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及会计处理

合集下载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企业之间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交换的行为。

在这种交换中,企业将自己拥有的一项非货币性资产与另一项非货币性资产进行交换,以达到各自的经营目标。

本文将探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方法。

1. 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准则”)中的相关规定进行。

根据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进行会计处理。

2. 公允价值的确定公允价值是指在市场上能够公平、合理地进行交易的价格。

对于非货币性资产,其公允价值可以通过市场价格、专家评估等方式来确定。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各方应当就所涉及的非货币性资产进行公允价值评估,并达成一致。

3. 交换比例的确定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各方需要确定交换比例,即以多少份自己的非货币性资产来交换对方的非货币性资产。

交换比例的确定应当基于公允价值,并经过各方协商一致。

4. 会计处理方法根据准则的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4.1 交换成本法交换成本法是指将所交换的非货币性资产按其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差额作为交换成本进行会计处理。

具体步骤如下:将所交换的非货币性资产按其公允价值计量,并记录为资产A。

将差额(即资产A的公允价值与自己所交出的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之差)作为交换成本,记录为费用或资产B。

将对方所交出的非货币性资产按其公允价值计量,并记录为资产B。

4.2 交换利益法交换利益法是指将所交换的非货币性资产按其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差额作为交换利益进行会计处理。

具体步骤如下:将所交换的非货币性资产按其公允价值计量,并记录为资产A。

将差额(即资产A的公允价值与自己所交出的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之差)作为交换利益,记录为收入或资产B。

将对方所交出的非货币性资产按其公允价值计量,并记录为资产B。

5. 会计报表的影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方法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

根据准则的规定,交换成本法和交换利益法在财务报表中的呈现方式有所不同。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交易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其中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逐渐增多。

由于非货币性资产具有较高的特殊性和价值,其交换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商业合作具有很大的意义。

然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所涉及的会计处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进行探讨。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是指企业之间在进行交易时涉及到的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规则和标准。

目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主要包括《企业会计准则第八号——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认定》、《企业会计准则第十号——关联方合并财务报表》、《企业会计准则第十三号——债务重组》等有关规定。

这些准则对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提出了若干标准和要求,旨在维护企业的财务稳定性和财务信息的透明度。

然而,随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增多和形式的多样化,原有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也需要进行更新和调整。

近年来,我国会计标准制定机构发布了多项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修订和细化规定,这些规定主要包括:1.《企业会计准则第八号修订》。

该修订主要涉及到关于非货币性资产的入账和确认的规定,强调了收到非货币性资产时应当根据资产市场价格或者交易比价确立其原值的规定,规范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2.《企业会计准则第十号修订》。

该修订主要涉及到关于关联方合并的规定,进一步完善了关联方合并的会计处理,规范了非货币性资产在关联方合并中的会计处理。

3.《企业会计准则第十三号修订》。

该修订主要涉及到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在债务重组过程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对原有的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所以该修订更加注重了对非货币性资产进行核算和准确计量。

1.确认交换收入和实现利润。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如果资产估值有偏差或者存在资产价值亏损,在确认交换收入时应当扣除资产的减值工作,企业应该确保交换交易收益的信息真实性,尽可能减少资产价值的严重损失,保护企业财务健康状况。

2.确认交换成本和投资收益。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经常会涉及到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例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

这些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报表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需要按照相关的会计准则进行规范处理。

本文将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会计规定。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定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企业之间或者企业内部进行的,以非货币性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为支付手段的交易。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交易双方通常会以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交换,因此需要对交易涉及的资产进行准确的估值和确认。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原则1. 公允价值确定原则: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应当以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交换的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在正常市场条件下,买方愿意支付的价格或者卖方愿意接受的价格。

企业在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应当充分考虑资产的公允价值,确保交易价格合理。

2. 交换差价处理原则: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如果交换双方的资产价值不相等,就会产生交换差价。

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交换差价应当作为资产交换的价值进行确认,并计入资产的账面价值。

交换差价的处理方式取决于交易双方资产的公允价值差异,可能会导致资产账面价值的调整。

3. 交易成本处理原则: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除了资产的公允价值外,还需要考虑交易的相关成本,如评估费用、律师费用等。

这些交易成本应当根据实际发生情况进行确认,并计入资产的账面价值或者在交易发生时进行费用支出。

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方法1. 资产置换交易:在资产置换交易中,企业通过交换一项或多项非货币性资产来获取其他非货币性资产。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当按照资产的公允价值确定交易的价值,并根据交换差价的情况进行资产账面价值的调整。

2. 资产部分置换交易:在资产部分置换交易中,企业可能会以非货币性资产和货币的组合方式进行交换。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将非货币性资产和货币的价值分别确认,并按照各自的公允价值确定交易的总价值。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以非货币性资产(如设备、房地产等)进行交换的一种商业行为。

在会计处理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对企业会计处理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从准则的变化和会计处理两个方面来探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变化及其影响。

1. 原有准则:原先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

这意味着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如果所交换的资产在账面价值上相等,那么就按照历史成本进行会计处理。

但如果账面价值不等,则需要进行评估差额处理。

2. 新准则的推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准则也进行了调整。

这些调整主要是基于公允价值的概念和要求,即要求按照公允价值进行会计处理。

3. 公允价值的概念:公允价值是指在正常市场环境下,买方和卖方在进行交易时所能获得的资产价值。

它更符合市场的价格,能够更客观地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2. 差额处理的变化:在原有准则下,对于差额的会计处理主要是进行资本化处理,即资产的差额要进行资本化,并分摊到未来的账面价值中。

而在新的准则下,由于是基于公允价值进行处理,因此差额的会计处理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差额要直接纳入当期损益,对企业的经营业绩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3. 会计政策的调整:随着准则的变化,企业的会计政策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需要对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进行重新界定,并对会计处理进行调整。

三、准则变化对企业的影响1. 会计信息的公允性:新的准则要求对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进行公允价值的比较,这使得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加具有公允性。

能够更客观地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有利于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决策。

2. 综合损益的波动:由于差额的会计处理方式发生了变化,对综合损益的影响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某些企业在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差额,从而导致综合损益的波动加大。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用指南及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用指南及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用指南及账务处理一、总体要求《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本准则)规范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企业应当按照本准则的要求对本准则适用范围内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进行会计姐里。

本准则明确了非货币性资产速的定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企业主要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

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I本准则明确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入资产的确认时点和换出资产的终止确认时点,即换入资产应当在换入资产符合资产定义并满足资产确认条件时予以确认换出资产应当在换出资产满足资产终止确认条件时终止确认。

本准则规定酢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具有商峥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这两个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否则应当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计量。

其中,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时,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但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除外。

同时,本准则明确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需要满足的条件。

本准则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入资巧口换出资产的会计处理原则作出了规定还对涉及补价、同时换入或换出多项资产等蹴的会计处理作出规定。

二、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定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企业主要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

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未M介\ 非货币性资产是相对于货币性资产而言的。

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收取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资金的权利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等。

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舶勺资产,如存货(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等1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等。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在商业交易中,除了货币的交换外,还存在着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

比如,公司之间可以通过互相交换设备、股权、房产等非货币性资产来实现资源互补或者实现业务战略的调整。

然而,由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涉及到不同资产的评估和价值转移,其会计处理相对复杂,需要遵循一定的准则和方法。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背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为基础进行互相交换的一种商业行为。

这种交换通常发生在合作伙伴之间,企业通过以自有资产与合作伙伴进行交换,以实现资源整合、专业能力提升、市场扩张等目标。

比如,企业A将一批设备与企业B进行交换,以获得企业B拥有的知识产权许可或者技术支持。

又比如,企业A将其在城市中心拥有的一栋写字楼与企业B拥有的位于郊区的仓库进行交换,以扩大在郊区的销售网络。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方法由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涉及到不同类型和价值的资产之间的转移,其会计处理需要遵循以下方法:1.检测是否符合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条件首先,企业需要确定此次交易是否满足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条件。

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以下条件需同时满足才能被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1)双方参与者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关系。

(2)交易可以被可靠地度量。

(3)在整个交易过程中,涉及双方所贡献出去和获得的净现金流量是相等的。

如果以上条件能够满足,则可以继续进行下一步的会计处理。

2.估计并记录资产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每个参与者所贡献出去和获得的资产需要进行评估和记录。

通过评估每个资产的公允价值,并据此确认交易中所涉及的收入或支出。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市场参照法、成本法和收益法。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无法可靠评估公允价值的资产,应按照成本进行记录。

3.确认收益或支出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应确认冲销该笔收益或支出。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确认每个参与者所贡献出去和获得的公允价值。

(2)将参与者所贡献出去和获得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入账。

《企业会计准则第 7 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解释

《企业会计准则第 7 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解释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解释为了便于本准则的应用和操作,现就以下问题作出解释:(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2)商业实质的判断;(3)公允价值的可靠计量;(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一)本准则第二条对非货币性资产及其交换行为作了规定。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交易双方通过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交换,以满足各自生产经营的需要,同时减少货币性资产的流入和流出。

例如,某企业需要另一个企业拥有的设备,另一个企业需要上述企业生产的产品,双方在货币性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交易行为。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一般只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认定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25%作为参考。

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或者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和收到的非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低于25%的,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适用本准则;高于25%(含25%)的,视为以货币性资产取得非货币性资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等相关准则。

二、商业实质的判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具有商业实质,判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应当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根据换入资产的性质和换入企业经营活动的特征等因素,换入资产与换入企业其他现有资产相结合能够产生更大的作用,使换入企业受该换入资产影响产生的现金流量与换出资产明显不同,表明该两项资产的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根据本准则第二条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视为具有商业实质:(一)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

1.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金额相同,时间不同。

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总额相同,获得这些现金流量的风险相同,但现金流量流入企业的时间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简介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简介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简介作者:财政部会计司来源:《财会通讯》2007年第10期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概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通过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有时也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认定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25%作为参考。

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或者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和收到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低于25%的,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适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高于25%(含25%)的,视为以货币性资产取得非货币性资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等其他相关准则。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共三章十条,规范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着重解决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资产的成本确定和相关损益的确认问题。

二、换入资产成本的计量基础(一)公允价值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一是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二是换人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确定换人资产成本的基础,但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除外。

首先是商业实质的判断。

企业应当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判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

根据换入资产的性质和换入企业经营活动的特征等,换入资产与换入企业其他现有资产相结合能够产生更大的效用,从而导致换入企业受该换人资产影响产生的现金流量与换出资产明显不同,表明该项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其一,换人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在没有使用现金或等价物的情况下进行的资产交换。

在会计领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常涉及到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易,例如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或无形资产等。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对于企业会计处理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将就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在过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主要受到《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的规定。

根据新准则,如果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之间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确定且交易是商业性的,那么这种交换就应该被确认,并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如果交换之间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确定或者交易并非商业性的,那么这种交换就不应该被确认。

近年来,随着会计准则的不断更新和完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最新准则”)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提出了更为详细的处理要求。

在最新准则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条件和会计处理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

根据最新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条件主要包括交换对价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确定以及交易是商业性的。

最新准则还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对交换资产的初始确认、后续计量以及确认损益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要求。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按照最新准则的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交换资产的初始确认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发生时,企业应当同时确认交换所得的资产和支付或者收到的资产。

确认交换所得的资产时,应以其公允价值作为初始确认金额。

如果无法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就应当以支付或者收到的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确认金额。

2. 后续计量对于确认的交换资产,其后续计量应当按照相关的会计准则进行。

对于固定资产类交换资产,应当按照固定资产的会计政策进行后续计量;对于投资性房地产类交换资产,应当按照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政策进行后续计量。

3. 确认损益当企业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资产时,同时承担了资产交换发生的成本。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是指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中的规定,对于一种企业不以货币形式交换的资产互换情况,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和相关准则的变化。

在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下,如果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认定为交换:
1. 交换资产或服务的实际价值能够可靠衡量;
2. 交换所涉及的双方企业能够明确性地确认资产交换的经济益处;
3. 交换资产或服务的价值可以通过参考公开市场价格、独立估价或相关经验可靠计量方法进行测算。

根据旧准则,对于满足以上条件的交换,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会计处理:
1. 根据交换资产或服务的公允价值计量的结果,调整资产(或服务)的账面价值;
2. 将调整后的资产(或服务)账面价值作为交换出的资产的成本计入贷方,同时将公允值的差异计入借方;
3. 交换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1. 交换差额的处理:根据新准则,如果交换差额不能可靠计量,那么该交易将被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而非交易。

如果能够可靠计量,交换差额将作为交换资产的一部分进行处理。

2. 交换差异的处理:新准则要求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发生时,将交换差异计入损益表。

交换差异是交换资产或服务的公允价值与资产(或服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3. 资产计量方法的变化:旧准则要求根据公允价值计量原则将交换资产的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

而新准则则要求将交换资产按照其原有账面价值计量,并将交换差异计入损益表。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包括交换差额的处理、交换差异的处理和资产计量方法的变化。

这些变化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和报表编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以非货币性资产(如设备、房地产、股权等)进行交换的行为。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对于企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影响着企业的财务报表以及相关会计处理。

过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在国际会计准则(IAS)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中并未得到详细规定,导致了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随着国际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和更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也得到了较大的改进和修订。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体现在对于公允价值的确认上。

过去,企业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可能存在公允价值难以确定的情况,从而导致了公允价值的确认存在一定的困难。

而随着准则的变化,现在企业在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可以采用公允价值可靠度更高的方法进行确认,从而提高了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还体现在对于交换成本的计量上。

对于交换成本的计量难题一直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一个难点,过去在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交换成本的确定和计量存在较大的困难。

而如今,在新的准则下,企业可以更加清晰地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交换成本,并且能够更好地进行计量和确认。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对于企业而言是一个积极的变化。

新的准则下,企业在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能够更加清晰地确定公允价值的确认、交换成本的计量以及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从而提高了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新的准则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了更加可靠的财务信息。

对于企业而言,如何充分了解和掌握新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合理应用到实际的会计处理中,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企业应当加强对于新准则的学习和理解,与会计师和专业人士进行沟通和交流,全面了解准则的变化对于企业的影响,从而合理应用新的准则,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除了加强对于准则的学习和理解,企业还应当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会计制度和流程,规范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各项流程和处理程序,确保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在商业交易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一种常见的交易形式,涉及到不涉及现金支付的资产交易。

对于这类交易,会计处理方面存在一些特殊的考虑和规定。

本文将探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方式,以及相关的会计准则和原则。

什么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企业或个人以非货币形式进行资产交易的行为。

在这种交易中,通常涉及到类似于固定资产、股权、无形资产等非货币形式的资产。

与传统的现金交易不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更多地涉及到资产间的交换和评估。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原则根据会计准则,针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需要遵循以下原则进行会计处理:公允交换原则: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交易双方应当基于公允价值进行资产评估,并确定交换的公允性。

公允交换原则要求确保交易的公平、合理,并符合市场行情。

确认资产转让: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需要明确确认资产的转让过程和方法。

包括确定资产的所有权归属、交易双方的权益变动等。

计量方法:针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需要采用适当的计量方法进行交易记录和账务确认。

可以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或成本等指标进行计量。

信息披露:在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相关方需要进行必要的信息披露工作,包括交易背景、资产评估依据、风险提示等内容,以确保信息透明度和合规性。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我们来看一个实际案例:某公司A与公司B进行资产交换,公司A将一处物业以市价100万人民币的价格交换给公司B,作为对方股权的交换条件。

根据公允交换原则,公司A需要确认该物业的公允价值为100万,进而确认资产在交易中的角色和地位。

公司B则需要确认股权的公允价值,并将该物业确认为收购资产。

在这一过程中,公司A需记录资产减值损失或增值等变动,而公司B需确认收购成本并进行相关会计处理。

对于税务和金融报表方面的影响,双方也需要进行相应处理和披露。

结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一种常见的商业交易形式,涉及到的会计处理涉及多方面的考虑和规范。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指的是以非货币形式进行的资产交换,比如以固定资产或服务等形式进行的资产交换。

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非常常见的。

随着经济和会计准则的不断发展,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也在不断变化,这对企业的会计处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相关的会计处理。

1. 时间背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是伴随着经济环境和会计准则的不断变化而发展的。

在早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相对简单,主要以成本为基础进行识别和会计处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也不断地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2. 会计准则的变化随着国际会计准则的逐步推进和完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也相应地进行了修改。

在2009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3号:成本及其计量》(IFRS 13),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公允价值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不同国家和地区也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相应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修改和完善。

3. 经济环境变化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之间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企业之间可以通过股权、债券、商品、服务等形式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这也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1. 公允价值计量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13号(IFRS 1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公允价值是指在市场上进行买卖时,交易双方在相互熟悉、自愿行为和没有施加重大压力的情况下,可获得的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格。

企业应当根据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可观察的市场数据来确定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

而且,企业在计量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时,应当充分考虑市场上的风险和流动性。

2. 计算交换差异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通常会存在交换差异。

交换差异是指实际交换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一种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即补价)的交换行为。

以下是其会计处理方法:一、确认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的,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1. 交换涉及的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小于 25%。

◦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或者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和收到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低于 25%的,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具体计算公式为:补价占比=补价金额÷较大一方资产的公允价值。

2. 交换双方主要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交换,且交换目的不是为了获取货币性资产。

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1. 适用条件◦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2. 会计处理原则◦换入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支付的补价(或-收到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换出资产视同销售处理,确认相关损益。

3. 举例说明◦甲公司以其生产的一批产品交换乙公司的一台设备。

甲公司产品的账面价值为80 万元,公允价值为 100 万元。

乙公司设备的账面价值为 90 万元,公允价值为 100万元。

甲公司支付补价 10 万元,双方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

▪甲公司的会计处理:•换入设备的入账价值 = 100 + 10 + 100×13% - 100×13%(设备进项税额可抵扣,与产品销项税额相抵) = 110(万元)。

•确认主营业务收入 100 万元,结转主营业务成本 80 万元。

•会计分录为:◦借:固定资产 110◦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3◦银行存款 10◦借:主营业务成本 80◦贷:库存商品 80▪乙公司的会计处理:•换入产品的入账价值 = 100 - 10 + 100×13%(收到产品作为存货,进项税额可抵扣) = 103(万元)。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解析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解析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解析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简称“准则7号”)是由财政部财政会计司颁布的会计准则。

其目的是规范企业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面的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企业在交易中以非货币形式获得或交换相应的资产,如固定资产、股权等。

本文将深入解析准则7号的相关内容,以及分析其对企业会计处理的影响。

准则7号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准则7号的颁布是基于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简化行政许可和加强行政监督的决定》的精神,以及我国出台的《企业会计制度》。

准则7号明确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原则,包括以下内容: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标准和方式;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成本核算;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后续计量方式。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标准和方式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标准和方式是准则7号的重点内容。

准则7号明确指出,企业在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交换中涉及的资产能够被可靠地估价;2.交换的成本能够被可靠地确定。

在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前提下,将资产和费用的成本结合起来,计入企业的账面金额。

另外,准则7号还强调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的确认方式。

如当存在多个非货币性资产被同时交换时,企业应该将交换中涉及所有资产的净现值计入交换成本中,确定账面金额。

当交换涉及到现金、现金等价物等的收付时,应以公允价值作为衡量基准,计入交换成本中。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成本核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成本核算是另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在准则7号中,企业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后,应按照成本法核算。

成本法核算是指企业在购买或交换资产时,其会计记录的成本应该等于所支付的现金和非货币性资产价值之和。

换句话说,企业应该以交换成本为基础,计算所获得资产的账面成本。

具体而言,企业在计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成本时,应当将交换中涉及的所有资产的公允价值计入到成本中。

这样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企业所获得的资产的实际价值。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后续计量方式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后,企业需要根据资产的实际情况进行后续计量。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1. 引言1.1 背景介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企业之间日益普遍,由于交易形式更加多样化,现行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已经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和美国金融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相继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进行了重大修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

这一系列的变化不仅意味着会计处理方法的改变,还带来了更多挑战和风险。

本文将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进行深入探讨,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2. 正文2.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主要是指2016年修订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第93号(IFRS 9)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进行了重大变化。

在过去,旧标准(IFRS 137)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如果能够可靠地确定资产价值,应按此价值计量,否则按交易价格计量。

而新准则(IFRS 9)则要求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应当按该资产同类市场上正常交易的价格计量,如果无法确定市场价格,则可参考其他相关信息来确定。

IFRS 9还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确认和记录做出了一些变化。

根据新准则,未发生贸易或与资产相关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立即确认并记录。

这意味着公司在进行资产交换时,需要及时进行会计确认和记录,以确保及时准确地反映公司财务状况。

IFRS 9的变化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准则和会计处理都带来了更严格的要求和规范,旨在提高金融信息的透明度和质量,保护投资者利益,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调整压力。

公司需要根据新准则的要求进行适时调整,以确保其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2 新准则对会计处理的影响1. 重视资产交换的公允价值新准则要求公司在资产交换时重视资产的公允价值,而不再仅仅关注账面价值。

这意味着公司需要更加精确地评估资产的实际价值,从而更准确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2. 简化会计处理方式新准则对于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方式进行了简化,使得公司能够更加高效地处理这些交易。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是指针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所制定的会计准则。

这些准则是为
了确保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公平、准确和可比性而制定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非货币性资
产交换准则发生了一些变化,并引发了一些会计处理上的变化。

1. 2006年修订的准则:在2006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进行了修订。

修订后的准则明确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公允价值应该作为交换双方
资产的基础,并且规定了一系列确定公允价值的准则。

二、会计处理的变化
1. 公允价值计量:根据修订后的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该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公允价值是指交换双方所能取得的市场价格。

在交换中,如果交换双方非货币性资产的公
允价值相等,那么可以使用公允价值交换准则进行会计处理。

2. 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资产冲减:当交换双方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不相等时,较
高公允价值的资产应该按照其公允价值进行冲减。

冲减后的差额应该确认为交换差价。

3. 按照公允价值确认交换差价:根据修订后的准则,交换差价应该确认为收入或费用。

交换差价是指交换双方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交换差价
的确认应该根据交换双方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了企业在交换非货币性资产时的会计处理方法。

在过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较为频繁,主要是由于不同的会计准则和法规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要求不一致。

在历史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主要变化有以下几个方面。

过去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主要基于历史成本原则,即以资产在交换时的成本作为交换的计量依据。

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资产在交换后的公允价值变动,导致了交换后的资产价值不能准确反映。

过去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对于交换中资产价值的确定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了会计人员在资产交换时存在较大的主观判断空间。

现在,随着国际会计准则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统一和规范。

主要变化如下:
现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要求企业根据公允价值确定交换中资产的价值,对于没有明确的市场价格的资产,可以通过其他可靠的估计方法进行估值。

现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要求企业将交换中涉及的现金流量进行披露,这样可以提高会计报表用户对企业交换活动的了解。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是为了规范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交易而制定的规定。

这些准则规定了如何处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交易的会计处理,包括资产的评估、计量和披露等方面。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经济状况的变化,以及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活动的监管要求的不断提高,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1. 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活动的形式和规模也在不断增加。

随着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衍生品交易所涉及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交易也日益增加。

而这些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易性质和特点与传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有很大的不同,需要相应的准则进行规范。

3. 监管要求的变化. 随着对金融市场交易活动的监管要求的不断提高,非货币性资产交易的透明度和规范性要求也在不断增加。

对衍生品交易的监管要求日益严格,相关的会计处理准则也需要相应地加强和完善,以符合监管部门的要求。

会计处理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发生变化的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交易的会计处理也需要相应地进行调整和改进。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交易的会计处理方法:
1. 交易成本法. 根据交易成本法,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交易的会计处理是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

即将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交换的衡量标准,以此来确定交易成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市场上已经存在公允价值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交易,比较常见。

5. 披露要求. 随着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交易的监管要求的不断提高,相关的披露要求也在不断增加。

对于一些特定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交易,也需要披露有关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影响交易的相关因素等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

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

第二章确认和计量第三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一)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但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除外。

第四条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一)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

(二)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

第五条在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企业应当关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

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第六条未同时满足本准则第三条规定条件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第七条企业在按照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成本的情况下,发生补价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一)支付补价的,换入资产成本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二)收到补价的,换入资产成本加收到的补价之和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第八条企业在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成本的情况下,发生补价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一)支付补价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二)收到补价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收到的补价并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第九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换入多项资产的,在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时,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虽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占换入资产原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第三章披露第十条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有关的下列信息:(一)换入资产、换出资产的类别。

(二)换入资产成本的确定方式。

(三)换入资产、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以及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

(四)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确认的损益。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一.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处理1.换出资产为存货,应视同销售处理。

2.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和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3.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和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一)不涉及补价的情况【例1】20×7年8月,甲公司以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一台设备交换乙家具公司生产的一批办公家具,换入的办公家具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设备的账面原价为100 000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35 000元,公允价值为75 000元。

办公家具的账面价值为80 000元,在交换日的公允价值为75 000元,计税价格等于公允价值。

乙公司换入甲公司的设备是生产家具过程中需要使用的设备。

假设甲公司此前没有为该项设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整个交易过程中,除支付运杂费1500元外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

假设乙公司此前也没有为库存商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销售办公家具的增值税税率为17%,其在整个交易过程中没有发生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税费。

分析:整个资产交换过程没有涉及收付货币性资产,因此,该项交换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本例是以存货换入固定资产,对甲公司来讲,换入的办公家具是经营过程必须的资产,对E:z,k司来讲,换入的设备是生产家具过程中所必须使用的机器,两项资产交换后对换入企业的特定价值显著不同,两项资产的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同时,两项资产的公允价值都能够可靠地计量,符合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两个条件,因此,甲公司和乙公司均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换入资产的成本,并确认产生的损益。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借:固定资产清理 65 000累计折旧 35 000贷:固定资产——设备 100 000借:固定资产清理 1 500贷:银行存款 1 500借:固定资产——办公家具 75 000贷:固定资产清理 66 500营业外收入 8 500乙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根据增值税的有关规定,企业以库存商品换入其他资产,视同销售行为发生,应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缴纳增值税。

换出办公家具的增值税销项税额为75 000×17%=12 750(元)借:固定资产——设备 87 750贷:主营业务收入 75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2 750借:主营业务成本80 000贷:库存商品——办公家具 80 O00【例2】20×9年6月,为了提高产品质量,甲冰箱制造公司以其持有的对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交换乙冰箱制造公司拥有的一项冰箱无霜专利技术。

在交换日,甲公司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为670万元,已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余额为40万元,在交换日的公允价值为650万元;乙公司专利技术的账面原价为800万元,累计已摊销金额为120万元,在交换日的公允价值为650万元,乙公司没有为该项专利技术计提减值准备。

乙公司原已持有对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从甲公司换入对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后,使丙公司成为乙公司的联营企业。

假设整个交易过程中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

分析:该项资产交换没有涉及收付货币性资产,因此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本例属于以长期股权投资换入无形资产。

对甲公司来讲,换入无霜专利技术能够大幅度改善产品质量,相对于对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来讲,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金额和风险均不相同;对乙公司来讲,换入对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使其对丙公司的关系由既无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改变为具有重大影响,因而可通过参与丙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政策等方式,对其施加重大影响,增加了藉此从丙公司活动中获取经济利益的权力,与专利技术预计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在时间、风险和金额方面都有所不同。

因此,该两项资产的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同时,两项资产的公允价值都能够可靠地计量,符合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条件。

甲公司和乙公司均应当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换入资产的成本,并确认产生的损益。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借:无形资产——专利权 6 500 000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400 000贷:长期股权投资 6 700 000投资收益 200 000乙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借:长期股权投资 6 500 000累计摊销 1 200 000营业外支出 300 000贷:无形资产——专利权 8 000 000(二)涉及补价的情况1.支付补价方: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即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入资产成本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2.收到补价方:应当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入资产成本加收到的补价之和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例3】甲公司与乙公司经协商,甲公司以其拥有的全部用于经营出租目的的一幢公寓楼与乙公司持有的交易目的的股票投资交换。

甲公司的公寓楼符合投资性房地产定义,公司未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在交换日,该幢公寓楼的账面原价为400万元,已提折旧8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在交换日的公允价值和计税价格均为450万元,营业税税率为5%;乙公司持有的交易目的的股票投资账面价值为300万元,乙公司对该股票投资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在交换日的公允价值为400万元,由于甲公司急于处理该幢公寓楼,乙公司仅支付了30万元给甲公司。

乙公司换入公寓楼后仍然继续用于经营出租目的,并拟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甲公司换入股票投资后仍然用于交易目的。

转让公寓楼的营业税尚未支付,假定除营业税外,该项交易过程中不涉及其他相关税费。

分析:该项资产交换涉及收付货币性资产,即补价30万元。

对甲公司而言:收到的补价30万元÷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430万元(换入股票投资公允价值400万元+收到的补价30万元)=7%<25%,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对乙公司而言:支付的补价30万元÷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450万元=6.7%<25%,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本例属于以投资性房地产换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对甲公司而言,换入交易目的的股票投资使得企业可以在希望变现的时候取得现金流量,但风险程度要比租金稍大,用于经营出租目的的公寓楼,可以获得稳定均衡的租金流,但是不能满足企业急需大量现金的需要,因此,交易性股票投资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在时间、风险方面与用于出租的公寓楼带来的租金流有显著区别,因而可判断两项资产的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同时,股票投资和公寓楼的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地计量,因此,甲、乙公司均应当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换入资产的成本,并确认产生的损益。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借:其他业务成本 3 200 000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800 000贷:投资性房地产 4 000 000借:其他业务成本 225 000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225 000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4 000 000银行存款 300 000贷:其他业务成本 3 425 000其他业务收入 875 000乙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借:投资性房地产 4 500 000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3 000 000银行存款 300 000投资收益 1 200 000二、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计量的处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虽然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均不能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为基础确定换入资产成本,无论是否支付补价,均不确认损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