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特拜金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特拜金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许磊;刘永团
【摘要】特拜金矿位于朱扎拉嘎-甲生盘成矿带上,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结合区内地质工作,对研究区内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厘定了矿床的成因类型,并对研究区内的找矿标志进行了详细地探讨,研究表明:① 该矿床为岩浆后期热液充填交代蚀变岩性金矿;② 研究区内发现的矿体主要赋存于绢云母千枚岩中;③ 矿体主要赋存于大型构造破碎带及其次级断裂交汇处;④ 矿床围岩蚀变具有明显的分带性,近矿蚀变主要以黄铁矿化、毒砂化、硅化为主,远矿蚀变主要为绿泥石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Tebai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in Zhuzaraga-Jiashengpan metallogenic belt ,the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ondition is superior .Combined with the geological work area ,the area of geological background ,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re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The types of ore deposits are determined ,and the study area of prospecting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posit is a magmatic hydrothermal filling metasomatic stage change of lithology of gold .The orebody was found in the region mainly occurs in the sericite phyllite .The ore bodies mainly occur in the large tectonic fracture zones and their secondary faults .The deposit rock alteration has obvious zonation ,near ore alteration mainly in pyrite ,arsenopyrite , silicification , near ore alteration is mainly chloritization and carbonatization , kaolinitization .
【期刊名称】《中国矿业》
【年(卷),期】2017(026)0z2
【总页数】4页(P227-230)
【关键词】特拜金矿;矿床成因;找矿标志;交代蚀变
【作者】许磊;刘永团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北京 100083;内蒙古自治区矿产实验研究所,内
蒙古呼和浩特 010031;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北京 100083;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51
阿拉善右旗特拜金矿位于阿拉腾朝格苏木境内,该矿床为甘肃省第六地质大队进行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时首次发现,后经内蒙古第一水文地质大队进行详查工作,储量达中型以上。
研究区地处朱扎拉嘎-甲生盘元古代、古生代金、铅、锌、硫、铁、铜、铂、镍成
矿带(Ⅲ12)、碱泉子-卡修他金、铁成矿亚带(Ⅳ122)之上,目前在该成矿带发现的已知矿床有朱拉扎嘎金矿、阿拉坦敖包砂金矿、碱泉子金矿、卡修他金矿等。随着矿山的开采,特拜金矿保有资源量日益减少,在矿区外围寻找新的资源储备地已成为当下的重点,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特拜金矿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结合野外实际勘查工作,归纳总结矿床成因及区内外找矿标志,为矿山下一步外围找矿提供依据。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台北缘西段,阿拉善断隆,阿拉善右旗复背斜特拜复向斜中,为北大山断隆基底褶皱。其地层区划属古生代地层属华北地层大区[1],
晋冀鲁豫地层区,阴山地层分区,阿拉善右旗地层小区;中新生代地层属阿拉善地层区,潮水地层小区。区域地层由于华力西期大规模强烈岩浆活动,使地层出露残缺不全,多呈条带状或残留体分布。出露地层有中太古界阿拉善群(Ar2L)、下元古界北大山群(Pt1)、上元古界震旦系韩母山群烧火筒组(Zhs)、古生界石炭系本巴图组(Cbb)、新生界第四系(Q4)。区域岩浆活动较为强烈,主要表现为华西力中、晚期,其中华西力中期活动较为频繁。
2.1 地层
研究区出露地层主要为震旦系韩母山群烧火筒组下段(ZhsPh)绢云母石英千枚岩及少量灰岩(Zhsls),其次为石炭系本巴图组(Cbb)石英砂岩夹砂砾岩(图1)。绢云母
石英千枚岩大面积出露与研究区中部,总体走向290°,倾向NE 20°,由于局部褶皱而使倾向NE或SW,倾角50~80°,出露宽度1 000~1 500 m。其岩石主要
为绢云母石英千枚岩,局部夹薄层细砂岩、结晶灰岩。该段经区域变质和动力变质作用,变质程度不均,部分为板状构造,局部具片状构造。石英砂岩夹砂砾岩大面积出露与研究区北部及南部,大部分被第四系风积沙覆盖。走向近EW,倾向N,倾角50°左右,与下伏震旦系绢云母石英千枚岩呈断层接触。
2.2 构造
研究区内主要有两处构造破碎带,均与成矿有关系,F1构造破碎带位于研究区北部,长度大于500 m,走向290°左右,倾向NE,倾角50~70°,宽50 m,破碎带中片理化发育,岩石碎裂,具较强团块状、团粒状及脉状石英硅化,其次黄铁矿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在石英硅化中呈浸染状或星散状,研究区内所发现的1号、2号、3号、5号、6号矿体均受该破碎带控制。
F2构造破碎带位于研究区南部,由于早期受石英闪长岩挤压由东西向转为北东向。发育多条大致平行北东向断裂,走向NE 70°,倾向NW,倾角50~83°,走向及倾向上均呈舒缓玻状,属压扭性断裂。研究区内发现的8号、9号矿体受该破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