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权利架构和生成机制

合集下载

芬兰教育体系_确保所有芬兰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_程琳

芬兰教育体系_确保所有芬兰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_程琳

芬兰的成人教 育一般由综合大学 专业学院 职业学 校 成人职业 教育中心 地 方高中 成人教 育中心和暑期 大学等机 构提供 种类 包括: 基础资格证 培训 学位 项
目培训 能力测试培训 (如语言测试和职业 资格) 学徒培 训 职业 技能的额外和辅助培 训 此 外 , 还有公 民技 能
社会学 特殊兴趣专业等
加大 学入学 考试 , 进 入成人 高中学 习 , 进 入普 通高 中学
习成人课程 成人高中还招收外 国留学生 大部 分接 受成人 教 育的 学生 都是边 工作 边 学习
信息技术 的不 断进步促进 了远程 教育的发展 , 目前所采
用 的 自主学 习模 式和远程 教育模式 可 以让他们 工作和
学习两不误
根据终 身学习理念 , 人在 各个阶段都具有学习新东 西的 能力 , 因此 , 终身教 育体系适 用于从基 础教 育到成 基础教 育是 免费的 除教学和就学免费 以外 , 课本和其 另外 , 学生每天还 可 以获得
他学 习资料 也都 免费提供
人教 育的各个 阶段
芬 兰教育体 系主要 是为 了确 保所
J. 一
W H A T & W H Y }是什么 & 为什么
作 场所研 究 艺 术和 文化学
需提交一项毕业 设计
要 获得初级职 业 资格 , 还
芬兰职业 教育的特 点是: 除了课堂上的理 论学习, 还 需要进 行工作室 内的实 际操 作和实 际工作场 所的在 职培训 初级职业教育一般 由市级政府机 构 市政委 员
不同学科 的教学 , 强调与实际工作相联 系 专业学 院授 予专业性 的高等教育学位 综合大学和专业学院遍布全 国, 确保所有 学生都享有高等教育学习的平等权利 芬兰 每个年 龄段 中有 近 65 % 的学 生可 以获得进入 综 合大学或 专业 学院学 习的机会 芬 兰政府 的 目标就

《课程设计与调整》芬兰

《课程设计与调整》芬兰

《课程设计与调整》芬兰一、背景介绍芬兰的教育体系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其成功的原因之一是他们注重课程设计与调整。

芬兰的课程设计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本文将探讨芬兰课程设计的理念、特点及调整策略,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二、课程设计理念1.以学生为中心:芬兰的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2.跨学科整合:芬兰的课程设计注重跨学科整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调实践:芬兰的课程设计中,实践教学环节占据重要地位,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取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设计特点1.课程结构多元化:芬兰的课程结构多元化,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实践活动等不同类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

2.课程评估灵活:芬兰的课程评估方式多样化,包括作业、项目、考试、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注重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相结合,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3.师资力量雄厚:芬兰的师资力量雄厚,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四、课程调整策略1.定期评估:学校应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以便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方法。

2.灵活调整: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反馈,灵活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3.与行业合作:学校应与行业合作,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将行业元素融入课程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环境。

4.关注学生发展:学校和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优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指导,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五、结论芬兰的课程设计理念和特点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我们应该借鉴芬兰的经验,注重学生中心、跨学科整合、实践教学和师资力量培养等方面,同时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将行业元素融入课程中,使课程设计更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芬兰的高中课程设置

芬兰的高中课程设置

芬兰的高中课程设置作者:王楠来源:《网络科技时代》2008年第13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芬兰这个仅有520万人口的北欧小国迅猛发展。

从2003年开始,芬兰在世界经济论坛和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发布的国际竞争力最新排名表中连续三年名列第一,而2006年和2007年的排名也仅次于瑞士。

在总结本国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时,芬兰特别强调的一点就是重视教育。

前总理阿霍曾说:“创造新经济最重要的就是教育。

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芬兰被誉为欧洲教育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为全球的教育界所关注。

芬兰的高中教育是芬兰教育模式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

1994年,芬兰全国教育事务委员会颁布了《高中学校课程框架》,对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改革,明确规定了高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高、个性健康全面发展、有创造力和合作精神、能够独立探求知识、热爱和平的社会成员”。

正是这次改革,开启了芬兰基础教育的新纪元。

1999年1月,芬兰颁布了《芬兰高中教育法案》,在全国全面推行“无班级授课制”,形成了本轮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

2004年,芬兰全国教育委员会在原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作了略微的修改,进一步强化了自然科学与技术在高中课程中的比重,编制了新的《高中学校课程框架》。

芬兰高中课程设置(一)芬兰高中课程标准2005年,芬兰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新课程标准,包括七个主要部分和一个附录。

(1)高中的教育目的和基本价值观。

包括价值观、教学目的和任务以及高中的使命。

(2)学校教育。

包括学校教育的主要特点、认知的理论基础——学习的实质、学习环境、学习的原理和教学的原理、学生的角色——学生的活动、与学生家长的合作。

(3)学校工作的组织。

包括不同科目的时间安排、语言数学计划、学校自身的发展定向、新生入学的选拔标准、教学安排、独立学习和远程学习、数家教育机构之间合作的教学安排。

(4)学生指导、咨询工作的组织。

涉及学生指导、咨询的目的和任务;学生指导、咨询的不同组成部分;指导、咨询工作的组织以及对负责不同指导工作的人员的职责规定;就指导、咨询提供信息等。

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

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

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是应对未来社会发展及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

芬兰之所以在参与国际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与其高质高效的教育不无关系。

芬兰教育改革,尤其是高中教育改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芬兰模式”。

其中。

芬兰著名的罗苏高中改革正是这一模式很好的体现。

该校的改革被列为联合同教科文组织中一项重要的改革。

罗苏高中以其学科办学特色、在欧洲享有盛誉。

三年来,多国教育部派人参观这所学校。

近年来,芬兰教育颇为世界关注。

近期芬兰赫尔辛基市教育代表Afl先生(罗苏高中校长)和Eva女士,就芬兰课程改革特别是高中课程改革与发展进行了介绍,为我们进一步了解芬兰课程改革与发展新动向,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高中课程改革与建设都很有借鉴意义。

一、芬兰基础教育改革综述1.芬兰的教育政策与任务芬兰在传统上就是一个十分重视教育的国家。

由于国内资源匮乏,对于500万人力资源的开发就显得极其重要。

他们在总结本国发展之所以取得成绩时,特别强调的一点就是重视教育。

因为“创造新经济最重要的就是教育。

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怎么强调都不会过分。

”(前总理阿霍语) 芬兰教育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为全体公民提供平等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

教育被看作是全体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

有关法律规定,每一个生活在芬兰的人(包括生活在芬兰的外国人)都有权接受免费义务教育。

公共当局必须保证为每一个人提供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以满足其能力和发展的需要。

芬兰学校教育系统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为学生创设最好的学习环境,努力消除社会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如单亲家庭、父母吸毒、虐待孩子等,教育就是要挽救、防止孩子走上父母不正常的老路。

2.芬兰基础教育的弹性课程设置与学生的学能评价(1)弹性课程设置与我国现行课程设置相比,芬兰基础教育课程设置颇具“弹性”,主要体现在:国家规定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公共科目,即母语(芬兰语、瑞典语或萨米语)、第二官方语言(瑞典语或芬兰语)、外语(英、法、德、俄等)、公民学、环境科学、宗教或伦理学、历史、社会、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体育、音乐、美术、视觉艺术、手工制作和家政。

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其启示

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其启示

与自然的关系, 关注民族和人类的 相互影响等各方面的知识, 这是历 学生知道哪些价值观是必须兼容
历 史 命 运 , 这 才 是 对 话 教 学 之 史课堂对话从 “术” 走向 “道” 的 的; 最后讨论价值认同与认异的可
“道”。 “术” 与 “道” 的交点在 基础。 但除了这些事实性的知识 能性, 引导学生明白哪些是可以共
从未停止: 从上世纪 60 年代初期 到 80 年代中期, 芬兰进行了教育
轮是 2014 年, 基本上是每 10 年 左右就修改一次国家核心课程标准。
一、 多级架构的立体课程
公平与质量改革, 主要包括学校体
芬兰新一轮课程改革始于
2012 年开始, 芬兰启动了新
系、 课程体系、 教师培训与教育 2012 年新课程大纲的制订。 课程 课程大纲的编订。 当时, 在国家教
继 制 定 本 区 域 的 地 方 课 程 大 纲 。 成了学校特色课程, 影响到学校的 222 门。 这些课程中语言类课程摆
2017 年出台 了 七 年 级 课 程 大 纲 , 持续发展和声誉。
在首要位置。 国家核心课程标准规
2018 年和 2019 年出台八、 九年级
这样, 从上到下, “三级课程 定, 每个孩子至少要学习除母语
新论视窗
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其启示
谭方亮
笔者曾随广州市第三批教育专 场化介入、 国际化等陆续进入教育 一套比较完善和成熟的流程和模
家研修团赴芬兰开展了为期 21 天 领域; 进入 21 世纪以后, 教育改 式, 体现了芬兰教育的特色。 芬兰
的考察活动, 对芬兰基础教育课程 革主要侧重于教育发展方向、 培养 基础教育被公认为全球最优质的教
于 “人”。 在这一点上, 对话教学 外, 作为未来公民的学生, 还有必 享的价值观。 对话与协商是意义生

.芬兰基础教育改革的路径的启示分析

.芬兰基础教育改革的路径的启示分析

芬兰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的卓越表现,吸引了各国专家学者以及政策制定者的关注,对芬兰基础教育成功经验的探索和研究迅速成为教育政策分析的热点。

研究者普遍认为,芬兰教育能取得今日的辉煌成就,主要归结于教育改革采纳了渐进式模式。

这一观点有效解释了芬兰政策改革的持续性,然而改革过程也被简化为一系列因素和举措的增量作用,与政策改革现实的复杂状况相去甚远。

在全球政治的影响下,芬兰模式进而成为一种强势话语甚至意识形态,负面的声音被选择性地忽略。

为了打破对芬兰教育体制“神话”的研究模式,笔者采用“历史—诠释”的视角,对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芬兰教育改革进程进行重新审视和挖掘,剖析芬兰从落后的等级化教育体制到PISA测试成功者的跃迁之路,还原其真实的改革进程。

一、芬兰基础教育变革范式的标签化过去二十多年间,全球范围内公共教育改革风起云涌,教育体制、教育生态、校园权力结构、课程、教材与教法等均呈现出新的景象,学校组织也经历了实质性的变革。

[1]虽然各国在教育体制变革方面各有千秋,但总体而言,其改革模式大体可以分为渐进式与激进式两种。

激进式变革又称“休克疗法”或“大爆炸”,曾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前苏联和东欧各国经济与政治转型中被采用,后又用于教育改革。

激进式改革者认为,“一步走”的剧变方式能够迅速打破旧的僵化体制,按照理性“目标模式”的最优路径重新构造全新体制。

初始阶段的改革成本或许较大,但由于体制的迅速跃迁,可以避免路径扭曲、资源配置无序而造成的学校发展缓慢甚至回退。

激进式变革采取“经验—技术”取向,试图运用技术手段从多项策略中选择最优解。

然而在实践中,当旧的体制被打破,新的体系尚未确立之时,学校系统也将处于体制真空的状态,继而带来组织功能紊乱。

随着休克疗法在各国相继失败,人们逐渐意识到教育变革并不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目标—手段”的技术设计与执行。

改革常发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场域文化和人际互动的不确定性更使得改革方向变得扑朔迷离,即便经过理性规划也无法预计产出结果。

芬兰教育管理制度

芬兰教育管理制度

芬兰教育管理制度芬兰教育管理制度是世界上备受瞩目的教育体系之一,其成功得益于政府的全面支持和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

芬兰教育管理制度的特点包括免费且高质量的教育、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教师培训以及与学生家长的紧密合作。

本文将着重探讨芬兰教育管理制度的组织结构、教育政策和实施过程,以及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和现状。

一、组织结构芬兰教育管理制度由教育部负责整体统筹和指导,地方政府和学校则负责具体的实施。

教育部设有教育委员会负责具体的政策制定和推广,监督学校教学质量等相关工作。

而地方政府则有教育局负责管理、监督和评估本地区的教育工作,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

学校则是教育管理系统中的最基层,他们根据教育部和地方政府的要求,开展学生教育、教学管理、教师培训等工作。

二、教育政策芬兰的教育政策以学生为中心,追求全面的素质教育。

其主要政策包括:免费的教育、强调学生发展、注重教师培训、推行多元评价、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等。

首先,芬兰的教育是免费的,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等都是免费的,这保障了每个学生都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其次,芬兰的教育政策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在兴趣和擅长的领域深入探索,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再次,芬兰注重教师培训,确保每一个教师都能具备专业的教学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最后,芬兰推行多元评价,不仅考虑学生的学术成绩,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评价。

三、实施过程芬兰的教育实施过程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学生评价和教师培训等方面。

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芬兰的课程设置注重学生的发展需求和社会需要,强调学科整合和跨学科教育,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其次,在教学模式方面,芬兰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主体性,倡导小组合作和项目式学习,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在学生评价方面,芬兰的学生评价注重多元性,除了传统的测试评价外,还注重口头表达、书面作业、实验报告、项目展示等多种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芬兰学校管理制度

芬兰学校管理制度

芬兰学校管理制度芬兰学校管理制度芬兰的教育制度享誉世界,被誉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系统之一。

而这一切的成就与芬兰学校的管理制度密不可分。

芬兰学校管理制度致力于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芬兰学校管理制度的主要特点和实施方式。

一、学校自治芬兰学校管理制度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学校自治。

在芬兰,学校被视为一个独立的实体,有自己的行政和决策权力。

每所学校都有一个学校委员会,由学校的教职员工和家长组成,负责制定学校的运营方针和决策。

学校委员会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会定期召开会议,就学校的发展方向、财务预算和学生工作等议题进行讨论和决策。

通过学校自治,每个学校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特点,制定适合学校教育的目标和计划,保证学校的灵活性和独创性。

二、师生关系芬兰学校管理制度中,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芬兰教师被认为是学校的核心资源,享有高度的自由和自主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较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制定教学计划和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同时,教师也是学生的朋友和导师,关心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福祉。

芬兰教育强调学生在学校的幸福感和自信心,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一种密切而平等的关系,建立了良好的师生互动和沟通机制,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三、学科均衡芬兰学校管理制度注重学科的均衡发展。

芬兰教育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社交技巧和实践能力。

在芬兰的学校中,艺术、体育、音乐和手工等课程被视为与学术课程同等重要,并被融入到学校的课程体系中。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课程和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学科均衡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发掘自己的潜力和兴趣,并让他们能够在不同领域取得成功。

四、终身学习芬兰学校管理制度倡导终身学习的观念。

终身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的教育,还包括社会、工作和个人生活等方面的学习。

芬兰的教育体制(二)

芬兰的教育体制(二)

基础教育参考·2019/17按照芬兰学制,为基础教育阶段7~16岁的学生设立综合学校(Comprehensive School ),相当于我国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综合学校有9个年级:1—6年级由全科教师(class teacher )实施教学,7—9年级由学科教师(subject teacher )分别授课。

其中,1—2年级由儿童早期教育专家和全科教师联合教学;3—6年级则完全由全科教师进行教学。

教师培训工作也有区别:全科教师的培训重点是教学法,学科教师的培训则同时注重学科内容和教学法。

当然,芬兰也有很多独立的相当于我国小学和初中的非综合学校。

20世纪70年代之前,芬兰基础教育体系由初等学校、文法学校和市民学校构成。

初等学校毕业生经过考试分流,少数“尖子生”进入文法学校接受高等教育,毕业后成为社会“白领”;其余中下游学生则进入市民学校,然后再进入职业学校(Vocational School ),毕业后成为社会“蓝领”。

这种社会阶层分化的教育体制与芬兰所追求的教育平等的理想相悖。

1972年,芬兰废除了原有的层级分割体系,将初等学校、文法学校初中部和市民学校整合为综合学校,纳入政府公共财政支持范围,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均可在任何一所综合学校接受平等的九年基础教育,文法学校高中部则成为新的普通高中。

2000年,芬兰学生在PISA 测评中表现出领先世界的优势,证明了其教育体制改革的成功。

2016年9月,芬兰教育和文化部发布《新型综合学校改革行动方案》,旨在进一步更新综合学校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并改善学习环境,将学校打造为“学习型社区”。

一、芬兰综合学校的语言教学芬兰官方语言有两种:芬兰语(93%人口的母语)和瑞典语(6%人口的母语)。

但在芬兰北部地区,还有一部分占比很少的人群使用萨米语(S 佗mi),因此芬兰开设的母语课程包括芬兰语、瑞典语以及萨米语。

通常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上母语课,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实际上很多学校在一年级已经开设了英语课),六年级开始学习第二官方语言,如母语为芬兰语的学生要学习瑞典语,母语为瑞典语的学生则须学习芬兰语。

芬兰中小学课程设置与评价

芬兰中小学课程设置与评价

基础教育参考·2019/01芬兰自2014年开始新一轮基础教育核心课程改革,并于2016年8月在全国实施新的《国家核心课程大纲》,其中“基于现象的教学”吸引了全球关注。

芬兰基础教育在OECD 组织的PISA 测试中的整体表现一直名列前茅,被公认为全世界最优质的教育之一,也是众多国家前往考察取经的热点。

尽管国情有诸多差异,但芬兰在基础教育方面的很多政策和做法仍然颇有借鉴价值。

芬兰教育平等看待每个学生,并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和耐心以使他们充分发展,不支持精英、抢跑、竞争、比较,不要求学生整齐划一,而是将每个学生都视为人格独立的个体。

力图使在校学生都能够欢乐、自然、个性化地成长,在学校提供的良好平台上、在教师团队温暖的感召下,健康、充分地接受成长中的教育。

一、课程设置的充分适应性芬兰采用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课程标准体系,以《芬兰基础教育国家课程大纲》引领学校管理、指导教育方向和规划课时设计,并粗略地规定了学科目标、内容和评价标准,真正凸显了放权、分权支持地方教育部门进行课程建设的立场和态度。

《芬兰基础教育国家课程大纲》第一章就提到了“地方课程标准的重要性”,各个城市有当地教育部门的“地方课程标准”,是对国家课程大纲的有益补充和拓展。

地方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真正进行课程开发,以此实现课程的本地化、实施的自主权和个性化教学。

各地方教育部门把国家大纲本地化,进行更具可操作性的课程开发。

这一过程中,每个自治市的地方教育部门、大学研究者、学区行政长官、校长和教师代表组建工作坊,经充分对话沟通后确立地方教育目标、课时分布、教学资源分配等。

结合当地的人口民族、经济实力、区域文化,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课程资源,研发形成符合当地学生情况的特色课程、文化认同教育,辅助学校的日常教学。

每个学校享有较大的课程建设自主权,由校长、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制定“校级课程标准”,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并制订详细的年度教学计划。

21世纪以来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其启示-教育文档

21世纪以来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其启示-教育文档

21世纪以来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其启示doi : 10. 16083/jki. 1671-1580. 2016. 01. 028、课程改革的背景与发展历程全球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世界多个国家纷纷对本国基础教育进行改革,芬兰政府认识到教育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掌握科学信息技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同时,芬兰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产业发展迅速,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比例发生了明显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这就要求课程设置与产业发展保持一致。

芬兰政府认识到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要教给学生生存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因此,芬兰开始了对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

从1939年12月到1949年春,芬兰一直处于战争中。

战后,芬兰从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新的观念油然而生:公平的教育和机会。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芬兰的小学教育由四年增加到六年。

20世纪70年代初,芬兰在中小学实行了九年一贯义务教育制度,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出具有竞争能力的下一代。

20世纪90年代初,相比其他国家,芬兰的教育处于平均水平。

同时,受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芬兰政府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这一时期不断发展的社会要求。

1994年,芬兰政府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重组,以知识经济为课程导向,强调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能力。

的教育改革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以适应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只为教学提供一个大体的指导方向和目标,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和制定本地区或本校的课程标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课程设置具有灵活性。

1995年12月颁布的《2000年教育和研究》发展计划的主要目标基本上沿用了之前的政策,主要内容包括高质量、教育公平和终身学习的原则。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面对新的人才培养的挑战,为了保障国内的义务教育,芬兰全国教育委员会在1998年颁布了《基础教育法》,强调基础教育的一贯性和连续性。

芬兰的教育体制(一)

芬兰的教育体制(一)

芬兰的教育体制(一)作者:韩宝江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9年第15期芬兰教育和文化部(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制定国家核心课程大纲,用来指导各地市政当局(local municipal authorities)及其管辖学校制订课程计划。

芬兰市政当局在教育方面的职能类似于学区,有相当大的自主权来安排本地学校的课程,学校自身也拥有较大自主权。

一、芬兰的教育公平理念芬兰是北欧福利制国家,十分注重平等,“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是芬兰教育的核心价值,为全体公民提供平等的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是芬兰教育政策的主要目标。

芬兰无论哪个党派执政,都会把教育放在第一位。

芬兰在1921年开始实施义务教育;1968年,议会提出“无论你在哪里,都可以接受到相同质量的教育”的口号;1998年颁布《基础教育法》,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促进社会文明与平等”。

芬兰全国有4000多所综合学校,其中公立学校占到90%以上;有近60万名在校中小学生,每所学校有十几到数百人不等(平均不足150人),班额一般不超过20人。

小校小班教学制度的推行,有利于教育教学的精细化,从而确保了教育质量。

从整个教育系统的设计到学校班级的规模,处处体现着公平与平等的教育理念。

学校极少组织考试,也不对学生进行学习成绩的“排名”,教师、家长都不确知学生在班上的排名,当然学生自己也不知道。

教育是拥有良好生活的基础,不受其年龄、居所、经济状况、性别或母语的限制,每个芬兰的孩子都能享有平等的教育。

芬兰各地学校提供的都是均等的教育,大部分家长会为孩子选择离家最近的学校,极少数招收特长生的学校除外。

学校之间必然会存在一些差异,政府会对所有学校进行评估研究,但从来不会对学校进行排名,而是想方设法帮助学校解决问题。

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或发展障碍时,学校、教师会制订有针对性的计划并实施一对一辅导,帮助学生赶上其他同学的正常学习进度,而不至于留级或者辍学。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芬兰《国家基础教育核心课程》评述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芬兰《国家基础教育核心课程》评述

2、教学方法:项目制学习和问 题解决
2、教学方法:项目制学习和问题解决
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芬兰的教学方式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项目制学 习成为主流,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团队合作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同时,问题解决学习法也得到广泛应用,学生在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能够培养他们分析问题、推理和归纳的能力。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
1、课程内容:注重实际应用与 跨学科学习
1、课程内容:注重实际应用与跨学科学习
芬兰的《国家基础教育核心课程》强调了课程内容应实际应用和跨学科学习。 例如,“思考与学会学习”这一核心素养,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学科知识,还要学 会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等技能。这体现了芬兰教育对知识运用和综 合能力的重视。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 芬兰《国家基础教育核心课程》
评述
目录
01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与价值
0
04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芬兰《国家基础教育核心课程》评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改革 在教育领域,芬兰一直以其卓越的办学质量和均衡的教育资源而备受世界瞩 目。2014年,芬兰颁布了《国家基础教育核心课程》,这一课程改革引起了全球 教育界的广泛。本次演示将以核心素养为切入点,深入剖析芬兰课程改革背后的 理念和策略。
西班牙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 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西班牙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西班牙开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西班牙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1、课程理念:强调跨学科学习,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在一起,以培 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核心素养与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构 建

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历程及高中课程体系

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历程及高中课程体系

• (三)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10年:教育在“第 三条道路”影响下沿着“第四条道路”改革
1.改革背景
(1)政治领域新公共管理主义兴起 (2)经济在剧烈动荡后趋于平稳 (3)全球化、国际化浪潮兴起 芬中教育协会版权所有
2.改革内容
(1)学校体系开始追求规模效益和个性化 (2)行政权限下放 (3)拨款方式改变,更加强调地方责任,更加注重绩 效 (4)课程放权,高中不分年级制课程体系建立
1995
64.6
35.4
5.117
(5)社会福利制度构建 ①向瑞典学习:60年代,赴瑞典寻找工作机会和更好地生活 环境的芬兰人多达22万 ②教育公平和质量改革是构建福利社会的题中之义
芬中教育协会版权所有
2.改革内容
(1)建立公平统一的综合学校体系 ①1960年第三个教育改革委员会成立 ②1963年议会决定彻底改革传统的双轨制教育体系 ③1968年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 ④1972年开始实施 芬中教育协会版权所有 ⑤1977年南部最后一个城市建立综合学校 ⑥进一步取消综合学校内部存在的双轨制
帕西.萨尔贝格(Pasi Sahlberg):“综合学校改革并不是简 单的学校组织结构改革,其背后所涉及的其实是学生的学习 需求和学习能力等一系列教育核心理念和社会价值观念的总 芬中教育协会版权所有 体变革。”
时任芬兰教育部长——朱卡.撒亚拉(Jukka Sarjala):“我当 时面临的挑战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革规划来确保综合学校体 制落实到芬兰每个地区。很多地方政府对这项改革并不支 持,因此需要立法来强制推行。对于习惯了传统教育体制的 教师而言,这是一项重大而复杂的改革。他们习惯于按照能 芬中教育协会版权所有 力高低将学生进行分组的教学模式,对于新的不对学生进行 能力分组的教学模式感到无所适从。有些学校,数年之后才 接受这样的改革。”

芬兰小学外语课程标准分析与启示

芬兰小学外语课程标准分析与启示

芬兰小学外语课程标准分析与启示芬兰没有独立的基础教育外语课程标准,它包含于《基础教育国家核心课程2004》7.5foreignlanguage(外语)中。

外语课程将1~9年级分为三个学段,分别为1~2年级、3~6年级和7~9年级,并根据所划分的学段规定了相应的“目标”与“核心内容”,还指出了在六年级和九年级,即第二学段和第三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优秀表现的描述”。

本文主要就芬兰1~6年级的外语课程标准作简要介绍与分析,继而得出启示。

一、芬兰小学外语课程标准分析1.基本理念2.框架结构芬兰学科课程标准框架基本包含了以下课程要素:课程性质、分学段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

评价主要是描述了六年级结束时的优秀表现,并从听力理解、演讲、写作、文本理解四方面展开,附录部分有字母、数字、标点符号和语言能力等级划分。

芬兰课标只对课程目标、内容、评价给予基本描述,其框架之所以简洁是因为:第一,基础教育国家核心课程主要强调的是国家对教育的宏观指导,对具体学科课标的规定较少,教育当局或学校可以在国家核心课程框架结构内为基础教育制定自己的课程。

第二,在芬兰“信任文化”氛围中,教育权力逐渐下移,“赋权增能”使得学校、教师有灵活的教育自由以及自觉的责任意识,地方、学校、教师拥有很大的教育教学自主权。

这体现了芬兰个性化、多样化的教育方式。

3.课程性质4.课程目标一、二年级的课程目标比较简单,即学生将认识语言及其意义,能够积极地表达单词和词组;获得语言学习的基础,并且对语言和多元文化产生兴趣。

三至六年级的课程目标则分为三个维度:语言能力、文化技能、学习策略。

主要概括为:能进行简单的日常会话,理解有关日常生活的谈话或文本,初步感知文化差异,能独立使用工具书和表达自己,能进行自我认识和评价。

5.课程内容一、二年级课程的核心内容包括:日常生活、当前的环境、家庭和学校,适合的歌曲、童谣和游戏,关于目标语言文化和语言区域的主要常见信息三方面。

我们该为孩子的未来准备什么——谈芬兰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

我们该为孩子的未来准备什么——谈芬兰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

我们该为孩子的未来准备什么?——芬兰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芬兰,一个面积只有33.8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530万的北欧岛国,近年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芬兰之赫赫有名,不在其“千湖之国”的奇观,不在其风情万种的波罗的海风光,也不在其层林尽染、风景如画的都市秋色,而在于其举世无双的教育成就。

✧芬兰教育是全球最均衡、学生成绩落差最小的教育体制✧芬兰中学生参加著名国际学生PISA测试,连续三届总评全球第一✧芬兰的高等教育,几乎被每一届世界经济论坛评为最佳✧教育已经超越诺基亚(NOKIA),成为芬兰最炙手可热的品牌✧芬兰是全球课时最少,课后复习时间最短,假期最长的国家✧世界各国教育机构竞相来到芬兰,为的就是汲取“教育第一”的经验2011年10月,我们一行六人,怀着好奇、探究之心,去了芬兰。

短短六天走马观花式的考察,不敢说能把握芬兰教育的本质与内涵,甚至连对芬兰教育的系统分析也做不到,只能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谈些体会。

谈得不对的地方,敬请方家斧正。

今天谈的主题是芬兰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

谁来决定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一)所见所闻芬兰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由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决定。

根据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2004年1月批准的《基础教育核心课程框架》,芬兰全国教育委员会负责提供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并规定各科目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地方以此为基础制定当地课程。

国家核心课程是各校的必修课程,地方和学校可以根据各地情况安排一些选修课程。

芬兰的教育管理体制,是一种基于“高度信任”的人本管理体制。

地方政府拥有宪法赋予的自治权,有关教育的具体事务都是由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团体自行决定。

地方教育当局与所在地的学校、教师一起,可根据教学大纲共同设计本土课程,并对其课程进行自我评估。

校长和教师作为公认的“专家团体”(a society of experts),拥有高度的自主权。

在国家核心课程框架内,校长有权根据本校实际,合理安排每学期的课程和课时。

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其启示

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其启示

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其启示作者:暂无来源:《师道(人文)》 2019年第2期笔者曾随广州市第三批教育专家研修团赴芬兰开展了为期21天的考察活动,对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一定的了解。

据芬兰坦佩雷市政府负责经济文化发展的高级顾问Pekka先生介绍,芬兰教育改革从未停止:从上世纪 60 年代初期到 80 年代中期,芬兰进行了教育公平与质量改革,主要包括学校体系、课程体系、教师培训与教育等;80 年代中期开始,新自由主义、教育放权、注重教育效益、市场化介入、国际化等陆续进入教育领域;进入 21 世纪以后,教育改革主要侧重于教育发展方向、培养目标及课程标准。

为此,芬兰共进行了五轮课改,其中,第三轮是 1994 年、第四轮是 2004 年、第五轮是 2014 年,基本上是每 10 年左右就修改一次国家核心课程标准。

芬兰新一轮课程改革始于2012年新课程大纲的制订。

课程大纲从起草、编写、出台、实施、管理、评估、修改和完善等,都有一套比较完善和成熟的流程和模式,体现了芬兰教育的特色。

芬兰基础教育被公认为全球最优质的教育之一,解读、思考芬兰基础教育课程大纲,对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或能有所启发。

一、多级架构的立体课程2012年开始,芬兰启动了新课程大纲的编订。

当时,在国家教育文化部的监督下,300多人参与,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中小学教师。

“把教师当专家是芬兰制订课程大纲的亮点”,坦佩雷应用科技大学教育培训专家Riitta女士这样告诉我们。

历时两年,到2014年,小学1-6年级的新课程大纲正式公布。

在此基础上,各地又用两年时间相继制定本区域的地方课程大纲。

2017年出台了七年级课程大纲,2018年和2019年出台八、九年级的课程大纲。

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大纲的编订从2012年到2019年,历时7年,并且从低年级开始,按照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水平,逐步往上一级一级地制订。

芬兰国家课程大纲,主要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从宏观层面提出一些基本原则,颇具“弹性”,留有很大的空间,这就形成了国家课程体系。

芬兰基础教育核心素养框架及实施

芬兰基础教育核心素养框架及实施

芬兰基础教育核心素养框架及实施作者:胡玉华来源:《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20年第01期摘要:2016年秋季开始实施的芬兰《国家基础教育核心课程》,提出全体芬兰学生,无论其种族、性别、文化背景,都应该具备七大核心素养,并以此为导向研制各学科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筛选教学内容、细化学业成就表现。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业成就表现四者建立起有意义的联系,对应明确、一脉相承,从国家政策层面确保了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中的落地。

“基于现象的学习”方式为核心素养落地提供了可操作的教学实施路径。

关键词:芬兰;核心素养;基于现象的学习如何将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机地融入到具体课程的教学之中一直是困扰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难题。

当前,核心素养与学科课程的关系主要有三种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核心素养独立于学科课程之外并与之融合的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将核心素养体现在课程标准内容中的模式;以芬兰为代表的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设置学科课程的模式[1]。

其中“芬兰模式”被认为是将核心素养与学科课程结合最为紧密的模式[2]。

芬兰《国家基础教育核心课程》(以下简称《核心课程》)提出了学生应该发展的七大核心素养,并在核心素养的框架内研制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评价,核心素养与学科课程一脉相承。

本文从研究《核心课程》的核心素养框架入手,以《健康教育》课程为例,分析芬兰学科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的一体化设计思路,并介绍“基于现象的学习”教学实施路径,以期为落实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學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核心课程》的核心素养框架2016年实施的《核心课程》,认为“应对未来挑战是每个公民必备的能力,所有的芬兰学生都应有机会提高自身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同时提出了七大核心素养(分别用T1~T7表示),包括自我照顾与自我管理素养(T1)、思考与学会学习素养(T2)、交流与互动表达素养(T3)、公民责任与可持续发展意识素养(T4)、就业与创业素养(T5)、文本解释与识读素养(T6)、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素养(T7)[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权利架构和生成机制
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权利架构和生成机制
一、引言
芬兰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基础教育最出色的国家之一。

其成功的秘诀
之一是建立了一个完善的基础教育课程权利架构和生成机制。

本文将
对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权利架构和生成机制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

二、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权利架构
1. 国家层面
在芬兰,国家层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拥有最高决策权。

政府设立了国家
教育委员会,负责制定并监督全国范围内的基础教育课程。

该委员会
由各个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他们根据研究和实践经验,制定符合学
生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

2. 地方层面
除了国家层面的决策外,芬兰还赋予地方政府在基础教育课程中发挥
重要作用的权力。

地方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和需求,在国家框
架下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创新。

这种分权的做法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地
区学生的需求,并促进地方教育发展。

3. 学校层面
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权利架构中,学校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校可以
根据自身情况和特点,制定本校的教育目标和课程安排。

这种灵活性
使得每个学校都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

三、芬兰基础教育课程生成机制
1. 基于研究和实践经验
芬兰基础教育课程生成机制主要依靠研究和实践经验。

国家教育委员会聘请了一批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专家,他们通过研究全球最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结合芬兰国内情况,制定符合时代要求和学生需求的课程。

2. 全民参与
在芬兰,全民参与是基础教育课程生成机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政府和教育委员会会定期组织公众听证会,邀请教师、家长、学生和其他相关利益方参与讨论和决策。

这种开放式的决策过程能够确保课程的公正性和科学性,并提高课程的可接受度。

3. 试点与调整
芬兰基础教育课程生成机制中,试点与调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新课程制定后,政府会选择一些学校进行试点实施,并收集反馈意见。

根据试点结果和反馈意见,政府和教育委员会将对课程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以确保其质量和有效性。

四、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权利架构和生成机制的优势
1. 个性化教育
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权利架构给予了学校更大的自主权,使得每个学校都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这种个性化的教育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2. 公平公正
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权利架构和生成机制注重全民参与,确保了决策的
公平公正。

政府和教育委员会会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并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调整。

这种公开透明的决策过程能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
平等的教育权益。

3. 与时俱进
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权利架构和生成机制以研究为基础,紧跟时代发展
潮流。

专家们不断研究全球最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将其融入到课程中。

这种与时俱进的做法使得芬兰的基础教育始终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五、结论
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权利架构和生成机制是其成功基础教育的重要因素
之一。

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和学校层面共同构成了一个完善的权利架构,而基于研究和实践经验、全民参与以及试点与调整则是生成机制
的核心。

这些优势使得芬兰能够提供个性化、公平公正且与时俱进的
基础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