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法的解读

合集下载

预算法简介

预算法简介

预算法简介预算法(Budgetary Control)是一种用于管理和控制组织财务活动的方法。

它通过预先制定的财务计划和预算方案,对组织的财务状况进行监控和调控。

预算法的目的是确保组织在实现其战略目标的同时,合理分配资源,控制成本,并最大化收益。

预算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组织的目标和战略规划,制定出一份详细的财务计划,即预算。

预算不仅包括收入和支出,还包括资本投资、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的分配。

预算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周期进行制定,如年度预算、季度预算或月度预算。

在预算制定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组织的目标,并将其转化为可度量的目标。

然后,根据目标制定出具体的预算方案,包括收入预算、支出预算和资本预算。

收入预算是根据预计销售量和销售价格,以及其他收入来源制定的。

支出预算则根据组织的运营需求和成本控制目标来制定,包括人力资源成本、采购成本、生产成本和其他费用。

资本预算则用于规划和控制资本投资,如购置设备、扩大生产能力等。

预算制定完成后,需要进行预算执行和控制。

这包括制定预算执行计划、监控实际执行情况,并进行预算偏差分析。

预算偏差分析是通过比较实际发生的收入和支出与预算的差异,找出偏差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预算偏差可以分为有利偏差和不利偏差。

有利偏差是指实际收入超过预算或实际支出低于预算,而不利偏差则相反。

通过预算偏差分析,组织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以确保预算的有效执行。

预算法的优点是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财务计划和目标,帮助组织合理分配资源和控制成本。

它还可以激励员工,因为预算可以为员工提供一个明确的目标,并通过绩效考核与预算目标相关联。

此外,预算法还可以帮助组织进行长期规划和决策,例如资本投资和市场扩张。

然而,预算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预算制定需要大量的信息和数据支持,如果数据不准确或不完整,就会影响预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预算法对于环境的变化和不确定性的适应能力较差,如果市场条件发生变化,预算可能需要进行调整。

宣讲预算法

宣讲预算法

宣讲预算法
摘要:
1.预算法的概念和重要性
2.预算法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3.预算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4.预算法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5.预算法的国际比较和启示
6.预算法的意义和启示
正文:
宣讲预算法
一、预算法的概念和重要性
预算法是一部规范政府预算行为的法律,对于保障财政稳健运行、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预算法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预算法的制定和实施需要经过严格的立法程序,包括草案起草、征求意见、审议通过等环节。

实施过程中,各级政府和部门需按照法律规定执行预算。

三、预算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预算法主要包括预算编制、审查、批准、执行、调整、决算等环节,旨在规范政府预算行为,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四、预算法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预算法经历了多次修订和完善,逐步建立起符合国情的预算法律制度体系。

五、预算法的国际比较和启示
通过对比分析国际上的预算制度,可以为我国预算法的改革和完善提供借鉴和启示。

六、预算法的意义和启示
预算法对于规范政府预算行为、保障财政稳健运行、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解读[推荐五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解读[推荐五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解读[推荐五篇]第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解读(2015年3月9日)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的决定》,《决定》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人民日报评论称:“这部法律的修订,对于构建法治政府,推动治理现代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新《预算法》出台的背景新《预算法》的出台,经历了漫长的酝酿和修改过程。

原预算法于1994年3月22日经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199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对规范预算管理,推进依法理财,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以及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建立,原《预算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需要,尤其是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有必要全面修改。

2013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要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

2014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指出: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约束、规范政府行为、实现有效监督,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

第二篇: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新《预算法》修订的认识关于《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是指由国家权力机关经过法定程序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预算关系的法律。

现行《预算法》于1994年3月2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并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该法是我国第一部财政基本法律,是我国国家预算管理工作的根本性大法。

此后,历经四次审议,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在2014年8月31日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预算法〉的决定》,并决议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新预算法解读(ppt文档可编辑修改)

新预算法解读(ppt文档可编辑修改)
• (四)强化政府债务管理,防范财政风险。
• (五)严格预算执行,规范预算调整,完 善预算审查监督。
• 预算法修订是敏感问题?
• 在目前不断深化的改革过程中,经济体制 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间的联结点就是财政 体制改革。
• 财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是预算体制改革(预 算法修订)
• 预算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 如何解决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是改革的 关键。
• 修订预算法实际上就是把过于集权行政 运作的体制分散在一部预算中,让其妥 善处理各级政府间、政府与部门、政府 与人大间的权力配置关系,同时允许更 多的公民参与到预算决策和预算监督的 过程中。
• 这实际上是分权的过程,关进笼子的过 程,是法治化的过程。
《预算法》修订解读
《预算法》修订解读
一、预算与预算法 二、新预算法的修订为何一再推延 三、新预算法修订的主要问题 四、新预算法的修改的主要内容 五、新预算法下行政事业单位如何进一步 做好预算工作
引言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 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 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决定》(以 下简称《决定》),并重新颁布修订 后的预算法,《决定》自2015年1月1 日起施行。
三、预算法修订的主要问题
• 中国预算管理主要存在“三不”问题, 即不完整、不规范、不严格 。
• 现有政府收支未能全部纳入政府预算, 而且已经纳入预算的政府收支也并未 全部受到同样严格的预算管理与控制。
• 预算法的修订,将重点解决预算管理 的统一完整性、预算执行的严格规范 性以及预算监督的严肃有效性三大关 键问题。
• 会议确定预算法修订基本原则
• (一)增强预算的科学性、完整性和透 明度。各级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要 纳入预算。除涉及国家秘密的内容外, 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预算、决算都要依 法向社会公开。

预算法的名词解释(一)

预算法的名词解释(一)

预算法的名词解释(一)预算法的名词解释预算•定义:预算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根据企业或个人的预期收入和支出,进行的财务计划和控制活动。

•示例:企业制定年度预算,包括预计销售额、成本、利润等。

个人编制月度预算,包括预计收入、支出、储蓄等。

预算编制•定义:预算编制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定和程序,制定出企业或个人在特定时间段内的财务预算。

•示例:公司会计部门负责编制年度财务预算,包括收入、成本、费用等各项指标的预测和计划。

预算控制•定义:预算控制是指根据预算制定的标准,对实际的收入和支出进行监督、比较和调整的管理过程。

•示例:企业经营者通过与预算进行对比,对超出预算的支出进行分析和调整,确保财务目标的实现。

•定义:预算执行是指根据预算计划进行具体操作和实施,达到预算制定的目标和结果。

•示例:个人根据月度预算计划,按照收入和支出的安排进行日常开支和储蓄的执行。

预算偏差•定义:预算偏差指实际的收入或支出与预算计划之间的差异。

•示例:如果公司实际成本高于预算计划,就产生了预算偏差,可能需要采取措施减少成本。

预算控制指标•定义:预算控制指标是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衡量和评估的定量指标。

•示例:企业设定了销售额、利润率、成本控制比例等指标作为预算控制的依据,用于监测各项指标是否达到预期。

预算编制软件•定义:预算编制软件是一种电子工具,用于辅助企业或个人制定和管理预算。

•示例:Excel是一种常用的预算编制软件,它可以进行数据录入、计算和分析,帮助编制出详细的财务预算。

•定义:预算审批是指企业内部对预算计划进行审核和批准的程序。

•示例:公司负责人对编制好的年度预算计划进行审批,确保预算合理、可行。

预算目标•定义:预算目标是指在特定时间范围内,企业或个人希望实现的具体财务目标。

•示例:企业制定的年度预算目标可能包括增加销售额、提高利润率等;个人的预算目标可能包括储蓄一定比例的收入。

预算管理•定义:预算管理是指通过预算制定、控制和执行,对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计划和管理。

新《预算法》解读

新《预算法》解读

新《预算法》解读第一章规定了预算的范围和编制。

根据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预算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中央预算根据国务院的决定进行编制,地方预算则由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上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进行编制。

编制预算需要进行综合预测,考虑经济发展趋势、财政收入和支出情况等因素。

预算编制需要经过科学论证和政府决策的程序,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二章详细规定了预算的审定程序。

根据法律规定,预算经过多个环节的审查、研究和讨论,经过国务院、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才能生效。

预算的审定程序包括初步审核、初步决策、初步公布、体现人民代表大会的决策、参与预算会议等环节。

预算的审定过程需要充分考虑社会公众利益,确保各项政策的科学性和经济效益。

第三章规定了预算的执行和监督。

预算的执行需要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不能擅自调整和违法改变。

同时,各级财政部门需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正确性。

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违法行为,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和追责,保证预算执行的规范和效果。

第四章规定了预算审计和评价。

预算审计是对预算执行结果的终审,需要对预算的财务状况、经济业绩、社会效益等进行全面评估。

预算审计的结果应当反映真实情况,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预算评价是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和评价,需要对预算的落实情况、政策效果、资源利用效率等进行评估,为预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五章规定了预算的公开和信息化管理。

预算信息的公开是提高政府透明度和民众参与度的重要举措。

预算信息应当公开发布,方便社会公众和利益相关方了解和监督政府财务状况。

同时,预算信息的管理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总结来说,《预算法》是我国财政管理的基本法律,对预算的编制、审定、执行、监督、审计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规定,是保障预算合法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法规。

通过预算法的实施,可以提高政府财政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加强对财政资源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增强社会公众对财政活动的信任和参与度。

新《预算法》解读

新《预算法》解读

新《预算法》解读首先,新《预算法》强调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根据该法律,各级政府在编制预算时必须遵循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坚持综合平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保预算收支的平衡性和稳定性。

此外,法律还规定了预算编制的具体流程和标准,包括信息公开、民主参与和政策评估等方面,为预算编制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其次,新《预算法》强调了预算执行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该法律规定,政府应当按照预算法规定的程序和权限,使用预算资金,确保预算执行的合法性和效益性。

预算执行过程中,政府应当及时、完整地公开预算信息,接受财政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这一规定有助于避免财政资金的滥用和浪费,提高财政资源的利用效率。

再次,新《预算法》强调了预算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根据法律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财政部门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复核评估,审计机关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这种多方面的监督机制有助于增强预算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性,确保预算执行的合规性和公正性。

最后,新《预算法》强调了预算信息的公开和公民的参与。

根据法律规定,政府应当及时将预算信息公开给社会公众,接受公民的监督和参与。

同时,政府还应当建立健全预算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的制度机制,保障公众对预算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这一规定有助于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责任感,增强公众对预算决策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总体来说,新《预算法》是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一次完善和升级,对于建设现代财政制度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部法律通过强化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规定,保障了财政收支的合理性和透明度,促进了政府的公正决策和财政资源的有效利用。

同时,该法律还规定了公众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增强了公众对预算决策的信任和满意。

不过,新《预算法》还需在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确保其贯彻执行的效果和效力。

新预算法解读范文

新预算法解读范文

新预算法解读范文新预算法是指国家对财政预算的编制、审核、执行等进行规范和监督的法律和法规。

新预算法的出台,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财政管理体系,提高财政预算的科学性、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有力推动了财政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以下将对新预算法进行详细解读。

一、修订背景和意义新预算法在我国财政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我国财政预算规模日益庞大,存在着预算执行不规范、公款滥用等问题,迫切需要建立现代化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另一方面,新预算法的出台也是顺应全球财政趋势,加强国家治理能力,提高财政预算的科学性和公开透明度。

二、主要内容和亮点1.财政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新预算法明确了财政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要求,要求编制预算需要充分论证和依据相关政策、规划和数据,确保预算科学合理。

2.财政预算的公开透明度新预算法进一步加强了财政预算的公开透明度,要求将财政预算的主要内容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并且规定了相关财政信息的披露和公示制度,提高了财政预算的公开度和公众参与度。

3.财政预算的程序和规范新预算法对财政预算的审核程序和财政绩效管理进行了规范,明确了各级政府和部门在预算编制、审核、执行过程中的职责和权限,改善了预算管理的程序和规范性。

4.财政预算的执行和监督新预算法进一步强化了财政预算的执行和监督,要求预算执行要坚持严格控制总量和提高质量效益相结合,建立健全财政预算监督制度,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的监督。

5.争议和解决机制新预算法为财政预算的争议和纠纷提供了解决机制,规定了相关申诉和法律救济的程序和途径,保障了各方的合法权益。

三、对我国财政管理的影响新预算法的出台将对我国财政管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1.提高财政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新预算法的科学性要求和规范编制流程,将有助于提高财政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公款滥用和资源浪费。

2.增强财政预算的公开透明度新预算法要求公开财政预算信息,接受公众监督,有利于提高财政预算的公开透明度,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提升民众的知情权和参与度。

2023新预算法解读

2023新预算法解读

随着2023年新预算法的出台,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解读,以更好地理解其影响和意义。

新预算法在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和监督等方面都进行了更加严格的规范,旨在提高预算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加强预算的约束力,促进财政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新预算法强调预算的全面性。

它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将所有收入和支出纳入预算,不得有遗漏。

同时,预算必须按照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进行细化,使人们更加清晰地了解政府资金的使用情况和去向。

其次,新预算法加强了对预算执行的监督。

它规定各级政府必须定期向社会公布预算执行情况,接受社会的监督。

同时,各级人大对于预算的审批和监督也更加严格,对于预算的调整和变动必须经过人大的审查和批准。

此外,新预算法还注重预算的可持续性。

它要求各级政府在编制预算时必须充分考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合理安排财政支出,避免出现财政赤字和债务风险。

同时,对于一些重大项目的投资,必须进行科学论证和风险评估,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2023新预算法的出台对于规范各级政府的财政行为、提高预算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促进财政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相信,在新的预算法下,各级政府将更加注重财政的可持续性和规范性,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预算法释义范文

预算法释义范文

预算法释义范文预算法(Budgeting)是指对于组织、公司或个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安排和控制的过程。

预算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以满足组织的目标和个人需要。

预算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预测与规划:预算法首先需要通过对过去和现在数据的分析,进行预测未来的经济状况和趋势。

基于这些预测结果,制定合理的规划,包括公司的发展目标和个人的财务目标。

规划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市场环境、竞争对手、政策法规等因素。

3.成本预算:根据公司或个人的业务情况,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成本支出。

成本预算通常包括直接成本(如原材料、人工成本)、间接成本(如租金、水电费)和固定成本(如房屋贷款、员工薪酬)等。

制定成本预算需要考虑到成本控制、成本效益等因素。

4.资本预算:预测和规划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固定资产投资、长期借款、股权融资等资本支出。

资本预算需要考虑到投资回报率、资本结构、抵押贷款等因素,并制定合理的资本预算策略。

5.预算执行与追踪:将制定的预算方案付诸实施,并及时追踪和监控预算的执行情况。

预算执行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预算实施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同时,需要通过比较实际数据和预算数据的差异,分析差异的原因,以便提供决策依据和改善措施。

6.预算控制与调整:基于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控和分析,进行预算控制和调整。

预算控制包括费用控制、收入控制、资本支出控制等方面,以保持预算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当实际情况与预算偏差较大时,可以进行预算调整,以适应经济环境和组织目标的变化。

预算法对于组织和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组织而言,预算法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营决策的准确性。

通过预测和规划,组织可以合理安排资源,避免过度扩张或缺乏资金的局面。

同时,预算法也可以为组织提供决策依据,帮助制定和调整经营策略,提高竞争力。

对于个人而言,预算法可以帮助合理规划财务目标和支出,避免浪费和财务困境。

通过预算法,个人可以更好地控制开支,理顺收支关系,实现个人财务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解读PDF.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解读PDF.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解读(2015年3月9日)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预算法>的决定》,《决定》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人民日报评论称:“这部法律的修订,对于构建法治政府,推动治理现代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新《预算法》出台的背景新《预算法》的出台,经历了漫长的酝酿和修改过程。

原预算法于1994年3月22日经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199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对规范预算管理,推进依法理财,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以及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建立,原《预算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需要,尤其是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有必要全面修改。

2013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要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

2014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指出: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约束、规范政府行为、实现有效监督,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

- 1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关于修改<预算法>的决定》。

《决定》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历时十年、跨越三届人大、经过四次审议的素有“经济宪法”之称的《预算法》修订终于落下帷幕。

二、新《预算法》的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一)新《预算法》的基本框架新《预算法》共11章,101条,具体包括:总则,预算管理职权,预算收支范围,预算编制,预算审查和批准,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监督,法律责任,附则。

(二)新《预算法》的主要内容1、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健全透明预算制度。

一是建立全口径“四本”预算,预算体系更加完善。

《预算法讲解》课件

《预算法讲解》课件
预算法讲解
目录
预算法概述预算的编制与审批预算的执行与调整预算的监督与绩效评价违反预算法的法律责任
01
CHAPTER
预算法概述
预算法是规定国家预算的收支范围、程序、方法和审批权限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预算法的定义
预算法具有法律性、规范性和程序性等特点,是财政管理的重要法律依据。
预算法的特点
预算法的目的是规范国家预算的收支管理,保障财政收支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
预算编制的程序
预算编制的方法包括增量预算、零基预算、绩效预算等。增量预算是在上一年度预算的基础上,根据本年度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零基预算则不考虑过去的支出水平,从零开始编制预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效预算则将绩效作为预算分配的核心因素。
预算编制的方法
预算审批一般包括人大审批和财政部门内部审批两个程序。人大审批是预算审批的必经程序,财政部门内部审批则是在人大审批之前对预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和调整。
社会监督
对违反预算法的行为,有关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责任要求
执行主体应按照预算法规定的职责和要求,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确保预算的有效执行。
程序
预算执行应按照预算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包括预算批复、资金拨付、会计核算和监督检查等环节。
要求
预算执行过程中,应遵循依法依规、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的原则,确保预算的合理使用和效益最大化。
预算编制应遵循合法、真实、完整、科学和透明的原则,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预算编制的依据
预算编制的依据包括国家法律法规、政府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等。

新《预算法》解读

新《预算法》解读

编 制 原 则
中央一般公共预算包括中央各部门预算和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 转移支付预算。地方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包括地方本级支出、对 上级政府的上解支出、对下级政府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
政府性基金预算应当根据基金项目收入情况和实际支 出需要,按基金项目编制,做到以收定支。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当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 列赤字,并安排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按照统筹层次和社会保险项目 分别编制,做到收支平衡。
建立预决算公开透明制度
建立预决算公开透明制度 强化法律责任制度
完善预决算审查监督制度
1、明确预算法的本质
新修改的预算法将原法“强化预算分配和监督
职能”修改为“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 束”,将“健全国家对预算的管理”修改为“加强 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预算法从过去的政府管理 法转变为规范政府法、管理政府法,从过去“帮助 政府管钱袋子”转变为“规范政府钱袋子”,政府 从管理监督的主体,同时也转变为被管理、被监督 的对象。这是一个重大变化。
1
预算是财政的核心,现代预算制度是现代财政制度 的基础。预算法是财税领域的“龙头法”,这部法律的 修订,对于构建法治政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可以说 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突破口。 因此,修改预算法,是规范预算行为,推进预算管理科
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的迫切需要,是深化预算制度改
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必然要求,是依法治国、提高 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保障。
举借债务只能采取发行 地方政府债券的方式,不得 采取其他方式筹措;
3、明确举债方式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 地方政府不得在法律规定 之外以其他任何方式举借 债务;
不得为任何单 位和个人的债务 以任何方式提供 担保。

预算法名词解释

预算法名词解释

预算法名词解释1. 引言预算法是指在管理会计中,用于制定和控制企业预算的一种方法和工具。

它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为企业制定合理的预算计划,并监控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计划之间的差异,以便及时调整和纠正。

本文将从预算法的定义、目的、特点、主要步骤和常用技术等方面对其进行详细解释,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预算法。

2. 定义预算法是指通过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制定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收入、支出、利润等方面的计划,并根据实际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调整的管理方法。

3. 目的预算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提供一个合理且可操作性强的财务规划,并通过对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计划之间差异的监控,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

具体而言,其目标包括:•确定企业的财务目标和计划,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控制企业的成本和费用,提高经营效益;•分配资源,合理安排资金使用;•提高企业的财务透明度,增强内外部的信任度。

4. 特点预算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4.1 系统性预算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各个方面的财务活动。

它需要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市场需求、竞争对手等因素,并将其纳入预算计划中。

同时,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与其他管理方法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4.2 周期性预算法是按照一定时期制定和执行的。

一般来说,企业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年度预算计划,并在每个月、每个季度对其进行监控和调整。

通过周期性地制定和执行预算计划,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4.3 灵活性预算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在制定预算计划时,需要考虑到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并留有一定的调整余地。

同时,在执行过程中,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算进行修正和调整,以确保预算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4.4 可比性预算法需要对不同时间段、不同部门或不同项目进行比较和分析。

通过对比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计划之间的差异,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预算法》基础知识

《预算法》基础知识

《预算法》基础知识
预算法是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各项支出进行优化和控制的一种管理方法。

预算法的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内容:
1. 预算目标:预算的目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实现组织的经济和财务目标。

预算目标通常包括利润最大化、成本最低化、效益最大化等。

2. 预算期间:预算期间是指预算编制所涉及的一段时间,可以是一个月、一个季度、一年等,根据不同的组织和需求来确定。

3. 预算种类:预算可以分为资金预算、营销预算、人力资源预算、生产预算等不同种类,根据不同的管理需求进行分类。

4. 预算编制过程:预算编制过程包括预算计划、预算指标、预算分解和预算执行等阶段。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需要明确目标、制定指标、确定责任人、分解任务,并经过不断修订和监控以达到预算目标。

5. 预算控制方法:预算控制方法包括预算审批、预算执行、预算比较分析和预算调整等。

通过预算控制方法,可以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偏差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6. 预算制度:预算制度是指组织内部针对预算编制和控制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包括预算编制流程、责任制度、绩效评估等,确保预算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以上是预算法的基础知识,预算法在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的预算编制和控制,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提高组织的经济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算法是一国财政管理的基本法律,用于规范政府的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以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预算法通常包括总则、预算管理职权和收支范围、预算的编制和审批、预算的执行和调整、决算、监督和法律责任等内容。

在中国,现行的预算法是1994年颁布,1995年1月1日实施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该法经过2018年12月29日修正。

预算法的解读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以下是一些关键点的解读:
1. 预算体系:预算体系是预算法的核心,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等。

一般公共预算是最主要的预算类型,以税收为主要收入来源,用于政府的运转、民生支出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

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等则是针对特定领域或特定对象设立的
专项预算,用于特定目的或特定群体的支出。

2. 预算管理职权:预算法规定了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单位的预算管理职权,包括预算的编制、审查、批准、执行、调整和监督等。

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进行预算管理,确保预算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3. 收支范围:预算法规定了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单位的收支范围,明确了各个主体在预算管理中的权利和责任。

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单位应当在法律规定的收支范围内进行收支管理,不得超范围收支。

4. 预算的编制和审批:预算的编制和审批是预算法的重要内容
之一。

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预算的编制和审批。

在编制预算时,应当遵循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并要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在审批预算时,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审批,确保预算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5. 预算的执行和调整:预算的执行和调整是预算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预算的执行和调整。

在执行预算时,应当遵循预算的安排和要求,确保预算的执行效果。

在调整预算时,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审批,确保预算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6. 决算:决算是预算法的最后环节之一。

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进行决算的编制和审批。

在编制决算时,应当遵循决算的安排和要求,确保决算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在审批决算时,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审批,确保决算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7. 监督和法律责任:监督和法律责任是预算法的保障措施之一。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预算进行监督,并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理。

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单位应当依法进行预算管理,不得违法违规操作。

如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总的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是一份旨在规范政府的
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的法律文件。

为了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
透明的预算制度,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国家对于预算管理的要求非常严格。

在具体实践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预算管理合法合规,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