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认识小面额人民币。人教版教材第52、第53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的第1、第2题。

教材分析:

本课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程度,把人民币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通过兑换人民币,让学生明白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最后开展各种购物练习,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认识人民币之间的关系,知道1元=10 角,1角=10分。

3、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4、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培养学生节约用钱,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突破方法:借助模拟人民币,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和操作等活动中认知。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小学和情景教学相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模拟人民币、文具用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用实物投影出示模拟钱币。(学生回答钱或人民币)

师: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钱,我们中国的钱叫人民币。这些钱就是我们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人民币。(板书)

请你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

结合教材第52页前3幅主题图,学生自由回答,体会人民币的用途,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出示教材第52页第四幅主题图。

师: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指名说一说图意。

先在小组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安排零花钱的,有存钱的习惯吗?存钱可以做什么?老师再指名回答。

师小结:人民币在生活中应用这么广泛,我们从小要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要养成节约用钱,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正确运用数学知识可以使生活得到改善。本环节从生活出发,直接观察人民币,讨论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引出课题。同时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合理使用人民币的教育。】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

(1)、出示我国发行的小面额的人民币的品种,使学生对我国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么多种小面额的人民币的。

学生自由发言。(如:颜色、大小、图案、图案中的数字等)

(3)、教师参与把人民币进行分类的活动,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每个学生先将课前准备好的学具(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然后在小组

内讨论交流各自的分类方法。

提问: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1、有的把纸币分为一类,把硬币分为另一类。

2、有的把分币分为一类,角币分为一类,元币分为一类。

老师利用课件并配以音乐展示第2种分类的过程与结果。

a、先展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1元)

b、再展示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1角、5角)

c、最后展示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1分、2分、5分)

师:各类面值的人民币一共有多少个?

观察上面的人民币,同学们还发现了什么?(每一张人民币上都有国徽,国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志,代表了我们祖国的尊严!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更不能侮辱人民币。)

3、学生通过给人民币分类观察总结出: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板书:元角分)。

【设计意图:通过给人民币分类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人民币的

单位有元、角、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活动:换钱中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例2)

(1)、师与生换钱。1张5角可以换()张1角。

1张1元可以换()5角。

1张1元可以换()

1角。

2张1角是几角?

2个5分可以换()个1

1角可以换()1分……

【设计意图:通过个别学生与教师的换钱、其他学生观察换钱过程的活动,引导学生理解面值相等的人民币才能够交换。】

(2)、生与生换钱。(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同桌分别拿两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进行兑换。(学具中的模拟人民币)(3)、学生独立换。(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小结:通过换钱活动,我们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

板书:1元=10角 1角=10分

【设计意图:通过换钱游戏,学生自主探究出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同时理解了面值相等的人民币才能够交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巩固练习。

1、1角=()分20分=()角1元=

()角

10角=()元40角=()元5元=()角

2、练习十二第1、2题。学生审题,独立完成,指名说出答案,教师巡视,订正做错的,并找出错误的原因。

3、模拟购物。

进入小小超市的文具店去购物。

教师出示货架,上面摆有几种标价不同的物品。(文具盒5元/个、铅笔5角/支、橡皮6角/个、练习本3角/个、转笔刀2元/个)

指名一人当售货员,其余同学分组当顾客来购买不同的商品,并说出自己的的购买方法。(渗透:购物时我们应该要守秩序,讲文明,养成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设计意图:在这一应用环节中,教师充分创设情境,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学生在“做”中学,“做”中得到巩固,“做”中学会应用,“做”中学会创造,“做”中得到发展。】

五、小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过得真快呀,你们学到了什么?

同学们真棒,不但学会了很多知识,认识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还能自主购买商品,懂得了要爱惜人民币,爱护人民币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下一节课,我们还将进一步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以及人民币简单的计算。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1元=10角1角=10分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和分类与整理总复习人教新课标

8.3《认识图形和分类与整理》总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94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更正解地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复习收集、分类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把整理出的数据填在简单的统计表里,能对分类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3.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历总结归纳知识与分类统计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积累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复习,让学生对平面图形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体会收集、分类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图形的拼组与对分类统计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与判断。 教学准备:课件、七巧板、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点明课题 (一)情境创设:课件呈现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 师:同学们,这些图案漂亮吗?这里面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 1.学生汇报交流; 2.教师补充:除了这些图形,我们还学过哪些图形?

(二)点明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复习这学期已经学过的知识:平面图形和分类统计。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师生合作,复习整理 (一)复习平面图形 1.平面图形的特征 (1)课件呈现多个杂乱排列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根据认识,将这些图形分分类。 (2)组内交流:你是怎么分辨长方形的?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哪些知识?再整理汇报。 (3)指名回答:正方形有什么特征? (4)讨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 (5)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 (6)说一说:圆与以上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2.图形的拼组 (1)拼一拼: ①用2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学生拼好后,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你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拼成的? ②用4个正方形可以拼出什么图形?学生拼好后,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你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拼成的? (2)设计图案: ①请用七巧板设计一幅图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认识小面额人民币。人教版教材第52、第53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的第1、第2题。 教材分析: 本课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程度,把人民币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通过兑换人民币,让学生明白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最后开展各种购物练习,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认识人民币之间的关系,知道1元=10 角,1角=10分。 3、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4、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培养学生节约用钱,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突破方法:借助模拟人民币,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和操作等活动中认知。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小学和情景教学相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模拟人民币、文具用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用实物投影出示模拟钱币。(学生回答钱或人民币) 师: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钱,我们中国的钱叫人民币。这些钱就是我们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人民币。(板书) 请你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

结合教材第52页前3幅主题图,学生自由回答,体会人民币的用途,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出示教材第52页第四幅主题图。 师: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指名说一说图意。 先在小组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安排零花钱的,有存钱的习惯吗?存钱可以做什么?老师再指名回答。 师小结:人民币在生活中应用这么广泛,我们从小要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要养成节约用钱,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正确运用数学知识可以使生活得到改善。本环节从生活出发,直接观察人民币,讨论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引出课题。同时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合理使用人民币的教育。】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 (1)、出示我国发行的小面额的人民币的品种,使学生对我国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么多种小面额的人民币的。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 教学设计 整理和复习(一) 课型新授课时一课时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一张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口算卡片数张 电化手段多媒体教学 导学过程教师个性化意见 一、基本训练。 听算: 12-9 14-6 15-7 16-9 13-7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说一说13-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比一比,看谁说得的方法多方法好) 二、练习指导。 1、退位减法表 (1)出示20以内退位法表,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A、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思考,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启发学生回答。 B、横着看。让学生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回答) C、问:从减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启发学生回答。 2、练习 (1)让学生把差是6、8、9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如:16-8=□-□,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所有等于8的算式。 (2)教师读算式,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 (3)针对学生容易弄错的题进行练习。 3、一图四式 师:你能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吗?试一试。看书第24页的第2 题。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三、课外作业。 P24:2 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四、思维训练。 在()中填上适当的数 ()-9<5 15-()>6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同学们熟练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并且了解知

一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评课稿

---------------------------------------------------------------最新资料推荐------------------------------------------------------ 一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评课稿一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评课稿一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评课稿以下是其它老师对徐老师这节《整理与复习》讲课的评课语: 黄老师评语: 首先徐老师的教态很自然,作为一个新老师我觉得这一点做得很好,本节课徐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课堂上注意从生活中取材,从观察超市、整理书本等都有有趣的生活情境。 由于是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学生容易产生亲切感,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自然地形成数学与生活的链接。 一点不成熟的看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总觉得不是特别明确,思路不够清晰。 个人看法,请批评指正。 金老师评语: 徐老师上的《分类与整理》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整理学具、观察超市等)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接着徐老师让学生说说分类的好处、找找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使数学不只是局限在课本上,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应该为生活服务。 1 / 5

但是,在给气球分类的环节,徐老师只讲解根据形状分类,是不是应该加上根据颜色给气球分类呢? 尹老师评语: 徐老师执教的是一下的《分类与整理》,在教学中,徐老师以生活例子贯穿始终,将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值得我们探讨的是: 探讨一: 在教学上,徐老师说分类是为了看起来整齐,我认为分类的作用不只是看起来整齐,最主要的是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吧。 探讨二: 徐老师让学生进行分类,但没有把学生的分类作为一个有效资源利用起来,而是自己展示自己的作品,我认为应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并让学生一边说一边投影,让学生感受成功的自豪感。 探讨三: 最后的秋游,老师在学生练习纸上画了一根线,但学生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我认为老师之前没有讲的缘故,这里需要老师引导。 以上存属自己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妥,请多指教! 陈老师评语:徐老师执教的《分类与整理》从孩子的身边事物入手,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基本理念。 本节课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与整理优质课程教案实录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与整理优质 课程教案实录 一、教学目标 - 熟练掌握数学中的分类与整理概念; - 能够正确分类和整理不同的物品或概念;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教案、黑板、彩色粘纸、不同种类的物品等; - 学生准备:教材、练习册、彩色笔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 教师出示一些不同种类的物品,如水果、动物、玩具等,并 让学生观察这些物品; -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物品有什么相同之处,如颜色、形状、用途等。 2. 探究(10分钟)

- 教师出示彩色粘纸,上面写有不同的物品名称,如苹果、梨子、香蕉等; - 教师让学生根据这些物品名称,将彩色粘纸粘贴到相应的物 品上; -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将物品进行分类,并整理到不同的区域。 3. 讲解(10分钟) - 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类和整理的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 - 教师讲解分类的概念,并与学生共同整理出分类的规则和方法。 4. 练习(15分钟) -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根据已学的分类规则,对这些图 片进行分类; - 学生使用彩色笔在练习册上进行分类练习。 5. 拓展(10分钟) - 教师出示一些更复杂的物品或概念,让学生进行分类和整理;

-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对这些复杂的物品或概念进行分类和整理。 6. 归纳总结(5分钟) -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和方法; -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分类整理物品。 四、教学反思 - 本节课通过观察、分类和整理物品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 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能够正确分类和整理不同的物品; - 下一步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运用分类和整理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 整理与复习(第四单元)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西师大版

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同学们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 2.沟通本单元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同学们形成整体认知结构。 3.掌握一些整理知识的方法,养成及时整理所学知识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沟通本单元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单元知识 教师:第四单元的学习内容我们已经全部学习完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教师:在这些加减法算式的学习中,我们强调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哪句话? 学生: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加减。 教师:对了,不管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还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我们都非常强调“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加减”,我们把这句非常重要的话板书在我们黑板的中间,然后我们再围绕这句话进行知识的整理和复习。 板书: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加减。 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二、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师:请同学们口算第73页第1题。 学生口算后,抽一个学生汇报答案,并抽一、两个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口算过程。如65+3,要这样想,5+3=8,60+8=68。 教师:在口算过程中,你觉得哪几点比较重要? 指导学生说出口算中比较重要的几点是: (1)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减; (2)如果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一般先加减个位上的数,再加减十位上的数; (3)在加减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个位上数的加减结果。 教师:在口算中,同学们归纳的3条都非常重要,如果哪一条弄错了,整道题就要口算错,我们看看这样两道题,分析一下它是在哪个地方算错了。 多媒体课件出示:6+33=93,56-20=54,67-43=4,32+16=8。 学生讨论后回答,让学生明白第1,2小题是没有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减,第1小题把个位上的数加到十位上去了,第2小题是把十位上的数对着个数上的数减;第3,4题是忘记了加减十位上的数,只把个位上加减的数写了上去。 教师:所以我们在口算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以上几点。另外大家猜一猜刚才老师出的这些错题是哪个小朋友做的吗?告诉你们,是一个粗心的小朋友做的,他一边做口算题一边看电视,所以才有上面这些错误,从这件事中你知道些什么? 学生:在口算时要特别专心,这样才能正确地口算出结果。 教师:对,这一点也非常重要。下面请同学们看着第2题,专心地用你们掌握的口算方法算出每颗小芽上两个数的和与差。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二)》复习教案

《认识图形(二)》复习教案 一、学习内容 课本第6、7页。 二、学习目标 1.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历知识整理的过程,进一步了解本单元的知识及相互联系。 2.通过复习常见的五种平面图形,进一步认识它们的形状和特征,会准确的辨认和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三、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巩固平面图形的特征。 难点: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四、配套资源 《认识图形(二)复习课》名师教学课件,《认识图形(二)复习课》随堂测评 五、学习设计 (一)课堂设计 1.知识整理,巩固平面图形的特征 在图形的王国里,我们认识了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我们又借助这些立体图,印出了他们身上的平面图形。你知道有哪些吗?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就是我们认识的这些图形,细心的你一定有所发现吧。今天,我们就用自己善于观察的眼睛,寻找藏在我们身边的图形,请借助下面的表格,记录一下你的发现,看谁做得最棒! 我的发现 图形的形状写出物体的名称 平面图 长方形 1.数学书的封面 2.课桌的表面正方形 三角形

形 圆 平行四边形 师: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呢?在所学过的图形中,哪些图形与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 预设:因为它们都有四条直的边,都有四个方方正正的角。 (二)知识梳理,形成思维图 同学们,通过我们寻找身边的平面图形,想必也唤起了我们本单元的学习,下面让我们一起回忆这些知识吧。本单元的题目叫认识图形(二),为什么加上一个(二)呢? 对,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认识图形(一),本单元我们首先认识了几个平面图形,分别是什么图形?一起喊出它们的名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针对这些图形我们进行了观察,能很快辨认出它们的样子,特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两个图形,我们又动手折了折,发现了它们的边的特点,还记得吗? 接下来我们根据这些图形的特点进行了拼组,发挥了想象力,拼组出了我们学过的图形和美丽的图案。形成了一个这样的知识图(出示下图),这样的知识地图能把我们学过的单一知识点串起来,便于我们发现知识间的联系。 (三)及时巩固 典型题目: 1.填空,巩固平面图形的特征 (1)红领巾形状是()。

人教版一下数学第2课时 分类与整理(二)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

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 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 主持人口述谜语: “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 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主持人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水!” 一生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听大家说,我的用处可大了,是真的吗?” 主持人:我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水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有多重要吗?”齐答:“知道。” 甲:如果没有水,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 小熊说:我们动物可喜欢你了,没有水我们会死掉的。 花说:我们花草树木更喜欢和你做朋友,没有水,我们早就枯死了,就不能为美化环境做贡献了。 主持人:下面请听快板《水的用处真叫大》 竹板一敲来说话,水的用处真叫大; 洗衣服,洗碗筷,洗脸洗手又洗脚, 煮饭洗菜又沏茶,生活处处离不开它。 栽小树,种庄稼,农民伯伯把它夸; 鱼儿河马大对虾,日日夜夜不离它; 采煤发电要靠它,京城美化更要它。 主持人:同学们,听完了这个快板,你们说水的用处大不大? 甲说:看了他们的快板表演,我知道日常生活种离不了水。 乙说:看了表演后,我知道水对庄稼、植物是非常重要的。 丙说:我还知道水对美化城市起很大作用。 2.主持人:水有这么多用处,你们该怎样做呢? (1)(生):我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 (2)(生):我以前把水壶剩的水随便就到掉很不对,以后我一定把喝剩下的水倒在盆里洗手用。 (3)(生):前几天,我看到了学校电视里转播的“水日谈水”的节目,很受教育,同学们看得可认真了,知道了我们北京是个缺水城市,我们再不能浪费水了。 (4)(生):我要用洗脚水冲厕所。 3.主持人:大家谈得都很好,下面谁想出题考考大家,答对了请给点掌声。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与整理》(第1课时)教案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7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初步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简单的分类计数的方法。 2.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3.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初步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分类和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 难点:让学生体会到分类的含义、方法及目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吸铁石。 学具:学具袋,气球卡片,固体胶,A4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今天啊,李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快看一看,一共有多少件礼物?想一想,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一共有6件礼物,3件小的,3件大的,3+3=6件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一共有6件,4件蓝色的,2件蓝色的,所以一共有6件,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孩子们,我有一个疑问,你们看,都是想解决一共有几件礼物的问题,你们的方法为什么不一样呢? 师:我们看啊,有按颜色分的,有按形状来分的,这叫什么啊?观察的角度不同。其实啊,咱们不管是按颜色来分,还是形状来分,我们都是在给这些礼物分类(板书:分类)师: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分类的现象啊? 生:垃圾分类 生:说 师:大家看啊,垃圾分类让我们的环境更环保,超市分类可以让我们方便取物品,还有很多,分类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大不大? 师:今天啊,李老师遇到了一个小困难,想请你们来帮忙,你们愿意吗? 师:我呀,带孩子们去游乐园玩,给他们买了一些气球,我想知道每种气球都有多少个?我怎么办啊? 生:分类,数出来

2019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整理与复习》教学实录与反思.doc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实录与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31页至40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读写的方法。 2.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以计数单位为标准的数数方法,会比100以内数的大小,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数位、位数之间的关系,能结合具体的数说出它们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的素材使学生经历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具体的活动使学生逐步掌握整理和复习的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 3.结合具体事物,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数学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建立自信心。 2.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意识、主动参与的意识,从而喜欢数学。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比大小的方法。弄清计数单

位、数位、位数之间的关系。借助具体素材使学生经历整理和复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意识。 教学难点: 能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知识,体会数位制和位值制的思想。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彩笔、练习纸、奖品(小红花、五星、铅笔等)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1.引课(课前播放歌曲数鸭子)(点击课件) 师:同学们,刚才播放的歌曲好听吗?是什么歌? 生:数鸭子。 师:嗯!是数鸭子,我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学习数数了,到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100以内的数。【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整理和复习】 〖反思:课前听歌曲与课后导课紧密联系,既节省了时间,又激起了学生复习的欲望。〗 2.写数 师:首先请同学们写一个你喜欢的100以内的数,可以是100。(学生写,师巡视) 3.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写的是什么数?为什么喜欢? (师有选择的板书:100、99、8、72、27、33、1、36等有特点的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