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院系管理体制改革报告
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院系二级管理改革
根 据 专业 建设 需 要 , 教 学 、 研 、 设 、 理 、 生 将 科 建 管 学 工 作 等 任 务 合 理 分 配 到 各 系 及 有 关 部 门 ,根 据 在 编 制 数 内科 学 地 设 置 岗 位 , 施 岗位 任 务 管 理 。强 化 岗 实 位 、 化身 份 ; 效 优 先 、 顾 公平 ; 酬 一 致 、 化 淡 绩 兼 责 强 考 核 。通 过 岗 位 激 励 机 制 , 现 岗 位 聘 用 能 上 能 下 、 实 待 遇能 高能低 、 员 能进 能 出的人 才 资源 合理 配 置 , 人 实 行 由身 份 管 理 向 岗 位 管 理 的 转 变 。 岗 位 业 绩 津 贴
,
成为学 院的管理
、
式 特 别是 院系两 级 管理 体制上 进行 过 探索 和改革 但成功 的或取 得 突破性进展 的并不 多 校普遍存在着管理 粗细失 当 问题
, 、
与监 控 中心
。
同 时 使 院 ( 系 )成 为具 有 相 对 独 立 和 拥
。
。
目前
,
高职 院
有 相 应 自主 权 的 办 学 实 体
照学校有关规 章制度
、
在学 校 的统
、
一
领导下 按
,
、
运 行机制失灵等突出
、
,
行 使专业 建设
、
教学 管理
,
科
并凸显 教学质量难 以保证
。
资源利用率低下
、
技 服 务 师 资 队伍 建设
、
、
学生 教 育管理 等职 权
,
管理
充分
二级院系管理体制改革报告
二级院系管理体制改革报告2021年,学校持续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开展二级学院改革,扩大了二级院系人事自主权、财务管理自主权、事项决定自主权,充分激发了学校的办学活力。
一、完善制度建设,筑牢二级院系管理体制改革基石在2021年,学校修订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二级学院党总支委员会会议议事规则》等规章制度,确定二级学院议事决策范围,明确权利、职责清单,深入推进二级院系改革,完善二级院系人事、财权、事权下放,充分调动学校各院(部)的办学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加大执行和监管力度,确保“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
二、扩大二级院系人事自主权,激发二级院系参与改革积极性在人才引进方面,学校与二级学院(部)都结合生师比和总课时数来动态控制人员引进数量,中级及以下职称教师的招聘条件由二级学院(部)拟定,报人事部门;副高及以上职称、博士及以上学历等高层次人才由各二级学院(部)根据实际情况推荐人选,由学校统一进行面试、考核。
在队伍管理方面,各二级学院(部)独立制定本学院(部)教研室、专业和课程团队的建设计划,报学院批准后实施。
各二级学院(部)可根据需要拟定本学院(部)办公室主任、专业主任人选,拟定人选后报学院备案。
在绩效考核方面,二级学院自行制定年度考核办法及年终部门统筹绩效分配,在年度考核时,中层以下人员的年度考核实施完全由各二级部门自行制定考核办法及实施;学校按照《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系列文件》开展绩效奖励工作,各部门自行制定本部门具体的年终部门统筹绩效考核办法及个人分配办法。
三、扩大二级学院财务管理自主权,提升二级院系自主创收动力扩大二级学院包干经费范围。
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财务法规和学校财务制度,在学年财务制度框架内,合规合法使用各项经费。
现正逐步将办公经费、劳务费、培训费等费用的管理权和支配权下放至二级学院管理分配。
扩大增收节支自主权。
完善普通高校二级学院(系)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
完善普通高校二级学院(系)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意见(试行)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二级学院(系)一级的规模不断扩大,担负的职责越来越重。
为完善高校二级学院(系)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和2006年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完善我省普通高校二级学院(系)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按照2006年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提出的“明确职责、健全机制、交叉任职、共同负责”的要求,完善二级学院(系)管理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形成既有利于行政开展工作,又有利于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党政分工协作、共同负责的管理格局。
二、明确二级学院(系)党组织的工作职责。
二级学院(系)党委(党支部)要围绕学院(系)中心工作,管思想、管干部、管人才,参与讨论决定学院(系)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负责学院(系)党的建设和师生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党支部建设,领导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组织,做好基层统战工作,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提出的目标任务在本单位的贯彻落实。
三、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和完善二级学院(系)党政沟通协调、决策和监督机制,凡属二级学院(系)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决策之前党委(党总支)书记、院长(系主任)之间必须充分沟通酝酿,取得共识后再提交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决定。
凡涉及二级学院(系)发展的重大问题或与教职工利益相关的问题,决策之前应通过“双代会”、教授会议、青年教师会议等形式征求意见。
二级学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参加人员包括院系级党政正、副职领导,视会议内容可扩大至二级学院(系)党委(党总支)委员、工会主席、团总支书记等有关人员。
某某大学关于二级学院管理体制的规定
**大学关于二级学院管理体制的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学校管理机制,规范二级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管理,充分调动学院的办学积极性,促进教育教学建设与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大学章程》,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学校实行“学校、学部、学院、系(专业)四级建制,以校、院两级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学院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的具体组织实施单位,在学校授权范围内依据其职责实行自主管理。
第二章学院决策机制第三条学院党政联席会议是学院决策的基本形式,由学院院长、党委(总支)书记、副院长、副书记组成。
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决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事项。
党政联席会议主持人根据会议内容确定,属于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选拔任用等事项的,由学院党委(总支)书记主持,其他行政事项由院长主持。
第四条院长是学院行政主要负责人,对学院的行政事务行使管理权。
院长定期向本学院全体教职员工或教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工作。
第五条学院党委(总支)负责学院思想政治和党建工作,保证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学校各项决定在本学院的贯彻执行,支持并监督院长履行其职责。
第六条学院(学科)学术委员会依其章程独立行使学术权力。
第三章学院运行机制第七条机构设置与人员管理。
1、学院设立党政综合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等科级建制机构。
学院可根据工作需要设立不具备行政级别的学系和教研室等教学基层组织,并报学校相关部门备案。
群、团等基层组织依据有关规定设立和运作。
2、依据学校总体规划要求,负责制订本院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人才引进计划。
3、依据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在学校核定的编制和岗位职数范围内,按照学校的进人标准向学校推荐调进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的人选。
根据学院岗位设置和要求,进行学院内的人员调整,根据需要聘用由学院支付报酬的临时工作人员,并报学校人事部门备案。
高校二级教学管理体制改革
高校二级教学管理体制改革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逐年加快,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很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已超过万人以上。
从各高校外部来看,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办学更注重质量、效益和内涵的发展;从高校内部来看,办学模式正在向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转变,二级学院数量不断增加,学校的教学组织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旧的校级教学管理体制已不适应新的办学模式发展的需要。
一、高校二级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教学管理在高校管理中占有重要位置,是高校管理的核心任务,教学管理任务是以日常教学工作为对象而实施管理职能的工作过程[l]。
在现代大学管理体制下,高校的二级学院是学校直属基层行政和教学组织机构,是校级教学管理的主体和学校发展的依托,在履行高校社会职能时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多年来,高校教学管理体制一直在进行改革探索,目前,发达国家普遍实行的学院制教学管理模式被国内许多高校选择采用。
其实质是将校级高度集中统一的教学管理模式向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转变,赋予二级学院更多的教学管理自主权,由二级学院来决策制定目标和具体组织实施,将原来属于校级教学管理职能部门的一部分权力下移,如决策权、管理权和财务权等,将校院二级不同的教学管理职能进行划分,减少校级教学管理部门的管理跨度、幅度和难度,明显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
高校二级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有利于设立科学合理的二级办学目标,形成二级学院机构内部资源协调、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协调发展的局面,能够更好地适应人才培养多元化的要求,有利于学科的交叉与综合,有利于竞争和激发内部活力,有利于教学资源共享,使集权与分权相结合,使集体和个人发展能够有机联系的机制,这是我国高校在多年的不断改革探索发展中,进行结构优化,提高管理效率的现实选择,对不断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对高校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二级教学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国内很多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体制尚在探索实践之中,没有形成一种有效的、规范化的管理体制,二级学院一直处于听从校级管理部门的被动指令状态,积极性和内部活力大受影响,其职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高校校院二级管理改革现状调研与对策分析
高校校院二级管理改革现状调研与对策分析一、校院二级管理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校、院二级建制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前,于1929 年颁布了《大学规程》和《大学组织法》, 规定大学可以设置文、理、法、教育、农、工、商、医8类学院, 称之为“大学”, 必须设立3个以上学院, 形成了大学—学院的二级建制, 学院有较大的自主权。
第二阶段是校、系二级建制阶段。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高等教育学习苏联的模式, 从1951年底到1953年进行了全面院系调整, 把原来的综合大学调整为文理大学、单科性大学和单科性学院, 取消了学院建制, 建立工、农、医、师范、政法、财经等系。
系是按照相近专业设置的高等学校基层教学行政组织, 系内设专业教研室, 教研室成为承担教学活动的最基本单位。
在这一阶段, 同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 高等教育实行校级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 系一级权力非常有限。
第三阶段是校、院、系三级建制, 系一般不设行政级别,高等学校内部实行校、院两级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 1992年高校进行了合并调整, 学科门类迅速增多。
特别是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以后, 由于专业数量显著增多, 导致系的数量显著增多, 给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大学管理幅度的扩大与原有的高校管理体制的不适应日趋明显。
学校规模和学科门类的扩大要求高等学校进行分层管理, 学校是一级办学管理实体, 学院是学校领导下的二级办学管理实体, 管理权力在学校和学院两级管理实体之间进行分配。
第四阶段是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并将其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国家层面确立的425个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中48个属于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
许多试点院校均将推进校院管理体制改革,作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关键点和突破口,旨在优化高校内部治理结构,通过校院两级分权,实现管理重心下移,以充分发挥学院作为办学主体的积极性,复归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特性,使其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办学。
结合学院院系两级管理体制说明组织结构形式和效果
结合学院院系两级管理体制说明组织结构形式和效果摘要: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大学综合改革、完善大学内部治理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核心是通过调整校院两级管理的权力、责任和义务,结合事权下放财权、人事权,落实学院办学自主权,使学院真正成为办学实体。
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改革,在推进过程中要明确领导责任,找准改革着力点,坚持问题与目标相结合的导向,整体设计改革方案,做好改革风险评估。
关键词: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全面实施“双一流”建设进程中,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调整校院两级的权力、责任和义务,落实学院办学自主权,下移管理重心,变“校办院”为“院办校”,使学院真正成为办学实体,可以充分调动学院的办学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激发学院的办学活力、内生动力和发展潜力,激励学院自觉争创一流,从而推动学校整体高质量发展,提高大学的整体竞争力。
大学内部管理现存的主要问题新时代,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基本保持稳定,内涵发展、自主创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心任务。
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机制做保障,但我国大学内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等教育中心任务目标的实现。
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校院两级管理权责划分不够合理。
学院一级被赋予的事权与所掌握的财权、人事权不匹配,办学重心偏向学校层级,学院没有真正成为办学实体,直接影响了学院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目标与任务导向问题。
校部机关、学院与学院领导个人的聘期目标任务都不够清晰具体,没有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主要建设工作任务责任主体不明确,影响了大学办学绩效的提高。
三是内部日常管理存在的问题。
大学内部管理多呈现条块分割局面,管理碎片化、项目化,“头重脚轻”。
校部机关虽掌握大量办学资源,但易陷入纷繁复杂的具体事务中,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抓战略发展、宏观管理和对学院办学的监督上;而学院的日常工作则疲于应付上级具体事项的要求,不能将主要精力投入教学科研的建设与创新上。
我国高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调研报告_刘亚荣
业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东北 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南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山东农业大学) 进行了访谈, 他们都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各自学校 的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现状及问题。
通过调研, 大家普遍认为, 从实践者角度 看, 高校的校院两级管理改革是指对学校教育资 源重新整合和优化配置, 形成学校— ——学院两级 管理层次; 转变学校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能, 管理 重心下移, 建立以学院为中心的管理体制, 明确 校院职责和权限, 以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和办学 水平。这种定义比较符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 而从管理学角度, 管理的分权不是 “全是或者全无 的概念”①, 集权与分权是与决策权力的集 中 程 度相关联的概念, 很难判断某种管理是明确的分 权或者明确的集权。所以, 理论上要研究的, “不是应该不应该集权还是分权, 而是哪些权力 易于集中,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集权的成分多一
3
3
100
注: 缺 2 所高校相关数据
表- 2 所调研高校层次分布表
高校 层次
A
B
C
D
E
F
合计
数 量 (所 )
9
11
6
7
0
2
35
比例(%) 25.7 31.4 17.1
20
0
5.7 100
注: A 为 “985 工程”高校; B、没有进入 “985 工程”、但进入 “211 工 程”的 高 校 ; C 、 没 有 进 入 “985 工 程 ” 或 “211 工 程 ”, 但 有 博 士 点 的 院 校 ; D、 没 有 博 士 点 , 但 有 硕 士 点 的 院 校 ; E、 没 有 硕 士 点 的 本 科 院 校; F、高职或者专科院校
复旦大学启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精简版)
复旦大学启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复旦大学启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复旦大学启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激发院系活力《复旦大学关于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在历经两年多的修改和讨论之后,已于本周面世。
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解读了文件的精髓:那些能够制定出优质发展规划,并且已经形成高水平学术共同体的院系,将在经费投入、人事聘任、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获得充分的自主权。
学校宏观管理学院自主运行学校根据院系的规划和发展情况进行资源配置,由院系自主调配资源。
一直由学校行政部门决定的人事、财务、资产、人才培养等审批权,也将下放给院系等基层学术组织由学校来主导甚至决定下属各个院系的发展,在复旦大学将成为历史。
今年年底前,复旦大学各个院系将全面实行自治 --学校根据院系的规划和发展情况进行资源配置,由院系自主调配资源。
一直由学校行政部门决定的人事、财务、资产、人才培养等审批权,也将下放给院系等基层学术组织。
学术赋权,让学术决策更加贴近教研一线一直以来,社会对于大学的行政化诟病不断。
大学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学术共同体。
但是,现代大学学术体系和学科体系非常复杂,不同学科以及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科都有不同需求。
原本所有的决策都由学校来做,包括院系发展也是如此。
复旦此次改革,就是让事关学术发展和人才引进以及培养的决策权,从学校下沉到院系,甚至由那些在科研和教学一线的教授来决定,这才符合大学这个学术共同体的本性。
学校有关负责人说。
据记者了解,国内高校近年来一直在尝试通过二级管理激发大学的活力,但至今没有高校全面推开这一做法。
按照规划,复旦大学将用两年的时间,建立健全学校宏观管理、学院自主运行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
今后除了极少数特别重大事项以外,大部分学术事务将交由学院自己拍板决定。
学校则将更加注重宏观规划,以及对学院的自主管理运行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
但这并不意味着简单地把校长以及行政部门的权力分散到学校上千名教授手中,而是将院系变成学术发展的有效决策和组织者,增加院系这个基层学术共同体的活力,最终完全实现由校办院向院办校的转变,从而使得大学更有活力。
完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院系二级管理机制
然。
上级部门精神传达、 教职工政治思想 、 组织工作划 归为行政部门负责。教学管理、 教学成果 、 教学奖 励、 专业设置 、 专业建设、 专业发展 目 等划归专 标 业技术性部 门负责。各部门又可根据工作需要酌 情分没为下级部门, 目 并 各个部门的工作岗位具 有不均等性 , 根据具体时期的工作需要指定安排。 由于教学与专业技术性工作难度大、 创新要求高、 技术性强; 相对而言, 行政性工作组织性强 , 有规 律可寻, 约定俗成 , 所以专业技术性的工作职能应 摆在首要位置。
、
一
们 与 学习 借鉴。 与外院 学习 问、术交流 加强 皎 访 学
势在必行。 学习他们成功的 经验, 学习他们的校园 文化 , 甚至可考虑与外校教师互聘。 这些不能只停 留在过去的行政层面上,应让专业精英教师和有 技之长的年轻教师有机会外出学习与交流 , 通 过这种方式可带动—批新的技术骨干 , 从而使系 部专业教师队伍承前启后 、 既往开来。 总之。职业技术学 院实行系部二级管理以 后, 各项工作都要为系部专业的特色建设 、 发展服 务, 为加强和巩 固系部文化服务。强化绩效管理 , 行政 、 专业职能分明 , 注重整体的效益 , 打造系部 品牌专业、 示范性专业 , 适应教育教学质量工程 以 改革的要求 ,把我院建设成为国家级示范性高等
高职院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分析.doc
高职院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分析作者:寇宝明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23期[摘要]文章揭示了高职院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成因,围绕如何发挥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探讨了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改革问题[作者简介]寇宝明(1959- ),男,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学管理与质量控制。
(陕西西安710077)[课题项目]本文系陕西省2008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创新高职学院两级管理体制机制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SJG-GZ080029)[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985(2009)35-0011-02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为了增强办学活力,对院系两级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从中寻求高职院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途径,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1.止于两级权限职责制定,迷于职教学术权力发挥。
在高职院校中,教师拥有充分的学术权力是其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性与创造性持久发挥的保证,这一权力是否有效发挥是判断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
然而,一些高职学院将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简单地理解为院系两级在人、财、物原有管理内容上的分权和系、处干部竞聘上岗,以及两级权限下新的职责制度的制定,而忽视了作为办学主体的核心力量——骨干教师的职教学术权力在根本制度上的建设与发挥。
因此,现有的管理体制重管理干部岗位竞聘,轻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的选拔与培养,致使骨干教师涌向管理岗位,影响了专业建设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重教学任务完成,轻职教科学研究,影响了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缺乏教师的参与管理,影响了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
关于实行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指导意见14 - 副本
关于实行院、系(院、部)两级管理体制改革
的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深化我院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逐步建立适应现代大学教育发展需要的新机制,促进我院各项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现就我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
实行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旨在以创建现代大学制度为目标,依据学院章程等法律法规,逐步建立“权责明晰、管理高效、富有活力”的科学治理结构,降低管理重心,强化目标管理,增强各系在办学中的活力,促进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二、基本原则和思路
基本原则是:统一领导、分步实施,立足当前、兼顾发展。
基本思路是:以目标管理为牵引,以提高质量效益为核心,兼顾权力责任共担、兼顾新老校区发展。
三、主要内容
(一)人事制度方面
在遵循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基础上,引入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以目标管理、学生数量为基本依据,按照“三管三放”的原则,改革用人制度。
(二)经费分配使用方面
逐步实行“总量控制、定额核拨、的管理方法,即统一领导、资金集中、核算集中、分级管理、财权下放、权责结合。
(三)目标管理方面
学院管理机制由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转变,各系根据学院所下达的目标管理任务书,在目标管理任务范围内行使职权,承担责任。
(四)监督评价方面
建立科学、规范的监督、评价制度,实行分级考核管理。
学院对各系实行目标考核,各系负责本部门内部考核。
考核结果与人员任用、经费分配、薪资发放等事项挂钩。
“放管服”视域下高校二级学院管理体系研究
“放管服”视域下高校二级学院管理体系研究一、引言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旨在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强化监管,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高校作为国家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也在不断探索“放管服”改革的路径,加强学院管理体系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
本文将从“放管服”视域出发,对高校二级学院管理体系进行研究,以期为高校管理体系改革提供一定的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二、“放管服”改革推动高校管理体系变革1. “放权”促进高校二级学院自主发展“放权”是“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校管理体系变革的关键环节。
在原有行政管理模式下,高校二级学院普遍受到上级部门的过多干预和限制,影响了学院的自主发展和创新能力。
通过“放权”改革,赋予学院更多的自主权,有利于激发学院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学院管理体系的变革和完善。
2. “简政”优化高校二级学院管理流程“简政”是“放管服”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也是高校管理体系改革的着力点之一。
在过去的管理模式下,高校二级学院管理流程通常繁琐复杂,学院管理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在繁杂的行政事务上,影响了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和教学质量。
通过“简政”改革,优化学院管理流程,简化行政手续,有利于提升学院管理效率,释放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创新活力,提高学院整体运行效果。
3. “优化服务”提升高校二级学院教学质量“优化服务”是“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校管理体系改革的关键任务之一。
在过去,高校二级学院在教学服务方面通常受到部门的辖制和规定,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导致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通过“优化服务”改革,提升学院教学服务水平,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院的整体竞争力。
三、高校二级学院管理体系现状分析1. 学院内部管理结构目前,大多数高校二级学院内部管理结构相对固化,一般采取行政主导的管理模式,管理者通常由行政人员担任,教师参与度较低。
一些学院在管理体系上存在着教学与管理脱节的问题,教师的教学投入不足,管理者的行政管理过于繁琐。
关于学院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调研报告
关于学院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调研报告调研负责人:王怡民调研组成员:屠群峰金萍女根据学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安排和部署,本调研组承担学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项行动计划调研课题之一《学院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的调研工作。
本调研组采用专题问卷调查和专题座谈会的形式开展课题的调研工作,通过问卷调查和专题座谈,以进一步理清学院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学院管理中不符合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剖析了学院管理中阻碍科学发展的问题,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学院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思路和建议。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开展情况(一)调研目的通过调研,了解目前学院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的思路和建议。
(二)调研依据本次专项调研的依据主要是学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2008年暑期中层干部学习班中理出的有关学院管理机制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意见和建议;学院内部管理体制机制的相关文件等。
(三)调研方式通过专题问卷调查和专题座谈会的方式。
专题问卷包括问卷答卷人的基本信息、学院内部组织机构、学院内部分配制度、有关考核问题及其他意见和建议等五个方面,设计了学院内部管理中有关体制机制问题教职员工比较关注的20个问题,向学院各部门教职员工发放问卷180份(除成人教育学院和后勤服务总公司未发),回收159份。
召开专题座谈会三次,对象为各系(分院),以两个系合并召开的形式,参加座谈会的教职工36人。
(四)调研组成员分工调研组负责人王怡民总体负责调研工作、设计调研计划和方案,形成调研报告。
调研组成员屠群峰负责编制调查问卷并发放,起草调研报告。
调研组成员金萍女负责回收问卷并对问卷各项数据进行统计。
(五)体制和机制的概念界定1、体制。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在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等的总称。
与本调研课题有关的是内部组织机构、内部分配制度、部门和个人的考核评价方法、形式等均属于管理体制的内容。
我国高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调研报告_刘亚荣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3
68
●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点, 何时又需要较多的分权”②。
从调研结果看, 在 35 所高校中, 有 5 所高
基于以上理论的认识以及实际管理者的管理 校仍完全实施 “一级管理”体制, 人事、财物和
报
只能作为典型调查结果。
明校院两级管理分权内容和分权程度。下面分别 告
3、所调研高校校院两级管理分权状况。
就这三项内容的调查结果表述如下。
表- 1 所调研高校学科类别分布表
高校学科
理工 经济
综合性
师范类 农林类 医科类 合计
类别
科类 管理类
数 量 (所 )
15
8
4
4
1
1
33
比例(%) 45.5 24.2 12.1 12.1
考 学生教育管理经费和第二课堂费、研究生管理工 校由校级承担, 但有 6 所高校的学院承担投资比
察
表- 5 日常行政办公运行费状况表
调
日常运行费状况 校拨经费充足 校拨经费不充足, 校拨经费不充足, 合计
研
学院自筹经费补充 学院无经费补充
报
数 量 (所 )
7
20
7
34
告
比 例 (%)
20.6
58.8
调
校院两级管理的改革基本处于 “事权下移, 财权、人权和重大事权仍然集中在校级”的状
研
态, 呈现出管理中的 “职能分权”特征, 仍然是一种集权状态。这种管理状态与我国高校和
报
政府存在密切的、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直接相关。因此, 我国高校很难实行真正的学院分权
二级管理体制下的院系教学管理工作创新
二级管理体制下的院系教学管理工作创新随着高校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 各高等院校都在积极推行二级管理, 进行二级管理的研究。
在二级管理体制下教学管理工作逐步从粗放型走向精细化, 从注重向外扩张趋于提升内涵建设水平, 能够更快地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作为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重心的院系教学管理工作必须推陈出新、开创新的教学管理工作方法。
而“实现高等院校管理体制的创新,从本质上讲,就是要遵循现代大学的发展规律, 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 促使大学逐渐完善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相统一的机制, 提高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相协调的能力。
”笔者从高校管理体制创新的角度出发探讨二级管理体制下院系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
一、创新管理理念, 崇尚以人为本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 “所谓管理得好, 主要是做好人的工作。
”而做好人的工作就需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简而言之, 就是把人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
现代意义上的人本思想主要包括两层含义, 首先, 人是社会的主体,是一切活动的根本因素。
第二,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
具体在高等教育管理中, 就是“指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和各类教育在组织教育、教学、生产、科研和行政等各项管理实践活动中必须以人为中心,一切从人出发, 把人看成是教育管理活动的中心和主旋律”。
二级管理体制下的教学管理工作采取新的人事分配制度,实行以岗位定薪酬,多劳多得,能够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教师的创造精神和潜能。
学院在坚持对教师物质激励的同时, 也必须注意情感激励, “情感激励是一种人情味很浓的管理方法。
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尊重人, 使被管理者处处感到自己受到重视和尊重。
”二级学院的管理者需要将科学管理与情感交流相结合,创造和谐、自由、平等的工作环境, “达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情感和行为的高度契合,最终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从而使高等教育管理达到最佳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级院系管理体制改革报告
一、完善二级学院考核体系,推动学校全面改革发展建立绩效激励机制
以学校绩效工资改革制度为指引,坚持“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兼顾效率与公平,将教职工的收入与岗位职责、业绩、知识技术成果等挂钩;统筹考虑各类人员收入水平,促进人才队伍健康发展;制定各类奖励办法,优化奖励体系,对在教书育人、专业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激活分配机制,鼓励教职员工参与学校重大项目建设。
开展目标考核工作。
不断完善二级学院工作考核目标,提升考核指标的科学化、合理化,兼顾数量和质量,聚焦重难点,以学校重点工作为指导,以培育大成果为目标,注重规范化建设,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作为奖惩和专业建设投入比例的依据,设置目标考核奖,加大奖励力度,以此推动二级学院改革发展。
2021年学校从党建工作、重点工作、教学工作、社会服务与科研工作、学生工作、师资队伍建设共6个方面设置了考核指标,明确各二级学院2021年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职责和任务,明确考核要求和标准,为学校全年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推动学校全面改革发展。
二、抓好基层教学组织建设,试点学院改革成效显著
学校从2018年起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模式。
学校是决策的中心,二级学院是管理的中心,系(教研室)、实验中心成为质量监管的中心。
二级学院管理体制改革的宗旨是以人为本,教学是中心、科研是重点、管理是服务、和谐是根本、发展是目标。
抓好以系、教研室和实验中心为代表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强化教学基础地位、提高人才培养综合能力、加强教学条件建设。
通过党政联席会议、全体教师会议等形式,使系(教研室、实验中心)主任、普通教师都必须且能够参与二级学院重大事项的决策、实施全过程,为学院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
实现了系(教研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的显著提升,实现了教育教学效果的持续健康发展。
以人为本,树立服务意识,树立管理与育人并重的思想,将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
进一步扩大二级院系办学自主权,配备系一级教学管理人员和党务管理人员,建立了校院系三级质量监控体系、校院系三级纪检监督体系、校院系三级考核体系等,加大向二级院系下放人、财、事权的力度。
为实现试点二级学院改革的总体目标要求,确保管理职权明晰、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机制顺畅,机电工程学院作为试点二级学院,在学校内设机构改革的基础上重构管理架构和职权,建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三年来各项工作高效
开展,各专业协调发展,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学校在全校推进和深化新的二级院系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成功模式。
三、完善二级学院财务管理制度,院系分级管理成效显现
基于校院系三级管理模式,完善二级学院财务管理制度。
进一步明确校、院两级的财务审批权限,提高包干经费的下放比例等。
二级学院在遵循学校财务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对本学院及下属各系实施严格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
系做好具体项目经费预算及初审,报二级学院审批。
四、完善二级学院人事管理制度,激发人才队伍发展活力
完善二级学院人事管理制度,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人才引进制度,赋予二级学院人事代理制人员管理权,对副高级职称合同制教师实施特殊薪酬制,博士可按副教授待遇低职高聘。
系做好人才引进资格初审及考核资料初审,报学院讨论。
在绩效分配权方面,在学校绩效考核目标统筹指导下,允许各二级学院自主制定《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以及重大贡献奖二次分配办法,拉开差距,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完善二级学院创收优惠政策,允许二级学院对于奖励性绩效工资及其他非教学工作量,可以自行制订计算标准和发放标准,提高教师开展科研和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保证完成学校计划内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二级学院可根据学校的教师工作量和考核办法自行安排教师的教学、科研等工作任务,组织教师培训,支持教师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
五、改革成效和方向
学校在校院系三级管理模式下进行二级院系管理改革,扩大了二级学院内部机构设置权、人事管理权、财务管理权、绩效分配权、项目评审权、评优奖惩权等办学自主权,同时强化对院系的目标考核,使院系真正成为主动作为、充满活力的办学主体。
形成了学校宏观管理调控,二级学院质量主体责任,自主办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管理体系,充分调动了二级学院工作主动性,发挥了二级学院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办学活力,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通过加强二级学院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社会力量的合作,拓展共同发展职业教育的利益共同体,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多元办学主体运行机制初步形成。
学校对试点学院基本实现由全面管理转为宏观调控管理,由直接管理转为间接管理,由过程管理转为目标管理。
改革措施有力,执行政策到位,改革效果显著,体现了显著的推广借鉴价值。
形成了完善的校院系三级管理制度文件汇编,为进一步深入推进管理模式改革,提高学校治理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我校机电工程学院智能控制系党支部获评2021年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2021年二级学院教师所得绩效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
学校将进一步完善二级院系人事管理体制,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人岗相适,避免人浮于事,机构臃肿,人力资源成本过高等情况;完善教学运行与管理体制,在专业建设、教学运行、教学评价等方面加大自主权,让教师、系(教研室)主任、二级督导、学院在教学工作的准备和审核过程中各司其职,尽可能减少缺陷和不足,有效提升了教学规范化效果;完善放管服改革,提高学校层面的指导和服务能力,一切从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和社会服务水平的角度出发,做好对二级学院的政策指导和服务监督。
深化二级学院和处室考核改革。
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指挥棒”作用,将绩效工资分配与任务落实情况挂钩,同时健全完善处室、二级学院考核工作方案,对完成学校考评任务突出的部门进行奖励,鼓励各处室、学院超额完成任务、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多做贡献,形成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