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小衔接中对大班幼儿开展入小学适应性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总报告
幼小适应性教学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幼小适应性教学旨在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减少因环境、学习方式、生活节奏等方面的变化而带来的不适。
为了提高幼儿园教师对幼小适应性教学的认识和实践能力,我们特此开展本次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幼小适应性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2. 帮助教师掌握幼小适应性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教学质量。
4. 为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活动时间2023年X月X日(星期X)下午2:00-5:00四、活动地点XX幼儿园多功能厅五、活动对象XX幼儿园全体教师六、活动流程1. 签到入场(2:00-2:10)教师签到,领取活动资料。
2. 开场致辞(2:10-2:20)幼儿园园长致辞,介绍活动背景和目标。
3. 专题讲座(2:20-3:30)邀请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主题为“幼小适应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 讲座内容:1. 幼小适应性教学的内涵和意义2. 幼小适应性教学的目标和内容3. 幼小适应性教学的方法和策略4. 幼小适应性教学的评价与反思4. 分组讨论(3:30-4:00)将教师分为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融入小学教育元素?- 如何帮助幼儿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生活环境?- 如何与小学教师进行有效沟通与合作?5. 成果分享(4:00-4:30)各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教师进行点评。
6. 总结发言(4:30-4:40)幼儿园教学负责人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
7. 自由交流(4:40-5:00)教师之间自由交流,分享教学经验。
七、活动准备1. 准备活动场地,布置座位,准备音响设备。
2. 准备活动资料,包括讲座讲义、讨论提纲等。
3. 邀请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4. 准备茶歇,确保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八、活动预期效果1. 教师对幼小适应性教学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幼儿园大班如何搞好幼小衔接问题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大班如何搞好幼小衔接问题的实践研究摘要:时代在不断的进步,幼儿接受的教育也在不断的更新。
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越来越注意幼儿素养的教育,然而,由于幼儿的年龄尚小等问题,使老师对幼儿比较宽容,这就使幼儿在进入小学之后,发现没有很好的能力去适应小学的学习,因此在幼儿进入大班之后,教师要改进教学模式,做好幼儿幼升小的问题解决,使幼儿进入小学可以更好的学习。
本文就幼儿园大班如何搞好幼小衔接问题的实践进行研究。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实践幼儿正处于对世间一切认知的时候,对世间一切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教师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是幼儿生命中领路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幼儿的身心健康,对幼儿宽容,接受幼儿的一切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幼儿的年龄。
所受知识的多少,将课程与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教师在教学中做到游戏化教育,不断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大班教师还应该注意对幼儿进行时间意识、学习习惯、自理能力等的培养。
一、时间意识的培养幼儿园幼儿学习的时间比较涣散,在教学中,教师对幼儿进行游戏化教学等,对幼儿时间意识的强调不够。
而幼儿在进入小学之后,小学有规定的上下学与上下课的时间,这就容易使幼儿无法适应小学的时间,从而出现心情不愉悦的情况。
因此,在大班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幼儿的时间意识的培养。
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给幼儿制定时间,固定上课的时间,中途幼儿不得随意的离开。
例如,一节课30分钟,随后进行10分钟的活动时间,每天中午11点准时进行午饭,12点睡觉,给幼儿制定一个时间表,让幼儿按时完成,逐渐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
二、学习习惯的培养幼儿年龄较小,对学习的兴趣不高,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填鸭式教学,那么不利于学生培养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发现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具,从生活中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
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给幼儿优秀的绘本,优秀的绘本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对于幼儿的生命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绘本所用语言符合幼儿的理解,从而帮助幼儿了解生命的可贵,帮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到自己生命是存在的,帮助幼儿了解父母与家庭,懂得社会与他人的关系,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爱护自己的生命,使得学生对生命充满敬畏,对他人怀有一颗关爱的心灵。
幼儿园幼小衔接报告5篇
幼儿园幼小连接报告5篇【第1篇】幼儿园幼小连接工作计划ppt报告一、心理准备方面1、学校要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例如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快乐的学习氛围,让新生感受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充分爱与敬重的良好环境中生活,这对新生的进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2、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
儿童由事事倚靠父母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因此,培育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本领非常紧要。
3、进入小学后,加强纪律教育。
老师在开学前的培训中要强调纪律,让新生有遵守纪律的心理准备,要求孩子掌控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
二、做好幼小连接工作的实在举措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没有家庭教育和社会的相互搭配,教育就不成合力,教育就难以真正影响和实施。
因此,为加添“连接”工作的实效性,做好家长工作是特别紧要的。
1、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扬和教育幼小连接工作的紧要性。
使家长们能够自动、积极的参加到此项工作中来。
2、利用学校网,向家长们宣扬和沟通本班在幼小连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搭配学校在家督促本身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实在的任务,这样做的目的,一可以培育新生做事的效率性,二可以培育新生责任性,使新生进入小学的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以防显现在学习上的虎头蛇尾。
3、利用家长来园接送新生、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适时沟通和交流,使家长们能够适时了解和把握本身的孩子在幼小连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精准把握本身的孩子当前的进展水平和情形,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家校能更进一步的搭配,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当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与生活。
三、加强与小学的联系与交流1、更改以往的一些习惯做法,带新生去二班级观摩,从单一的观摩教学活动,到可观摩各种活动进行情况,从而激发新生的仿照欲望。
2、注意对新生书写、阅读方面的良好习惯的培育;适时调整新生的生活作息时间表,使新生能够渐渐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的节奏。
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主题教研探究与实践
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主题教研探究与实践1. 引言在幼儿教育领域,幼小衔接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特别是在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之间的幼小衔接环节,如何引导幼儿顺利过渡,成为了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围绕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主题展开深度讨论,探索其教研实践与应对策略。
2. 幼小衔接的概念和重要性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阶段和小学阶段的无缝对接。
在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阶段,幼儿面临着从“游戏为主,学习为辅”的幼儿园生活方式向“学习为主,游戏为辅”的小学生活方式转变。
幼小衔接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因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 幼小衔接主题的课程设计为了有效促进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之间的幼小衔接,课程设计显得至关重要。
在幼儿园大班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针对性的游戏活动,让幼儿逐渐接触到小学所需的基本学习概念和技能,为其顺利过渡做好准备。
小学老师也可以根据幼儿园大班的学习情况,调整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使幼儿在学校生活中感到轻松顺利。
4. 实践中的困难与挑战在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实践中,教师需要面对诸多困难和挑战。
比如幼儿的认知水平、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都需要得到充分的考虑和指导。
另外,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也是幼小衔接工作中的一大难题。
5. 应对策略与方法针对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实践中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方法。
要加强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建立起联动机制,共同关注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可以开展家园共育活动,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幼小衔接工作中来,共同促进幼儿的顺利过渡。
6.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的工程,它事关幼儿的成长和未来。
幼儿园和小学都要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加强教师的培训,使其具备更好的幼小衔接指导能力。
政府也应该加大对幼小衔接工作的支持力度,提供专业的指导和资源保障。
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活动方案总结8篇
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活动方案总结8篇一场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详细的活动方案,在一场活动开展之前,详细的活动方案是实现目标的重要保障,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活动方案总结8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活动方案总结篇1一、活动目的:1.小朋友观摩小学生上课、下课的活动情况,了解在小学读书的有关要求。
2.初步了解小学的环境设施、作息时间、活动内容等与幼儿园不同,推进幼小衔接无缝接轨。
二、活动时间:20XX年X月16日(第8周周一)上午8:30—10:30三、参加人员:中心幼儿园师生、家长义工,我校一年级班科任及部分教师代表、文员、当值保安等。
四、具体安排:(一)上午8:40中心幼儿园5个班小朋友到达学校,我校接待人员8:35在门口接待。
接待安排:中心幼大1班中心幼大2班中心幼大3班中心幼大4班中心幼大5班(二)8:50—9:20观看升旗仪式→观看观看升旗仪式的位置:因考虑尽量不要影响学生出队的位置,请负责接待的老师把小朋友先带进运动场的草地上,待各班队伍稳定后再安排位置。
(三)9:40—10:20观摩一年各班学生上课(彩灵级长落实细节)(1)带班观看教学活动(10-15分钟);→(随堂听课)一年(1)班:语文→中心幼大1班一年(2)班:英语阶梯室→中心幼大2班→中心幼大3班一年(4)至(6)班:综合科(音乐、体育)→中心幼大4班→中心幼大5班(2)各班课前精彩2分钟安排一名学生发言:就读小学后的变化与收获(由班主任落实)(3)课程环节中体现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与我校师生的互动。
(四)9:40—10:20带小朋友参观校舍与功能室(五)10:20—10:40各班孩子大合照、返程回园。
(六)教学研讨(1)数学学科:执(2)班级:一年(1)班时间:(待定)(3)参加人员:中心幼儿园教师、我校一、二年级数学老师、班主任五、细节落实:1.新闻报道:一年级2.学校门口led:XX(热烈欢迎XX中心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老师们、家长们莅临我校开展幼小衔接活动!)3.拍摄:惠苹4.升旗仪式落实:XX、体育科组老师5.各功能室场的开放、清洁等:杨主任及室场负责人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活动方案总结篇2一、目的意义。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报告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报告《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朱慕菊提出对幼儿园教育的特点,我们可以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来概括。
但幼儿总是要长大的,摆在他们面前的必由之路是去上小学。
幼教工作者应该怎样为幼儿顺利适应小学学习做准备呢?我认为,除了“八五”期间国家级课题“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成果(朱xx主编,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系列丛书,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12)提出的,要做好社会适应能力、前读写学习、前数学学习等方面的准备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幼儿做好幼儿园与小学这两个学习阶段的衔接。
1.注意水平的衔接我们知道,“注意”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前提,无论是成人还是幼儿,没有注意伴随的认知活动是不存在的。
幼儿阶段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这种注意主要靠环境中新奇、有趣的事物引起。
而小学生在上课时需要的是有意注意,即他们学习时需要依靠自己意志的努力,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师。
针对这一变化,教师应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水平。
如果幼儿注意的水平比较低,他上学后要进行有目的的学习是十分困难的。
我在北京市房山区一所小学一年级看到,开学才两个星期,就有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
我观察后发现,一个主要原因是这个学生上课时注意不集中,总是玩东西,基本不看老师,也不注意听老师在说什么。
我想,这个学生的表现是幼儿教育阶段没有做好入学准备所致。
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幼儿做好注意方面的准备呢?我认为应该大力发展幼儿的无意注意,同时逐步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
也就是说,从小班开始就要安排活动来训练幼儿的专注,这种专注不能靠教师的不断提醒或表扬去维持,而要靠幼儿对活动本身的兴趣和胜任感来维持。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尽可能适合幼儿。
到了大班,随着幼儿大脑额叶的成熟和神经纤维髓鞘化的完成以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教师要慢慢地减少教学活动的游戏成分,逐渐把幼儿的无意注意发展成为有意注意。
关于幼儿园幼小衔接调查报告
幼儿园幼小衔接调查报告关于幼儿园幼小衔接调查报告为弄清楚一个事件或一个情况,我们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并且最终的调查结果会写在调查报告中。
但是调查报告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园幼小衔接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幼小衔接调查报告篇1一、问题的提出:幼小衔接工作是一项长期以来倍受幼教工作者关注但一直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
在此之前我们始终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幼儿一旦升入大班,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常规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
而小学也是在积极的寻求一种两者相互结合的交融点。
但由于双方很少达成共识,就具体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所以还是形成了衔接工作的不统一性。
事实证明,学校、家庭、幼儿园三方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九月,大班幼儿即将迈进小学的校门,成为一年级的小学生。
如何在儿童从学前期向学龄期发展的过渡时期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幼儿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帮助家长更新、端正、树立好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与小学和谐接轨,是幼小衔接工作成功的首要保证。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一)调查对象:为了进一步加强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入小学适应性教育,幼儿园于开学初向大班170位家长发放了幼小衔接问卷调查表。
(二)调查方法:就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的需求;家庭幼小衔接的做法;幼儿园幼小衔接的热点问题”三个方面六大项内容进行了调查。
包括三大项多项选择题两道访谈题。
所有问卷都由孩子的父母填写,因此他们的信息填写更为真实可靠。
选择题的选项有罗列了各种可能的选项也有供家长自行根据实际情况填写的空间,这样就考虑了所有家长的需求。
主观题的设置给家长提供了说话的空间,也给幼儿园老师带来了更贴近事实的信息和最想了解的内容。
本次调查问卷回表率100%,体现出家长对孩子幼小衔接工作的高度重视。
以下是对家长问卷中所提问题的数据统计:1、孩子即将进入小学,令您感到困扰或担心的事情是什么?(83.7%)能否及时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主题研究报告
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主题研究报告1. 介绍幼儿教育一直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幼小衔接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环节,受到广泛关注。
在幼小衔接这一特定主题上,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的问题,并通过本文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
2. 幼小衔接的定义和意义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期,主要关注幼儿园大班阶段学生的发展和需求,并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到小学教育。
幼小衔接的良好实施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学习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3. 评估幼小衔接的深度和广度在评估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时,我们需要综合考量幼儿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包括认知、情感、社交、身体发展等方面。
还需要关注家长对幼小衔接的期望和需求,以及学校教师对幼儿发展的认识和态度。
这样才能全面了解幼小衔接的深度和广度。
4. 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的实施策略在实施幼小衔接时,幼儿园和小学应该密切合作,建立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包括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等。
需要精心设计幼儿园大班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注重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和学习兴趣,为顺利过渡到小学做好准备。
5. 我对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非常重要,它关乎每个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学校和家长都应该重视幼小衔接,共同为幼儿的顺利过渡做出努力。
我认为幼小衔接不仅仅是学术上的过渡,更是身心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培养过程,需要全面关注和支持。
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深入研究了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的问题,并了解了幼小衔接的定义、意义、深度和广度评估、实施策略,以及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相信这些内容能够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和关注幼小衔接这一重要环节。
在文章中多次提及主题文字:“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 ,将有助于加强文章的连贯性和主题性。
写作结束,文章长度应满足要求,为了准确把握字数,建议在真正写作时使用专业的文本编辑工具来计数。
进一步探讨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的实施策略和个人观点:6. 家长参与幼小衔接家长在幼小衔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小教育衔接的课题研究报告
幼小衔接的课题分析报告报告编号:2023-12-001报告日期:2023年12月18日报告人:******摘要本报告旨在对幼小衔接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首先介绍了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特点和目标,然后阐述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和意义。
接着,详细分析了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和建议。
最后,总结了幼小衔接的优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引言幼儿园是儿童教育的起点,小学是他们正式进入基础教育的阶段。
因此,幼小衔接对于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幼小衔接不仅涉及教学内容的衔接,还包括课程、教学理念、师资培养等方面的衔接。
当前,幼小衔接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并亟待解决。
二、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特点与目标幼儿园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培养其语言表达、社交能力和自理能力等。
小学则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
幼儿园阶段是幼儿认识世界、接受社会文化熏陶的重要时期;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基础学习能力和品德素养的关键时期。
三、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和意义幼小衔接是指在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之间,通过合理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使幼儿能够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同时也使小学教育能够顺利接收和吸收幼儿的学习成果,从而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在于,幼儿从3岁开始就进入幼儿园接受教育,到6岁结束幼儿园阶段的教育,7岁就升入小学学习。
幼儿适应了3年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进入小学是幼儿经历的一个重大转折阶段,面对新的环境,大部分幼儿从思维变化、行为变化、生活、学习习惯都难以适应。
通过家园共育,改进教学思路,加强素质教育,在幼儿园大班增加一些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有效地减少幼儿在小学阶段因环境、生活、学习等带来的不适应性,顺利实现幼小衔接过渡非常重要。
幼小衔接是促进儿童平稳过渡的关键环节。
良好的幼小衔接可以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减少适应期的困惑和压力。
同时,良好的幼小衔接可以确保教育内容的连贯性和学习兴趣的延续性,为学生长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幼小衔接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教育越来越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幼小衔接教学旨在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为其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报告将从幼小衔接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过程、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理论基础1. 理论来源幼小衔接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发展理论:强调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中不断学习和成长。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关注儿童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3)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2. 理论内涵(1)尊重儿童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
(2)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3)培养良好习惯: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4)注重实践与体验: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
三、实践过程1. 教学内容设计根据幼小衔接教学的理论基础,我们设计了以下教学内容:(1)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幼儿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技能。
(2)学习习惯养成: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小学学习打下基础。
(3)社交能力培养:帮助幼儿学会与人交往,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情绪管理:培养幼儿调控情绪的能力,使其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
2.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以游戏为载体,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
(3)讨论法: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其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3. 教学评价(1)观察法: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其学习效果。
(2)作品分析法:通过分析幼儿的作品,评估其学习成果。
(3)家长反馈:收集家长对幼儿在幼小衔接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和建议。
四、效果评估1. 幼儿学习效果通过幼小衔接教学,幼儿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1)生活自理能力:幼儿能够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技能。
在幼小衔接中对大班幼儿开展入小学适应性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总报告
在幼小衔接中对大班幼儿开展入小学适应性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总报告嘉定区新源幼儿园颜燕华一、问题的提出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
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因此研究幼小衔接问题,做好衔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上海出台了幼小衔接活动的指导意见,强调了要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
但在如何培养适应能力及以需要哪些必备的入小学适应能力的研究上,还存在着研究空白点。
在课题研究前,我们对一年级新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
发现了小学与幼儿园衔接过程中的一系列适应性问题。
最主要的问题是:(1)一年级新生缺乏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其中最主要的是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上课坐不住。
(2)一年级新生缺乏良好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其中主要的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没有学习任务意识,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
在发现问题后,我们针对问题进行实践和研究,力求寻找关于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和行为习惯方面的适应性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概念的界定1、衔接:指事物首尾相连。
2、幼小衔接:指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连接与过渡。
3、入小学适应性:大班幼儿进入小学后与学校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
4、适应性教育:指为了使幼儿尽快地适应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幼儿园所开展的使幼儿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小学学习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准备的教育。
(二)本研究的意义本课题旨在1、通过小学与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设置作怎样的安排的比较,确定幼儿入学前必要具备的基本适应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等。
●自我管理能力包括:行为规则、生活作息安排等。
●学习能力包括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
2、如何培养以上几个适应能力,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可以尝试的方法如:环境上的衔接、作息变化上的衔接、活动形式上的衔接等。
幼儿园大班教研组幼小衔接专题研究[五篇范文]
幼儿园大班教研组幼小衔接专题研究[五篇范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教研组幼小衔接专题研究幼儿园大班教研组幼小衔接专题研究幼儿园大班是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起下的作用。
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义务教育质量影响很大。
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幼小学段的衔接教育进行研究探索,提高认识,摸清情况,掌握规律,是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阶段后尽快适应不同阶段教育、高标准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现实要求。
"幼小衔接"的目的和意义: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明显差异。
因而使得幼儿园与小学在形成和坚持各自的教育教学特点与模式。
大量的幼儿在缺乏过渡到小学的经验准备或过渡经验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从幼儿园毕业进入小学。
他们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中,立即感受到了从未经历过的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许多儿童的身心在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困难。
使他们的认知兴趣迅速下降,自尊心、自信心不断的减弱。
因此,针对当前教育、教学上的"脱节"现象,我们幼儿园大班组让幼儿在大班阶段,开展一些相适宜的活动,让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有良好的过渡,同时也让家长积极参与活动,了解活动的目的和意义,真正通过家园配合,帮助孩子完成人生中关键的过程。
"幼小衔接"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一)开展培训工作1、教师培训让大班年级组的老师对"幼小衔接"工作引起充分的重视,深入了解"幼小衔接"的目的和任务,结合各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学习兴趣和各班使用的教材,通过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幼小衔接"的工作方法,全面展开"幼小衔接"活动。
2、家长的培训①各班在新学期家长会上介绍本班幼小衔接活动计划,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的目的和意义,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才能积极有效的配合我们的工作,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主题教研的探索与实践
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主题教研的探索与实践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主题教研的探索与实践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幼小衔接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特别是对于幼儿园大班的教师和家长来说,如何让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幼小衔接教育,都是值得深入探讨和实践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主题进行探索,并分享一些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教育衔接。
良好的幼小衔接教育能够帮助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生活,保持学习的连贯性和稳定性,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作为幼儿园大班教师,我们应当重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通过一系列的教研和实践来为幼儿的顺利过渡做好准备。
二、幼小衔接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在幼小衔接教育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内容和方法的探索与实践:1.社交情感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阶段,我们可以通过游戏、角色扮演和小组活动等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社交情感能力。
在幼小衔接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情感课程和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孩子的社交情感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2.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养成幼儿园大班学生逐渐接触学习,我们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而在幼小衔接教育中,我们可以结合小学的学习特点,帮助孩子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3.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幼儿园大班学生在幼稚园已经开始学习一些生活自理能力,但在进入小学后,这方面的要求会更高。
在幼小衔接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生活技能课程和实际操作,帮助孩子提升自理能力,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准备。
三、个人观点与理解对于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主题教研的探索与实践,我认为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幼儿的认知和智力发展,更需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只有全面关注幼儿的成长,才能为幼小衔接教育提供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帮助。
我也认为幼小衔接教育需要与家长和小学老师进行紧密合作,形成教育共同体,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幼儿园“去小学化”专题与幼小衔接交流活动总结三篇
幼儿园“去小学化”专题与幼小衔接交流活动总结三篇幼儿园“去小学化”专题活动总结:“杜绝小学化从家长抓起”教育家卢梭曾说过这样的话:"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而当今社会,人们对学前教育高度重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是盼子成才。
面对家长的这种迫切需求,往往驱使了许多幼儿园开始将小学的学业提前到幼儿时期进行学习。
而这种行为,不仅仅剥夺了幼儿的大部分游戏的时间,同时也大大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教育的规律,超出了幼儿所能接受教育的适宜度,非常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和幼儿教育的发展。
**年**月**日清晨,参加活动的家长接踵比肩,三九寒冷的天气,也阻挡不了大家热情学习的脚步,各班家长全部到齐!活动开始前,各班老师首先抛出主题,向家长发放了教育幼儿园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家长一封信,让家长清晰地了解本次活动的主要宗旨;接下来就是观摩班级区域活动,家长在观摩的同时,老师从专业的角度、具体的案列、生动的语言三维立体地给家长介绍、讲解,向家长展现幼儿园去“小学化”系列主题活动总结:回归教育本真还孩子快乐童年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基教厅涵(2018)57号)及省、市、县开展“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要求。
我园根据通知要求,积极、认真的做了一系列去“小学化”专项主题活动——回归教育本真还孩子快乐童年。
我园积极传达落实教育部的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文件精神,召开了全体教职工杜绝“小学化”倾向专题会议。
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政策法规及相关文件,引导教职工提升教育观念,掌握科学和先进的教育方法,老师们以笔记的方式进行记录学习,进一步明确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危害。
接下来以各个班级为单位开展了自查活动,自查内容包括:幼儿的学习材料是否规范,环境创设是否符合要求,以及老师的教材、教具,幼儿的学具是否违反规定,并书写了去“小学化”自查报告。
大班幼小衔接活动教研(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大班作为幼儿园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其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对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实现幼小衔接,提高幼儿的入学适应能力,我园特开展了大班幼小衔接活动教研。
二、教研目标1. 了解幼小衔接的重要性,明确幼小衔接的目标和任务。
2. 探索适合大班幼儿的幼小衔接活动,提高幼儿的入学适应能力。
3. 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沟通与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4.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研内容1. 幼小衔接的理论基础通过学习相关理论,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小学教育指导纲要》等,了解幼小衔接的基本原则和实施策略。
2. 幼小衔接的目标与任务明确幼小衔接的目标是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具体任务包括: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等。
3. 幼小衔接的活动设计(1)生活适应活动:开展自我服务、整理物品、排队等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帮助幼儿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奏。
(2)学习适应活动: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学习能力。
(3)心理适应活动: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幼儿缓解入学焦虑,建立自信。
(4)社会适应活动:组织幼儿参观小学、与小学生交流等活动,让幼儿了解小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 幼小衔接的家园合作(1)开展家长讲座,提高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
(2)建立家园联系册,加强家园沟通。
(3)开展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5.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1)加强教师对幼小衔接的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2)开展教学观摩、案例分析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四、教研过程1. 理论学习阶段组织教师学习幼小衔接的相关理论,明确幼小衔接的目标和任务。
2. 活动设计阶段教师根据大班幼儿的特点,设计适合的幼小衔接活动,如生活适应活动、学习适应活动、心理适应活动、社会适应活动等。
幼小衔接研讨活动汇报材料[5篇]
幼小衔接研讨活动汇报材料[5篇]第一篇:幼小衔接研讨活动汇报材料幼小衔接研讨活动汇报材料幼小衔接研讨活动汇报材料再过半个月,大班的孩子们就要结束幼儿园的学习生活进入小学,成为学校的一名小学生,而小学和幼儿园在活动的组织形式,学习的习惯、上课时间等方面有一些不同,会使幼儿面临着许多不适应,为了让大班孩子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生活能力和学习习惯,帮助孩子们顺利度过这个转折期,减少家长的焦虑和担忧,为幼儿入小学学习从多方面打好基础。
同时我们也结合课题研究《培养幼儿入小学前良好的心理准备》制定了一系列的具体方案,认认真真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
一、结合主题开展系列活动。
大班下学期最后一个主题是《再见了,幼儿园》,结合主题开展《认识时钟》《整理小书包》《上小学了》《快乐的向前走》《越长越大》等活动,帮助幼儿认识时间、学会管理时间。
学习整理和保管好自己的学习用品,体会我们已经长大,并以愉快的心情迎接毕业,增强了孩子们入小学的信心,为入小学做好准备。
二、在一日活动各个方面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首先在时间上的互相靠拢。
在幼儿园大班,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游戏化和幼儿活动的参与性。
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
所以大班下学期我们采取适当延长幼儿上课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缩短午睡时间等方法。
在时间上慢慢接近小学的上课时间,让幼儿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做好准备,以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
其次在学习习惯和要求上互相衔接。
进入大班后,各班对培养幼儿上课正确的坐姿、书写方法、握笔姿势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我们将利用大(7)空班场地创设模拟课堂,设置小黑板、课桌椅等。
使整个环境与小学的课堂非常相似。
每个班级协调安排轮流进入小课堂的,在小课堂里,让幼儿模仿小学生上课,学学小学生上课的坐姿、举手发言等,感受小学生上课的氛围,体验做小学生的快乐。
大班幼儿走入小学活动总结
大班幼儿走入小学活动总结大班幼儿走入小学活动总结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
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幼儿走入小学活动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XX年4月15日,踏着清晨的阳光,我们大班的小朋友来到了期盼已久的山师附小进行参观。
孩子们升入大班后,我们便开始陆续进行幼小衔接的活动,孩子们早就对小学充满了向往,这次真的要踏入小学的大门,看看真正的小学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孩子们都很兴奋,早早的就来到了幼儿园,在老师的带领下,坐上了小学班车,向小学快乐出发。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体验小学上课气氛,我们将孩子们分成三队,进入了三个不同的班级听课。
小学生们很热情,在老师的带领下,他们牵起弟弟妹妹的手,让他们坐在自己的椅子上,然后自己搬椅子坐在课桌边上,一起上课,孩子们进入小学学到的第一课就是谦让友爱。
小学的课堂气氛和幼儿园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幼儿园是将教育融入到游戏当中,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小学的课堂气氛也很活泼,也会有些小游戏,但是更多的侧重于知识的学习,小游戏也是充满了竞争意识。
小学生们上课坐姿端正,回答问题声音极为响亮,充满了自信,相比而言,我们的孩子则显乖巧很多,总是用好奇、羡慕又有点害怕的眼神打量着四周的老师与同学,有的孩子融入的还比较快,老师提出问题后也会积极举手回答,但是声音不够响亮,动作依然有些扭捏,明显的不够自信。
有的孩子被老师叫起后干脆就回答:“我不知道。
”而这种现象大部分都出现在平时幼儿园表现较好的孩子身上,相反的,那些平时在园里有些调皮的孩子反而在小学课堂上表现的特别踊跃,思维反应迅速,回答问题也落落大方,一点也不怯场。
回来后,和同级部的几个老师交流过后,大家反馈回的信息也基本一致,每个班的情况也都差不多,分析原因,平时觉得调皮一些的孩子,因为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家长对他说的都多,指责可能也不少,他已经习以为常,所以在进入陌生环境后,他反而没有太多的心理压力,就是本色呈现,觉得错了也没有关系,反正平时我错的也不少了,所以很容易融入环境,敢想敢说,大胆表现;而平时表现优秀,总是得到赞扬的孩子,他在进入一个新环境后,总是在想“我一定要好好表现,乖乖的`”所以无形之中给自己增添了很多压力,这就导致在应对各种情况时都瞻前顾后,畏畏缩缩,不敢放开。
幼儿园和小学双向衔接提高幼儿入学适应性研究
幼儿园和小学双向衔接提高幼儿入学适应性研究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衔接教育已是当前世界各国学前教育普遍关注的问题,并已成为当前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国内,随着我国人口高峰到来、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幼儿教育逐步受到重视,家长对入学准备教育需求不断提高,幼小衔接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北京市大地实验幼儿园承担了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十二五”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幼儿园和小学双向衔接,提高幼儿入学适应性的研究”,在幼小衔接教育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和探索。
一、创立幼儿园大班进驻小学校的幼小双向衔接新模式幼儿园与小学作为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不仅在环境设施和人文环境上存在差异,而且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也存在差异,这既是幼儿入学后不适应的主要原因,也是幼小衔接的重点。
为使大班幼儿自然衔接、顺利过渡、逐步适应小学生活,同时探索建立有助于幼儿可持续发展的幼小衔接新模式,北京市大地实验幼儿园自2010年9月开始,借地域相邻优势,将大班附设于附近小学,利用其部分空余教室开设了北京市第一家规范的“幼小衔接班”。
将幼小衔接班附设在小学,可以利用小学提供的校舍、师资、场地等教育资源办园,尝试幼小衔接班“双主体介入、一体化管理模式”。
二、构建有益于增进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幼小衔接课程体系为提高幼小衔接教学实效性,北京市大地实验幼儿园开发的幼小衔接课程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生态系统理论、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依据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幼儿发展需求和幼儿入学适应性要求实施幼小衔接教育,以潜能开发、适度超前、个性培养、全面发展为教育目标;采取领域教育小班化、才艺活动走班制、美语活动浸入式、选择活动自主性的方式;同时遵循幼小衔接教育双向性、全面性、渐进性和发展性的原则,体现生活即教育,寓教于一日生活中。
其目的是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基础上,提高幼儿入学适应能力,实现两个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让幼儿健康、快乐、自信、自主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为幼儿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幼小衔接背景下大班幼儿社会适应性准备的实践探究
幼小衔接背景下大班幼儿社会适应性准备的实践探究摘要:幼儿社会适应能力指的是幼儿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对陌生人的适应能力和对同伴交往的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中包括很多要素,如情感、性格、心理等,对于幼儿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技能等的培养都会起到重要作用。
在促进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尽量贴近幼儿生活,多给予幼儿一些自主锻炼的机会。
教师和家长要学会放手,逐渐帮助幼儿摆脱对外界因素的依赖感,鼓励幼儿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幼儿内心真实情感,为其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
教师和家长要真正融入幼儿生活,了解幼儿心理,站在平等的位置与幼儿对话,获得幼儿的尊重和信任,通过此方式激发幼儿潜在能力,启迪幼儿智慧和思维,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地发展与成长。
发展和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需要长期坚持,逐步渗透,一定要把握好态度和方法,保证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发展质量。
关键词:幼小衔接;大班幼儿;社会适应性引言幼儿园与小学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幼儿在面临升学时,很容易因为环境差异而难以适应小学生活,无法全身心投入小学学习中。
为此,幼儿教师需要在幼儿园阶段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幼儿学会如何与人交往,懂得建立平等和互相尊重的人际关系,并能遵守小学教育阶段的各类规则制度,快速投入小学学习与生活中。
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教师需要着重加大培养力度,为幼儿升小学做好充分准备。
一、幼小衔接概述幼小衔接指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间的衔接。
大班幼儿处于5—6岁这一年龄段,同时处于学习过渡期,幼儿园和小学学情有所不同,直接转换学习方式及生活习惯会对幼儿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2021年3月20日,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中再次强调了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相融合,从幼儿身心发展阶段出发,培养大班幼儿的学习习惯、社会技能,帮助其接受并适应未来的小学生活,同时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大班幼儿幼小衔接方面总结
大班幼儿幼小衔接方面总结•相关推荐大班幼儿幼小衔接方面总结(通用5篇)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幼儿幼小衔接方面总结(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幼儿幼小衔接方面总结1我园幼小衔接工作继上阶段进行的幼儿社会性适应能力培养,进一步在学习性适应能力的培养方面开展工作。
大班下学期,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有了改变,随着学习难点的增加,有意注意时间的延长,以及入小学的各方面要求,使幼儿在学习上产生了诸多问题。
关注幼儿的问题,帮助他们达到学习适应的发展水平便是我们本阶段的主要任务。
最初阶段我们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单纯为开展入小学的学习性准备,即重视知识技能的衔接。
随着不断的思考和实践,我们逐渐开始认识到幼小衔接背后的那些对幼儿终身发展有益的重要内涵要素。
学习适应指的是关注大班幼儿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养成,为幼儿入小学做好能力、习惯、兴趣的准备。
我们试图从学习幼小衔接新的教育理念入手,逐步通过落实和解决幼小衔接教育中教师环境创设及教学实践能力的问题,来提升教师幼小衔接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新的教育观念的确立,使我们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策略。
一、从思维教学切入,为学习能力准备。
研究中我们结合园特色课程——思维活动,对幼儿进行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我们发现,幼小衔接由于长期的教育观念,致使知识传授偏重,思维能力的准备明显不足。
于是,我们选择适切的思维活动内容,对活动中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为幼儿提供环境和材料,激发幼儿主动学习,让幼儿充分利用具体的事物和情景进行学习,丰富他们的感知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1、注重思维方法的集体教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幼儿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常常会急于了解答案,而不关注思维方法的运用;教师在教学中也有忽视对幼儿方法的教学,专注于答案的解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幼小衔接中对大班幼儿开展入小学适应性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总报告嘉定区新源幼儿园颜燕华一、问题的提出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
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因此研究幼小衔接问题,做好衔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上海出台了幼小衔接活动的指导意见,强调了要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
但在如何培养适应能力及以需要哪些必备的入小学适应能力的研究上,还存在着研究空白点。
在课题研究前,我们对一年级新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
发现了小学与幼儿园衔接过程中的一系列适应性问题。
最主要的问题是:(1)一年级新生缺乏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其中最主要的是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上课坐不住。
(2)一年级新生缺乏良好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其中主要的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没有学习任务意识,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
在发现问题后,我们针对问题进行实践和研究,力求寻找关于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和行为习惯方面的适应性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概念的界定1、衔接:指事物首尾相连。
2、幼小衔接:指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连接与过渡。
3、入小学适应性:大班幼儿进入小学后与学校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
4、适应性教育:指为了使幼儿尽快地适应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幼儿园所开展的使幼儿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小学学习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准备的教育。
(二)本研究的意义本课题旨在1、通过小学与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设置作怎样的安排的比较,确定幼儿入学前必要具备的基本适应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等。
●自我管理能力包括:行为规则、生活作息安排等。
●学习能力包括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
2、如何培养以上几个适应能力,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可以尝试的方法如:环境上的衔接、作息变化上的衔接、活动形式上的衔接等。
通过以上的研究实现幼儿适应小学教育的策略和途径,使幼儿进入小学后能处理自我管理、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断层,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
(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并作为当前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前苏联、美、英、瑞士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进行了大量研究,其目的就在于让幼儿在入学前接受一二年的预备教育,提高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掌握一部分知识和技能,减少幼小衔接的坡度,从而减轻他们入小学的负担。
这些国家在做法上虽然各有不同,但其中的几点做法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的:第一、儿童入小学的预备教育,不但重视儿童的知识教育,对儿童进行一定的读、写、算的基本训练,而且重视儿童智力的发展,良好品德的形成以及儿童社会适应性的发展,并且为儿童多方面的适应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第二、注重儿童入小学“顺理成章”的过渡,强调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相互靠拢,尽量引导好儿童走好这个“坡度”,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互相靠拢;二是生活制度和环境布置上相互靠拢;三是为幼儿入小学作好心理准备。
第三、强调幼儿园教养员与小学低年级教师的联系,强调相互了解对方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对方的教育教学内容、方法等,以便更好地使幼教与小教衔接。
(四)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在幼小衔接中对大班幼儿开展入小学适应性教育的研究实现幼儿适应小学教育的策略和途径,使幼儿进入小学后能处理自我管理、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断层,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
二、研究方法(一)研究时间(2008年7月——2010年6月)(二)研究对象:幼儿(三)研究目标对应小学的学习,通过各种教育途径,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四)研究内容1、研究提高大班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2、研究改善大班幼儿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五)研究方法1、调查法:通过查找资料,问卷,研讨等方法了解大班入小学后普遍存在的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的问题,为研究做基础。
2、行动研究法:结合一日生活、课堂实践、外出观摩等活动,在实践中观察、记录大班幼儿普遍存在的入小学学习、行为等不适应的内容,反思、审视,总结有操作和推广有价值的学习、行为习惯适应性指导策略和方法,以解决幼儿入小学后对小学生活的不适应3、案例剖析法:围绕“适应性教育”这一重点,对大班幼儿相关入小学实践活动和一日生活指导活动进行解剖和分析,提炼总结有效的入小学适应性教育,发现有效、有针对性的方法。
(六)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2008年7月——2008年9月)(1)学习相关理论,确定课题项目重心,聘请指导教师及研究顾问。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围绕研究任务,落实研究人员,明确职责。
(3)围绕课题研究系统,收集整理与课题实施相关的情报资料。
(4)制定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08年9月——2010年4月)(1)调查研究大班幼儿和初入校学的幼儿对于入小学所产生的适应性问题有哪些。
(2)研究大班幼儿入小学前在学习、行为适应性方面的问题所产生的原因。
(3)研究构建有效,积极的适应性教育的指导策略、途径和方法。
(4)研究成功的适应性教育的特点,对其进行解剖,研讨。
(5)通过实践与相互探讨等形式,积累有效的适应性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3、总结阶段((2010年4月——2010年6月)(1)整理分析研究资料。
(2)搜集汇编研究过程中的有效指导策略和方法、案例等。
(3)总结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或案例,撰写论文,形成《在幼小衔接中大班幼儿入小学适应性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报告。
三、研究结果开题至今,课题组成员抱着极大热情投入了研究与实践中,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收集与学习,对大班幼儿的跟踪指导,对一年级新生家长的问卷调查等不同的形式。
发现了小学与幼儿园衔接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
并且根据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有针对性地对大班幼儿进行环境、心理及方法上的引导,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操作性、指导性的适应性活动,积累了较有成效的策略与方法。
(一)存在问题分析:家长问卷(2008年9月)表1—1上了一年级,刚开始(前二周)最令您感到困扰的事情的百分比人数百分数(%)您的幼儿上了一年级,刚开始(前二周)最令您感到困扰的事情是什么?没有熟悉的朋友,感到孤独,从而产生焦虑8 5.73 2.1有生活上的需求,得不到老师及时的照顾和帮助(如:入厕、喝水、身体不适等)学习任务过多,身体上容易疲劳7 5睡眠时间不足,白天精神不济,影响学习9 6.4遇到困难时不懂得求助(如:摔跤、磕破)/ /午餐不合胃口,幼儿吃不饱 1 0.7上课时间长达35分钟,幼儿坐不住21 14.9不能保管好自己的物品,会出现遗忘或丢失20 14.241 29没有学习任务意识,不能理解和注意教师的讲课内容不能清楚地转达教师交待的事情31 22合计141 100 由表1—1结果可见:幼儿上了一年级,刚开始(前二周)最最令家长感到困扰的事情是:没有学习任务意识,不能理解和注意教师的讲课内容;不能清楚地转达教师交待的事情和上课时间长达35分钟,幼儿坐不住。
说明刚进入一年级的新生还没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方法和策略1、提高大班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方法幼儿进入小学后,幼儿无法适应小学生活的很大原因是没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所以帮助大班幼儿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是关键。
我总结了以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鼓励参与在幼儿园阶段,逐步培养幼儿自己学会劳动、收拾餐具、整理服装被褥、收拾玩具等。
幼儿的良好自我服务习惯逐渐养成,同时拓展到为班级、为他人服务。
如:值日生轮流担任负责数毛巾、清点人数、帮助分发餐具、检查卫生、带操等活动。
使幼儿在活动中增强责任感与任务意识,从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技能训练,掌握劳动方法,为入小学后学习用品的整理,自己生活的照顾及参加学校的劳动搭好了桥梁。
◆布置任务:在幼儿园大班阶段,我们应该有意识地给幼儿布置一些小的学习任务,如每天出10道题目让幼儿回家完成,养成回家进行学习准备的习惯。
在家能够将早上的书包,隔夜整理好;己的铅笔自己卷;自己的衣服自己配好;自己的书包自己洗,自己的物品自己整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调整作息: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很有弹性,这和小学有明显的差异。
在了解了小学的作息制度和课程表后,我们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也制定了相应的课程表,如:要求幼儿8:00之前来园;为了鼓励幼儿遵守时间,我们进行了“守时班”的评选。
在大班幼儿已认识时钟的基础上,要求幼儿根据课程表上的作息时间安排自己的活动,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引领参观: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小学生活,我们让幼儿每天背上小书包,带上一些学习用品,在园中一起交流自己的学习情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同时,我们还调整了学习活动的座位,让幼儿对新环境有一个适应过程。
区角活动中,我们开设了“我是小学生”的游戏,让“老师”提醒“小学生”遵守小学里的一些规则,如:上课要专心,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下课十分钟抓紧时间做一些该做的事,合理安排自己的课间活动,增强幼儿的时间观念。
◆组织实践组织幼儿进行参观、实践、采访、慰问等社会性活动。
让幼儿们自己制定计划,进行有目的的参观实践。
通过制定计划以及参加活动,他们能相互讨论和自由分工,积极运用标志、符号、文字、绘画等形式创造性地完成任务。
幼儿能积极参与班集体事务的决策,并认识设施标志,了解社会,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2、改善大班幼儿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幼儿进入小学后,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适应小学学习的关键,必须从幼儿园开始培养,以帮助其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环境创设在大班后期,我们经常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分隔式的区域型环境,根据教学活动需要,有时又按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的体验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在我们的教师墙面上和区角中,有的班级制作了自己的课程表,把一日活动以课程表的形式展现出来,供幼儿每天参考;有的班级设置了小课堂,模仿小学生上课;有的班级把小学生的学习用品陈列出来,让幼儿观赏;有的尝试整理小书包等等,在这样丰富、生动的环境中,幼儿们对小学生活更加了解、更加向往。
◆习惯培养在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建立起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等几个良好习惯尤为重要。
在大班后期,我们还组织“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等的比赛等。
再如,使用适度的纪律加以约束,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
集体活动要求专心听讲,积极发言。
一日活动环节中,我们老师还从各方面加强对幼儿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
如:在区角内玩棋类游戏,做词语接龙、科学小实验等活动。
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引起幼儿发自内心地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课程保障1、缩短午睡时间我们针对幼儿在幼儿园有午睡的习惯,进入小学后可能一下子很难适应,注意力分散,容易打瞌睡,影响学习,所以,在后阶段,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逐步渐进地减少幼儿的午睡时间,以适应以后的小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