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SP457】膀胱癌:mpMRI与VI-RADS评分系统解读
泌尿外科医生需要知道的膀胱癌磁共振成像和VI-RADS评分
作者单位:430030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王良);泌尿外科(刘征)通信作者:王良,E-m a i l:w a n g6@t j h.t j m u.e d u.c n ㊃专家论坛㊃泌尿外科医生需要知道的膀胱癌磁共振成像和V I-R A D S评分王良刘征d o i:10.3870/j.i s s n.1674-4624.2020.06.001膀胱癌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具有高患病率㊁高复发率㊁高死亡率的特点[1]㊂膀胱癌的诊断方法很多,包括临床表现㊁影像学检查㊁膀胱镜检查及活检㊁尿细胞学检查和尿液标志物检测等㊂其中,超声㊁C T和M R I等影像学检查对于膀胱癌的诊断和分期十分重要㊂由于M R I对软组织具有很好的分辨率,能够准确显示膀胱及膀胱肿瘤局部解剖结构和组织层次,因而成为膀胱癌诊断和局部分期的可靠工具㊂2018年,在欧洲泌尿外科学会㊁欧洲泌尿影像学会和日本腹部放射学会支持下,P a n e b i a n c o 等[2]开发了基于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 u t i p a r a m e t-r i c m a g n e t i c r e s o n a n c e i m a g i n g,m p M R I)的膀胱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v e s i c a l i m a g i n g-r e p o r t i n g a n d d a t a s y s t e m,V I-R A D S),用于规范膀胱癌的影像采集㊁诊断和局部分期㊂由于膀胱肿瘤的分期,尤其是区分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 u s c l e i n v a s i v e b l a d d e r c a n c e r,M I B C)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 o n-m u s c l e i n v a s i v e b l a d d e r c a n c e r,NM I B C)决定了治疗方式的选择和预后[3],因此放射科医生和泌尿外科医生了解膀胱癌M R I和V I-R A D S评分至关重要㊂一㊁膀胱癌分期及M R I表现膀胱壁包含黏膜和黏膜下层㊁固有肌层及浆膜层㊂依据膀胱癌侵犯的层次不同,可分为NM I B C 和M I B C㊂其中,NM I B C进一步分为T a(非浸润性乳头状癌)㊁T i s(原位癌)和T1期(固有层浸润); M I B C进一步分为T2a(侵犯浅肌层)㊁T2b(侵犯深肌层)㊁T3a(显微镜下发现肿瘤侵犯膀胱周围组织)㊁T3b (肉眼见肿瘤侵犯膀胱周围组织)㊁T4a(侵犯盆壁或腹壁)㊂M R I具有极佳的软组织分辨能力,可以识别肿瘤和膀胱壁的结构㊂尿液在T2加权成像(T2W I)上呈高信号㊂黏膜层在T2W I和弥散加权成像(DW I)上均不显示,在动态对比增强成像(D C E-M R I)上呈现早期增强,为高信号线㊂固有肌层在T2W I上显示为低信号线,在DW I和表观扩散系数(A D C)图上显示为中等信号线,在D C E-M R I上表现为晚期和进行性增强㊂膀胱癌多为膀胱内病灶,在T2W I上呈稍高信号影,强度介于尿液和肌肉之间;在DW I上表现为高信号,而在D C E-M R I上表现为早期强化病灶㊂二㊁膀胱M R I检查MR I是膀胱癌分期的有效工具㊂M R I可检出膀胱癌病灶㊁区分肌层浸润性和非肌层浸润性病变㊁评估膀胱周围的脂肪㊁区域淋巴结受累以及盆部转移情况㊂2018年提出的V I-R A D S对膀胱癌M R I 的采集方法和图像解读提出了指导性建议[4]㊂在对膀胱肿瘤进行M R I检查时,建议使用高场强(1.5T或3.0T)MR I设备和多通道相控阵外表面线圈,以获得适当的软组织分辨率和信噪比㊂患者最好在检查前2周内未进行膀胱肿瘤电切㊁膀胱活检或膀胱灌注治疗㊂在检查前,为了使膀胱适度充盈,患者可在检查前憋尿1~2h,或者按照患者的耐受程度在检查前30m i n内饮用500~1000m l 水㊂此外,为避免肠蠕动引起运动和敏感性伪影,在检查前可给予解痉药物㊂采集的m p M R I图像至少应包括多平面T2W I㊁DW I和D C E-M R I㊂此外,自旋回波T1W I可用于确定膀胱的出血和凝块以及骨转移㊂同时,F O V应该足够大,应包括整个膀胱㊁尿道近端㊁盆部淋巴结及前列腺或子宫㊁卵巢㊁输卵管和阴道㊂T2W I通常以二维(2D)快速自旋回波(F S E)或涡轮自旋回波序列获取轴位㊁冠状面㊁矢状面中至少两个平面的非压脂图像㊂三维(3D)自旋回波采集可以用作2D采集的补充㊂对于2D-F S E,建议层厚为3~4mm,以在保持信噪比的同时使空间分辨率最大化㊂DW I 在膀胱m p M R I检查中起着重要作用㊂建议采用轴位和矢状/冠状面自由呼吸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成像序列并结合频谱脂肪饱和技术㊂建议采用高b值(800~1000s/mm2)来获得膀胱癌与周围组织的高对比度㊂D C E-M R I可以采用脂肪抑制的2D或3D梯度回波序列T1W I㊂在注射钆基造影剂(按0.1mm o l /k g 体重的剂量,1.5~2.0m l /s 的速率注射)前后进行影像学检查,然后用20m l 盐水冲洗㊂注射对比剂后30s 采集初始图像,以30s 的间隔再进行4~6次采集,以显示膀胱壁内层的早期增强和肿瘤增强㊂三㊁V I -R A D S 评分V I -R A D S 评分是依据膀胱肿瘤在T 2WI ㊁DW I 和D C E -M R I 序列的特点各自给出评分,最后汇总为5分量表,用以评估膀胱癌侵入固有肌层的可能性㊂V I -R A D S 评分1分提示极小可能浸润肌层,2分提示不太可能浸润肌层,3分提示浸润肌层可疑,4分提示很可能浸润肌层,5分提示极可能浸润肌层并侵犯至膀胱外㊂T 2W I 是基础序列,主要序列是DW I (第一)和D C E -M R I (第二,特别用于在DW I 图像不理想的情况下)㊂首先基于T 2W I 显示的组织形态结构,评估固有肌层的完整性,而后主要基于DW I 和D C E -M R I 确定肌层有无受侵犯㊂表1中描述了肿瘤在T 2W I ㊁DW I 和D C E -MR I 的特点和相应的V I -R A D S 评分㊂表1 M R I 各序列的V I -R A D S 评分V I -R A D S 评分T 2WI D C E -M R IDW I1分肿瘤腔内生长,有或无蒂,可伴壁内膜层增厚,固有肌层T 2W I 呈连续无中断低信号线,提示肌层完整㊁无破坏(癌灶<1c m )固有肌层未见早期强化(对应于T 2WI 1分病灶)固有肌层DW I 呈连续无中断中等信号,肿瘤在DW I 上呈高信号,A D C 图上呈低信号,有或无蒂,可伴DW I 低信号,壁内膜层增厚(癌灶<1c m )2分有蒂的外生性肿瘤,伴或不伴内膜层增厚;或无蒂的宽基底肿瘤,伴内膜层增厚呈T 2高信号㊂固有肌层T 2WI 呈连续无中断低信号线,提示肌层完整㊁无破坏(癌灶>1c m )固有肌层未见早期强化,内膜层呈早期强化(对应T 2WI 2分病灶)固有肌层DW I 呈连续无中断的中等信号,有蒂的肿瘤在DW I 上呈高信号,A D C 图上呈低信号,蒂呈DW I 低信号,伴或不伴内膜层增厚(DW I 低信号);或无蒂的宽基底肿瘤,伴内膜层增厚呈DW I 低或中等信号(癌灶>1c m )3分3分不符合V I -R A D S 2分评分标准,无蒂的外生性肿瘤,或宽基底肿瘤不伴内膜层增厚,但固有肌层T 2低信号无明显破坏不符合V I -R A D S 2分评分标准,但固有肌层低信号无明显破坏不符合V I -R A D S 2分评分标准,但固有肌层低信号无明显破坏4分固有肌层T 2低信号线中断,提示中等信号肿瘤组织延伸至固有肌层肿瘤早期强化延伸至固有肌层DW I 上的高信号与A D C 图上的低信号延伸至固有肌层5分中等信号肿瘤组织延伸至膀胱外脂肪,提示整个膀胱壁和膀胱外组织的浸润肿瘤早期强化延伸至整个膀胱壁和膀胱外脂肪DW I 上的高信号与A D C 图上的低信号延伸至整个膀胱壁和膀胱外脂肪V I -R A D S 评分在国内外均已得到验证,在预测膀胱癌肌层浸润风险方面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5]㊂一项纳入了548例患者的分析显示,当V I -R A D S 评分分别为1㊁2㊁3㊁4㊁5分时,M I B C 所占比例分别为0.0%㊁5.9%㊁57.8%㊁90.9%㊁96.6%[6]㊂近期的一项纳入1770例患者的荟萃分析则显示,V I -R A D S 的敏感性㊁特异性和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㊁0.90和0.94[7]㊂m p M R I 和V I -R A D S 除了用于膀胱癌的诊断和分期,还可用于帮助筛选哪些患者需要进行二次电切㊁评估治疗效果以及监测随访㊂D e l G i u d i c e等[8]对初次电切后诊断为高危NM I B C 的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V I -R A D S 预测二次电切后存在肌层浸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和93.6%㊂因此,V I -R A D S 评分将来有助于识别和区分需要或者不需要二次切除的高风险的N M I B C ㊂对于M I B C ,M R I 可用于评估新辅助化疗的有效性,用于指导个体化治疗㊂D C E -M R I 作为完全病理反应的标志物,只要膀胱壁持续早期增强,就可怀疑反应较差㊂DW I ㊁A D C 图及D C E -M R I 参数的半定量和定量分析可能有助于预测对新辅助疗法的治疗反应且评估残留肿瘤㊂而对于需要频繁膀胱镜检查以发现可能复发的NM I B C 患者,M R I 可被选择用作无创随访㊂外科手术以及膀胱灌注治疗所引起的炎症和纤维化常引起膀胱壁不规则增厚,这些与治疗相关的效应可被误认为是T U R B T 后膀胱癌复发或残留肿瘤,而D C E -MR I 是正确区分治疗相关的效应和膀胱癌复发或残留肿瘤的可靠技术㊂综上所述,M R I和V I-R A D S在膀胱癌的诊断㊁分期和随访监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㊂放射科和泌尿外科医生很好地理解膀胱癌M R I和V I-R A D S评分,对于膀胱癌患者的诊疗至关重要㊂参考文献[1] B r a y F,F e r l a y J,S o e r j o m a t a r a m I,e t a l.G l o b a l c a n c e r s t a-t i s t i c s2018:G L O B O C A N e s t i m a t e s o f i n c i d e n c e a n d m o r t a l i-t y w o r l d w i d e f o r36c a n c e r s i n185c o u n t r i e s[J].C A C a n c e r JC l i n,2018,68(6):394-424.[2] P a n e b i a n c o V,N a r u m i Y,A l t u n E,e t a l.M u l t i p a r a m e t r i cM a g n e t i c R e s o n a n c e I m a g i n g f o r B l a d d e r C a n c e r:D e v e l o p-m e n t o f V I-R A D S(V e s i c a l I m a g i n g-R e p o r t i n g A n d D a t a S y s-t e m)[J].E u r U r o l,2018,74(3):294-306.[3]S o u k u p V,a p o u n O,C o h e n D,e t a l.P r o g n o s t i c P e r f o r m-a n c e a n d R e p r o d u c ib i l i t y o f t h e1973a n d2004/2016W o r l dH e a l t h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G r a d i n g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S y s t e m s i n N o n-m u s c l e-i n v a s i v e B l a d d e r C a n c e r:A E u r o p e a n A s s o c i a t i o n o fU r o l o g y N o n-m u s c l e I n v a s i v e B l a d d e r C a n c e r G u i d e l i n e s P a n-e l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J].E u r U r o l,2017,72(5):801-813.[4]王良,L i Q,V a r g a s H A.膀胱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解读[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9,53(3):164-169.[5] P a n e b i a n c o V,P e c o r a r o M,D e l G i u d i c e F,e t a l.V I-R A D Sf o r B l a d d e r C a n c e r:C u r r e n t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a n d F u t u r e D e v e l-o p m e n t s[J].J M a g n R e s o n I m a g i n g,2020.d o i:10.1002/j m-r i.27361.[6]胡恒龙,李博亚,孟晓岩,等.膀胱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预测价值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9,40(7):503-506.[7] W o o S,P a n e b i a n c o V,N a r u m i Y,e t a l.D i a g n o s t i c P e r f o r m-a n c e o f V e s i c a l I m a g i n g R e p o r t i n g a n d D a t a S y s t e m f o r t h eP r e d i c t i o n o f M u s c l e-i n v a s i v e B l a d d e r C a n c e r:A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 a n d M e t a-a n a l y s i s[J].E u r U r o l O n c o l,2020,3(3): 306-315.[8] D e l G i u d i c e F,B a r c h e t t i G,D e B e r a r d i n i s E,e t a l.P r o s p e c-t i v e A s s e s s m e n t o f V e s i c a l I m a g i n g R e p o r t i n g a n d D a t a S y s-t e m(V I-R A D S)a n d I t s C l i n i c a l I m p a c t o n t h e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H i g h-r i s k N o n-m u s c l e-i n v a s i v e B l a d d e r 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C a n d i d a t e f o r R e p e a t e d T r a n s u r e t h r a l R e s e c t i o n[J].E u rU r o l,2020,77(1):101-109.(收稿日期:2020-12-04)(本文编辑:熊钰芬)欢迎投稿㊁订阅2021年‘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主办的一份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泌尿及生殖系肿瘤学术期刊㊂本刊由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叶章群教授任主编,联袂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编委会㊂主要报道国内外泌尿及生殖系肿瘤领域先进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肿瘤性疾病有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同时将国内外先进的肿瘤治疗及手术方法㊁操作器械等新动态介绍给国内同行,为国内外泌尿及生殖肿瘤学术交流提供一个平台㊂本刊所刊登的文章均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㊁‘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 N K I系列数据库全文收录,辟有专家论坛㊁临床研究㊁实验研究㊁短篇论著㊁病例报告㊁综述㊁继续教育园地㊁经验教训㊁诊疗征询㊁学术争鸣㊁护理天地等多个栏目㊂热忱欢迎从事相关专业的广大医务工作者踊跃投稿㊂本刊为双月刊,大16开本㊂2021年每期定价15元,全年定价90元㊂刊号C N42-1790/R,邮发代号38-156㊂欢迎广大读者到当地邮局订阅,也可直接汇款到本刊编辑部订阅,汇款时请在汇单上注明 订阅‘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字样㊂编辑部地址:武汉市航空路13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编辑部邮编:430030电话:027-********邮箱:c u r o@v i p.163.c o m。
多参数磁共振VI-RADS在膀胱癌病理分级及肌层浸润中的诊断价值
140·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5月 第22卷 第5期 总第175期【通讯作者】孟庆涛,男,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心血管影像。
E-mail:139****************Diagnostic·141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MAY. 2024, Vol.22, No.5 Total No.175指导临床的手术及后续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4]。
从2019年至今,从mp-MRI联合VI-RADS到IVIM联合VI-RADS 再到VI-RADS联合影像组学在NMIBC中的相关研究,都指出mp-MRI对于MIBC的预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很好的指导临床对于BC的治疗[15-20]。
然而,mp-MRI对于BC其他病理特征的挖掘尚少[21]。
本文将49个病灶按照术后病理结果分为HG和LG组,探索分析mp-MRI联合VI-RADS评分肿瘤分级中的诊断价值,为BC 的手术方式选择提供更多的客观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收集,从2018年5月至2022年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滁州医院接受mp-MRI检查并于该院进行手术且有术后病理结果的48例(单发者47例,多发者1例)BC患者资料。
纳入标准:可以进行VI-RADS评分的影像资料;此次入院前未经受其他治疗;入院后两周内手术且有可靠病理。
排除标准:影像资料不完善;病理结果不可靠;同时患有其他系统疾病;共计纳入24-94岁的48例BC患者(男:女=37:11),共49个病灶,中位年龄69岁。
1.2 检查方法 检查前1小时叮嘱患者排空膀胱并在之后的半小时饮用500mL水憋尿充盈膀胱(适度),采用GE 3.0T (Discovery750)MR扫描仪,8通道体部相控阵线圈,患者仰卧位足先进,扫描范围为完整膀胱及邻近生殖器官。
扫描参数如下:(1)OAx、OCor、OSag-T 2WI:采用FSE脉冲序列;(2)OAx-DWI:采用单次激发回波序列,b值为0,1000;(3)OAx、OCor、OSag-DCE:采用快速梯度回波序列,TR 3.8ms,TE 1.2ms,翻转角15°,层厚1.0mm,FOV 192×192。
pi-rads评分标准
pi-rads评分标准PI-RADS是临床上常用的前列腺磁共振成像(MRI)评分系统,用于评估前列腺癌的可能性。
PI-RADS标准是在前列腺MRI图像的基础上,对前列腺癌进行定量分级评估。
PI-RADS评分标准已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选择。
本文将对PI-RADS评分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背景、评分内容、评分标准及临床应用。
一、背景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前列腺MRI检查作为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已被广泛用于前列腺癌的筛查和诊断。
然而,前列腺MRI图像的解释受到医生经验和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为了提高前列腺MRI的诊断一致性和准确性,国际上提出了PI-RADS评分标准。
PI-RADS评分标准由国际前列腺磁共振成像工作组(PI-RADS V2)制定,旨在通过定量评估前列腺MRI图像中癌症的可能性,帮助临床医师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PI-RADS评分标准被广泛用于前列腺MRI检查的报道和临床研究,已成为前列腺癌筛查和诊断的有力工具。
二、评分内容PI-RADS评分标准主要评估前列腺MRI图像中病变的可疑程度,包括T2加权成像(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成像(DCE)和磁共振波谱成像(MRSI)等四项成像序列。
评分标准分为5个等级,从1到5分别表示病变可疑程度由低到高,等级越高代表前列腺癌的可能性越大。
具体评分内容如下:1. T2WI:评估前列腺边缘、包膜及病变的信号强度和轮廓,包括T2WI成像上的异常信号区、边缘模糊、腺体外扩等特征。
2. DWI:评估前列腺癌细胞的弥散特性,主要观察DWI成像上的病变信号强度、ADC(弥散系数)数值和病变的形态。
3. DCE:评估前列腺癌的血供特征,观察病变区在动态增强成像中的强化程度、速率和强化曲线形态。
4. MRSI:评估前列腺癌的代谢特征,主要观察胆碱(Cho)、肌酸(Cr)、胆碱肌酸比(Cho/Cr)和胆碱/肌酸+胸腺嘧啶(Cho+Cr+Cit)数值。
pi-rads评分标准 -回复
pi-rads评分标准-回复提问:什么是PI-RADS评分标准?PI-RADS(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评分标准是一种用于评估前列腺癌患者磁共振成像(MRI)结果的系统。
它旨在帮助医生准确判断前列腺癌的临床阶段,以便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一步一步解释PI-RADS评分标准的概念和应用。
第一步:PI-RADS评分标准的起源和发展PI-RADS评分标准最初由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和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Urogenital Radiology)于2012年共同制定。
该评分标准是在对大量患者进行研究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在随后的几年里不断更新和完善。
它的目的是促进全球前列腺癌MRI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第二步:PI-RADS评分标准的基本原则PI-RADS评分标准基于医生对前列腺癌病灶的观察,并根据病变的一些特征进行分类和评估。
这些特征包括信号强度、形态结构和动态强化等。
评分标准将MRI结果分为五个等级,分别表示不确定性、正常、低疑似性、中等疑似性和高疑似性。
第三步:PI-RADS评分标准的应用流程在使用PI-RADS评分标准之前,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其他临床信息。
然后,患者接受MRI检查,检查结果由医生进行评估并得出一个PI-RADS评分。
评分结果将根据病灶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来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第四步:PI-RADS评分标准的优势和限制PI-RADS评分标准的优势在于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方法来评估前列腺癌病变,从而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它还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临床预后。
然而,该评分系统也存在一些限制,比如对操作医生的经验要求较高,且有些低等级的病变可能被误诊断。
第五步:PI-RADS评分标准的未来发展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PI-RADS评分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膀胱癌核磁图像-数据系统评分评估膀胱癌肌层的浸润状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0 1 9 年 1 1 月 第 24 卷 第 1 1 期
927
•临成研堯•
膀胱癌核磁图像-数据系统评分评估膀胱癌肌层的浸润状态
于 学 炜 、仲 伟 一 、张 悦 、于 宏 川 \ 徐 奔 2
( 1 . 大 连 市 第 三 人 民 医 院 泌 尿 外 科 ,辽 宁 大 连 116000;2.北 京 大 学 第 一 医 院 泌 尿 外 科 ,北 京 100034)
culated. Results A total of 166 patients were involved, including 1 6 (9 .6 % ) patients with V I-RA D S1,9 8 (5 9 .0 % ) with VI-
R A D S2,18(10.9% ) with V I-R A D S 3 a4 (8 .4 % ) with VI-RADS4 and 20(12.1% ) with VI-RADS5.The AUC, sensitivity s p e c i ficity and accuracy was 0 .8 8 6 (0 . 825 - 0. 947), 80. 4% (66. 5% - 89. 7 % ) , 90. 4% (83. 2% - 94. 9% ) and 87. 3% (84. 8 % 89. 9% ) *respectivel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VI-RADS sc o re ^ 3 w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of muscle-in
VI-RADS scoring system can predict muscle-invasiveness of bladder cancer
PI-RADS v2不同评分方法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诊断效能比较
PI-RADS v2不同评分方法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诊断效能比较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于前列腺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而PI-RADS(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是一种用于前列腺MRI评估的标准化报告系统,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可能性。
目前,PI-RADS v2是最新版本,它采用了不同的评分方法,本文将对PI-RADS v2不同评分方法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诊断效能进行比较和评估。
一、PI-RADS v2简介PI-RADS v2是由国际前列腺MRI工作组制定的前列腺MRI评估标准,旨在统一前列腺MRI报告,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降低虚假阳性率。
PI-RADS v2根据前列腺MRI图像的特征,将病变分为1-5级,分别代表了极低、低、中等、高和极高可能性的前列腺癌。
PI-RADS v2根据T2加权、DWI(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和DCE(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等序列的MRI信号特征来评估前列腺病变的良恶性。
二、PI-RADS v2不同评分方法PI-RADS v2共有三种不同的评分方法,分别是单序列评分(Single Sequence Score,SSS)、总体评分(Overall Assessment Category,OAC)、和结合评分(Combined Score)。
单序列评分是根据单一序列的MRI图像来评估病变的可能性,总体评分是根据所有序列的MRI图像综合评估病变的可能性,结合评分是将单序列评分和总体评分结合起来进行评估。
三、不同评分方法的优劣势1. 单序列评分:单序列评分仅仅根据单一的MRI序列来评估病变,对于某些病变可能会出现评估不准确的情况。
单序列评分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到该序列的特征,有助于更好地评估病变的可能性。
2. 总体评分:总体评分综合了所有序列的MRI图像,可以减少单序列评分可能出现的评估不准确情况,但是对于一些病变可能会出现不同序列之间的干扰,影响评估的准确性。
膀胱癌VI-RADS解读分析
膀胱癌V I-R A D S解读分析膀胱癌概述发病率欧美:膀胱癌位列新发癌症排名第4位(男性)(2019年美国癌症统计数据[1])中国:膀胱癌发病率排名第7位 紧随前列腺癌之后(男性)(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2])●病理类型:尿路上皮癌(最常见,约占90%)●好发部位:膀胱三角区、膀胱颈和输尿管开口●临床症状:无痛性肉眼血尿、尿路刺激症状(尿频/尿痛/尿急等)●膀胱癌分型:1内生型(壁内生长)2外生型(腔内生长)乳头状型:宽基底型(无蒂)或带蒂型带蒂乳头状型:肿瘤预后较好3扁平型(无占位效应)4混合型●组织学分类(依据是否侵犯肌层)非肌层浸润型尿路上皮癌(NMIBC)肌层浸润型尿路上皮癌(MIBC)●膀胱癌治疗方案/预后:主要取决于组织学分级、TNM分期、肿瘤生物学特征组织学分级(根据1998年WHO/ISUP, 2004年WHO标准)乳头状肿瘤低度恶性潜能的尿路上皮癌(PUNLMP)低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TNM分期(临床、组织病理学、影像学检查)TNM分期(普遍采用2002年UICC第6版)●T :Tis:原位癌,局限于粘膜(扁平状)Ta:非浸润性乳头状癌(局限于粘膜层)T1:浸润皮下结蹄组织(粘膜下层)T3:浸润膀胱周围组织●M :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T2:浸润肌层T3a:显微镜下可见●N :N0:无淋巴转移N1:有1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2cm)N2:有1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2cm);多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5cm)N3:多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5cm)NMIBC MIBC 肌层受侵T3b:肉眼可见T4:浸润至邻近器官前列腺、子宫、盆壁或腹壁等)憩室部位肿瘤分期(2)TNM 分期无肌层无T2T3a T3bMp-MRI :T2a T2b●确诊: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1)TURBT :NMIBC 诊断和治疗;MIBC诊断(2)存在问题:依赖于操作者经验, 肿瘤残存率/差异送检标本肌层缺失, 临床分期/低估●影像学检查:膀胱癌/肿瘤 分期诊断重要方法1CT:最常用,肿瘤肌层浸润程度评估敏感性/准确性?2多参数-MRI:最佳软组织分辨率、无辐射损伤,评估准确性较高存在问题:影像诊断医师 主观性膀胱癌肌层浸润程度评估客观性/准确性/一致性?男, 87岁, 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一月余肿瘤与膀胱壁各层结构间关系?会膀胱癌VI-RADS(Vesical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Panebianco V, Narumi Y, Altun E, et al. 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or Bladder Cancer: Development of VI-RADS (Vesical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Eur会膀胱癌VI-RADS(Vesical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System)膀胱癌多参数MRI●VI-RADS 制定目的:1膀胱癌多参数-MRI标准化扫描方案(最低标准)2反映膀胱癌肌层浸润的可能性与浸润深度3协助多学科交流、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适用人群:未作治疗的膀胱癌患者和接受过诊断性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者●VI-RADS 主要用于评价膀胱癌肌层浸润的可能性与程度(BI-RADS、 P I-RADS 和 L I-RADS:对病变性质的评分诊断)MRI检查要求●MRI设备:场强(3.0T / 1.5T)多通道相控阵表面线圈●MRI检查时机:膀胱镜检查/去除Foley导管与MRI检查的时间间隔 2 ~ 3天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活检/膀胱治疗前至少2周后进行MRI检查●患者准备:膀胱适度充盈(显示膀胱固有肌层)膀胱最佳充盈量:300ml,检查前1-2小时排尿或检查前30min内饮水500-1000ml 肌注解痉剂,以防肠管蠕动●扫描序列:关键成像序列(主要:T2WI、DWI,次要DCE-MRI)●扫描范围:男性:包括整个膀胱、近端尿道、骨盆淋巴结和前列腺女性:包括相邻盆腔内脏器官(子宫、卵巢、输卵管和阴道)膀胱 多参数M RI扫描扫描序列:关键成像序列(T2WI、DWI、DCE)1. T2WI: 非脂肪抑制序列, 2D FSE / TSE 多平面(TRA/COR/SAG,≥2)采集 , 层厚3 ~4mm2. DWI b值推荐800 ~ 1000 s/mm2 , D WI与T2WI 匹配(解剖)3. DCE-MRI: 3D GRE T1WI(VIBE/LAVA/THRIVE)剂量: 0.1 mmol/kg; 流率:1.5~2.0 ml/s注射后30秒获得初始图像,每30秒行同序列采集,共4-6次膀胱内层早期强化、肿瘤强化4. T1WI:膀胱内出血、血凝块,骨转移等MRI扫描参数设置Panebianco V, Narumi Y, Altun E, et al. 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or Bladder Cancer: Development of VI-RADS (Vesical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Eur•膀胱壁正常的解剖(组织学):• 1.粘膜层:尿路上皮和尿路上皮下的结缔组织(固有层,含粘膜肌层)• 2.粘膜下层:粘膜肌层与肌层间的结缔组织• 3.肌层(逼尿肌):平滑肌组成• 4.膀胱周围脂肪层(脂肪组织及浆膜层)T2WI肌层正常膀胱壁MRI信号特点:(1)粘膜层:T2WI和DWI/ADC:均不显示(与膀胱腔内尿液信号相仿) DCE-MRI:早期强化(线样高信号)(2)肌层:T2WI:线样低信号DWI/ADC:线样中等信号DCE-MRI:早期不强化(线样低信号);缓慢、渐进性强化T2WI(SAG) T2WI(TRA) DWI/ADC正常膀胱壁解剖与MRI 信号特点粘膜层固有肌层尿路上皮层 固有层膀胱癌MRI信号特点:膀胱壁病灶T2WI中等信号(相对于尿液与肌肉);DWI高、ADC低信号;DCE-MRI早期强化膀胱癌MRI信号特点:膀胱壁病灶T2WI中等信号(相对于尿液与肌肉);DWI高、ADC低信号;DCE-MRI早期强化膀胱癌VI-RADS评分膀胱 VI-RADS T2WI评分标准王良, 等. 膀胱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解读.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9, 53(3): 164-169评分膀胱壁T2WI表现1分:不间断的低信号线,代表肌层的完整性[病变<1 cm,例如带或无蒂和(或)增厚的膀胱壁内层的外生性肿瘤]2分: 不间断的低信号线,代表肌层的完整性[病变≥1 cm,例如带蒂和(或)没有高信号增厚的膀胱壁内层的外生性肿瘤或有高信号增厚壁内层的宽基底肿瘤]3分: 缺乏2分的特征,无蒂的外生性的肿瘤,或没有高信号增厚膀胱壁内层 但 没有明显破坏低信号肌层的宽基底肿瘤4 分: 低信号线的中断,表明中等信号的肿瘤组织延伸至肌层5 分: 中等信号的肿瘤扩展到膀胱外脂肪,代表整个膀胱壁和膀胱外组织受侵 基础序列(first-pass)膀胱 VI-RADS DWI/ADC评分标准 1分:DWI肌层呈中等连续信号[病变<1 cm,DWI高信号和ADC低信号和(或) DWI低信号增厚的黏膜层]2分: DWI肌层呈中等连续信号[病变≥1 cm,DWI高信号,ADC低信号带或 无蒂DWI低信号蒂和(或)低信号增厚壁内层带或无蒂低信号蒂和(或) 低信号增厚壁内层或DWI低、中等信号增厚壁内层的宽基底肿瘤] 3分: 缺乏 2分特征(病变对应T2WI 3分特征),但低信号肌层没有明显破坏 4分: DWI高信号和ADC低信号的肿瘤局部延伸至肌层5分: DWI高信号和ADC低信号肿瘤延伸至整个膀胱壁和膀胱外脂肪王良, 等. 膀胱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解读.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9, 53(3): 164-169主要序列评分膀胱壁DWI/ADC表现膀胱 VI-RADSDCE-MRI评分标准膀胱壁DCE-MRI表现•评分•1分:肌层没有早期增强(对应于T2WI 1分 特征)•2分:肌层没有早期增强和膀胱壁内层增强(对应于T2WI 2分 特征)•3分:缺乏2分表现(对应于T2WI 3分特征),但低信号肌层没有破坏•4分:肿瘤早期增强局灶性延伸至肌层•5分:肿瘤早期增强延伸至整个膀胱壁和膀胱壁外脂肪次要序列T2W I DW I DCE-MRI男 68岁 肉眼血尿3天膀胱癌VI-RADS评分膀胱癌VI-RADS最终评分(1-5分)1根据T2WI、DWI和DCE-MRI各自评分汇总生成膀胱癌肌层受侵的概率2T2WI(基础序列,尤其 T2WI 1 ~ 3分) DWI(主要序列)DCE-MRI(次要 序列,DWI图像不理想)3评分顺序: ①基于T2WI,评价肌层的完整性;②根据DWI和DCE-MRI确定是否存在肌层受侵准准VI-RADS报告模板T2W I DWI/AD C DCE-MRIVI-RADS 1分1.膀胱左后壁病灶,直径<1cm;无蒂的外生性肿瘤,肌层信号连续完整2.评分:T2WI1 分、DW 1分、CE 1分例一女性 36岁T2W I DW I DCE-MRIVI-RADS 2分1.膀胱左后壁病灶,直径>1cm;带蒂的外生性肿瘤;肌层信号连续2.评分:T2WI 2分、DW 2分、CE 2分例二1.膀胱左侧后壁带蒂外生性病灶,直径>1cm; DCE早期粘膜强化,肌层不强化 DWI肿瘤呈高信号,蒂呈低信号 ADC肿瘤呈低信号,蒂呈高信号2.评分:T2WI 2分、DWI 2分、 CE 2分3.病理:高级别尿路上皮胱癌 逼尿肌受侵犯例三 36岁,膀胱癌T2WI DCE DWI/ADC VI-RADS 2分例四T2W I DW I DCE-MRI1.膀胱右后壁病灶,直径>1cm;无蒂的外生性肿瘤;肌层信号似连续2.评分:T2WI 3分、DW 3分、CE 3分VI-RADS 3分男性 80岁1.膀胱颈部宽基底外生性病灶,直径>1cm;宽基底肿瘤不伴有粘膜层增厚(部分) 肌层信号似连续2.评分:T2WI 3分、DWI 3分、 CE 3分?3.病理:膀胱癌 肌层未受侵犯T2WI DWI/ADC DCEVI-RADS 3分例五T2W I DW I DCE-MRI1.膀胱偏左后壁病灶,直径>1cm;肌层信号连续性中断2.评分:T2WI 4分、DW 4/5分、CE 4/5分T2W I DW I DCE-MRI1.膀胱偏左后壁病灶,直径>1cm;肌层信号连续性中断2.评分:T2WI 4分、DW 4/5分、CE 4/5分T2W I VI-RADS 5分例八男 80岁尿频、尿急、尿痛1年余伴肉眼血尿1周余DCE-MRIDWIT2WI肌层不连续男,87岁,无痛性肉眼血尿1周•我院实例展示RESOLVE DWI 肿瘤侵犯膀胱肌层ADC动态增强供血动脉:双侧髂内动脉分支流出型•术前诊断:• 膀胱左侧前壁肿瘤,侵犯肌层,未侵犯周围组织,考虑为膀胱癌可能性大•手术:全膀胱切除术•病理:膀胱前壁一隆起型肿物,大小3cmx3cmx2.5cm,无包膜,界不清,切面灰白,质中•膀胱前壁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侵及肌层,侵犯脉管,未见明显神经侵犯,左侧盆腔4个转移•免疫组化:Ki67(70%),CK7(+++),P40(++)GATA3(+++),CK(H)(+++)fan总结1多参数MRI对于膀胱癌肌层浸润评估意义大,敏感度、特异度较高2准确分期直接影响膀胱癌治疗方案的选择NMIBC: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MIBC: 膀胱切除术或放、化疗3 多参数MRI: 非侵入性检测膀胱癌治疗后反应膀胱癌经尿道肿瘤切除术后复发评估4 规范化MRI报告有利于多学科间较好地交流。
VI-RADS评分和ADC值直方图在膀胱癌肌层浸润中的诊断价值及其相关性
VI-RADS评分和ADC值直方图在膀胱癌肌层浸润中的诊断价值及其相关性尹宏宇1,张继2*,宋青泽11.大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辽宁大连116023;2.泰州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江苏泰州225300;*通信作者张继 ***************【基金项目】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科研项目(BRA2020193);江苏省青年医学人才科研项目(QNRC2016509);江苏省高层次卫生人才“六个一工程”拔尖人才项目(LGY2018032)【摘要】目的探讨膀胱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VI-RADS)及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直方图评估膀胱癌肌层浸润的诊断价值,并讨论两者的相关性。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22年1月泰州市人民医院73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2名影像诊断医师根据VI-RADS对病灶进行评分,并获取ADC值直方图量化参数,比较量化参数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间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VI-RAD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量化参数及联合诊断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诊断效能,并分析VI-RADS评分与量化参数的相关性。
结果以VI-RADS≥3分为截断值时,预测膀胱癌肌层浸润的曲线下面积为0.929,ADCmean、ADCmin、10%ADC、25%ADC、50%ADC、75%ADC、90%ADC、异质性及峰度诊断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2、0.788、0.788、0.799、0.819、0.828、0.777、0.761、0.717。
两者联合诊断时,诊断效能显著提高(曲线下面积为0.930~0.958,P均<0.05)。
VI-RADS评分与ADCmean、ADCmin、10%ADC、25%ADC、50%ADC、75%ADC、90%ADC呈负相关(r=-0.587、-0.478、-0.465、-0.485、-0.583、-0.556、-0.450,P均<0.05),与异质性及峰度呈正相关(r=0.355、0.493,P均<0.05)。
膀胱癌影像学检查诊断及其鉴别
膀胱癌影像学检查诊断及其鉴别膀胱癌(bladder carcinoma)是膀胱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4%[1]。
90%为移行细胞癌,鳞癌、腺癌占2%-3%[2]。
移行细胞癌多呈乳头状向腔内生长,故称乳头状癌,其还可向外侵犯肌层,进而延伸至周围组织和器官。
部分移行细胞癌及鳞癌和腺癌呈浸润性生长,造成膀胱壁局限性增厚[3]。
膀胱癌的发生部位以膀胱三角区和两旁的侧壁最为常见[3]。
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3-4倍,年龄以50-70岁为多[4], 在75岁以上男性死因中居第5位[5]。
临床表现主要为无痛性肉眼血尿,约10%患者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如尿痛、尿急、尿频等[6]。
浸润癌晚期或脐尿管癌可在下腹部触到肿块,转移性淋巴结压迫髂静脉时可引起下肢水肿。
【影像学表现】CT检查:膀胱癌的CT影像为膀胱壁局部增厚或向腔内突出的肿块,肿块形态多种多样,常表现为乳头状、菜花状和不规则形。
其形态的多样性是由肿瘤的生长方式决定的。
肿瘤向壁外生长时,出现膀胱轮廓不清楚,膀胱周围脂肪层消失,并可累及邻近的组织器官,如腹壁、盆腔、肠道、输尿管、精囊、前列腺及宫旁组织等。
当出现转移灶时,常见盆腔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转移的指标是其直径>1.5cm。
CT检查用于膀胱癌的诊断与分期,了解肿瘤浸润膀胱壁的深度,以及盆腔和腹膜后淋巴结、肝及肾上腺有无转移。
MRI检查:由于肿瘤的信号强度既不同于膀胱腔内尿液,也不同于膀胱周围脂肪组织,因而易于发现膀胱癌向腔内生长所形成的肿块,也易于显示肿瘤侵犯肌层所造成的膀胱壁增厚。
此外,还能发现膀胱癌对周围组织和邻近器官的侵犯,以及盆腔淋巴结转移;对于膀胱镜检查已发现的膀胱癌。
MRI显示肿瘤对膀胱壁浸润深度、盆腔脏器与肿瘤的关系、膀胱癌引起上尿路积水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增强MRI检查还能确定肿瘤侵犯膀胱壁的深度,所有这些均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膀胱造影:膀胱内可有大小不一的充盈缺损,小的缺损易被造影剂掩盖造成漏诊。
pl_rads的评分标准 -回复
pl_rads的评分标准-回复PL_RADS是一种用于评估肺部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LDCT)的工具。
它通过对扫描中的病灶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提供了对肺癌风险的预测。
该评分系统基于肺部的结构和纹理特征,以及病灶的大小、形状和位置等因素。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PL_RADS评分标准,并一步一步回答相关问题。
第一步:PL_RADS评分分类PL_RADS将LDCT扫描中的病灶分为五个等级,根据其潜在恶性肿瘤风险进行分类。
这些等级分别是:1. PL_RADS 1: 无危险病灶。
病灶无论大小、形状或位置如何,都不具备可疑肺癌的特征。
2. PL_RADS 2: 低危病灶。
病灶边缘光滑,形状规则,且大小适中。
在多次CT扫描中保持稳定,潜在恶性风险较低。
3. PL_RADS 3: 中度危险病灶。
病灶可能具有不规则形状或边缘模糊,但在多次CT扫描中保持稳定。
潜在恶性风险较高,需要进行进一步评估。
4. PL_RADS 4: 高危病灶。
病灶具有不规则形状、边缘模糊,且在多次CT 扫描中大小增加。
潜在恶性风险很高,可能需要进行生物组织检查。
5. PL_RADS 5: 致命病灶。
病灶具有明确的恶性特征,如边缘毛糙、实质性增长和淋巴结转移等。
患者需要立即进行生物组织检查。
第二步:PL_RADS评分标准PL_RADS评分主要基于病灶的形态学和纹理特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标准用于评估病灶的属性:1. 形态学特征:- 大小:病灶的直径通常用毫米为单位进行测量。
- 形状:病灶的形状可以是圆形、卵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的。
- 边缘:病灶的边缘可以是光滑的、模糊的或毛糙的。
- 短轴:病灶的最短直径通常用毫米为单位进行测量。
2. 纹理特征:- 密度:病灶的密度可以是均匀的、非均匀的或存在斑点状的高密度区域。
- 纹理:病灶的纹理可以是均匀的、粗糙的或非对称的。
第三步:PL_RADS评分过程要对肺部病灶进行PL_RADS评分,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首先,获取肺部的LDCT扫描图像。
MRI平扫方案膀胱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对膀胱癌肌层浸润的诊断价值
2023315MRI平扫方案膀胱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对膀胱癌肌层浸润的诊断价值王玮1,王鹤1,吴静云1,李玮1,曹新鸣1,薛珂2,邱建星1*1.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学影像科,北京100034;2.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上海201807;*通信作者邱建星【摘要】目的探究MRI平扫方案膀胱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VI-RADS)评分对膀胱癌肌层浸润的诊断效能,探究定量参数肿瘤接触径线(TCL)对平扫VI-RADS评分的补充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0月—2021年8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膀胱多参数MRI增强检查患者60例,以术后病理结果为诊断标准。
测量肿瘤基底部与膀胱壁的最大TCL,在两组磁共振图像(①平扫组: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②增强组:T2WI+DWI+DCE)上对膀胱癌进行VI-RADS评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诊断效能。
结果60例患者中,39例行经尿道电切手术,21例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最终37例(61.7%)诊断为非肌层浸润膀胱癌,23例(38.3%)诊断为肌层浸润膀胱癌。
平扫组与增强组VI-RADS评分AU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48比0.954,P>0.05)。
肌层浸润膀胱癌的TCL值[2.90(2.10,4.90)cm]大于非肌层浸润膀胱癌[1.40(0.85,2.00)cm](Z=-4.171,P<0.001),其诊断肌层浸润膀胱癌的AUC为0.822。
TCL联合平扫VI-RADS评分诊断肌层浸润膀胱癌AUC为0.953,较单独使用平扫VI-RADS评分略提升。
结论MRI平扫方案膀胱VI-RADS评分具有较高的肌层浸润诊断能力,联合定量参数TCL值可进一步提高其诊断效能。
【关键词】膀胱肿瘤;磁共振成像;数据系统;病理学,外科【中图分类号】R737.14;R445.2 【DOI】10.3969/j.issn.1005-5185.2023.05.017Diagnosis of Vesical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of MRI in Muscular Infiltration of Bladder CancerWANG Wei1, WANG He1, WU Jingyun1, LI Wei1, CAO Xinming1, XUE Ke2, QIU Jianxing1*Department of Radiology, Peking University First Hospital, Beijing 100034, China; *Address Correspondence to: QIU Jianxing;【Abstract】Purpose To explor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vesical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VI-RADS) of MRI scoring on muscular invasion of bladder cancer, and to explore the complementary diagnostic value of quantitative parameter tumor contact length (TCL) on plain scan VI-RADS scoring. Materials and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enrolled from October 2020 to August 2021 in Peking University First Hospital, using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results as diagnostic criteria. The maximum TCL of tumor base and bladder wall was measured, and VI-RADS score was performed on the MRI images of the two groups. (1) Plain scan group: T2WI+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 (2) Enhancement group: T2WI+DWI+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The diagnostic efficiency was evaluated by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 of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esults Of 60 patients, 39 underwent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and 21 underwent radical total bladder resection. Finally, 37 (61.7%) were diagnosed with non-muscular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and 23 (38.3%) were diagnosed with muscular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UC of VI-RADS score between the plain scan group and the enhancement group (0.948 vs. 0.954, P>0.05). The TCL value of 2.90 (2.10, 4.90) cm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1.40 (0.85, 2.00) cm for non-invasive bladder cancer (Z=-4.171, P<0.001), and the AUC for the diagnosis of muscular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was 0.822. The AUC of TCL combined plain scan VI-RADS for the diagnosis of muscular infiltrating bladder cancer was 0.953,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plain scan VI-RADS alone. Conclusion VI-RADS score of noncontrast scheme has high diagnostic ability of muscular infiltration, and combined with TCL value can further improve its diagnostic ability.【Key words】Urinary bladder neoplasm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ata systems; Pathology, surgical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2023, 31 (5): 517-521, 528膀胱癌是尿路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1]。
不同版本 PI-RADS(v1与v2)对前列腺癌诊断的一致性分析
ter-observer agreement was tested by weighted Kappa method and the Bland-Atman plot. Results: In
Jiangsu 21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preliminarily evaluate the inter-observer agreement between two physi
cians for diagnostic scoring of prostate cancer by applying PI-RADS v1 and PI-RADS v2. Methods: A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磁共振成像;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7.25; R445.2; R4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00313(2019)10-1132-05
DOI:10. 13609/j. cnki. 10000313.):
The agreement research of two physicians for PI-RADS (v1/v2) diagnostic scoring at 1. 5T MR equipment
JU Min-hao , WEI Chao-gan,LU Zhi-hua, et al.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Xishan People's Hospital,
total of 175 patients with biopsy confirmed prostate cancer were retrospectively included. T2 WI, DWI
pirads评分标准
pirads评分标准
PI-RADS(前列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是一种用于评估前列腺
磁共振成像(MRI)结果的标准化系统。
它旨在帮助放射科医生和临
床医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前列腺MRI的结果,从而更准确地诊断前
列腺癌。
PI-RADS评分系统通常用于评估前列腺MRI图像中怀疑癌
症的病灶。
PI-RADS评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T2加权成像,评估肿瘤在T2加权成像中的信号强度和形态
特征。
2. 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估肿瘤在DWI中的信号强度和形
态特征。
3. 动态增强扫描,评估肿瘤在动态增强扫描中的对比度增强程
度和形态特征。
4. 磁共振波谱成像(MRSI),评估肿瘤在MRSI中的代谢特征。
根据以上方面的评估结果,将肿瘤进行综合评分,一般分为1到5级,分别对应不同的前列腺癌风险。
具体来说:
PI-RADS 1,非疑似肿瘤,癌症可能性极低。
PI-RADS 2,低疑似性肿瘤,癌症可能性低。
PI-RADS 3,中等疑似性肿瘤,癌症可能性中等。
PI-RADS 4,高疑似性肿瘤,癌症可能性高。
PI-RADS 5,非常高疑似性肿瘤,癌症可能性极高。
PI-RADS评分标准的使用有助于标准化前列腺MRI结果的解释和报告,提高了医生之间对MRI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前列腺癌。
这些标准也有助于患者和医生之间更好地沟通和理解前列腺MRI结果。
磁共振DWI联合PI-RADS评分对前列腺癌的筛查价值
磁共振DWI联合PI-RADS评分对前列腺癌的筛查价值单连强; 瞿色华; 蒋旭; 杨学贞【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9(016)025【总页数】4页(P142-145)【关键词】磁共振; 表观扩散系数值; PI-RADS评分; 前列腺癌【作者】单连强; 瞿色华; 蒋旭; 杨学贞【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安徽蚌埠 233040;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安徽蚌埠 233004;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安徽蚌埠233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前列腺癌(PCa)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其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临床可出现进行性排尿困难、血尿、血精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骨转移等现象。
由于PCa 与前列腺增生(BPH)临床症状较为相似,常易误诊,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降低[2-3]。
目前,大多数医院选择磁共振(MRI)检查作为临床诊断PCa 的常规检查方法之一[4],且已有多种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在PCa 诊断中得到应用,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费用较高,普通患者难以承受。
对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定的行1.5T MRI 检查的前列腺病例,进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指数化表观弥散系数(eADC)值、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以及ADC 值联合PI-RADS 评分的比较,探讨ADC 值联合PI-RADS 评分对PCa 的筛查价值,希望找到一种简便有效的PCa 筛查方法,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 年12 月~2018 年9 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病理科诊治的40 例PCa 患者作为PCa 组,选取60 例BPH 患者作为良性组。
PCa 组年龄52~85 岁,平均(72.7±7.9)岁;体重指数(BMI)19.27~30.36 kg/m2,平均(20.62±2.05)kg/m2。
多参数磁共振VI-RADS在膀胱癌病理分级及肌层浸润中的诊断价值
多参数磁共振VI-RADS在膀胱癌病理分级及肌层浸润中的诊断价值褚雨露;孟庆涛【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24(22)5【摘要】目的评价基于膀胱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VI-RADS)的多参数磁共振(mp-MRI)影像方法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UC)中的研究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到2022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滁州医院有病理证实的48例(共49个病灶)行mp-MRI检查的BUC患者的资料。
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组,低级别(LG)和高级别(HG)组,由两位影像科医生,模拟报告“双签”方式对这些病人图像按照VI-RADS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再将VI-RADS的评分与病理分期、分级作对比,以此评价基于VIRADS的mp-MRI影像方法在MIBC、HG中的诊断价值。
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VI-RADS评分对2种BUC组织病理学特征的诊断效能。
结果两位评分者的VI-RADS评分一致性良好(符合率为79.60,kappa值=0.730,P<0.001)。
基于VI-RADS的mp-MRI影像方法在MIBC与NMIBC、LG与HG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87、-2.871,P均<0.05)。
ROC曲线分析显示:当VI-RADS评分≥3.5时,诊断MIB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5(95%CI 0.899-0.931),约登指数最大为0.665,敏感度66.67%,特异度99.86%;当评分≥2.5时,诊断HG的AUC为0.757(95%CI 0.730-0.783),约登指数最大为0.379,敏感度77.72%,特异度60.13%。
VIRADS评分对MIBC的诊断效能高于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06,P<0.05)。
结论基于VI-RADS的mp-MRI影像方法在MIBC和HG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且对MIBC的诊断价值高于HG。
mpMRI PI-RADS评分在前列腺良性疾病与前列腺癌鉴别中的价值分析
mpMRI PI-RADS评分在前列腺良性疾病与前列腺癌鉴别中的价值分析周锦利;吴俊;韦秀祥【期刊名称】《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年(卷),期】2024(8)4【摘要】目的:分析多参数磁共振(mpMRI)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在前列腺良性疾病与前列腺癌鉴别中的价值值。
方法:回回顾顾性性分分析析2021年3月—2023年12月期间泰州市姜堰中医院收治的80例前列腺病变患者的病例资料,均行mpMRI检查及PIRADS评分,根据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恶性组(n=22)、良性组(n=58),比较恶性组与良性组基本特征及PI-RADS评分分布情况;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PI-RADS评分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效能。
结果:恶性组与良性组年龄、体质量指数、tPSA、前列腺体积、数字直肠检查(DRE)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PI-RADS评分倾向于更高(主要集中于3~5分),良性组主要集中于1~2分,两组PI-RADS评分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RADS评分鉴别前列腺病变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5.45%、37.93%、53.75%,与病理诊断一致性较差(Kappa值=0.22),PI-RADS评分鉴别t PSA4~200 ng/m L区段前列腺病变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4.12%、54.55%、68.00%,与病理诊断一致性一般(Kappa值=0.41)。
结论:mpMRIPI-RADS评分在前列腺疾病,包括t PSA4~200ng/m L区段的良恶性病变鉴别中具有良好的灵敏度与准确率,可为t PSA升高患者的诊疗决策提供参考。
【总页数】4页(P118-120)【作者】周锦利;吴俊;韦秀祥【作者单位】泰州市姜堰中医院影像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相关文献】1.基于磁共振扩散加权图像的诺模图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及其诊断PI-RADS 4分中前列腺癌的可行性2.血清PSA水平下降速率联合改良PI-RADS评分在鉴别前列腺良性疾病与前列腺癌中的价值3.前列腺健康指数密度对PI-RADS v2评分3分中高危前列腺癌的预测价值4.前列腺健康指数在PI-RADS 评分3分前列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5.PI-RADS v2评分联合表观扩散系数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i-rads评分标准 -回复
pi-rads评分标准-回复什么是PI-RADS评分标准?PI-RADS(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评分标准是一种用于评估前列腺癌症状的系统。
它是由国际射影学会和国际射象学会共同制定的,并于2012年首次引入临床实践中。
PI-RADS评分标准基于MRI(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通过一系列标准化的评估指标来判断前列腺癌的可能性及严重性。
这一评估体系为医生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帮助他们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PI-RADS评分标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和信号强度进行定量化评估,从而提高前列腺癌的检测率和诊断准确性。
标准将前列腺划分为28个区域,并对每个区域进行分数评估,最终得出一个总体PI-RADS评分。
PI-RADS评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T2加权成像:评估前列腺组织的信号强度和形态学特征,包括前列腺体积、轮廓、质地等。
2. DWI(弥散加权成像):评估病灶的信号强度、弥散程度和弥散系数,从而判断癌变的可能性。
3. DCE(动态对比增强):通过注射造影剂观察前列腺血供情况,进一步判断病变程度。
根据评分结果,PI-RADS将前列腺癌分为五个等级:1. PI-RADS 1:非疑似癌变,前列腺区域正常。
2. PI-RADS 2:非疑似癌变,存在病灶但判断为良性。
3. PI-RADS 3:疑似癌变,存在病灶,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或活检确认。
4. PI-RADS 4:疑似高度癌变,存在可疑恶性病灶,建议进一步活检。
5. PI-RADS 5:高度疑似癌变,存在高度恶性病灶,需进一步活检以确定诊断。
使用PI-RADS评分标准的好处是它提供了一种统一的评估体系,有助于医生间的沟通和病例比较,减少了主观性判断的影响。
此外,PI-RADS也提高了癌症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有助于尽早发现潜在的癌症病变,从而提前采取适当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PI-RADS评分只是一项诊断工具,最终的诊断仍需要结合其他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XSP457】膀胱癌:mpMRI与VI-RADS评分系统解读
点击视频号,看影像科普
版权申明
本微信平台属于个人公益性医学影像类学习平台,本微信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所有转载视频只用于基层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使用,且明确注明授课专家姓名,不希望被转载的原作者及老师可与我们联系,我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