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爱莲说》赏析
爱莲说赏析
爱莲说赏析
《爱莲说》是唐代文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表达了对荷花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下面是对《爱莲说》的简要赏析:首先,整篇文章以写荷花为主线,通过描绘荷花的生长环境、形态特点和品质美感,展现了作者对荷花的深深喜爱之情。
从文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对大自然的崇敬之心,同时也传递出一种宁静与美好的氛围。
其次,文章在描述荷花的过程中,通过对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的赞美,寄托了作者对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的思考。
荷花虽然生长在污泥浊水之中,却能保持洁白无瑕的外观,这象征着一个人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仍能保持纯净和高尚的品质。
这种品质让人感叹,并启发了人们追求内心的清净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最后,文章以荷花开放的过程为引子,展开了对人生的思考。
作者通过描绘荷花渐渐绽放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短暂性的感慨。
同时,他也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活在当下,不要被功名利禄所困扰,而是应该追求内心真正的宁静与自由。
总的来说,《爱莲说》以荷花为主题,通过对荷花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道德修养、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篇文章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给人以启迪和思索,成为了唐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爱莲说》详细解析
爱莲说————宋周敦颐【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盛爱一作:甚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写作背景】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
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
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茶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散文《爱莲说》。
【译文及注释】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注释: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死后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人。
是著名的隐士。
陶渊明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甚:很,十分。
《爱莲说》的评价
《爱莲说》的评价《爱莲说》是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周敦颐的杰作之一,它以唯美细腻的笔触描述了莲花的美丽和清雅,在古代文人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下面是我对《爱莲说》的评价:《爱莲说》是一首表达对莲花之美的诗篇,通过周敦颐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他对莲花的情感与领悟。
周敦颐以细腻入微的艺术手法,将莲花的品质与道德境界相嵌合。
这首诗充满了超越经验感知的哲学性思考和对生命真谛的追求。
首先,周敦颐通过对莲花的描绘,展现了其高洁纯净的美丽。
他用各种富有禅意的词语来形容莲花,如“纤尘不染”,“天心自清明”,以及“决绝赏心生”的表述,将莲花的高贵与清雅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与描绘技巧,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莲花簇拥的湖泽之间,感受到了莲花的气质与美感。
其次,周敦颐利用莲花的特质来抒发自己的人生观。
他以莲花的生长环境、花开花谢的过程,比喻人生中的成长和变化,借以阐发“真得自在”、“独立解脱”的境地。
他通过莲花的坚韧顽强、自然超脱的品性来表达对人生追求自由、解脱束缚的向往。
这种以自然界中的事物寓示人生哲学的手法,展示了周敦颐博大的智慧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此外,周敦颐通过对莲花的比拟,将莲花与社会风气进行了对照,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批判与呼唤。
他以莲花高贵无染的品质对应社会世俗与繁华的种种,传达出对浮躁、浅薄的社会风气的批评之声。
通过这种对比,他试图呼唤人们回归内心的净土,追求心灵的升华和宁静。
总而言之,《爱莲说》以其唯美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为读者展现了莲花的美丽与高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追求真理的追求。
这首诗在古代文人诗词中独树一帜,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明珠。
通过它,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莲花的魅力,更深刻地体悟到生命的境界和沉静的力量。
分析《爱莲说》
《爱莲说》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所作的一篇著名散文,通过对莲花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以下是《爱莲说》的原文翻译及作者周敦颐的详细介绍:《爱莲说》翻译:水上和陆地上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有很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而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是空的,外形是直的,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可以靠近去玩弄。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是很多人了。
周敦颐详细介绍:周敦颐(1017-1073年),字茂叔,晚号濂溪先生,出生于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
他自幼聪明好学,志向远大,深受舅舅郑向的喜爱。
周敦颐在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创办了濂溪书院,开始设堂讲学。
他是中国理学的开山祖,其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周敦颐生前官位不高,学术地位不显赫,但在其弟子程颢、程颐成名后,他的才识得到了认可。
经过朱熹的推崇,他的学术地位最终确定,被尊为程朱理学的开山祖。
周敦颐的主要著作包括《太极图说》、《通书》等,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教育思想强调“教人向善,进德修业”,在政治上倾向于改革,提倡“文以载道”,并主张“明慎用刑”。
他的理学思想以“诚”为核心,提出了无极、太极、阴阳、五行等概念,为宋明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周敦颐的一生,是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一生,他的思想和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理学和教育方面。
他的《爱莲说》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他人生哲学和道德观念的体现。
周敦颐的《爱莲说》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这些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君子的品德:周敦颐通过对莲花的描写,表达了对君子品德的推崇。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以及赏析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以及赏析2篇周敦颐《爱莲说》原文:白云山下白云,是云即是云也;金钟山前金钟,是钟即是钟也。
大仁大义大宽舍,大柔大刚大之奥也。
我大之爱如是者焉。
赏析1:周敦颐的《爱莲说》以简洁、清新的语言表达了对莲花的赞美和思考。
他从几个层面揭示了莲花的美丽和崇高。
首先,他通过对莲花的形容言简意赅地表达了莲花的美丽。
白云山下的白云,金钟山前的金钟,都说明了莲花自身的纯洁和尊贵。
这些简洁的话语却能给人以画面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莲花的美丽和清新。
其次,周敦颐通过对莲花的赞美和思考,展现了莲花背后的深远意义。
他说莲花具有大仁大义大宽舍的特点,同时又具有大柔大刚大之奥的特质。
这些词语表明了莲花不仅在外在美丽上与众不同,更在内在的品质上具有崇高和独特的品格。
莲花以其高洁无瑕的姿态,给人们以启示,使人们思考仁爱、正义、宽容和坚强的力量。
周敦颐以莲花为比喻,意在点明人们应当以莲花为榜样,追求高尚的品格和道德境界。
总之,周敦颐的《爱莲说》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美丽高尚的意境。
莲花不仅是诗人爱慕的对象,更是诗人思考人生以及道德价值的线索。
通过这篇诗文,人们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莲花背后的美和哲理。
赏析2:周敦颐的《爱莲说》以形象生动的语言,以及诗意和哲理并重的风格,给人以深深的触动和思考。
作者运用简洁的用词,通过“白云山下白云,金钟山前金钟”的对仗结构,形象地表达了莲花的高雅和纯洁。
这种简练的描述方法不仅让人们迅速进入诗歌的意境,同时也让人们在精神上感受到一种宁静和美好。
诗中作者提到莲花具有“大仁大义大宽舍,大柔大刚大之奥”的特质。
这些词语不仅表现了莲花的崇高品质,也传递了作者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
莲花具有高洁的品德和顽强的生命力,在艰难困苦中依然保持着坚强和宽容。
作者借莲花的品质来呼吁人们应当追求仁爱、正义和坚韧的生活态度。
《爱莲说》是一首短小精悍的诗作,但却蕴含着深沉的哲理和感悟。
通过对莲花的赞美和描摹,作者在字里行间渗透出了对人类道德品质的思考和追求。
古诗文《爱莲说》赏析
古诗文《爱莲说》赏析爱莲说宋朝: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译文及注释【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注释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死后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
是著名的隐士。
陶渊明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甚:很,十分。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独:只,仅仅。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出:长出。
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初中语文文言文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与译文(含赏析)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
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赏析邓韶玉周敦颐是北宋理学濂洛学派创始人、二程(程颖、程颐)的老师。
他博学力行,品德高尚,为官清廉,不媚权贵,明断狱案,得到人民的赞赏。
北宋中叶,士大夫在封建统治者诱掖下,追求富贵利达,耽于享乐之风盛行。
作者目击时弊,慨然命笔,写成此篇借物咏志的小品,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其懿德高行与美学情趣,在当时具有现实意义,在今天也不失其思想价值。
作者起笔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选用“可爱”二字,包罗群芳,表明托物寄兴,并不刻意求工,极见其立言斟酌之妙。
接着叙说“晋陶渊明独爱菊”。
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归隐后,饮酒赋诗,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逸趣。
“独爱菊”,显示渊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
继写“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据唐人李肇《国史补》卷中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馀年矣。
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以及赏析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以及赏析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余著《爱莲说》作。
爱莲者,莫知其苦者;苦莲者,莫知其乐者。
且夫水中草木之花,兔走鱼潜者,亦已知之。
鸟之将卵,患其强于巢;蜉蝣之将身,薄于长辛。
龙泉之下,亦有玉。
熊掌可食,而不可夺于人。
蜀之麻石,贵于他石,而不可夺于市。
白璧无瑕,大郅之璞,握而掩之者,不可得见。
吾老陋之庠,殽于大费。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其容止之盛也。
况修短合璧、琼瑶之瓜,闺阃之供,有缺而无盈,不生知之者,我甚痛焉。
赏析:周敦颐的《爱莲说》是一篇以莲花为主题的诗文。
他通过莲花的生存状态和人生哲理的对应,深入思考了人生的价值观和境界。
文中一开始就提到了爱莲者和苦莲者,将莲花的两种状态进行了对比。
爱莲者是指欣赏莲花的美好,但却不了解它的苦难;苦莲者则指莲花在水中的生存环境艰苦,但又没有人理解它的快乐。
这种对比是对人们对外界事物认识的片面和局限性进行的揭示。
人们通常只能从表面看到事物的美好,却很少有人能够体会到事物背后的辛酸。
通过引用水中的草木花卉、兔子和鱼的游动来进一步加强这种意义。
这些都是平常的景象,人们常常忽视,但周敦颐想通过这些例子来告诉人们,只有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才能体味到事物的内在价值。
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一系列的比喻,进一步说明无价之宝的可贵之处。
比如龙泉之下的玉、熊掌、蜀的麻石等等,虽然它们都是非常珍贵的物品,但是并不是人人都能够得到。
而后面提到的白璧无瑕、大郅之璞等也是同样的道理,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但这种价值只有在真正了解它们的人眼中才会显现出来。
这些比喻都是在阐述事物的真正价值往往被我们所忽视。
最后,作者谈到了自己老陋的庠序文学以及古圣人的容止之盛,以此衬托了修短合璧、琼瑶之瓜等的美好。
他故意将自己与圣人进行对比,暗示了自己的无知和功力的不足。
同时,通过表达对美和价值的向往,呼吁人们要在追寻美好、追求价值的路上不断努力,不要沉迷于表面的虚荣和片刻的享受,要懂得真正理解事物的内涵,并从中寻求人生的意义和境界。
《爱莲说》原文及赏析.doc
《爱莲说》原文及赏析《爱莲说》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爱莲说》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爱莲说宋代·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甚爱一作:盛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赏析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作者起笔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选用“可爱”二字,包罗群芳,表明托物寄兴,并不刻意求工,极见其立言斟酌之妙。
接着叙说“晋陶渊明独爱菊”。
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归隐后,饮酒赋诗,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逸趣。
“独爱菊”,显示渊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而且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继写“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写了唐人,特别是统治阶层“甚爱牡丹”的好尚,这几句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赏析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赏析爱莲说原文及翻译赏析《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爱莲说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参考!爱莲说宋代: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甚爱一作:盛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
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注释甚:很,十分。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独:只,仅仅。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出:长出。
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的样子。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树立。
可:只能。
亵玩:玩弄。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爱莲说赏析
莲花,曾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淡泊名利的高洁人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
作者用自己与莲花相照应,鄙视了那些追奉名利的人。
周敦颐的《爱莲说》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开篇深沉大气,既点明了《爱莲说》之莲也属水陆草木之花,也点明了莲的可爱,只是“甚蕃”者里的之一罢了。
这为他下文的“予独爱莲”埋下了顺理成章的伏笔。
接下去周敦颐直接缩景,一句“晋陶渊明独爱菊”,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接下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歌颂莲之高洁做了铺垫。
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
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
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
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
下句周敦颐就直接进入了正题“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莲之语,爱莲之心,喻莲之志,可谓一气呵成,看似是对莲的直观描写,其实字字句句皆是借莲之表像倾诉心衷也,实让人叹为观止。
可说通篇读者都无一丝喘息之机。
语言超凡脱俗,而回味却是隽永绵长,越品越有滋味。
收篇,周敦颐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让人读来也别有一番滋味。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此平淡之句接上节“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可谓浑然一体,不着丝毫痕迹。
而更重要的是,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而无一言直接指责。
关于爱莲说原文及翻译赏析(最新)
爱莲说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下面是关于爱莲说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大家认真阅读!关于爱莲说原文及翻译赏析朝代:宋代作者:周敦颐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盛爱一作:甚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写作背景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
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
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茶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散文《爱莲说》。
生字予(yú) 濯(zhuó) 涟(lián) 亵(xiè) 鲜(xiǎn)蕃(fán)作品断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词多义(1)鲜陶后鲜有闻(少) 芳草鲜美(鲜艳)《桃花源记》(2)之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之出淤泥而不染(联词,无实际意义,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词类活用不蔓不枝(名词“蔓”“枝”用作动词“生蔓”“长枝”)香远益清 (形容词“远”用作动词“远播”)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导读:《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爱莲说原文宋代: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翻译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
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注释甚:很,十分。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独:只,仅仅。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出:长出。
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的样子。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树立。
可:只能。
亵玩:玩弄。
《爱莲说》赏析
《爱莲说》赏析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àn)。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6)清涟(1ián)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y ì)!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作者介绍】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北宋道州营道(今湖南省道县)人。
曾任虔州(今江西省赣州市)通判(地位略次于州、府长官)等地方官。
他曾在庐山山麓建“濂溪书堂”晚年定居在那儿,世称濂溪先生。
周敦颐继承了《易传》等传统哲学思想,自成一派,后被他的弟子发展成濂溪学派,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都是他的弟子,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从政勤谨,为人方正,《宋史•周敦颐传》引文学家黄庭坚对他的评价说:“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著作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
【解题】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于嘉祜年(1063)五月,当时作者任虔州通判。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通过对莲花的赞美,歌颂坚贞的气节,表现了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周敦颐认为“诚”是道德的最高境界,而且只有“主静、无欲”才能达到这一境界。
后代理学家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极端口号,被剥削阶级用来压迫劳动人民。
但作为一种哲学思想,这个理论是要求一切人做到的,对统冶者也不例外。
作为理学开山祖的周敦颐一生都身体力行,追求道德的完善。
本文所表现的鄙视功名利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和洁身自好、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就是其“主静、无欲”提法的最好说明,也是他人格精神的写照。
“说”,也称“杂说”,属论说文范畴。
它的作用是解释义理,把自己的意思叙述出来。
往往用于表现作者独特的见解。
《爱莲说》就是对热爱莲花的嗜好所作的解说。
爱莲说原文翻译及赏析
爱莲说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演讲稿、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范本、主题班会、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experienc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templates, theme class meeting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爱莲说原文翻译及赏析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爱莲说赏析
《爱莲说》赏析祖铨一、作者简介周敦颐(1017~1073)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周敦颐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
他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颐、程颢两兄弟,他们后来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学家。
周敦颐是北宋理学濂洛学派创始人、二程(程颖、程颐)的老师。
他博学力行,品德高尚,为官清廉,不媚权贵,明断狱案,得到人民的赞赏。
北宋中叶,士大夫在封建统治者诱掖下,追求富贵利达,耽于享乐之风盛行。
作者目击时弊,慨然命笔,写成此篇借物咏志的小品,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其懿德高行与美学情趣,在当时具有现实意义,在今天也不失其思想价值。
公元1072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
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
因他一生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池,名“莲池”,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
先生讲学研读之余,常漫步赏莲于堂前。
后造就一篇《爱莲说》,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脍炙人口。
《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他不是一个大文学家,甚至于他也不是个文学家,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名字主要是因为他是个思想家。
我们大家知道中国的思想史,如果从上游往下说,汉代是“经学”著称、魏晋是“玄学”、隋唐是“佛学”、宋代以后“宋明理学”,而“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就是周敦颐。
所以他主要是个思想家。
但是《爱莲说》使得周敦颐尽管不是个文学家,这一篇却成为一个经典的、不朽的作品。
周敦颐生前并不为人们所推崇,学术地位也不高。
人们只知道他“政事精绝”,宦业“过人”,尤有“山林之志”,胸怀洒脱,有仙风道气。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以及赏析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以及赏析爱莲说〔北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子全书》《爱莲说》是一篇短得出奇的论说文,全文只有119个字。
从表面上看,这篇题目叫《爱莲说》,文章也的确是做在对莲花的爱好上,而实际上,明眼人很容易看出来,并不是就莲论莲,乃是以莲自比——通过对莲花的形态和习性的描绘,来表现自己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文章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开头,总冒一笔,先把题目中的一个“爱”字提了出来。
接着便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作为陪衬,来衬托下面的“爱莲”。
既然可爱之花甚多,为什么特别选中菊花和牡丹来作陪衬呢?这主要是为了便于同莲花相比较:莲花的清幽同菊花相似,却没有菊花那样的傲气;莲花的艳丽同牡丹相似,却没有牡丹那样的俗气:比较之下,莲花就显得十分突出了。
同时,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一向为人传诵;李唐一代世人崇尚牡丹,更是史有明文:这样说也有其事实上的根据。
再接下去,就说到“爱莲”的本身了,在“予独爱莲之……”的下面,一连用了七个句子,从各个方面极言莲花的美德,从而为后文的“君子”二字写照:“出淤泥而不染”,写君子操守之坚;“濯清涟而不妖”,写君子性情之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君子德行之善;“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君子品格之高和声誉之盛:于此可见之爱莲,就在于莲花具有君子的美德。
以上是文章的第一段。
文章进到第二段,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独抱幽芳的菊花,比作避居乡野的隐士逸民;将一味浓艳的牡丹,比作奔名逐利的豪富显贵;将具有前文所述种种美德的莲花,比作高尚的君子:这是对花品的精确评价。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爱莲说( 翻译赏析)
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①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②蕃(fán):多。
③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
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④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
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
予,我。
淤泥,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⑥濯(zhuó)清涟而不妖:经过水播的。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⑦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⑧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
益,更,越。
⑨亭亭:耸立的样子。
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
⑩亵(xiè)玩:近前把玩。
亵,亵渎不尊重。
①①隐逸者:隐居的人。
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
①②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①③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①④噫(yī):叹词,相当于“唉”。
①⑤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
①⑥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
鲜,少。
①⑦宜乎:宜,应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敦颐《爱莲说》赏析周敦颐《爱莲说》赏析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作者周敦颐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著名的诗人。
他很爱菊花,常在诗里写到,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4)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
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
淤泥,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8)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
益,更,越。
(9)亭亭:耸立的样子。
亭亭净值,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
(10)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1)隐逸者:隐居的人。
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13)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
(16)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
鲜,少。
(17)宜乎:宜,应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是很多的。
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至于爱牡丹的人,人数当然就很多了!“说”,古代文体之一,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周敦颐的《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
莲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文章的前一部分,写出了莲花之美就在于其一个“洁”字。
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它里外贯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
前文所说的一切,事实上是作者人格的写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证。
正如作者所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间的潜台词就是感慨于象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太少了。
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
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
而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谨严。
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这首诗在语言上也同样富有特色,那就是优美简练,的确是如莲之美——“不枝不蔓”,没有多余的无用之语其重点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全文的中心题意。
古人写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怀,同样的一句话,都有二层意思,一层喻物,一层抒怀。
同样,“出淤泥而染,濯清莲而不妖”也有第二层抒怀意思。
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
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
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
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独莲而能为,弥足可贵也。
这也是作者的感叹吧,因为在大环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的,除了逃避与远离。
或者如他那样兢兢业业的守着自己的一份志节。
周敦颐的《爱莲说》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开篇深沉大气,既点明了《爱莲说》之莲也属水陆草木之花,也点明了莲的可爱,只是“甚蕃”者里的之一罢了。
这为他下文的“予独爱莲”埋下了顺理成章的伏笔。
如此开篇,出笔皆成不凡,吸人眼球也。
接下去周敦颐并没在甚蕃里纠缠,只是直接缩景,一句“晋陶渊明独爱菊”,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接下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
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
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
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
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
下句周敦颐就直接进入了正题“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莲之语,爱莲之心,喻莲之志,可谓一气呵成,看似是对莲的直观描写,其实字字句句皆是借莲之表像倾诉心衷也。
此运笔之老到,实让人叹为观止。
可说通篇读者都无一丝喘息之机。
语言超凡脱俗,而回味却是隽永绵长,越品越有滋味。
收篇,周敦颐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让人读来也别有一番滋味。
“予谓菊,花之隐者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此平淡之句接上节“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可谓浑然一体,不着丝毫痕迹。
而更重要的是,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而无一言直接指责。
周敦颐通过这样的对比,将自己比喻为君子。
君子难为,犹胜于避世也。
从这一点来看,周敦颐有些孤芳自赏的意思。
不过周敦颐也有些自知之明,接下去他发出了深沉的感叹“菊之爱,陶之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是的,滚滚红尘,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晋有陶渊明,可现在却听都没听到还有人会这样做的。
或是像我一样的,在尘世中能相守一份纯净的,有着我这样追求君子风范的,又有几人?大多数的人,皆在红尘世事中从众罢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
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也。
此文高风亮节,清雅脱俗,精短,锒锒上口,实为古文中难得的精品短篇。
而且一文双解,内容厚实而意境深远。
加上其文近似白话,易读易解,所以成了流传后世脍炙人口的传世佳品。
在赏析此文的时候,如果能感动于文中的志节,这也就是读此文的最佳所得吧。
(1)芙蓉:《尔雅》:“荷,芙蕖,别名芙蓉。
”(2)芙蕖:《尔雅·释草》:“荷、芙蕖。
……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
”(3)藕花:唐张籍《送从弟之苏州》诗:“夜月红柑树,秋风白藕花。
”(4)水芙蓉:《群芳谱》:“荷花亦称作芙蕖、水芙蓉。
”(5)草芙蓉:杜诗注云:产于陆者曰木芙蓉,产于水者曰草芙蓉。
”(6)水花:李时珍《本草纲目》:“莲花”释名:“芙蓉、芙蕖、水华。
”(7)净友又称净客。
莲花洁净不染,因此人们称其为净友。
(8)水芝:普崔豹《古今注》下“草木”:“芙蓉一名荷华,一名水目,一名水芝,一名水花。
”(9)泽芝:《类聚》郭璞《尔雅图赞·芙蓉赞》云:“芙蓉丽草,一曰泽芝,……”(10)灵草:吴闵鸿《芙蓉赋并序》:“乃有芙蓉灵草,栽育中川。
”(11)玉环:《本草经》载:“荷花又名玉芝。
”(12)君子花:北宋周敦颐著《爱莲说》,谓莲为花中君子,莲又称“君子花”。
(13)水宫仙子:因莲生水中,莲花亭亭玉立于水面,好似仙女飘然而行,故名。
(14)菡萏:《尔雅》:“荷,芙蕖……其华菡萏。
”据说,释迦牟尼本是天上的菩萨,下凡降生到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处。
净饭王的王妃摩耶夫人,长得象天仙一样美丽,性温和贤淑,与国王情深似海。
摩耶夫人回忆新婚之夜,她朦胧中看到远处有一个人骑着一头白象向她走来并且逐渐变小,从她的右肋处钻入她的腹中。
她心中模模糊糊地预感到菩萨化作一头白象入胎。
日后,身怀有孕的摩耶夫人脸上,微微泛着红晕,那色彩鲜艳的绿色领口花边象一片莲叶,她的脸儿象一朵绽开的莲花。
后来摩耶夫人在娑罗树下降生佛祖时,百鸟群集歌唱,天乐鸣空相和,四季里的花木都一同盛开,尤其是沼泽内突然开放出大得像车盖一样的莲花。
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并说:“天上天下,惟我独尊”。
不仅如此,莲还与佛教医学有着密切关系。
莲花含有丰富的营养,既可食用又可药用。
古代女子常采清晨带露的莲花敷面美容,或服食莲花以养颜。
莲花含有皮素和木樨素,能润泽肤色。
初放鲜嫩的莲花用开水泡饮,其汁翠绿清香,有清暑解热和生津开胃之功效。
莲的地下根茎称为莲藕。
相传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舍利弗患有肺结核,目犍连来探望他,并得知舍利弗喜欢吃莲藕,就带些新鲜莲藕让舍利弗吃,舍利弗吃莲藕后果然病愈。
后来,佛祖弟子经常用莲藕作为药用来治病,并发现了莲藕的许多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