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脾肿大辩证详解

合集下载

《肝脾肿大》课件

《肝脾肿大》课件
硬化可能。
肝肿瘤
肝肿大可能由肝肿瘤引 起,影像学检查有助于
鉴别良恶性肿瘤。
脾功能亢进
脾肿大可能伴有脾功能 亢进,表现为白细胞、
血小板减少等症状。
03
肝脾肿大的治疗
药物治疗
01
02
03
抗炎药
用于缓解肝脾肿大的炎症 反应,但需在医生指导下 使用,避免药物副作用。
免疫调节剂
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有 助于控制肝脾肿大的病情 。
《肝脾肿大》PPT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肝脾肿大的概述 • 肝脾肿大的诊断 • 肝脾肿大的治疗 • 肝脾肿大的预防与护理 • 肝脾肿大的病例分享
01
肝脾肿大的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肝脾肿大是指肝脏和脾脏体积增 大,超出正常范围的现象。
分类
肝脾肿大可分为感染性、非感染 性、肿瘤性等多种类型。
THANKS
感谢观看
抗纤维化药物
防止肝脾肿大引起的组织 纤维化,保护器官功能。
非药物治疗
饮食调理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增 加营养摄入,提高身体抵 抗力。
生活作息调整
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 缓解病情。
中医治疗
如针灸、推拿等,可辅助 改善肝脾肿大的症状。
手术治疗
脾切除
对于严重的脾肿大或脾功能亢进 ,可能需要手术切除脾脏。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避免长时间或大量接触有害物 质,如化学物质、重金属等, 以降低肝脾肿大的风险。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对于可能引起肝脾肿大的基础 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应
积极治疗和控制。
护理方法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应及 时就医。

肝脾肿大详解课件

肝脾肿大详解课件
肝脾肿大伴有肝功能异常,但无脾脏 肿大。
肝硬化
肝脾肿大伴有门静脉高压、腹水等症 状。
血液系统疾病
如白血病、淋巴瘤等引起的肝脾肿大 ,常伴有血常规异常。
其他疾病
如心脏疾病、肾脏疾病等也可能引起 肝脾肿大,需要结合其他症状和检查 结果进行鉴别。
03
肝脾肿大的治疗
药物治疗
01
0203抗生Fra bibliotek治疗针对感染引起的肝脾肿大 ,使用适当的抗生素进行 治疗,以控制感染和缩小 肿大的肝脾。
脏和血液系统状况。
病理学检查
通过肝穿刺或脾穿刺获取组织 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明确
诊断。
诊断标准
肝脾肿大
肝脾超过正常大小,质地变硬 或结构异常。
肝功能异常
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升高, 提示肝脏受损。
血常规异常
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异常, 提示血液系统疾病。
其他症状
如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
鉴别诊断
肝炎
肝脾肿大的常见原因
感染
肝炎、肝脓肿、血吸虫 病等感染性疾病可引起
肝脾肿大。
淤血
门静脉高压、心力衰竭 等可导致肝脏淤血,引
起肝脾肿大。
肿瘤
肝癌、肝血管瘤、肝肉 瘤等肿瘤疾病可导致肝
脾肿大。
其他
如脂肪肝、肝硬化、白 血病等也可引起肝脾肿
大。
肝脾肿大的症状与体征
症状
肝脾肿大可引起右上腹或左上腹疼痛 、食欲不振、乏力、消瘦等症状。
肝脾肿大的预后与转归
预后情况
良好预后
肝脾肿大可能是暂时性的,由非恶性疾病引起,如病毒感染或过敏反应。这种 情况下,肝脾肿大通常会自行消退,患者预后良好。
较差预后
如果肝脾肿大是由恶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或转移性肿瘤)引起的,则预 后通常较差。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肝脾持续肿大,甚至进行性加重。

脾肿大诊断详述

脾肿大诊断详述

脾肿大诊断详述*导读:脾肿大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一、病史详细了解病史,对脾脏肿大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病史中注意起病的缓急,病程的长短、既往史、流行病史、家族史、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脾肿大的伴随症状等均可给诊断提供一定的线索。

急性感染通常起病急、病程短,脾肿大程度轻/慢性感染、遗传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则起病缓、病程长、随病程迁延肿大程度加剧。

恶性肿瘤则有发展迅速倾向、且可明显增大。

既往史对疾病的诊断也有很大帮助,如:既往有病毒性肝炎史、长期饮酒史或有输血及血制品史,现有脾脏肿大,提示可能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流行病及地方性疾病常有流行病史;某些疾病可有家族史,如:地中海性贫血、代谢性疾病等;某些疾病的发病与不同年龄和性别有关,如:组织细胞增生症和脂质沉积症多发生在婴幼儿;急性感染性疾病中的传染病常发生于青少年;恶性组织细胞病、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见于女性;多发性骨髓瘤,多发生于老年男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结缔组织病多发生于青年女性等等。

脾脏肿大的伴随症状和体征,是寻找脾脏肿大原因的重要线索。

如:脾肿大伴发热、可见于各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脾肿大伴贫血、发热、出血倾向常常提示白血病性脾肿大;脾肿大伴贫血、黄染提示溶血性贫血;脾肿大黄染常提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脾肿大伴消化道症状或呕血黑便可能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心脏病或心包积液!起的淤血性脾肿大往往有呼吸困难、心悸气短等症状。

如此等等各种疾病引起的脾肿大的同时,均有个自疾病的特点,在病史中均应逐一询问。

二、体格检查脾脏肿大主要依靠触诊检查。

用触诊法未能确诊时可用叩诊法检查脾的浊音界有无扩大。

(正常脾浊音界在左腋中线第9-11肋之间;宽 4-7cm,前方不超过腋前线人必要时可用超声、X线、CT 等检查,以明确脾脏的大小和形态。

触诊发现脾肿大时,要注意脾肿大的程度、质度,同时注意有无其他伴随体征。

生活疾病-肝脾肿大的症状

生活疾病-肝脾肿大的症状

肝脾肿大的症状【导读】大家在日常中总会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所以有必要多了解一些疾病的相关知识。

对于肝脾肿大这种疾病,绝大多数人都是缺乏了解的。

那么,肝脾肿大会出现什么症状,又该怎么通过饮食来调理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肝脾肿大的症状在出现肝脾肿大之后,就会出现一些相关的症状,这是身体给予人们的提示,可以让大家及早的发现疾病。

1、在人们患上肝脾肿大以后,会因为疾病严重程度的不同而出现轻重不一的症状。

由于脾脏比较临近胃部,在肝脾肿大的时候就会影响到胃部,使患者在不进食的时候也会出现饱胀感。

2、肝脾肿大还会使患者出现肝脾区的疼痛,而且疼痛还会蔓延到左肩部位,尤其是肝脏、脾脏的某处因为肿大而得不到充足的供血时,疼痛就会加重。

3、有很多新生儿也会出现肝脾肿大的现象,因为造成肝脾肿大的原因不同,症状也会有所区别。

通常都会出现发热、据奶、黄疸等症状。

而新生儿的肝脾肿大基本都是由败血症、肝脓肿以及肝炎综合征等疾病所引起的。

出现肝脾肿大后的症状虽然不是很明显,但还是有迹可循的。

大家在日常中应该提高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度,在发现症状时就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肝脾肿大是怎么引起的肝脾肿大是一种很好理解的疾病,是肝脏和脾脏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出现了肿大的情况。

而造成肝脾肿大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种。

1、在人们出现脂肪肝的时候,就会因为脂肪代谢障碍而损害到肝脏,这就很容易引起肝脾肿大。

而且在肝脾的位置还会出现疼痛感。

2、部分患者的肝脾肿大是因为肝癌而引起的,这是肝癌最主要的症状。

而且无论是原发性、续发性的肝癌,都会使患者出现肝脾肿大。

3、肝脓肿也会使肝脾出现肿大的现象,特别是在脓肿形成的时候,肝脏会慢慢的变大、变硬,如果不对脓肿进行有效的治疗,则肝脾肿大的现象就很难缓解。

4、各种急慢性肝炎都很容易引起肝脾肿大,由于肝炎对于肝脏的伤害很大,而在炎症出现的时候,脾脏也会受到牵连,而出现肿大的情况。

能够造成肝脾肿大的疾病有很多,尤其是在患有肝脏疾病的时候,就很容易引起肝脏的肿大,而且会影响到脾脏,进而出现肝脾肿大的情况。

脾肿大的中医治疗好吗

脾肿大的中医治疗好吗

脾肿大的中医治疗好吗脾肿大是指脾脏体积增大,是一种重要的病理特征。

一般出现脾肿大的症状,多为肝炎、伤寒、血吸虫病、肝硬化早期、白血病等。

脾肿大的程度与所患的疾病有关,因此一定要多加留心脾肿大的发展程度。

如今,脾肿大的治疗方法很多,如药物治疗、脾切除、放射治疗、中医治疗等。

那么用脾肿大的中医治疗好吗?下面我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

乙肝系湿热疫毒所致,久病伤及正气,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则气血两虚,阴阳同损,气虚、气滞血瘀,湿聚成痰,痰瘀互结,则肝脾肿大,其属中医“痞块”范畴,肝病痞块与一般痞块有共同特点,都是积块有形,固定不移,病有定处,病在血份,而肝病痞块,其病因病理,辩证论治,与一般痞块不同,对肝病痞块,宜据肝病的主症,结合湿热,痰瘀和热毒入血的特点,进行辩证施治。

对肝脾肿大的论治要点,概括为以下六点。

1、一般痞块,用破瘀攻坚消积之品,而肝病痞块则不宜过于攻伐,应以养血柔肝,活血化瘀为基本治则。

2、湿热未尽者,在清热利湿的基础上,常选用赤芍、丹皮、丹参、泽兰等凉血活血之品以消痞块。

3、湿热已清,正气虚者,宜扶正的基础上,常选用赤芍、白芍、郁金、王不留行,丹参等以消痞块。

4、痞块坚硬因久不化者、在据证用药的基础上,常选用鳖甲、龟板、牡蛎、鸡内金、山楂、夏枯草,穿山甲等软坚消痞。

5、湿热毒邪蕴于血分者,在清热利湿解毒的基础上,常选用赤芍、丹皮、丹参、生地、藕节、郁金等凉血活血之品以消痞块。

6、湿痰瘀互结者,宜利湿化痰与活血软坚并用,党选用佩兰、茯苓、苡仁、苍术、半夏、泽兰、丹参、佛手、瓦楞子等。

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而言,对肝病痞块,虽体质尚好,也忌用三桂、莪术、水蛭、虻虫等破瘀攻伐之品,使用桃仁亦慎重,以免伤正,不利痞块消除,反而促进肝硬化的发展及消化道出血,应当引起重视。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有关脾肿大的中医治疗了。

由于引发脾肿大的原因很多,患者一定要及早治疗对症下药。

在平时要做好脾肿大的防治工作,要多吃一些蛋白质不仅能提高血浆蛋白含量防止或减少肝脏的脂肪浸润。

症状学——肝脾肿大

症状学——肝脾肿大

(二)体格检查
3.皮肤(色素、瘙痒抓痕、紫癜、黄疸) 4.心脏检查(心率、杂音、颈静脉怒张、下肢浮肿) 5.脾(肝硬化、血吸虫、疟疾、血液病) 6.一般状态(显著消瘦见于肿瘤及肝硬化失代偿期)
注意: 与问诊核对,必要时补充
(三)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检查内容
1. 血液学检查 2. 尿液检查 3. 粪便检查 4. 肝功能检查 5. 免疫学检查 6. 影像学检查 7. 肝穿刺活检 8. 腹腔镜检查
左叶厚径不超过6cm 左叶长径不超过9cm 5. 门静脉及胆总管的宽度 门静脉内径1.0~1.2cm 胆总管内径0.4~0.6cm
1.左肋缘下 2.左正中旁 3. 正中位 4.右正中旁 5.沿门静脉长轴 6.右肋缘下 7.右肋间斜切 8.右肝冠状切
[二问]
肝肿大可能由哪些疾病引起的?
引起肝肿大疾病: 感染性 非感染性
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腺体 器官,重量在1200~1500 克左右。 肝脏大小: 长25-30cm 宽19-21cm 厚6-9cm
体格检查-肝
肝脏绝大部分在右季肋区内 上界: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
右腋中线第7肋间 右肩胛线第10肋间
下界:叩诊肝上界
(1)右锁骨中线,≤1cm (2)前正中线,≤3cm
触诊肝下缘
诊断 Diagnosis
完整的病史
详尽的查体
大夫,我最近不 舒服
哪里不舒服呢?
辅助检查
(一)病史询问
1. 伴随症状 (1)发热 (2)肝区疼痛性质 (3)黄疸(注意皮肤搔痒) (4)近期体重变化
(一)病史询问
2.既往史、个人史 (1)流行病、传染病史-血吸虫、肝炎 (2)输血、注射史 (3)病毒性肝炎密切接触史 (4)饮酒史 (5)药物、化学物质接触史 (6)心脏病史

浅谈小儿肝脾肿大的诊断

浅谈小儿肝脾肿大的诊断

浅谈小儿肝脾肿大的诊断肝脾肿大是临床常见症状。

肝脏与脾脏有一些共同的功能和血液循环上联系,可相互影响,故在临床上两者往往同时增大,但单独存在者亦常见到。

正常小儿肝脏容易触到,在右锁骨中线触诊,1岁内婴儿下缘可触及右肋下2~3cm,3~4岁时1cm,7~8岁以上不能触及。

脾脏除新生儿期外不应触到。

肝脾肿大的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质地分为I,II、III级。

[病因]小儿时期免疫力低,感染不易局限,全身症状较重,故感染时易引起肝脾肿大;另外小儿心肺功能代偿差,易充血发生心力衰弱而引起肝脾肿大。

贮积性和肿瘤都可致肝脾肿大。

1.肝脏肿大或肝大为主的疾病(1)感染性肝肿大1)病毒感染甲型、乙型、丙型及其他类型传染性肝炎、巨细胞病毒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类疱疹病毒肝炎等。

2)细菌感染胆囊炎、肝脓肿、败血症、肝结核、布氏杆菌病、伤寒。

3)寄生虫感染阿米巴肝病、疟疾、黑热病、血吸虫病、肺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肝包虫病、弓形属病。

4)霉菌感染组织胞浆菌病、放线菌病。

5)螺旋体感染先天性梅毒、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等。

(2)瘀血性肝肿大心力衰竭、心包炎、肝静脉阻塞、婴儿肺炎、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急性肾炎合并左心衰竭。

(3)贮积性疾病胆汁郁积症、铁和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肝脂肪变性、脑病(Reye综合征)、肝淀粉样变性、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肝糖原累积病、半乳糖血症。

(4)肝肿瘤和囊肿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肝错构瘤、白血病、神经母细胞瘤、肝转移癌。

(5)其他肝硬变、结缔组织病。

2.脾肿大或以脾大为主的疾病(1)感染性脾肿大1)病毒和细菌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登革热、单纯疱疹全身性感染、伤寒、副伤寒、败血症、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急性粟粒性肺结核、脾脓肿、布氏杆菌病。

2)螺旋体、寄生虫和霉菌感染钩端螺旋体病、先天性梅毒、疟疾、血吸虫病、黑热病、弓形体病、组织胞浆菌病。

(2)瘀血性脾肿大班替综合征、肝硬化、血色病、肝豆状核变性、门静脉血栓形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

脾肿大的鉴别

脾肿大的鉴别

脾肿大的鉴别诊断(一)脾脏肿大在触诊时需区分(1)与肝左叶肿大鉴别:左叶肝脏肿大时,可在上腹部触到,易与牌肿大相混。

但肝脏肿大不可能触到脾切迹,而且左叶肝与右叶肝相连。

(2)与左肾肿大鉴别:左肾肿大,形状多呈圆饨,叩诊呈鼓音,无脾切迹。

(3)与脾曲结肠肿物鉴别:脾曲结肠肿物移动性较脾脏大,而且呈鼓音,边界常不太清楚。

(二)根据牌脏肿大的程度对病因的判断(1)轻度脾脏肿大:常见于伤寒、副伤寒、病毒性肝炎、败血症、布氏杆菌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2)中度脾脏肿大:常见于急性白血病、慢性溶血性贫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硬化。

(3)重度脾脏肿大:常见于慢性疟疾、黑热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晚期血吸虫病、Gaucher综合征、Niemann-Pick综合征。

(三)根据脾脏的质地等对病因的判断(1)质地柔软:常见于充血性脾肿大、急性感染引起的脾肿大。

(2)质地较硬:常见于白血病、疟疾、黑热病、血吸虫病。

(3)脾脏表面不光滑:常见于脾结核、转移瘤、霍奇金病、脾囊肿。

(4)有摩擦感:常见于脾梗死。

脾梗死则多见于重度脾脏肿大,如黑热病、慢性疟疾、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5)有触痛:常见于脾结核、牌脓肿、充血性脾肿大。

(四)根据牌脏肿大发生的缓急对病因的判断(1)急性脾脏肿大:常见于急性传染病、脾脏充血、脾静脉栓塞、门静脉栓塞、脾脏脓肿。

(2)慢性脾脏肿大:常见于代谢障碍、转移瘤、肝硬化、慢性传染病。

(五)脾肿大与发病年龄的关系(1)婴幼儿:常见于Gaucher 综合征、Niemann-Pick综合征。

(2)儿童: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网状内皮增生症、Still综合征、Felty综合征。

(3)青壮年:常见于疟疾、黑热病、血吸虫病、白血病、急性传染病、肝硬化。

(4)中老年:常见于恶性肿瘤。

(六)脾脏肿大的伴随症状对脾肿大的病因可提供诊断线索(1)发热:常见于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及恶性肿瘤、血液病、结缔组织病、肝硬化。

脾肿大的病因诊断

脾肿大的病因诊断

脾肿大的病因诊断脾脏位于左季肋部后外侧,在膈肌与左肋弓之下,为第9、10、11肋所遮盖。

我国成年男性脾平均长13.86cm,宽8.64cm,厚3.07cm;成年女性脾长13.09cm,宽8.02cm,厚3.05cm。

正常位置时,脾在肋弓下不能被触及,当其肿大1倍以上时才能被触及,如能够触及则为脾肿大,但应除外脾脏下垂,后者见于内脏下垂患者或左侧胸腔积液、积气致横膈下降。

脾脏下垂者叩诊脾上界可降低。

临床上也可以通过影像学方法来判断脾肿大:B超图像中脾长径>10~11cm,厚度>4cm即可认为脾大;CT或MRI脾长径超过5个肋单元认为是脾大。

临床上将脾大分为轻、中、重度。

脾下缘在肋下3cm以内为轻度,3cm至脐水平为中度,脐水平以下为重度。

临床上脾肿大的病因大致可以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类。

鉴别诊断1 病史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脾肿大常伴随特殊热型,如伤寒呈稽留热;疟疾、回归热呈间歇热;布氏杆菌病为波状热;急性血吸虫病有间歇热或弛张热;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结核病可呈不规则热或持续低热;恶性淋巴瘤可引起周期性发热。

对慢性脾肿大患者应当询问是否有病毒性肝炎病史、疫水接触史、饮酒史及风湿病史。

2 脾脏触诊急性感染时脾常为轻度肿大、质软、伴触痛,感染控制后可恢复至正常大小,轻度肿大也可以见于风湿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中度肿大多见于慢性溶血性贫血、肝硬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急性白血病等。

巨脾主要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慢性疟疾、黑热病及血吸虫性肝硬化等。

慢性感染所致脾肿大因有纤维组织增生,质地可较硬,感染控制后也不能恢复原来大小。

直接侵犯脾脏的感染如脾脓肿、脾结核等常伴脾周围炎,触诊可有摩擦感,听诊有摩擦音。

慢性充血性脾肿大外形规整,表面光滑;脾结核可扪及结节;淋巴瘤、脾囊肿及脾肿瘤可引起脾表面不平滑和变形。

3 血象和骨髓象白细胞总数升高和中性粒细胞增多大多提示有细菌感染。

肝脾肿大原因

肝脾肿大原因

肝脾肿大原因(1)急性肝炎(甲型、乙型及丙型),无论有否黄疸或属何类型均可引起肝脏肿大。

若无肝肿大体征,诊断本病,当属可疑。

但暴发型者例外。

凡在近期内肝脏增大者,肝脏质地柔软、肝区触痛及叩击痛。

尤其为黄疸型者,能够将引起肝肿大的其他疾病排除,急性肝炎的诊断应首先考虑。

脾肿大是肝炎的体征之一,但并非每个病例皆然。

脾肿大者多数质地柔软,轻度肿大及轻触痛。

(2)慢性肝炎(慢性活动性与慢性持续性)之肝肿大质地较韧,并具有轻触痛,部分病人以肝区疼痛为主诉症状。

脾肿大是部分慢性肝炎病人所具有的体征,肿大不显著、质地较硬伴触痛。

活动性者以肝功能明显异常及明显黄疸来区别于持续性者。

(3)肝硬化其肝肿大并非为本病的主要体征,尤其失代偿期的门脉性肝硬化病例。

心源性、酒精性及胆汁性者均有肝肿大的特点。

凡肝硬化病例其肝脏质地均较硬,可达Ⅲ,边缘锐利、表面突凹不平,触之结节状改变。

各类型肝硬化尤其并发门脉高压症者脾肿大较显著。

在门脉性肝硬化病例中,肝与脾的大小呈反比即:肝愈小、脾愈大。

质地愈硬。

(4)肝脓肿:细菌性肝脓肿病情一般较重,肝脏的左、右两叶均累及而同时增大,质地较软伴有轻触痛及右季肋部叩打痛。

阿米巴性肝脓肿起病缓慢,病情较稳定。

初期(即阿米巴肝炎期)肝脏呈轻度肿大或中度弥漫性肿大,质地柔软。

一旦脓肿形成之后全身症状显著,肝医疼痛加剧。

如病变在肝内缓慢进行、脓肿缓慢形成时,肝脏逐渐增大、变硬。

肝区并无显著触痛与叩打痛。

此与原发性肝癌区别较难。

无论细菌性或阿米巴性肝脓肿病例,脾肿大并非主要体征,常无明显肿大。

(5)脂肪肝:为脂肪代谢障碍所致的肝损害。

触诊肝脏轻度至中度肿大伴压痛,质地较韧或硬,表面光滑。

此类病人很少发生脾肿大。

确诊需肝活检帮助。

其他代谢障碍性肝脏疾病,常见的如肝淀粉样变性、血紫质病等均可引起肝脏显著肿大,质地硬、边缘钝、无触痛,少数病例可发生黄疸与腹水征。

(6)肝囊肿病例,一般状况良佳,长时间席脚大,呈Ⅱ度硬,表面触之结节,富有弹性,无肝区触痛,无脾脏肿大,应考虑肝囊肿诊断。

儿童肝脾肿大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思路

儿童肝脾肿大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思路

儿童肝脾肿大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思路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儿童肝脾肿大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思路确定有无肝脾肿大1、肝:新生儿、婴儿、幼儿、学前儿童,学龄儿童。

2、脾:婴幼儿有时可以扪及,但最大不超过。

3、无论大小需质地柔软,一旦质地坚硬即为病理现象。

确定肝脾肿大的顺序1、纵向考虑2、横向比较3、综合全身临床表现分析确定原因1、肝脏肿大肝细胞病变:感染异常代谢产物淤积肝细胞异常增生胆汁淤积纤维增生血液循环障碍和血源性侵润注:继发性脾肿大机制2、肝脾同时肿大感染:巨细胞、EB、伤寒、结核、某些肝炎遗传代谢病其他,如贫血3、先有脾大后有肝大如门静脉主干和脾静脉缺陷、某些溶血病不同病因特点1、伤寒:病理变化:网状内皮系统的单核巨噬细胞增生,以肠道最为显着,其次是肝脾,肝脾肿大是儿童伤寒最重要的体征,伤寒肝炎是儿童伤寒最常见的并发症。

极少见肉眼黄疸,肝脏肿大程度与肝损害不成比例细菌 2、败血症机制:细菌毒素、代谢产物、迁徙病灶病理:肝内淤胆、kupffer细胞增多、汇管区细胞侵润、肝细胞灶性坏死、肝脓肿或肉芽肿3、结核病1、CMV病毒 2、EB3、HSV4、肠道病毒5、风疹病毒6、麻疹病毒7、VZV8、登革热病毒真菌感染1、菌种:曲霉菌、念珠菌、毛霉菌2、受累器官:肺部、消化道、肾脏、肝脏3、病理:血管炎、管壁坏死、化脓性病变、肉芽肿(肝脏:肝坏死、脓肿、肝内巨细胞肉芽肿)寄生虫1、肺吸虫2、血吸虫3、弓形虫4、疟疾虫5、黑热病风湿性疾病1、JIA2、SLE3、结节性脂膜炎4、多发性结节性动脉炎5、干燥综合征遗传性代谢性疾病1、糖代谢2、氨基酸和有机酸3、脂类代谢4、粘多糖病5、胆汁酸代谢异常肿瘤和血液系统疾病肿大机理:肿瘤直接占位、肿瘤和白细胞细胞侵润、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脾肿大、充血性肝脾肿大对明显肝脾肿大伴有LDH明显增高更提示肿瘤、血液病的诊断。

肝脾肿大怎么看的出来

肝脾肿大怎么看的出来

肝脾肿大怎么看的出来
一、概述
肝脾肿大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这种病的表现形式为肝脾部位增大的一种疾病,这种病的产生原因主要是一些贫血病的患者比较容易的出现。

这种病一般的临床表现都不相同,主要是出现肝脾过大,如图片所示的情况。

这种病的检查主要是看临床的表现和外在的变化,还有就是一些检查,如肝功能,血液的检查。

这种病一般的临床表现不明显。

所以一般如果有异常出现时要及时的与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二、步骤/方法:
1、这种病的缓解方法主要是通过自身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进行缓解治疗。

在饮食上要多吃一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的食物,保证低脂的饮食习惯,不要过度的劳累,养成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

2、同时在精神方面也要有所注意,经常保持心情的愉悦,精神的放松,不要经常有过大的压力,对于一些其他的病症发生时,要合理的安排药物的进食和使用,以免由于其他药物增加病情。

3、再严重的情况下,这种病可以采用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

主要是对病灶的切除手术,但是如果一旦切除后,人的免疫能力就会下降,从而会更容易患有其他的病症,多以这种方法一般不采用。

三、注意事项:
这种病平时不适合吃一些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吃油炸,过咸的食物。

对于红花,咸鱼,白酒也要禁用,多吃一些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

脾肿大分度名词解释

脾肿大分度名词解释

脾肿大分度名词解释脾肿大分度是指体内脾脏的肿大,学者们把它称为“植物王国”,因为它包含着人体内大量的微生物、营养成分和免疫细胞。

脾肿大分度是一种疾病,它会导致脾脏变大和变形,从而影响人体的正常功能。

脾肿大分度又称为脾肿大症,也可以称为脾肿大症状,它是由于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也就是白蛋白的含量增加所致。

高白蛋白的血液压力可以将脾脏推向脾肿大症的形态,从而影响脾脏的正常功能。

脾肿大症可以分为肝损伤性脾肿大症,肝损伤性脾肿大症主要是由于慢性肝炎或肝硬化,肝细胞内毒性或炎性物质引起的。

慢性肝炎脾脏肿大,会让肝功能明显下降,肝功能差会引发免疫功能减弱,从而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另外还有非肝损伤性脾肿大症,非肝损伤性脾肿大症是由于病毒感染、糖尿病、血友病等导致的,它们都会导致脾脏的急性炎症,或者是因脾脏脂肪肝的发生而引发的脾脏病变。

脾肿大分度的症状表现为腹胀和腹痛,有时可伴有呕吐、腹泻、发热,偶尔会出现肝炎症状,例如瘦乏、皮肤黄、口苦、胁痛、腹膨胀等。

而病理检查发现,脾脏看钝而肿大,腹腔内有黄绿色液体,皮下血管回流增多,周围有淋巴滤泡肿大等。

临床上,脾肿大分度的治疗主要是抗感染治疗,抗炎治疗,抗凝治疗,以及加强营养支持、进行体位改变和药物治疗。

抗感染治疗是脾肿大治疗的重点,主要是对原发性感染进行准确诊断,积极发挥药物抗感染作用,缩短感染持续时间,缓解病情。

抗炎治疗是针对急性脾肿大症,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来抑制脾脏炎症,以及应用病毒和细菌感染的抗生素来控制感染。

抗凝治疗主要是针对血液中凝血因子的维持,用于调节血栓形成的凝血酶的活性,防止凝血和血栓的形成。

此外,营养支持在脾肿大治疗中也很重要,它有助于补充营养,缓解患者的症状,增强免疫力。

临床治疗的最终目的还是使脾肿大症的患者可以恢复良好的营养状态。

脾肿大治疗有时需要手术治疗,如果脾脏发生穿孔、出血或者脾肿大过大,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做手术,以减轻病情发展。

脾肿大分度可以有效治疗,但是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以达到缓解症状和改善病情的目的。

脾肿大的诊断标准

脾肿大的诊断标准

脾肿大的诊断标准脾肿大是指脾脏体积增大,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如感染、肿瘤、代谢性疾病等。

脾肿大的诊断需要综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判断,下面将介绍脾肿大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症状。

1. 腹部不适,脾肿大患者常常出现左上腹部不适、饱胀、疼痛等症状,有时还会出现腹部包块感。

2. 乏力、贫血,脾肿大患者常伴有乏力、乏力、贫血等全身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肝脾功能失代偿的表现。

3. 其他症状,如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常提示脾肿大患者病情严重。

二、体征。

1. 体检,脾肿大患者在体检时可发现脾脏明显肿大,可触及于左下肋缘下方,并且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

2. 其他体征,如黄疸、淋巴结肿大、肝大等,也常常伴随脾肿大。

三、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脾肿大患者的血常规检查可发现贫血、白细胞计数增高或减低等异常情况。

2. 肝功能检查,脾肿大患者的肝功能检查常常异常,如ALT、AST升高,胆红素增高等。

3. 影像学检查,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脾脏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等情况,对脾肿大的病因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四、病史。

1. 既往病史,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如感染史、肿瘤史、自身免疫性疾病史等,有助于确定脾肿大的病因。

2. 家族史,有些遗传性疾病可导致脾肿大,了解家族史对诊断也有一定帮助。

综上所述,脾肿大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病史等多方面的信息进行判断。

对于疑似脾肿大的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明确病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细心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全面分析患者的病史,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脾肿大的诊断标准,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肝脾肿大诊断详述

肝脾肿大诊断详述

肝脾肿大诊断详述*导读:肝脾肿大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慢性活动性肝炎1、患者可有亦可无急性肝炎的病史。

有急性期者往往病程连续或间隔较短的缓解期,反复发作超过半年以上而进入慢性期。

2、有明显临床症状,其程度较慢迁肝为重。

除消化道症状外,全身性表现较明显,如显著乏力、低热、体重减轻等。

患者可有轻度出血倾向,有的尚可有持续黄疸。

3、有的患者有明显肝外其他系统病变的表现,如关节痛或关节炎。

原因不明的发热、面部或下肢浮肿、内分泌功能紊乱(如痤疮、满月脸、多毛症、月经紊乱等),以及溃疡性结肠炎的表现。

4、体格检查示肝脏肿大,质地中等或偏硬,有压痛。

多数患者脾脏可触及或轻度肿大。

慢活肝伴肝硬变者可有少量腹水,明显肝掌和蜘蛛痣。

少数患者可有关节肿胀和下肢凹陷性浮肿。

肝脾肿大需要和下面的症状相互鉴别。

慢性非活动性肝炎:症状一般不多,活动后症状并不恶化,偶有乏力、食欲差,可偶有右上腹胀满感,肝肿大多无压痛,肝功能多属正常范围。

肝硬化:肝硬化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肝、脾肿大,脾大极为常见。

但要排除可能引起脾肿大的疾病,如疟疾、黑热病和血吸虫病等。

脾肿大在诊断中有一定意义。

应用X线检查食管或胃底有无静脉曲张,对确定肝硬化的诊断极有价值。

一般从病史、体征、肝功试验与慢性肝炎鉴别诊断并不困难,四溴酞酚磺酸钠(BSP)试验极有帮助,超声波检查可协助诊断,肝脏活检可以确诊慢性肝炎或肝硬化,但要严格掌握其适应症。

肝病三分治七分养。

包括饮食起居、情绪以及药物诸方面,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低脂饮食、起居有节、不过度劳累、心胸豁达等都是肝病患者的养病之道。

此外,合理的药物调理也相当重要。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肝脾肿大的诊断,肝脾肿大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肝脾肿大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脾肿大辩证详解
肝脾肿大是指肝脏和脾脏均增大。

肝脾一般在肋下不能触及,当内脏下垂或横膈下降或深吸气时,肝脾才能被触及,但不超过肋下1cm,且质地较软。

肝脾肿大常见于慢性肝炎、伤寒、血吸虫病、肝硬化早期、白血病时;粒细胞白血病时,可见高度脾肿大。

疾病病因
肝脾肿大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慢性贫血患者可是出现肝脾肿大原因之一。

急性肝炎早期亦可出现肝脾轻度肿大,但到恢复期肝脾多已恢复正常,但如合并溶血性贫血可持续肿大。

临床表现
在临床实践中,各种原因所致的肝脾肿大,其表现程度不尽一致,多表现为以肝或脾受累为主。

有些疾病在临床上只出现单纯肝大或脾大,如肝糖原贮积病为肝大,脾静脉栓塞只出现脾大。

病因诊断
通过病史和临床表现特点及体检特点,如肝脾肿大的程度、硬度、表面的光滑程度等等。

除注意肝脾肿大的特点外,查体仍要按系统详细进行检查。

特别注意有无心肺异常,有否腹胀和腹内其他包块,有否腹水征。

皮肤黏膜检查注意有无出血点和黄疸。

最后结合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和辅助诊断,做出病因诊断。

疾病检查
实验室检
肝、胆、胰与小肠的关系
查对确定肝脾肿大原因和判定肝脏功能极为重要,有时临床症状并不明显但化验检查已显肝功能异常。

实验室检查对评估肝脏损害程度及其预后也是必不可少的。

血液检查
1、血象:白细胞计数和细胞形态观察对感染性疾病、白血病有诊断价值。

血红蛋白、红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增加,提示溶血性贫血。

2、肝功能检查:肝功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和E抗原的检查。

肝功能试验中的脑磷脂絮状试验、硫酸锌浊度试验等。

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在心脏和肌肉组织中含量也较多,窒息缺氧后此类酶可大量释放至血流。

乳酸脱氢酶在肝炎时增高,阻塞性黄疸时不增高,提示胆汁郁积的酶有碱性磷酸酶、亮氨酸氨基转肽酶和γ-谷酰转肽酶等,血清5′-核苷酸酶在胆道闭锁时也明显增高。

3、病原学检查:血液细菌培养、病毒分离及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可帮助确定引起感染的细菌和病毒的种类。

4、其他试验:如疑有糖代谢异常者应测定血糖及糖耐量试验。

为确诊血型不合溶血病须做抗人球蛋白直接试验、游离抗体测定和抗体释放试验。

血清蛋白电泳、甲种胎儿蛋白、免疫球蛋白等检查可根据需要酌情选做。

骨髓检查
考虑有血液病或恶性细胞增生时应做骨髓穿刺,对诊断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疟疾等是很有价值的。

肝活组织检查
对诊断不明的肝脾肿大或疑为肿瘤者可考虑肝脾穿刺后取活体组织检查。

如确诊肝原发性肿瘤或继发性肿瘤。

1、B型超声检查:超声波检查可帮助确定肝脾的大小,应用超声扫描可观察肝脏位置、形态、大小,检查横膈运动,显示肝脏与相邻器官的关系。

超声波检查还可提供病因学资料。

B型超声对肝囊肿、肝脓肿和肝肿瘤等肝内肿物的鉴别极有用,肝硬化、脂肪肝和淤血肝也
能在超声图像下区别。

胆囊超声波检查可发现胆总管囊肿的存在。

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脾脏的位置、形态和大小,腹肌紧张等因素对其影响较小。

利用超声检查判断脾大较触诊更敏感和正确,并可显示内部结构,可区别于血性脾肿大、淋巴肉芽肿、脾的原发性肿瘤和脾被膜下血肿等。

2、放射性核素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也可用于肝脾肿大的诊断,胶体99mT c用于了解肝脏的位置、形态、大小和探测肝内有无占位病变。

脾脏可与肝同时显影,脾功能正常时,脾影较肝右叶淡,脾功能亢进时,脾影可浓于肝影,对脾内占位病变和浸润病变的诊断,也很有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