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前_有趣的沉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沉浮》2篇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沉浮》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沉浮》精选2篇(一)教案:有趣的沉浮教学目的:1. 让幼儿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并可以观察、比拟和描绘物体的沉浮特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探究才能,培养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资:1. 不同形状、大小的物体〔例如小石子、纸团、塑料球等〕。
2. 透明容器和水。
教学准备:1. 将透明容器装满水。
2. 将不同形状、大小的物体准备好。
教学步骤:引入:1. 老师先给幼儿分享一段关于沉浮现象的小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你们有没有见过物体会在水中浮起还是沉下去呢?探究:1. 将不同形状、大小的物体分别放入透明容器中,观察它们是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入水底。
2. 请幼儿描绘观察到的现象,例如:哪些物体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沉入水底。
3. 请幼儿比拟不同物体的浮沉特性,例如:哪些物体比拟轻,哪些物体比拟重。
4. 提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请幼儿尝试自己答复。
总结:1. 老师引导幼儿总结出物体沉浮的规律:比水重的物体会沉入水底,比水轻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
2. 老师解释浮沉现象的原理:物体沉浮的原因是由于物体受到浮力和重力的影响,浮力比重力大的物体会浮起来,浮力比重力小的物体会沉下去。
延伸活动:1. 让幼儿尝试制作一个可以浮在水面上的小船,观察它可以装载多少个物体。
2. 让幼儿尝试将物体放入水中,看看能否改变它们的沉浮特性,例如:参加盐、糖等溶质。
3. 进展一场小比赛:谁能制作出一个最轻的物体仍能沉入水底?教学反思:1. 教案设计可以引起幼儿的兴趣,让他们主动观察、探究物体的沉浮现象,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探究才能。
2. 在引入局部,可以设计更多互动的方式,让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和猜想。
3. 在延伸活动中,可以设计更多可以发挥幼儿创造力和动手才能的活动,增加兴趣性和参与度。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沉浮》精选2篇(二)中班安康活动教案《向手挑战》目的:通过将手部动作与音乐搭配,进步儿童手部运动协调才能和音乐感知才能,培养他们积极参与运动的习惯。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沉浮》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沉浮》项目简介本教案是针对中班幼儿开展的科学活动《有趣的沉浮》。
通过此次活动,幼儿将能够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原理,并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体验和探索沉浮现象。
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2.让幼儿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原理;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液体容器:透明的玻璃容器;2.水:准备足够的清水;3.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木块、泡沫球、小塑料瓶等;4.标签纸和笔:用于标记物体;5.记录表格:记录幼儿的观察结果。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引导幼儿观察并询问他们身边的液体,例如水果汁、牛奶等,并以问题的形式提出:物体在液体中会发生什么变化?2.引导幼儿回答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为什么有些东西会浮在上面,有些东西会沉到底部?实验操作1.向幼儿展示不同材质的物体,并让他们观察这些物体的特点和形状。
2.将容器中注满清水,引导幼儿一起观察水的形态和性质。
3.让幼儿选择一个物体,并预测它会沉还是浮,并将物体放入水中进行实验。
4.引导幼儿观察物体在水中的运动和变化,并记录实验结果。
5.让幼儿尝试用不同材质的物体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结果总结1.对比观察过的物体,引导幼儿总结物体沉浮的规律,例如:大小、材质、形状等因素会影响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
2.引导幼儿思考物体的密度对沉浮的影响,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体验和验证这一点。
3.结合实验结果,与幼儿进行讨论和交流,引导他们对沉浮现象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教学反思本次科学活动《有趣的沉浮》针对中班幼儿进行设计,参与度较高,幼儿能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和观察。
在引导幼儿观察的过程中,可以适时提问,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交流,进一步加深对沉浮现象的理解。
实验操作的流程设计合理,能够帮助幼儿直观地感受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规律。
同时,在结果总结环节,通过与幼儿的互动交流,加深了他们对沉浮原理的认识。
然而,有些幼儿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较为急躁,容易出现一些小意外,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引导和管理。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沉浮》
《有趣的沉浮》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知道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同。
3.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教学难点:分析物体沉浮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1.教具:各种大小、形状、材质不同的物体(如石头、木块、塑料玩具等),盛水的容器,镊子,记录表。
2.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安全设施齐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各种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在水里会怎样吗?有没有人试过把这些物体放在水里?(二)探索物体在水中的沉浮1.教师将物体分别放入水中,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物体的沉浮情况。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各种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沉浮情况。
(三)分析物体沉浮的原因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沉下去的物体和浮起来的物体的特点。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物体沉浮的原因。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次活动的收获。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五、教学反思1.亮点:(1)学生参与度高,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观察仔细。
(2)小组合作效果好,学生们能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3)教师引导到位,能够及时发现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2.不足:(2)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器材的操作不够规范,需要加强安全教育。
(3)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全面,需要进一步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来区分哪些物体会沉,哪些物体会浮。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物体沉浮的原因,包括物体的密度、形状和材质等对沉浮的影响。
教学过程补充:(一)导入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小船在水上飘?或者石头扔进水里会怎样呢?学生:小船会飘在水上,石头会沉到水底。
教师:很好!那我们今天就来做一个实验,看看不同的东西放到水里会发生什么有趣的现象。
(二)探索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教师:现在,请大家看看我手里这些物品,有木块、石头、塑料玩具,你们猜猜它们放到水里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呢?学生1:我觉得木块会浮起来,因为它很轻。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沉浮》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沉浮》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的密度概念;2.探究并了解物体沉浮的相关知识;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信息分享、相互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水盆,水杯,苹果、橘子、木块、钥匙等物品;2.课堂道具:海绵、泥土(陶土)、山茶花、呼吸吸管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课程主题——有趣的沉浮,并向学生问道:你们知道物体为什么会下沉吗?为什么有的物体会浮起来呢?2. 学生探究环节1.学生将苹果、橘子、木块、钥匙等物品放入水杯中,一一观察并记录结果,让学生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2.学生将海绵、陶土、泥土等材料放入水盆中,让学生去探究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3. 课堂互动环节学生使用呼吸吸管在水中吹泡泡,老师让学生观察泡泡的运动轨迹,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
4. 小组合作环节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种物品,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设计一项实验,探究这种物品在水中的沉浮情况;2.将学生的结果与其他小组进行分享,让学生相互借鉴、相互学习。
5. 教师点拨老师在小组分享环节中,适时地点拨学生的错误观点,并且为学生解答疑惑。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学生是中班(3-4岁)的学生,虽然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发展都还很有限,但他们对于新鲜的事物和新奇的情景总是充满好奇,这是我们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的。
在本次课中,我意识到孩子们在看到水中各种物品的沉浮时,都非常想去进行更具体、更实际的探究,因此我适当地给了每个小组更多的实验时间和自由度,使得他们得以充分体验探究的过程。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方面是,学生在探究的理解中,经常会出现“自我中心”的思想,即仅凭自己的经验和看法来思考,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有意识地去分享和接受他人的想法和观点,从而更全面和深入地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为此,我在课后及时对每个小组做了总结,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并且借此机会让别的小组分享相关的想法和知识,从而加强了小组之间的互动性和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大班科学教案沉浮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沉浮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奇妙的水世界》中的第三节“沉浮”,主要内容包括了解沉浮现象,探索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以及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沉浮现象,理解物体沉浮的原理。
2. 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物体沉浮的原理。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并探索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浮力球、石头、橡皮泥、空瓶、水、盐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讲述小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沉浮现象。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沉浮现象?2.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实验器材,讲解浮力球、石头、橡皮泥等物体的沉浮情况。
分析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实验,让幼儿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4. 实验操作(10分钟)教师演示如何通过加盐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幼儿分组操作,尝试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交流心得。
教师点评,强调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沉浮的奥秘2. 内容:沉浮现象影响因素:物体的形状、密度、重量等实验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探索家中的沉浮现象观察家中的物品,尝试找出沉浮的物体。
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如何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
答案:根据观察,如实记录实验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了沉浮现象,但部分幼儿对实验操作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科技馆,了解更多科学知识。
开展家庭科学小实验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提高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操作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教学中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沉浮》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沉浮》教案:有趣的沉浮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践操作和观察的方式,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观察不同物体的沉浮现象,从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和掌握物体的沉浮原理,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物体的沉浮原理。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和掌握物体的沉浮原理。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板、石头、金属球、塑料杯、水、木棒。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塑料杯、一块浮板、一颗石头、一个金属球。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操作(5分钟)让每个幼儿将自己手中的浮板放在塑料杯上,然后将石头放在浮板上,观察石头的沉浮现象。
2. 观察与讨论(5分钟)让幼儿观察石头沉浮的现象,并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石头会沉下去?为什么浮板能够浮在水面上?3. 实验与探究(5分钟)让幼儿用木棒将金属球按入水中,观察金属球的沉浮现象,并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金属球会沉下去?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让幼儿了解和掌握物体的沉浮原理。
活动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活动的效果非常好,幼儿们都非常积极参与,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大部分幼儿都能够理解和掌握物体的沉浮原理。
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幼儿在观察和动手操作方面还需要加强,因此在今后的活动中,我将继续引导他们观察和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们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沉浮实验,进一步巩固他们对沉浮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也可以让幼儿们思考和探索其他物体的沉浮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重点和难点解析实践操作的环节是我认为非常关键的一步。
在活动中,我观察到幼儿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浮板、石头、金属球等物品,直观地感受到了沉浮现象。
中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沉浮》教案反思
今天的中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沉浮》结束了,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首先,关于教学内容的安排,我发现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导入新课,能够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使他们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在讲解沉浮概念时,我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幼儿能够理解浮力这个抽象的概念。此外,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实验操作让幼儿亲身体验沉浮现象,有助于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印象。
其次,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我采取了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在实验操作环节,我发现部分幼儿在动手能力上还有待提高,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鼓励。同时,在小组讨论环节,有的小组能够积极参与,有的则表现较为被动。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考虑在下次课程中增加一些互动环节,鼓励每个幼儿都积极参与进来。
中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沉浮》教案反思
一、教学内容
本节中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沉浮》教案反思,紧密围绕幼儿科学教育课程中“物质与材料”这一主题,选取教材第四章《沉与浮》的相关内容。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
1.让幼儿观察并描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操作,探索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3.帮助幼儿理解浮力概念,并了解浮力与物体沉浮的关系;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有趣的沉浮》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物体在水里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来?”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沉浮现象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沉浮的基本概念。沉浮是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表现,与物体的密度和液体(如水)的浮力有关。它是我们认识物质性质和探索科学奥秘的重要途径。
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沉浮教案与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沉浮教案与反思中班儿童是探索世界的好奇宝宝,他们对自然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欲。
因此,在科学教育中,我们可以借助各种活动,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此,我将分享一个有趣的科学活动——沉浮教案,同时也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不足,以期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活动目标与准备活动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物体沉浮的原理;2.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3.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活动准备1.准备一个容器(可以是水槽或盆子);2.准备一些物品,如纸张、石头、木块等;3.准备一些水果或类似物品,如橙子、柠檬等,用于展示物体浮在水面上的现象。
活动步骤步骤一:引入活动1.教师向学生介绍沉浮现象,并解释物体沉浮的原理;2.教师用展示物品(如橙子)向学生演示水中物体浮在水面上的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步骤二:小组讨论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三人),让学生自行选择一些物品;2.让小组讨论这些物品会沉还是浮,然后陈述他们的推理过程;3.鼓励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并通过实验和探究来验证;步骤三:实验探究1.要求每组选择一个物品,并猜测它会沉或浮;2.让每组学生将所选择的物品放入容器中,观察物体的动态;3.让学生实验结果,并提出探究的问题和想法。
步骤四:交流分享1.每个小组向全班分享他们的探究成果,包括所选择的物品、探究的结果以及问题和想法;2.教师帮助学生各组的成果,并让学生回答问题和解释现象。
活动反思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首先,我在活动的引导和启发方面,应该更加具有创意,以激起学生更大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我应该更多地给予他们自由和选择权,避免对他们的探究过程进行过多的干涉和指导,以更好地锻炼他们的探究能力。
另外,我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与学生分享和交流,帮助他们理解科学的原理和思维方式。
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我相信我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造力。
幼儿园学前_有趣的沉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班科学领域:有趣的沉浮一、活动目标:1、通过探索活动使幼儿全面的了解浮与沉,激发幼儿对浮沉现象的兴趣2、在操作过程中使幼儿初步学习简单的记录方法3、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能力二、活动重难点:1、正确辨认物品的浮沉状态2、学会在记录表上记录正确的实验数据三、活动准备:人手一份记录表、彩笔,在水中会有不同浮沉状态的物品若干,塑料盆若干。
四、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幼儿园来了一位神秘的小客人,米老鼠想要邀请大家去米奇妙妙屋参加派对,小朋友们想不想去呀?幼:想(齐声回答)师:但米老鼠告诉我了,只有完成它闯关任务的小朋友才能获得它的邀请函,小朋友们今天有没有信心闯关成功?(二)第一关:认识物体,猜想物体的沉浮现象师:来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听一听米老鼠给我们的任务是什么吧(老师手势指向屏幕,播放影像)播放米老鼠的任务:(嗨,小朋友们大家好,准备好闯关了吗?仔细听第一关,猜猜下面的这些物品,放到水里哪些可以沉下去,哪些可以浮上来呢?)师:孩子们,屏幕上有哪些物品?哪些能沉下去?哪些可以浮上来?(请幼儿回答)幼儿举手说出自己的想法师:大家的答案都不一样,到底谁说的对谁说的错呢?我们来看看米老鼠怎么说吧!(播放视频)(三)第二关:沉浮小实验播放米老鼠的任务:(哈哈,小朋友你们猜了那么久,到底谁说的是正确的呢?下面就动手来验证一下吧,这是我的第二关哦!做实验的过程中注意不要把水洒出来,也不要弄湿衣服哦)师:小朋友们在水里到底谁会沉下去谁又会浮起来米老鼠要你们自己去探索真相哦,快快行动起来,米奇妙妙屋的邀请卡在向你们招手呢!师:小朋友们,我们做实验的过程中会用到我们的记录表哦,如果你观察到物品浮上来,我们就在“?”这一列中,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上面加一个小帽子)如果是沉下去,那我们就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下面加一个小帽子)。
做实验时要注意不要把水洒出来也不要弄湿衣服了。
师:实验做完了,我要请每一组的小代表来说一说你们组观察的物品是什么?它在水里的状态是怎样的呢?(幼儿说明自己组里的实验物品,并说明沉浮状态)(四)第三关:沉浮物品分类师:孩子们,经过沉浮小实验我们看到了不同物品的沉浮,在水里有不同的姿态并把它记录了下来,我们成功闯过了米老鼠的第二关,现在我们能去参加派对了吗?一起来听听米老鼠怎么说。
幼儿园学前_有趣的沉与浮-大班-科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有趣的沉与浮-大班-科学-【设计意图】: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已具备了某些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经验,所以如果活动设计仅仅停留在让幼儿了解、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幼儿的探索兴趣不易深入。
而让幼儿带着任务探索,如怎样使浮的东西沉下去,使沉的东西浮上来,可以提高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探索身边的的科学现象,并对沉与浮的现象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因此设计了本次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1、体验同伴协商、合作探究的乐趣。
2、能大胆的进行猜想,乐意操作实验,并尝试记录实验结果。
3、初步了解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水的浮力之间的关系。
【活动重点】:(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活动难点】: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活动准备】:1、每组一张记录表,一只笔;一个有半盆水的盆;抹布、擦手毛巾;2、回形针、饮料瓶、螺丝、弹珠、石头、泡沫、瓶盖。
【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1、情景引入:科学泡泡动手动脑细心观察探索奥妙2、观看实验:出示回形针,提问:如果把回形针放在水里会怎样?(掉进水里)两次实验验证,会掉进水里。
再次实验,提问:怎样让回形针浮在水面上?(回形针放在纸上,再放进水里)小结:直接放在水里回形针会沉下去,托在纸上放进水里,纸沉下去,回形针浮在水面上。
水很神奇,它的表面能承受轻微的压力.二、认识实验材料1、猜一猜:这些材料放在水里会怎么样?(浮上来、沉下去)浮上来的"↑";沉下去"↓"。
请幼儿把准备的材料进行猜测,把猜测的结果记在心里;2、约定:在实验前提要求:爱惜材料、互相谦让、讲卫生。
3、分组:各小组分工合作,一人记录,一人实验,其他人观察并监督记录结果。
4、小组汇报: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制作三组答案对比表。
提问:1、看表格,发现了什么?2、为什么有些是沉的?有些是浮的?小结:物体的重量大于水的浮力,就会沉下去;物体的重量小于水的浮力,就会浮上来。
幼儿园科学活动《有趣的沉浮》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有趣的沉浮》反思科学活动中的操作实验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当孩子们看到我拿着的实验材料时,都兴奋地围着我“老师,又要做什么啊?又要做什么啊?”当我把材料分发给每个小组,孩子们看到土豆块时又问:“土豆拿来做什么啊?”操作材料很好地激发了孩子们参与的兴趣,我在介绍操作材料和要求的时候,孩子们显得格外兴奋,吸取以前操作活动时的经验,我把操作要求讲清楚了之后才让孩子们进行操作,将一个塑料杯子装大半杯水,再放进土豆块,让幼儿观察土豆在杯子的什么位置?
然后下一个环节我引导幼儿质疑:怎么样才能让土豆块浮起来?接着我为孩子们提供了食用盐和勺子,鼓励幼儿进行尝试?在操作前我给了孩子们一张记录卡,先进行猜测“需要放几勺食用盐才能让土豆块浮起来?”,然后再进行操作验证。
孩子们在操作的时候显得有点迫不及待,有的孩子直接就舀了几勺食用盐倒进杯子里,甚至把碗里的食用盐弄得到处都是,桌子上掉了不少。
在不停地搅拌后,土豆块浮起来了,杯子里还有盐没有溶解,当我问到放了几勺盐的时候,有的孩子回答不出来,有的孩子胡乱说了放了几勺,孩子们的杯子里土豆块都浮起来了,但是按要求操作的只有两个小组,我也发现孩子们的记录卡上猜测和操作的结果几乎都是一样的。
这个活动孩子们非常感兴趣,都积极地愿意参与整个活动,但是一部分孩子是为了好玩。
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应注重操作的过程而非结果,所以虽然孩子们的操作最后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但是
多数孩子没有按要求进行操作,这说明孩子们的操作习惯差,学习方式还需要改进,如良好的倾听习惯、合作交流的习惯、作好记录的习惯、按要求操作的习惯等,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让孩子们在过程中去真正体验操作的乐趣,从而获取知识、积累经验,促进其能力的发展。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沉浮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沉浮一、活动教案:探究物体的浮力1. 活动目标:通过观察和实践,让中班学生了解物体的沉浮原理和浮力的作用。
2. 活动准备:- 透明容器(如玻璃杯、塑料盆等)- 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如小球、纸片等)- 水- 实验记录表3. 活动过程:a) 导入:通过向学生提问的方式,引导他们思考物体为什么会沉下去或浮起来。
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b) 操作实验:- 将透明容器装满水,确保容器大部分区域都有水。
- 让学生一个一个地尝试放置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进入水中,观察他们的沉浮状态。
- 让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观察记录中的规律。
c) 总结讨论: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记录,让他们发现物体大小、形状等因素与物体沉浮情况之间的关系。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引导他们得出结论:物体沉浮与浮力有关。
同时,简单介绍浮力的概念和作用。
d) 拓展活动:让学生自由设计并制作一个可以浮在水面上的小船,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学生可使用各种材料(如纸板、木片等),并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设计的可行性。
4.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中,中班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记录实验结果,主动参与了科学探究的过程。
通过亲自实践和讨论,他们理解了物体沉浮的原理以及浮力的作用。
这种以实验为基础的学习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另外,在活动中引入了拓展环节,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提高了他们的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自由设计和制作小船的过程,学生在实践中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
然而,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比如,在活动中可以增加一些有趣的示范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此外,对于活动的总结讨论,可以设定更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综上所述,通过这样一次有趣的沉浮实验,中班学生深入理解了物体沉浮和浮力的概念。
他们通过亲身实践探究,培养了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沉浮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沉浮教案反思中班阶段的科学活动是幼儿认识自然的重要途径,其中沉浮实验是一个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以下是我对中班沉浮实验活动的反思。
首先,我认为教案的编写要清晰明了,方便教师操作。
教案开头要明确教学目标,例如让幼儿通过实验认识物体的沉浮规律,观察并比较不同物体在水中的反应。
具体的活动内容和步骤要详细,使教师能够清楚地知道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
同时,教案还要列出所需材料和工具清单,方便教师提前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实验的热情是非常高的,他们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积极的探索和提问。
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让他们能够亲身参与实验,观察实验的结果,并进行思考和总结。
例如,在实验前可以鼓励幼儿提出他们对物体沉浮规律的猜想,然后让他们亲自操作,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来验证他们的猜想。
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加深幼儿对物体沉浮规律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思维。
另外,幼儿在实验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或困惑,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当幼儿发现一个轻重相同的物体在水中沉浮时,可以提问他们是什么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幼儿思考的能力,帮助他们理解物体密度的概念。
此外,也可引导幼儿去寻找其他物体的沉浮规律,让他们发现规律并提出合理解释。
在教学结束后,我认为教师需要给予幼儿一定的评价和肯定。
可以询问幼儿他们在实验中对物体沉浮规律的认识是否有改变,存在哪些问题或困惑,并给予适当的解答和引导。
同时,也要鼓励幼儿再接再厉,继续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索和认识更多的科学现象。
最后,我认为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要注重观察和记录幼儿的表现和思考。
这样不仅有利于评估幼儿对实验的理解程度和科学思维的发展状况,还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后续的科学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总之,中班沉浮实验活动是一项有趣且具有教育价值的科学活动。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促进他们对自然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幼儿园大班科学沉与浮精品教案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沉与浮精品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有趣的沉与浮》第四章,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沉与浮现象,探索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沉与浮的概念,了解影响物体沉浮的常见因素。
2. 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发现物体的沉浮现象,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并能用语言表达。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观察物体的沉与浮现象,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实验器材(石头、木块、塑料球、橡皮泥等)、水、盆、教学课件。
幼儿准备:记录表、画笔、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石头、木块、塑料球等物品,提问:“你们觉得这些物品放到水里会发生什么现象呢?”邀请幼儿进行预测,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2.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沉与浮现象,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解相关概念。
讲解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如:物体的形状、密度等。
3.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发现问题,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肯定。
5. 布置作业教师发放作业纸,布置相关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沉与浮2. 内容:沉与浮概念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实验结果记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物品,哪些可以沉在水里,哪些可以浮在水面上?为什么?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对沉与浮现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在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方面还需加强。
部分幼儿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多给予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完成家庭作业,提高幼儿的观察力。
组织幼儿去大自然中寻找沉与浮的例子,激发幼儿对科学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4.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幼儿理解程度5. 作业设计的生活化与实际操作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践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对于沉与浮现象的教学,难点在于影响物体沉浮因素的理解和表达。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有趣的沉浮公开课反思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有趣的沉浮公开课反思前言沉浮实验是中班科学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它可以让孩子对物体的性质、形状、大小等方面有更深刻的认识。
在教学设计中,如何让沉浮实验变得有趣并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每位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在近期的教学中设计了一个沉浮公开课,今天我来分享一下我的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本次沉浮公开课旨在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理解沉浮定律,了解物体形状、大小、密度等对浮力的影响。
2.学会使用工具进行实验操作,如勾子,分析差值计等。
3.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学内容知识讲解首先,我对沉浮定律的概念和物理学原理进行了简单的讲解,并通过图片、示意图等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
在课堂上,我向学生介绍了以下三个概念:•浮力•密度•原理图我通过实物展示以及课件图片等形式,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了不同密度的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大小不同,以及该如何算出物体的密度等相关知识。
操作实验在知识讲解后,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沉浮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
首先,我向学生展示了实验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差值计,钩子,木块等,并提前为每个小组配备好了实验材料。
接下来,我向学生讲解了操作步骤,并逐一进行指导,让学生亲自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我不断地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了纠正和解释。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沉浮公开课,我深刻体会到了有效的教学设计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从我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教学反思:1.教学设计需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让学生能够理解和吸收。
2.教学过程需要严格的安全措施,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安全操作。
3.需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主探究和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堂教学需要生动有趣,并让学生在愉悦和放松的状态下进行学习。
综上所述,使用有趣而生动的教学设计方案来进行中班科学沉浮公开课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创意和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愉悦地学习,并且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沉浮定律。
《有趣的沉浮》教学反思
《有趣的沉浮》教学反思
《有趣的沉浮》教学反思
教法学法
首先是教法,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集观察者、合作者、引导者为一体,在这个活动中,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观察指导法:针对科学探索活动的随机性,以及幼儿的自主建构过程,采取观察指导法是比较合适的,教师通过敏锐地观察,能针对地进行指导,把握时机,及时给予适当指导。
2、直观演示法:对于此活动中使用的记录表,幼儿并未见过,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可以让幼儿直接了解记录表的使用方法,减少了幼儿盲目探索的可能性。
3、讲述法:是指让幼儿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相互合作,共同探讨交流问题答案的方法。
4、提问法: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认真观察,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现象,启发幼儿积极思考的手段。
其次是学法,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应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总之这节活动孩子们的兴趣浓厚,目标完成良好。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反思《有趣的沉浮》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反思《有趣的沉浮》前言沉浮实验是科学活动中的传统实验之一,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际操作,幼儿不仅能加深对物体沉浮原理的认识,还能培养其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本文将对一节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沉浮》进行反思。
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通过实际操作认识物体的沉浮原理;2.练习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3.发展幼儿的合作意识及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饮料瓶、小球、蚊香、皂液等;2.实验环境:幼儿园教室;教学过程第一步师生互动,导入主题在教学开始前,老师和幼儿进行简短的交流,引导幼儿思考一些物品是否会漂浮或是沉下去,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本次实验导入主题。
第二步实验操作1.老师简单介绍实验器材,并引导幼儿操作,观察实验过程;2.老师根据实验器材,设计一些小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例如:两个小球一样大,一个能够浮在水面上,一个沉到了水底,你能为这个现象做出解释吗?3.老师请小组同学至少取两样实验器材,自选一个可以漂浮在水上的物品,设计比赛,看看哪个小组的物品在水面上能停留时间最久。
第三步实验总结在实验之后,老师与幼儿一起回顾实验中发现的现象和原理,并向幼儿提问,进一步加深对于实验内容的理解和回忆,并对学生发现的问题给予回答。
第四步评价与反思老师根据实验情况,对幼儿进行评价,同时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便优化今后的教学方式。
教学效果与收获通过本次实验活动,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物体沉浮原理的理解,还锻炼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今后的幼儿教育中,这种课程设计将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进步的方向。
总结在幼儿教育中,科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设计科学活动需要老师具备系统性的知识结构,还需要深刻把握幼儿发展特点。
希望我们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能够深入思考科学教育的内涵和导向,让幼儿们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得到真正的成长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科学领域:有趣的沉浮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使幼儿全面的了解浮与沉,激发幼儿对浮沉现象的兴趣
2、在操作过程中使幼儿初步学习简单的记录方法
3、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活动重难点:
1、正确辨认物品的浮沉状态
2、学会在记录表上记录正确的实验数据
三、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记录表、彩笔,在水中会有不同浮沉状态的物品若干,塑料盆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幼儿园来了一位神秘的小客人,米老鼠想要邀请大家去米奇妙妙屋参加派对,小朋友们想不想去呀?
幼:想(齐声回答)
师:但米老鼠告诉我了,只有完成它闯关任务的小朋友才能获得它的邀请函,小朋友们今天有没有信心闯关成功?
(二)第一关:认识物体,猜想物体的沉浮现象
师:来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听一听米老鼠给我们的任务是什么吧(老师
手势指向屏幕,播放影像)
播放米老鼠的任务:(嗨,小朋友们大家好,准备好闯关了吗?仔细听第一关,猜猜下面的这些物品,放到水里哪些可以沉下去,哪些可以浮上来呢?)
师:孩子们,屏幕上有哪些物品?哪些能沉下去?哪些可以浮上来?(请幼儿回答)
幼儿举手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大家的答案都不一样,到底谁说的对谁说的错呢?我们来看看米老鼠怎么说吧!(播放视频)
(三)第二关:沉浮小实验
播放米老鼠的任务:(哈哈,小朋友你们猜了那么久,到底谁说的是正确的呢?下面就动手来验证一下吧,这是我的第二关哦!做实验的过程中注意不要把水洒出来,也不要弄湿衣服哦)
师:小朋友们在水里到底谁会沉下去谁又会浮起来米老鼠要你们自己去探索真相哦,快快行动起来,米奇妙妙屋的邀请卡在向你们招手呢!师:小朋友们,我们做实验的过程中会用到我们的记录表哦,如果你观察到物品浮上来,我们就在“?”这一列中,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上面加一个小帽子)如果是沉下去,那我们就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下面加一个小帽子)。
做实验时要注意不要把水洒出来也不要弄湿衣服了。
师:实验做完了,我要请每一组的小代表来说一说你们组观察的物品是什么?它在水里的状态是怎样的呢?
(幼儿说明自己组里的实验物品,并说明沉浮状态)
(四)第三关:沉浮物品分类
师:孩子们,经过沉浮小实验我们看到了不同物品的沉浮,在水里有不同的姿态并把它记录了下来,我们成功闯过了米老鼠的第二关,现在我们能去参加派对了吗?一起来听听米老鼠怎么说。
(播放视频)米老鼠:(恭喜小朋友们闯过第二关,不过别着急,完成第三关你才能正式获得邀请卡哦,仔细听,第三关的任务是每组的小朋友把你们组里的物品正确的放入沉浮分类筐中)
师:米老鼠第三关的任务是什么?在水里沉下去的物品,要放到哪里去?浮上来的物品呢?请每一组的小朋友排队来分类。
(引导幼儿观察沉浮筐的标志)
(最后把分类结果展示给大家,检查一下分的对不对)
师:小朋友们的分类结果出来了,让我们听听米老鼠怎么说吧
米老鼠:恭喜小朋友们闯关成功,
(五)活动延伸
师:在生活中,还有好多上浮和下沉的物品呢,回到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做这个小实验,把你收集的资料记录下来,讲给大家听好吗?孩子们现在老师来发邀请卡,我们一起去米奇妙妙屋里玩吧!
学情分析
此次活动我执教中班,也是我平时所在的班级。
我班幼儿也正处中班下学期阶段,这一阶段的幼儿在科学探究、解决问题方面已有了一定的积累,幼儿对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充满了好奇,与小班不同的
是,他们还很热衷自己动手尝试操作,找到其中蕴含的道理。
通过专业书籍的介绍,我们知道中班幼儿在参加实验操作型科学教育活动时必须要注意内容的选择首先考虑幼儿的兴趣、问题和需求。
在分析幼儿已有知识经验水平的前提下,我总结出班级幼儿还能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简单的因果关系,他们也会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进行初步概括和分类。
这些都是我们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坚定基础,也是我们顺利开展活动的前提条件。
那么为什么选择这样一次科学教育活动呢?原来一次生活活动中,我班幼儿正在排队洗手准备吃点心,水池里的出水孔被一个幼儿无意中堵住了,因此过了一会儿水就蓄满了洗手池。
装肥皂的盒子掉下来飘在水中,幼儿手里攥的一个小玩具浮在水面上,有的幼儿看到了大喊道:“快看,快看,水里有东西,飘起来啦!”这时吃完点心的幼儿拿着一个点心盘聚过来,他把盘子轻轻放在水池中,盘子飘在水面上,他把盘子装满水,点心盘就沉到了水底,这样的发现更是让幼儿好奇和不解:为什么有的东西在水中会沉下去,有些东西在水中会浮起来?听着几个幼儿的讨论,我引导班级幼儿对这个问题展开简单的讨论,大家都想探究这样的现象,都渴望做一次实验来探究一下,就这样,一次中班科学《有趣的沉与浮》活动就此生成。
教材分析
《有趣的沉浮》是山大版中班幼儿用书下册第八主题“成长乐趣多”中的一节幼儿科学教育活动。
这次活动通过幼儿对自己熟悉的身边的物品出发,通过实验让幼儿感受到从玩中学的乐趣,并使幼儿养
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纲要》规定的幼儿科学领域的目标有:①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②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③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感受、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等。
在本次活动中,我从这几方面出发,先是制定了符合幼儿实际发展需要的活动目标,然后围绕着目标设计了富有操作性、体验性的活动环节。
活动中我首先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米奇邀请大家去妙妙屋玩耍,但在这之前要完成小闯关任务。
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他们喜欢接受挑战,并想很好的完成任务,由此我们就自然而然的进入到活动的主要环节中了。
其次运用闯三关的形式把猜想现象、实验验证和分类归纳一一呈现,这也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在活动中我特别注意时间的分配,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幼儿学习方式特点,我把操作实验作为幼儿活动的重点,最大限度的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来获取发展的需要。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比较值得一提的就是幼儿要自己记录实验数据,这在以前的小班是没有涉及的,这也是对幼儿记录分析能力的重要提升,幼儿觉得有一些挑战。
最后的拓展延伸也是幼儿容易操作完成的,幼儿去发现在生活中其他上浮和下沉的物品,回到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做这个小实验,把你收集的资料记录下来,讲给大家听,这样的形式能锻炼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幼儿发展很有帮助。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结束后,我针对目标达成度、幼儿活动表现和不足与改进三个角度展开教学反思,具体内容如下:
1.目标达成度。
在活动开始前,我设定了通过探索活动使幼儿全面的了解浮与沉;使幼儿通过这堂课可以熟练的区分浮与沉;让幼儿学会在记录表上进行实验数据记录;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能力这四点目标。
活动结束后,首先我班幼儿对沉与浮有了清晰的认识,幼儿能知道沉和浮这两种不同的状态分别是怎样的,还能用语言准确的叙述:木头浮在水面上,铁块沉在水底等。
其次幼儿在实验过程中动手操作,仔细观察,记录实验数据,由此知道了哪些物体会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会沉在水底,大家进行了区分和分类。
最后,我也感受到幼儿在活动的锻炼了团结协作的能力,因为大家在做实验时是按小组进行的,有的幼儿操作,有的幼儿记录,有的幼儿观察,他们分工合作,搭配得很是默契。
2.幼儿活动表现。
在活动中,班级大部分幼儿对实验现象很感兴趣,也有少部分幼儿注意力不是很集中。
感兴趣的幼儿全程非常投入,也因此对沉与浮现象很快了解和掌握;不感兴趣的幼儿对此表现出一知半解,不够理解的状态,对于少部分幼儿的表现,我觉得可以把实验材料投放在我班的科学探索区,支持幼儿的个别化学习,让幼儿在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氛围中继续学习,掌握本领。
3.不足与改进:这次活动完成后,我也反思到两处不足,第一处是实验材料提供的略少,幼儿探索空间稍小。
对此我改进的办法是请幼儿发挥主体性,想想你还有哪些材料想探索一下,请幼儿和家长共
同收集,在区角游戏和室内自选游戏中继续探索,满足不同水平的幼儿需要。
第二处不足是对于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指导不太到位。
幼儿在实验过程中很认真的进行了记录,我请每一组的小代表来说一说你们组观察的物品是什么?它在水里的状态是怎样的呢?然后幼儿说明自己组里的实验物品,并说明沉浮状态。
这只是部分幼儿的思路和理解,其实还可以增加小组间的讨论和交流,我巡视指导,这样指导的更加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