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讲义-十九世纪后期文学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文学讲义-十九世纪后

期文学

一、历史背景

1、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矛盾重重

2、出现了多种社会哲学思潮

德国尼采的超人哲学

法国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

奥地利弗洛依德的心理学

法国泰纳的决定论(种族、环境、时代)

3、欧美文学流派繁多,思想各异,相互影响,并存发展

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法国:

莫泊桑(短篇小说之王):

短篇(350多篇)—《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

长篇(6部)—《一生》、《漂亮朋友》(代表作)

法朗士:《克兰比尔》、《诸神渴了》

2、英国:

哈代:《德伯家的苔丝》、《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无名的裘德》

伏尼契:《牛虻》

3、挪威:

易卜生:《玩偶之家》、《人民公敌》、《社会支柱》(共创作26部剧本)

4、波兰:

显克微支:《火与剑》、《洪流》、《你往何处去》(1905年获诺贝尔奖)

5、俄国:

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契诃夫(470多篇中、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第六病室》、《套中人》

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

6、美国:

马克•吐温:《竞选州长》、《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王子与贫儿》、《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欧•亨利:《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最后一片藤叶》(300多个短篇小说)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野性的呼喊》、《马丁•伊登》(代表作)

三、自然主义文学

1、含义:

19世纪60年代起在法国形成的文学思潮,以左拉、龚古尔兄弟为代表。其理论以实证主义哲学为基础,主张文学创作中运用生理学、遗传学、病理学、解剖学等原理去分析和表现人的生物本能,注重对人的生理因素的分析。认为人只能消极地受环境的支配,人的社会行为也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决定。

2、自然主义的思想特征:

(1)继承19世纪上半叶巴尔扎克、司汤达、福楼拜的现实主义

观点,将真实和客观性视为文学创作的首要条件。

(2)自然主义接受了巴尔扎克描写一段历史时期,反映整个社会的成功经验。

(3)机械地将自然科学的理论搬到文学创作中,从生理角度去表现人,特别是以遗传学的观点去理解促使人行动的原因。

3、自然主义文学的特征

(1)照相式地实录生活(艺术家只是一名记录员)

(2)注重人物的气质特点,忽略典型的创造

(3)淡化故事情节

4、代表作家

左拉:《卢贡—马卡尔家族》(20部小说)包括《小酒店》、《娜娜》、《萌芽》、《卢贡大人》

龚古尔兄弟:《修女菲洛梅娜》、《热曼妮•拉瑟顿》

四、唯美主义

1、含义:

19世纪末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艺术的目的就是“美”,与政治、道德、功利无关。艺术高于一切,超然于世,生活应模仿艺术。注重形式将美。

2、王尔德:唯美主义代表作家

王尔德(1854-1900)出生于爱尔兰的都柏林一个著名医生家庭,母亲是诗人。深受前拉斐尔画派(认为真正的艺术存在于拉斐尔以前)的影响,成为罗斯金(艺术批评家,支持拉斐尔学派)和佩特唯美主

义美学思想的信徒。

《道林•格雷的画像》(小说)

《莎乐美》(诗剧)

《快乐王子》(童话)

五、象征主义

1、含义:

19世纪后期兴起于法国的文学(诗歌)流派。象征主义认为现实世界是“虚幻而痛苦的”,人们内心的“另一世界”才是真实的、美的,而这两个世界是互相感应契合的。诗歌的任务就是沟通两个世界,象征是沟通两个世界的媒介。主张采用象征、暗示、烘托、对比、联想等手法写作,因而作品往往半明半暗、扑朔迷离、充满神秘主义色彩。

2、象征派的思想艺术特点:

(1)大量描写城市中的丑恶现象,艺术创作化丑为美,丑中见美;

(2)注重挖掘人的精神世界,以具体意象反映抽象事物,并升华为哲理;

(3)常用通感和象征手法;

(4)追求诗歌的音乐效果,主张诗画结合,在诗歌形式上追求精粹、工整、优雅;

(5)具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认为诗歌是神秘的,本应晦涩难懂,读者要从表面形式中寻找本质的东西。

3、代表人物

法国:波德莱尔《恶之花》(诗集)

保尔•魏尔伦“诗的音乐家”和“诗的画家”《泪水在我心里流》马拉美象征派领袖《牧神的午后》

《海风》、《窗户》

兰波《元音字母》、《醉船》

比利时:梅特林克《青鸟》(剧本,象征主义的代表作之一)六、托尔斯泰(1828—1910)

(一)生平和创作

1、早年生活—动物性与理性交织的双重生活

贵族伯爵(地主),喜爱文学和大自然。从大学休学。

2、军旅生活—“平民化”思想产生

从军高加索,开始文学创作。

自传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前两部

《塞瓦斯托波尔的故事》(短篇小说集)

《一个地主的早晨》(中篇小说)

3、庄园生活

(1)宗法制农民的代言人

改良庄园

办农民子弟学校

与贵族阶级决裂,过平民生活

托尔斯泰主义

(2)创作高峰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顶峰之作)

大量的政治、文学论文

研究孔子、孟子、老子的著作

4、离家出走

1910年11月10日离家出走,20日病逝。

(二)《安娜•卡列尼娜》

1、故事梗概

安娜•卡列尼娜是彼得堡上流社会一位美丽,纯洁而热情洋溢的贵妇人。她16岁时即由姑妈作主,下嫁给比自己年长许多岁的高官卡列宁。卡列宁只是一架官僚机器,除了投机钻营,别无所长。结婚十余年,安娜从未体会到爱情的滋味,她只能将自己的全部柔情都倾注在儿子谢辽莎身上。

但是有一天她邂逅了青年军官渥伦斯基,被他的风采深深地吸引了。渥伦斯基也一见钟情,狂热地爱上了安娜。本来,偷情苟合在彼得堡上流社会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事情,但是安娜和渥伦斯基的爱情却遭到了上流社会的唾弃。其原因并不在于他们的行为是不道德的,恰恰相反,是因为他们的行为对彼得堡上流社会虚伪、不道德的生活构成了挑战,是因为他们违反了上流社会的“游戏规则”。彼得堡上流社会虽然是充满着一个男盗女娼,但是维持表面上的“体面”却是人人信守的法则。而安娜却在从马赛场回家的路上向丈夫坦白了自己与渥伦斯基的私情,并且要求离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