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原理教案—城市防灾工程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教案
城市规划原理教案本教案旨在介绍城市规划原理的基本概念、目标和原则,以及城市规划的研究方法和实践案例。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城市规划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为未来从事城市规划工作做好准备。
一、教学目标•掌握城市规划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了解城市规划的目标和原则。
•熟悉城市规划的研究方法和实践案例。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城市规划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城市规划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城市规划的演变历程。
•城市规划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模型。
•城市规划的影响因素和驱动力。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2. 城市规划的目标和原则•城市规划的目标和理念。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教学方法:讲授+小组讨论3. 城市规划的研究方法和实践案例•城市规划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
•城市规划的模型建立和数据模拟。
•城市规划的实践案例分析。
教学方法:讲授+实践操作三、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教学步骤时间安排导入和激发10分钟知识讲授30分钟案例分析30分钟完成练习20分钟总结和反馈10分钟四、教学资源和评估方式1. 教学资源•教案材料(本文档)•录音笔和投影仪2. 评估方式•小组讨论和答辩•个人作业和报告五、教学反馈与调整通过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和评估,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结果,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参考资料•David C. de Souza, 2011,。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是指针对城市面临的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减少灾害损失,保障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城市抗灾能力、减少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应当充分考虑城市的地理环境特点和自然灾害的概率。
不同地区面临的自然灾害类型和频率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规划标准。
例如,地处山区的城市需要考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而沿海城市则需要重点关注台风、海啸等灾害。
因此,标准的制定应当以科学的风险评估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量身定制防灾规划标准。
其次,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应当包括多种灾害的防范措施。
除了针对单一灾害的规划外,城市综合防灾规划还应考虑多种灾害的综合防范。
例如,在城市建设规划中,要考虑防洪、防风、防地震等多种灾害的综合防范措施,确保城市在面临多种灾害时能够有效应对,减少损失。
此外,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还应当包括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的规划。
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及时的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对于减少灾害损失至关重要。
因此,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应当明确应急救援机制和灾后重建计划,确保在灾害发生后能够迅速有效地展开救援和重建工作。
最后,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的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政府部门、企业和居民都应当积极参与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形成全社会共同应对灾害的合力。
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总之,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只有科学合理的规划标准,全面细致的防灾措施,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减少灾害损失,确保城市的安全稳定发展。
希望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为城市的安全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城乡建设抗震防灾十三五规划
城乡建设抗震防灾“十三五”规划二○一六年十一月目录一、规划背景 (1)(一)“十二五”时期抗震防灾工作成效 (1)(二)“十三五”时期抗震防灾工作面临的形势 (3)二、总体要求 (4)(一)指导思想 (4)(二)基本原则 (5)(三)规划目标 (5)三、主要任务 (6)(一)加强法规制度建设 (6)(二)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7)(三)严格新建工程抗震设防 (7)(四)推动既有建筑加固改造 (7)(五)强化抗震规划编制实施 (8)(六)促进抗震技术推广应用 (9)(七)提升地震应急处置水平 (10)四、保障措施 (10)(一)加强组织领导 (10)(二)完善政策配套 (10)(三)强化队伍建设 (11)(四)加强国际合作 (11)城乡建设抗震防灾“十三五”规划为做好“十三五”时期城乡建设抗震防灾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一)“十二五”时期抗震防灾工作成效。
“十二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汶川、玉树等地震恢复重建任务顺利完成,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加大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新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设施抗震设防、既有建筑抗震加固和震后应急处臵等工作力度,城乡建设抗震防灾体系日益完善,抗震防灾水平不断提升。
法规建设不断加强。
《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列入了国务院立法工作计划研究项目。
出台了市政公用设施抗震设防专项论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推广应用减隔震技术、农村危房改造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建立了抗震防灾工作定期统计制度。
云南、四川、山西、贵州等地制定了建设工程抗震管理地方法规或规章。
标准体系逐步完善。
总结吸收汶川、玉树等地震经验,开展了城乡建设抗震防灾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工作,组织制修订了建筑抗震设计、减隔震技术应用、抗震鉴定加固、防灾避难场所设计等20多项相关工程建设标准。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与实施力度加大。
城市防灾公园防灾功能规划
计 算机 与 网络
地 市 盼 灾公 园 盼 灾 功 链 规划
河北联合 大学 唐 山市城 乡规 划局 何 建辉
[ 摘 要】 防灾公 园是具有完善防灾功能的城 市公 园。 平时供居 民游憩 、 观赏、 运动 与健 身。 灾时启用防灾设施 , 生完善的防灾功能, 产 转 换 成 防 灾避 难 场 所 , 避 难人 员提 供 基 本 的 生 活 条件 与环 境 , 保 生 命 安 全 灾公 园作 为城 市 的 重要 防 灾避 难 场 所 , 应 当坚持 为 确 防 也 统筹规划原则, 由城 市的 规 划 部 门、 园林 管 理 部 门 、 害 管理 部 门等 协 商 规 划 , 出规 划 建设 方 案 。 灾 提 [ 关键词 ] 防灾公 园 防 灾功能 规 划原 则
学 校
避 难 面 积 5 .9 68
1统 筹 规划 .
公 园
1. 97 4
机 关
92 _9
停 车场
5 3 3
市 场
2 8 . 7
体 育 场
27 .4
车 站
11 . 6
道 路 活 动 中心 寺 庙
O5 .7 05 . 3 04 .9
加 油站
04 . 4
() 2 宿营地功能 。 严重灾害特别是像我 国唐 山地震 、 汶川地震 、 台湾 集集地震 以及 日本 阪神地震等建筑物破坏极为严重 的地震灾害 ,灾后 需要派遣部 队 、 医疗队和工程抢 险队支援灾区 , 并有 大批 的志愿者 , 需 要安排宿营地及其他相应的防灾设施 。公园东南部的体育场馆和中部 的多功能大厅 , 可以用作宿营地。体育场用作停车场。体育场馆周边的 地域 可 以设 置 厨 房 和 用 餐 场 所 。 () 3 医疗功能。公园东北角原有的医疗保健机构 , 灾时用作医疗 中 心或 医疗室 。 为伤员和避难人员提供 医疗服务和防疫 灭病 。 救护车通道 与公 园周边 的道路和公园内的棚宿 区连接 。 () 4 其他功能 , 主要包 括交通功能 、 防火树林带 、 标识功能等。救 灾 物 资储备仓库和管理办公 室利用公园内原有道路 , 规划避难道路 、 消防 和救援物资通道 、 救护车通道 。在棚 宿区西南角设直升飞机 停机坪 , 运 输 紧急救援物资和伤员。 园四周的树木灾时用作 防火树林带 , 于 公 有助 防止外围火焰向内部延烧 , 能遮挡火焰 热辐射和明火火星飞落到避 并 难场所 , 保护避难场所安全 。 在公园西北角设救 灾物资储备仓库和管理 办公室 , 并在设 救灾物资存放分 发处 。严重灾 害发 生后, 能够确保及 时 提供防灾减灾的 、 生活 必 需 的 物 资 。 规划建设 防灾公 园必须 “ 以人为本 ”强化城市 防灾结构 , , 并遵循统 筹规划 、平灾结合” 确保安全 、 “ 、 充分利用开放空 间、 强化防灾功能 、 方
城市防灾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城市防灾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城市防灾规划是城市规划中为抵御地震、洪水、风灾等自然灾害保护人类生命财产而采取预防措施的规划的通称。
下面由为你城市防灾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城市在面临越发多样化、复杂化的灾害类型时,通过风险评估明确城市的主要灾害和高风险地区,针对灾害发生的前期预防、中期应急、后期建立等不同阶段,指定包括政策法规型、管理型、经济金融保险型、教育型、空间型,工程技术型等全方位对策类型,对城市灾害管理体制进行整合,全社会共同参与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并对单项城市防灾规划提出规划的根本目标和原那么的纲领性方案。
(p29)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开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立的综合布局、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城市防灾规划除了规划本身要符合国家标准以外,在规划布局上应当服从城市规划的统一安排;城市规划也要尽量满足城市防灾规划的要求;城市防灾的各个专项规划一般仅针对各专业的防灾,各专项之间也应加强相互协作;城市防灾的各个专项总体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业工程规划。
应急决策原理城市减灾对策有技术性措施和社会性措施两大类,而城市灾害应急决策属社会性措施。
它强调城市要建成完整的防灾减灾网络及预警预案,在灾害事故到来时能有效地指挥管理,使政府及公众有充分的时间按预案要求有方案地避难、救灾,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及控制灾情,应急决策即按应急法令办事。
规划师、建筑师尤其要按防灾要求制定应急规划,如现代化城市应急救灾,必须具有便捷畅通的道路系统,并充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等。
这些。
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还很欠缺,不少新区规划也缺少此内容。
[5] 综合防护原理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任何严重城市灾害的发生和造成的后果都不可能是独立或单一现象。
因此,应从系统学的角度对其加以分析和评价,使之具有总体和综合的特性,并在此根底上制定城市防灾对策和措施,这就是城市综合防灾。
城市防灾概论教学大纲
西南科技大学课程教学大纲《城市防灾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urban disaster prevention课程编号:193990100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限选课学分: 1.5学时:24(其中:讲课学时:24,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适用专业:城乡规划开课部门: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一、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该课程以城市灾害与防灾减灾为研究对象,在城乡规划实践中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是城乡规划专业的限选修课程之一。
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城市防灾减灾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熟悉城市的主要灾害类型、防灾减灾的对策和主要防灾工程的基本知识,在具有进行灾害风险分析与评价初步能力基础上,具备城市防灾规划的初步能力。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该课程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完成之后、全面进行专项和系统规划实践之前进行教学安排。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第1单元绪论( 2学时)[知识点]灾害及城市灾害的概念、类型与特点;国内外城市防灾减灾工作。
[重点]城市灾害的成因、类型、特点及发展趋势[难点][基本要求]1、识记:灾害、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城市灾害。
2、领会:城市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3、简单应用:要求学生学习后能回答城市灾害的种类、成因、类型与特点。
4、综合应用:第2单元城市防灾学科建设( 2学时)[知识点]城市防灾学的概念、背景及研究基础;城市防灾学的研究内容、基本原理与重点研究方向。
[重点]城市防灾学的基本原理、城市防灾学的重点研究方向。
[难点][基本要求]1、识记:城市减灾、城市防灾、城市防灾学。
2、领会:城市防灾减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城市防灾学的研究内容、基本原理与重点研究方向等。
3、简单应用:4、综合应用:第3单元城市主要灾害研究( 4学时)[知识点]地震的成因、震灾要素、成灾机制及成灾条件;洪灾的概念及特点、洪灾的形成及影响分析、洪灾监测与预测;主要城市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下沉的成因与特点;风暴潮、沙尘暴与雷暴;城市火灾与空袭;城市水土流失;酸雨、光化学烟雾与可吸人颗粒物危害;城市生产事故;城市蚁害与蟑害。
3城市总体防灾空间规划
临海绿轴的防灾整治工作包括:与海边港口功能的协调用步行道连接海岸线上 的绿地空间和防灾据点设施平时作为散步路和滨水空间提高城市的亲水性;灾时, 作为临海地区的疏散道路和缓冲绿带.接收来自海上的救灾物资和救灾人员。
3)阻燃带
阻燃带是指能够阻止或延迟火势蔓延的带状城市空间。构成阻燃带的空间类 型和对象设施包括道路、广场、空地、建筑、植栽等。在主要避难道路、中心 避难场所、重要防灾据点、学校、医院等城市防灾设施周边需要积极地指定防 火地区推进周边地区耐火性能的提升。此外种植防火树种,提高植树密度形成 阻燃效率高的林荫带。阻燃带上的树种选择应结合气候和生长条件等要素,选 择阔叶、叶片含水量高、含油量低等防火效果好的树种以延缓火势蔓延(表3-5、 图3-13)。
土地使用规划在防灾减灾方面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①综合整理灾害信息,合理选用城市建设用地,建立安全的城市空 间结构;
②根据灾害潜势特性控制城市的灾害风险程度提出管制标准与开发
程序;
③对灾害潜势较高地区实施更严格的土地使用管制;避免潜在灾害发
生的概率,规定限制危险源的空间布局提供防护措施。
(2)防灾生活圈的规划与建设 在我国大陆地区,“防灾生活圈“多表现为防灾分 区的形式。 (3)住宅区防灾性能的提升 (4)旧区的更新与防灾
三级防灾分区:由自然边界、绿化带、城市主次干道为主要边界,社区为单位,
紧急避难场所的半径约为500m,分区隔离带不低于15m
在城市总体规划层面重点是一级防灾分区,二级防灾分区和三级防灾分区可 以在详细规划阶段进行规划编制
(六)分区土地使用防灾对策 在进行防灾分区之后需要对各个分区的灾害潜势和土地利用情况进行
(2)对外交通枢纽
(3)城市内部疏散通道布局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中的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中的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现代社会中,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城市安全问题与防灾规划变得尤为重要。
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中的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是一项关系到居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中的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的意义、原则与实践。
一、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的意义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是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居民生命安全:城市中人口众多,建筑物密集,一旦发生灾害,如地震、火灾、洪水等,将对居民的生命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通过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可以科学布局城市功能区,合理规划建筑物,降低灾害发生的风险,最大程度地保障居民的生命安全。
2. 保护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行的“血脉”,如电力、供水、交通等,一旦发生灾害,将对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影响城市的正常运行。
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可以合理布局基础设施,设置灾害预警系统,提高城市对灾害的应对能力,减少基础设施损失。
3. 保护城市环境:城市发展过程中,环境问题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减少灾害发生的概率,保护城市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的原则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遵循以下原则,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实施性:1. 预防为主: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的核心是预防。
在规划中,应根据历史灾害情况和科学的灾害风险评估,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减少灾害发生的概率。
2. 综合施策: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人口分布等,以形成合理的防灾方案。
3. 灵活适应: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需要灵活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
规划应具有可调整性和可持续性,随着城市的发展变化和灾害风险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三、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的实践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的实践需要多方合作,包括政府、专家、社会组织和居民的共同努力。
基于防灾减灾理念现代城市规划
基于防灾减灾理念的现代城市规划探讨摘要:保障公共安全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任务和主要内容,在城市规划中,应将安全置于首位,并将安全防灾理念贯穿于规划全过程,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及城市的正常运行及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灾害;防灾减灾现代城市具有生产与功能集中、人口集中、财富集中、建筑集中等特点,一旦发生灾害,损失将异常惨重。
从2003年席卷东亚的sars到2004印尼海啸、2005年美国新奥尔良飓风,再到2008年中国的南方雪灾、汶川地震及2011年日本大地震……各类灾害发生频率之高,破坏程度之大,严重威胁了人类社会的安全和发展。
新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实施)将城市规划定性为“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建设与发展、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将保障公共安全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任务和主要内容。
因此,城市规划工作者,不论是从事规划设计还是从事规划管理,都要切实承担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职责,为此必须加强对城市防灾、减灾、救灾的研究,将安全防灾理念贯穿于规划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及城市的正常运行及发展。
1城市灾害类型分析城市规划者要保障公共安全,有效预防和治理城市灾害,必须先要了解和掌握城市灾害的成因、类型、特点及发展趋势等。
城市灾害按产生的先后分为原生灾害和次生灾害,原生灾害是初发性的灾害,次生灾害是由原生灾害引发而产生。
原生灾害根据致灾因素又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1.1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以自然变异为主因产生的并表现为自然态的灾害,即那些因自然力的作用而给人类造成的灾害,如海洋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洪水灾害、地震灾害、森林灾害和农作物生物灾害等。
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是地质突变、气象异常及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1.2 人为灾害人为灾害是指以人为影响为主因产生的且表现为人为态的灾害,也称技术灾害,如战争、海难、空难、火灾、车祸、水土流失、噪声、酸雨、沙漠化、核泄漏、核污染等。
城乡总体布局-中图版选修4 城乡规划教案
城乡总体布局-中图版选修4 城乡规划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城乡总体布局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2.掌握城乡总体规划的目的、任务、原则、指标和方法。
3.熟悉我国现阶段城乡规划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
4.探究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进度第一节城乡总体布局概述1.1 城乡总体布局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1.2 城乡总体布局的历史演变和现代意义第二节城乡总体规划2.1 城乡总体规划的概念、任务及指标 2.2 城乡总体规划的原则和方法第三节城乡规划实践案例分析3.1 我国城乡总体规划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 3.2 常见城乡规划实践案例分析第四节城乡一体化发展4.1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4.2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要求和措施三、教学方法1.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通过学生的观察、发问与回答,逐步展开城乡总体布局、城乡总体规划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2.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调查和现场考察,加深对城乡规划实践的理解;3.注重学生的创新性和实践性,进行小组讨论、课题论证、实例分析等实践性教学。
四、教材中学地理选修4《城乡总体布局》分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五、评估方式1.写作业,覆盖每个教学内容所涉及的要点,回答基本问题;2.研究课题,针对某一城乡总体规划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价;3.阅读文献,撰写报告或展示课题的答辩。
六、教学资料准备1.运用PPT和黑板,配合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2.提供城乡总体布局、城乡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实践案例等相关文献资料;3.配合城市实景教学,带领学生进行城市考察,锻炼实践操作能力。
050607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5
1.城市综合防灾的有关概念
城市公共安全与城市防灾
– 城市公共安全和城市防灾应对的对象均有狭义和广义 之分
▪ 狭义:城市公共安全侧重于人为故意破坏,以及人为事故性灾 害;城市防灾侧重于自然灾害,以及人为事故性灾害
4
1.城市综合防灾的有关概念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范畴
– 尺度——研究地域范围为城区(可适当延伸到周边 地区)
– 深度——城市层面(可深化到分区) – 重点——空间(含设施)为核心制定对策 – 关系——作为专项规划,与城乡规划(总规层面)
协调并相互反馈、调整优化,指导单项防灾规划编 制和优化,纳入并优化重要防灾预案
– 区划、规划、预案(软)
– 法规、标准(软)
– 宣传、教育(软)
– 管理机构(硬)
– 研究测报机构与设施(硬)
– 防抗救护设施、空间和工程措施(硬)
3
1.城市综合防灾的有关概念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范畴
– 多灾种风险评估 – 全过程考量 – 全方位、多手段应对 – 全社会参与 – 整合型规划
– 属性是城市层面的公共政策(类似于城乡规划) – 对象是城市(承灾体)和对城市有全局影响的主要灾害 – 目标是提升城市整体防灾能力,降低综合风险水平
3. 大陆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规划现状(城市规划体系内)
《厦门市城市建设综合防灾规划》
总则 城市规划中的抗震设防要求及技术指标 工程抗震设防区划与工程防灾土地综合利用规划 城市建筑工程抗震防灾规划 生命线系统抗震防灾规划 次生灾害防止规划和避震疏散规划 城市建设抗台风防灾规划 山体边坡、高挡墙防灾规划 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防灾控制 建设系统应急救灾预案 综合防灾规划实施计划及检查监督办法 城市震后和风灾后恢复重建规划
《城乡规划设计》授课计划
《城乡规划设计》授课计划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城乡规划设计课程时长:48学时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城乡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城乡规划设计任务。
二、教学内容1. 城乡规划基本理论(8学时)a. 城乡规划的概念和意义b. 城乡规划的历史和发展c. 城乡规划的原则和基本内容2. 城乡规划设计方法(16学时)a. 现场调研和资料收集b. 确定规划目标和策略c. 制定规划方案和图纸绘制3. 案例分析(8学时)a. 不同类型的城乡规划案例分析b. 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4. 实践操作(4学时)a.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完成简单的城乡规划设计任务b. 教师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设计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课堂讲解:教师对城乡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案例进行讲解。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经验和看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规划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意见,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
2. 教学PPT:制作教学PPT,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3. 实践场所:组织学生到实地考察和进行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践能力。
4. 设备工具:提供必要的绘图工具和软件,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给出。
2. 期末考试: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城乡规划设计案例分析,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出成绩。
六、课程总结本课程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城乡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城乡规划设计任务。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城乡规划设计的核心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防灾减灾与城市规划
防灾减灾与城市规划在现代城市规划中,防灾减灾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城市规划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确保人民的安全和福祉。
因此,城市规划者需要全力以赴,制定出有效的防灾减灾策略,以应对自然灾害、人为灾害以及其他潜在的紧急情况。
防灾减灾与城市规划息息相关,因为城市规划可以帮助减少灾害发生的风险,并降低灾害对人民生命和财产的破坏。
首先,城市规划者应该考虑自然灾害的潜在风险,并根据这些风险制定城市发展的计划。
例如,在地震多发地区,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规划应该采取抗震设计标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此外,城市规划者还应该注意避免在洪水易发区建设重要设施,或者采取措施来保护建筑物免受洪水的侵害。
这样的规划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其次,城市规划者还应该考虑人为灾害的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规划。
例如,城市规划者可以确保建筑物和道路的布局合理,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此外,他们可以确保为火灾和爆炸等紧急情况提供足够的逃生通道和应急出口。
这样的规划可以大大提高人们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能力,降低伤亡和财产损失。
除了自然和人为灾害,城市规划者还应该考虑其他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如恐怖袭击、大规模疾病爆发等。
他们可以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政策来提高城市的安全性和灾害应对能力。
例如,城市规划者可以在不同区域建立足够的紧急医疗设施,以应对大规模疾病爆发的可能性。
此外,他们还可以与执法机构、反恐机构等合作,采取措施来提高城市的安全性,预防和应对恐怖袭击等事件。
在制定防灾减灾与城市规划的策略时,城市规划者应该充分考虑社区的参与和反馈。
他们可以与社区居民、专家和相关利益相关者合作,了解他们对灾害风险的看法和需求。
通过这样的合作,城市规划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社区的需求,并制定出更加切实可行的防灾减灾策略。
此外,城市规划者还应该注重培养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向公众传播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公众的应对能力。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发展与编制
二、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主要内容
(四)城市抗震防灾目标、标准、模式
防御目标——与城市建设与发展要求相适应,且不低于基本防御 目标
抗震设防标准——与防御目标要求相一致,当高于基本防御目标时, 抗震设防标准需提高。
苏州市——属于标准设防类的建筑按重大设防类采取抗震措施。 编制模式——按城市规模、重要性和抗震设防要求
现行法律法规主张政府编制防震减灾规划为主,较少提及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工作。 建议将抗震防灾规划纳入城市防震减灾工作重点,通过规划引导城市综合抗震防灾 能力的提高。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四分。
谢 谢!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四分。
二、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主要内容
(三)震灾评估和预测
地震危害程度估计; 易损性分析和防灾能力估计——进行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基
础设施和城区建筑抗震性能评价,评价城市抗震防灾现状 ; 设定不同强度地震下的震害预测——设防烈度地震、罕遇地震 影响下,场地地震破坏效应、预测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及分 布。
在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阶段,强化对城乡防灾规划中灾 害防御要求、城区建设与改造的设防标准、防灾避难场所建 设、次生灾害防御等措施的落实。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四分。
四、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监督管理
(二)实施阶段
新建、扩建项目抗震选址审查; 新建、扩建项目抗震设防监管; 现有重要城区、大型厂矿区、商务中心区、大型公共场所、大型地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五点 四分。
二、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主要内容
(十)避震疏散
合理估计不同强度地震下,需疏散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
确定避难场所选址的原则、类型 整合城市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馆、校舍、大型公共建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资料
第一章灾害:是以生存环境受到破坏,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的结果体现的。
城市灾害是指由于发生不可控制或未加控制的因素造成的,对城市系统中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物质财富造成重大危害的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
灾害分类:1、自然灾害:是以自然变异为主而产生的并表现为自然态的灾害。
2:人为灾害,指人类社会系统或自然社会综合系统运用发展的一种极端表现形式,是人为因素给人、自然社会带来的危害。
自然灾害的种类:1、气象灾害:①台风:特指其中心附近地面或海域12m高处最大风力≥12级(或≥64nm/h或≥32.7m/s)的热带气旋。
②大风:指瞬时风速≥17m/s③干热风:在我国,一般把日最高气温≥30°,最小相对湿度≤30%,并伴有3级以上风的综合性天气现象。
④沙尘暴:指大量沙粒和尘土被强风吹起卷入空中,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不足1000m的现象。
⑤霾:指空气中悬浮的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使能见度显著降低的天气现象,会对交通、环境、人体健康等造成危害。
⑥暴雨:(50mm≤日降水量<100mm),大暴雨(100mm≤日降水量<200mm),特大暴雨(日降水量≥200mm)。
暴雪一般是指24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10mm或以上,或12小时内积累降水量达6mm或以上的固态降水,会对农牧业、交通、电力、通信设施等造成危害。
高温:指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的天气现象、会对农牧业、电力、人体健康等造成危害。
2、洪涝灾害3、海洋灾害与海岸带灾:海岸崩塌是指发生在海岸的崩塌,主要发生在陡峭的岩岸或黄土类土组成的海岸。
4、火灾与爆炸5、地质灾害与地震: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爆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崩塌又称塌方,山崩是指陡峻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迅速崩落滚动,而后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现象,崩塌包括岩崩和土崩崩塌体完全脱离母体,发生的垂直位移量远大于水平位移量。
滑坡是指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整体向下滑移现象,也称垮山、走山、地滑、土溜。
2023年城乡规划师考试《规划原理》考点:防灾工程设施的布局
2023年城乡规划师考试《规划原理》考点:防灾工程设施的布局1.防洪防涝工程设施防洪防涝工程设施:堤墙、排洪沟渠、防洪闸和排涝设施组成。
当堤顶设放浪墙时,提顶标高应高于洪水位0.5米以上。
排洪沟的弯道半径不得小于5倍的设计水面宽度,安全超高为0.5米。
2.城市抗震设施避震和震时疏散:就地、中程(1-2公里半径内)、远程。
疏散通道:宽度不小于15米,为城市干道。
1000万人以上的城市,应有2条不经过市区的过境公里,间距大于20公里。
疏散场地:6度设防区,人均1平方米;9度,人均2.5平方米;(远离火灾,地势较高,无崩塌、地裂、滑坡危险,易于供水供电的区域。
3.城市消防设施指挥调度中心、消防站、消火栓、水池、望塔。
消防站:一级:6-7辆车,占地3000平方米。
二级:4-5辆车,占地2500平方米。
三级:3辆车,占地2000平方米。
微型:3辆车,占地200平方米。
布局:责任区4-7平方公里,接警5分钟到达。
港口城市设水上消防站,大企业设专业消防站。
消防车要进出方便,与医院、学校及人流集中建筑保持50米以上距离。
确保自身安全-与危险品、易燃易爆品生产储运点间距200米以上,且位于上风向或侧风向。
消防栓设置:沿路设置,靠近路口,间距不大于200米,道路宽度大于60米时,双侧设置,消防栓距离建筑大于50厘米,保证消防车通道的建设。
4.人防工程人防工程:避开重要军事目标,距离危险品设施50-100米,距离生活地点小于100米,布局要面上分散,点上集中,有重点的组成群体,便于开发利用。
主要工程:指挥所、医疗救护专业队、后勤保障、人员掩蔽工事、疏散干道。
5.城市生命线系统城市生命线系统包括:交通、能源、通信、给排水等城市基础设施。
保证设施建设的高标准、地下化、设施节点的防灾处理、设施的备用率。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607647课程名称:城市规划原理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必修课总学时:64 讲课学时:64 实验学时:0学分:4适用对象: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先修课程:建筑初步城市地理学执笔人:孟彩红审定人:董杰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城市规划原理是工程管理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它涉及到资源、环境、人口、经济、艺术等多学科知识,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全面系统的教学,阐明城市规划的意义,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课程教学:以所选教材为基本素材,参考书为辅助材料,结合实际,选取讲授内容,不断补充前沿知识理论。
采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可视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教改基本要求:除课堂讲授外,积极采用案例讲解、实地考察等教学方法。
采用课内教学和课外作业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课外作业旨在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三、课程重点与难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4学时)重点:城市的形成与定义,城市化的测度及其发展阶段。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6学时)重点:不同历史时期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以及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尤其是近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
第三章城乡规划体制(2学时)重点:城乡规划的法规系统、行政系统、技术系统以及运作体制。
第四章城市规划的价值观(2学时)重点:城市规划的目标与价值观,城市发展的理想目标及实现途径。
第五章生态与环境(2学时)重点:人与环境的关系,城市生态系统与城市环境第六章经济与产业(4学时)重点: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城市空间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城市规划中经济与产业的分析方法第七章人口与社会(2学时)重点:城市人口与社会要素,与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城市人口与社会的分析方法,城市人口预测的方法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规划原理教案—城市防灾工程规划城市是人口密集财富集中的地域。
在城市中发生的各种灾害,必将会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因此在城市规划工作中要把防灾规划及灾后的救护恢复作为一项重要的
内容。
一、防灾工程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城市防灾工程系统主要由城市消防工程、防洪(潮、汛)工程、抗震工程、防空袭工程及救灾生命线系统等组成。
1、城市防洪(潮、汛)工程系统
城市防洪(潮、汛)工程系统有防洪(潮、汛)堤、截洪沟、泄洪沟、分洪闸、防洪闸、排涝泵站等设施。
城市防洪工程系统的功能是采用避、拦、堵、截、导等各种方法,抗御洪水和潮、汛的侵袭,排除城区涝渍,保护城市安全。
2、城市消防工程系统
城市消防工程系统有消防站(队)、消防给水管网、消火栓等设施。
消防工程系统的功能是日常防范火灾,及时发现与迅速扑灭各种火灾,避免或减少火灾损失。
3、城市抗震工程系统
城市抗震系统主要在于加强建筑物、构筑物的抗震强度,合理布置避灾疏散场地和道路。
4、城市人民防空袭工程系统(简称人防工程系统)
城市人防工程系统由防空袭指挥中心、专业防空设施、防空掩体工事、地下建筑、地下通道以及战时所需的地下仓库、水厂、变电站、医院等设施组成。
平战结合,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包括地下商场、娱乐设施、地铁等均属人防工程设施范畴。
人防工程设施在确保其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为城市日常活动使用。
城市人防工程系统的功能是提供战时市民防御空袭、核战争的安全空间和物资供应。
5、城市救灾生命线系统
城市救灾生命线系统由城市急救中心、疏运通道以及给水、供电、通讯等设施组成。
城市救灾生命线系统的功能是在发生各种城市灾害时,提供医疗救护、运输以及供水、供电、通讯调度等物质条件。
它包括四大网路,即:海陆空交通运输系统、水供应系统、能源供给系统、信息情报系统。
二、城市防灾工程规划
根据城市自然环境、灾害区划和城市地位,确定城市各项防灾标准,合理确定各项防灾设施的等级、规模、布局及各项防灾措施;充分考虑防灾设施与城市常用设施的有机结合,制定防灾设施的统筹建设、综合利用、防护管理对策与措施。
城市防灾规划包括:城市防洪规划、城市防火(消防)规划、城市减轻灾害规划及城市人民防空规划。
(一)、城市防洪规划
城市防洪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属重要项目,其主要内
容:确定城市防洪的标准;确定城市防区段安全泻洪量、设防方案、防洪堤坝走向、排洪设施位置和规模以及防洪设施与城市道路、公路、桥梁交叉方式;确定排涝防渍设施。
1、城市防洪标准
城市防洪标准是防洪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的重要依据和前提条件。
城市根据其社会经济地位重要程度和城(镇)区内城市人口数量分为四等,其防洪标准应按表6-7-1的规定来确认。
城市的等别和防洪标准
位于山丘区的城市,当市区分布高程相差较大时,应分析不同量级的洪水可能淹没的范围,根据淹没区的重要程度和非农业人口数量以及主要市区和高程等因素,按表6-7-1规定确定其防洪标准。
位于平原、湖洼地区,防御持续时间长的江河或湖泊高水位的城市,一般可在表6-7-1规定的范围内,取较高的防洪标准。
2、城市防洪对策
在平源地区,当河流贯穿城市或一侧通过,城市地低于洪水位,应修建防洪堤。
当河道贯穿城市,河床较深,易引起洪水对河岸的冲刷,应有挡土墙等护岸工程,也可与滨河路相结合。
城市位于山前区,地面坡度大,山洪出山沟口多,可以
采用排(截)洪沟。
当城市上游近距离内有大中型水库,应提高水库的设计标准。
城市地处盆地、低地,暴雨时易发生内涝,应在城区外围建防洪堤,并修泵站排涝。
位于海边城市,受海潮及飓风的袭击,应建海岸堤及防风林带。
3、城市防洪措施
城市防洪措施,主要有排洪沟、截洪沟、防洪堤、排涝设施等。
(二)、城市消防规划
消防规划的主要内容:划定消防分区,明确重点消防地段;确定消防指挥系统和消防站点布局、主要消防通道及疏散避难地。
消防设施的布局:消防单位从行政上划分为总队、支队和中队。
其中,中队为消防工作基层单位,总队、支队在大中城市设置。
消防站占地及装备状况也可分为三级:(1)一级消防站,有车6~7辆,占地3000m2左右。
(2)二级消防站,有车4~5辆,占地2500m2左右。
(3)三级消防站,有车3辆,占地2000m2左右。
消防站的责任区面积宜为4~7km2。
1.5万人~4万人城镇可设一处消防站。
消防站应在接警报后5分钟到达出事地点。
沿河、沿海港口城市应设水上消防站。
消防站应布置在责任区中心,交通便利。
如城市干道的交叉口。
消防站应与医院、幼托小学等人流集中单位保持一定距离。
消防栓应沿道路设置,在城市给水规划时一并考虑。
建筑物的消防距离应按专门规定。
多层建筑的防火间距要大于6m,高层建筑主体须有不小于1/4周长的防火面,防火面一侧的裙房高度不应大于5m。
(三)、城市减轻震灾规划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有突发性,破坏力大,次生灾害多,对城市生命财产会造成很大损失。
地震可以预测、预报、但难预防。
可以通过制定减震灾规划,使一旦发生地震,尽量减少生命及财产的损失。
城市抗震及减灾应从规划方面采取以下对策:
(1)在城市布局时应考虑抗震因素,用地应避开滑坡、塌陷、断裂带地区,避开软土及液化土层地带。
(2)城市布局采用组团式,组织楔形绿地插入城中,可以提供避震疏散之用。
(3)安排疏散路线及疏散空间,居住区可就近疏散至公园、运动场地等处。
(4)疏散通道要有足够的宽度,即使两旁建筑物倒塌,也不至于阻断通行。
(5)医疗单位应重点防护,抗震结构标准要高一些,一些重点防护单位要标明,如变电所、易燃易爆仓库、煤气以及燃气罐储藏地等。
(6)烈度在8度以上城市,建筑密度宜低于20%,1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应有两条不经过市区的过境公路。
(四)、城市人民防空规划
城市人民防空规划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
我国的人防工程建设方针是:“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平战结合,质量第一”。
重点设防城市要编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及人防与城市建设相结合规划,对地下防灾(包括人防)设施、基础工程设施、公共设施、交通设施、贮备设施等进行综合规划,统筹安排。
城市人防工程在总体规划阶段包括:确定人防系统的组成、主要人防设施的布置、确定人防设施的标准。
在详细规划阶段应包括:地下设施的规模数量、位置布局、平时的用途等。
人防工程设施在布局时,要避开易遭受到袭击的军事目标,避开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及储存单位。
人防工程的布局要注意面上分段,点上集中,应有重点的组成群体,便于连通及平时的开发。
地上地下建筑物要统一安排。
城市人防规划的规模预测估计战时留城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例,一般为40%~50%。
在居住区规划时,成片居住
区可按居住建筑总面积的2%设置人防工程,此项工程在规划审批时确定,其投资有专项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