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一数学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高一数学教案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支配,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等等,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学高一数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中学高一数学教案1
一、目的要求
结合集合的图形表示,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
二、内容分析
1.这小节接着探讨集合的运算,即集合的交、并及其性质。
2.本节课的重点是交集与并集的概念,难点是弄清交集与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分与联系。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说出A的意义。
2.填空:假如全集U={x|0≤x6,X∈Z},A={1,3,5},B={1,4},那么,
A=_________,B=__________。
(A={0,2,4},B={0,2,3,5})
新课讲解:
1.视察下面两个图的阴影部分,它们同集合A、集合B有什么关系?
2.定义:
(1)交集:A∩B={x∈A,且x∈B}。
(2)并集:A∈B={x∈A,且x∈B}。
3.讲解教科书1.3节例1-例5。
组织探讨:
视察下面表示两个集合A与B之间关系的5个图,依据这些图分别探讨A∩B与A∈B。
(2)中A∩B=φ。
(3)中A∩B=B,A∈B=A。
(4)中A∩B=A,A∈B=B。
(5)中A∩B=A∈B=A=B。
课堂练习:
教科书1.3节第一个练习第1~5题。
拓广引申:
在教科书的例3中,由A={3,5,6,8},B={4,5,7,8},得
A∈B={3,5,6,8}∈{4,5,7,8}
={3,4,5,6,7,8}
我们探讨一下上面三个集合中的元素的个数问题。我们把有限集合A 的元素个数记作card(A)=4,card(B)=4,card(A∈B)=6.
明显,
card(A∈B)≠card(A)+card(B)
这是因为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重复现象的,在两个集合的公共元素只能出现一次。那么,怎样求card(A∈B)呢?不难看出,要扣除两个集合的公共元素的个数,即card(A∩B)。在上例中,card(A∩B)=2。
一般地,对随意两个有限集合A,B,有
card(A∈B)=card(A)+card(B)-card(A∩B)。
四、布置作业
1.教科书习题1.3第1~5题。
2.选作:设集合A={x|-4≤x2},B={-1
求A∩B∩C,A∈B∩C。
(A∩B∩C={-1
中学高一数学教案2
一、目的要求
1.通过本章的引言,使学生初步了解本章所探讨的问题是集合与简易逻辑的有关学问,并相识到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离不开集合与逻辑的学问。
2.在小学与初中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并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3.从集合及其元素的概念动身,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二、内容分析
1.集合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至于逻辑,可以说,从起先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学问的驾驭和运用,基本的逻辑学问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相识问题、探讨问题不行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相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本章学习的基础。
把集合的初步学问与简易逻辑学问支配在中学数学的最起先,是因为在中学数学中,这些学问与其他内容有着亲密联系,它们是学习、驾驭和运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
与逻辑。
2.1.1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
3.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学生相识学习本章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
4.在初中几何中,点、直线、平面等概念都是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类似地,集合则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在起先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相识。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
三、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
教科书引言所给的问题。
组织探讨:
为什么“回答有20名同学参赛”不肯定对,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归纳总结:
1.可能有的同学两次运动会都参与了,因此,不能简洁地用加法解决这个问题.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以前我们解一个问题,通常是先用代数式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进一步求解,也就是先用数学语言描述它,把它数学化。这个问题与我们过去学过的问题不同,是属于与集合有关的问题,
因此须要先用集合的语言描述它,完全解决问题,还须要更多的集合与逻辑的学问,这就是本章将要学习的内容了。
提出问题:
1.在初中,我们学过哪些集合?
2.在初中,我们用集合描述过什么?
组织探讨:
什么是集合?
归纳总结:
1.代数:实数集合,不等式的解集等;
几何:点的集合等。
2.在初中几何中,圆的概念是用集合描述的。
新课讲解:
1.集合的概念:(具体举例后,进行描述性定义)
(1)某种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简称集。
(2)元素: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a是集合A的元素,称a属于集合A,记作a∈A;
a不是集合A的元素,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
例如,设B={1,2,3,4,5},那么5∈B,
注:集合、元素概念是数学中的原始概念,可以结合实例理解它们所描述的整体与个体的关系,同时,应着重从以下三个元素的属性,来把握集合及其元素的准确含义。
①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即给定一个集合,任何一个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