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上《第3课三峡之秋》
秋语文五上第一单元《三峡之秋》课件
![秋语文五上第一单元《三峡之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44e1408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96.png)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 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 江也变的热烈了,像一 条金鳞巨蟒,翻滚着, 呼啸着,奔腾流去;同 时又把它那激荡的、跳 跃的光辉,投向两岸陡 立的峭壁。于是,整个 峡谷,波光荡漾,三峡 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气 息。
站在长江边,你会 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勾划,思考: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绘三峡之秋的, 每一个时段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课时作业
( )的峭壁( )的果实 ( )的露水( )的秋天 ( )的黄昏( )的小溪 ( )的气息( )的光辉
早晨,透明的露水 闪耀着,峡风有些凉 意,满山的橘树和柚 树上仿佛撒撒了一层 洁白的霜,新鲜而明 净。太阳出来,露水 消逝了,橘树和柚树 闪烁着阳光。三峡中 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三峡之秋
序言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 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 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小学《三峡之秋》课文
![小学《三峡之秋》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aa528682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4e.png)
小学《三峡之秋》课文三峡已经是秋天了。
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树和柚树开场。
接下来为你带来小学《三峡之秋》,希望对你有帮助。
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
越到秋天,月亮们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而那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
就在这时候,月亮们开场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的气息。
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树和柚树上撒下一层洁白的霜,清新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了,橘树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吼叫着,奔腾流去;而一面又把那激荡、跳跃的光芒,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
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起了一层青色的雾。
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
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亮堂的小溪。
夜,终于来了。
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月亮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
只有偶然驶过的赶路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太狭小,连月亮也来得很迟很迟。
起初,峡里只能感觉到月亮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月亮突然出如今山上。
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局部;像一块宏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
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比照得异常明显—一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亮,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月亮那清冽的光芒,一直泻到江面。
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五年级课文《三峡之秋》教案
![五年级课文《三峡之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990a7a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48.png)
五年级课文《三峡之秋》教案五年级课文《三峡之秋》教案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五年级课文《三峡之秋》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课文《三峡之秋》教案篇1【教材分析】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
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好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
本文的作者方纪对三峡的秋景的描写更是美丽动人,比喻生动、形象,语言优美,描写的景物静中有动,读后宛如身在画中。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感受三峡秋天的美景,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是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三是要学生继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来学习独立阅读课文。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4、通过自我批注与诵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感受三峡秋天独特的美,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5、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三峡群峰秀丽、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你们可曾想到,古往今来,关于它的诗作竟然有近万首。
唐朝最伟大的诗人李白就曾这样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吟诵: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三峡到底有什么魅力吸引无数文人墨客驻足流连,抒情感慨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三峡,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板书课题)二、交流所收集的有关三峡的资料,对三峡有个了解。
本文写的是三峡秋景,那三峡在哪儿?它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通过预习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介绍资料,教师概括性地对学生的介绍进行评价。
三峡之秋 (长春版)五年级上册
![三峡之秋 (长春版)五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72c55545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2b.png)
Download prompt: This PPT courseware has been carefully prepared by our store. We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can help everyone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PPT courseware, i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北师大版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三单元
三峡之秋
序言
下载提示: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 决实际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的大峡谷——长江三峡:
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小学语文五上《第3课三峡之秋》
![小学语文五上《第3课三峡之秋》](https://img.taocdn.com/s3/m/53ac0e66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b0.png)
《三峡之秋》一、教材说明课文描述的是中秋这一天从早晨到夜晚三峡景色的转变。
描述同一景物的转变,可以用许多方式,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选编本课的用意:一是让学生受到三峡美景的熏陶,培育审美情趣;二是让学生在阅读中琢磨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学习目标1.熟悉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季的美景,使学生受到酷爱祖国大好河山,酷爱大自然的教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述景物的方式。
三、教学建议1.准备三峡风光的图片、资料、录像带或多媒体课件。
2.可先播放三峡风光的录像带、多媒体课件,或请一两位去过三峡的学生谈谈看到的三峡景色,或引导全班学生背一两首与三峡有关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学习情境。
课文的时间线索超级明显。
别离用“早晨”“中午”“下午”“夜”这些词语交待时间,而且用这些词语作为段落的开头。
明确地显示文章的层次。
教师应引导学生读读、想一想、画画,对文章的线索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可以设计以下问题:(1)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述三峡景物的?(2)画出表现顺序的词语。
(3)读一读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益处。
接下来,教师进一步提示:课文描述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转变,读一读,说说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别离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划出重点词语。
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全班讨论,得出结论:(1)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珠的转变(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
(2)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势(翻腾、咆哮、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
(3)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青色而透明。
(4)夜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惊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3、三峡之秋》优秀教案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3、三峡之秋》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ad684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72.png)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3、三峡之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三峡秋天的景色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三峡秋天景色的美。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来描绘景色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描写秋天景色的课文,谁能给大家分享一下你最喜欢的课文片段?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三峡之秋》,让我们一起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
(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学生字词,交流学习心得。
(三)感知课文内容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一)学习课文第1-3段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第1-3段中描述三峡秋天景色的语句,体会其表达的美感。
(二)学习课文第4-6段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第4-6段中描述三峡秋天景色的语句,体会其表达的美感。
(三)学习课文第7-9段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第7-9段中描述三峡秋天景色的语句,体会其表达的美感。
第三课时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本课文的感受。
(二)写作训练1.请同学们以“三峡之秋”为题,写一篇描绘三峡秋天景色的作文。
2.教师给出写作指导,提示同学们注意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三)课堂小结1.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峡之秋》,领略了三峡秋天景色的美。
2.希望大家能够学会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美好。
五、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第1-3段。
2.家长签字确认。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三峡之秋》,使学生了解了三峡秋天景色的美,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来描绘景色,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峡之秋》ppt课件
![《三峡之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ee1fd3baf45b307e87197a1.png)
学习要求:
1.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三峡之秋的美景。 2.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3.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三峡秋天景物的?
学习生字:
长江平静而轻 缓地流淌,变得像
一条明亮的小溪。
下午的三峡——
朦胧
岸边的渔
火、江心的灯
标,接连地亮
起。
连同它们在
水面映出的红
色光晕,使长
江像是眨着眼
睛,沉沉欲睡。
像一块巨大的, 磨平、发亮的云母石。 月亮和山的阴影, 对比异常明显——山 是墨一般的黑,陡立 着,倾向江心,仿佛 就要扑跌下来。
夜晚的三峡——幽 静
早晨、中午、下午、晚上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各有什么作用?
首 尾 开头:总写了三峡的秋天是一个成熟的季节。 照 结尾:点明所写的美景正值中秋。 应
学写生字:
蟒 眨 驳 曳 朦 胧
学写生字:
冽 泻 凌
课文理解:
读第一自然段,想想作者主要是通 过对什么的描述来写三峡之秋的成熟气 息?
叶子也如同那青 色的岩石一般,坚硬、 挺直。越到秋天,它 们越显出绿得发黑的 颜色;而那累累的果 实,正在由青变黄, 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 来。
秋天的三峡—— 成熟
满山的橘树和 柚树上仿佛撒了一
层洁白的霜,新鲜
而明净。
读课文2-6自然段,用简洁的词语 概括三峡不同时间段景色的特点。 早晨: 中午: 下午: 晚上: 明丽 热烈 朦胧 幽静
重点写橘树和柚树上的露水。 重点写长江。 重点写雾。 先写长江的宁静,偶然被惊 动。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月 出。
2019年五年级上册第3课《三峡之秋》word教案学案说课稿案例
![2019年五年级上册第3课《三峡之秋》word教案学案说课稿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6262ce302d276a200292e72.png)
2019年五年级上册第3课《三峡之秋》word教案学案说课稿案例教材简析《三峡之秋》是作家方纪的一篇美文。
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了中秋这一天中三峡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1、积累词汇;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作顺序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景物的方法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作者如何描写三峡不同的景色的及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作者如何描写三峡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色的。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2、准备三峡的风光片VCD,实物投影,课堂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
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板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学生介绍三峡你们对三峡了解多少,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学生根据课前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报、交流)1、可以介绍三峡的地理位置,老师将学生找到的地图投影,让学生介绍:三峡位于长江中游,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
主要景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还可以让学生介绍其他资料。
3、引导背诵描写三峡的古诗,如:《早发白帝城》你们想不想亲眼去看看三峡?感受一下?教师播放三峡VCD三、出示课时学习目标1、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条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出示自学指导(一)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
不认识的字要借助字典注意读正确。
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画出体现顺序的词语。
(5分钟后,看哪组回答的最好。
)(引导学生读出)(一)自学质疑(学生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
小学五年级语文《三峡之秋》教案(通用10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三峡之秋》教案(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dd81273e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8d.png)
小学五年级语文《三峡之秋》教案(通用10篇)小学五年级语文《三峡之秋》教案(通用10篇)小学五年级语文《三峡之秋》教案 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祖国山河的美丽。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师生共同交流课下搜集的关于三峡的资料,可以是文字资料,可以是照片,也可以谈谈自己游览三峡的感受。
教师酌情补充。
二、检查预习情况1、让学生说说自己通过预习得到的收获。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写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下列特点:早晨:清新而明净明朗中午:热烈下午:平静、轻缓夜:沉沉欲睡惊醒3、朗读课文三、深入学习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思考并讨论;课文是如何具体地写三峡一天中的美景的'?把你喜欢的句段找出来,读一读,加以体会。
2、学生自学,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讨论结果。
4、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四、布置作业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观看三峡风光片。
教案点评: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
略读课文仍要放手让学生自学。
导入新课时,师生共同交流课下搜集的关于三峡的资料,可以是文字资料,可以是照片,也可以谈谈自己游览三峡的感受。
第二步,让学生说说自己通过预习得到的收获。
深入学习阶段,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思考并讨论;课文是如何具体地写三峡一天中的美景的?把你喜欢的句段找出来,读一读,加以体会。
最后观看三峡风光片,增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小学五年级语文《三峡之秋》教案 2设计理念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
五年级上《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三峡之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7c8c1b2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e6.png)
五年级上《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导语:教学设计是老师教学过程中的得力助手,在教学过程中充当很重要的地位,能使教学过程有条不紊地进展。
下面和一起来看看五年级上《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想象,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秋之三峡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在读中想象三峡之秋的美景,学习按照时间顺序观察与描写的方法。
教具准备:三峡风光图片、朗读配乐。
教学方法:情境朗读,自主探究。
(1)介绍三峡的地理位置。
(三峡位于长江中游,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全长139千米。
)
(2)描写三峡的古诗,《早发白帝城》。
思考:全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美景的?
读课文2-6自然段。
找出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圈画出来。
早晨——橘柚树——明丽
中午——长江——热烈
下午——长江、雾——平静
夜晚——长江、月——宁静
模仿本文写法,写一篇习作或片段:参考题目《校园之春》,写完后出示一到两篇交流。
三峡之秋
早晨——明丽
中午——热烈
下午——平静
夜晚——宁静。
三峡之秋教案 《三峡》优秀教案优秀5篇
![三峡之秋教案 《三峡》优秀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3ea5caa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4e.png)
三峡之秋教案《三峡》优秀教案优秀5篇关于三峡之秋教案(精篇一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东至湖北宜昌,全长193公里。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
瞿塘峡长8公里,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峡。
它应该也是雄伟险峻的一个峡。
端入口处,两岸断崖壁立,相距不足一百公尺,形如门户,名燮门,也称瞿塘峡关,山岩上有“夔门天下雄”五个大字。
左边的名赤甲山,相传古代巴国的赤甲将军曾在此屯营,尖尖的山嘴活像一个大蟠桃,右边的名白盐山,不论天气如何,总是迂出一层层或明或暗的银辉。
瞿塘峡虽短,却能“镇全川之水,扼巴鄂咽喉”,有“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连荆楚压摹山”的雄伟气势。
古人形容瞿塘峡说,“案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
巫峡在重庆巫山和湖北巴东两县境内,西起巫山县城东面的大宁河口,东至巴东县官渡口,绵延四十五公里,包括金蓝银甲峡和铁棺峡,峡谷特别幽深曲折,是长江横切巫山主脉背斜而形成的。
巫峡巫峡又名大峡,以幽深秀丽著称。
整个峡区奇峰突兀,怪石磷峋,峭壁屏列,绵延不断,是三峡中最可观的一段,宛如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充满诗情书意,可以说处处有景,景景相连。
清人许汝龙“巫峡”诗中说:“放舟下巫峡,心在十二峰。
”这里群峰竞秀,气势峥嵘,云雾缭绕,姿态万千。
白帝城重庆市奉节县地处长江三峡西首和库区腹心,东临三峡大坝,西靠重庆,南连张家界,北接西安,是渝东、陕南、鄂西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幅员面积约为 4099 平方公里,总人口 100 万,是长江三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和绝世奇观天坑地缝所在地。
白帝城历史悠久回味无穷,在奴隶社会时期,这一带曾是巴、蜀两国的领地,并于西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 1016 年)建为夔子国。
封建社会时期,无论是设县、设州、设路,这里一直都保持着行政和军事的显赫地位。
唐时设夔州府,辖十九州县。
宋时置夔州路。
奉节在周赧王元年(公元前 314 年)建为鱼复县,时我国早期所建县邑之一,距今已有 2300 多年的历史。
小学五年级语文《三峡之秋》精选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三峡之秋》精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c19e06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b8.png)
小学五年级语文《三峡之秋》精选教案《三峡之秋》作者方纪对三峡的秋景的描写更是美丽动人,比喻生动、形象,语言优美,描写的景物静中有动,读后宛如身在画中。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三峡之秋》精选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三峡之秋》精选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学习课文,把握三峡景物在一天中的不同特点。
2.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优美、清丽的语言;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写景抒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抓住文章的感情脉络,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对长江、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激发学生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难点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及具体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2.带领学生扫清字词障碍,积累美词佳句3.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三峡秋天的美重点难点了解三峡秋景的美,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三峡群峰秀丽、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古往今来,关于它的诗作竟然有近万首。
唐朝最伟大的诗人李白就曾写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三峡到底有什么魅力吸引无数文人墨客驻足流连,抒情感慨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三峡,领略三峡秋天的神韵。
二.初读课文,了解写作顺序三峡之秋就是三峡的秋天,在作者的眼中三峡的秋天是怎样的呢?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去感受一下作者笔下的三峡之秋。
(生自由读课文) 谁愿意说说,作者眼中三峡的秋天是怎样的? 我觉得是美丽的。
三峡秋天的美充满了什么气息?是一种什么样的美? 成熟的秋天的气息;一种成熟的美。
你从哪儿找到成熟这个词的?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是的,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概括了三峡秋天总的特点:成熟美,那三峡秋天的这种成熟美又是通过哪些景物体现出来的呢?我们一齐来读读第一段。
(生齐读课文第一段) 第一自然段重点描写了哪种景物,都写了它们的什么? 重点写了橘柚树,写了橘柚树的叶子和果实。
西师大小学语文五上《第3课三峡之秋》word教案新部编本 (1)
![西师大小学语文五上《第3课三峡之秋》word教案新部编本 (1)](https://img.taocdn.com/s3/m/4c5bbfbaaef8941ea76e05a5.png)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三峡之秋》一、教材说明课文描写的是中秋这一天从早晨到夜晚三峡景色的变化。
描写同一景物的变化,可以用许多方法,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受到三峡美景的熏陶,培养审美情趣;二是让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建议1.准备三峡风光的图片、资料、录像带或多媒体课件。
2.可先播放三峡风光的录像带、多媒体课件,或请一两位去过三峡的学生谈谈看到的三峡景色,或引导全班学生背一两首与三峡有关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学习情境。
课文的时间线索非常明显。
分别用“早晨”“中午”“下午”“夜”这些词语交待时间,并且用这些词语作为段落的开头。
明确地显示文章的层次。
教师应引导学生读读、想想、画画,对文章的线索有一个总体的印象。
可以设计以下问题:(1)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景物的?(2)画出体现顺序的词语。
(3)读一读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接下来,教师进一步提示: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划出重点词语。
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全班讨论,得出结论:(1)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
(2)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势(翻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
(3)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青色而透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之秋》一、教材说明课文描写的是中秋这一天从早晨到夜晚三峡景色的变化。
描写同一景物的变化,可以用许多方法,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受到三峡美景的熏陶,培养审美情趣;二是让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建议1.准备三峡风光的图片、资料、录像带或多媒体课件。
2.可先播放三峡风光的录像带、多媒体课件,或请一两位去过三峡的学生谈谈看到的三峡景色,或引导全班学生背一两首与三峡有关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学习情境。
课文的时间线索非常明显。
分别用“早晨”“中午”“下午”“夜”这些词语交待时间,并且用这些词语作为段落的开头。
明确地显示文章的层次。
教师应引导学生读读、想想、画画,对文章的线索有一个总体的印象。
可以设计以下问题:(1)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景物的?(2)画出体现顺序的词语。
(3)读一读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接下来,教师进一步提示: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划出重点词语。
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全班讨论,得出结论:(1)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
(2)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势(翻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
(3)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青色而透明。
(4)夜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惊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
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
写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三峡特点:宁静而神秘。
本文语言流畅、优美,适合学生反复朗读体会。
朗读的时候还应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来读。
在读不同的段落时注意语调、语速的变化。
例如读早晨的三峡,语调应是轻快的,这样才能把三峡明丽的特点展现出来。
读中午的三峡,语速应快一些,语气是热烈的。
读夜晚的三峡,语速应慢下来,体现三峡的宁静之感。
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配乐朗读,慢速默读,自由吟读等手段,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把优美的画面,真挚的情感读出来。
四、参考资料方纪原名冯骥,河北束鹿县人,现代作家。
1919年生,1936年参加革命,1939年到延安,曾在文协、马列学院、《解放日报》社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任热河省文联主席。
解放战争时期到前线任随军记者,在冀中文联、《冀中导报》等处工作。
解放后任《天津日报》文艺部主任、天津市文化局长、作协天津分会主席等职。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桑树底下的故事》,中篇小说《不连续的故事》,长诗《大江东去》,评论《学剑集》,散文特写集《挥手之间》。
《三峡之秋》写于1956年10月。
同年,还写过《长江行》《枇杷山公园即景》等跟长江有关的文章。
《三峡之秋》约万字,分三个部分,主要是写人事,写秋景只是一个“引子”,由秋景引出人事。
但这个引子有相对的独立性,选为教材,也很完整。
教学实录之一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后,回答。
生: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写了三峡在中秋节这一天早晨、中午、下午和夜晚的景色。
师:很好,你很会读书,不仅读得快,而且边读边想,抓住了文章的结构,大家如果都像他这样读书的话,你们也很棒的!师:既然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我们就按时间顺序来学学吧!请大家细细地读一读写早晨的段落,想想这一段作者写了三峡的哪种事物,它有什么特点?你能感觉到什么?生自由读,然后汇报。
生:读了这段话,我知道作者主要写了橘树和柚树。
(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正确,就肯定。
然后再请学生汇报,不需要教师重复多遍这个问题。
)生:我知道三峡早晨的橘树和柚树很美。
你看太阳还没出来,露水闪耀白色的光,给橘树和柚树撒下一层洁白的霜,好漂亮。
生:其实露水是变化的,开始像一层洁白的霜,后来太阳出来了,露水就消逝了。
师:你读懂了橘树和柚树上的露水在发生变化,真能干!生:我从“橘树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感受到橘树和柚树真的很美。
师:你们读了这段,有哪些想法?生:我感觉三峡秋天的早晨空气很“清新”。
师:就像用筛子滤过似的,是吧?生:我从“明净”一词感觉到三峡的早晨很明朗干净。
师:为什么呢?生:因为有露水啊!师:哦,橘树和柚树的叶子是绿色的,果实是黄色的,现在被露水一洗,就……生:绿色的被洗得更绿,黄色的洗干净了,在阳光的照耀下,变成金色的了。
师:所以课文中有词在描写这种景色,是哪个?生:明净生:绿叶金实生:明丽师:在这种环境下,你想干什么?生:我想唱歌。
生:我想伸出手去接住一滴露水。
生:我想抱着橘树柚树摇一摇,让露水洒在我的身上。
生:我想吹一曲竹笛。
师:对呀,老师觉得三峡的早晨就像一曲笛子独奏,轻快明朗。
你们听……播放笛子独奏《三峡情》师:你们知道该怎么读这段吗?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一读好吗?学生自读指名读,评读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早晨这一段,你们说说,我们刚才做了些什么?生:找到这段话主要描写了什么事物。
生:了解这种事物的特点和变化。
生:还要在文中去抓住重点词语去理解秋天的特点。
生:我们刚才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课文了。
师:很好,大家学得很用心。
那现在就带着这些要求去读读后面三个时间段,你喜欢哪个你就选择哪个去读。
学习自学,然后汇报。
在汇报的同时,把音乐素养与语文感悟充分融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读完这段后的真实感受。
以下是一些同学的发言。
中午:生:我从“翻滚着、呼啸着”想到了龙。
生:我感觉中午的三峡很热烈,就像一首雄浑的交响乐曲,豪迈,奔放。
生:我想起了邓老师教过我们的《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下午:生:黄昏到了,一切静下来了,我觉得应该读得平静而轻缓,就像课文中那句“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生:刚才听他读这一段,我有一种感觉,我好像在听吹箫,那么轻,那么悠扬。
生:我听过葫芦丝,也挺像这种味道的。
生:我家有一盘萨克斯演奏曲,里面有首《回家》非常好听,黄昏到了,最能够想起家人,最怀念家乡。
生:我想起了八册的时候邓老师教我们的那首《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师:你们能举一反三,这是学习语文的窍门,恭喜你们找到了这把钥匙。
这段确实是有点舒缓而轻柔,但是有你们所说的这么多的离愁别绪吗?在课文中去看看!生:老师你说得对,长江在黄昏时候像“一条明亮的小溪”,读的时候应该稍微慢一点,但是还是要很快活的样子。
夜:生:“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
”我感觉到三峡到了夜里,是那么宁静,我好想抱着长江,给他唱首《摇篮曲》。
(众笑)师:是啊,长江白天太累了,夜晚也该让他休息了。
可是长江生命力又是那么活泼,它是不甘于平庸,不会把时间白白浪费的,你听,夜里,他醒了,望着渐渐升起的月亮,明亮的眼睛眨巴着,他想干什么呢?生:他想看他的妈妈还在不在。
生:(指着前面那位同学说)他还想听他的妈妈给他唱摇篮曲。
(众大笑)师:可是长江到了夜里是个很乖的孩子啊,他会像他妈妈哭闹吗?生:不会。
生:他想让他的妈妈给他讲个故事。
师:对呀,我们一起来当他的妈妈,给他讲个月亮的故事好吗?师:你看啊,秋天的三峡真的是多才多艺呵!既会吹笛子,还会吹箫,吹萨克斯,吹葫芦丝,演奏交响曲,还能和我们唱唱《摇篮曲》,讲讲故事;有时候他像个小孩,活泼可爱;有时候像个姑娘,温柔甜美;有时候像条龙,翻滚呼啸;有时候像首小夜曲,宁静轻柔。
它能够随着时间不停地变换自己的身份,能够应付各种各样的变故,从容大方,变化自如,所以作者说三峡的秋天充满了……生:成熟的秋的气息。
师:对,成熟的三峡的秋天。
那总的说起来,这时候的秋天是个什么人呢?生:成熟的人。
生:中年人。
师:因为,这一天,正是……生:中秋。
师:用比较坦然、欣赏的语调去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师:学了这课,你最想做什么?生:我想画三峡的秋天。
生:我想用竖笛吹一首曲子。
生:我想唱《三峡情》。
生:我想唱《长江之歌》。
师:呵,你知道得还真不少,我这儿准备了一首《长江之歌》,大家一起来听听。
课堂在“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