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课题申报:高职扩招背景下基于“双高计划”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合集下载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双高计划背景下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研究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双高计划背景下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研究

双高计划背景下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研究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双高计划,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2019年10月25日,教育部和财政部公示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拟建单位名单。

“双高计划”旨在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

简单来说就是要建设属于我们的高水平高职学校+高水平专业群。

在双高计划背景下,课题研究可以让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与区域产业发展的结合度更加紧密,在探索校企合作新路径、构建产教融合新模式上迈出重要一步,对区域产业发展、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产生积极影响。

(二)课题界定校企合作: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是能力培养。

既培养具有理论素养,又具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这就要求学校必须与人才需求主体――企业建立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满足学校教学改革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践的机会,提高毕业生的质量,让绝大部分学生实现就业;且能为企业输送更多、更好、更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最终实现校企双赢。

(三)研究综述国外关于本课题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课题组着重从国内相关研究出发,尝试探索“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厘定及相关策略。

唐敏,张继媛(2020)以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抓手,从师资队伍培养、书证融通课程体系、教材建设、专业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探索高职专业建设改革系列举措。

陈影,景秀眉(2020)、路娟(2020)明确主体责任关系、提升教师职业技能、凝练培养目标等重建“现代学徒制”的策略,构建高效、创新的教学体系。

刘晓慧(2020)、邢志鹏(2020)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促推现代学徒制落地。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作者:黎盛寓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第42期【摘要】随着国家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与改革,“双高计划”也逐渐开始实施。

“双高计划”的提出为我国后续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以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为办学目标,为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产生了促进作用。

本文结合多年的从教经验对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方式进行以下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双高计划” 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双创平台【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2-0191-02创新能力是衡量国家发展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推进国家发展的首要动力。

同样发展创新型人才也是国家实现战略性跨越的一个必要手段,那么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就成了教育改革路上的重要举措。

实践证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养高技能高技术创新型复合人才的重要驱动力,是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保障。

目前在国家的“双高计划”背景下各高职院校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了各院校的重要目标。

本文对各高校在“双高计划”背景下如何展开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展开深入的探析。

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中要求各高等院校将创新创业的培养体系深化到各个教育阶段,直到2020年实现建立新型的教学体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2019年3月,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共同颁布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文中提到要把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作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的改革指标,要求各高职院校要打造出“创新创业”兼备的技术服务平台。

从政策可看出国家对“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无疑对各高职院校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

创新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力的重要指标,要实现由“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就必须培养新型的创新创业人才。

“双高计划”背景下,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双高计划”背景下,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76招聘培训文/杨永红 张冬梅“双高计划”背景下,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影响高职教育质量的核心因素是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要以“双高计划”和相关政府指导意见为支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实现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双高计划”的历史使命当前,中国进入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实施“双高计划”,这是继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校、优质校建设之后,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又一重大工程,是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战略之举,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开启了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发力点●顶层设计,精准绘制发展蓝图根据“双高计划”和相关政府指导意见,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深化人才培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专业、课程、教学等资源供给质量,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

新时代、新模式下,高职院校要精准定位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向,找到实现中国特色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绘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新蓝图。

●深化产教融合,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高职院校要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调整专业设置,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引企入校,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携手打造互融共生的校企“命运共同体”,着力打造集人才培养、团队建设、技术服务、智库咨询等于一体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企双主体育人,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新途径。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人才培养体系“双高计划”更加注重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目标要更加突出职业性,人才培养主体更加体现多主体育人,人才培养过程更加注重实践教育。

高职教育应关注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利用真实的企业项目,创建真实的实践环境,并为学生提供到企业实践的机会,培养出实践能力强、岗位适应能力强、发展空间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其成长为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双高计划”时代背景下高职学校基础课教师教学能力创新培养路径研究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双高计划”时代背景下高职学校基础课教师教学能力创新培养路径研究

“双高计划”时代背景下高职学校基础课教师教学能力创新培养路径研究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双高计划教学能力创新培养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1 问题的提出高职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集聚各方面的办学资源,包括课程资源、教师资源、企业资源、实训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和行业资源等,其中,关键是教师资源。

通常情况下,高职学校教师队伍主要由专业教师和基础课教师两部分组成。

专业教师主要承担专业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职责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术技能、职业精神等方面的能力;基础课教师主要承担德育、法律、政治、历史、英语、体育、语文、音乐等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职责是侧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认知能力的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因此,基础课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尤其是其教学能力,在人才培养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何提高基础课教师教学能力,最大限度发挥基础课程应有作用,是高职学校实施“双高计划”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1.2 课题界定所谓“双高计划”,是指教育部财政部于2019年4月出台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文件中,提出的“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简称,“双高计划”是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的重大举措。

所谓基础课教师教学能力创新培养,是指按照“双高计划”打造人才培养高地的要求,全面提升基础课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全面优化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授课方式,实现全面提高基础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

本课题立足于湖北省高职学校基础课教师在教学任务、进修培训、能力培养、社会实践、学历职称、考核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现状,寻求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突破点,以学生需求侧和教师供给侧为着力点,以需定教,厘清制约基础课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坚持能力导向,研究探索职业教育发展新时代全面提高基础课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的新视角、新路径。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双高计划”背景下湖北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双高计划”背景下湖北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双高计划”背景下湖北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的策略研究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双高计划”;湖北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一、问题的提出教育部财政部于2019年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首次对高等职业院校“提升国际化水平”明晰了具体要求。

“双高计划”立足于我国高职教育办学实际,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对面向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主的新一轮产业革命挑战下的中国高职教育提出了建设方向,标志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以“中国特色、世界水平”为发展目标的新阶段。

2019年12月公布的56所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和141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的名单中,湖北省共有8所学校成功入选。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纷纷抢抓机遇激发活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活动,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呈良好上升态势,但合作项目停留在浅表层次的外延交流,实质性的内涵合作项目不多,高质量的资源输出整体偏少,国际化发展水平整体偏低,湖北特色职教品牌尚未形成。

在“双高计划”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找准自身发展定位,进一步提升办学内涵,把学校建设成本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有影响的一流院校,是湖北高职院校当前面临的共同机遇和挑战。

课题的界定中国加入 WTO 以后,改革开放对高等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国内学者们争相开始聚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问题。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分支,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比重和地位日益凸显。

国务院2014年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对“职业教育国际化”有了初步构想,在2019年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双高计划”中分别对“职业教育国际化”和“提升国际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目标。

本课题中的“国际化”专指“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专指将跨国界和跨文化的教育观念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社会服务等功能相结合的过程中所涵盖的一系列行为范畴。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高职院校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

当前国家政府大力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倡导“以创业促就业”,鼓励和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竟争力。

因此,高职院校需清楚开展和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增强学生自主创业的精神、能力和素质,着力构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一、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相对滞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较为局限。

大部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系统、实用的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平台比较单一。

高职院校大多把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而很少涉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与机制尚未建立。

国家尚未出台适应各类高职院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创新创业教育仍被认为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

(二)创业者创新创业能力普遍不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有创业的冲动和热情,但是真正具有创业意识,成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的大学生却很少,大学生创业存在着盲目性和从众现象;大多数学生家长也没有做好支持成年孩子自主创业的思想准备,求稳是很多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心态,大学生创业很难得到家庭的支持;创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欠缺使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大打折扣。

(三)创新创业基本平台、制度及保障措施等要素匮乏缺少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平台,即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

高职院校大学创新创业园区建设只是少数院校的行为,作为争取国家示范骨干或省级示范的亮点工程而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制度建设不健全。

高职院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往往借助政府部门举办的“大学生创业挑战赛”或“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由学生或招就部门牵头组织实施,与教学部门的主体教学工作脱节;近年来,各级政府在贷款、注册、税费、场地、人事档案管理等方面相续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大学生创业。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路径研究--以某学院为例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路径研究--以某学院为例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路径研究--以某学院为例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路径研究——以某学院为例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高职院校服务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问题的提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高等职业学校应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

提升服务发展水平是衡量___的重要指标之一。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

然而,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少,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和研发团队,仅仅依靠企业自身力量是不能完成的。

作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职学校,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中小企业技术研发室和产品升级实践中去,协助中小企业实现创新发展。

课题界定:本课题以××___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双高计划”),重点研究其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路径,探索高职院校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机制、方式和实施策略,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高职院校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意义和机制建设等方面。

___等研究指出,高职院校应重新定义科技创新能力,根据自身及区域发展实际,合理定位创新服务范围、群体、内容,将区域内中小企业发展需求规划为科技创新发力点,以此来提升科技创新服务的准确度。

___等研究指出,高职院校与中小企业校企合作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代的要求,为此有必要研究二者的合作机制。

单侠芹等研究指出,全面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校院所为支撑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

徐海枝等研究表明,高职院校开展企业技术服务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

关于创新职教管理培养“双高”人才.doc

关于创新职教管理培养“双高”人才.doc

关于创新职教管理培养“双高”人才关于创新职教管理培养“双高”人才论文摘要本文对当前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从教学管理体系的完善、专业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成长平台的搭建、形成性评价的推行、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就如何优化教学管理过程,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型人才,为社会提供服务,适应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见解。

论文关键词创新;教学管理;高素质;高技能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他担负着培养与社会岗位相适应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型“双高”人才的重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发展经济必须优先发展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已经进入精品发展期,全面加强职业学校管理,创新职业教学管理,对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型人才,适应经济高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认识到位,破解教学管理症结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主体。

教学管理就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全员、全过程的管理,以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其宗旨是稳定合理教学秩序、对教学改革进行激励、导向、利用和配置教学资源。

然而,教学管理的滞后问题日益凸显,技能培养滞后于行业需求;课程方案滞后于行业标准;教学内容滞后于行业发展;教学评价滞后于行业评价;队伍水平滞后于专业建设;教学研究滞后于课堂教学。

教学管理的症结需要破解,教育理念不仅要提升更要寻找落脚点,课堂教学不仅要深化更要有监控反馈,课程改革不仅要加强更要注重实施过程,管理体系不仅要完善更要起到引领作用。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将指导、激励与自我约束相结合;要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要将民主管理与个体参与相结合;充分体现教学管理的适应性、科学性、时代性和操作性。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发布时间:2022-01-17T05:44:38.786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1期作者:刘磊[导读] 在本文研究中,深入分析了“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提出的要求,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旨在利用好“双高计划”,实现高职院校创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与升级,向社会输送创新创业型高技能人才,为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刘磊四川城市职业学院610100摘要:在本文研究中,深入分析了“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提出的要求,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旨在利用好“双高计划”,实现高职院校创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与升级,向社会输送创新创业型高技能人才,为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关键词: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前言:“双高计划”的提出与实施,是国家为了推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而颁布的指导性意见。

在“双高计划”中,明确指出新时期高职院校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应用先进的创新创业理念,树立质量优先的教学观念,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还面临着一定困境,阻碍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不利于职业院校实现可持续教育目标。

鉴于此,本文对“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提出的要求(一)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水平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提高发展质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更是“双高计划”中高校建设发展的主攻方向。

在“双高计划”中,强调高职院校必须明确办学理念、找准办学定位,遵循“职业性”与“高等性”齐头并进的办学原则,以满足高质量发展观念对人才的要求[1]。

在“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要转变思想、创新思维,明确教学质量优先的发展理念,找准办学定位,明确自身基本职能,并且加强校企合作,让高职院校的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融合,积极展开创新创业教育,以此来不断提升自身办学质量,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职业人才,进而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不可替代性。

扩招背景下中职院校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探索

扩招背景下中职院校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探索

扩招背景下中职院校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探索摘要: 在职业院校扩招的背景下,中职院校培养模式必须要与时俱进的进行创新和进一步探索。

本文分析了扩招背景下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提出了新时代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 扩招; 中职院校; 人才培养模式一、扩招背景下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2005年,教育部职成司在郑州召开了全国中职招生工作会议,分解落实2005年中职招生指导性计划,对做好2005年招生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各地按照教育部的工作部署,结合当地实际,把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扩大中职招生规模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落实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政策措施,层层分解落实中职招生任务,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建立招生工作激励机制,把中职招生与年度教育工作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显著成效。

此后,中职院校扩招稳中有升,也给很多院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挑战。

很多中职院校教师把人才培养模式界定为: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以人才培养活动为本体,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和社会需要,为受教育者构建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为实现培养目标所设计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

同一类型的人才可以有不同的培养模式;但具体到某一种模式,必然有其独特的构架。

中等职业教育必须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但是至今,我国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仍处于摸索阶段,且当前中职院校主要采用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学,在这种模式下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性强,理论和实践能够实现很好地融合,学生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但是,中职院校存在软硬件各方面的局限性,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学生的实践技能与真实的社会岗位需求存在差距。

因此,中职院校应在扩招背景下探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策略,以此应对市场的需求变化。

二、中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1.有待提升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就业发展为导向,以提升对学生的服务质量为核心是中职院校建设的宗旨,同时也是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基于“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智慧教育体系建设路径研究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基于“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智慧教育体系建设路径研究

基于“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智慧教育体系建设路径研究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双高建设,智慧教育,体系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教育体系是指互相联系的各种教育机构的整体或教育大系统中的各种教育要素的有序组合,广义的教育体系,除教育结构体系外,还包括人才预测体系、教育管理体系、师资培训体系、课程教材体系、教育科研体系、经费筹措体系等。

智慧教育正在引领全国大中小学教育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智慧教育的内容结构十分庞大,它的主体架构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类环境、三个内容库、四种技术、五类用户、六种业务”。

当前,高职院校智慧教育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针对智慧教育,智慧教育体系的建设研究更是近几年要突破的重点内容。

1.选题依据1.1.问题的提出2008 年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这一概念也随之得到全世界的广泛认同。

作为这一概念的延伸,“智慧城市”受到广泛关注,被许多国家纳入科技发展规划。

在城市的发展中,教育不可否认的充当着重要角色。

近年来,交通、能源以及医疗等行业的智慧化水平都有很大提升,但反观教育行业,发展压力巨大,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下,制肘着我国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升。

如何提升教育领域的智慧化水平,实现与其他领域的同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智慧教育体系建设研究也紧跟时代的要求提上日程。

1.2.课题界定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

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泛在。

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模式。

智慧教育体系就是将智慧教育各个互相联系、又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或智慧教育系统中的各种教育要素的有机整合,互相促进,提升教育效果最大化。

1.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智能教育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智能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形成的教育新模式,是智能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形态。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双高计划”背景下湖北高职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研究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双高计划”背景下湖北高职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研究

“双高计划”背景下湖北高职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研究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双高计划;高职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问题的提出高职学校主动服务社会,将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既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也是具有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湖北多所高职学校入选全国高职“服务贡献50强”榜单,反映了湖北高职学校在社会服务方面取得的成就。

然而,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与江苏、广东等地高职学校相比,湖北高职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尚有较大差距。

①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要求提升服务发展水平高水平的社会服务是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基本特征之一。

建设高水平高职学校,就必须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双高计划”,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明确将“提升服务发展水平”作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的改革发展任务之一。

高水平高职学校,必须能够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高水平的社会服务。

②“一芯两带三区”发展战略对湖北省高职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2018年底,湖北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勾画出以“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和产业发展战略布局。

我省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体系。

“一芯两带三区”发展战略的实施,迫切要求湖北省高职学校尤其是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适应变革要求,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在适应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应用技术研发与推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职工继续教育、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等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双高计划”背景下校企深度融合的路径创新研究—以康复专业现代学徒制项目建设为例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双高计划”背景下校企深度融合的路径创新研究—以康复专业现代学徒制项目建设为例

“双高计划”背景下校企深度融合的路径创新研究—以康复专业现代学徒制项目建设为例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双高计划、校企融合、现代学徒制预期研究成果: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1.问题的提出随着“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质造”的转型,仅仅基于工作岗位需求培养的技能人才已经无法适应发展的需要,培养其适应技术变迁和产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可迁移能力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成为技能人才立足社会的必然要求。

这需要在中国高水平特色专业(群)的建设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进行积极的变革与调整,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大国工匠。

2.课题的界定“双高计划”即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是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为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的重大决策建设工程,亦是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决策。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将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由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研究制定并联合实施,“双高计划”正式启动;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集中力量建成一批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2019年4月1日,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2019年4月4日,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并指出:着力培育发展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品牌专业。

“双高计划”面向社会需求办学,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特点的办学定位。

高职扩招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高职扩招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高职扩招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作者:***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2年第27期[摘要]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促进专业人才的健康发展,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各行业提供高素质人才。

在高职扩招背景下,人才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要转变传统的管理和办学观念,在学校发展的各个阶段进行人才教育,培育下一代学生。

主要分析了高职扩招的重要性,探讨了高职人才培养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高职扩招;人才培养;改革;创新[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22)27-0053-03近年来,我国社会各领域发展逐步加快,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显著增加。

因此,推进高职扩招是顺应当前社会需求,顺应改革发展潮流,体现了高职扩招的社会价值。

在大规模扩招的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给人才发展带来了很大阻力。

因此,有必要根据扩招要求和高职院校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高职扩招的重要性一是为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

在社会产业结构优化升級的背景下,扩大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政策的提出和实施,可以加速社会人才结构、人才调整,提升各领域供给能力,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贡献。

学生在高职院校系统地学习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职业适应能力,在工作中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能够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效益。

二是有利于化解当前的就业矛盾。

近年来,稳定就业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

实施高职扩招,有利于改善人力资源供需平衡,在扩大职业教育的基础上逐步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

三是有利于深化高职院校改革。

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是提高我国教育综合竞争力的关键。

发展高职教育,赋能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交流,提高高职院校发展方向[1]。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出特点(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特点1.突出实践技能培养。

课程设置已纳入专项课程,课程的设置和名称体现了实践工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专业实习的学分和考核,突出工学结合的特点。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探究芦玉强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探究芦玉强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探究芦玉强发布时间:2023-06-17T02:06:47.806Z 来源:《时代教育》2023年7期作者:芦玉强[导读] 如今,传统的教育理念、固化的授课方式、僵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显然无法满足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与改革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双高计划”的实施与落地,既能够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也为高职人才培养提供了很多指引。

高职院校应借此机会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解决专业教育与企业发展脱节、实践教育与岗位技能脱节、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脱节的问题,进而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再上新台阶。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提升人才培养水平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重庆江津区 402247摘要:如今,传统的教育理念、固化的授课方式、僵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显然无法满足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与改革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双高计划”的实施与落地,既能够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也为高职人才培养提供了很多指引。

高职院校应借此机会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解决专业教育与企业发展脱节、实践教育与岗位技能脱节、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脱节的问题,进而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再上新台阶。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提升人才培养水平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水平;提升措施引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是我国为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的重大决策建设工程,亦是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决策,被称为“高职双一流”。

近年来,随着“职教二十条”“双高计划”“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颁布实施,表明国家对职业教育十分重视,并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职业教育正迎来大发展。

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如何精准把握职业教育政策利好,积极谋大局,主动应变局,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成为所有院校面临的新问题。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高职持续扩招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和管理创新研究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高职持续扩招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和管理创新研究

高职持续扩招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和管理创新研究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高职扩招教学改革教学管理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高职扩招100万,今年再次提出,两年扩招200万。

高职持续扩招,表面上看,只是增加了高职教育的年度人才培养规模,但从本质上看,却预示着职业教育将面临一场重大的变革。

面对多样生源,高职院校必须全面改革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创新教学管理理念,以“柔性化”管理,替代目前一成不变、生硬僵化的刚性管理,以让起点各异、目标有别、出路不同的各类学生,都能在具有职教特点的环境中顺利完成学业。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高职扩招主要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含中专、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报考高职院校的群体。

录取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全日制上课或者弹性学制。

高职院校按照“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原则实施分类教学,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

面向扩招学生的教学管理,应主动适应高职扩招后生源多元化、发展需求多样化对教育教学的新要求,在分类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推进教学资源建设、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管理创新,为实现质量型扩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保障。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2019年高职扩招100万,针对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生源,国内不少高职院校根据本校特色和生源特点,创新教学管理理念,探索了一些典型案例和和经验做法。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实行思政导师、学业导师、企业导师“三导师制”,落实三教融合培养理念。

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政、校、军、企”四元联合培养模式和“退役军人教育教学委员会、退役军人教育教学部、二级学院、班主任”四级管理体系,确保培养质量。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根据生源特点,制订了A、B、C三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A类采用全日制教学模式,B类和C类采用弹性学制,并针对企业学员倒班工作设计了“小课程体系”,研制了针对证书和职业经历等的学分转换办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扩招背景下基于“双高计划”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探索与实践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高职扩招双高计划人才培养模式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问题的提出2019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时提出了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一百万人的计划,掀开了中国教育改革的新序幕。

2019年5月教育部正式发布《高职扩招工作实施方案》,就高职扩招相关问题做了详细说明。

2020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明两年高职扩招200万的任务。

2020年7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退役军人部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20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进一步稳定高职扩招规模,向区域经济建设急需、社会民生领域紧缺和就业率高的专业倾斜,向贫困地区特别是连片特困地区倾斜,在对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素质农民等群体单列计划的基础上,积极动员企业员工和基层农技人员等在岗群体报考。

高职扩招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体现了国家期待高职教育在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中成为探索者,将对高职教育未来改革发展产生重大历史影响。

高职扩招后生源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的文化基础、技能、目标、兴趣、年龄都差异较大;同时,高职院校资源供给压力陡然增大, 教学实施与教学管理难度加大,按照“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原则,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培养过程,所以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刻不容缓。

(2)课题界定《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在2035年前建成一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说明“双高计划”纳入中央深化改革战略决策部署。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双高计划”按照“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建设要求,遴选出服务国家发展导向的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

加快推进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成为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泛指高职院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为学生设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及其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和方法,包括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人才质量标准、教育保障条件、教育教学方法策略和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等诸方面的内容。

随着高职生源多样化,高职院校要注重贴近区域经济发展,着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要充分调研“非传统生源”的学习背景、动机以及目的,结合社会需求和学校办学特色,尽快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在中国知网上,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二十多年收录的关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论文在数量上已达到了3000余篇,除去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的重复, 经过筛选, 最终确定了200余篇具有代表性的论文进行分析。

总结为,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国外形成了几种比较成熟的模式:一是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BE)模式;二是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与培训(CBET)模式;三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制”模式和“关键能力”模式;四是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教学工厂”模式等。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20多年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立足国情、教情、省情等,开始重视构建自己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形成了多种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工学交替”模式、“订单式”模式、现代学徒制模式等。

在中国知网上,分别以“高职扩招、人才培养模式”和“双高计划、人才培养模式”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显示相关文献非常少,而且已有的研究多聚焦于某一专业或专业群人才培养的探讨,缺乏针对高职扩招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尤其是缺少对高职扩招政策指引下高水平高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4)选题意义我国现有1423所高职院校,过去高职生源以18至22周岁适龄人口为主,主要是传统生源。

2019年高职实际扩招116万人,招生人数同比增加27%以上,除了应届中职、普通高中毕业生以外,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非传统生源约52万人,占扩招总人数的一半左右。

随着今年职业教育进一步释放扩招红利,特别是此次疫情中就业影响较大的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非传统生源比例将持续提高。

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与特色,也决定了现代社会与人才需求对接的契合度。

基于此,本研究以高职扩招为背景,以高职扩招和“双高计划”的相关政策指引为研究基点,聚焦高水平高职学校这一人才培养改革的核心载体,探索在高职扩招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策略,所以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研究价值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发展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调整不断变化,针对不同生源群体特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对接现代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本课题研究对高职教育更好服务国家发展、服务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在创造社会财富中实现人生价值具有现实意义。

所以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

2.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和创新之处(1)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和方案,并在我校部分专业和专业群进行实践应用,进而推广到更多专业和专业群;促进高职院校在扩招背景下,以“双高计划”引领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对照“职教20条”,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等要求,实现人才培养方向由关注专业技术向关注社会需求与职业方向的转换,人才培养目标由技术技能型向复合创造型的转换,加快打造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高地,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积极实施更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机制,坚持与时俱进,突出因材施教,保障有质量扩招,为社会输送更多新时代需要的人才。

(2)研究内容一是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双高计划”要着力培养一批产业急需、技艺高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019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高职院校要坚持工学结合育人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高职院校要在大规模扩招的背景下,以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专业建设与培养方案,结合自身办学定位,精准把握、优化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二是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内容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内容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教育对象和人才培养理念及目标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一方面,高职院校要积极对接科技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做好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内容的前瞻性规划,及时撤销过时的专业,淘汰陈旧的人才培养内容,要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三是优化人才培养方式和教育教学方法高职院校要根据生源结构的变化,探索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方式。

各高职院校可对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素质农民等群体单独编班,科学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采取弹性学制和灵活多元教学模式。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逐渐推广使用,高职院校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思维和手段, 创新教育教学方式, 建立更加贴近行业 (企业) 需求、更加符合技能提升要求、更能为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模式。

四是要加快完善产教融合效能评价体系围绕教学资源水平提高、教学过程优化、学生面对职业的胜任力提升、学校服务贡献能力增强设计绩效评价标准, 通过评价标准体系的改革, 引导高职扩招更好服务于产业结构、人才结构、教育结构的优化调整。

(3)研究重点一是以高质量产教深度融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破口高职院校要瞄准国计民生重点行业、未来发展潜力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行业,推进产教融合项目,考虑不同生源的需求差异, 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和专业设置情况、人才培养需求, 主动加强与具备条件的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二是以完善课程体系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关键点高职院校要根据不同生源学生的普遍需求、专业需求、个性化需求进行课程模块化改革,合理划分课程模块,为学生提供不同选择。

充分依托产教融合资源, 课程教学与项目实践的有机结合,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多样、更充分的实践机会。

三是以加强教学管理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本保障高水平院校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当以“终身学习”为导向,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最大限度地允许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确定学习计划、课程选择、学习节奏,探索实施学分制、弹性教学、创新学习与考试方式, 实现个性化学习。

四是以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础工作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优化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不断加强教学科研和专业技能提升。

(4)创新之处一是研究内容创新根据生源需求分层分类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1+X 证书制度”,建立学分银行,实现不同类型教育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采取弹性学制和灵活多元教学模式等。

二是研究方法创新通过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了解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发展和现状,赴相关行业企业、高职院校进行实地调研,对不同生源进行问卷调研,全面系统总结分析相关资料,建立初步模型,在学校相关专业和专业群进行实践应用,最后总结改进并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和方案。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预期成果形式(1)研究思路首先通过搜集和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发达国家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形成的比较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以来形成的各种人才培养模式特点;熟悉高职扩招的相关文件和政策要求;把握双高建设的定位、建设重点、建设要求、建设内容、建设机制等政策、制度和标准。

接着深入企业开展调研,了解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升级换代过程中需要的紧缺技术技能人才;赴“双高”高职校和优质高职校学习和调研,了解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做法和成效,以及人才培养中的特色和亮点;精心设计调查问卷,对各类生源学生的文化基础、技能、目标、兴趣等进行问卷调研。

然后通过梳理前期资料和调研成果,分析和比较各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缺点,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初步模型,然后在我校相关专业和专业群中进行实践运用,并在实践运用中探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2)研究方法一是文献研究法。

通过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了解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和现状,通过相关领域的资料分析,为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