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病理解刨学

病理解刨学

病理解刨学病理解剖学是医学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它主要研究病变的形态学特征以及其对机体功能的影响。

通过对组织和器官的解剖学研究,病理解剖学能够帮助医生诊断疾病、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并为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

病理解剖学的研究对象是病理标本,它可以是整个器官、组织切片或者细胞。

病理标本的制备是病理解剖学研究的第一步,它需要经过固定、切片、染色等处理过程。

通过显微镜观察标本的形态学特征,病理学家可以了解病变的类型、范围和严重程度。

病理解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炎症、肿瘤、变性、坏死、纤维化等多种病变类型。

其中,炎症是最常见的病变之一。

炎症是机体对损伤或感染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其特征是局部组织的充血、水肿、渗出物的形成以及炎细胞的浸润。

病理解剖学通过观察炎症标本的特征,可以确定炎症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肿瘤是病理解剖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肿瘤是指机体组织中细胞增殖异常、形态学异常的病变。

病理解剖学通过观察肿瘤标本的形态学特征,可以确定肿瘤的类型、分级和分期,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病理解剖学也可以观察肿瘤的侵袭性和转移性,对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变性是一种常见的病理变化,其特征是细胞和组织结构的异常改变。

变性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可逆性变性和不可逆性变性。

可逆性变性是指细胞和组织结构在损伤因素消除后能够恢复正常;而不可逆性变性是指细胞和组织结构受到严重损伤后无法恢复。

病理解剖学通过观察变性标本的特征,可以判断变性的类型和程度,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坏死是组织细胞受到严重损伤后的一种死亡形式。

坏死的特征是细胞浆和细胞核的结构破坏,细胞膜的溶解,以及细胞崩解和炎细胞的浸润。

病理解剖学通过观察坏死标本的特征,可以确定坏死的类型和范围,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纤维化是一种病理过程,其特征是纤维组织的增生和沉积。

纤维化可以是炎症、肿瘤、变性和坏死等多种病变的后果。

病理解剖学通过观察纤维化标本的特征,可以判断纤维化的类型和程度,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病理学名解

病理学名解

绪论(一)名词解释1.病理学2.尸体解剖3.活检4.细胞学检查答案(一)名词解释1.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化规律、从而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科学。

病理学又叫病理解剖学,主要研究和阐明疾病发生的原理(病因学)、病因作用下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发病学),注重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病理变化)和由这些变化引起的临床表现(临床病理联系)以及转归和结局等。

2.尸体解剖(尸检):对死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验。

作用有:确定死因;发现某些特殊疾病;收集、积累各种疾病的病理资料;获取器官移植用的脏器。

3.活组织检查(活检):对活体组织采用局部切除、钳取、针吸、搔刮等方法,进行病理检查。

目的在于:在活体情况下对患者作出诊断;对术中患者作出诊断,协助选择术式和手术范围;观察病情,判断疗效;根据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等方法对病变性质、功能状态和组织来源作出判断。

4.细胞学检查:采集病变部位自然分泌液、渗出物、排泄物或人工获取的各种脱落细胞进行固定、染色,观察,以判断病变性质。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一)名词解释1.适应2.肥大3.变性4.虎斑心5. 淀粉样变答案(一)名词解释1.适应: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

2.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称为肥大。

3.变性:是指细胞或组织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的某些可逆行形态学变化。

表现为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有各种异常物质或异常增多的正常物质的蓄积,每伴有功能下降。

4.虎斑心:心肌脂肪变常累及左心室的内膜下和乳头肌,肉眼上表现为大致横行的黄色条纹,与未脂肪变的暗红色心肌相间,形似虎皮斑纹,称位虎斑心。

5.淀粉样变:淀粉样变是在细胞外的间质内,特别是小血管基底膜处,有蛋白质-粘多糖复合物蓄积,并显示淀粉样呈色反应,即遇碘液后呈棕褐色,再遇稀硫酸时由棕褐色变为深蓝色。

这种淀粉样物质在HE染片中呈均质性粉色至淡红色。

病理学尸体解剖的名词解释

病理学尸体解剖的名词解释

病理学尸体解剖的名词解释病理学尸体解剖是医学领域中一项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死者尸体进行解剖,以观察和研究病理变化,帮助医生诊断疾病。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病理学尸体解剖涉及到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

1. 病理学(Pathology)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学科,通过对组织、细胞和尸体的观察和分析,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

2. 尸体解剖(Autopsy)尸体解剖是通过解剖已故人体来了解死因和疾病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提供对尸体内部的直接观察,以确定死因、确认已知疾病的存在或发现新的疾病。

3. 死因鉴定(Cause of Death Determination)死因鉴定是指通过对尸体解剖、病史和临床表现的综合评估,确定一个人的死因。

死因可以是自然死亡、外伤、中毒或其他疾病等。

4. 组织学(Histology)组织学是研究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学科,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组织切片中的细胞和组织结构,以诊断疾病并了解其发展过程。

5. 病理标本(Pathological Specimen)病理标本是医生通过手术或尸检获取的人体组织或器官样本,用于进行病理学检查和诊断。

病理标本可以通过切片染色等方法进行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以获取相关疾病的诊断信息。

6. 病理报告(Pathology Report)病理报告是基于病理学检查的结果,对病理标本的观察、诊断和鉴定进行记录和总结的文档。

病理报告中通常包括标本的来源、组织的病理变化、细胞类型、诊断结果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7. 病理变化(Pathological Changes)病理变化是指疾病引起的组织或细胞结构、功能和形态等方面的异常改变。

通过观察病理变化,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分级和预后评估。

8. 病理诊断(Pathological Diagnosis)病理诊断是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定的过程。

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教学内容

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教学内容

家畜病理学:是兽医科学的基础理论学科之一,是以辨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通过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内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来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规律,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尸体剖检:是家畜病理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它运用病理学有关技术和知识检查死亡动物尸体的各种变化,来研究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动物实验:在人为条件下,实验复制动物疾病的模型,并对其研究的方法。

主要用于动物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以及发展过程的研究。

临床病理学研究:对自然发生疾病的动物,进行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以了解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分析。

本研究方法是临床常见的研究方法。

活体组织检查:运用切除或穿刺的方法,从活体采取病变组织进行检查。

常用于肿瘤的诊断、某些病变性质的确定等。

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运用培养基,创造人为的细胞、组织生长条件,来研究选定细胞、组织的生长情况以及某些条件对细胞生长、代谢、形态变化的影响。

常见的有:病毒对细胞的作用研究、吞噬作用的研究等。

大体观察:用肉眼并辅以放大镜、量尺和衡器等对尸体、器官和组织中病变的大小、形状、重量、色泽、质度、分布、切面性状等进行观察和检测。

组织学观察:运用组织学方法(组织切片、染色技术、显微镜技术等)观察组织、细胞的病理变化。

常用的组织切片技术是石蜡切片、染色方法是苏木素-伊红染色法、主要运用光学显微镜。

细胞学观察:运用细胞涂片技术,对脱落的细胞、穿刺的细胞以及积液中的细胞进行染色、显微镜观察的过程。

临床较多见的是血液细胞涂片;细胞分析系统的运用(测定特定细胞的截面积、周长、直径、光密度等)。

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对组织切片运用化学的原理,采用化学试剂等与组织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在局部形成特殊的有颜色的物质,以了解细胞的物质代谢变化。

超微结构观察:运用电子显微镜、超薄切片技术或金属镀膜技术对细胞内部(透射电镜技术)或表面微细结构(扫描电镜技术)进行观察的方法。

2012年《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_0

2012年《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_0

---------------------------------------------------------------最新资料推荐------------------------------------------------------ 2012年《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2019 年《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说明:本重点根据教学大纲纯自己手工整理总结,并不代表考试范围,只作为复习参考。

( 51 以后为答疑后添加。

) 1、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

2、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3、化生:一种已分化细胞转化为另一种分化细胞的过程。

4、变性: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而数量显著增多,伴有功能的变化。

5、虎斑心:在严重贫血时,可见心内膜下尤其是乳头肌处出现成排的黄色条纹,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存在,状如虎皮斑纹。

6、坏死:活体的局部细胞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崩解,结构自溶并引发急性炎症反应。

7、坏疽:1 / 9在身体内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部位的较大范围坏死后继发不同程度的腐败菌感染而出现黑色、暗绿色等特殊形态改变。

8、机化: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或其他异物的过程。

9、肉芽组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和各种炎细胞组成,肉眼呈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10、淤血:局部组织或器官由于静脉回流受阻使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而发生的充血。

11、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血液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12、栓塞:血管内出现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至远处,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13、梗死:由血管阻塞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14、绒毛心:在心包的纤维素性炎时,由于心脏的搏动,使心外膜上的纤维素形成绒毛状物覆盖在心表面。

15、化脓性炎:以中性粒细胞大量渗出为特征的炎症,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

---------------------------------------------------------------最新资料推荐------------------------------------------------------ 16、脓肿:为局限性化脓性炎,主要特征为组织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

病理解剖学考试重点

病理解剖学考试重点

病理解剖学考试重点1.、名词解释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的过程。

坏死:是活体内局部、组织的死亡。

坏疽:指大块组织凝固性坏死并伴有腐败菌感染机化:由新生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的过程称为机化。

包裹:常由周围新生的结缔组织加以包裹凋亡:由基因调控自身启动的程序性细胞死亡。

再生:损伤周围同种细胞分裂增生。

肉芽组织:由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和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细胞侵润。

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由于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有质块的过程,这种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淤血: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的血管内含血量增多,称为静脉性充血或称被动性充血,通常又称淤血。

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

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所发生的以血管反应为中心的防御性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基本病理过程,与损伤和修复过程密切相关。

纤维素性炎:炎症过程中大量纤维蛋白原渗出在炎症灶内形成纤维蛋白。

假膜性炎:发生于粘膜的纤维素性炎,渗出的纤维蛋白原形成的纤维素、坏死组织和中性粒细胞共同形成假膜称为假膜性炎。

绒毛心:心包纤维素性炎症,渗出的纤维素发生凝固并随着心脏不断搏动、牵拉和摩擦形成绒毛状,覆盖在心脏表面,因此称作绒毛心。

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来源的正常细胞或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性性。

癌前病变:具有癌变的潜在可能性的某些良性病变。

非典型增生:细胞增生并出现异型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癌。

原位癌:局限于上皮层内的癌,癌组织没有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

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徒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称为转移。

肿瘤: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调控导致异常增生形成的新生物。

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

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

HE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法的简称,苏木精(呈碱性),可将细胞核染色质、包浆中的某些物质染成蓝紫色;伊红(呈酸性)可将细胞浆的一些物质染成红色。

萎缩:发育正常的器官或组织,由于实质细胞体积变小或数目减少使其体积缩小。

化生:为适应环境变化,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所替代的过程。

磷化:以鳞状上皮替代其它上皮的化生。

变性: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的细胞浆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量显著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代谢、功能障碍。

脂肪肝:重度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称为脂肪肝。

细动脉硬化症:血管壁玻璃样变性,使细动脉的管壁增厚、变硬、管腔变狭,甚至闭塞,增加血流阻力,称细胞动脉硬化症。

酒精小体:在酒精中毒时,肝细胞内出现的不规则的红染玻璃样变性物质。

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的水分减少,蛋白质凝固而变成灰白或黄白色,仍然保持原来的结构轮廓,故称凝固性坏死。

衰老:老化长期积累的结果,表现为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明显衰退。

二期愈合:组织缺损性较大、创缘不整、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需要清创,超过七天才能愈合。

干细胞:个体发育过程中具有无限或较长时间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一类细胞肉芽组织:新生的复函毛细血管的幼稚阶段的纤维缔结组织。

稳定性细胞:这类细胞有较强的潜在再生能力,生理情况下处在细胞周期的静止期不增值,但是当收到损伤或刺激时,开始分裂增生,参与再生修复。

槟榔肝:在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淤血呈暗红色,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黄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文。

淤血:器官或局部组织经脉血流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

白色血栓:主要有血小板及少量纤维蛋白构成,呈白色的血栓。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生命体组织,对致炎因子及局部损伤所产生的以血管渗出为主的防御性反应。

炎性细胞浸润:白细胞进入组织间隙并发挥吞噬作用,称为炎性细胞浸润。

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

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

A:癌:指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

癌前病变: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病变长期存在即有可能转变为癌。

阿米巴病: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感染人体所致。

B: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淤血呈暗红色,小叶周边部的肝细胞因脂肪变性呈黄色。

因此在肝切面上构成红黄相间的形如槟榔切面的条文,称为槟榔肝。

变性:代谢障碍导致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产物异常堆积。

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称为变质。

玻璃样变性:细胞内、血管壁和结缔组织中出现均质、粉染的毛玻璃样半透明蛋白质蓄积。

病理性钙化:骨和牙之外的其他部位出现钙盐沉积。

瘢痕组织:指肉芽组织改建成熟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

不典型增生:又称异型增生,指细胞增生活跃,并伴一定程度异型性的病变,本身尚不具备癌的诊断标准。

白血病:它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肿瘤,以骨髓被肿瘤细胞弥漫性替代为特征。

C:创伤愈合:指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合过程,表现出各种组织再生过程的协同作用。

充血:局部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

D:凋亡:依赖能量的细胞内死亡程序活化导致的细胞自杀,不引起周围组织炎症反应的活体内单个细胞死亡。

动脉性充血:器官或组织内细动脉输入量增多而发生的充血。

动脉粥样硬化:指一种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成分改变有关的动脉疾病,主要累及弹力型动脉和弹力肌型动脉。

病变特征是血浆内脂质,主要是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浸润和沉积于大、中动脉内膜,形成粥样硬化斑块,使动脉变硬,心、脑、肾等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导致贫血性梗死等病变。

大叶性肺炎:多为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以肺泡内弥漫性、急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急性炎症,病变通常累及肺大叶的全部或大部。

E:恶病质:机体极度消瘦,显著衰弱和严重贫血的状态称为癌性恶病质。

F: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多由实质细胞体积增大所致,可有数量增多。

蜂窝织炎: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常发生在皮肤、肌肉和阑尾。

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

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

A:瘙」指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

癌前痣虹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病变长期存在即有可能转变为癌。

阿米蹴—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感染人体所致。

B:槟榔旺J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淤血呈暗红色,小叶周边部的肝细胞因脂肪变性呈黄色。

因此在肝切面上构成红黄相间的形如槟榔切面的条文,称为槟榔肝。

变性J代谢障碍导致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产物异常堆积。

变质J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称为变质。

玻璃样变性:细胞内、血管壁和结缔组织中出现均质、粉染的毛玻璃样半透明蛋白质蓄积。

病理性钙化J骨和牙之外的其他部位出现钙盐沉积。

魔痕组织J指肉芽组织改建成熟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

不典型增生:又称异型增生,指细胞增生活跃,并伴一定程度异型性的病变,本身尚不具备癌的诊断标准。

自血通_它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肿瘤,以骨髓被肿瘤细胞弥漫性替代为特征。

C:创伤愈合:指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合过程,表现出各种组织再生过程的协同作用。

充血:局部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

D:遗口_依赖能量的细胞内死亡程序活化导致的细胞自杀,不引起周围组织炎症反应的活体内单个细胞死亡。

动脉性充虹器官或组织内细动脉输入量增多而发生的充血。

动脉避邈化“指一种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成分改变有关的动脉疾病,主要累及弹力型动脉和弹力肌型动脉。

病变特征是血浆内脂质,主要是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浸润和沉积于大、中动脉内膜,形成粥样硬化斑块,使动脉变硬,心、脑、肾等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导致贫血性梗死等病变。

大吐性幽—多为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以肺泡内弥漫性、急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急性炎症,病变通常累及肺大叶的全部或大部。

E:恶病质:机体极度消瘦,显著衰弱和严重贫血的状态称为癌性恶病质。

尸: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多由实质细胞体积增大所致,可有数量增多。

蛭离织虹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常发生在皮肤、肌肉和阑尾。

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生理学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理学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理学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大全第一部分生理学第一章绪论1.兴奋性:是指机体感受刺激并产生反应(或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它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2.刺激:能够引起机体发生一定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变化。

3.反应:是指由刺激引起机体的活动变化。

4.兴奋:指机体或可兴奋组织、细胞在接受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状态加强。

5.抑制:指机体或可兴奋组织、细胞在接受刺激后,由活动状态转化为相对静止状态或活动状态减弱。

6.阈值:是指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时,刚能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7.阈刺激:能使组织细胞发生变化的最小刺激称为阈刺激。

8.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组织、细胞的生存环境,故将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内环境对于细胞的生存以及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9.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简称稳态。

10.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不断进行自我更新,破坏和清除已经衰老的结构,重新构筑新结构的吐故纳新的生物过程。

包含物质代谢(合成代谢、分解代谢)和能量代谢(能量产生及转换利用)。

11.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活动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是体内最重要、最普遍、占主导地位的一种调节方式。

12.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13.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而由于自身特性对环境刺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过程。

14.反射: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15.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数量有限、形式较固定及较低级的反射活动。

16.条件反射:是指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数量无限,是一种高级的反射活动。

17.反馈: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18.正反馈:在体内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

生理学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理学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理学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大全第一部分生理学第一章绪论1.兴奋性:是指机体感受刺激并产生反应(或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它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2.刺激:能够引起机体发生一定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变化。

3.反应:是指由刺激引起机体的活动变化。

4.兴奋:指机体或可兴奋组织、细胞在接受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状态加强。

5.抑制:指机体或可兴奋组织、细胞在接受刺激后,由活动状态转化为相对静止状态或活动状态减弱。

6.阈值:是指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时,刚能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7.阈刺激:能使组织细胞发生变化的最小刺激称为阈刺激。

8.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组织、细胞的生存环境,故将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内环境对于细胞的生存以及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9.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简称稳态。

10.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不断进行自我更新,破坏和清除已经衰老的结构,重新构筑新结构的吐故纳新的生物过程。

包含物质代谢(合成代谢、分解代谢)和能量代谢(能量产生及转换利用)。

11.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活动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是体内最重要、最普遍、占主导地位的一种调节方式。

12.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13.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而由于自身特性对环境刺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过程。

14.反射: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15.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数量有限、形式较固定及较低级的反射活动。

16.条件反射:是指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数量无限,是一种高级的反射活动。

17.反馈: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18.正反馈:在体内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

病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病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病理学名词解释大全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变化过程和病因的科学。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病理学名词的解释。

1. 病理学(Pathology):研究疾病的本质、发生、发展和结局的科学。

2. 细胞学(Cytology):研究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3. 组织学(Histology):研究组织结构和组织器官的构成、功能和发生等的科学。

4. 病理解剖学(Pathological Anatomy):研究病变形成的过程和解剖学改变的科学。

5.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研究疾病发生过程中的病理生理变化的科学。

6. 病理诊断(Pathological Diagnosis):通过对组织、细胞或体液进行病理学检查,确定疾病发生的种类和性质。

7. 病理分级(Pathological Grading):通过评估肿瘤细胞的异型度、细胞增生程度等标准,对肿瘤进行分级,评估其恶性程度。

8. 病理分期(Pathological Staging):根据病变的大小、范围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因素,确定肿瘤的分期,评估其临床预后。

9. 细胞增生(Cell Proliferation):细胞通过分裂和繁殖增加数量的过程。

10. 细胞凋亡(Cell Apoptosis):细胞主动选择性地自杀的过程,是细胞数量控制的重要机制之一。

11. 癌变(Carcinogenesis):正常细胞逐渐转变为恶性肿瘤的过程。

12. 肿瘤(Tumor):由一群异常增生的细胞组成的异常生物体,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13. 良性肿瘤(Benign Tumor):细胞间质正常,生长缓慢,不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的肿瘤。

14. 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细胞间质异常,生长快速,有侵袭和转移的能力的肿瘤。

15. 溶酶体(Lysosome):细胞内含有多种酶的胞器,能够消化细胞内外的物质。

16. 抗原(Antigen):能够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

病理学 名词解释

病理学 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学科,也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学科。

在病理学中,有许多专业术语和名词,下面我们就来逐一解释。

1. 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本质、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化学、病理免疫学、病理遗传学和病理统计学等多个分支。

2. 病理解剖学病理解剖学是研究疾病相关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的学科。

通过对病理标本的观察和分析,可以确定疾病的性质、范围和程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3. 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对生理功能的影响和改变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疾病对器官、组织和细胞的组织学结构、生理功能、代谢和生化过程等的影响和改变。

4. 病理化学病理化学是研究疾病相关物质代谢和分子机制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疾病对生化代谢过程的影响和改变,包括代谢物的合成、分解、转运和储存等。

5. 病理免疫学病理免疫学是研究疾病与免疫系统的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疾病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和改变,包括炎症反应、自身免疫反应和肿瘤免疫反应等。

6. 病理遗传学病理遗传学是研究疾病与遗传因素的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疾病的遗传基础、遗传模式和遗传变异等,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7. 病理统计学病理统计学是研究疾病流行病学和疾病统计学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疾病的患病率、死亡率、病因、病理类型和地理分布等,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8. 病理诊断病理诊断是通过对病理标本的观察和分析,确定疾病的性质、范围和程度的过程。

它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9. 病理标本病理标本是指从病人身体中取得的组织、细胞、液体等样本。

通过对病理标本的观察和分析,可以确定疾病的性质、范围和程度,为病理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10. 病理报告病理报告是病理学家对病理标本进行观察和分析后所做的书面报告。

病理报告中包括病理诊断、病理类型、病变范围和程度、组织学结构、细胞学特征等内容,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名词解释病理解剖学的概念

名词解释病理解剖学的概念

名词解释病理解剖学的概念病理解剖学,作为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通过对死者尸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进而对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和解释的学科。

它涉及疾病的形态学、微观结构、功能以及致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从病理解剖学的定义、历史、研究内容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展开论述。

病理解剖学这一术语源自希腊语,其中“病理”代表疾病,而“解剖学”则指解剖学科。

通过解剖分析尸体的病变情况和变化机制,病理解剖学帮助我们了解疾病在身体内的基本原理,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病理解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在19世纪,但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埃及文明和希腊文化。

埃及人的木乃伊制作和希腊人对尸体的解剖实践,为病理解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世纪时期,由于宗教和文化限制,病理解剖学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解剖学的兴趣再度被唤起,病理解剖学才开始逐渐形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病理解剖学在医学研究中的地位逐渐凸显。

病理解剖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了疾病的形态学变化、组织结构的病理改变、病变区域的解剖定位以及致病机制等。

常见的研究内容包括细胞形态学、组织学、器官病理学以及系统病理学等方面。

病理解剖学的目标是通过对病变的观察和分析,探索疾病的病因和病理学特征,以期提供相关疾病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指导。

病理解剖学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首先,病理解剖学在疾病的确诊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通过对尸体进行解剖,医生可以确定死者的死因以及为活体病人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其次,病理解剖学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对病理解剖结果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了解疾病在人体内的发展过程,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此外,病理解剖学在医学教育和科研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医学学生提供重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同时,病理解剖学的研究成果也为新药和治疗方法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尽管病理解剖学在医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人体伦理和法律等因素的限制,病理解剖学的研究对象相对有限。

病理解剖学的名词解释_概述__创办史

病理解剖学的名词解释_概述__创办史

病理解剖学的名词解释_概述__创办史病理解剖学的名词解释剖学(anatomy,来自希腊语anatome,从ana-temnein,劈碎)是涉及生命体的结构和组织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可以分为动物解剖学(zootomy)和植物解剖学(phytonomy)。

动物解剖学当中的比较解剖学(即动物形态学)指不同动物种类间的结构的研究,专论解剖学则局限于个别一种动物的结构的研究。

解剖学概述简介解剖学(anatomy,来自希腊语anatome,从ana-temnein,劈碎)是涉及生命体的结构和组织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可以分为动物解剖学(zootomy)和植物解剖学(phytonomy)。

解剖学的主要分支是比较解剖学(comparative anatomy)、组织学(histology)和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

动物解剖学动物解剖学当中的比较解剖学(即动物形态学)指不同动物种类间的结构的研究,专论解剖学则局限于个别一种动物的结构的研究。

人体解剖学从实用性看,对于人类的研究是专论解剖学当中最重要的分组,故此人类解剖学可从不同的观点处理。

医学当中的人体解剖学包括健康人体的各样结构的确切形态、位置、大小和各结构间的关系的知识,上述学问被称为描述性或形态性人类解剖学,又称为人体解剖学。

人体极其错综复杂,所以只有少数的专业人体解剖学家,经过多年观察病人后,能掌握它的全部细节。

大多数专家专攻人体某些部分,例如大脑或内脏,对于人体其余部位,亦掌握能应付工作需要的知识。

形态解剖学的知识必须从重复的解剖和观察人类尸体当中得到。

这种知识如同领航者的知识一般,必须精确,而且在紧要关头能够发挥。

从形态学上的观点,人体解剖学是一项科学性和令人著迷的学问,其目标是探索人体现有的结构从何而来,需要胚胎学(embryology)或发展生物学(developmental biology)、系统发育(phylogeny)和组织学这些相近学科的知识。

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

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

家畜病理学:是兽医科学的基础理论学科之一,是以辨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通过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内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来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规律,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尸体剖检:是家畜病理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它运用病理学有关技术和知识检查死亡动物尸体的各种变化,来研究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动物实验:在人为条件下,实验复制动物疾病的模型,并对其研究的方法。

主要用于动物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以及发展过程的研究。

临床病理学研究:对自然发生疾病的动物,进行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以了解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分析。

本研究方法是临床常见的研究方法。

活体组织检查:运用切除或穿刺的方法,从活体采取病变组织进行检查。

常用于肿瘤的诊断、某些病变性质的确定等。

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运用培养基,创造人为的细胞、组织生长条件,来研究选定细胞、组织的生长情况以及某些条件对细胞生长、代谢、形态变化的影响。

常见的有:病毒对细胞的作用研究、吞噬作用的研究等。

大体观察:用肉眼并辅以放大镜、量尺和衡器等对尸体、器官和组织中病变的大小、形状、重量、色泽、质度、分布、切面性状等进行观察和检测。

组织学观察:运用组织学方法(组织切片、染色技术、显微镜技术等)观察组织、细胞的病理变化。

常用的组织切片技术是石蜡切片、染色方法是苏木素-伊红染色法、主要运用光学显微镜。

细胞学观察:运用细胞涂片技术,对脱落的细胞、穿刺的细胞以及积液中的细胞进行染色、显微镜观察的过程。

临床较多见的是血液细胞涂片;细胞分析系统的运用(测定特定细胞的截面积、周长、直径、光密度等)。

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对组织切片运用化学的原理,采用化学试剂等与组织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在局部形成特殊的有颜色的物质,以了解细胞的物质代谢变化。

超微结构观察:运用电子显微镜、超薄切片技术或金属镀膜技术对细胞内部(透射电镜技术)或表面微细结构(扫描电镜技术)进行观察的方法。

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

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带答案)绪论一、名词解释0.1.01病理学(pathology)0.1.02病理解剖学(pathologic anatomy or anatomical pathology)0.1.03病因学(etiology)0.1.04发病机制(pathogenesis)0.1.05病理变化(pathologic changes)0.1.06尸体解剖(autopsy)0.1.07活体组织检查(biopsy)0.1.08细胞学(cytology)0.1.09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0.1.10组织化学(histochemistry)0.1.11分子病理学(molecular pathology)0.1.12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0.1.13基因诊断(gene diagnosis)答案一、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0.1.01①一门医学基础学科;②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形态、代谢和功能变化);③目的:认识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为防病治病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0.1.02①病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③研究病变器官的代谢和功能改变及临床表现;④研究病因学和发病学。

0.1.03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生条件的一门科学。

0.1.04①即发病学;②在原始病因和发生条件的作用下,疾病发生发展的具体环节、机制过程。

0.1.05①在病原因子和机体反应功能的相互作用下;②疾病过程中脏器和组织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0.1.06①一种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②对死者遗体进行病理剖验;③目的:确定诊断、查明死亡原因,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及时发现传染病和新的疾病;为科研和教学积累资料和标本。

0.1.07①患者机体的病变组织;②组织获取方法:局部切除、钳取、穿刺针吸以及搔刮、摘除等;③目的:研究疾病、诊断疾病。

0.1.08①病理检查方法;②黏膜或组织表面脱落或刮取的或深部穿刺所得的细胞;③诊断疾病,尤其是肿瘤的诊断。

动物病理解剖名词解释

动物病理解剖名词解释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1动脉性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的现象.2静脉性充血: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的现象.3缺血:由于动脉管腔狭窄或完全闭塞,导致局部组织或器官血液供应不足或完全断绝.4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黏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血栓:所形成的固体质块。

原因:感染、中毒、缺氧、炎症、外伤、大失血等因素.5血栓头部:血小板;血栓体部:纤维蛋白,红细胞和少量白细胞;血栓尾部:大量红细胞少量白细胞.6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并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病理现象.栓子:阻塞血管腔的异常物质.7梗死:由于动脉血流断绝,使局部组织或器官缺血而引起的坏死.8适应:机体对内外环境持续性的有害刺激所做出的非损伤可复性的应答性反应.9萎缩:发育正常的组织和器官因实质细胞变小或数量减少而体积缩小、功能减退的病理现象.10化生:已分化成熟的组织为适应环境条件的改变或理化刺激,在形态和功能上完全转变为另一种组织的现象.11代偿:在致病因素作用下,组织器官代谢和功能障碍或结构破坏时,机体通过相应组织、器官的代谢改变、功能加强或结构变化来进行替代、补偿的过程.12变性:组织器官的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增多的病理现象.13脂肪变性: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脂滴或脂滴增多的病理现象。

常发部位:肝、肾、心脏实质细胞.病因:感染、中毒、缺氧、饥饿、缺乏必需的营养物质.14透明变性:在间质或细胞内出现的一种均质红染、无结构、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的病理现象,又称玻璃样变.常发生在小动脉壁、结缔组织和某些细胞内.15淀粉样变:淀粉样物质沉着在组织器官的血管壁、网状纤维或组织细胞之间的病理现象.发生部位:肝脾肾和淋巴结.16黏液样变性:结缔组织中出现淡蓝染类黏液积聚的病理现象。

常见于营养不良的动物的萎缩骨骼肌间质结缔组织.17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的死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淀粉样变(Amyloidosis)是指在某些组织的网状纤维、血管或间质内出现淀粉样蛋白沉着物的一种病变。

这种沉着物化学性质上属糖蛋白,新鲜变性组织因与碘发生反应呈黑褐色而称之。

2 Dystrophic calcification 营养不良性钙化是指钙盐沉着在变性、坏死组织或病理产物中。

这种钙化并无血钙含量的升高,即没有全身性钙磷代谢障碍,而仅是钙盐在局部组织的析出和沉积。

3坏死(necrosis)在活体内局部(一些细胞、个别器官或整个肢体)组织细胞的死亡,称为坏死(necrosis)。

4凝固性坏死(coagulative necrosis)凝固性坏死是指组织坏死后,组织蛋白未发生崩解液化、而是发生凝固,坏死组织变为灰白或灰黄、干燥而无光泽。

5液化性坏死(liquefactive necrosis)液化性坏死是酶性消化过程占优势(脂质、水含量高)、形态以液化状态的空隙、筛孔状形成为特征。

坏死组织迅速崩解液化。

6 极化(organization)
7 包囊形成(encapsulation)
8 病理性钙化(pathologic calcification)除骨和牙齿外,在机体的其它组织发生钙盐沉着的现象,称病理性钙化(pathologic calcification)。

9 Dystrophic calcification 营养不良性钙化是指钙盐沉着在变性、坏死组织或病理产物中。

这种钙化并无血钙含量的升高,即没有全身性钙磷代谢障碍,而仅是钙盐在局部组织的析出和沉积。

10 Metastatic calcification 转移性钙化是由于全身性的钙、磷代谢障碍,血钙和(或)血磷含量增高,钙盐沉着在机体多处健康组织中所致。

钙盐沉着的部位多见于肺脏、肾脏、胃粘膜和动脉管壁。

11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肉芽组织是指富有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的新生幼稚结缔组织。

在伤口愈合过程中,肉芽组织填充伤口的缺损,使创面得以修复,因而它是创伤愈合的物质基础。

它参与各种修复过程。

12局部贫血(local anemia)机体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动脉血液输入减少,称局部贫血。

如果完全没有血液输入,称为局部缺血。

13 血栓形成(thrombosis)在活体的心脏血管系统内,由于某种病因作用,从流动的血液中析出固体物质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thrombosis),形成的固体物质称为血栓(thrombus)。

14栓塞(embolism)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堵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

堵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embolus)。

15贫血性梗死(anemic infarct)多见于肾、心、脑等组织结构致密、侧枝循环不丰富的实质器官。

梗死灶呈灰白色或黄白色,又称白色梗死(white infarction)。

16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多见于肺、脾、肠管等组织疏松、血管吻合枝丰富的组织器官。

在发生梗死之前这些器官就已处于高度淤血状态,梗死发生后,大量红细胞进入梗死区,使梗死区呈暗红色或紫色,所以称为红色梗死(red infarction)。

17炎症(inflammation)是机体对各种致炎刺激物的局部反应。

炎症过程就是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过程,是机体最重要的防御反应之一。

18卡他性炎(catarrhal inflammation )是指发生于黏膜表面并在黏膜表面出现大量黏液性渗出物溢出的一种炎症,又称粘液性炎。

19特异性增生性炎是指由某些病原菌(结核杆菌、鼻疽杆菌、布氏杆菌等)引起的以特异性肉芽组织增生为特征的炎症,又称传染性肉芽肿(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

传染性肉芽肿是由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呈局限性浸润和增生所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肉芽肿中心为干酪样坏死,坏死区常见钙化。

坏死区周围由上皮样细胞(epithelioid cell)组成一层细胞带,其中混有一定数量的郎罕氏细胞(Langhans-type giant cells),最外层由含有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结缔组织包围。

20乳头状瘤(Papilloma)是由被覆上皮发生的一种良性肿瘤。

可见于各种动物。

易发部位是皮肤、粘膜。

肿瘤向表皮和粘膜表面呈外生性生长。

21纤维瘤(Fibroma)起源于结缔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

多发于机体富有结缔组织的部位(皮肤、皮下组织)。

22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arcinoma)是由复层鳞状上皮发生的,多发于皮肤和皮肤型粘膜(舌、口腔、肛门、阴道、食管等处)。

鳞状化生组织易转化为此种癌。

23纤维肉瘤(Fibrosarcoma)起源于纤维组织的恶性肿瘤。

多发于四肢皮下组织或深部组织。

24肝硬变(cirrhosis of liver)各种原因引起肝细胞严重变性和坏死,继而出现肝细胞结节状再生和间质结缔组织广泛增生,使肝小叶正常结构受到严重破坏,以至肝脏变形、变硬。

这一过程称之为肝硬变(cirrhosis of liver)。

25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是以支气管为中心的一群肺泡发炎,常侵犯单个小叶或一群小叶,所以又称小叶性肺炎(lobular pneumonia)。

后者又可融合在一起形成融合性肺炎。

支气管肺炎主要是浆液-细胞性的,又称卡他性肺炎(catarrhal pneumonia)。

26纤维素性肺炎(fibrinous pneumonia)是以肺泡内充满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为特征的急性炎症。

由于纤维素性肺炎发生后经支气管、支气管周围、血管周围迅速蔓延而波及一个或几个大叶,故又称大叶性肺炎。

27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 pneumonia)是指发生于肺间质的炎症,特征是间质结缔组织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

28肾小球性肾炎(glomerulonephritis)是指原发于肾小球血管丛的炎症,炎症过程先从肾小球开始,逐渐波及肾球囊、肾小管及间质。

29 化脓性脑炎(suppurative encephalitis)主要由葡萄球菌、链球菌、李氏杆菌、棒状杆菌引起。

以在脑组织中形成微细脓肿为特征。

30非化脓性脑炎(nonsuppurative encephalitis)是畜禽脑炎中常见的一种。

其特征是在脑组织血管周围间隙内有数量不等的炎性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或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构成袖套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