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历史1课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1课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1课知识点在七年级下册历史学科中,第一个上课的知识点是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概念。

这一课程主要学习中国封建社会的起源、特点以及社会阶层的构成。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起源
要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起源,首先需要了解中国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演变过程。

封建社会在中国的起点可以追溯到周朝建立之后,周王朝为了维护统治需要,采用了封建制度,使得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转变。

二、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
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建立在农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形态。

而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皇帝、官僚和土地所有者之间的关系。

官僚阶层和地主阶层共同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支柱。

三、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阶层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阶层主要分为四个层次:皇帝和王公贵族、官僚、地主和农民。

其中,官僚可以被视为贵族和地主之间的中
间阶层。

整个社会阶层的组成架构是十分明确的,彼此之间的权
力和社会地位具有明显的衔接关系。

综合来看,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概念、
特点以及社会阶层的构成这些知识点熟记于心是最为重要的。


些知识点涉及到人类社会的重大变迁,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中
国的文明史,更能够拓宽他们的历史视野和思考广度。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知识点

一、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1.隋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公元581年、长安、杨坚。

2.“开皇之治”的内容、作用?内容:①勤勉治国,锐意革新;②改革政治机构,重视选拔人才;③大力发展农业;④减轻赋税徭役;⑤倡导节俭。

作用:使隋朝在较短的时间内便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开皇之治”。

3.隋炀(念“阳”)帝采取的治国措施、作用、负面影响?措施:①开凿运河;②设置新仓;③重新开通丝绸之路;④三次派人去流求(或称琉球,今台湾);⑤营建东都洛阳;⑥不断四出巡游;⑦长期对高丽用兵。

作用:使隋朝走向“极盛”。

负面影响:耗费无数的人力、物力、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残暴的统治引起了农民的武装反抗,统治阶级内部很多人也对隋炀帝不满。

隋朝的统治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4.唐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公元618年、李渊、长安。

5.李世民登基的时间、谥号、改年号后的年号?公元626年、唐太宗、贞观(念“贯”)。

6.唐太宗为何做到了广开言路,懂得了“为君之道”?因遵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做到了广开言路;因从隋朝的灭亡中吸取了深刻的教训懂得了“为君之道”。

7.“贞观之治”的内容,作用?①选用良吏【如: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念“会”)和魏征】,提高行政效能;②轻徭薄役,减轻农民负担;③简法轻刑,修订《贞观律》;④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⑤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措施有和亲、封赏等)。

作用:使唐朝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

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七年级历史下册1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下册1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下册1课知识点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中华民族的源流和文明的发展,是初中历史学习过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也是其中最基本的一节课。

以下就是本课的主要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三大文明
中国古代的文明可以分为三大类:黄河流域文明、长江流域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

黄河流域文明是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文明,它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

长江文明虽然不及黄河文明古老,但在一些技术方面却更为先进。

两河流域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高度发达的文明之一,位于亚洲的西南部。

二、中华民族的始祖
中国古代有两个传说中的始祖:黄帝和炎帝。

黄帝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炎帝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它们都可以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心灵图腾。

三、神话故事
中国神话是中国古代历史最为重要的部分,这些神话往往具有非常浓厚的文化背景和民族特性。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山海经》和《神农本草经》。

四、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们包括道德伦理、礼仪习惯、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

尤其是中华民族已经有四千年的历史,其中的许多优秀文化传统均被充分保留至今,仍是我们现代社会所需要去继承和发扬的宝贵财富。

七下历史第一课知识点。

七下历史第一课知识点。

七下历史第一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第一课的知识点包括:
1. 历史的研究方法:考古学、史学、人类学等。

2. 人类的起源和迁移:人类起源于非洲,并逐渐迁移到世界各地。

3. 农业革命:约公元前1.1万年左右,人类开始从狩猎采集为生转变为农业生产。

4. 文明的发展:农业革命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城市、国家、文字、工艺等文明的发展。

5.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的特点和区别。

6. 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华文明的起源、夏商周三代的演变、封建社会的形成等。

7. 世界历史的发展: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古代文明的兴起和衰落。

8. 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古代的汉朝、秦始皇、亚历山大大帝等。

9. 历史的价值和意义:了解历史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过去、理解现在,并为未来提供参考。

以上是七年级历史第一课的主要知识点,具体的内容可能根据教材和课程设置有所差异。

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汇总(1-10课)

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汇总(1-10课)

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汇总(1-10课)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大运河的开通:(1)时间与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运河三点: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并连接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大运河的开通作用:①加强了南北交通②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③大大促进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二课“贞观之治”1.隋朝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3.武则天及其统治: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她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贞观之治: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第三课“开元盛世”1.唐朝的社会经济:(1)茶树种植:茶叶生产在江南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

(2)农业生产工具改进: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3)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4)商业: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2.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3.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1.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2.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知识点整理一、历史概念的引入1. 什么是历史?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变革和演变的记录和研究。

通过对过去的事件、人物、文化等的追溯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文明的传承以及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造就。

历史对于我们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为什么学习历史?学习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理解现实,并借鉴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指导我们更好地把握未来。

历史也是我们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历史,可以增进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素养。

二、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1. 夏、商、周三代的建立和演变夏、商、周是我国古代的三个主要朝代,它们依次代表了我国古代历史的不同阶段,也标志着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夏朝是我国古代的第一个朝代,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的文明史正式开启。

商朝是我国古代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重要的贡献。

周朝则是我国古代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实行分封制度,开展了周礼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周公的治国思想周公是我国古代的著名政治家和文化名人,他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周公提出的“三纲五常”思想成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对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道德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东方古国的崛起1. 东方古国的兴起和发展我国古代的东方古国包括了埃及、巴比伦、波斯等古代文明古国,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辉煌的成就。

埃及在建造金字塔和编制日历等方面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巴比伦在法律和建筑等方面也有着很高的成就,波斯则有着多元文化和宽容的特点。

2. 东方古国与我国古代文明的交流我国古代文明与东方古国之间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这不仅加速了我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也促进了东方古国自身的进步。

东方古国的先进文明也对我国古代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四、智慧之路——历史的启示1. 历史的启示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吸取教训,指引我们前行。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二、“开皇之治”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②开展消费③注重吏治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开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

2、开凿的目的:① 加强南北交通② 稳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时间:6___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二、贞观之治1、注重总结历史经历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2、注重开展消费,减轻人民负担;3、崇尚节省;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拟清明,经济开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那么天武那么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历史上称武那么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1)任用贤才(姚崇) (2)重视吏治 (3)崇尚节省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1)农耕技术的开展:育秧移植栽培(2)茶叶消费的开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良:曲辕犁、筒车2、手工业(1)丝织业(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3、商业(1)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2)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一、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二、科举制的影响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时机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开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开展。

第5课“和同为一家“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1、吐蕃的风俗习惯①生活的地区:青藏高原一带。

②消费:游牧为业,有的以农耕为生。

③崇尚战功,以战死为荣。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重点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重点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重点知识点本文将从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的角度,论述该课的重点知识点。

一、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该地区因毗邻底格里斯河流域和幼发拉底河流域而得名。

两河流域文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包括苏美尔文明、阿卡德文明、巴比伦文明等。

其特点有发明文字、建造用于宗教和政治目的的神庙、城墙等。

二、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是古代世界最灿烂的文明之一,其独特的文化和建筑令人叹为观止。

古埃及文明有着悠久的历史,包括早期王朝、中王国、新王国等时期。

埃及人民卓越的建筑和雕刻艺术、宗教信仰、社会制度都成为世界各国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三、中国古代文明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国古代文明包括夏、商、周等时期。

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有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国的公试制度、中华传统节日等。

四、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对西方历史文化影响极大,其代表有希腊神话、奥林匹克运动会、古希腊艺术、戏剧等。

古希腊还是欧洲民主政治、哲学、数学、医学等领域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五、罗马文明罗马文明曾经是世界第一霸主,其代表有罗马建筑、罗马法、基督教等。

罗马文明对现代西方文化和政治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六、重要人物历史上有很多重要人物,如秦始皇、孔子、亚历山大大帝、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罗马帝国执政官凯撒等。

这些人物或者领导了历史的某一时期,或者对其国家文化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从不同方面论述了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的重点知识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文明的历史和进程,提高我们的文化水平和历史素养。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是《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具体知识点如下:
1、隋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统一的时间、意义?
时间是581年;人物是杨坚隋文帝;都城是长安;统一时间是589年;意义是结束了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2、隋文帝的统治内容,意义?
经济:①发展经济,编订户籍,同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政治:②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意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数量大幅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出现了“开皇之治”的局面。

3、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人物、概况、评价?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人物:隋炀帝。

概况: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二千七百多千米;
三点:中心洛阳、北端涿郡、南端余杭;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河: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评价:①是古代最长的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②劳民伤财,给百姓带来沉重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4、科举制创立的时间、标志、影响?
标志: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影响:①政治上: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促进社会阶
层的流动。

②教育上: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③文化上: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④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维持了1300多年。

5、隋朝灭亡的时间、原因?
隋朝灭亡的时间是618年;灭亡直接原因是隋末农民起义,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七年级历史下册1——10可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下册1——10可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1——10可知识点第一课要记忆的知识要点一、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二、589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

意义:①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②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三、隋文帝巩固统一的措施和作用:1、措施: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改革选官制度,开创了科举取士制度。

2、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史称“开皇之治”)四:隋炀帝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确立了科举取士制度2、经济上:开通大运河①大运河的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②大运河起止点:以洛阳为中心点,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③大运河概况:全长2700多千米,由四个部分构成(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五大水系。

④大运河开通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⑤、对大运河的评价:(1)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2)但当时开凿大运河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五、隋朝灭亡1、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2、直接原因:农民起义的打击3、隋朝灭亡时间、标志: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六、科举取士制1、隋文帝时创立了科举制度。

2、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3、意义:①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②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③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直到清末废除。

第二课识记知识点一:唐高祖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二:唐太宗1、626年,李世民通过发动“玄武门之变”即位,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2、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七年级下笫一课历史知识点

七年级下笫一课历史知识点

七年级下笫一课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是学习中国历史的基础,其内容包括了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

在七年级下册的历史学习中,基本介绍了古代中国的一些知识点,本篇文章将主要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中华民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800,000年前,早期的人类在中华大地上逐步繁衍生息,形成了古代的华夏文明。

尤其在新石器时代,人类的社会生产力逐渐提高,出现了大量的较为完善的青铜器。

二、丝绸之路与古代贸易古代贸易主要是通过陆路和海路进行,而陆路上最著名的贸易路线便是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外贸易及文化交流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文明向世界的输出,同时也将外来文化与思想带回中国。

三、秦汉帝国的崛起和统一秦汉帝国的崛起和统一,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个时期。

尤其是秦始皇的咸阳中心思想和统一六国的行动,将中国历史从分裂和战争中解放出来,开创了中国的封建制度和皇权王朝制度。

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经上千年的漫长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尤其在唐代,盛唐文化达到了顶峰,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中国历史上的数学和技术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可谓居世界之巅。

早在春秋时期,周公就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数学家之一。

而到了清朝,我国的科技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地位。

以上便是七年级下册历史的重点知识点。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从而更好地把握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及应对未来的挑战。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知识点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知识点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知识点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的主题是“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以下是这一课的知识点总结:
1.隋朝的建立: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结束了南北朝数百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他在581年建立了隋朝,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隋朝在杨坚的领导下,通过战争和政治手段,先后消灭了北齐和南陈,结束了南北朝数百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3.隋朝的经济:隋朝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

隋朝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如修建大运河、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等,促进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同时,隋朝还实行了均田制,使得农民获得了更多的土地和生产资料,提高了生产效率。

4.隋朝的文化:隋朝时期,中国文化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隋朝实行了科举制度,使得贫寒学子有机会通过考试进入官僚阶层。

同时,隋朝还继承和发展了魏晋南北朝的文化遗产,如书法、绘画、雕塑等,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5.隋朝的灭亡:尽管隋朝统一了中国,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和措施,但是隋朝的灭亡仍然不可避免。

隋朝的灭亡主要是由于统治阶级的腐败和暴政所致。

在隋炀帝的统治下,人民负担沉重,生活困苦,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政治动荡。

最终,隋朝在618年被唐朝所取代。

以上是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及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中国古代社会的确立和发展时期:战国秦汉中国古代社会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时期:隋唐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1. 581 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

杨坚就是隋文帝。

2.公元589 年,隋沿长江兵分八路全面出兵,仅用四个月就以摧枯拉朽之势灭掉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

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提问:隋为什么能够完成统一?(1)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2)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3)南方陈政权统治腐败(4)隋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5)随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是因为:隋朝,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3.隋朝社会经济繁荣(1)表现:疆域辽阔,国力强盛,人口数量和肯田面积大幅度增长。

(2)原因:隋统一后,励精图治,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隋炀帝创立科举制度,隋文帝创立三省六部制)改革前朝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4.贯通南北的大动脉——隋朝大运河:(1)大运河开创时的皇帝:杨广(隋炀帝)—隋文帝次子,(在位时间公元604——618年)(2)大运河开凿的原因:1.自古以来,南北交通不便2.隋统一后,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加强3.为了巩固统一的成果,必须加强对东南地区的控制4.隋朝的富庶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3)大运河开凿的条件:隋朝的富庶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4)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5)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分为1、2、3、4、5一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全长两千多米,三点分别是中心洛阳,北到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四段自北向南分别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大水系分别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6)作用: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的工商业发展;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七下历史第一课知识点。

七下历史第一课知识点。

七下历史第一课知识点。

七下历史第一课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人类社会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制度的变迁。

2. 奴隶社会的特点: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阶级社会,其特点是有奴隶主和奴隶两个阶级存在,奴隶主通过剥削奴隶获取财富和权力。

3. 封建社会的特点:封建社会是奴隶社会后的一个阶段,其特点是有封建主和农民两个阶级存在,封建主通过剥削农民获取财富和权力。

封建社会的主要制度包括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的政治体制。

4.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演变: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经历了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演变。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是封建社会的兴起时期,周朝是封建社会的巩固和发展时期。

5. 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主要包括分封制和宗法制。

分封制是指君主将国家的土地分封给宗族和功臣,建立封建等级制度。

宗法制是指以家族为单位的社会组织和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宗法血统和宗法婚姻两个方面。

6. 封建制度的影响:封建制度的建立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一方面,封建制度确立了封建等级秩序,稳定了社会秩序;另一方面,封建制度也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和阶级矛盾。

7. 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有其内在的规律性。

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的,也受到社会制度和阶级矛盾的制约。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知识点整理
在七年级下册历史的第一课中,我们学习了关于中国古代的商朝和西周的历史知识。

以下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整理:
一、商朝
1.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大约存在于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2. 商朝的都城主要有二里头和殷墟,殷墟是商朝的中心城市。

3. 商朝的政治制度为封建制度,国王称为“天子”,下设诸侯。

4. 商朝的社会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5. 商朝是青铜时代的代表,青铜器的制作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青铜礼器被用于祭祀和礼仪活动。

二、西周
1. 西周是商朝的后期统治者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所建立的朝代,大约存在于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

2. 周朝的都城为镐京(今西安),镐京是周朝的中心城市。

3. 周朝的政治制度为封建制度,国王称为“天子”,下设诸侯,实行宗法制度。

4. 周朝的社会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兴起。

5. 周朝的文化得到了发展,出现了诗经、尚书等文化作品,周朝的礼乐制度得到了完善。

通过学习七年级下册历史的第一课,我们了解了商朝和西周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和文化特点,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轨迹和文明成就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同学们能够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知识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知识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知识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通常是介绍中国古代史的基本概念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提纲:
1.中华文明的起源:介绍中华文明的起源,包括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如夏、商、周等朝代的兴起。

2.中华文明的特点:讲解中华文明的特点,包括文字的发明、青铜器的制作、礼乐制度、农业发展等方面。

3.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介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包括封建制度、王朝更替、官制等内容。

4.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讲解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包括贵族、农民、手工业者、奴隶等社会阶层的分布和特点。

5.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介绍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6.古代中国的文化成就:讲解古代中国的文化成就,包括诗词、书法、绘画、哲学等方面的发展和代表作品。

7.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介绍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如周边少数民族、古代朝鲜、日本等)的交流与影响。

这些知识点提纲是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通常会涉及的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轨迹,为深入学习历史提供基础。

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第一课

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第一课

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第一课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第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谈论中国古代社会的生产方式、社会基本矛盾、等级制度及其运行机制。

一、生产方式古代中国主要的生产方式是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是以农民耕种土地,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生产的方式。

在夏、商、周三代,农业生产方式经历了从杂草农业到粮食农业的演变,农业生产日益成熟,生产技术得到了稳步提升。

二、社会基本矛盾古代中国的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是指劳动力、生产工具、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总和,而生产关系则是指人们在生产中所建立的社会关系,例如,地主与农民的统治关系、奴隶与主人的压迫关系等。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古代中国社会变革的根源。

三、等级制度古代中国的等级制度是由社会基本矛盾而生的。

等级制度分为五等:士、农、工、商、奴,也称为五等爵位。

这种等级制度主要反映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

统治阶级往往享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更优越的生活条件,而被统治阶级则士农工商奴俱全,相对于统治阶级,则是处于低劣的 social 地位。

因此,等级制度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社会形态之一,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力量的互相关系。

四、运行机制等级制度的运行机制是基于社会等级的契约关系。

这种契约关系是指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合意关系。

被统治阶级依靠对统治阶级的忠诚,从而获得较少被剥削和压迫的机会。

而统治阶级也能够通过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契约,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而不必过于担心被打倒。

总结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第一课,主要探讨了古代中国的生产方式、社会基本矛盾、等级制度及其运行机制。

这些因素共同构成古代中国的一衣带水的社会形态。

了解古代中国的发展历史和社会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全面、科学地认知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某些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七下历史重点笔记第一课

七下历史重点笔记第一课

以下是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的重点笔记:
1. 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 时间: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 统一:589年,隋灭陈,实现全国统一。

统一的背景包括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使人民渴望统一,北方民族大融合以及江南经济的发展。

2. 隋朝的繁荣:
* 杨坚的“开皇之治”为隋朝带来了繁荣。

3. 大运河的开通:
*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 时间:隋炀帝时期。

* 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由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组成。

* 意义与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4. 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 创立: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 完善:唐朝时期,科举制得到进一步发展,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

* 积极影响:科举制加强了皇帝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推动了教育发展,并成为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了1300多年。

5. 隋朝的灭亡:原因主要是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最终于618年灭亡。

以上仅为第一课的部分重点笔记,完整的学习和理解需要结合教材和课堂讲解进行。

在学习的过程中,建议注重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的理解,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七下历史第一课知识点

七下历史第一课知识点

七下历史第一课知识点
知识点一:人类文明的起源
人类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6000年前的文艺复兴时期,当时人们开
始利用各种工具和技术来改善生活条件。

这些文化和技术取代了早期
人类的原始生活方式,成为了迄今为止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

知识点二:古代文明
古代文明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涵盖了许多伟大的文化和社
会发展。

例如,埃及和中国的古代文明尤其出色。

这些文明涉及数学、建筑、艺术和政治等领域,对现代文化和科技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知识点三:古希腊文化
古希腊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文化之一,涉及哲学、政治、文学
和艺术。

古希腊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们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类存在的理念,如柏拉图的理想主义、亚里士多德的实证主义等。

此外,古希腊艺术
也是全球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点四:罗马文化和法律
罗马文化和法律也是全球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政治、监狱和法律等方面,罗马的贡献至今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罗马也是古代文明的代表之一,如同古希腊文化一样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

知识点五:中世纪文化
中世纪文化涉及战争、宗教、文学、艺术和科学等方面。

与此相对应的是,许多重要的文化事件也发生在这个时期。

例如,基督教思想的形成,裴特拉克运动,以及欧洲的产业革命和文化重生。

知识点六:现代文化
现代文化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了哲学、心理学、技术、家庭、娱乐和艺术等等。

现代文化从贾凡尼.贝利的电学、牛顿的物理学、爱因斯坦的理论物理,到成为真正独立思考的现代文艺复兴,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知识点1 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隋朝建立
★隋朝统一南北
核心笔记
【注意】隋朝的统一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国的又一次统一,巩固和加强了各民族的融合,促进了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为隋唐时期繁荣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相关链接】陈后主陈叔宝
陈后主陈叔宝(553-604),字元秀,南朝陈最后一位皇帝。

582-589年在位,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不理朝政,日夜与嫔妃、文臣游宴,制作艳词。

隋军南下时,自持长江天险,不以为然。

589年,隋军攻入建康,陈叔宝被俘。

后在洛阳城病死,终年52岁,追赠大将军、长城县公,谥曰炀,葬
于洛阳邙山。

【妙招巧记】通过绘制图示,来梳理隋朝建立与统一的过程。

具体图示如下:
【妙招巧记】编制歌谣记忆:
北周外戚掌大权,建立隋朝都长安。

统一全国灭掉陈,结束分裂应趋势。

★ 隋文帝的统治
【相关链接】三省六部制是经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的一种政治制度。

是隋唐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利。

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南北朝
核心笔记
【注意】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目的,一是巩固自己的统治,需要加强中央集权;二是选拨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才能有效地进行统治。

旧的选官制度使得选官实权控制在地方官员手中,一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得以出任官职,不利于隋王朝的统治。

【误区警示】科举制诞生于隋文帝时。

【点拨】此观念错误。

科举制诞生于隋炀帝在位时,虽然隋文帝时已经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拨官员,但这只是科举制的雏形。

【妙招巧记】可编写歌谣来记忆科举制的知识点。

魏晋选官看门第,进入仕途世家弟。

发生改变隋文帝,考试选拔很给力。

科举建立功炀帝,进士科设是标志。

选官从此现变革,才学出众才中意。

核心笔记
【注意】今天的运河和隋朝大运河是有区别的,今天的运河叫京杭大运河,不经过洛阳,是在隋朝大运河的基础上,经过元朝时会通河和通惠河两段运河的开凿而形成的。

隋朝的运河则以洛阳为中心。

【拓展延伸】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再想一想,水运粮食在中国古代为什么重要?
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

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件,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妙招巧记】用“1、2、3、4、5、6”来归纳与隋朝大运河有关的知识
要点。

1个皇帝——隋炀帝;
1个长度——两千多千米;
1个中心——洛阳。

2个年份——605年和610年;
2个端点——涿郡(北端)和余杭(南端)。

3个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乘龙舟巡游江都。

分成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连接5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知识点4 隋朝的灭亡(难点)
核心笔记
【注意】隋炀帝虽然是一位暴君,但他在位时期开通了大运河,并创立了科举制,因而他对历史是有一定贡献的,我们应该公正地来评价他。

【拓展延伸】隋朝与秦朝有哪些相似之处?
⑴秦朝和隋朝都结束了我国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于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隋朝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于公元589年实现统一。

⑵都开创了许多重要制度,并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隋朝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⑶都兴建了重大工程。

秦朝修长城;隋朝开凿大运河。

⑷都有两代皇帝。

秦朝有秦始皇、秦二世;隋朝有隋文帝、隋炀帝。

而且都是第一个皇帝有作为,第二个皇帝却残暴无道。

⑸两个朝代存在的时间都不长。

秦朝存在了15年;隋朝存在了37年。

两朝都由于暴政,最后被农民起义推翻。

【妙招巧记】绘制图来掌握导致隋朝灭亡的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