有非洲大陆的热带森林和草原,才能使得气候变化不至于灭绝那里的人类,相反能起到促进那里人类进化的作用,而其他大洲则不具备非洲那样得天独厚的条件。

3.2世界的人种

3.2世界的人种

汉语 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中国、东南亚等
英语
使用较广的语言
英国、美国、加拿大 等
俄语 国际上的重要语言
俄罗斯等
法语 国际交往中重要语言
法国等
西班牙语 取代了当地的语言 西班牙、拉丁美洲等
阿拉伯语 国际上的语言
西亚、北非等
世界的宗教:
基督教教堂 伊斯兰教清真寺
佛教庙宇
看图说出哪三大宗教?熟悉建筑物的标志。
(2)人种的不同是从外貌上加辩别的,民族的不同 则从有无共同的生活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 等方面加以区别。
(3)世界上主要为3个种族,而民族却有2000多个。 且各民族的人口数量相差很大。
世界的语言
世界上 共有 2000多 种语言, 有的有 文字, 有的无 文字。世界的语言语言来自说明主要分布地区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第二节 世界的人种
要点 1、知道世界三大人种 2、会从人类体质方面区别三大人种 3、三大人种的分布
一、世界的人种及分布
看图说 明世界 人种的 分布及 成因:
二、世界的人种特点及分布
肤色 头发 面部 体毛 主要分布地区
白种 人

波状
鼻高、唇 薄

欧洲、北美洲、 大洋洲、西亚
黄种 人
黄色 棕色
黑直
扁平
中等
东亚
黑种 人
黑色
卷曲
嘴唇厚

非洲、大洋洲、 美国
试说明民族与种族的区别?
民族与种族的区别:
民族:
是指生活在一个地区的人们,经过较长的历史时期, 形成共同的生活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社会制 度等。具有这些共同的特征的人们,就成为一个民族。
与种族的区别: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居民和聚落第一节 人种和人口(中图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居民和聚落第一节   人种和人口(中图版)

第三章居民和聚落第一节人种和人口一、三大人种——不均匀1.人口密度=总人口数/该地区的总面积2.世界人口稠密区:自然条件优越(中低纬度,气候适宜,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

)社会历史发展条件好(发展历史悠久,经济发达。

)3.世界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和山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NBA是美国乃至世界水平最高的篮球职业联赛,它的队员是来自世界各国的,从外表看他们有哪些差异?为什么?生:人种不同。

师:对。

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的人种和人口。

【板书】第三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种与人口一、三大人种师:同学们,我们在电视节目上可以看到体质特征各异的人,主要有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

我们从哪些方面来区别他们呢?生:观察图A、B、C、D。

(让个别学生来描述)师:不错,他们的区别在于肤色、头发、脸型等三大方面,其中主要是肤色。

生:阅读课文,区别三种人种的体貌特征。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交替)【板书小结】白种人体貌特征:肤色、眼色、发色都很浅;头发天生就是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

黄色人种体貌特征:皮肤呈淡、黄色面庞扁平、体毛中等。

黑种人体貌特征:肤色黝、黑头发卷曲体毛很少。

师:那么,我们属于哪一种人种呢?生:黄色人种。

承转:不同人种之间有交往吗?(引导学生阅读“文化交流的见证”)生:有。

师:其他人种又分布在什么地方?生:阅读课文P50第1、2、3、4段,看世界主要人种分布图E,让学生指图说出不同人种的分布。

【板书小结】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非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及南部、美洲。

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南、北美洲的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澳大利亚西北部。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类型,不同地区气候不同。

那么,人种的特征是怎样形成的呢?二战其间,希特勒屠杀尢太人;美国的种族歧视。

他们有没有优劣之分?(指导学生阅读“人种特征的形成”资料)生:人种的差异,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形成的。

人类的出现——从猿到人三步走

人类的出现——从猿到人三步走

考点:人类的出现——从猿到人三步走1.人类形成的过程: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南方古猿,露西)→完全形成的人(四个进化阶段,其中,现代人种的差异显现出来是在晚期智人时期)2.人类的起源与时间——“正在形成中的人”起源:目前,大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的。

时间: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3.“完全形成的人”进化阶段主要代表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晚期猿人印尼爪哇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早期智人德国尼安德特人、中国丁村人晚期智人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4.世界三大主要人种及其划分依据和成因种类及划分依据:世界上的人类根据其体貌特征不同分为三大主要人种,即黄种、白种和黑种人。

成因: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5.直立行走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拓展点):(1)直立行走首先使双手解放出来,用于制造工具和进行劳动,而能够制造工具和进行劳动,是人类和动物的根本区别;(2)直立行走促进了脑的发育,使人从动物界完全分离出来,因此,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易错微析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易错: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能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而人类出现的标志是直立行走。

例题1 南方古猿是人类的直系祖先,如果想实地去考察南方古猿的遗址,则应该去()A.非洲B.美洲C.亚洲D.欧洲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大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故A项正确。

例题2 世界各国关于人类起源说法不一,通过下图你会得出怎样的正确结论()A.人是上帝创造的B.人是女娲创造的C.人是古猿进化来的D.人是猴子变来的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南方古猿经过长期的进化和劳动,终于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学会了制造工具,从而进化为人类,故选C。

1.世界三大人种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自然环境的不同B.人的肤色不同C.语言的不同D.人的体貌特征不同2.为了解古猿转变为人的过程,某同学从网上搜到了四张图片。

考点18 人类社会的开端与古代文明-备战2020年中考历史考点一遍过

考点18 人类社会的开端与古代文明-备战2020年中考历史考点一遍过

一、人类的形成(一)人类的出现1.“正在形成中的人”(1)起源:目前大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的。

(2)形成: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2.“完全形成的人”:中国人类学家把“完全形成的人”分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四个进化阶段。

(1)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

(2)晚期猿人——印尼爪哇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

(3)早期智人——德国尼安德特人;中国丁村人。

(4)晚期智人——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

3.世界三大人种的形成(1)原因: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2)世界上有三大主要人种,即黄种、白种和黑种人。

(二)氏族社会1.产生的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阶段:分为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

3.比较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二、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一)古埃及文明1.地理位置: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流域。

2.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3.国王自称是神的化身,他们的陵墓金字塔是权力的象征。

(二)古巴比伦文明1.地理位置:亚洲西部的两河(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

2.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3.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王国文明成果(1)制定者: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

(2)目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3)评价: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印度文明1.地理位置:亚洲南部的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

2.种姓制度(1)含义: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2)内容: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

学#科网三、西方文明之源(一)雅典城邦的繁荣1.雅典(1)概况:公元前8世纪,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出现希腊人建立的城邦,雅典是其中最重要的城邦之一。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人类的形成学案 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人类的形成学案 人教版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名师指路一、目标聚焦1.认识人类出现的时间、祖先、四个进化阶段及世界三大人种。

2.理解记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3.通过对史前人类形成的学习,明确劳动创造了人和世界的观点。

二、知识梳理1.人类的出现:距今三四百万年前——南方古猿2.形成过程:正在形成的人(南方古猿)——完全形成的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出现人种差异(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3.早期社会形态:母系氏族(“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点评:该部分的识记主要抓住南方古猿、完全形成的人中与中国相关的代表、早期人类社会的两个时期即可,同时也可以试着建立本课的知识结构表。

三、教材详解1.南方古猿:大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可能是距今三四百万年前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的,学会制造工具是人类出现的基本标志。

人们把南方古猿称为“正在形成中的人”。

2.完全形成的人:中国人类学家把完全形成的人分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其中晚期猿人的代表有中国的元谋人和人,晚期智人的代表有中国的山顶洞人。

3.人种的差异:由于不同自然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人类在晚期智人时代出现了体貌的明显差异。

根据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大体分为三类,即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4.氏族社会:人类最早的社会形态是原始社会。

在这个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先后出现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社会。

母系氏族社会中,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举足轻重,社会中占主要地位,那时的生产和分配都以集体为基础。

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以及私有制的出现,男子在经济中开始占主导地位,父系氏族取代了母系氏族社会。

点评:1.人类的出现有各种各样的观点,本课采用的是较通常的看法。

2.注意晚期猿人和晚期智人的区别。

晚期猿人中的中国人已经使用天然火,会打制粗糙的石器,但与现代人类还有较明显的差别。

人类的起源演化过程内容

人类的起源演化过程内容

人类的起源演化过程内容人类的起源演化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早期人类的出现:约700万年前至200万年前,早期人类主要生活在非洲的草原地区。

这些早期人类智商较低,只能利用简单工具生存。

大约在6500万年前,早期人猿出现,并开始直立行走和从事地上生活。

约400万年前,非洲猿人出现,成为第一个掌握直立行走、使用工具,并习惯于草原生活的人类祖先。

古人类的进化:约200万年前至20万年前,人类的智商逐渐提高,开始制作更为复杂的工具,并学会利用火。

在这个阶段,出现了许多早期人类种类,如直立人(约200万年前出现)和尼安德特人等。

直立人的大脑相对于身体尺寸更大,拥有更多先进的智力和行为能力,还学会了使用火和制造进一步先进的工具。

现代人的诞生:约20万年前至现在,现代人(即智人)的外貌和大脑结构开始趋向现代,出现了语言和文化的发展,开始对全球各地进行迁徙和扩散。

智人至少可以追溯到15万年前,从非洲起步开始迁徙至全球,最终成为现代人的祖先。

在这个阶段,人类发明了许多复杂的工具和武器,并逐渐崛起成为地球上最顶尖的物种。

人类的演化历程充满了挑战和变化,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各种环境因素以及人类自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在演化的过程中,由于地壳运动形成了东非大裂谷,造成了大裂谷两边气候的不同,促进了物种的进化。

留在东边的古猿为了适应新环境而发展出新技能,并逐渐进化为人类;而生活在西边的则变成了各种猿类动物。

此外,英国生物学家C.R.达尔文在他的著作《物种起源》和《人类的起源与性的选择》中,也详细阐述了生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以及人类是由已经灭绝的古猿演化而来的观点。

综上所述,人类的起源演化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彩的历史,它揭示了人类如何从最初的简单生物逐渐演化成具有高度智慧和文化的现代人类。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总结提纲(加期末考试卷与答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总结提纲(加期末考试卷与答案)

历史九年级上第1课人类的形成一、人类的出现1.人类的出现(1) 时间:距今约三四百万年( (2)发现: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法国科学家在非洲埃塞俄比亚发现了约三百万年前一具年轻女性遗骨化石,取名“露西”,归类为南方古猿。

(3)根据:直立行走是古猿向人进化过程中的第一步,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2.人类的进化3.主要人种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人种,即黄种、白种和黑种人。

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1.母系氏族妇女地位: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起主要作用,是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婚姻制度:是群婚,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财产分配: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都以集体为基础。

2.父系氏族男子地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活动,男子在经济活动中占主导地位。

婚姻制度:婚姻关系相对稳定,人们开始“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财产分配:父系氏族初期财产公有,末期出现了私有财产。

3.氏族解体(1)基本原因:生产力发展,出现了家庭私有财产。

(2)阶级产生:最早的奴隶主:家族长和氏族首领;最早的奴隶:战俘。

(3)阶级社会出现: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社会出现了。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学习要点一、金字塔的国度1.古埃及建立约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两岸陆续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2.古埃及兴亡公元前15世纪,埃及国力强盛,成为地跨亚非的大帝国。

两百多年后衰落,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

3.埃及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法老为自己修建的宏伟壮观的石头陵墓。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国家地理位置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两河流域。

国家出现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建立许多奴隶制小国。

3.古巴比伦王国(1)起止时间:建立于公元前19世纪,公元前18世纪统一两河流域,灭亡于公元前16世纪。

(2)国家性质: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3) 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

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

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与地表环境的关系院系:城市建设系姓名:邹立超关键字:人种分布,地表,环境,影响正文地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有人类生存的星球,人类在地球这个美丽的地表环境中生长、繁衍,把人类文明一步步的带入辉煌。

地球上生活的人类,一般来说,可以把他们分为三大种族,即三大人种,他们是尼格罗人种,欧罗巴人种和蒙古人种,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世界三大人种:黑种人,白种人和黄种人。

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与形成和地球地表的环境是分不开的。

一、黑种人黑种人分布在非洲大陆热带赤道地区,以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陆为中心,在新大陆、印度和斯里兰卡也有分布,黑种人又分为非洲黑人、印度黑人和美洲黑人,由于太阳辐射很强,而人体色素较深的黑皮肤对人的身体起到保护作用,非洲大陆是地球赤道线横穿中部的大陆,因此,那里的气候炎热,慢慢的就形成了黑色人种集聚区。

值得一提的是黑色人种的分布也与人类的发展有关系,在17世纪,大航海时代来临,欧洲的殖民者瓜分了非洲大陆,然而,贫穷的非洲并不能给欧洲殖民者带来财富,于是黑奴贸易风行于两个世纪,这期间无数的黑人被贩卖到世界各地的农场,其中拉丁美洲、澳大利亚和欧洲为主要的地区,这些黑人在野没有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非洲。

二、白种人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中部与北部,由于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殖民主义者不断的扩张,把白种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因此还包括美洲、澳大利亚、东方的印度、以及西亚的许多国家,白种人又可以分为雅利安语族、含族和闪族三部分。

欧洲人生活的地区太阳斜射,光线和紫外线都较低,气候寒冷,云量多而日照少。

所以,人体的肤色的黑色素含量比较低、发色、眼睛的颜色都较为浅淡。

三、黄种人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亚,其中几乎有一半的事中国人,黄种人生活的地区,不像非洲那样的炎热,也不像欧洲地区那样的严寒,而是较为适中的环境,因此人的特征也显得比较适中。

他们的皮肤是蛋黄捣棕色;体毛少,毛发直而黑;眼睛棕色,连宽平,宽额;鼻子为中等高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全)

九年级(上册)★第1课人类的形成一、人类的出现1、人类的出现: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的一支发展而来的,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形成标志:制造工具。

2、三大人种的形成:⑴根据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

即:黄种、白种、黑种人。

⑵三大人种形成时间: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

⑶人种差异形成原因: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作用结果。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一、文明古国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中国大河名称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黄河长江建国时间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500年以后公元前2070年主要成就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象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长城四大发明甲骨文二、《汉谟拉比法典》:⑴制定者: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⑵目的: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⑶地位(影响):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大河流域⑴大河流域气候温暖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⑵大河上游高山积雪融化,导致河水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1、伯利克里改革:(1)时间、地点:公元前五世纪后半期、雅典(2)措施(内容):①伯利克里扩大公民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

②伯利克里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3)影响:使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4)启示:①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②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起一定推动作用。

③要顺应时代潮流适时进行改革。

④要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对强国战略,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人才。

(5)西方文明发源地——古希腊(爱琴海文明)3、罗马共和国的兴亡(1)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2)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罗马与迦太基之间进行了三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初三历史人类的形成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历史人类的形成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历史人类的形成试题答案及解析1.大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起于()A.腊玛古猿B.南方古猿C.海猿D.外星人【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现代人类的起源。

目前,大多数的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的,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

A腊玛古猿,1934年美国耶鲁大学研究生刘易斯首先发现,它们的生存时代为中新世中期到晚期,距今大约1500~700万年前。

C在古猿进化成早期人类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古猿进入了水中生活,成为“海猿”,D属于科幻。

故答案为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人类文明的开端·人类的形成2.现代人种的差异出现在下列哪一时期()A.晚期智人时期B.早期猿人时期C.早期智人时期D.晚期猿人时期【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三大人种的形成。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根据体貌特征分为三大人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所以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人类的形成·人类的出现3.现在世界上主要有黄种人、黑种人和白种人三大人种。

那么关于人种的形成原因,你认为下列哪一项起了决定性的作用()A.人种的祖先不一样B.上帝按肤色创造不同的人C.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长期影响的结D.由于人的智商高低而引起果【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人种差异形成的原因。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所以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人类的形成·人类的出现4.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有很多,大多数人类学家是赞成下面那一项()A.上帝造人B.女娲造人C.人是由古猿发展而来的D.人是由猴子演变而来的【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类的起源问题。

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有很多,大多数人类学家是赞成人是由古猿发展而来的。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考点梳理卷) 【难度分层单元卷】(中图北京版)(解析版)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考点梳理卷)  【难度分层单元卷】(中图北京版)(解析版)

2022-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单元考点梳理分层卷(中图·北京版)第三章世界的居民(考点梳理卷)第一节人口和人种(课本P47-57页)1、人口增长:人口数量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总数达到50亿1990年联合国决定将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

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工业革命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人口增长速度是用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的。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大于0,表示人口增加;自然增长率小于0,表示人口减少。

欧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非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低;经济发展水平低的为国家或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高。

一般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较慢,但美国是发达国家中人口增长较快的,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是移民。

世界各大洲按照人口增长率由高到低依次排是:非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 欧洲。

3、人口分布(1)人口密度:定义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单位人/平方千米公式意义反映一个地区的人口疏密程度。

(2)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分布特点半球世界上约90%的人口分布在北半球纬度北纬20°—北纬60°分布着世界上约80%的人口大洲世界上人口的70%分布在亚洲和欧洲(3)影响世界人口的分布的因素:影响因素分布特点自然气候世界上温带、亚热带以及热带的部分地区集中了世界绝大部分人口,寒带和干旱地区则人口稀少。

纬度北半球居住的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90%,而20°N~60°N的纬度地带集中了世界80%左右的人口。

该地的人口总数(人)该地的面积(平方千米)因素地势世界人口高度集中于地势比较低平的地区,约80%的世界人口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低山和丘陵。

白种人

白种人

在中国的五十六的民族当中,属于高加索人(白人)人种的有塔 吉克族,哈萨克族,塔塔尔族,俄罗斯族,维吾尔族等。
塔吉克族(深目高鼻的白种人), 哈萨克族(有金发碧眼的白种人,但也有偏黄种人长相的。), 塔塔尔族(和俄罗斯的鞑靼族一样), 俄罗斯族(也就是俄罗斯人), 维吾尔族其实也算白种人,但也属于黄白混血。有偏白的也有偏 黄的。 除了新疆的白种人,还有甘肃一个村庄里有一批古罗马 的白种后裔。
1.白种人又称 欧亚人种或 高加索人种,与黄种人、黑人并称 “世界三大人种”
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种,在全世界分布较广泛,其主要集中分布地 方是 欧洲西部,亚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以及北美洲北部等地。
2.白种人有哪些特征?(说3个)
白色人种肤色较浅淡;柔软波状的头发,颜色多金黄,毛发较浓密;眼色碧蓝 或灰棕色;颧(quán)骨不高突;颚(è)骨较平;鼻子窄而高;唇薄或适中。
人类不同肤色的形成,气候起了主导作用。 白种人则形成于高纬度的寒带地区。如北欧 寒冷地区,光照少,云气多,没有强烈的太 阳辐射,体内无法产生保护身体的色素。一 般认为,在他们形成过程中,首先是受到自 然环境的影响。由于气候较寒冷,阳光稀弱, 紫外线弱,因此,人的皮肤一般颜色浅淡。 这种较浅的肤色却易于吸收微弱的紫外线, 有利于身体发育。鼻梁较高,鼻子孔道长, 可以使吸入的冷空气预先“温暖一下”。
,俄罗斯族,维吾尔族等。
4.为什么会有白种人?
气候起了主导作用。
白种人又称欧亚人种或高 加索人种,与黄种人、黑 人并称“世界三大人种”, 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种, 在全世界分布较广泛,其 主要集中分布地方是欧洲 西部,亚洲西部和南部, 非洲北部以及北美洲北部 等地。
白色人种肤色较浅淡; 柔软波状的头发,颜色多金 黄,毛发较浓密; 眼色碧蓝或灰棕色; 颧(quán)骨不高突; 颚(è)骨较平; 鼻子窄而高; 唇薄或适中。

世界人种分布与特点图

世界人种分布与特点图

世界人种分布在生物学上,现在世界上的人种只是一个种,属于哺乳动物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

世界不同人种的的基因几乎相同,但DNA 的细微差异已经足以查明大部分人地理上的“祖籍”;不同人种间的遗传物质只有极小的差异,我们所看到的诸如肤色、头骨形状等的差异,只是源于占很小比例的那些基因;另外,DNA序列的99.9%也相同。

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可以根据这些细微的不同遗传特征把智人种分为三个不同的亚种。

(1).蒙古利亚人种(Mongoloid):又称黄种人、亚美人种。

皮肤黄色、黄白色、浅棕色;头发柔软平顺而呈黑色;胡须和体毛不发达;面部扁平,颧骨较高;鼻梁的高度宽度中等,嘴唇厚度适中;眼睛棕色,眼裂很小、有内眦褶。

(2).尼格罗人种(Negroid):又称黑色人种、赤道人种。

皮肤呈黑色或深棕色;黑色卷发;体毛发达程度中等;颧骨不十分突出,颚骨呈下弯状;鼻梁宽而平,嘴唇厚而凸出;眼睛棕色。

(3).欧罗巴人种(Europeoid):又名白色人种或高加索人种(Cavcasoid)。

皮肤白色、白红色、浅棕色;波状或直状的柔软头发,颜色多金黄;毛发较浓密;颧骨不高突,颚骨较平;鼻子窄而高,唇薄;眼睛发蓝。

3、白种人的分类从语言来说,白种人分印欧、高加索、闪米特含米特、乌拉尔共4个语系。

其中,斯拉夫、日尔曼、拉丁、凯尔特、希腊-阿尔巴尼亚、波罗的、吐火罗、雅利安、安纳托利亚、巴斯克属于印欧语系。

(爱尔兰-威尔士-苏格兰-高卢属于凯尔特,立陶宛-拉脱维亚-亚美尼亚属于波罗的,波斯-普什图-库尔德语-俾路支-塔吉克-奥塞梯属于西雅利安,巴基斯坦-印度斯坦-孟加拉-吉普赛-南尼泊尔-僧伽罗-马尔代夫属于东雅利安,赫梯-吕底亚-吕齐亚属于安纳托利亚) 卡巴尔达、车臣-印古什、达吉斯坦、格鲁吉亚属于高加索语系。

犹太-阿拉伯-柏柏尔-埃塞俄比亚索马里的库施特-古埃及后裔科普特-乍得的毫萨属于闪米特含米特语系。

从人种来说,白种人内部同样差异很大,主要分北欧人种和地中海人种。

世界的人种

世界的人种



Βιβλιοθήκη 19世纪时,有多位自然科学家在种族的问题上发表了自 己的观点,如Georges Cuvier、James Cowles Pritchard、Louis Agassiz、Charles Pickering、 Johann Friedrich Blumenbach。其中Cuvier将人类 三分,Pritchard七分,Agassiz八分,Pickering十一 分。Blumenbach的五分法则是19世纪时比较常见的: 高加索人种,即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西亚等 地 蒙古人种,即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中亚、东亚等地 埃塞俄比亚人种,即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 洲等地 美洲人种,即红色人种,主要分布在美洲 马来人种,即棕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东南亚(注意:和 20世纪时所说的棕色人种不同)
制作人:李晓敏


教学目标:
一、掌握世界的主要人种 二、了解三大人种的外貌特点和 分布 三、粗略了解其他人种分类
所谓人种,是指根据体质上某些能遗传的性 状而划分的人群。其性状包括皮肤的颜色, 头发的形状和颜色,眼、鼻、唇的形状等等。 影响人种形成的因素: 1、主要是受所在地区自然条件影响的结果。 2、偶然的变异性和隔离性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形成时期:晚期智人出现的时候。

三大人种
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 黑色人种
二、三大人种的外貌特点和分布
皮肤 眼睛 毛发 鼻子 嘴唇 面庞 主要分布地区 白 种 人 黄 种 人 黑 种 人 浅 (蓝\ 绿) 多 (波 状) 欧洲,南北美洲,大洋 颧骨 洲,亚洲西\南部,北 非 高

高直 薄

黑 (棕)
亚洲东部,北冰洋沿 岸,南北美部分地区 黑直 短平 中等 扁平、

不同的人种是怎样形成的

不同的人种是怎样形成的

不同的人种是怎样形成的人种是具有共同遗传体质特征的人类群体。

不同的人种是由于人类在一定地域内长期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又经长期隔离所形成的。

下面由店铺为你详细介绍不同人种的相关知识。

形成不同的人种的原因除去各种水域和一些高山外,人类是在地球上分布最广的一种生物。

现代人的分布经历了一个相当长时期的发展,至少可以追溯到更新世晚期的后半部,即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晚期智人阶段。

晚期智人具有高而圆隆的头颅和相对较小的面部,低矮的眉弓和突出的下颏等特征,它是现代智人的一种早期类型。

在地球上广泛分布的最早的晚期智人各群体已经积累了文化上和体质遗传上的差异,并在此后3.5万年以上的时间里进一步得到扩展和改变,形成了现生各个人种的特征和分布状况。

与动物物种产生和分化的过程一样,形成现代各人种的自然过程仍然受基因突变、变异的随机扩散、迁移和自然选择四个基本因素控制。

在这些因素作用下,现生各人种在某些形态特征和某些生物化学特征上显示了程度不同的差异,上述生物化学特征包括ABO、Rh、MN等多种血型系统和其他血液因子系统,某些遗传性疾病的存在或出现频率,以及对某些疾病的遗传性抗御等等。

各人种的体质形态一般来说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例如,居住在炎热的非洲沙漠的尼格罗人的肢体细长;而在严寒的北极生活的因纽特人(以前一般称为“爱斯基摩人”)则肢体粗短。

这与身体热量的保持和散发有关。

赤道附近尼格罗人的皮肤含有较多的色素,可以避免过多的紫外线照射,他们卷曲的头发也可起隔热的作用。

蒙古人的倾斜的凤眼和内眦褶,还有宽的和富含脂肪的面颊、较平的鼻部和额部,可能与亚洲中部寒冷的多风沙气候有关。

人种的分类根据体质特征的差异,过去全世界人种大致上分为3大人种,即蒙古人种(黄色人种)、高加索人种(白色人种)、尼格罗人种(黑色人种)。

有人还主张再分出澳大利亚人种(棕色人种)来。

在这些主要人种之间还有若干过渡人种,如介于尼格罗人种和高加索人种之间的有埃塞俄比亚人种和南印度人种,介于高加索人种和蒙古人种之间的有南西伯利亚人种和乌拉尔人种,介于蒙古人种和尼格罗人种之间的有波利尼西亚人种和千岛人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上三大人种的形成过程
今天,世界上存在的种族主要有3种,即黑种人、白种人和黄种人,亦称尼格罗人种、欧罗巴人种和蒙古人种。

人种与生物学中的物种是不相同的。

同一物种是指其构造、习性、技能相似,可以互相交配、产生有繁殖能力的后代,而与其他物种的群体有生殖隔离的生物性。

而不同肤色的人种尽管在体质特征上,如头型、面孔、发色……等有所不同,但他们可以相互通婚、生育子女。

因此,以体质特征而划分的人种,在生物学的物种上是同一物种,而不是不同的物种。

因此,人种亦可称种族。

根据人类学研究,智人是人类的祖先——能人,经过直立人演化而来,开始分为东西两大种群。

西部种群集中在西亚附近,由此向地中海东部及欧洲扩展,形成欧罗巴人种;向西南进入非洲撒哈拉沙漠及其以南,形成尼格罗人种。

东部种群则集中在中国的长江与黄河之间,并由此向四处扩展,形成蒙古人种。

至于东南亚与澳大利亚的人种,其肤色、发型、鼻与唇的特征与尼格罗人种相似,但其牙齿、血液与指纹等特征则与蒙古人种相近。

美洲大陆的土著印第安人,据研究,是二三万年前的亚洲蒙占人经东北部的白令海峡进入美洲而形成的。

这些种族,在体质方面的主要特征——肤色,一般都认为是由各
地的环境差异造成的。

肤色是由皮层内的色素数量所决定的。

色素的产生与太阳的辐射有关。

赤道地区太阳辐射强,形成非洲黑色人种;欧洲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弱,形成白色人种;亚洲东部的中国属中纬度地区,太阳辐射中等,形成黄色人种。

东南亚与澳大利亚人可能由于从东部种群分出较晚,其在各地不同辐射条件下,虽有变化,但不大,仍近黄色。

肤色除与辐射有关,还与遗传选择有联系。

紫外线是人体内合成内分泌钙化醇的重要条件。

但是,紫外线过多则易使皮肤产生皮癌。

黑色皮肤有阻止紫外线穿透皮肤之功能,因而不易招致皮肤癌。

由于黑色皮肤在赤道地区比浅色皮肤具有生理上的优越性,故为环境所选择,遂形成黑色人种。

高纬度、紫外线少,影响人体钙的供应。

浅色皮肤具有吸引紫外线的优势,有利钙的供给,也被环境所选择。

至今,欧洲儿童在食品中加鱼肝油的原因正是利用其中含有丰富的钙以防止儿童缺钙产生佝偻病。

我国西藏地区,虽是中纬度,但藏族在蒙古人种巾肤色较深,正是因高原紫外线过多,产生类似赤道地区人群的、相同的适应性。

可以说,地理环境的差异是导致种族差别的基础。

世界各民族之间也是千差万别。

除语言之外,生活方式上的民族差别更为形象、具体。

衣着样式、花色、原料等方面是五彩缤纷、千变万化。

食物不仅谷物、菜蔬、肉类的种类不同,更重要的是烹饪与制作方法、选用配料、形成风味、直到使用餐具、饮食方式亦各不相同。

在住的方面,建筑材料、房屋形式和组合、室内家具、装饰、布局……也是各民族各有其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