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越南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作者:唐群

来源:《人间》2016年第14期

摘要:由于受到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和其它各方面的影响,不同国别的学生在学习汉语时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越南学生在写作中高频率出现的语法错误,归纳出越南学生的常见语法偏误,对其进行分类,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初步教学策略。

关键词:越南学生;语法偏误;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171-02

近年来,持续的“汉语热”促进对外汉语事业蓬勃发展,但在当今的世界局势下,更多学者的注意力聚焦在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身上,绝大部分教材编写也是针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然而影响学习效果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母语的负迁移作用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要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研究不同国别的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面临的不同问题,对于找出学习者形成偏误的原因,并据此制定教学策略有重大意义。本文将通过查询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浏览前人研究成果和咨询本校的越南留学生这三个途径,对越南学生在汉语写作方面的常见语法偏误进行分析归纳,并据此制定相应的初步教学策略。

一、越南学生语法偏误的类型

汉语的语法偏误包括两个方面,分别为词法偏误和句法偏误。词法方面指的是词语的使用,包括各种词类的使用。句法方面包括各种短语、句子成分和句型的使用。偏误产生的原因有很多,鲁健骥先生按照偏误的性质,将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语法偏误分为四种类型:遗漏、误加、误代、错序。下文笔者将从一部分越南留学生写的错误句子入手,分析说明越南学生易犯的高频率语法偏误。

(一)遗漏。遗漏,也称“缺失”或“缺省”,是指在词语或句子中缺少了某些该用的成分而形成的偏误。

1.主语的遗漏。

(1)对菜不太习惯,因为菜里有很多油。

除无主句、独词句和省略句外,一般的句子都要有主语。例(1)中缺少主语“我”。

2.宾语的遗漏。

(1)为了适应旅游爱好者(的需要),旅游业成立了一个公司,称快乐家庭公司。

(2)然后来到(徐州),我开始学(汉语)。

例(1)中主语是缺少宾语,即所“适应”的对象。例(2)中“来到”缺少宾语“徐州”,动词“学”缺少宾语“汉语”。

3.状语的遗漏。

(1)一切都(很)陌生。

状语是在谓词性偏正短语中作修饰语的成分,描写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例(2)中“陌生”前面缺少了表示程度的状语“很”。

4.补语的遗漏。

(1)我可以写(出)很多我爱我家人的原因。

(2)他从我面前走(过去),竟然没认出我。

补语用在述语后面,用来补充说明述语的数量、趋向、结果和程度等。例(1)中遗漏了趋向补语“出”,丢失了原句中表示“写”这一动作的结果义。例(2)中的趋向补语“过去”是对动作的方向意义作补充,如果缺失就会改变语义。

5.关联词语的遗漏。

(1)我的老师已经三十岁了,(可是)同学们觉得他只有二十岁。?

(2)我们一进大门,(就)看见有很多人在卖各种各样的纪念品。

例(1)中两个分句之间存在明显的转折关系,需要加上“可是”、“但是”类的关联词语。“一……就……”是表示承接关系的关联词,必须成对出现,表示两件事紧接着发生,时间间隔较短,例(2)中遗漏关联词“就”。

6.量词的遗漏。

(1)你手里不是拿着两(件)毛衣吗?

(2)我刚才吃了半(个)苹果。

例(1)和例(2)中的“毛衣”和“苹果”都是普通名词,在与数词连用时,必须用相应的量词修饰。

(二)误加。

误加,也称“多余”,是指在不应该使用某一词语或某种句法成分时使用了该词语或成分。

1.助词的误加。

(1)我希望有一天可以去。

(2)我最大的困难是对中国菜不习惯。

例(1)中的“希望”不是动作动词,不具有完成义,不能加“了”。例(2)把谓语动词“是”当成了“是……的”结构中的“是”来使用,所以应该去掉“的”。

2.副词的误加。

(1)这个孩子既可爱又聪明。

(2)每餐吃鱼露是我们的饮食习惯。

3.动词的误加。

(1)姑娘们个个都打扮得很漂亮。

(2)现在我在湖南师范大学学习。

例(1)中学习者误将“打扮”当作离合词来使用,因此出现了“打扮打得”这样的错误形式,因为汉语中的离合词数量比较多,汉语初学者往往很难辨别哪些是离合词,从而出现目的语过度泛化的情况。

4.连词的误加。

(1)可能是因为我吃了过期食品,现在感觉肚子有点疼。

(2)即使多学习几年,我也要把汉语学好。

例(1)中“因为”和“因此”语义重复,用一个即可。例(2)中两个分句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即使……就”的结构也是完整的,“所以”多余。

5.省略成分的误加。

(1)妹妹说我给她买的裙子很漂亮,她很喜欢。

(2)我的同屋有很多书,我也有很多。

汉语中为了避免冗杂重复,使语言更加简洁精炼,在不影响语义表达的情况下常常可以省去一些成分。上述两个例子就是可以省略的成分没有省略,产生了误加偏误。

(三)误代。误代,也称“误用”,是在该用某个词或短语时,用了其它的词或短语,从而造成的偏误。这几个词或短语往往在意义、形式或用法上有所关联,容易使学习者产生混淆。

1.动词的误代。

(1)她学(读)大学,我学(读)研究生。

(2)这是我第一次去(来)中国。

学习者对动词掌握得不够充分,会产生用错的情况,例中“学”这个动词后可以接“学科”、“技能”等,但“大学”、“研究生”前应该用动词“读”或者“上”,学习者把学到的新知识点过度泛化,形成了偏误。例‚中作者正处于中国,应该用动词“来”。

2.副词的误代。

(1)在越南我不(没)学汉语。

(2)到第二天早上,他们就(才)回到自己的家。

例(1)中,学习者把“没”和“不”这两个否定副词混用,造成了偏误。例(2)中,学生想表达的是“他们”回家晚,应该用“才”,而“就”是表示回家早,意义正好相反。

3.连词的误代。

(1)它很容易做,但(而且)很好吃。

(2)从而(因此)每年春节人们家里都少不了粽子和糍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