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 副本

合集下载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内容概要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内容概要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内容概要中国历代政治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话题,每一个朝代都有其得失之处。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伟大的统治者,也有一些昏庸的君主。

他们的执政政策对中国历史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中国历代政治的得失之处。

首先,中国历代政治的得失主要体现在政治制度、行政管理、外交政策和经济发展等方面。

在政治制度方面,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主要表现在是否建立了有效的统治体系和治理机制。

有些朝代建立了高效的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国家政权,确立了明确的继承制度,如秦朝、唐朝、明朝等;而有些朝代政治混乱,朝令夕改,统治者轻视政治制度建设,导致政权不稳定,如五代十国、南北朝等。

其次,在行政管理方面,中国历代政治的得失表现在是否实行科学的治国理政政策和行政管理制度。

有些朝代在行政管理方面做得很好,建立了完善的官僚体系,推行了有效的政治改革和官员选拔制度,如汉朝、宋朝、清朝等;而有些朝代政治腐败,官员贪污腐化,政治机构臃肿,导致政府行政效率低下,如西周、东汉、清朝末期等。

再者,在外交政策方面,中国历代政治的得失主要体现在对外政策的开放与封闭,以及对外关系的处理。

有些朝代实行开放政策,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加强外交交往,提高国家国际地位,如唐朝、明朝、清朝初期等;而有些朝代实行封闭政策,排外主义,导致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处于被动地位,如元朝、明朝末期等。

最后,在经济发展方面,中国历代政治的得失表现在是否实行科学的经济政策和财政管理制度。

有些朝代在经济政策方面做得很好,实行了有效的税收政策,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如汉朝、唐朝、宋朝等;而有些朝代经济政策混乱,税收过重,导致农民负担沉重,社会经济发展受阻,如元朝、明朝末期等。

总的来说,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评价,取决于统治者的政治智慧和政治决策的准确性。

历代政治得失的经验教训,对于今天的政治决策者和治国者,仍然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需要认真总结,吸取教训,以便更好地治理国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代政治走过了漫长的历程,经历了不同的朝代和制度的更迭。

在这个漫长的历程中,中国的政治经历了得失双重面貌。

政治所带来的得失,既有对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积极影响,也有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制度、行政管理、决策方式和政治文化等方面分析中国历代政治的得失。

首先,中国历代政治的得失在政治制度方面体现明显。

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以封建王朝为主,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为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条件。

封建政治制度下,以皇帝为中心的权力结构保证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但同时,这种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权力集中、权贵世袭等现象对社会造成了局限性和权力滥用的隐患。

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中国的政治制度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

近代以来,中国继承了西方国家的一些政治理论和制度,试图改变封建主义政治传统。

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制度,这一制度的特点是以工人农民为主体,广泛参与政治决策和国家管理。

这种制度使中国实现了政权由少数人掌握向广大人民掌握的转变,提高了政治参与度和国家的民主水平。

其次,中国历代政治在行政管理方面也有得失。

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以官员为核心,以官僚体系为基础。

官僚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政府的运转和效率,但也存在权力滥用的问题。

朝代更替时,官员被贬或被升官的现象普遍存在,往往与政治势力和阶级利益息息相关。

在近代以来的政治发展中,中国政府对行政管理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中国实行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建立法治化的行政管理制度,增加了行政管理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此外,推行了中央和地方分权的改革,提高了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这些改革在某种程度上改善了政府行政管理的问题,提高了政府的服务质量和公信力。

此外,中国历代政治在决策方式方面也存在得失。

中国古代政治决策方式以帝王为核心,通过诏令和谕旨等方式实施政策。

虽然这种决策方式能够快速有效地推行政策,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集中化的决策过程可能会导致信息不对称和权力滥用。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九州出版社2012年序1.中国的文化精神偏重在人文界。

儒家的抱负,一向着重修齐治正。

2.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制度必须和人事相配合。

前言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渐渐地在创立。

某一制度之消失,也决不是无端忽然地消失了;它必有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有此项制度之后影,渐渐地在变质。

(事物发展的规律)内容概括:1.汉,唐,宋,明,清的政治制度2.汉代政府组织:1.皇室与政府 2.中央政府的组织3.汉代地方政府4.中央与地方关系3.汉代选举制度:“乡举里选”4.汉代经济制度:轻徭薄赋,盐铁政策5.汉代兵役制度6.唐代政府组织:1.汉唐相权比较2.唐代中央政府三省职权的分配 3.中央最高机构政事堂 4.尚书省与六部 5.唐代地方政府 6.观察使与节度使7.唐代考试制度 1.魏晋南北朝时代之九品中正制 2.唐代的科举8.唐代经济制度 1.组庸调制 2.帐籍制度 3.两税制9.唐代兵役制度府兵制10.宋代政府组织 1.中央政府 2.相权的分割 3.君权的侵揽 4.谏官与政府5.宋代地方政府11.明代政府组织 1.内阁制度 2.元明以下之省区制度 3.明代地方监司官及督抚12.明代考试制度 1.进士与翰林院 2.八股文13.清代:部族政权 1.军机处 2.六部尚书 3.统制政策 4.民众的反抗运动 5.变法与革命1.家国同构:九卿,名义上说,都是皇帝的家务官,是宫职,而系统属于宰相;换句话说,便是当时政府的首长,宰相,可以管到皇宫里的一切。

本来封建(封邦建国)时代的宰相,就是皇帝的管家。

但到了郡县时代,化家为国,宰相管的,已经是“国家”,不是“私家”了,所以他成了政府正式的首长。

封建时代,以家为国,贵族家庭很多,天下为许多贵族家庭所分割。

那时在大体上说,则只有家务,没有政务,现在中国已经只剩了一家,就是当时的皇室。

这一家为天下共同所戴,于是家务转变成了政务,这个大家庭也转变成了政府。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汉代经济制度(赋税制度)(1)战国孟子提出的王者之政是‘什一而稅’,可见战国时期连这都做不到,汉代税额只有十五税一,文景之帝时三十税一。

文帝时曾经全部免收田租,前后十一年,中国历史仅此一次。

尽管如此之低,但是中国地大人多户籍多,养一个政府绰绰有余。

汉代土地政策是自由主义的,封建时代的井田制已经废弃,耕者有其田,土地所有权属于农民私有,可以自由买卖,就会有土地兼并的存在。

土地兼并的原因:可能有人口税,兵役税,社会经济以及全貌。

耕户失去土地成为佃农,田主对其征收将近一半的租额,政府的租稅很轻,地主就便宜,农民没有得到丝毫好处,中间隔了一个地主。

土地所有权,封建时期是封建贵族所有,耕田者依时还受,这是井田制度的一项重要条件,但是汉代封建已破坏,土地归民间所有。

政府按土地收税,不管土地所属。

买卖土地成了一种契约,属于一种经济贸易,地主是因为经济贸易条件不断发展形成的,不断兼并,才会使富者连田千亩,贫者无立锥之地。

以后的土地政策的制定,一边羡慕古代的井田制度的土地平均占有,一面又主张耕者有其田,承认土地为民间私有,从而租稅问题难以解决。

全国土地又可分为可耕种和不可耕种的土地。

封建时代,全国土地都是贵族的,但是封建破坏后,耕地属于民间所有,然而山林池泽非耕地属于成为问题。

在封建时代是归贵族派遣管理员虞人看守。

但是到后来,民间也不断有人私闯非耕地区域,被视为“盗贼和奸利”。

政府有权征讨和设官防止,后来实在没有余力,直接索性开放了,只是在出入隘口派遣征收员,将其所获征收一部分,这就形成除田租之外的另外一种赋税,这就是商税和关税的起源。

这是政府与民间的一种妥协,无法禁止,只有采取征税的方法分享所得。

春秋时期已经出现,在土地狭小人口多的诸侯国广泛出现,知道秦汉时代仍然有承认耕地为民间私有,而非耕地为公家所有,然而公家所谓的贵族,到后来只有皇帝一家了,所以自然而然所得利润归皇室所有。

当时财政分为政府田租为大司农,而山河池泽之稅归为皇室少府。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 副本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 副本

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对中国历史我一直很感兴趣,但上大学前却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这方面的书。

上了大学后也有读过一些像《太平天国》《隋唐演义》等,但终究觉得对历史的了解不成体系。

有些书对历史的认识有些过于偏见,而有的书又过于教条化,而这本书不同,它既描述了历史的得又有失,很可观的看待了历史,这是我选择读这本书的原因之一。

另一原因,我对香港中文大学仰慕很久了,无数次幻想能走入那座神秘的“殿堂”,而钱穆老先生就是这座神秘殿堂的第一任校长,因那梦中的学堂而仰慕老先生,又因老先生的渊博更加向往知识的殿堂。

翻开书本,一列列繁体字映入眼帘,自右向左,跟随者着古朴的排版方式,我也开始慢慢走入历史。

我们先来介绍一下这本书,这不是一本专门写来供大家仔细研究的书,而是一系列演讲的集合,因此行文通俗易懂,结构非常清晰。

依照历史的顺序,主要讲了五个朝代:汉、唐、宋、明、清。

书名一笔点破书中内容——政治得失,因此各个朝代依次讲述了他们在政治上的建树,取得的成果和所有制度到最后的失败。

主要的方向是这样的:钱穆老先生很反对把我们的历史看成都是封建或都是黑暗的,与西方的民主比我们古代对民主的实行要比他们早得多,只是我们没有很正规的思想家把之描述出来而已;就清朝钱老先生认为它是族群统治,其中包括很多专制制度,也因为清朝离我们最近和我们建国后对古代的批评使得我们对自己国家的理解有了偏差。

现在,我们把在我看来对我看来依然很重要的内容大概的讲述一下,不是按朝代,而是分为皇权和相权之分、中央和地方制度、选举考试制度。

中国古代最开始君权和相权大体是分开的,中间也有合但终究直到唐宋大体还是分的。

最开始在汉代皇帝只代表一家独尊,无所谓我们平常经常说的这是刘家的天下,这是李家的天下,虽然没有人人平等但还是有以民为重的理念,在这日常的事务处理中,也不会以皇帝一人之言为准,而很多情况是宰相主管天下,这一情况基本上可以说延续到明朝废除宰相之前。

具体我们可以从书中得知,汉代相权和皇权是分得比较清楚的。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宋代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宋代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宋代《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宋代第三讲宋代一、宋代政府组织甲、宋代中央政府在我们要讲的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里,宋是最贫最弱的一环。

转从政治制度上看来,也是最没有建树的一环。

此刻先讲宋代的中央政府,还是从相权讲起。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

一切因循承袭。

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的在变。

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宋之于唐,只好说像东汉之于西汉,有事而无政。

有形势推迁,而无制度建立。

乙、相权之分割宋代的相权,较唐代低落得多。

宋代也有三省,实际上只有中书省在皇宫里,门下尚书两省都移在皇宫外面了,故亦只有中书省单独取旨,称政事堂。

又和枢密院同称两府。

枢密院是管军事的,本是晚唐五代传下的一个新机构,宋人不能纠正,把它沿袭下来,成为一重要官职。

中书则为丞相,地位独重。

门下尚书两省长官不再预闻政府之最高命令。

然中书和枢密对立,也就是宰相管不着军事。

再论财政:宋代财政,掌握在三个司,司本是唐代尚书六部下面的官名。

但唐代自安史乱后,往往因财政困难,而甚至有宰相自兼司职的。

宋代又因其弊而不能革,却变成政府财权专落在司的手里。

所谓三司第一是户部司,第二是盐铁司,第三是度支司,度支即是管经济出纳的。

在唐代,有宰相亲自兼领尚书的一个司,如盐铁、度支之类,为对财政问题直接处理方便起见,此虽不可为训,究竟是由宰相来亲握财政大权,还可说得去。

而宋代,则此三个司的地位提高了,独立起来掌握着全国的财政,这是极不合理的。

所以王荆公为神宗相,想要变法推行新政,第一措施,便是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把户部、盐铁、度支三个衙门,重新组织起来,统一到那个新衙门(即制置三司条例司)里。

这一措施,在荆公是想把财政大权重新掌握到宰相手里,正如唐代之由宰相来兼领司职。

司马温公对此极表反对,他说,财政该由三司管,三司失职,可以换人,不该让两府侵其事。

龚露201106710043钱穆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龚露201106710043钱穆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 综观全书,无论是讨论政府组织中的君权与相权关系, 还是论选举与考试制度的因革,钱先生最为殷勤致意 的,还是力图证明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并非漆黑一团, 在这本不足二百页的书里,从一开始的“序言”到结 尾的“总论”,反反复复在批驳中国传统政治文化 “专制黑暗”论,着墨之处多达十余处,殷殷之情, 溢于言表。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钱先生在本书中并 不仅仅是在发怀古之幽情,在为传统政治文化极力辩 诬的同时,钱先生表现出来的仍然是史家的冷静与理 智,对传统政治的不足之处,同样了然于胸,诸如对 于皇权逐步上升,政府权力日益下降等情形,钱先生 就认为是中国政治传统中的一大毛病。由此亦可看出, 钱先生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并不是盲目地崇信, 实是一种理性抉择的结果,传统文化是不能被打倒的, 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本所在,根本不立,则 所谓开新亦无从可言,皮之不存,毛将附焉。但立本 并非守旧,立本只是为开新筑基。历史毕竟不可能倒 退,在新的时代潮流下,只能与时俱进。
• 钱穆先生在书中强调:应以该朝人们的眼光看历史事 件,而不莽撞地以现在的角度回顾过去。该书对读者 提出的要求是,应当对本国历史持一种“温情的敬意” 的态度,而非“对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 义”,“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 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推卸于 古人”。“近代的中国人,只因我们一时科学落后, 遂误以为中国以往历史上一切文物制度全都落后了”。 钱先生认为,君权与相权的分设,政府对皇室的制衡, 足以证明传统政治体制并非出于一二人的私心,不可 以专制黑暗四字抹杀,只是到了明清出现皇权极力膨 胀的现象,并言明清代政权只是出于一“部落政权” 之私心,不足以代表汉唐以来中国传统政治的大趋势, 不可因清代专制,便误以为传统的政治制度便是如此。

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是一个复杂的议题,每一个历代政治制度都有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以下将提及几个重要的历代政治制度,分析其得失。

首先是封建制度。

在封建制度下,有一个明确的君主和贵族阶级统治的等级制度。

这种制度的优势在于能够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因为有明确的等级分工和责任制度。

封建制度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扩张,因为君主可以集中权力并通过封赏贵族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然而,封建制度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

首先,这种制度往往带来了社会不平等,广大农民和底层阶级往往无法享受到公平和正义。

其次,贵族的特权地位也容易导致内部腐败和权力斗争。

最后,封建制度也导致了经济的停滞和社会的落后,因为阶级固化和土地私有制限制了资源的流动和经济的发展。

随后是民主制度的尝试。

在近代中国,民主制度曾几度尝试,例如辛亥革命时建立的民主共和国和1949年后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

民主制度的优势在于能够实现人民的自由和平等,通过选举等方式给予人民发言权和参与权。

这种制度也有利于政府的合法性和廉洁性,因为政府需要回应人民的要求和监督。

然而,民主制度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民主制度需要成熟的政治文化和公民意识,而这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中并不常见。

其次,民主制度也容易导致政治分裂和决策瘫痪,特别是在多党制度下,政党之间的竞争可能会导致政府无法有效地推行政策。

最后是社会主义制度。

1949年后,中国实行了社会主义制度,强调国有经济和平等分配。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在于能够实现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社会的稳定。

这种制度也允许国家对经济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规划。

然而,社会主义制度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国有经济往往缺乏竞争力和创新力,导致经济效益低下。

其次,社会主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人的自由和私有财产权,可能导致创新精神和经济活力的缺失。

总的来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的得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每一种制度都有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在当今中国,我们需要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政治制度,以实现国家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福祉。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汉英对照)(博雅双语名家名作)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汉英对照)(博雅双语名家名作)

读书笔记
钱先生对历史研究的功底造诣是很深的,但是观点过于主观,为儒家士文化涂脂抹粉有点用力过了。
钱先生是将中国历史学透彻了,各种史证,考据信手拈来,并且不会单点而论,必要放于当时当境系统分析。 3.明是泥腿子出的政权,创业之主功业无量,自然也是豪气万丈,精力无限,皇权才逐渐独大,且形成祖制,相 权不复汉唐光辉。 5.钱先生说,西方有阶级,无流品;中国有流品,无阶级。
中国历史上考试与选举两项制度,其用意是在政府和社会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来 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这才是中国政治制度最根本问题之所在。
正因为土地私有,耕者有其田,才有了自由买卖,才开始有兼并,才使贫者无立锥之地。以后中国历史上的 土地政策,一面常欣羡古代井田制度之土地平均占有,但一面又主张耕者有其田,承认耕地应归属民间之私产。 在这两观念之冲突下,终使土地租税问题得不到一个妥适的解决。
其实革命的本质,应该是推翻制度来迁就现实的,绝非是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的。
我们可说中国历史上此下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 府”,即士人政府。只许这些人跑上政治舞台,政府即由他们组织,一切政权也都分配在他们手里。
目录分析
1
壹汉代政府组 织
I
GOVERNMENT 2
壹明代的政府组织
贰明代考试制度
II IMPERIAL
EXAMINATION
FOR
1
SELECTING
OFFICIALS
IN THE MING
DYNASTY
2
叁明代赋税制 度
III
3 TAXATION
SYSTEM OF THE MING DYNASTY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第一篇:《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政治始终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政治得失,经过慎重的总结和反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政治的演进历程。

从古代到现代,中国政治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

在封建时代,尽管皇权至高无上,但也开展了很多有益的政治实践。

例如,唐朝在实行科举制度的同时,也开启了一段充满活力和创意的文化和艺术时期;宋朝则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为中国较长时期的经济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政治生态中也不断出现问题。

在政治高峰期,权力分配的不合理往往导致统治者争斗和内乱。

例如,北宋会盟时,大臣权力过于集中,与皇帝之间的斗争导致了政局的不稳定。

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和新式政治体制不断推出,政治现代化也出现了新的问题。

例如,中国的官僚主义和腐败行为,一度让很多民众失去了对政治的信任。

总体来看,中国历代政治的得失与时代的变迁紧密相连。

政治的演化过程,对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极为重要。

从古代的奴隶制到封建制,再到现代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的政治思想和实践都不断发生变化和进化。

如今,中国仍在不断地尝试不同的政治实践,以不断提升公民权利,改善政府管理和服务质量,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

第二篇:《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及其影响》中国自古就是一个拥有漫长历史和沉淀的国家,其政治演变经历着一波又一波的风云变幻。

过去的得失与未来的实践,不仅直接影响着当代中国政治的创新和发展,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对世界的认知。

封建时代是中国政治得失最为显著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实行了皇权至上的传统王权体制,由于政治架构和国家管理的不断加强,中国盛时实现了较长时期的统一和繁荣。

但这种政治形式也是历史上中国政治困境的缩影,权力高度集中,而民主制度也难有生存的空间。

例如,隋朝时,政治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国家的强行统一,导致了代价沉重的动荡和平衡的崩溃。

当代中国,已经进入一个更加现代化和开放的时代。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可见中国传统政治,本不全由皇帝专制,不能说中国人绝无法制观念, 可惜没有成文法。
4、尚书省与六部
尚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分六部: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唐开始是吏礼兵民(户)刑工;太宗时改为吏礼民(户) 兵刑工;宋朝初年吏兵刑民(户)工礼;神宗王安石改 吏户礼兵刑工,此后六部制度推行了一千多年。
政治应该分两方面讲
一是人事,比较变动 二是制度,由人创立、改订,相对比较稳定
讲一代制度,必先精熟一代人事,若离开 人事看制度,制度只是一条条条文,枯燥 乏味 任何一项制度,绝不是孤立存在的,各制 度间,必然是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整体 任一制度的创立,必有渊源,有前身,渐 渐的创立,同样,任一制度的消失,必然 是渐渐变质
汉代地方政府
共分两级:郡 100多个,每个郡管辖10~20个县 县 1100~1400多个 中国历史上讲到地方行政,一向推崇汉朝。就行政区划而论。 郡长官:太守,地位与九卿平,二千石 县长官:县令 汉代官级分的少,升转极灵活。 汉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监察与被监察) 每郡每年向中央上计簿(各项统计表册),包括财政、经济、教育、刑事、 民事、盗贼,灾荒等 中央派特派员——刺史(六百石)来调查 全国分十三个区,每区一位刺史,每位刺史负责的区域不超过九个郡
中国历史上 国家政体的三次巨变
秦以前,西周、东周为封建“邦国制”:
有共主,无宪法
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郡 县制” 辛亥革命后,目标建立“共和制”
殷代官制 见《礼记曲礼篇》
六太掌六典:
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
五官司五众:
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
甲骨文中有:史、尹、籍、小臣、射马、正 等字或官名
可见汉代中央一切实际事权,照法理该在相府,不在皇室,宰相是 主事的,事情管得好与坏,责任在宰相,皇帝可以不负责任。

读书笔记之《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汉)

读书笔记之《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汉)

读书笔记之《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汉)本节第一部分讲汉代政府组织。

作者从皇室与政府、中央政府的组织、地方政府组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四方面来讲述。

首先皇室与政府二者分开,所有一切实际事务归属与宰相,宰相才是实际政治的领袖,即皇权与相权之分。

其次中央政府的一切组织也属于宰相,均对宰相负责,宰相对皇帝负责。

然后地方政府为郡县制,为地方长官负责本地一切政事。

最后中央对地方的领导体现在对地方长官的领导,地方上的事务只需向中央进行报备,中央进行督查,而中央对地方的具体事务不直接干预。

读了这一部分就很困惑。

皇帝与宰相到底是何关系?宰相对一切实际事务负责的权力有多大?如果全部由宰相负责,那皇帝的权力岂不是很小?如果宰相对一切实际事务负责的权力的根基是皇权,那有谈何相权?权力就这么多,相权大了,皇权就小,反之一样,那么这种制度又怎么会出现?当然反过来一想,历史就是如此,汉代的政治制度就是这样。

至于为什么是这种而不是另外一种,谁知道呢?我们不需要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这样的制度,对当时及后世的政治人事与社会的影响。

不要试图去假设,而要考察这个存在的事实产生的影响,在历史中的意义。

第二部分讲汉代选举制度。

汉代选举制度从开始的不定期推荐和特殊人才需要推荐,到后来的举孝廉。

这套选举制度有什么说的呢?只能说为后面的门第世家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第三部分讲汉代经济制度,也就是赋税制度。

汉代税赋得失作者也考察了,即称得上“轻徭薄赋”,但是汉代土地私有,允许个人间土地进行交易,致使土地兼并之风不绝,而轻徭薄税也只针对自耕农及有田产者,而佃租却超过赋税,政府给出的优惠,绝大部分好处都被大地主拿走了,因此就造成了贫者无立锥之地。

第四部分讲汉代兵役制度。

汉代兵制为全面皆兵,兵役主要三种,一是到中央军去服役,一是去边境戍边,一是在原地方服役。

去中央服役则什么都不需要准备,来回路费,服役期间吃喝均无政府承担,为期一年,而戍边则需自带甲胄粮草,不过三日即可,地方服役更简单了,每年秋天操练一次,为期一月。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评价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评价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评价中国历代政治的得失评价因政治观点不同而有所不同。

下面是一种普遍的评价:1. 封建时代(秦朝-清朝)在封建时代,中国政治的主要特征是以帝王为中心的专制制度。

这种政治制度的得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得:- 统一大国:封建时代的政治体系有助于中国实现多个朝代的统一,并使整个国家的管理和决策流程更加集中和高效。

- 礼仪文明:封建时代强调尊重和遵循传统礼仪,使中国社会形成了严谨的社会等级和家族道德,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失:- 封建等级制度:封建时代的政治制度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等级分化,使得贫富差距扩大,社会分裂加剧,给百姓带来了不平等和苦难。

- 学术思想的束缚:封建时代的政治体系对思想和学术自由有所限制,使得中国的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相对滞后。

2. 民国时期(1912-1949)民国时期是中国的共和政治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政治经历了较大的变革。

这一时期的得失评价如下:得:- 政治体制变革:民国时期实行了较为自由的政治制度,包括宪政和选举制度,使中国人民享有了更多的言论和参政自由。

- 新文化运动:民国时期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解放和革新,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失:- 内战和动荡:民国时期的政治不稳定,内战和地方割据严重,这给中国的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困难。

- 缺乏政治稳定和领导层建设:民国时期政府的稳定性较差,政治腐败和权力斗争等问题频发,导致政府难以有效治理国家。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 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实行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得失如下:得:- 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共和国时期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和现代化建设,包括农村土地改革、工业化进程和现代教育体系建设等。

- 稳定的政治秩序:共和国时期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制度,强调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党的领导,有助于保持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

失:- 政治自由的限制:共和国时期实行了集中的政治体制,限制了个人的思想和言论自由,以及多党制度和选举制度等政治权利。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摘抄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摘抄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摘抄1、任何一制度,决不会绝对有利而无弊,也不会绝对有弊而无利。

所谓得失,即根据其实际利避而判定。

而所谓利弊,则指其在当时所发生的实际影响而觉出。

因此要讲某一代的制度得失,必需知道在此制度实施时期之有关各方意见之反映。

这些意见,才是评判该项制度之利弊得失的真凭据与真意见。

2、今天我们却把历史切断,一概想模仿外国制度,明明知道这一制度与现实不配合,却想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而美其名曰革命。

其实革命的本质,应该是推翻制度来迁就现实的,绝非是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的。

我们此刻,一面既否定了传统制度背后的一切理论根据,一面又忽略了现实环境里面的一切真实要求。

3、现在再说到每项制度之变,也该有一可变的限度,总不能惟心所欲地变。

所贵的是要在变动中寻出它不变的本源,这便是所谓历史传统。

传统愈久,应该此大本大源之可靠性愈大。

换言之,即是其生命力益强。

就中国以往政治论,宰相权给皇帝拿去一定坏,用人无客观标准,一定也要坏。

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

4、凭事实讲,科举制度显然在开放政权,这始是科举制度之内在意义与精神生命。

5、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

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

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

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

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

于是进士轻薄,成为晚唐一句流行语。

因循而至宋代,除却吕家韩家少数几个家庭外,门第传统全消失了。

农村子弟,白屋书生,偏远的考童,骤然中式,进入仕途,对实际政治自不免生疏□格,至于私人学养,也一切谈不上。

6、但宋代的国防精神是防御性的,不敢主动攻击,用意始终在防守。

把募兵制度与长期的防守政策相配合,这却差误了。

一个士兵募了来,轻易不脱行伍,直养到六十岁,还在军队里,其间只有二十岁到三十岁这十年可用。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好段摘录和页码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好段摘录和页码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好段摘录和页码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是一个庞大的话题,无论是政治制度的变革,还是统治者的政策得失,都有很多可以探讨的方面。

下面是一些关于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摘录和页码,供您参考。

1.周朝的分封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制度,这一制度的得失在于一方面使得政权得以稳定地传承,但同时也导致分封诸侯们的权力不断膨胀,丧失了对中央政权的控制力。

(《史记·封禅书》)2.秦朝实行的法家统治,通过集权制度大幅度削弱了封建贵族势力,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对中国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秦朝过于专制,政策严苛,最终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导致秦朝的灭亡。

(《史记·秦始皇本纪》)3.汉朝的推行了以礼治国的儒家思想,充分尊重天人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比较和谐的政治氛围,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社会稳定和统治的合法性。

然而,汉朝后期腐败现象严重,政治腐败和宫廷纷争导致社会动荡,最终导致了王莽的政权上台。

(《史记·汉成帝纪》)4.隋朝统治者的开放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通过改革军制、兴修水利等措施,推进了国家的发展,同时也给予各族人民相对平等的政治地位。

然而隋朝的国力过度消耗,对农民的苛捐杂税,以及用人唯亲等政策,最终导致了国家的崩溃。

(《资治通鉴·隋纪》)5.唐朝实行科举制度,通过选拔贤能进入政府机构,增加了社会流动性和社会公平感,使得唐朝的政治高度发达。

然而唐朝后期,内外战乱不断,政府的腐败和边境的战事使得政权失去了国家和平与稳定的控制。

(《资治通鉴·风尘》)6.宋朝实行文官领导的士人政治,政治发展有了一定程度的开放,加强了民众的参政意识。

然而宋朝时期,士大夫阶层的特权化和贵族化,导致社会整体上的农民重负和民众不满情绪不断积累,最终导致了南宋的灭亡。

7.元朝实行了蒙古贵族世袭制度,将汉族地位降低,给予没有蒙古血统的人员以限制。

这一政策引发了民族矛盾和民众的不满情绪,使得朝代的统治面临着内外威胁,最终导致了元朝的覆灭。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书报告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书报告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书报告封面目录I. 引言II. 前秦时期政治得失III. 唐代政治得失IV. 清朝政治得失V. 当今中国政治得失VI. 结论VII. 参考文献引言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经历了许多政治的得失,这些得失对当前的中国政治生活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本报告将分别从前秦、唐代、清朝以及现代中国四个时期的政治得失入手,以期更好地反思和总结中国政治的成长与脉络。

前秦时期政治得失前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短暂统一王朝,但其为后人留下的政治得失却是极其深远的。

前秦的缔造者苻坚虽然取得了统一中国的壮举,但他却违背了人伦与道德,无视百姓福祉,因此,前秦的统一同样没有得到人民的认同和支持,终究走向灭亡。

唐代政治得失唐朝是中华历史上最灿烂的朝代之一。

玄宗及其垂帘听政的时代被称为“开元盛世”,但到了晚唐,唐朝的国运逐渐走向颓废,最终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唐臣李泌就曾为此感慨:“唐氏凭仗开元之盛而覆亡于中宣之末,汉室荷戎之祸而靡滅于石鼓之下。

”这个观点提醒我们政治的兴衰大概与时运、内外环境、人物素质、治理机制和公平资讯有关,而这全部都是繁杂的政治得失的综合体现。

清朝政治得失清朝尽管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封建”之最,但依然与中国自有的孝道理念产生了瓜葛。

这个时代的得失体现在清朝政治制度所反映的尊孝和法治的矛盾之中。

当时的女子不能拥有自己的财产,因此,不肯遵从家长安排的婚姻,就只能孑然一身。

可是,一旦服从婚姻安排,那么女子的财产就全部属于男方家庭,而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相对较低,倘若受到虐待,甚至找不到可以托付的人说出自己的苦恼。

这一点,清初时还有异论,但最终还是郑重了封建制度,限制了瑰丽社会的血缘关系和孝道情感,并由此对当时社会充满了怨憎和不满,终致满清灭亡。

当今中国政治得失当今中国与之前的中国不同,中国已经朝着法制化、国际化、社会化的方向逐渐走好。

但是,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和压力也前所未有。

政治反腐、反恐、外交压力、人口老龄化、社会不公等问题交织在一起,百般挣扎。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特点 政府 中央 地方





由封建转为郡县, “化家为国”
整个中国古代史的 高潮,是中国历史 政治制度上一个最
大的转折
承袭旧制 散弱 国 防资源面临巨大威
胁 提倡文治
现代中国的开端, 中国传统政治开始
皇权趋向专制
全无制度,代表的 是满洲部族政权的
利益
丞相为政府最高首 领,副丞相御史大 夫,主管监察,御 史中丞打理皇宫
家,政治家
总论
1.中央政府有逐步集权的倾向 2.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政治已造成社会各阶层日趋平等 3.长治久安下的知识分子,至多只能维持上三代 4.中国政治制度日益繁密化 5。实现政治制度的简化,人的自由发展,不在于推翻,而在于建 立
思考
西方的自由思想与中国的职责思想 进士轻薄 士人政权与部族政权 变法与革命 制度、现实、理论 贤均从众
入仕
Hale Waihona Puke 自由报名,由尚书 礼部举行考试,吏 部分发任用,培养 在于门第,考察律

制度愈加严格,防 县考-省试—会试, 部族政权下的考试
止作弊,考察经义 进士及第,满三年
制度
考试,入翰林院,
成为大官。考察八
股文
节制资本,土地归 租庸调制—两税制, 两税制,差役制度
农民私有,允许自 随地摊派,改收货
制定了免役钱
书政治
满汉夹用,大官多 满少汉卧碑禁令
(无言论结社出版 自由)
虽然政权开放,但 书籍昂贵,成为资 本,产生世族门第
由门第特殊阶级开 放政权,报考人数 愈来愈多,政府组
织臃肿
大门第逐步堕落, 把培养人才的机构 愚民政策,讲政权
进士轻薄,无培养 归并到考试制度中, 控制在满洲人手中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三、 宋代:
到了宋代,一段出身低微没什么文化的皇帝和地位高、学问好 的宰相们争权夺利的故事开始了。
皇权变大了。宋代也有三省,但只有中书省在皇宫里,中书省 的中书就是宰相。而与中书相对的,设有枢密院,合称两府。
不仅仅是宰相制度与唐不同,连尚书省作为行政总机关的制度, 也都破坏了。
谏官不受宰相管理。
钱穆先生称,如果说中国传统政治专制黑暗就是从清朝开始 的,还说清朝无制度,只有法术。
政令的发布也完全打乱了原有的行政体系。 寄信上谕对清代的行政伤害尤其大。 言论的控制。
没有任何一项制度和规则是无中生有,是有利无弊的。 因此向历史学习,可帮助我们鉴往知来。
分享完毕,感谢大家!
四、明代:
一个只有皇帝,没有宰相的时代——明代与清代。明代与清 代也有不同。
朱元璋不再相信任何人当宰相能不擅权,所以立下祖制不再 设立宰相。
虽然皇帝成为各部门的顶头上司,但并不是全部事情独裁的。 让太监集团掌权了,但凡想做一点事情的大臣,为了能上达天听,都必须 Nhomakorabea和太监勾结。
五、 清代:
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 字宾四,江苏无锡人,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
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 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
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 香港中文大学的前身——新亚书院即是他创办的。
成书的背景 呈现 纠正
《旧唐书·魏徵传》:
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谏 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 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 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文档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文档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目录

前言
第一讲汉代
一、汉代政府组织
甲、皇室与政府
乙、中央政府的组织
丙、汉代地方政府
丁、中央与地方之关系
二、汉代选举制度
三、汉代经济制度
四、汉代兵役制度
五、汉制得失检讨
第二讲唐代
一、唐代政府组织
甲、汉唐相权之比较
乙、唐代中央政府三省职权之分配
丙、中央最高机构政事堂
丁、尚书省与六部
戊、唐代地方政府
已、观察使与节度使
二、唐代考试制度
甲、魏晋南北朝时代之九品中正制乙、唐代之科举
三、唐代经济制度
甲、唐代的租庸调制
乙、唐代账籍制度
丙、唐代的两税制
丁、汉唐经济财政之比较
四、唐代兵役制度
五、唐代制度综述
第三讲宋代
一、宋代政府组织
二、宋代考试制度
三、宋代赋税制度
四、宋代兵役制度与国防弱点
第四讲明代
一、明代的政府组织
二、明代考试制度
三、明代赋税制度
四、明代兵制
第五讲清代
一、制度与法术
二、清代的部族政权
三、清代部族政权下的政府
四、部族政权下之考试制度
五、清代的统制政策
六、民众的反抗运动
七、变法与革命
总论。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版本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版本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版本1.引言1.1 介绍中国历代政治的重要性和影响中国历代政治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中国自古以来就以政治为中心,政治得失对国家的兴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历代政治的变革和发展,直接影响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进一步影响着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

中国历代政治不仅对国家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生活。

正确的政治决策可以带来国家繁荣和民众安定,而政治失误则可能导致民不聊生、社会动荡。

了解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对于我们认清历史发展规律,指导当代政治决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通过对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吸取历史教训,为今后的政治决策提供借鉴。

也能够更好地认识中国政治的发展脉络,推动中国政治的发展与进步。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历代政治的重要性和影响,进一步了解历代政治得失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学习与研究提供基础和指导。

1.2 强调了解历代政治得失的重要性了解历代政治得失的重要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政治历史的发展脉络,还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指导当代政治实践。

历代政治成功的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和启示,有助于总结出有效的治国理政之道;而历代政治的失误和教训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宝贵财富,通过深入剖析历史中的政治得失,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政治决策的重要性,从而警示和避免当下可能出现的类似问题。

通过了解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政治的发展轨迹和演变规律,加深对政治历史的理解和把握。

这有助于我们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政治保障。

强调了解历代政治的得失,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中国政治历史,还能够为当前的政治决策和国家治理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对中国历史我一直很感兴趣,但上大学前却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这方面的书。

上了大学后也有读过一些像《太平天国》《隋唐演义》等,但终究觉得对历史的了解不成体系。

有些书对历史的认识有些过于偏见,而有的书又过于教条化,而这本书不同,它既描述了历史的得又有失,很可观的看待了历史,这是我选择读这本书的原因之一。

另一原因,我对香港中文大学仰慕很久了,无数次幻想能走入那座神秘的“殿堂”,而钱穆老先生就是这座神秘殿堂的第一任校长,因那梦中的学堂而仰慕老先生,又因老先生的渊博更加向往知识的殿堂。

翻开书本,一列列繁体字映入眼帘,自右向左,跟随者着古朴的排版方式,我也开始慢慢走入历史。

我们先来介绍一下这本书,这不是一本专门写来供大家仔细研究的书,而是一系列演讲的集合,因此行文通俗易懂,结构非常清晰。

依照历史的顺序,主要讲了五个朝代:汉、唐、宋、明、清。

书名一笔点破书中内容——政治得失,因此各个朝代依次讲述了他们在政治上的建树,取得的成果和所有制度到最后的失败。

主要的方向是这样的:钱穆老先生很反对把我们的历史看成都是封建或都是黑暗的,与西方的民主比我们古代对民主的实行要比他们早得多,只是我们没有很正规的思想家把之描述出来而已;就清朝钱老先生认为它是族群统治,其中包括很多专制制度,也因为清朝离我们最近和我们建国后对古代的批评使得我们对自己国家的理解有了偏差。

现在,我们把在我看来对我看来依然很重要的内容大概的讲述一下,不是按朝代,而是分为皇权和相权之分、中央和地方制度、选举考试制度。

中国古代最开始君权和相权大体是分开的,中间也有合但终究直到唐宋大体还是分的。

最开始在汉代皇帝只代表一家独尊,无所谓我们平常经常说的这是刘家的天下,这是李家的天下,虽然没有人人平等但还是有以民为重的理念,在这日常的事务处理中,也不会以皇帝一人之言为准,而很多情况是宰相主管天下,这一情况基本上可以说延续到明朝废除宰相之前。

具体我们可以从书中得知,汉代相权和皇权是分得比较清楚的。

皇帝下面为其做事的是六尚,分别是衣食冠席浴书,根据其具体的职务我们可以把之简单看成皇帝的私人秘书。

而宰相并不是皇帝的用人,宰相下面也有专门管理政府事务的部门,如汉代有十三曹等。

最起码我们不能说皇帝只是为了自家的利益,在正规的历史时期皇帝是不能为所欲为的,就像现在的君主制国家,君主并不代表一切,他要受到政府的监督,在汉有权臣坐而论坛,在唐朝中书省有拟撰初稿的权利,删选通过的再由皇帝画敕,传到门下省,也就是说在政策的制定执行中皇帝只起到了同意权,如果门下省反对那皇帝的敕也就无效,这些情况只是到了后来由于皇帝的私欲而被慢慢改变了。

唐朝不是有个很有名的故事吗,唐太宗为了避免谏官魏征的则背而把心爱的鸟放进了自己的怀里,当魏征走了鸟就被活活的闷死了,由制度的安排来看我们基本可以认定这个故事的真实性。

宋朝皇帝要求有参政权,他可以已高高的身份而命令群臣,这样宰相的权利也就大大减弱了,而且本来监督皇帝的谏官反过来有皇帝来任用而监督宰相,皇权日益膨大,直到明朝宰相被废除,权力统统归到皇帝之下,他也就有了最高的法杖,君主永远都是高高在上的,君就是君臣就是臣。

宣告历代以来的君相之间的权利纷争的结束。

在皇帝大有雄心作为的年代里,也会发生君夺相权的如汉武帝,但后来权力还是回归,大的发展方向没有改变。

就中央制度很大一部分情况是和君权相权相关的,还是从汉朝权力说起。

汉政府由宰相管理,政府下面有专门为他服务的十三曹,因此政府的事主要是宰相管。

我们说到宰相,这里就要解释一下,宰相在历史上其实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官员的称呼,而是地位的象征。

在汉代我们所谓的宰相就是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监察。

除此政府组织中还有九卿,他们也都各自掌管着皇室和政府的事务。

从汉到唐,期间也经过了魏晋南北朝的更替,因此到了唐朝中央政府组织发生了一次重大改变。

具体说来就是,没有了三公换之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其也就是我们说的唐朝宰相。

他们的职能大体就是前面
讲权力之分时的职能。

在唐朝最高机构叫政事堂,由三省组成。

按说有三省的精英来出谋献策,后皇帝同意,在由尚书去监督执行,皇帝和大臣不得以权谋私,这是一套很好的制度,但终究是出了一大漏洞。

在皇帝的尊贵地位一日日提高,也没有像现在西方君主立宪国家的宪法一样的法律限制,皇帝的权利也逐日升高了从皇帝可以“斜封墨敕”,由同意权接到了参与权,但这也不能就此说我们的制度是专制的。

由于五代的积贫积弱,到了宋朝宰相为了树立皇帝尊严,他以自己在群众眼中的身份来衬托皇帝,再也不会和皇帝一起坐而论道,只有卑躬屈膝。

明朝犯的最大的错就应该是废除了宰相吧,虽然事出有因,即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宰相胡维庸造反,从而明太祖规定以后子孙都不许立宰相。

中书省被废了,而尚书省长官又没人敢做,于是就只剩下秃头的六部尚书,再加上都察院与六部并称七卿,再加上通政司和大理院合成九卿。

没有了宰相,权力分给各个部门,没有了统一的领导,部门之间各管各的没有了体系。

这样一来其实权利都集中到了皇帝。

到了清朝,他们是异族侵入不知道要怎样统治这样一个大的中国,因此也就沿袭了明朝的,为了维护自己族群的统治因此清朝任用官员都是满族人,对汉族有一种永远不会减少的警惕。

如果说我们古代是专制的,那也只能用来形容一下明清两代,在汉唐宋我们又怎可一笔抹去?地方权力的变化是随着中央政府组织的变化而变化的。

在汉代地方政府分两级:郡和县,中央官和地方的郡太守的地位可以说是平等的,他们可能会因情况而互相调配。

到了唐朝地方官员设置较汉就复杂了很多,因为唐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把本来之前属于地方的权利都统统集结到中央,再由中央向下分配权利,举个最明显的例子,在汉代地方上的小官都是由郡太守县令长自行辟属任用,而唐朝是由吏部派人。

宋代把地方分的更加复杂,地方官要想很好的坐下去即必须同时讨好:帅、漕、宪、仓四个上司,地方官员不能一心一意的为百姓谋福,而且最重要的是在宋代在各个方面都很弱,而中央把地方上的财政兵力又都收到了,地方上基本的防守能力都没有,这也是宋朝后来在金兵入侵时不敌的一个原因吧。

到了明代中央侵入地方更加严重,在没有废除宰相之前,如果地方上出了乱子,中央就派一个大员来震压,形成行省制度,这样就使得一些地区成了无人管的地区。

再说到官员的设置,随着历史的发展,官员的数量也日益壮大,明朝中央总是向地方分配官员,官员的级复杂,这样一来管官的人越来越多,做事的越来越少。

清朝和明朝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不同的是他的种族意识特别强,不允许地方官有真正的权柄,这也许是清朝从内部腐化到外部灭亡的一个原因。

比较起来地方制度,汉代最好,唐代比较好,虽然唐代经济空前发达,百姓安居乐业,但他在地方的制度造成了安史之乱,也为后来五代埋下了隐患。

选举考试制度是从汉代以来就为各朝各代所十分重视的,在汉代实行的是孝廉察举制,孝廉察举的人才多了,这些人就变成了皇帝身边的人,使得皇帝身边的侍卫集团发生了变质,做官的人都变成了读书的人,这也就是后来个各基本都为士人政府的源头。

唐朝的政府是开放的,读书人越来越多,用考试获得仕途的人越来越多,只就形成了社会乐于做官的一大弊病,使得社会精英趋于仕途而无法发展其他事业,如像西方的工业革命一样,虽然历史不能假设,但我们不妨去设想一下,在经济本来就很发达的社会他已经有了物质经济基础,再加上一批又创造有才能的人,那也许我们会比今天的英国更加发达。

宋朝选拔人才的方式和人才的去处都没有改变,不同的只有考试的科目等。

明以后发生了改变,就是人才等级上的区分,上层为进士、翰林;下层是秀才、举人。

考试的标准也变成了八股文,这本是为了方便判别而定取得一个尺度,但却发展成了人们努力的方向,因此这一制度就用坏了。

每一项制度都是针对当时特定的情况而制定的,在设立之初肯定都是好的,而我们不能只根据其结果的好坏来评判之,所谓要寻其本源。

制度制定了那它就死了,而人还都是活的,制度只能以不变应万变,我们又怎能苛求它永远都是对的?因此我们就不能抱着这样的观点“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一定是好东西”,上下求索的精神是永远都不可抛弃的。

历史的发展本来就是在迂回中向前,有得有失才是正常的,就西方的发展又何尝不是
呢?我们学习西方但不能全盘西化,因为我们有我们自己的历史,有过让很多外国人也魂牵梦绕的历史。

仔细看历史会发现,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大的整体,我们都有着同样的习惯,在朝代的更替中大家互相同化着对方,最后融为了一体,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要想分裂国家就是试图在分列历史,那将注定会失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