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贫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血性贫血
一、溶血性贫血定义及分类
溶血(hemolysis)是红细胞遭到破坏,寿命缩短的过程。当溶血超过骨髓的代偿能力,引起的贫血即为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分类法有多种,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对溶血性贫血进行分类表1
表1 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对溶血性贫血进行分类
病因主要疾病主要溶血部位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膜缺陷
红细胞酶缺乏
戊糖磷酸途径酶缺陷
红细胞酵解酶缺陷
谷胱甘肽代谢酶缺陷
血红蛋白病
遗传性珠蛋白生成障碍
先天性红细胞卟啉代谢异常获得性溶血性贫血
免疫性
自身免疫性
同种免疫性
红细胞膜缺陷
血管性
微血管病性
瓣膜病
血管壁受到反复挤压
生物因素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
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
遗传性棘形细胞增多症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葡萄糖磷酸异构酶缺陷症
谷胱酰半胱氨酸合成酶缺陷症
海洋性贫血
血红蛋白病S、D、E
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红细胞生成性血卟啉病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冷凝集素综合症
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
药物诱发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输血反应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溶血尿毒症综合征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败血症
钙化性主动脉办狭窄及人工心办膜
血管炎
行军性血红蛋白尿
溶血性链球菌、产气荚膜杆菌、疟疾、黑
热病等
血管外
血管外
血管外
血管外
血管外
血管外
血管外
血管外
血管外
血管外
血管外
血管外
血管外/内
血管外
血管内
血管外/内
血管外
血管外/内
血管外
血管内
血管内
血管内
血管内
血管内
血管内
血管内
血管内
二、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是一种红细胞膜蛋白基因异常导致的家族遗传性溶血性疾病。多数HS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与锚蛋白、带3蛋白、血影蛋白或4.2蛋白缺乏有关,由于膜骨架蛋白和细胞膜之间的连接存在缺陷,导致双层脂质不稳定,未被膜骨架支持的膜脂质以出芽形式形成囊泡而丢失,使红细胞表面积减少,细胞遂变成球形。
贫血、黄疸和脾大是HS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患者有轻、中度贫血、间歇性黄疸,脾一般中度肿大。青少年者生长迟缓。常有胆囊结石(50%),其次是踝以上腿部慢性溃疡,常迁延不愈。患者可并发再障危象(aplastic crisis),患者表现为发热、腹痛、呕吐、网织红细胞减少,严重时全血细胞减少。
实验室检查可见如下改变
1)血象与骨髓象血涂片中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球形红细胞增加,其直径为6.2~7.0 μm,,厚度增加(2.2~3.4μm),染色后细胞着色较深,中央淡染区消失。网织红细胞增加,MCHC增高。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红系增生明显活跃,粒系、巨核增生未见明显异常。铁染色骨髓外铁、内铁不少。
2)渗透脆性试验HS患者的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约20~25% HS由于没有大量的球形红细胞,故渗透脆性试验可以正常或仅轻度增加,红细胞孵育后再做渗透脆性试验可提高敏感性,加葡萄糖或A TP均纠正。
4)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试验HS患者的溶血度大于5%,加A TP可纠正或减轻溶血。
5)酸化甘油溶血试验HS的ACLT50小于150 s。
6)特殊试验通过红细胞膜电泳分析、红细胞膜蛋白定量测定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发现膜蛋白缺乏及检出膜蛋白基因的突变位点。
诊断:根据以下各点可对大多数HS作出明确诊断:①临床上具有慢性溶血的症状和体征,常有阳性家族史,有血管外溶血为主的实验室依据;②血象中网织红细胞增高,MCHC 增高,外周血涂片中胞体小、染色深、中央淡染区消失的球形细胞增多(10%以上);③Coomb’s实验阴性,红细胞渗透脆性尤其是孵育渗透脆性增高。④48h自溶试验溶血率>5%,葡萄糖、A TP能纠正;⑤酸化甘油溶血试验阳性。
血涂片和阳性家族史有决定性的诊断价值。若小球形红细胞大于10%,渗透脆性增加,
有阳性的家族史,无论有无症状,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即成立。
临床病例:患者男,5岁,因面色苍黄5年,咳嗽一周入院。体格检查:贫血貌,皮肤粘
膜苍黄,浅表淋巴结不大,肝右肋下3cm可及,脾肋下未及。胸部检查:两肺炎症,血常规:WBC:8.82×109/L,RBC:2.21×1012/L,Hb56.90g/L, MCH 25.75pg,MCV 77.6,MCHC 333g/L;
肝功:总胆红素 29.4umol/L,间接胆红素 25.3umol/L。网织红细胞0.052。
三、口形红细胞增多症
口形红细胞是红细胞中心苍白区呈狭窄的裂缝,裂缝的中央较两端更为狭窄,缝的边缘
清楚,类似微张的鱼口。原发性口形红细胞增多见于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干瘪
红细胞增多症和Rh缺乏综合征;继发性口形红细胞增多则见于急性酒精中毒、肿瘤、心血
管疾病、肝胆疾病和某些药物治疗后(如长春花碱、氯丙嗪、秋水仙碱等)。
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stomatocytosis,HST)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溶
血病,临床可有中重度溶血,脾切除无效。
口形红细胞是由于不明原因的细胞对钠的通透性增加,使钠从细胞外持续渗入细胞内,
虽然Na+/K+-A TP酶活性显著增加,但仍不能代偿钠的内漏。结果导致细胞水肿,体积增
大。
HST溶血程度轻重不一,轻者仅有口形细胞增多而无溶血征象,重者可有危及生命的
溶血,需要输血。大多数HST可有间歇发作的贫血和黄疸,重症患者常有脾肿大。病程中,
偶尔由于感染而发生再障危象。
贫血一般轻微,血红蛋白很少低于80g/L,多数患者网织红细胞中度增高,MCV增高,MCHC降低、正常或增高。外周血中口形红细胞10%~50%,血清胆红素升高。脆性渗透
增高,偶有正常。自溶试验增加,葡萄糖或A TP可部分纠正。红细胞寿命中度缩短。
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外周血中口形红细胞增多和家族调查,诊断一般无困难,但
要区分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Rh缺乏综合征和继发性口形红细胞增多。
继发性口形红细胞增多可见于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肝病、肌强直症、氯丙嗪
或长春新碱治疗后,急性酒精中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除外周血
口形红细胞增多外,一般无溶血,具有相应疾病的特点和缺乏家族史,鉴别并不困难。
临床病例:男,37岁,在外院诊为CML并经羟基脲治疗达缓解。近2个月来反复鼻塞来我院就诊。查血常规:WBC 12.1×109/L,Hb 156g/L,PLT 207×109/L,MCV 109.0 fL,MCHC 353g/L,MCH38.50pg。外周血白细胞分类:早幼粒细胞0.01,中性中幼粒细胞0.02,中性晚幼粒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