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产生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安精神产生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条件第一节时代精神的科学概括
延安,城镇名,位于黄河中游,座落在黄土高原的腹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始建高奴县,隋改为肤施县,宋为延安府,元称延安路,1937年设市,为陕甘宁边区首府。1975年“黄龙人”(经考古鉴定)的发现,证明延安地区曾是人类童年的摇篮之一,亦是轩辕黄帝生息过的地方。北宋年间,时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的忧国忧民之士范仲淹奉命知州,同爱国将领狄青,镇守过延安。范公祠就屹立于延安城东北的清凉山上。位于延安城东南的嘉领山上,有古宝塔一座,始建于唐代,故又称宝塔山,是延安的象征。但延安真正名震中外,还是中共中央进驻此地以后。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毛泽东等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21日,红军在吴起镇消灭尾追的国民党军队一个骑兵团,击溃三个营,为中国革命大本营落脚陕北,举行了一个“奠基礼”。1936年10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宣告胜利结束。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稳定的发展时期。到1948年3月23日,党中央、毛泽东东渡黄河,离开陕北进入华北,时间长达13年之久。其中的绝大多数时日,党中央、毛泽东住在延安。
在这个时期,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得到了系统地总结和各方面的展开,并达到成熟,成为全党统一的指导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制定了以打败日本侵略者,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而推进到社会主义为目的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这一正确的政治路线,(时称“三大法宝”)和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从而使中国革命转危为
安,转弱为强,转低潮为高潮,转被动为主动,党及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由是,延安被世人称为“革命圣地”。另外,由于中国共产党真心实意地抗日,是全国人民抗战的实际领导者,又被称为“抗日中心”;由于党中央和毛主席,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民族解放战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创造了前提,又有“共和国摇篮”之称谓。还由于延安出干部,出人才、出栋梁,因而又有“大学校”、“大熔炉”之美誉。毫无疑义,延安是延安精神的发祥地,然而,延安精神并不是延安的地域概念,也不仅指8年抗战那段时间。理由大体有三点:
一、后来的概括
我们党在延安时期的活动,无论在党的历史上还是在中国历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延安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本质上讲,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在共产党员和民族优秀分子思想和行动中的集中展现。这种展现,历史地成为中国人民的优良传统和战胜敌人、克服困难的强大武器。不仅过去战争年代推倒“三座大山”夺取政权需要它,而且,和平时期执掌政权,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也需要它。为继承和发扬它,后来人们才把它概括为延安精神的。
揭示和号召坚持发扬延安精神的第一人,是毛泽东。1949年10月,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当月,毛泽东复电延安人民,号召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是毛泽东继告诫全党警惕“糖弹”侵袭,倡导“两个务必”以后,仅7个月的时间,发出的又一次号召。1956年,在党的“八大”上,毛泽东又一次提出:应该继续发扬我们党在思想方面和作风方面的优良传统,指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只不过,当时毛泽东没有明确使用“延安精神”这样的概念。有资料
说:1942年毛泽东在西北局高于会议上曾提出过“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这个概念,说“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完全是布尔什维克的精神,他们的态度是积极的,在他们的思想中、行动中,没有丝毫消极态度,他们完全不怕困难,他们像生龙活虎
一般能够征服一切困难。……”?(注:申沛昌,《中华腾飞的动力》陕西人民出版社,第7页)有人认为,这是延安精神概念的来源。1968年5月3日《人民口报》、《解放军报》社论的标题是《延安精神永放光芒》1973年6月,周恩来陪同越南党政代表团访问延安时曾说:“一定要发扬延安革命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大加快延安建设步伐。”?(注:申沛昌,《中华腾飞的动力》陕西人民出版社,第9页)但是,作出“延安精神”这样明确的科学概括,并
要求发扬光大的第一人,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1980年12月25日,邓小平在《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的讲话中
说:“我们一定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解放初期的精神,以及六十年代初期克服困难的精神。我们首先要自己坚定信心,然后才能教育和团结群众提高信心”,“如果一个共产党员没有这些精神,就不能称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不但如此,我们还要大声疾呼和以身作则地把这些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全体青年中间去,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为世界上一切要求革命、要求进步的人们所向往,也为世界上许多精神空虚,思想苦闷的人所羡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江泽民又多次提出要发扬延安精神,尤其强调要用延安精神培育优秀人才。1989年9月,江泽民在陕西视察工作时指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艰苦岁月要发扬延安精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离不开延安精神。否则,我们的社会主义很难建成”。1993年6月,江泽民在视察驻陕部队时说:“军队要带头发扬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廉洁奉公”。江泽民深刻指出“延安精神没有过时”,“延安精神永放光芒”。1997年9月20日,江泽民还为北京育才学校题词:“发扬延安精神,培育跨世纪优秀人才”;1998年8月22日,又为延安大学题词:“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为科教兴国造就英才”。江泽民把发扬延安精神与培育优秀人才直接联系起来,是对毛泽东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和“抗大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十分重视延安精神在新形势下的弘扬。继胡锦涛总书记号召全党要牢记“两个务必”之后,贾庆林、曾庆红、吴官正、李长春等中央领导同志,也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发出了相同的号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时期,要发扬延安精神。
二、决定性条件
从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整整28年。其间,经历了四个时期,即:第一次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这28年当中,1935年的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点,就时间而言,恰好也是一个“中点”,前后各14年。这后14年,是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思想成为全党统一的指导思想的14年,跨越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三个时期。这个时期,尽管有张国焘、王明等“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但都被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正确路线所克服。也就是说,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路线,始终占据着党的领导地位。这是我们党所以兴旺发达、不断胜利的根本保证和关键所在,也是延安精神产生和形成的决定性条件。
前14年,党还幼稚,缺乏经验,还不能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美地结合起来,犯过一右三“左”的错误,造成中国革命几次严重挫折甚至失败。先是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不重视革命的领导权,致使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时候,我们党措手不及,毫无防范,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惨遭杀害。党的“八七”会议后,“左”倾冒险主义开始抬头,出现了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特别是以王明为代表的第三次“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统治中央长达4年之久,使党的力量在白区损失百分之百,在苏区损失百分之九十。先是临时中央被迫跑到苏区,后是整个工农红军被迫来个大搬家,大转移。长征路上,在强敌的围追堵截面前,他们束手无策,又实行右倾逃跑主义,几乎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