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监控量测(标准)

技术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工区编号:JSJD-**

地表沉降测点横向间距为2~5m ,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适当加密,本隧道中线两侧量测范围应不小于28m ,本隧道地表沉降观测点共计设置2处,桩号为DK**9+642、DK**9+632。其测点布置如下图所示。

2.拱顶下沉测点和净空变化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监控量测断面按下表要求布置

必测监控量测断面间距

围岩级别 量测断面间距(m)

Ⅴ~Ⅵ ≤5 Ⅳ ≤10 Ⅲ

30~50

3)净空变化量测测线数,按下表所示

地段

开挖方法

一般地段 特殊地段

台阶法 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 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两条

斜测线 三台阶临时仰拱

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

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两条

斜测线

三台阶法测点布置示意图 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测点布置示意图

六、监控量测方法

B H

2~5m 地表沉降横向布置图

隧道监控量测

一、监控量测: 1、监控量测步距,五级围岩和黄土隧道5米,四级围岩10米, 三级围岩30米。 2、监控量测点埋设:每个断面5个监控点。拱顶下沉1个。 3、埋点要求:点的制作和埋设要按业主要求施做,每个断面5个 监控点要埋在同一里程断面上,水平收敛2组。水平收敛的每组2个点要在同一水平面上。点不得焊在拱架上。埋设的监控点不能露出太多,喷完混凝土整好露出整个三角就可以,每个监控点埋设完成后必须用油漆做好标识。 4、数据的采集及整理:点在埋设完12小时内(在断面开挖放炮 前)进行初始读数采集。采集完的初始读数要上报现场监理工程师或在采集数据时与现场监理工程师一起。现场要随时观测温度以便数据处理改正。以后的观测按监控量测规范施做,到收敛沉降速率达到0.1~0.15毫米、平均变形达到85%或在二衬挂防水板前停止观测。上下导开挖时观测时间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一线时间基本一致,三导坑开挖时拱顶下沉、水平收敛1、2线时间均不同。不管是上下导还是三导坑施工结束时间在同一天。 5、资料整理:每天观测的数据要及时整理分析,对于没天变形量 大于5毫米的和累计变形达到100毫米的要停止施工,将数据和资料上报项目部和监理,等待处理意见后在施工。 对于观测次数未能达到要求的,比如1天1次,观测是由于施工或时间的愿因中间可采用内插法。每个断面观测完,变形稳定后

将资料整理好报现场监理和监理站签字后归档。 资料不得做假资料或不测数据在家编资料。 6、监控量测牌:个分部都有统一的监控量测牌是业主下发的,没 个断面要挂四个,水平收敛的四个点,牌上要标明里程,埋设时间,人员,初始读数等。初始读数为你观测的尺的读数加电子显示的读数,尺为12.35,电子显示为2.356,牌上就写12.3756,不是温度改正后的数。牌要挂整齐。牌有顺坏的和不干净的要及时更换。必须保证检查是完好无缺,干净整洁。 7、对于监控点损坏的或埋设不标准的要重新埋设重新测量数据。 损坏的要及时布设及测量。以保证观测的连续性。 二、施工放样 一、隧道施工放样要求 放样前要认真熟悉图纸,图纸结构物内的每个数据都要进行计算复核。如有问题及时上报有关人员。铁路隧道放样要注意隧道左、右线和隧道中线的关系。线路图纸所标注的d1值指的是隧道中线到隧道曲线内侧距左或右线的距离,d2值指的是隧道中线到隧道曲线外侧距左或右线的距离。曲线隧道加宽段要严格按图纸所标注的加宽里程及加宽值进行放样。 1、隧道开挖放样 1.1、隧道洞内临时控制点必须按测量队所给的洞内控制点同等精度要求进行测设,并符合无误后方可进行使用。 1.2、洞内放样严谨使用后方交会法进行放样。如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必须采用后方交会的。交会控制点要选择在稳定,不易被破坏或碰到的地方。角度要选择尽量大些。交会点不得少于三个,还必须的有一个检测点。后方交会点不得使用免棱镜直接做点,并且每隔二到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Just be happy, remember on the morning of June 18, 2022

1隧道监控量测的定义: 2、监控量测的目的与要求:量测的目的为: ⑴掌握围岩动态和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利用量测结果修改设计;指导施工. ⑵预见事故和险情;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⑶积累资料;为以后的新奥法设计提供类比依据. ⑷为确定隧道安全提供可靠的信息 ⑸量测数据经分析处理与必要的计算和判断后;进行预测和反馈;以保证施工安全和 隧道稳定. 量测的要求:快速埋设测点.一般设置在距掌子面、工作面2m范围内;开挖后24小时、下次爆破前测取第一次读数.. 测量读数在隧道内尽量要快;保证测量点不被破坏;读数准确可靠.. 3监控量测的任务:⑴确保安全..⑵指导施工..⑶修正设计..⑷积累资料.. 4现场工作程序:准备工作;确定埋设断面;测点埋设;数据采集;数据整理分析;资料归档 5监控量测的项目与方法:隧道监控量测的内容应根据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围岩类别级别、围岩应力分布情况、隧道跨度、埋深、工程性质、开挖方法、支护类型等因素确定..通常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如地表下沉对城市地铁项目应为必测项目;但对于山地交通隧道可把地表下沉做为选测项目..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对复合式衬砌的隧道现场监控量测要求内容见5.4下表 5.1监控量测的项目与方法:必测项目选测项目

5.2必测量测项目:必测项目:必测项目:包括围岩地质和支护描述、地表沉降观测、拱顶下沉量测、周边收敛量测..这类量测是为了在设计、施工中确保围岩稳定的经常性量测工作..量测方法简单;量测密度大;量测信息直观可靠;费用较少;贯穿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对监视围岩稳定;指导设计和施工有巨大的作用..土建施工完成量测工作亦告结束.. 5.3必测量测项目所需设备:精密水准仪、塔尺、钢圈尺测地表沉降、拱顶下沉; 周边收敛仪测周边收敛.. 5.4隧道现场监控量测要求内容表: 5.5地质、支护状态观察:该项目包括对掌子面观察和支护结构的支护效果观察.. 掌子面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观察包括岩石的名称、岩层产状、断层、层理、节理等结构面的分布、走向、产状..每茬炮后需要观测一次..支护状态观察包括初期支护状态和已成峒支护效果观察..如喷射砼开裂部位、宽度长度及深度..二次衬砌的整体性、防水效果等;每天观察一次..洞内状态观察是可靠性很高且最直接的判断资料..对洞外边仰坡稳定和地表渗透观察按要求进行描述;做好相关的观察记录..观察使用地质罗盘、地质锤、钢卷尺、放大镜、秒表、手电、照相机或摄像机等.. 5.6 周边收敛量测::围岩周边位移量测:在预设点的断面;隧道开挖爆破以后; 沿隧道周边的拱顶、拱腰和边墙部位分别埋设测桩..测桩埋设深度30cm;钻孔直径φ42;用快凝水泥或早强锚固剂固定;测桩头需设保护罩;测桩每断面6组共12根..采用钢尺式周边收敛仪量测周边收敛变形..所有测点布置在量测断面位置.. ①周边收敛量测是最基本的主要量测项目之一;布置在主测断面..先在测点处用 凿岩机或电钻在待测部位成孔;然后将藕合剂锚固剂置入孔中;最后将收敛预埋件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管理实施细则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隧道工程施工管理,切实开展好监控量测工作,实现信息化管理施工,确保隧道工程结构、周边环境及建(构)筑物的安全,并根据《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和原铁道部《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隧道设计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以及城市轨道其它行业相关标准、规定,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项目经理部承建的公路、铁路等山岭隧道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 第二章管理机构、职责 第三条监控量测是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凡从事公路、铁路等山岭隧道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的项目经理部,必须组建专门的监控量测队负责施工监控量测工作,必须将监控量测工作纳入关键工序进行管理。总工程师负责直接领导本单位的监控量测管理工作,工程管理部负责本单位具体的监控量测日常管理工作。若因项目经理部资源不足或建设单位要求等其它原因不能自行组建监控量测队,可委托第三方组建,第三方监控量测队亦应在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监控量测队的组建、工作内容、职责与

分工应符合本实施细则的相关要求。 第四条项目经理部职责 (一)负责组织项目监控量测工作,对项目监控量测工作负全面管理责任。 (二)负责制定项目监控量测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并监督实施。 (三)负责项目监控量测大纲的编制,并组织审核;负责隧道监控量测方案的审批。 (四)负责监督监控量测工作的开展情况。 (五)组织和参加监控量测预(报)警处理会,监督做好处理措施的落实。 (六)协调解决监控量测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第五条监控量测队职责 (一)负责项目监控量测的实施工作,并接受项目经理部第三方监测单位及监理的监督和管理。 (二)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等的规定,建立合理、合法、合规的满足施工要求的监控量测体系,配足工作人员和仪器设备,健全管理制度。 (三)参与编制项目监控量测大纲和各单位工程监控量测方案。 (四)负责开展监控量测日常工作,及时反馈和提交数据分析成果。 (五)负责按期提交相关资料,对监控量测数据的真实性、信息资料的完整性等负直接责任。

监控量测作业标准要点

监控量测作业标准要点 如下仅介绍隧道施工监控量测项目中的必测项目,选择项目需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和科研项目的开展进行选择监测。 1、围岩地质素描 ①监测方法:开挖后对掌子面和开挖轮廓面的围岩地质进行观察和记录。先是细致地观察围岩变化情况、岩性、岩体结构特征(岩层产状、层厚、层数,节理产状、长度、宽度,裂隙走向、缝宽、填充情况、数量等)、特殊构造带的发育和扩展情况、渗漏水情况、岩体结构类型等,初步判断围岩级别,再采用地质罗盘对围岩产状进行走向和倾角数据量测。进行摄相,并将量测结果进行记录,形成地质素描。最后取样进行围岩物理力学性质检测。 ②监测频率:每次开挖后进行。 ③监测仪器:地质罗盘、放大镜、小铁锤、数码相机。 ④资料记录:地质监测记录表、数码相片。 2、拱顶下沉量测 ①量测断面间距要求:Ⅴ级围岩按 5~20m 一个断面、Ⅵ级围岩按 20~40m 一个断面,Ⅲ级围岩按 40~100m 一个断面,Ⅰ、Ⅱ级围岩根据实际情况布设,同时保证同一围岩类别内每 50m 设一个量测断面,每种围岩类别内不少于 2 个量测断面。 ②量测点布置:开挖和初期支护完成后,距掌子面 2m 范围内,在隧道中线拱顶部位设 1 个带挂钩的锚桩,测桩埋深约 30cm,锚桩用φ6圆钢加工。锚桩不能与钢架或钢筋网、锚杆焊接,埋设牢固可靠。 ③量测方法:用精密水平仪,水准尺对测点进行测量,利用读数差系列数据组合,分析判断。 ④量测频率:按隧道施工技术规范,同时满足下表要求,变形异常时,需加大频率。

⑤量测仪器:水平仪、水准尺、钢尺或测杆。 ⑥量测记录:隧道现场监控量测记录表 ⑦信息反馈:从量测数据及时反馈技术负责人或项目总工。 3、周边收敛量测 ①量测断面间距:Ⅴ级围岩按 5~20m 一个断面、Ⅵ级围岩按 20~40m 一个断面,Ⅲ级围岩按 40~100m 一个断面,Ⅰ、Ⅱ级围岩根据实际情况布设,同时保证同一围岩类别内每 50m 设一个量测断面,每种围岩类别内不少于 2 个量测断面,并布置在与拱顶下沉同一断面。 ②量测点布置:初期支护完成后,距掌子面 2m 范围内,在隧道拱腰、边墙部位埋设 4 个带挂钩的锚桩,测桩埋深约 30cm,锚桩用φ6圆钢加工。锚桩不能与钢架或钢筋网、锚杆焊接,埋设牢固可靠。 ③量测方法:用精密水平仪,水准尺对测点进行量测,利用读数差系列数据组合,分析判断。 ④量测仪器:周边收敛仪。 ⑤量测频率:按隧道施工技术规范,同时满足如下表要求,变形异常时,需加大频率。 ⑥量测记录:隧道现场监控量测记录表 ⑦信息反馈:从量测数据及时反馈技术负责人或项目总工。 4、地表沉降观测 ①观测断面间距:埋深小于 2 倍洞身开挖宽度的,按每 5~10m 一个断面布置;埋深大于 2 倍洞身开挖宽度且小于 40m 以及洞口地段,按每 10~50m 一个断面布置。

公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广西

公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技术规程广西 1.前言 公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技术规程旨在规范公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工作,确保隧道施工 安全、平稳、高效地开展,同时保障周边建筑及生产设施安全。下文中所提到的隧道皆指 道路隧道。 2.监控量测综述 监控量测指在隧道施工期间,对隧道周边建筑物及生产设施进行持续的变形监测和测量。如发现建筑物和设备存在变形和位移,及时采用控制措施,减少潜在风险。 3.监控量测内容 (1)监测隧道施工对周围建筑物及设施,如邻近建筑、地下管道、水源、天然气管线、通信线路、网线等的影响; (2)监控隧道施工对周围自然环境影响,如地质、地形、植被及水文等; (3)监测隧道施工对通行情况的影响,如道路、路面及交通设施等; (4)监测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工程质量、进度及安全状态。 4.监测点布设 (1)建立隧道施工监测平台,根据施工情况布设监测点,覆盖隧道周围建筑物、城市基础设施及周边环境。 (2)监测点布设数量应依据施工规模、监测范围及需要监测的变形类型合理确定。监测点的数量与位置应结合实际情况而定,足够覆盖监测范围,但不应过多,浪费资源。 (3)应根据隧道形态、地质情况及建筑物高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监测点位置,使监测点能够准确反映变形情况,并尽可能减少测量误差。 5.监测仪器设备 监测仪器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具有可靠性和稳定性。 6.监测数据处理分析 监测数据需及时收集、整理、统计和分析,发现问题时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隧道完工后,需对所有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总结监测结果及影响,形成完整、准 确的隧道监测报告。

7.安全措施 隧道施工监测员需熟悉建设方案中的风险分析,加强现场管理,并采取相应安全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有人员闯入监测点区域,需及时采取安全措施,防 止造成不良后果。

隧道监控量测收费标准

隧道监控量测收费标准 隧道监控量测是指对隧道内部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以确保隧道的安 全运行。隧道监控量测收费标准是指对于隧道监控量测服务的收费标准和规定。隧道监控量测收费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隧道安全、提高隧道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隧道监控量测收费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收费标准的制定依据。 隧道监控量测收费标准的制定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 合理性原则,收费标准应当合理,不能过高或过低,要综合考虑隧道监控量 测设备的成本、运维成本、人工成本等因素。 2. 公平公正原则,收费标准应当公平公正,不得对不同用户采取差别对待,要 保证各方利益平衡。 3. 透明度原则,收费标准应当公开透明,用户应当清楚了解收费标准的依据和 计算方式。 二、收费项目和标准。 隧道监控量测收费项目主要包括设备购置费、安装费、维护费和数据分析费等。具体收费标准如下: 1. 设备购置费,根据隧道长度和监控点数量确定设备购置费,按照每个监控点 的设备成本和安装费用计算。 2. 安装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隧道监控设备的安装费用,包括设备安装、布线、调试等费用。 3. 维护费,维护费按照设备的维护周期和维护工作量确定,可以是按年度收费 或者按次收费。

4. 数据分析费,根据监控数据的采集频率和数据量确定数据分析费用,可以是按月收费或者按次收费。 三、收费标准的调整。 隧道监控量测收费标准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时调整,调整原则如下: 1. 成本变动原则,隧道监控量测收费标准的调整应当充分考虑设备成本、人工成本、维护成本等因素的变动情况。 2. 政策导向原则,隧道监控量测收费标准的调整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要求。 3. 用户需求原则,隧道监控量测收费标准的调整应当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和意见,保证用户的合理利益。 四、收费标准的执行。 隧道监控量测收费标准的执行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 合同约定原则,在与用户签订监控量测服务合同时,应当明确收费标准和支付方式,并严格按照合同执行。 2. 政府监管原则,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隧道监控量测收费标准的监管,确保执行的公平公正。 3. 用户监督原则,用户对收费标准的执行有监督权,可以通过投诉、申诉等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五、结语。 隧道监控量测收费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隧道安全、提高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各方应当共同遵守相关规定,确保收费标准的合理性、公平性和透明度,促进隧道监控量测服务的健康发展。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为保证隧道的安全和正常使用,积极预防事故的发生,提高隧道运营管理水平,特制定本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一、技术标准 1.隧道监控量测技术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2.监测项目应涵盖隧道的结构安全、环境质量、交通安全、设备运行、 人员管理等方面。 3.监测结果应及时准确反映实际情况,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和责任人。 二、监测设备 1.监测设备采用优质、可靠、安全的产品,具有防爆、防水、耐腐蚀等 特点。 2.监测设备应设置在适当的位置,避免设备的受损影响监测效果。 3.监测设备应按照规定的频率进行维护和检修,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 精度。 三、监测方法 1.隧道结构安全监测:通过监控设备对隧道的宏观变形、微观形变、沉 降变化、裂缝变化等情况开展定期监测。 2.隧道环境质量监测:通过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监控设备开展定期 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保障车辆与乘客的安全。 3.隧道交通安全监测:通过视频监控、烟雾探测、音响警报等设备开展 实时监测,能够提前发现交通事故、火灾、温度过高等情况,进行及时处理。 4.隧道设备运行监测:通过监测设备对隧道中的机电设备运转状态等情 况开展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确保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5.隧道人员管理监测:通过视频监控、出入口通行管理、安全教育等措 施开展定期监测和维护,严格控制隧道人员及车辆等进出口,保障人员和车辆的安全。 四、监测数据处理 1.监测数据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可比。 2.监测数据应记录在册,形成数据报告,便于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应用。

3.对监测数据应进行定期检查和审核,保障数据质量和安全性。 五、应急预案 1.隧道应急预案应与监测技术规程配套制定。 2.应急演练应在日常监测工作中定期组织实施,保证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和实用性。 3.应急预案应有明确的应急处置方案、人员职责分工和监测设备支持等。 六、管理措施 1.隧道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和规定,明确监测责任和管理流程。 2.隧道管理部门应对监测设备支持正常运行的环境进行管理与维护,保 证设备及时监测到变化。 3.隧道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检查、事故排查等工作,及时处置 隐患。 七、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是隧道运营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对隧道监控量测技术 规程的制定进行了全面阐述,规范化的技术标准、优质的监测设备、可靠的监测方法、准确的监测数据处理和完善的管理措施将为隧道的安全运营提供充分的保障。

隧道监控量测规范

隧道监控量测规范 隧道监控量测规范 隧道是一种具有特殊环境和特殊结构的工程,为了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行,监控量测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工作。以下是隧道监控量测的规范要求。 一、监控设备的选用 1. 监控设备应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能够满足隧道安全运行的要求。 2. 监控设备应具备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展示等功能,并支持实时监控和远程监控。 3. 监控设备的选用应根据隧道的具体情况和要求进行。 二、监控参数的选取 1. 监控参数应包括但不限于隧道内部温度、湿度、气体浓度、挠度、位移、变形、风速、烟雾等参数。 2. 监控参数的选取应根据隧道的功能和结构特性进行,重点关注对隧道安全运行有重大影响的参数。 三、监控频率的确定 1. 监控频率应根据监控参数的变化情况和对隧道安全运行的需求确定。 2. 监控频率应能够满足监控参数的实时监测和预警要求。 四、监控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1. 监控数据应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

相应的应对措施。 2. 监控数据应进行趋势分析和统计分析,为隧道的维护和保养提供科学依据。 五、监控报告的编制与上报 1. 监控报告应根据监控数据和分析结果进行编制,包括监测数据的详细记录、异常情况的分析和处理措施等内容。 2. 监控报告应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并按要求进行保存。 六、巡视与检修 1. 隧道监控设备应定期进行巡视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巡视和检修应按照隧道监控设备的维护手册和要求进行,记录巡视和检修的内容和结果。 七、紧急事件的处理 1. 对于出现紧急情况的隧道,应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2. 监控设备应具备紧急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理功能,能够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和指示。 八、监控人员的培训与考核 1. 监控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监控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2. 监控人员应定期进行培训,了解最新的监控技术和方法,并参加相关的考核。 以上是隧道监控量测的一般规范要求,具体的实施细则可以根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监控是指通过对隧道结构及其周围环境的全面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隧道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目前,全球各地的隧道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隧道监控已经成为保障隧道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旨在探讨隧道监控量测的方案。 1.隧道监控量测参数 隧道监控量测参数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位移:隧道位移监测主要针对隧道内部和周围岩体的位移进行监测,以及隧道结构中的任何变形。主要的监测参数包括滞后变形、收敛变形和开挖变形等。 (2)压力:隧道压力监测是指测量隧道内部和周围岩体以及隧道结构的压力。主要监测参数包括隧道围岩应力、锚杆力、压力管道内部压力等。 (3)温度:隧道温度监测是指监测隧道内部以及周围环境的温度。主要监测参数包括隧道内部平均温度、温度梯度及各个节点温度。 (4)水位:隧道水位监测是指测量地下水位、坑内水位和排水系统中水位等。主要监测参数包括水位高度、水位波动及水位变化速率等。

2.监测方法 (1)传统测量仪器:传统测量仪器主要是指激光位移仪、全站仪、GPS、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这些仪器的测量 精度高,但是需要现场排线,测量工作量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遥感监测技术:遥感监测技术是指应用遥感卫星、 航拍摄影等技术进行监测。这种方法无需人员进入现场,可以实现对较大范围内的隧道进行监测,提高了监测效率。遥感监测数据也可以用于验证传统仪器监测结果的正确性。 (3)传感器网络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是指通过无线传 感器网络进行实时监测。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实时监测,数据传输方便,具有低功耗、低成本、易维护等优点。 3.数据处理 监测数据处理是实施隧道监测量测方案的重要环节。数据处理包括实时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分析和数据存储等。其中,重要的监测数据应当及时报警并进行应变措施,从而保持隧道安全运营。 4.安全管理 隧道监测的安全管理也是隧道量测方案的重要部分。安全管理应包括隧道安全预警、风险分析、隧道安全评估等方面。从监测数据中发现隧道问题后,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灾害应对措施。隧道监测数据还应用于隧道风险评估,为隧道安全管理提供有效的依据。

隧道监控量测及控制标准

隧道监控量测及控制标准 一、引言 隧道是城市交通建设中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隧道的安全运营对保障交通流畅和人员 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隧道建设与管理的不断发展,隧道监控量测及控制成为了一个重 要的方面。本标准旨在规范隧道监控量测及控制的相关要求,提高隧道运营管理水平。 二、监控设备和仪器 1. 监控摄像设备:应确保隧道内部完全可见,安装位置和角度要科学合理,能够覆 盖隧道入口、出口以及所有关键区域。 2. 光照设备:应根据隧道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光照设备,保证隧道内部亮度均匀,避免出现死角。 3. 温湿度传感器:应当设置适量的温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隧道内部温度和湿度, 以确保隧道内的环境舒适和安全。 4. 空气质量传感器:隧道内应设置空气质量传感器,实时监测隧道内的空气质量, 包括二氧化碳浓度、一氧化碳浓度、颗粒物浓度等。 5. 其他设备:根据需要,还可以配备其他设备,如声音监测传感器、火灾报警设备等。 三、数据采集和分析 1. 数据采集:隧道监控系统应采集各种传感器的数据,包括温湿度数据、空气质量 数据、摄像数据等,并进行实时传输到监控中心。 2. 数据存储:隧道监控系统应具备足够的数据存储能力,能够长期保存数据,以备 审查和分析。 3. 数据分析:监控中心应进行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 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四、监控中心 1. 监控中心的位置:监控中心应设在隧道附近的安全位置,便于监控工作的展开, 并保证监控设备的稳定供电。 2. 监控中心的设备:监控中心应具备合适的计算机设备和软件,能够实时接收和分 析监控数据,并进行报警处理。

3. 监控人员:监控中心应有专职人员,能够熟练操作监控设备,并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和处理各类异常情况。 4. 紧急应急处理:监控中心应建立紧急应急处理流程和机制,及时响应各类突发事件,保障隧道的安全运营。 五、定期检查和维护 1. 定期检查:隧道监控系统应定期进行检查,包括设备和仪器的检查以及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的检查。 2. 维护和维修:对于发现的异常情况和故障,应及时进行维护和维修,保证隧道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 3. 更新升级:根据技术发展和实际需要,应及时进行隧道监控系统的更新和升级,以提高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六、总结 本标准对隧道监控量测及控制进行了规范和要求,提出了监控设备和仪器的要求、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监控中心的要求以及定期检查和维护的要求。通过严格遵守本标准,将有助于提高隧道运营的安全性和效率,为城市交通安全发挥积极的作用。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2015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2015 1.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隧道的建设越来越多。为了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营,隧道监控量测技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变得尤为重要。本技术规程旨在制定隧道监控量测技术的基本要求和规范,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参考。 2. 术语和定义 2.1 隧道监控:指对隧道内部和周边环境进行各种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的过程。 2.2 量测技术:指通过传感器和仪器设备对隧道及其周边环境的各项参数进行测量和记录的方法和手段。 3. 监控参数与要求 3.1 声音监测: - 各个隧道房间内的噪音水平不得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 - 隧道疏散通道的声音水平不得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 3.2 温度监测: - 隧道内部温度变化不得超过设定的范围。 - 隧道入口和出口的温度差异应在允许范围之内。 3.3 湿度监测:

- 隧道内的湿度水平不得超过规定的限值。 - 隧道排水系统的湿度应保持在合适范围之内。 4. 数据采集和处理 4.1 传感器与设备选择: - 选择适合隧道监控的传感器类型和规格。 - 选择可靠的数据采集设备和数据库系统。 4.2 数据传输: - 选择可靠的数据传输系统,保证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同步。 - 采用加密技术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4.3 数据处理和分析: - 建立合理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根据监测数据及时预警和判断。 - 数据处理结果应准确、可靠,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5. 安全管理和维护 5.1 安全管理计划: - 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计划,明确责任与权限。 - 定期进行隧道监控系统的安全评估和演练。 5.2 日常维护:

- 建立定期巡检和维护制度,确保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 - 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更换,确保其可靠性和稳定性。 6. 结束语 本技术规程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的基本要求和规范,能够有效地提高隧道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更新,本规程也将随之修订和完善,以适应新的要求和挑战。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监控量测

9 监控量测 9.1 一般规定 9.1.1采用复合式衬砌的隧道,必须将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列入施工组织设计,并在施工中认真实施。 9.1.2量测计划应根据隧道的围岩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施工方法以及所确定的量测目的进行编制。同时应考虑量测费用的经济性,并注意与施工的进程相适应。 9.1.3 监控量测应达到以下目的: (1)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作业; (2)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变位、应力量测,修改支护系统设计。 9.1.4 采用复合式衬砌的隧道,施工、设计单位必须紧密配合,共同研究,分析各项量测信息,确认或修正设计参数。 9.2 量测内容与方法 9.2.1 复合式衬砌的隧道应按表9.2.1选择量测项目。表9.2.1中的1~4项为必测项目;5~11项为选测项目,应根据围岩条件、地表沉降要求等确定。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及量测方法表9.2.1 注:B为隧道开挖宽度 9.2.2爆破开挖后应立即进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状况观察和记录,并进行地质描述。地质变化处和重要地段,应有照片记载,量测记录表见附录E。

初期支护完成后应进行喷层表面的观察和记录,并进行裂缝描述。 9.2.3 隧道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围岩、初期支护的周边位移量测、拱顶下沉量测;安设锚杆后,应进行锚杆抗拔力试验。当围岩差、段面大或地表沉降控制严时宜进行围岩体内位移量测和其它量测。位于Ⅲ~Ⅰ围岩中且覆盖层厚度小于40m的隧道,应进行地表沉降量测。 9.2.4 量测部位和测点布置,应根据地质条件、量测项目和施工方法等确定。 9.2.5 测点应距开挖面2m的范围内尽快安设,并应保证爆破后24h内或下一次爆破前测读初次读数。 9.2.6 测点的测试频率应根据围岩和支护的位移速度及离开挖面的距离确定。 9.2.7 现场量测手段,应根据量测项目及国内量测仪器的现状来选用。一般应尽量选择简单可靠、耐久、成本低、稳定性能好,被测量的物理概念明确,有足够大的量程,便于进行分析和反馈的测试仪具。 9.3 量测数据处理与应用 9.3.1 应及时对现场量测数据绘制时态曲线(或散点图)和空间关系曲线。 9.3.2 当位移-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应进行数据处理或回归分析,以推算最终位移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 9.3.3 当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时,则表明围岩和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此时应密切监视围岩动态,并加强支护,必要时暂停开挖。 9.3.4 隧道周壁任意点的实测相对位移值或用回归分析推算的总相对位移值均应小于表9.3.4所列的数值。当位移速率无明显下降,而此时实测位移值已接近该表所列数值,或者喷层表面出现明显裂缝时,应立即采取补强措施,并调整原支护设计参数或开挖方法。 注:①相对位移是指实测位移值与两测点间距离之比。或拱顶位移实测值与隧道宽度之比。 ②脆性围岩取表中较小值,塑性围岩取表中较大值。 ③Ⅰ、Ⅴ、Ⅵ类围岩可按工程类比初步选定允许值范围。 ④本表所列数值可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实测和资料积累作适当修正。 9.3.5 二次衬砌的施作应在满足下列要求时进行: (1)各测试项目的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 (2)已产生的各项位移预计总位移量的80%~90%; (3)周边位移速率小于0.1~0.2mm/d,或拱顶下沉速率小于0.07~0.15mm/d。 9.4 量测管理 9.4.1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应成立专门量测小组,由施工单位或委托其单位承担量测任务。 9.4.2 量测组负责测点埋设、日常量测、数据处理和仪器保养维修工作,并及时将量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2015

一、导言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是为了保隧道工程施工安全及后期运营管理需要,确保隧道施工过程及后期运行安全,完善国家隧道监控管理制度 的需要。本规程包含了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范、监测范围、监测方法、监测内容、监测仪器、监测频次与临界值等内容。 二、监控范围 1. 隧道洞内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变形监测; 2. 隧道洞内地表下凿后松动带和松动环的监测; 3. 隧道洞口尾关部位10m范围内的变形和渗水等情况的监测。 三、监控方法 1. 变形监测方法 采用轴测法、水准法、总站法等进行监测。 2. 地表下凿后松动带和松动环监测方法 采用压力细测法,位移监测法等进行监测。 3. 变形和渗水监测方法 采用地下水位监测法,压力细测法等进行监测。 四、监控内容 1. 变形监测内容 包括岩体位移、渗水位移、支护变形等内容。 2. 地表下凿后松动带和松动环监测内容

包括压力、位移等内容。 3. 变形和渗水监测内容 包括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等内容。 五、监控仪器 根据监测方法的不同,应选用合适的监测仪器进行监测。 1. 变形监测仪器 包括测量轴测仪器、水准仪器、全站仪器等。 2. 地表下凿后松动带和松动环监测仪器 包括压力细测仪器、位移细测仪器等。 3. 变形和渗水监测仪器 包括地下水位监测仪器、孔隙水压力监测仪器等。 六、监测频次与临界值 1. 监测频次 为了保障监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好监测的频次。 2. 临界值 根据监测内容的不同,设定相应的临界值,一旦超出临界值,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和治理措施。 七、结语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的实施,对维护隧道工程的安全及提高运营效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1、监控量测的目的 隧道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将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列入施工管理文件。作为不可缺少的施工工序,它不仅监测各施工阶段围岩动态,确保施工安全,而且通过现场监测获得围岩动态和支护工作状态的信息(数据),为修正初期支护参数,确定二次衬砌和仰拱施作时间提供信息依据,还能为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积累资料,为今后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类比依据。 2、监控量测流程 监控量测作业应根据下图所示的监控量测流程进行。 图5-1监控量测流程 3、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及量测方法 现场监控量测,是新奥法复合式初砌设计、施工的核心之一,应通过施工监测掌握围岩和支护在施工过程中的力学动态及稳定程度,保障施工安全,为评价和修改初期支护参数、力学分析及二次衬砌施作时间提供信息依据。

表5.1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及量测要求表

支护、衬砌内应力各类混凝土内应变计及表 面应力解除法 1〜2次 /天 1次/2 天 1〜2次 /周 1〜3 次/ 月 围岩弹性波 速度 各种声波仪及配套探头隧道内设4个断面 爆破震动监 测 测波及配套传感器临近建(构)筑物随爆破进行 渗水压力、 水 流量 渗压计、流量计 地表下沉 高精度全站仪、水平仪、 水准尺埋深大于两倍开挖宽度 的地段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2B,1〜2次/ 天;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1次 /2〜3天;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1 次/3〜7天(B为隧道开挖宽度) 注: ①必测断面可根据现场地质情况作适当的调整,必测和选择项目联合监测断面根据工程投资及工程情况由业主确定是否设置。 ②隧道小净距段施工应重点控制爆破震动对中岩墙的危害。相邻爆破分段起爆间隔时间宜不小于100ms。 4、量测项目的测线和测点的布置 4.1量测断面布置示意图

隧道监控量测相关标准

隧道监控量测相关标准 第一章:引言 近年来,隧道建设不断增加,以便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然而,隧道建设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如洪水风险、地震风险、爆炸风险等。为了确保隧道的安全性能,必须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进行监控和量测。本文将介绍隧道监控量测相关标准的概念和现状,并讨论其在隧道监测中的应用。 第二章: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和国际上有很多隧道监控量测相关标准和规范。例如,国际隧道监测协会(ITA)制定了许多有关监控、测量、 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标准。在中国,交通运输部颁布了《公路隧道工程建设与质量验收规范》(JTJ 072-2000),规定了隧道 建设过程中的监测和量测要求。此外,很多地方还制定了不同的地方标准和规范,如北京市《隧道监测技术规范》 (DB11/960-2013)。总体而言,这些标准和规范明确了隧道 监测的目的、内容、方法和要求,为隧道监测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第三章:标准和规范内容 隧道监测标准和规范包括四个方面内容:监控目的、监控内容、监控方法和监控结果处理与分析。其中,监控目的是指建立监测系统的目的和意义,如预警隧道安全风险和提高监测精度。监控内容是指需要监控的物理参数,包括隧道结构的形变、应

力、振动和温度等。监控方法是指使用哪些设备和仪器进行监控和量测,如测距仪、应变计和加速度计等。监控结果处理与分析是指如何分析和处理监测数据,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和建议。 第四章:监测案例 本章将结合国内外实际案例,介绍不同类型的隧道监测及其监测方法。例如,北京地铁十号线草房站右线隧道监测采用了应变计、收敛计、水位计等多种监测设备,实现了对隧道结构形变、应力和水位等参数的实时监测。在国外,纽约市第三大道地铁延伸段隧道监测采用了Fiber Bragg Grating(光纤光栅)传感器技术,监测了隧道内部的形变和温度等参数。这些案例表明,隧道监测的标准和规范在实际应用中非常重要,能够对隧道的安全性能进行有效控制。 第五章:结论和展望 本文从隧道监控量测标准和规范的概念、现状、内容以及监测案例等角度进行了介绍。可以看出,隧道监控量测标准和规范在隧道建设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隧道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效率。未来,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标准的更新,隧道监控量测标准和规范将会不断完善,在隧道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隧道监控量测细则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浅埋隧道地表沉降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同一断面里程。一般条件下,地表沉降测点纵前向布间设距。应地按表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一般情况下地表沉降观察点的纵向间距见表5.1-1 地表沉降点纵向间距。 表4.1-1洞口段及浅埋段地表下沉量测断面间距表 地表沉降测点横向间距为2—5m。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适当加密,隧道中线两侧量测范围不应小于H+B,地表有控制性建(构)筑物时,量测的范围应适当的加宽。其测点布置见图5.1-1 地表沉降点布置示意图。 图5.1-1 地表沉降点布置示意图

5.2 拱顶下沉测点和净空变化测点 拱顶下沉测点和净空变化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监控量测断面按表5.2-1的要求布置。 拱顶下沉测点原则上设置在拱顶轴线附近。当隧道跨度较大时,应结合施工方法在拱部增设测点,参照图4.2-1布置。地表下沉量测 表5.2-1必测项目监控量测断面间距 注:Ⅱ级围岩视具体情况确定间距。 5.3净空变化量测测线数 可参照表5.3-1、图参照图5.2-1布置。 5.3-1净空变化量测测线线数

图4.3-2拱顶下沉量测和净空变化量测的测线布置示例 (a)拱顶测点和1条水平测线示例;(b)拱顶测点和2条水 平测线、2条斜测线示例;(c)CD或CRD法拱顶测点和测 线示例;(d)双侧壁导坑法拱顶测点和测线示例 5.4 测点布置要求 不同断面的测点应布置在相同部位,测点应尽量对称布置,以便数据的相互验证。 6 监控量测频率及监控量测基准 6.1监控量测频率 6.1.1必测项目的监控量测频率应根据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及位移速度分按表6.1-1和表6.1-2确定。由位移速度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和由距开挖面的距离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之中,原则上采用较高的频率值。出现异常情况或不良地质时,应增大监控量测频率。 表6.1-1按距开挖面距离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

隧道监控量测

监控量测 (1)量测目的 围岩监控量测是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对围岩支护体系的稳定性状态进行监测,为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设计参数的调整提供依据,是确保安全及结构安全、指导施工顺序、便利施工管理的重要手段,采用喷锚构筑法设计与施工的隧道,监控量测是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施工程序。 (2)监控量测计划与内容 ①监控量测计划应根据隧道多规模、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开挖方式及机械设备等因素制定,并依据《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进行。监控 量测流程见图2-4-。 图2-4- 监控量测流程图 监控量测计划的内容包括:量测项目及方法、量测仪器的选择、测点布置、量测频率、数据处理及测量人员的组织等。施工过程中,当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应及时修订监控量测计划。 ②监控量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A、掌握围岩和支护动态,进行日常施工管理;

B、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或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 C、确保隧道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确保二次衬砌施作时间; D、将监控量测结果反馈于设计及施工中; E、了解隧道施工对附近既有构筑物的影响; F、积累量测数据,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3)监控项目 ①量测必测项目 必测项目见表2-4-。 ②选测项目 选测项目见表2-4-。

④初期支护完成后应进行喷层表面裂缝及其发展、渗水、变形观察和记录。 ⑤对围岩为土砂质时可对围岩内部位移、锚杆轴力、初期支护内力、锚杆拉拔试验等进行量测。 ⑥地下水发育断层破碎带等地质构造带可进行水量、孔隙水压力等进行量测。 ⑦对隧道附近存在隧道施工爆破影响的构筑物时,可进行爆破振动监控量测。 ⑧对一般硬岩质、软岩认为可以优化设计,减少支护数量时,可对锚杆轴力、围岩压力、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接触压力等进行量测。 (4)监控量测作业 ①洞内观察可分为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区段观察两部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一次。当地质条件基本无变化时,可每天进行一次。观察后应绘制地质素描,填写工作面状态记录表及围岩级别判定卡。对已施工区段的观察也应每天至少一次,观察内容包括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的状况。洞外观察一般包括地表地质分析、断层面分析、及水文分析等项目。 ②净空变形量测断面的间距应根据围岩级别、隧道断面尺寸、埋置深度及工程重要性等因素确定。在Ⅰ、Ⅱ级围岩地段可根据需要酌情设置测点。监控量测 断面间距按表2-4-进行。 ③净空变形量测应在每次开挖后尽早进行,初始读数应在开挖后12h内读取,最迟不得超过24h,而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初期变形值的读取。 ④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妥善保护。拱顶量测后视测点必须埋设在稳定岩面上,并和洞内水准点建立关联。 ⑤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量测线的布置见表2-4-,示意图见2-4-。

隧道监控量测及控制标准.docx

隧道监控量测及控制标准 1.监测内容 施工监控量测项目内容包括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 (1)必测项目: 1)洞内、外观察。每次开挖及初期支护后进行,已施做地段每天至少观察一次。 2)周边位移量测,III级围岩不大于50m, IV级围岩不大于20m, V级围岩应不大于10m。围岩变形较大处适当加密。 3)拱顶下沉量测,量测间距和断面位置同周边位移量测。 4)拱脚下沉量测,仰拱施工前,广2次/d。 5)地表下沉量测,量测范围为进、出口V级围岩、IV级围岩浅埋段,布置在洞口地段,纵向每5m至10m-个断面,地表沉降的量测与洞内周边位移和拱顶下沉量测在同一横断面。 6)先进洞与后进洞的对比量测(主要包括周边位移、拱顶下沉、地表下沉、围岩体内位移计压力、支护应力等项目的对比);中隔墙及中夹岩的倾斜度、内应力、表面应力及裂缝等。 (2)选测项目: 1)围岩内部变形量测; 2)围岩压力量测; 3)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应变量测; 4)钢架内力及所受的荷载量测; 5)锚杆轴力。 监控量测项目内容见表1表1隧道监控量测项目表

中隔墙(中夹岩)位移、内力水平收敛则峻

水平收敛则峻 图7周边收敛非接触量测示意图 3)量测频率 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量测量测频率如下表6O表6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的监控量测频率 位移速度(mm/d )监控量测频率 N52~3 次/d C51次/d 0. 5~1 1 次/2~3 d 0. 2~0. 5 1 次/3 d <0.2 1 次/7 d 2. 5.拱脚下沉 在软弱破碎围岩、软岩大变形或特殊性岩土处需对拱脚下沉进行监控量测,拟采用全站仪进行观察,通过全站仪高程传递的观测方法可以观测出待测点与已知不动点之间的相对高程变化值,进而计算出累计沉降以及沉降速率值。相比水准仪测量,全站仪非接触测量法具有测量效率高、对施工影响小等优势。 图8拱脚下沉测量示意图(商程传递法) 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累计沉降、单次沉降等曲线,并可对其进行拟 合,进而可以对其最终沉降做出预测,来指导施工。 2.6.中隔墙位移及内应力 小净距段采用CD法施工及连拱隧道施工中应对中隔壁或中隔墙位移及内应力进行监控量测。量测位置主要为左右洞掌子面的错动段。 (1)中隔墙位移量测 在洞内适当位置选择站点架设仪器(埋设钢筋头并做以标记),在靠近洞口或洞外选择后视点确定坐标系,然后在中隔墙上被测位置固定一量测专用反光贴片。每次在该固定坐标系下量测该测点的平面坐标即可算得被测点的位移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