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名词解释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做什么、为什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做什么、为什么一、是什么供给侧包含了劳动力、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
供给侧改革是指从要素市场发力,让资源从产能过剩的地方流向产能不足的地方;让要素从效率较低的部门流向效率较高的部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十三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增长乏力。
主要经济体走势和宏观政策取向分化,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全球贸易持续低迷,新兴经济体困难和风险明显加大。
在全球经济剧烈变动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正经历深刻调整。
发展方式粗放,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困难相互交织,面临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等多重挑战。
有效需求乏力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传统比较优势减弱,创新能力不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金融风险隐患增大。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滑,债务水平上升。
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近期主要表现为“四降一升”,即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
更深层的矛盾和问题则是供给体系的创新能力无法适应消费需求变化,生产能力闲置和过剩并存。
这些问题不是周期性的、不是总量性的,而是结构性的、体制性的。
用扩张总需求的办法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必须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做什么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要有明确的理念;二是要有具体的任务。
明确理念主要是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具体任务主要是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
一般来说,短期产出主要由需求总量决定,中长期产出主要由供给能力决定,因此,需求管理着眼于熨平短期波动;供给管理主要关注中长期的结构性问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学内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学内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通过改善供给体系,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一种经济政策。
它是以供给侧为主线,以结构性改革为核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特征的一项重大改革。
一、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提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存在着一些体制机制性的弊端,阻碍了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需要改革深化,推动产权制度、市场机制、财税体制、金融体系等方面的改革。
只有通过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才能够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通过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优势产业发展,促进新兴产业崛起,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还要通过降低企业成本,推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增强竞争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优化供给结构,调整供求关系,实现供给侧和需求侧的良性互动,推动经济增长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益改善。
三、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通过加强创新驱动,推动科技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科技创新的支撑能力和保障能力,增加科技研发投入,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经济结构向具有更高附加值、更高技术含量的方向发展。
四、完善供给侧改革的政策体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通过完善供给侧改革的政策体系,制定出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政策,为供给侧改革提供坚实的政策支持。
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减轻企业负担,推动产业升级等。
还要加强对重点领域的重大改革和突破的组织和指导,推动各项改革政策措施的顺利实施。
五、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形成可持续的改革动力。
要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改革不完整的市场主体、资源配置和收益分配机制,加强企业内部治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还要加强监管和风险防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持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热词,这是好事。
供给、需求、价格乃经济学最重要的概念,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大厦就建立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
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总需求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驾马车”组成。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时期某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劳务,总供给可近似用总量生产函数来表示,由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共同决定。
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
供给侧包含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生产要素投入,如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土地等资源投入、企业家才能投入、政府管理投入,分别对应着收入法计算的GDP中的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税收;另一方面,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由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如工业化、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等)、要素升级(即生产要素质的提升,与生产要素量的投入增加不同,包括技术进步、知识增长、人力资本提升等,创新驱动即是解决这些问题)“三大发动机”(其中制度变革又是根源性发动机)决定。
隐含在其中还有三个重要的供给侧因素:一是主体发展,包含劳动力或创业者、企业和企业家、投资者、政府管理者等主体素质的提高,及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二是产业发展,含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新兴产业成长等);三是区域发展,包含区域创新、区域结构优化、区域新增长点的形成等。
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问题、消费结构问题、区域结构问题、要素投入结构问题、排放结构问题、增长动力结构问题、收入分配结构问题等。
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几乎包括所有重要的改革,如行政管理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价格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生态制度改革等。
可以说,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相当于从“政府调控侧”转向“全面改革侧”。
试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试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面临的经济问题也越来越复杂。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近年来我国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以市场化、法制化为手段,通过改革产业结构、优化供给结构、提高生产力,来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结构性问题,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
一、必要性供给侧改革的提出,是因为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增长模式注重要素投入,而忽略了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就业岗位的减少,产业结构的落后等问题的逐渐浮现。
供给侧改革的实施,旨在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创新科技,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和升级。
具体来说,供给侧改革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实施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人均生产力的提高,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传统的劳动集约型增长模式已经不再适用。
因此,供给侧改革需要通过技术进步、人才培养等方面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2. 优化供给结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供给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目前,我国的供给结构依然以传统产业为主,如钢铁、煤炭等重工业占据主导地位,而高科技产业、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相对较弱。
因此,供给侧改革需要优化供给结构,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3. 加强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实施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
当前我国科技水平整体较低,创新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需要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向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二、政策措施供给侧改革需要政策的支持和保障。
为了实现供给侧改革的目标,我国政府将采取以下措施:1. 减税降费减税降费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政策。
通过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成本,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试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试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了我国经济的重头戏。
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经济面临着结构性矛盾、产能过剩、供给侧质量不高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思路。
本文将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定义、背景、目标和措施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优化为核心,以改革、创新和提高要素质量、深化市场化改革、优化要素配置、激发市场活力为主要内容,使供给侧发生全局性、系统性、结构性变化的一种改革。
我国长期以来,主要采取拉动需求来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但这种方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的问题。
新常态下,我国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因为供给侧瓶颈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产能过剩近年来,我国面临着产能过剩的严重问题,普遍存在的低端过剩,严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若不能及时应对,这种产能过剩的压力就将持续存在。
2.结构性矛盾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已经二十多年,然而,在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供给结构却无法适应市场的需要,占领市场份额的高端供给能力不足,短缺乃至严重制约了发展。
3.供给侧质量不高我国供给侧存在的技术水平低、效率低、创新不足、资源无序配置等现象,已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制约因素。
以上三方面的问题都对整个经济发展构成了难以承受的压力,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是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提升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效率,以推动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达到经济持续、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打破供给侧瓶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供给侧改革,要以加强创新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核心,以推动经济靠向创新型、生产型、科技型企业的生产和供给结构调整为目标。
2.优化要素配置,提升供给水平优化要素配置,增加供给侧的动力,要推动资源、劳动、知识等选拔和挖掘优秀人才,提高整个经济活力和生产能力,提升经济关键要素的质量和效率。
最新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精选

最新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精选供给侧结构性是指通过供给结构,优化供给质量和结构,推动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它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针对当前经济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深化经济体制的重要抓手。
随着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发展质量和效益亟待提高,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亟待调整,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亟待加强,增长动力和潜力亟待释放。
供给侧结构性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的,目的是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推动新旧动能转化,实现经济发展的持续健康增长。
供给侧结构性的核心是注重供给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传统观念中,供给是被动的,需求是主导的。
但是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需求的增长面临一定的限制,供给的质量和效益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
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提出了从需求导向转向供给侧优化调整的转变。
供给侧结构性的主要任务有五个方面。
第一,加快产能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通过淘汰化解过剩产能,进行产能置换和退出,优化调整重要行业的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领域转移,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二,深化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的科技创新引领产业。
第三,金融体制,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倾斜,推动金融创新,为供给侧结构性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第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供给侧供给的能力。
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提高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效益,推动交通、能源、信息等领域的供给侧。
第五,扩大对外开放,拓展供给侧供给的市场。
通过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降低贸易壁垒,优化贸易结构,促进国内外市场的对接,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和竞争力。
供给侧结构性的核心要义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要发挥市场的配置资源和调节供需的功能,使供给更加适应需求,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益。
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服务功能,为市场的作用提供保障和支持,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供给侧改革是什么意思

供给侧改革是什么意思“供给侧改革”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含义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需求侧改革主要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在增加投资过程中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开源疏流,在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是优化产权结构,国进民进、政府宏观调控与民间活力相互促进;例子:老王本来是个卖西瓜的,后来城里每家人都买了他的西瓜,市场饱和,需求不足,他想扩大经营规模,挣更多的钱,已经不可能了。
老王有一天突然豁然开朗,再围绕卖西瓜做文章,是不可能挣更多的钱的,思路得从怎么卖更多的西瓜,转向卖什么比卖西瓜更赚钱上面去。
这叫供给侧改革。
老王瞅了瞅,发现扫帚比较好卖,马上关闭了西瓜厂,投资建了一家扫帚厂,开始生产扫帚。
从产西瓜,转型为生产扫帚,这个叫做结构调整。
很快,大批的扫帚生产出来了,大获成功,老王又挣了很多钱。
大家看老王卖扫帚这么挣钱,都纷纷加入扫帚行业,世面上竞争对手一下子多了起来。
老王渐渐发现,卖扫帚的利润越来越低了。
怎么办呢,老王灵机一动,决定发明一项黑科技来打击他的竞争对手,他把扫帚升级成了吸尘器。
老王的吸尘器,大受欢迎,他又赚了很多钱。
从生产扫帚到生产吸尘器,这个叫创新驱动。
(听着有点像“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扩展资料改革背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成功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原因和举措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原因和举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近年来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的增长模式已经面临诸多问题,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凸显,一些制度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也开始显现出来。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改革供给侧的结构性问题,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矛盾。
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削减产能过剩。
长期以来,我国一些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低迷,造成企业盲目扩张、恶性竞争,不仅浪费了资源,还破坏了生态环境。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要坚决削减过剩产能,消除行业间的不合理竞争,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2.优化产业结构。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产业的增长速度放缓,新兴产业的发展受到一定制约。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要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3.改善投入环境。
在过去的经济发展中,因为一些制度性障碍,企业在融资、税收、人才等方面面临着较大的问题,这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投入意愿和效率。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要改善企业投入的环境,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
4.增加公共产品供给。
在发展过程中,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福利保障等方面的供给不足,限制了居民的消费和生产活动。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要加大对公共产品的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遇到一系列结构性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长期积累形成的,需要有力的改革才能加以解决。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的投资拉动、出口拉动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需要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热词,这是好事。
供给、需求、价格乃经济学最重要的概念,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大厦就建立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
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总需求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驾马车”组成。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时期某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劳务,总供给可近似用总量生产函数来表示,由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共同决定。
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
供给侧包含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生产要素投入,如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土地等资源投入、企业家才能投入、政府管理投入,分别对应着收入法计算的GDP中的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税收;另一方面,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由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如工业化、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等)、要素升级(即生产要素质的提升,与生产要素量的投入增加不同,包括技术进步、知识增长、人力资本提升等,创新驱动即是解决这些问题)“三大发动机”(其中制度变革又是根源性发动机)决定。
一是主体发展,包含劳动力或创业者、企业和企业家、投资者、政府管理者等主体素质的提高,及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二是产业发展,含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新兴产业成长等);三是区域发展,包含区域创新、区域结构优化、区域新增长点的形成等。
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问题、消费结构问题、区域结构问题、要素投入结构问题、排放结构问题、增长动力结构问题、收入分配结构问题等。
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几乎包括所有重要的改革,如行政管理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价格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生态制度改革等。
可以说,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相当于从“政府调控侧”转向“全面改革侧”。
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避免几个误区和偏颇:一是简单用西方供给学派的观点来理解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试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试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通过深化改革和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供给体系的升级和优化,从而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在经济形势不断发生变化的当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了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策略。
本文将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目标和主要措施进行分析和讨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出发点是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包括产能过剩、需求不足、创新不足等。
通过对供给侧结构的改革,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推动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结构调整,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以来依赖低成本的劳动力和资源,因此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重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传统产业占比较大。
而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加大对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优化资源配置。
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政府政策的干预和市场机制不够完善,导致资源配置不够合理,资源的浪费和闲置现象比较严重。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推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使资源得到更加合理有效的利用,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增强经济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通过改革市场体制、增加科技投入、鼓励企业创新等手段,推动经济创新,提高企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从而增强经济的竞争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改善民生。
通过改革供给侧结构,可以提高公共品的供给能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增进社会福利,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在对供给侧结构进行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实现以下目标:1. 优化供给结构。
通过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改变过去依赖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发展的模式,加大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供给结构的质量。
2. 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在过去的发展中,我国存在着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通过市场化手段促使这些产能得到调整,缓解产能过剩问题。
试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试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种经济转型的改革思路,强调通过改变供给侧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方式,提高经济的供给能力和竞争力,从而促进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这一改革理念在中国自2013年提出以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推动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过去,中国的发展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驱动的方式,而这种发展方式已经遇到了发展瓶颈,不可持续。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正在加大对创新、科技和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眼于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产业竞争力。
中国经济过去长期过度依赖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正在加大对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提高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改革创新和市场化改革。
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体制机制不完善、市场过剩和创新不足的问题。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正在加大对市场化改革的力度,推动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简化行政审批程序、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等,为市场主体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中国还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创新等方面加大力度,促进创新创业,推动经济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增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注重提高人民群众的福利水平。
中国社会存在着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平等和贫困问题。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正在加大对民生投资的力度,推动形成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水平,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中国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实现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市场化改革和创新创业,提高人民群众的福利水平。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什么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从供给、生产端入手,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为什么现在要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中国供需关系正面临着不可忽视的结构性失衡。
“供需错位”已成为阻挡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路障:一方面,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
另一方面,中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
因此,强调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将经济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穿新领域,真正启动内需,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是推进供给的结构性调整,即通过创新供给结构引导需求的结构调整与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中国经济新常态特点时特别强调中国经济面临三大结构调整,即经济结构、增长动力结构和增长方式结构的重大调整。
推进供给侧改革应当以推进上述三大结构调整为重点。
首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当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
经济结构按层次包括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调整产业结构重点是推进现代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
调整产品结构包括生产性消费品结构和生活性消费品结构,变制造大国为制造强国;推进消费升级和消费结构调整也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任务。
其次,供给侧结构改革应当有利于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出口、投资、消费一直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其中出口与投资贡献率最高。
美国次贷危机以后,特别是我国经济已步入自然回落周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内需逐渐成为主要动力。
因此,供给侧结构改革要适应和推进动力结构的调整。
最后,供给侧结构改革应当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结构调整。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经济新常态第三个特点时指出,中国经济正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需求侧改革主要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在增加投资过程中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开源疏流,在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是优化产权结构,宏观调控与民间活力相互促进;就是优化投融资结构,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就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就是优化分配结构,实现公平分配,使消费成为生产力;就是优化流通结构,节省交易成本,提高有效经济总量;就是优化消费结构,实现消费品不断升级,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学内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学内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通过深化供给侧改革,推动供给侧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一系列政策和举措。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学内涵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传统的需求侧经济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效果逐渐减弱,供给侧经济政策则强调通过改革体制机制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潜能,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改革体制机制包括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等,以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能力,增加市场主体的预期和信任。
还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强产权保护,提高产权交易效率等,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制度保障。
第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加强创新驱动。
经济发展的动力源于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通过增加科技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主体的积极性。
具体而言,需要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投入,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科技人才,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通过创新驱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实现供给侧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加强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的协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提供更高质量、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与需求侧政策相协调,通过改革需求侧的营商环境,提高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和消费意愿,推动供需两侧的良性循环。
也要通过需求侧改革,引导和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和路径,实现整体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得总结与理解一、供给侧改革得含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得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得适应性与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得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需求侧改革主要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
如果用一个公式来描述人们口头上所说得“供给侧改革”,那就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其含义就是:用改革得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与低端供给,扩大有效与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得适应性与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二、实行供给侧改革得背景与原因人口红利衰减、“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累积、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世界还未走出金融危机得阴影等因素,使中国经济发展迎来挑战。
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经济指标之间得联动性出现背离,经济增长持续下行与CPI持续低位运行。
与此同时,宏观调控层面货币政策持续加大力度而效果不彰,投资拉动上急而下徐,以“互联网+”为依托得新经济生机勃勃,然而传统经济疲态显露,产能过剩却无法满足需求。
直接原因就是前几年投资持续过快增长,一些行业如房地产、钢铁投资明显过热,导致产能扩张速度远远超过需求扩张得速度。
表现为投资增长与消费增长得严重失衡。
根本原因就是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许多产业得技术水平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中国得供给体系与需求侧严重不配套,总体上就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
此外,中国得供给侧低效率,无法供给出合意得需求。
从宏观经济学得角度瞧,总供给AS进入第三阶段,趋向饱与,继续增加总需求AD即进行需求侧得改革已经无法使得总产出继续上升,只会使得物价上升。
只有通过供给侧改革,使社会总供给AS向右移动,才能使国民收入继续增加,且物价水平得以稳定。
因此,强调供给侧改革,就就是要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为真正启动内需,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寻求路径。
中国宏观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宏观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通过改变供给方面的结构,提高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力,从而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与意义、主要的改革内容、以及改革的成果和挑战。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与意义中国宏观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起源于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过去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经济增速逐渐趋缓,产能过剩和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通过淘汰过剩产能、促进技术创新和提高劳动力素质,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2. 主要的改革内容(1)淘汰过剩产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为重点,通过市场化方式淘汰产能过剩,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
(2)促进技术创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
同时,通过优化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移机制,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和质量。
(3)提高劳动力素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视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发展,通过改革教育体制,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以适应经济转型的需要。
3. 改革的成果和挑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积极成果。
过剩产能得到有效化解,经济结构逐渐优化,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得到提升。
然而,改革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改革的推进仍然面临一些体制机制障碍,如企业多重税负和融资难问题。
其次,改革的效果尚未充分释放,转型升级还面临一些潜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总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宏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通过淘汰过剩产能、促进技术创新和提高劳动力素质,中国经济可以实现结构的优化和提升竞争力。
虽然改革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但相信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完善,中国宏观经济将迎来更加可持续和稳定的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近年来的中国经济发展中,在需求侧的扩张和政策刺激下,经济已经发生了
很多变化,但是供给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当前的重要经济发展战略,旨在优化供给结构、改善质量、提高效率,到达转型升级经济发展的目标。
为什么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供给侧结构问题一直是一个困扰中国经济的长
期问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和原因有以下几点:
1.需求端渐渐萎缩,且主要以消费和投资为主,而制造业和传统行业正
在面临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
2.全球经济环境变化出现了诸多新风险,中国的外部环境也变得不确定。
3.早期的价格杠杆在逐渐耗尽,因此需要通过从供给侧入手进行改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哪些重要举措?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了几项重要的政策和措施:
1.精简涉企行政审批制度:优化管理服务,减轻市场主体的审批负担。
2.减税降费:加大减税力度、扩大减税范围、加快税务服务等措施。
3.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加大压减贷款规模,提高企业的机会成本,优化
融资结构等方面实现利率市场化和改善信贷环境。
总的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必要而重要的改革,在为中国经济发展注
入新的动力的同时,也可以使得利润和广大百姓的权益更有保障。
这个改革的结果是可以看到的,不仅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更多的能量,而且也加速推进了工业链的整合。
从长期来看,当经济发展加入切实可行的策略时,将有助于推进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并使中国在全球乃至区域经济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李佐军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热词,这是好事。
供给、需求、价格乃经济学最重要的概念,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大厦就建立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
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总需求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驾马车”组成。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时期某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劳务,总供给可近似用总量生产函数来表示,由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共同决定。
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
供给侧包含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生产要素投入,如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土地等资源投入、企业家才能投入、政府管理投入,分别对应着收入法计算的GDP中的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税收;另一方面,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由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如工业化、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等)、要素升级(即生产要素质的提升,与生产要素量的投入增加不同,包括技术进步、知识增长、人力资本提升等,创新驱动即是解决这些问题)“三大发动机”(其中制度变革又是根源性发动机)决定。
隐含在其中还有三个重要的供给侧因素:一是主体发展,包含劳动力或创业者、企业和企业家、投资者、政府管理者等主体素质的提高,及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二是产业发展,含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新兴产业成长等);三是区域发展,包含区域创新、区域结构优化、区域新增长点的形成等。
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问题、消费结构问题、区域结构问题、要素投入结构问题、排放结构问题、增长动力结构问题、收入分配结构问题等。
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几乎包括所有重要的改革,如行政管理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价格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生态制度改革等。
可以说,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相当于从“政府调控侧”转向“全面改革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名词解释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出发,对生产要素的配置进行改革,以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以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率。
具体而言,包括劳动力市场改革、资源市场改革、环境保护改革、制度改革和技术改革等。
一、劳动力市场改革,指的是优化劳动力的供求结构,改变劳动者就业方式,完善就业机制,改善劳动力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劳动力市场的监管等。
1.鼓励和支持劳动力自主就业,支持企业自由组建劳动力,扩大外来劳动力就业机会;
2.完善职业培训机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
3.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双方权利义务,提高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水平;
4.加强劳动力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恶意规避劳动法律法规行为;
5.改善劳动力工作环境,改进劳动条件,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二、资源市场改革,指的是改革和完善资源市场体系,优化资源市场供给结构,实现资源价格的市场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完善资源市场的交易机制,推行资源交易分类管理,规范资源交易行为;
2.调整资源价格,实现价格市场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改善资源分配机制,促进资源
公平合理分配,减少资源浪费; 4.加强资源市场的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意识,防止资源滥用和浪费; 5.改善资源市场的投资环境,促进资源市场投资增加。
三、环境保护改革,指的是改善环境污染状况,实施绿色发展模式,完善环境保护政策,推动环境保护技术的改进和应用。
1.完善环境法律法规,实施环境管理体制,加强环境保护监管;
2.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实施节能减排政策,改善环境质量;
3.扩大绿色技术投资,加快绿色产业的发展,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
4.实施环境税收制度,提高污染控制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5.推动绿色消费,提升社会环境意识,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制度改革,指的是改革和完善市场体系,改进政府职能,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实现市场有效供给。
1.完善产权制度,保护企业产权,改善企业投资环境;
2.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增加市场竞争度;
3.改进政府职能,放宽政府干预,提高市场运作效率;
4.完善监管机制,建立市场的信用体系,加强市场的监管执法;
5.改革金融体系,改善金融服务,促进资金高效流动。
五、技术改革,指的是实施技术改革,加快产业技术升级,改进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1.加强技术研发,推广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
2.实施节能减排政策,提高节能水平,减少能源消耗;
3.推行工业技术升级,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提升产业竞争力;
4.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改善工作效率;
5.推进技术创新,扩大科技投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总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出发,对生产要素的配置进行改革,以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以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率,其中包括劳动力市场改革、资源市场改革、环境保护改革、制度改革和技术改革。
有效实施这些改革,不仅可以提升经济增长的效率和质量,还可以激发市场活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