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状的遗传教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4.4.2性状的遗传教学设计(新版)济南版
随堂练习:
设计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性状遗传知识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答案:色盲是伴性隐性遗传疾病。假设正常色觉基因为X,色盲基因为x。
父亲基因型:Xx,母亲基因型:XX
子代基因型:XX(正常女性)、Xx(正常男性)、Xx(色盲男性)
5. 题型:遗传规律综合题
题目:假设有一个基因控制的性状,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父母基因型分别为AA和aa,请绘制遗传图解,并分析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答案:父母基因型:AA x aa
子代基因型:Aa(显性性状)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性状遗传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设计预习问题,如“什么是基因?它们如何决定生物的性状?”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性状遗传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如PPT、遗传实验材料等,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提高学生学习性状遗传的积极性。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如何通过遗传图解推断亲代基因型”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总结归纳:
在新课呈现结束后,对性状遗传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强调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性状的遗传优秀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性状的遗传优秀教学设计引言:遗传学作为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了生物个体内基因的传承和分布规律。
其中,性状的遗传是遗传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性状的遗传是指个体在某一性状方面的表现与其遗传因素之间的关系。
然而,由于性状的遗传涉及到复杂的遗传规律和机制,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较为困难。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种优秀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性状的遗传过程,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性状遗传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2. 掌握性状遗传的常见模式和规律;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性状特征的遗传和变异;4. 能够进行性状遗传的预测和计算。
二、教学内容1. 性状遗传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基因、等位基因、显性与隐性等;2. 性状遗传的模式与规律:纯合子与杂合子、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简单性状与复杂性状、多基因性状与单基因性状;3. 性状遗传的分析方法:遗传图谱、遗传代数等;4. 性状遗传的应用:性状的预测、育种和遗传病等。
三、教学方法和策略1. 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设置,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2.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促进他们的互动和思维碰撞;3. 课堂讲授结合实例分析: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引入实际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4. 数学运算与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数学运算和计算机模拟,帮助学生掌握性状遗传的预测和计算方法。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些奇特的遗传现象或性状遗传的实际应用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理论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性状遗传的基本概念和规律,重点突出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多基因性状和单基因性状的区别;3. 小组讨论与案例分析:安排小组讨论,提供一些探究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们合作分析实例,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4. 数学计算与应用实验:通过一些数学公式和计算方法,帮助学生计算性状遗传的概率和比例,并进行实验验证;5. 总结与扩展:总结性状遗传的核心内容和主要应用,并进行一些拓展内容的讲解,如性别遗传和多因素遗传等;6. 提问与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加深对性状遗传的理解和应用。
八年级生物上册《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性状遗传规律的理解和应用,遗传图解的绘制与分析。
2.难点:孟德尔遗传规律中分离和组合的原理,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复杂关系。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自主探索性状遗传的规律性。
2.提问方式:通过提问“为什么我们会和父母长得像?”“遗传现象是如何发生的?”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导入新课:在学生产生疑问的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
(二)讲授新知
1.基本概念:讲解基因、染色体、性状等基本概念,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学生理解遗传规律打下基础。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如豌豆杂交实验、果蝇遗传实验等,让学生亲身感受遗传规律。
5.案例分析:分析常见遗传疾病的遗传方式,让学生了解遗传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遗传规律在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7.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性状遗传的规律性和实际应用。
1.认知水平:学生对基因、染色体等基本概念有一定了解,但可能对性状遗传的规律性掌握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加以引导和巩固。
2.兴趣点:学生对生活中的遗传现象充满好奇,如亲属间的相似长相、遗传疾病等。可以利用这些兴趣点,激发学生学习本章节的热情。
3.思维特点:八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增强,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将抽象的遗传规律具体化、形象化,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将抽象的遗传概念形象化,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生物初中性状遗传算教案
生物初中性状遗传算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遗传的基本概念和性状的遗传规律
2. 掌握遗传交叉的概念和方法
3. 能够运用遗传原理解释生物的性状遗传过程
教学内容:
1. 遗传的基本概念
2. 性状的遗传规律
3. 遗传交叉的概念与方法
教学重点:
1. 遗传的基本概念
2. 性状的遗传规律
教学难点:
1. 遗传交叉的概念与方法
教学准备:
1. 课件、教材
2. 实验器材:豌豆、计量杯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或实例引出遗传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遗传的重要性和意义。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性状的遗传规律,包括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基因的表现形式等。
2. 介绍遗传交叉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了解遗传信息是如何在后代中传递和混合的过程。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对实验器材进行检查和准备,让学生操作实验器材。
2. 进行豌豆杂交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遗传交叉的过程。
四、讨论(10分钟)
在实验结束后,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和体会,引导学生总结遗传交叉的规律和方法。
五、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遗传的重要性和性状的遗传规律,引导学生复习课堂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包括对本节课知识的复习和相关习题的完成。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性状的遗传规律,掌握遗传交叉的方法,提高了对遗传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遗传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性状的遗传》教学设计
《性状的遗传》教学设计《性状的遗传》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别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举例说出身边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
2.举例说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隐性基因、显性基因的概念及关系3.尝试用遗传图解说出亲代与后代的基因组成合性状表现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图解的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教学重点:1.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2.显性性状、隐性性状、隐性基因、显性基因的概念及关系难点:用遗传图解说出出亲代与后代的基因组成合性状表现教法:讨论、观察、分析、归纳等二、学生分析:本节的知识,学生在生活中都是有所接触、了解和认知,只是未提高到理论层次。
对性对性状的理解和应用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概念。
遗传性状的显性和隐形中,对隐形也会遗传给后代理解上有点难度。
三、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列举生活中的生物看见的玫瑰花的花色,再观察一下书上的.图,理解什么是生物的性状。
1.生物的性状:让学生按照书上的定义,讨论一些平时看见的性状。
2.相对性状:比较教科书上豌豆的各种形状,讨论思考,怎样判断一对相对形状。
并在找出关键的词语。
3.基因与形状遗传:讨论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隐性基因能遗传给后代吗?什么时候才会表现出来?4.讨论遗传图解都有哪些内容?各自怎么书写。
5.小结。
6.练习。
四、板书:性状的遗传一、生物的性状:1.概念: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行为方式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且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二.基因与性状遗传1.显性基因:A显性性状:AA或Aa2.隐性基因:a隐性性状:aa三、遗传图解:亲代的基因型:母亲Aa_父亲Aa亲代的表现型:双眼皮双眼皮生殖细胞:A或aA或a后代的基因型:AAAaAaaa后代的表现型:双眼皮双眼皮双眼皮单眼皮五、反思:紧跟教材,让学生多看多思考,多动脑,自己探索出重点的知识点,在讨论中找出容易混淆的知识。
并和前面学习的知识想结合,既学习了新的知识又复习了就的知识。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教案标题: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性状遗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包括基因、染色体和DNA;3. 能够解释性状遗传的机制和模式。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白板、黑板或投影仪;3. 学生练习册;4. 实验材料(可选)。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性状遗传的概念,例如父母的性状如何通过遗传传递给子代。
2. 引导学生思考: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是什么?知识讲解(15分钟):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a. 基因:基因是控制性状遗传的单位,位于染色体上。
b. 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结构,携带着基因。
c. DNA:DNA是遗传物质的分子,由碱基对组成,包含着基因的信息。
2. 解释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a. 基因由DNA序列编码,决定了特定性状的表现形式。
b. 基因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等位基因形式,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
c. 基因通过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进而影响性状的表现。
3. 探讨染色体的作用。
a.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将基因包裹在其中。
b. 染色体的数量和形状因物种而异,人类有46条染色体。
c. 染色体的异常可以导致遗传疾病或突变。
4. 讲解DNA的结构和功能。
a. DNA由磷酸、糖和碱基组成的核苷酸链构成。
b. DNA的双螺旋结构使其能够复制和传递遗传信息。
c. DNA的碱基配对规则决定了基因的编码方式。
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一个案例,例如红色花朵和白色花朵的杂交,引导学生分析后代花色的可能性。
2. 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解释后代花色的结果,并预测下一代的花色。
实验(可选)(15分钟):1.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例如观察果蝇眼色的遗传规律。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根据结果总结性状遗传的模式。
小结与讨论(5分钟):1. 总结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强调基因、染色体和DNA的作用。
4.4.2性状的遗传优秀教学案例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4.期末进行全面的评价,包括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和考试成绩等,综合评估学生对性状遗传规律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导入:以一对双胞胎兄弟的生活实例作为导入,展示他们的照片,引发学生对性状遗传的好奇心。提问:“为什么双胞胎兄弟之间存在性状差异?这与遗传有何关系?”
5.反思与评价的环节: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小组评价,使学生能够及时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不足并进行改进。这种反思与评价的环节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的能力。
3.基因型、表现型及环境之间的关系:讲解基因型、表现型及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适中。每组选择一个生活实例,运用所学的遗传规律解释遗传现象。
2.小组汇报: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发现和分析过程。鼓励其他小组成员进行提问和补充。
2.设计一系列递进式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例如,先提问:“遗传因子有哪些类型?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影响性状的?”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适中,便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和合作探究。
2.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探究任务,引导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例如,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身边的朋友或家人的性状,运用遗传规律解释遗传现象。
3.鼓励小组成员之间进行积极的讨论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同时,教师应巡回指导,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帮助。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性状的遗传》教案(新版)济南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性状的遗传》教案(新版)济南版《性状的遗传》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区分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举例说出身边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
(2)掌握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的传递特点。
(3)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明确生物的性状是由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2.过程和方法通过学习生物的性状和基因显隐性的原理,能够运用遗传学的观点解释各类生命现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生物遗传学知识的学习和有关性状的调查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对生物学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1)生物学性状及相关性状;(2)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教学难点】(1)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2)每种生物的固有特征能够代代相传的根本原因。
【教学方法】图形分析与合作探究[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内容。
【课时安排】1学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一张莉的父母都是双眼皮,可张莉却是单眼皮。
随着年龄的增长,张莉常常感到迷茫:我是不是父母亲生的孩子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和张莉一起去探究这个问题吧!二、问题引导、探究和问题(I)生物学特性课件展示玫瑰花、各种血型、左右手图片1.观察和思考:你会从哪些方面描述他们的特点?老师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的外部和内部特征。
学生观察、讨论和自由发言。
总结:玫瑰花:外部特征有形态、结构、花色等,内部特征一般有气味等。
血型:生理特征。
惯用左右手:行为方式。
2.学生从来都不是熟人对熟人。
你怎么认识这么多学生?我们先玩个游戏吧!(1)小游戏学生们闭上眼睛。
老师让两个学生向你问好。
你能说出这两个学生的名字吗?你凭什么认出它的?学生游戏,讨论总结:根据不同的音色特征。
(2)学生们试图总结特质的概念。
学生可以相互补充。
性状:遗传学上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统称。
3.设疑:同一种性状在不同个体身上会有差异吗?课件展示豌豆、番茄、兔子的图片思考:(1)这三张图片代表什么特征?(2)这些生物的这一性状有哪几种表现形式?你还能举出其他同一性状不同表现形式的实例吗?学生在小组中交流,教师帮助小组完成问题,形成相对特征的概念。
初中生物【性状的遗传】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性状的遗传】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的陈述本节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举例说出生物的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教材分析本节课在第四章起着承上启下的地位,是对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的深入和具体化,同时又是整个第四章遗传和变异的重点,本节课的知识学得是否扎实,对本章乃至高中阶段的遗传学知识的学习都至关重要。
教学重点是通过自学能够举例说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的概念及关系,教学难点是结合具体实例尝试用遗传图解解释亲代与后代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
3.学情分析通过对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生物所表现的不同特征是由不同的基因控制的,为学习本节课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八年级学生对自身的一些性状比较了解和关注,对于生物体亲代和后代之间的一些遗传现象充满着好奇,但他们对于深奥的遗传理论知之甚少。
本节的遗传学理论尽管很浅显,但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比如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区分、显隐性的判断以及遗传图解的分析等。
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具体实例,深入浅出地完成教学任务。
【学习目标】1.通过图文分析,举例说出身边的性状和相对性状。
2.结合文字和图片,区分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理清基因和性状的关系。
举例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特点。
3.通过遗传过程分析,结合实例尝试推断亲代性状的显隐性和基因型。
能够利用遗传图解表述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过程。
【学习重难点】1.举例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布特点。
2.结合实例尝试推断亲代性状的显隐性和基因型,利用遗传图解表述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过程。
【评价任务】1.举例说出身边的性状和相对性状。
(针对学习目标1)2.列举实例,说一说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针对学习目标2)3.以三对基因为例,举例说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特点。
(针对学习目标2)4.结合实例分析,尝试推断性状的显隐性和亲代基因型。
性状遗传教学教案
关于性状遗传教学的教案一、教学三维目标1. 知识目标①简述基因和性状的关系;②区别基因和等位基因;③区别基因型和表现型;④区别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⑤区别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⑥说出配子在遗传中的作用;⑦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2. 能力目标①运用图解方法解释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和规律,形成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认同亲子之间在遗传学上的因果关系,养成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世界的基本观点。
拒绝迷信,崇尚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等位基因等概念;②基因随配子代代相传; ③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2.难点①等位基因分离随不同的配子传递给下一代②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前面学习的概念,基因、性状、基因型、表现型、显隐性基因、显隐性性状等概念还是有一定的生疏。
需要加强对这些概念的区别来获得学习预测亲代和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基础。
要从宏观的“性状”表现中让学生了解到微观的“基因”在其遗传中所起的作用,并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内容,这对于以感性思维为主,而理性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初中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来引导。
四、设计思路由于本节教学内容涉及的生物学概念较多,是本章教学难点之一。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等位基因之间、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及配子在遗传中的作用,最后能够运用图解的方式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第二课时先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引导学生明确并加强要求掌握的概念,接下来通过探究活动,设立问题情景,学生在探究活动的思考中掌握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
五、教学简要过程1.知识点的梳理同学们阅读屏幕上的知识梳理,思考后对知识梳理进行补充。
明确哪些概念需要掌握,并加强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师生互动:同学回答,其他同学纠错,师生总结(6分钟)(1)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控制生物体的()(2)若成对的基因是不同的基因,称为()基因。
如a和a。
(3)在等位基因中能得到表现的基因叫()基因,它控制的性状为(),而作用被掩盖的基因为()基因,它控制的性状为()。
小学生物教案:性状的遗传与表现
小学生物教案:性状的遗传与表现一、性状的遗传与表现概述性状的遗传与表现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探讨了性状的传递方式以及在个体间的表现差异。
通过研究性状的遗传与表现,能够更好地理解个体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为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本教案将从简单起始着手,向小学生介绍性状的遗传与表现的原理及相关实例,旨在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理解。
二、什么是性状的遗传与表现1. 性状的概念性状是生物个体个体通过遗传和环境塑造后的特征,可以是形态特征、生理功能或行为特征等。
例如,人类的眼睛颜色、植物的花色、动物的身体大小等都是性状的表现。
2. 性状的遗传方式性状的遗传方式可以分为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两种形式。
显性遗传是指性状的表现受到一个基因的控制,而隐性遗传是指性状的表现需要两个基因共同参与。
三、显性遗传与性状表现1. 显性遗传的特点显性遗传指的是当一个个体的两个基因中,只要有一个是显性基因,该性状就表现出来的遗传方式。
例如,人类眼睛颜色的遗传就是显性遗传方式。
如果父母的眼睛颜色一个是蓝色眼睛(显性基因)一个是棕色眼睛(隐性基因),那么他们的子女有一半的概率会拥有蓝色眼睛。
2. 实例分析:眼睛颜色的遗传以人眼睛颜色的遗传为例,一个由父亲有蓝色眼睛,母亲有棕色眼睛的夫妇,他们的子女会如何继承眼睛颜色呢?根据遗传规律,他们的子女有四分之一的机会继承到父亲的蓝色眼睛基因,四分之一的机会继承到母亲的棕色眼睛基因,剩下的一半机会则可能同时继承到蓝色和棕色两种基因,最终表现为混合的眼睛颜色。
四、隐性遗传与性状表现1. 隐性遗传的特点隐性遗传指的是一个性状只有在个体的两个基因都是隐性基因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
当个体的两个基因中都是隐性基因时,这个性状才会在外部呈现出来。
2. 实例分析:糖尿病的遗传以糖尿病为例,如果一个人的父母都患有糖尿病,那么他的遗传基因中将有两个隐性基因。
这意味着他也有可能患上糖尿病。
而如果只有一个父母患病,他的遗传基因中将只有一个隐性基因,则患病的概率将会降低。
初中生物《性状的遗传》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性状的遗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二、【重点、难点】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能利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图解,说明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并以遗传图解的方式解释亲代和后代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为主四、【教学思路】第一部分生物的性状主要包括性状和相对性状两个知识点,涉及到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主要由学生根据活动感悟理解概念,教师对关键词进行点拨,再利用跟踪练习检测学生对“性状”和“相对性状”这两个概念的理解程度,通过讨论和纠错,进一步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强化。
第二部分“基因与性状遗传”中的三个知识点:前两个知识点主要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彩图,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的引导、点拨来掌握。
而对遗传图解的书写方法、步骤要求、规范标准是极易出错的点,因此在授课时教师要演示和解读正确书写遗传图解的全过程,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根据遗传图解分析和计算后代中的表现型比例,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
五、【教学过程】一、生物的性状(小活动:观察和品尝葡萄,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描述生物体的形态2、有籽没籽?----描述生物体的结构3、尝一尝甜不甜?----含糖量的高低,描述生物体的生理特征4、用哪个手拿的?----左右、右手?描述生物体的行为方式总结:性状的概念: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图片展示,番茄、豌豆、果蝇,教师引导分析)都是同一生物、同一性状、不同的表现总结:相对性状的概念:同一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的表现——“两同一不同”学以致用:判断下列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为什么?1. 兔的白毛和狗的黑毛2. 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3. 大米的糯性和非糯性4. 母亲的双眼皮和儿子的双眼皮【过渡语】认识豌豆的七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学生齐读相对性状,教师引导分析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那基因与性状是如何遗传的呢?二、基因与性状的遗传(重温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历程,展示大背景:融合学说的内容)举例,让学生判断是否也认可?进而引出1、孟德尔通过高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不符合融合学说的现象;2、孟德尔提出三个假说。
初中生物初二生物上册《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性状的遗传规律。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是理解性状遗传的核心,需要学生能够明确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及其作用。
-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是遗传学的基础,学生需要掌握DNA复制和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性状的遗传规律是遗传学的应用,学生应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实际生物现象。
3.通过实验活动,探索性状的遗传现象。
-设计简单的遗传实验,如观察植物种子的颜色和形状。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遗传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和生命奥秘的尊重和好奇心。
-通过探索性状的遗传,激发学生对生命现象的敬畏感。
-鼓励学生珍惜生物多样性,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故事引导:讲述一个有关性状遗传的有趣故事,如“为什么有些家族中会出现连续几代人都具有某种特殊性状的现象?”
3.视频播放:展示一段关于基因、染色体和性状遗传的科普动画,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直观、生动的认识。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概念解释:介绍基因、染色体、DNA等基本概念,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1.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在这一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正在逐步发展,但仍有局限性。我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实物模型、动画演示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基因、染色体等概念。
2.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交流与协作能力。遗传学涉及到复杂的生物现象,需要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在此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交流与协作能力,适时给予指导与鼓励。
1.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在问题中学习,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主动探索遗传的奥秘。
八年级生物上册《性状的遗传》教案、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课堂的开始,我将以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会长得像我们的父母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能解答这个疑问。”接着,我会讲述一个关于家族遗传特征的实例,例如:“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双眼皮,母亲是单眼皮,他们的孩子既有双眼皮的,也有单眼皮的。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这个故事,引发学生对性状遗传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遗传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5.注重课堂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1.导入新课:以一个家族遗传特征的实例作为导入,引发学生对性状遗传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知识讲解:通过讲解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遗传规律。结合实例,帮助学生掌握显性、隐性等遗传规律。
4.遗传与环境:阐述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性状表现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1.举例说明生活中的遗传现象,讨论遗传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分析遗传图解,探讨遗传病的发生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2.学生在分析实际遗传问题时,可能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需要教师通过实例分析、指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可能对遗传病等问题存在误解,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遗传图解的绘制和解读感到困惑,教师应耐心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性状的遗传 教案
板块一:自学板块二:生物一、我会判断我会改1.生物的相对性状都是两两相对的,比如:单眼皮和双眼皮;有耳垂和无耳垂等。
2.能否卷舌由A/a控制,小明不能卷舌,父母能卷舌,则能卷舌是隐性性状,由a控制。
二、我会填1.某生物体细胞基因组合为AA,可以产生基因型为______的生殖细胞;体细胞基因组合为Aa,可以产生基因型为______的生殖细胞。
2.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子代的遗传信息来自________,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其子代的遗传物质来自_________。
任务一(通过小活动:观察和品尝葡萄,思考下列问题)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描述生物体的形态有籽没籽?----描述生物体的结构尝一尝甜不甜?----含糖量的高低,描述生物体的生理特征用哪个手拿的?----左右、右手?描述生物体的行为方式总结“性状”的概念: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你能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性状吗?老师:同学们表现非常好,给自己点个赞吧,我发现同学们这个拇指弯曲的状态不一样,有的同学是竖直的,有的同学跟老师一样是弯曲的。
都是同一种生物(人),描述的是同一性状(大拇指弯曲程度)。
总结“相对性状”的概念:在遗传学上,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
图片展示,番茄、豌豆、果蝇,教师引导分析:这是不是相对性状?为什么?你能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相对性状吗?认识豌豆的七对易的相对性状,教师引导分析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那基因与于区分性状是如何遗传的呢?引入对板块二的学习。
老师提出的问题,偶尔回答举手自己的思考。
合格:能大体理解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的概念,能区分是否为相对性状,并能理解其他同学举出的生活中常见的性状与相对性状。
能认真听老师的提问和分析,基本不举手回答问题。
板块三:基因与性状遗传任务二学生分享课前搜集的“孟德尔与豌豆的故事”,感悟孟德尔刻苦钻研的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
1.区分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1) 在图示的遗传实验中,分别研究了豌豆和果蝇的哪一对相对性状?(2) 相对性状在遗传时,是否都能表现出来?哪个性状是隐性性状?(3) 总结:判断显隐性状的规律。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教案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教案《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教案《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教案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所授为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20章第3节的内容。
这节内容在初中和高中阶段都是主干知识,但却是初中教学的难点之一,涉及的概念较多,内容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等位基因之间、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及配子在遗传中的作用,最后能够用图解的方式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如何让学生从宏观的“性状”表现了解到微观的“基因”在遗传中所起的作用,并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内容,是授课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简述基因和性状的关系;2、区别基因和等位基因,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基因型和表现型;3、说出配子在遗传中的作用;用图解的方式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找概念,锻炼认真阅读的良好习惯;2、通过精心设问,锻炼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分组展示汇报活动,锻炼表达能力;4、运用基因在亲子代之间传递和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规律。
解释生活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2、认同生物的性状表现是有其物质基础的,性状遗传是有规律可循的。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绝大多数处在14—15岁的年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大脑机能正逐步完善,生理、心里不断发展。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掌握了“性状”和“相对性状”等概念,并知道了体细胞中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这对学习本节课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
但学生要从宏观的“性状”表现了解到微观的“基因”在遗传中所起的作用,并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内容仍具有一定的难度。
本节内容涉及的是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浓厚,积极性较高。
因此,教学设计应立足从学生基础出发,从实例出发,概念教学引导学生从感知到理解到提升认识,难点教学可采用小组讨论,合作互助等方式,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开展教学。
小学生物教案:性状的遗传与表现
小学生物教案:性状的遗传与表现一、引言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遗传。
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每个个体都具有其独特的性状和特征,这些性状和特征部分来自于父母,具有基因的遗传性。
小学生对于遗传和性状表现的理解需要逐步加深和发展。
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生理解遗传与表现之间的关系。
二、背景知识1. 遗传基因:遗传基因决定了个体的性状,例如眼睛颜色、体型和皮肤颜色等。
2. 表现型:个体所显示出的实际性状和特征。
3. 基因型:个体所携带的所有基因类型。
三、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什么是遗传以及如何从父母那里获得遗传;2. 了解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3. 掌握用图表形式表示个体之间遗传关系。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使用故事情境或图片介绍一个具有明显性状特征的孩子,例如蓝眼睛或高个子,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特征是如何通过遗传来的。
二、新知讲解(10分钟)1. 遗传是什么?- 遗传是指从父母到子女的基因信息传递。
- 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特的遗传信息,决定了个体的性状和特征。
- 每个人都由两条基因决定,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
2. 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 表现型是个体实际显示出来的性状和特征,例如身高、眼睛颜色等。
- 基因型是个体所携带的所有基因类型。
- 部分基因受到显性和隐性基因型的干涉。
3. 用图表表示遗传关系- 使用简单表格或方格纸展示不同个体之间遗传关系。
- 将父母对应的基因标记在相应位置,并通过线连接。
三、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提供一个具体案例:小明有蓝眼睛并且戴着眼镜,他的爸爸有褐色眼睛但不戴眼镜,妈妈有蓝眼睛并且戴眼镜。
请推测小明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 小明从父母那里继承了哪些基因?2. 基于基因型,小明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眼睛颜色和是否需要戴眼镜?3. 在纸上使用图表或方格纸表示出小明、爸爸和妈妈之间的遗传关系。
四、讨论与总结(15分钟)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案例分析的结果,并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 通过案例分析,你们了解到了什么?2. 个体的性状是如何从父母那里遗传而来的?3. 遗传基因与表现型之间有何关联?五、巩固练习(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小练习,并鼓励学生使用图表或方格纸表示给定情境下个体间的遗传关系。
生物性状的遗传教案规律
生物性状的遗传规律一、课时安排本课程应在高中生物基础课程的生物遗传学板块中进行。
时间安排为两节课时,共90分钟。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生物性状的遗传规律,包括单基因遗传和多基因遗传,以及遗传的性别影响、异位效应和其他遗传变异。
三、教学内容1.基因、等位基因和表现型2.单基因遗传:显性和隐性基因,孟德尔遗传规律,遗传分离和重新组合3.多基因遗传:Mendelian分布、多基因表现和基因互作4.遗传的性别影响:X连锁遗传和Y单染色体遗传5.遗传的异位效应:基因印记和父母贡献6.其他遗传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遗传测定等四、教学方法1.讲授:介绍生物性状遗传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案例分析:以实际例子进行遗传规律的解释和演示3.小组讨论:指导学生在小组内分析不同生物性状的遗传方式和原因4.个人研究:建议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或互联网搜索,进一步了解遗传规律和遗传学的应用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生物性状的遗传规律,包括单基因和多基因遗传、性别影响、异位效应和其他遗传变异难点:较为复杂的生物遗传学原理和遗传规律,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六、教学评估1.课堂测试: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原理的掌握情况2.研究报告: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文献或自行实验,撰写关于遗传规律应用的研究报告3.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关于生物性状遗传规律的理解和见解4.学生实验:设计具有探究性质的实验,评估学生对遗传规律的应用能力七、教学实施1.教学材料和器材:a.PowerPoint或黑板教学材料b.生物学教科书c.实验室器材(如果需要进行实验演示)d.互联网搜索材料2.先决条件:学生需要具备关于基因和DNA的基本知识3.教学过程:a.介绍单基因和多基因遗传规律b.解释遗传分离和重新组合的作用c.讨论基因互作和多基因表现d.分析遗传的性别影响和异位效应e.介绍其他遗传变异f.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g.进行实验演示和学生实验4.教学效果: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生物性状的遗传规律,并具备探究遗传规律和遗传学应用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状的遗传》教案
诸城市繁华中学刘爱芳
一、【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八年级(上学期)
教材版本:济南版
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带自己的全家福照片,找出自己与父母的异同点。
2、准备各种动、植物的图片,认识生物的性状。
二、【教学课题】性状的遗传
三、[教材分析] :
《性状的遗传》是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中的第三节,本节难度较大,大纲安排2课时完成。
本节内容共分两部分:一是生物的性状;二是基因与性状遗传。
第一部分生物的性状主要包括性状和相对性状两个知识点;第二部分“基因与性状遗传”中主要包括三个知识点:1、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即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2、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3、利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图解,说明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并以遗传图解的方式解释亲代和后代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
这部分内容也是历年来中考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尤其是关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图解”问题近年来更加大了考试的深度与难度。
因此,在新授课中一定要让学生把这一知识点学牢固、学透彻。
[重点、难点]: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能利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图解,说明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并以遗传图解的方式解释亲代和后代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别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举例说出身边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
2.描述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
3、举例说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的概念及关系。
能力目标:
1.会判断一对性状是否是相对性状
2.尝试用遗传图解说出亲代与后代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
情感目标:
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人真正的美不在外表,而在内心。
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为主
五、[教学思路]:
第一部分生物的性状主要包括性状和相对性状两个知识点,涉及到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主要由学生自主学习解决,教师对关键词进行点拨,再利用跟踪练习检测学生对“性状”和“相对性状”这两个概念的理解程度,通过讨论和纠错,进一步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强化。
第二部分“基因与性状遗传”中的三个知识点:前两个知识点主要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彩图,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的引导、点拨来掌握。
而第三个知识点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遗传图解,对遗传图解的书写方法、步骤要求、规范标准都不太
清楚,往往感觉无从下手,因此在授课时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在黑板上演示和解读正确书写遗传图解的全过程,按“亲代——生殖细胞——后代——性状表现”四个步骤依次完成,并且不能漏掉交配符号和箭头,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根据遗传图解分析和计算后代中的表现型比例,并进一步明确亲代传给后代的不是性状而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1.染色体是由和蛋白质组成的,在DNA上有许多与遗传相关的片段叫,生物表现出的不同特征
是由不同的控制的
....
2.每条染色体上通常都包含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包含个基因.
3.仔细观察你自己与你的爸爸或妈妈有哪些相似之处?。
你的爸爸或妈妈传给你的是性状还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一)生物的性状
下列问题)
(学习要求:仔细研读课本内容,独立思考
....
1、什么是生物的性状?举例说明。
2、什么是相对性状?举例说明。
跟踪练习:
1.下列所述不属于性状的是()。
A.皮肤的颜色
B.人的血型
C.耳垂的有无
D.衣服的颜色
2、有些同学认为,“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以及“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都可以看作是相对性状。
你认同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二、合作探究: (二)基因与性状的遗传
(学习要求:先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疑难问题再组内探究。
)
1、请结合图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豌豆和鹦鹉的相对性状分别
是什么?
(2)亲代和后代中各表现出哪些
性状?
2、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的?
观察84页染色体图片,思考以下问题:
(1)成对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吗?
(2)成对的两个基因在两条染色体上的位置对应吗?
(3)图中的每对基因的英文表示有什么不同?
3、请大家阅读课本P84最后一段和P85内容,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相对性状分为 和 两种。
(2)控制性状的基因分为 和 两种.它们与一对相对性状有
何关系?这两种基因分别用英文字母如何表示?
(3)人的有耳垂(D)和无耳垂(d)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组成为 的人表现为有耳垂,基因组成为 的人表现为无耳垂。
紫色 紫色 白色 黄色 黄色
黄色 蓝色
4、人的双眼皮(A )和单眼皮(a )是一对相对性状,用遗传图解说明 “父母都是双眼皮,为何却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
三、展示交流(各组选代表在班内展示,交流探究结果并提出疑难问题和困惑)
四、精讲点拨:
1、写出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图解,说明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以第4题为例,详细讲明遗传图解的书写步骤及注意事项。
2、质疑释疑:集中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和困惑
五、巩固检测
(一)、归纳总结
(二)、当堂检测:(每题2分,共10分)
1.下图是体细胞中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其中正确的是( )
2.一只
白色的公羊与一只黑色的母羊交配,
生下的小羊全部表现为白色。
对此现象的解释是( )
A.控制黑色的基因消失了
B.控制黑色的基因未消失,只是没有表现 基因 性状
( )性状
( )性状 相对性状
C.黑色母羊的基因型一定是Bb
D.所生小羊的基因型全部为BB 型
3.下列有关基因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B.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
C.一对基因中,可能都是隐性的,可能都是显性的
D.一对基因中,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4、下列各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山羊的毛较少,绵羊的毛较多
B 小红和小丽都是双眼皮
C 狗的长毛和黑毛
D 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5、人的高鼻梁(A )和矮鼻梁 (a)是一对相对性状,若亲代都是高鼻梁,其基因组成均为A a ,(1)试用遗传图解的方式推出他们后代的基因组成。
(2)他们生一个高鼻梁孩子的几率是 。
(三)、反馈纠正:
(四)、学后反思
【课后提升】
(通过你对本节课的认真学习,相信你一定会顺利完成下列作业! ) ( ) 亲代
生殖细胞 子代 ( ) ( ) ( )
( ) 母亲
父亲 Aa Aa ( ) ( ) ( )
性状表现 ×
1、羊毛的白色和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其遗传方式与性别无关.若用B 表示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b 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请根据下表分析回答:
(1)第二对杂交组合中亲本白羊的基因型是。
(2)请写出第一对杂交组合的遗传图解。
[板书设计]:
2、绘出本节的知识树 性状的遗传 决定
生物的性状
基因与
性状遗传
性
状
的
遗
传
性
状
遗
传
【教后反思】
《性状的遗传》是第四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中难度较大的一节,本节内容共分两部分:一是生物的性状;二是基因与性状遗传。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第二部分“基因与性状遗传”,这部分内容也是历年来中考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尤其是关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图解”问题近年来更加大了考试的深度与难度。
因此,在新授课中一定要让学生把这一知识点学牢固、学透彻。
第一部分生物的性状主要包括性状和相对性状两个知识点,涉及到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主要由学生自主学习解决,教师对关键词进行点拨,再利用跟踪练习检测学生对“性状”和“相对性状”这两个概念的理解程度,通过讨论和纠错,进一步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强化。
第二部分“基因与性状遗传”中主要包括三个知识点:1、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即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2、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3、利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图解,说明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并以遗传图解的方式解释亲代和后代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
前两个知识点主要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彩图,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的引导、点拨来掌握。
而第三个知识点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遗传图解,对遗传图解的书写方法、步骤要求、规范标准都不太清楚,往往感觉无从下手,因此在授课时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在黑板上演示和解读正确书写遗传图解的全过程,按“亲代——生殖细胞——后代——性状表现”四个步骤依次完成,并且不能漏掉交配符号和箭头,同时
要引导学生学会根据遗传图解分析和计算后代中的表现型比例,并进一步明确亲代传给后代的不是性状而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并进行当堂检测:题目的设计主要是围绕目标检测本节的基础知识,在有限的题目中尽量涵盖本节的五个知识点。
测试完成后,当堂进行组内互批,然后纠错巩固。
选做题属能力提高题,主要是让优生有发挥特长的平台,有展示自我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