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7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与近现代外交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专题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专题1.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被动开放(1)晚清外交: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领土、贸易、关税、领海、司法等主权受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成立总理衙门专管外交、通商和洋务事宜。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人干涉中国内政。
《中法新约》第一次使列强取得了对华资本输出特权。
《马关条约》使众多列强可向中国输出资本,列强掀起了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维新派希望列强支持中国变法。
义和团运动以“灭洋”为口号盲目排外。
《辛丑条约》划东交民巷为使馆区,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2)南京临时政府外交:南京临时政府发布《告各友邦书》,幻想以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来换取列强对革命的支持。
(3)北洋政府外交: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掌握清政府全部统治大权并最终篡夺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最后以基本接受“二十一条”来取得日本对其称帝复辟的支持。
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走上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中共的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都与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有关。
大革命时期,1925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高潮,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4)南京国民政府外交:蒋介石在帝国主义列强支持下发动政变,篡夺了大革命果实,并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国共对峙时期,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基本实现了关税自主。
抗战时期,英美苏等国谴责蒋介石破坏中国抗日大局,英美等国取消了在中国的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
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企图实现控制中国、称霸全球的战略目标。
2.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过渡时期:面对两大阵营尖税对立的国际形势,中国政府采取“一边倒”(倒向苏联)等外交方针(还包含“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团结世界各国人民),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记忆:①尊重主权②不侵犯,③不干内政④等⑤和平),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和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2.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
• 南京临时政府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 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 条约继续有效。目的是为了争取帝国主义 的支持。
3.北洋军阀时的外交
• (1)1915年,袁世凯为了换取日本支持他称帝, 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中除第5号内容以外 的其他全部要求。
• (3)内容: •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内容,主要有:①政治上,互
派使节,互通友好。②经济上,发展贸易,互通有 无。③文化上,互相学习交流,取长补短。④军事 上,有战争、有和平,有侵略与反侵略。 • (4)影响: • 中外频繁的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交流,对中国和 世界的发展进步都有重大影响。一方面,兼收并蓄 的政策不仅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利 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也推动了我国自 身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的科技、政治、经济、 文化源源不断地外传亚、欧、非,推动了整个世界 特别是我国周边国家的文明进步,扩大了中国的国 际影响,形成了以中华文化圈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
• (8)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签订《中美联合 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1月中 美建立起正式外交关系。
• (90中美正式建交后,双方在广泛的领域开始了合 作关系但也存在诸多矛盾冲突。中美关系的发展呈 现出一波三折的特点。
08高考试题感悟
• (08江苏,4)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 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2)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新中国外交 政策的成熟。
• (3)1954年的日内瓦国际会议上,新中国不仅第 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而且在会上发挥 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专题(很详细)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专题一.知识归纳1.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被动开放(1)晚清外交: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领土、贸易、关税、领海、司法等主权受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成立总理衙门专管外交、通商和洋务事宜。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人干涉中国内政。
《中法新约》第一次使列强取得了对华资本输出特权。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马关条约》使众多列强可向中国输出资本,列强掀起了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维新派希望列强支持中国变法。
义和团运动以“灭洋”为口号盲目排外。
《辛丑条约》划东交民巷为使馆区,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2)南京临时政府外交:1911年5月,清政府秉承列强旨意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强行收回民间集资自办的粤汉、川汉铁路,引起保路风潮。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南京临时政府发布《告各友邦书》,幻想以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来换取列强对革命的支持。
(3)北洋政府外交: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掌握清政府全部统治大权并最终篡夺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最后以基本接受“二十一条”来取得日本对其称帝复辟的支持。
1919年初,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并无理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这一息传到中国,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走上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中共的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都与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有关。
大革命时期,1925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高潮,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北伐胜利进军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列强开始寻找新的代理人,支持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4)南京国民政府外交:蒋介石在帝国主义列强支持下发动政变,篡夺了大革命果实,并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中国古代到近代对外关系优质课件
中国古代到近代对外关系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国古代到近代的对外关系,具体内容涉及教材《中国历史》第五、六章。
其中包括: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与对外交流;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与使节往来;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与鸦片战争;以及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与民族觉醒。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到近代对外关系的发展脉络,掌握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
2. 分析我国古代到近代对外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提高历史思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中国古代到近代对外关系的发展变化,把握各个时期的特点。
重点: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以及近代的鸦片战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教学视频、地图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丝绸之路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盛况。
2. 讲解:详细讲解汉唐、宋元、明清、近代各个时期的对外关系,结合地图展示相关事件。
3. 例题讲解:以闭关锁国政策为例,分析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影响。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古代到近代对外关系2. 内容:汉唐时期:丝绸之路、对外交流宋元时期:海外贸易、使节往来明清时期:闭关锁国、鸦片战争近代:半殖民地化、民族觉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作用。
分析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及影响。
请谈谈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答案:汉唐时期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有:国内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外部威胁较小。
影响有:阻碍了我国与世界的交流,导致科技、文化相对落后。
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国家,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为民族觉醒奠定了基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例题、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中国古代到近代的对外关系。
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对外交往专题 (1)
的签订都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②③④
12.近代台湾经历了割占—回归—分离的历程。这一“历程”分别与下
列哪些战争有关 ( )
①鸦片战争、②甲午中日战争③抗日战争④解放战争⑤抗美援朝战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13.1955年,一位美国记者评价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
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
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 )
A.日内瓦会议B.第26届联合国大会C.万隆会议 D.亚太
经合组织会议
14.右图漫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40多年来中美关系的状况,
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最主要信息是 ( )
A.中美关系日趋紧张B.美国公开否定中美《联合公报》
明朝
(4)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 的友好关系。
戚继 光抗 倭
明末 清初
郑成 功收 台
雅克 清朝 萨之
战
闭关 清朝 锁国
政策
台州,九战九捷,荡平了东南沿海的倭寇。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功 绩,永载史册。
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A.张骞通西域
B.昭君出塞 C.鉴真东
渡
D.玄奘西游
6.“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不容易……”,歌
曲中的“唐三藏”到达西天(天竺)后,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佛学最
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他所写的哪一本书成为研
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 )
中国对外交往史
专题七对外交往史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一、汉朝中外交流:1、张骞两次出使西域;2、开通丝绸之路;隋唐时进一步向西延伸至西亚、欧洲。
(了解丝3、设西域都护府;绸之路路线及开通历史意义。
)二、唐朝中外交流:(唐朝是一个兼容并蓄的开放王朝,对外交往总体上比较活跃)1、开放性的国际性大都会:长安;2、玄奘西行印度取佛经;3、鉴真东渡日本传佛法;4、日本多次派“谴唐使”来华学习交流。
三、元朝中外交流:开放性国际性大都市:大都(今北京)马可·波罗来华四、宋朝时商业繁荣(陆、海丝绸之路非常活跃),对外贸易空前活跃。
(世界第一大港:泉州)五、明朝中外经济文化交流:1、郑和下西洋:促进明朝与亚非国家(未到达欧洲)经济文化交流;2、外国贡使来华:3、明末清初传教士纷纷来华。
(利玛窦、汤若望)六、清朝对外政策:闭关锁国(限制对外经济文化交往,只保留广州为唯一的通商口岸),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清政府:四次侵略战争后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一、建国后外交成就:(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20世纪50 年代的成就:1953年底,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5年,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2.20世纪70年代:①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第26届联合国大会);②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③1972年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④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3.20世纪90年代: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4.2001年: ①中国加入WTO;②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海APEC会议是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③促成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二、新中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和意义1、原因①主要原因: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根本原因)②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2、意义: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营造了一个和平的环境,中日关系史一、古代:日唐朝时日本实行大化改新(646年)学习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二、近现代:明治维新后,日本发动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1、1894~1895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通过签订《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及澎湖列岛。
中国外交-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主干知识运用 材料一 从明代初期起,在东亚和东南亚确立了等级制的“国际关系”体系, 中国在其中占据了领袖的地位,而朝鲜、琉球、安南和东南亚及中亚的 其他一些周边国家则接受小伙伴的地位⋯⋯在这种社会中,“国际关系”乃 是儒家关于个人间恰当关系观念之扩展,正如每个人在国内社会中都有 其恰当特殊位置一样,每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也有其适当的位置。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简述材料一中所示的“藩属朝贡”体系形成的背景和在近代瓦解的原 因。
答案 背景:古代中国相较周边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先进;是发达儒 家社会伦理观念的反映;中国与周边地区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 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际地位不断下降;列强对中国藩属的 殖民侵略不断加深。
材料二 16世纪的宗教改革动摇了神权世界的世界帝国政治理念的合理性, 促成了民族主义和国家至上观念,这种观念根据欧洲逐渐形成的民族国 家的需要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缔结表明)近代意 义上的以民族国家为基本主体,以正式邦交形式和国际会议为相互作用 模式的国际关系体系开始在欧洲形成。
(3)洋务运动中,总理衙门的设立等行为,表代外交体制的演变 (1)中国近代外交体制的演变始于《南京条约》签订后“五 口通商大臣”的设立。“五口通商大臣”实际上负责管理五 处通商口岸的对外事务,是一个具有外交性质的职务。 (2)1861年,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中国近代外交 体制的重大进步,官员在与外国人的交往中逐渐掌握了 利用外交手段谋取本国利益的策略。 (3)1901年外务部的设立,标志着近代中国外交体制的正 式确立。 从历史的发展趋势来看,官僚机构变化是清政府为融入 世界所做出的努力,不论它是主动还是被动,都促进了 中国社会政治的现代化进程。
答案B
4.(2019·江苏高考)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 录中指出:“中国和美国在七十年代初谋求和 解,这是世界环境所决定的。”当时的“世界环 境”是 ( ) A.中国重返联合国改变了美苏对峙格局 B.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基本消除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 D.中美苏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
高三历史教案-高三专题复习近代现代中国外交 最新
近代现代中国外交第一:历届政府的外交:1840-1912一、清政府的屈辱外交。
清政府实行妥协投降的卖国政策,无论是军事上失败,还是取得了胜利,都以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结束。
1861年初,清政府为适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设立了总理衙门,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但客观上也使清政府放弃了闭关政策,开始面向世界,并基本完成了从传统理藩向近代外交的转变,适应了近代国际关系发展需要。
清政府任命美国人蒲安臣为中国使臣,出访欧美去办理外交,这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怪胎。
为了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清朝统治者还两次向侵略者“借师助剿”。
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官员和人民的反帝活动,总理衙门改称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
1、清朝对外政策的演变及特征所谓对外政策,主要是指一国对国际形势、国际关系和国际事务的考察认识、判断评价及相应的决策措施。
19世纪及20世纪初,清朝对外政策的演变及特征在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中比较零散,未形成明显的特征框架。
笔者按其历史发展的进程将清朝对外政策的演变大致分为四个历史时期:(1)第一个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贵华贱夷,闭关锁国,清朝与周边国家维持着长期的和平。
当时清朝认为中国是优越和强大的,是世界的中心,四周的藩属邻国以至海外列国是落后野蛮的,应该向中国朝拜进贡。
自中外通商以后,清统治者视来华的西人为非我族类的野蛮人,认为应严格加以防范。
在这种意识支配下,19世纪初的清朝基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仍留广州一口对外贸易,并不拒绝与各国交往,只是强调对方必须承认中国为天朝上国,追求名义上的藩属朝贡关系,重视名分礼仪等细节。
(2)第二个时期,19世纪40至50年代,清朝缺乏主权观念,但增加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
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者蜂拥而来,中国最初的反应主要是从族类和文化两个层面对待西方的入侵,不是以是否损害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实际利益为对外交涉的目的,而是以是否见容于自身的传统和陈腐的体制为圭臬,因此常常出现以主权换定制的可悲局面。
中国古代到近代对外关系讲解
4.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 ,大学生 高举红旗热情欢呼
北京申奥成功 大学生高举红旗热情欢呼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 之一。早在七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 就出现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公元 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北京一直 是中国北方重镇和地方中心;自公元938 年以来,北京又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上都 、元大都、明、清国都。1949年10月1日 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2年)
中美建交
(1979年)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为什么用 “恢复”?而不用“加入”之类的 说法?
(1)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也 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2)新中国初期蒋介石集团非法占 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中国为什么能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 上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考再现
【08汕头】中国积极参与APEC活动,
是为了
A.加强同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
B.推动亚太地区各国的民间交往
C.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D.建立亚太地区各国之间持久的结盟
关系
C
【 08广安中考】1995年,“经济领域 的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立 。这表明
B 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阶段国际形势外交成就列初登国际舞台的50年代美国实行政策敌视新中国打开外交新局面的70年代美苏争霸苏联处于战略进攻阶段美国处于战略防御阶段全面走向世界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两极格局解体是时代的主题冷战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美关系正加入世贸上海apec会议北京申奥成功和平发展50年代70年代新时期的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特点:
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 、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 和中外关系
4.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
1)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看法有了变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 )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看法有了变化。 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我国的国策。 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我国的国策。 2)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时期,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具体表现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时期, 为不结盟政策。 为不结盟政策。 3)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 )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 4)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5)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新中国的外交
1.建国初期的外交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 另起炉灶” 一边倒” “一边倒”.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2)外交新局面的开拓(1949年至 世纪 年代中期) 年至20世纪 年代中期) )外交新局面的开拓( 年至 世纪50年代中期 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个国家建交; 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 个国家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日内瓦会议; 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日内瓦会议;亚 非会议 2.外交环境恶化(20世纪 年代中期至 年代) 世纪50年代中期至 年代) .外交环境恶化( 世纪 年代中期至60年代 方针:两个拳头出击. 方针:两个拳头出击.一大片 表现: 美国敌视中国,侵越战争等;中苏关系恶化; 表现: 美国敌视中国,侵越战争等;中苏关系恶化;大力发 展与亚非拉美等国家的关系,与柬埔寨.老挝. 展与亚非拉美等国家的关系,与柬埔寨.老挝.古巴等 二十多个国家建交。 二十多个国家建交。
一.影响中国外交的因素及外交历程
中国历史上的对外关系
清代前中期闭关锁国的原因:
1、根本原因(经济基础) ——重农抑商、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封闭性决定对外锁国。 2、政治原因: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西方崛起之际,清统治者对西方的戒备之心 3、文化原因:传统文化的保守性 ——清统治者不知世界大势,固守天朝上国观念,自大保守心 态与无知。
近代中国对外关系的特征: ——从被动开国到主动学习西方。
近现代中国全球化进程中的三件里程碑式的大事? 鸦片战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对外开放 中国加入WTO, 三次开放,从本质意义上说有什么差别?
鸦片战争是列强用大炮打开中国的大门,是一种野蛮的 侵略,中国的被动开放伴随民族屈辱;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对外开放是主权国家主动走向世界 的重大举措,出于中国经济建设的需要; 中国入世是中国全面融入世界(市场)的历史性一步。
时势: 19世纪上半叶,西方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加速对外扩张。 经济、对外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14-18世纪末中西对外关系对比与演变
14世纪,西欧自给自足庄园经 济开始衰败,资本主义萌芽
14世纪后期,明太祖海禁政策
1500年前后,西方开辟新航路, 1500年前后,明代中国依然海禁 早期殖民活动,走向海洋,积 极扩张,世界市场初现
中国历史上的对外关系
一、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时代特征(统治者对开放的态度)?
史实: 2、对外交流的主要途径、媒介? 3、对外交流的相关重要事件? 4、对外交流的成果?
评价: 5、对外交流对中外历史的影响?
A、汉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时代特征:开放、包容、唐代最盛
汉代:交流途径: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 交流史实:①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②设河西四郡;设西域都护府,加强对西域控制。 ③东汉佛教传来 交流成果:器物交流为主。 唐代:交流途径:陆上丝路的繁荣 (海上丝路也有) 交流史实:①安西、北庭都护府 ②长安成为国际大都会(东西方文化融汇) ③遣唐使、东亚文化圈(新罗、日本、越南) 涉及国家:波斯、大食、天竺(伊朗、阿拉伯、印度) 朝、日、越 交流成果:文字、建筑、科举、政治制度、学者交往….
新考纲高考系列历史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和近现代外交 考点高分解题考点解题综合训练
新考纲高考系列历史考点高分解题综合训练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两汉时期对外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三韩中辰韩被称为“秦韩”B光武帝赐日本“汉委奴国王”金印C.甘英出使大秦出色完成使命D.汉代文明远播欧非1.C解析:甘英没能到达大秦。
2 隋唐时期同印度联系的主要纽带是 ( )A 科学技术 B.佛教 C.商品 D.艺术2.B解析:隋唐时,以佛教为纽带,中国和天竺的交往大大加强。
3 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充分体现出唐文化 ( )A高度繁荣的特征B.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特征C.泽被东西的影响D.兼收并蓄、对外开放的特征3.D解析:鉴真是向外传播唐文化,而玄奘是吸取外国文化。
4丝绸之路的开通,源于 ( )A张骞通西域 B.西域都护设置 C.班超经营西域 D.甘英出使大秦4.A解析: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不断西运;西域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被称为“丝绸之路”。
5 唐朝时,从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可抵达 ( )A印度半岛南端 B.波斯湾 C.红海沿岸 D_非洲东海岸5.B解析:注意结合地图落实知识点。
6 下列历史人物,对中外交往作出了杰出贡献的有 ( )①甘英②法显③鉴真④义净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6.A解析:注意历史人物与其事迹的充分结合。
7 郑和下西洋时,与当地居民和平贸易,从本质上看这些贸易属于 ( )A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B 工商品经济活跃的表现C.赚取利润维持航海巨大开支的需要D.扩大交往影响的手段7.D解析:郑和下西洋的主旨是进行政治交往,其贸易是为这一主旨服务的。
8郑和下西洋不能持续的根本原因是 ( )A不以经济效益为目的 B.明政府国力衰退 C.亚非国家的竞争 D.倭寇封锁我国东南沿海8.A解析:中国是自然经济,不能为航海的持续提供内在驱动力。
9下列历史现象体现了外来文化对中华文明影响的是 ( )①白马寺的建造②敦煌莫高窟的修建③唐朝长安城的布局④《农政全书》的编写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B解析:白马寺的建造、敦煌莫高窟的修建是发源于印度的佛教传人中原的结果;《农政全书》是受西方传教士影响介绍了西方文化;而唐朝长安城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葩,集中体现了中国封建朝代都城建筑的特色,是传统文化的代表。
中外友好交往与中国近现代外交
2.中日关系(热点:历史教科书、台湾问题、参拜靖国神社、 领土争端) 新时期如何促进中日关系的和谐发展? 1)日本:承认历史,正视历史,向中国人民道歉; 2)中国:勿忘国耻,但要忘却仇恨 3)中日应该坚持的原则:和平共处,友好交流。
三、新中国外交
3.20世纪90年代外交成就 (1)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 。 (2)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三、新中国外交
4.21世纪初(2001年)外交成就 (1)2001年,在上海召开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第九届领导人会议, 这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2)2001年11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展示了中国顺应经济全 球化潮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积极姿态。 (3)2001年,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 乌兹别克斯坦六国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这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 际组织,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5.新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原因 (1)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2)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国家领导人卓有成效的外交工作和独特的外交艺术等不同、台湾问题、人权问题、军 费问题、中国威胁论) 新时期如何促进中美关系的和谐发展? 1)相互理解和尊重,互不干涉内政,求同存异,和平共处, 合作共赢 2)遵守《中美联合公报》,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3)积极发展友好关系,扩大共同利益,加强经济贸易往来和 文化交流; 4)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
一、我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3.宋朝对外贸易的兴盛: 广州、泉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对外贸易范围近 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外贸收入是 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4.元朝马可波罗来华:意大利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纪》 5.明朝郑和下西洋: ①目的: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外,宣扬国威。 ②条件:明成祖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富强、政策开放;造船业 发达和指南针的运用;郑和等人具备相当的地理和航海知识、 坚强的毅力、团结合作的精神及组织能力等。 ③经过:1405~1433年,明成祖派遣郑和,沿海上丝绸之路七 次下西洋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 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④意义及评价: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 行早半个多世纪;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及经济 交流;促进了南洋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但是,郑和下西 洋不计经济效益,且耗资巨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给明朝 带来了不良影响。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课件:专题七 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和外交(二)大国外交(命题点详解+针对性训练)
中国近现代史
专题四 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双重变奏 专题五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 专题六 近现代中国思想的交融嬗变 专题七 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和外交 专题八 经济发展模式的调适与转型
2021届二轮复习
专题七 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和外交
主题一 民主政治——在曲折中逐渐完善 主题二 大国风范——现代中国的外交
备知识·成线面
四、具体表现 三大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善同美国等国家的关
系;不结盟政策 五、主要成就
①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 会议;
②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法,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 交;
③开展全方位外交,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
新教材·新观点
变式训练
1.阅读《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为解决建 交国家逐年减少的问题,当时新中国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年份 建交国家
1949 10
1950 9
1951 1
1952 0
1953 0
A.继续采取“一边倒”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率团参加日内瓦会议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B
变式训练
A.为打破国际困局进行灵活调整
B.固守新中国成立初期制定的外交政策
C.带有较为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 D.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超越
A
寻规律·悟真题
命题点一 “一边倒”的必要性和影响 命题点二 新中国初期外交的特点 命题点三 冷战形势的发展演变对新中国外交的影响 命题点四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真题感悟
1.(2019·江苏高考)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指出:“ 中国和美国在七十年代初谋求和解,这是世界环境所决定的。 ”当时的“世界环境”是 A.中国重返联合国改变了美苏对峙格局 B.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基本消除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 D.中美苏成为决定年底至1964年初,外交部部长陈毅陪同国务院总理周恩
专题复习: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对外交往[课件]
立与主权斗争中处于孤立的地位。
③作用:中国先后与苏联等17国建交,并创造性地提出了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求同存异”原则。
Ⅲ-30.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 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 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 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 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Ⅰ-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 中国和日本分别 “包装”成野蛮和文明的代表,并 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 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 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 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
Ⅰ-30. 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 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 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 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用积极办法争 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 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二、近代中国的对外交往
事件/政策
时间
影响
列强侵略中国, 1840年-抗日战 使中国丧失了大量主权和领土,
签订一系列不 争前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平等条约
抗日战争
1931-1945年 抗战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 到振兴的转折点,为中国的独立 和解放奠定了基础,极大地提高 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
中国对外关系
【图说历史】
图中人物分别是谁?他们为唐朝的对外交往 分别做出了什么贡献?
中考试题回眸
[ 2009年联合体一模 ]
下列史实中反映了唐朝对外关系盛况的是 ①遣唐使来华 ②文成公主入藏 ③鉴真 东渡 ④郑和远航 ⑤玄奘西游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主干知识整合
一、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 (三)宋代的海外贸易(繁荣) 1、主要港口: 广州、泉州 2、管理机构: 市舶司
用关键词描述中国近现代外交关系的特点及基本走向 时期 近代 现代 特 点
屈辱 独立、自主
中国近现代外交关系的基本走向:
从 屈辱 到 独立、自主 。
实战模拟训练 1、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所经地点 先后顺序是 ①西亚 ②河西走廊 A.①②③④ C.③④①② ③欧洲 ④今新疆境内
B.②④①③ D.④②①③
11. 以“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 促进共同繁荣”为主题的会议 是 ( ) D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上海APEC会议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 贯穿欧亚大陆,成为了中 外交往的见证。到了唐朝 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与 传播进入繁盛时期。明初 ,社会安定,国力雄厚, 对外交往频繁。
中考试题回眸
[ 2009年建邺区一模 ]
下列历史人物所做的贡献与其他不同的是 A.郑和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林则徐
(五)清朝前期的对外关系(闭关锁国)
内容 朝代 要点 考点解析 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康熙帝抗击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但不是绝对禁止。 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 闭关锁国 自卫作用,但与世隔绝,未能适时地向 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 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对外政策的特点 由对外开放、积极联系变为闭关锁国
中国古代到近代对外关系课件
中国古代到近代对外关系课件一、教学内容1. 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2. 近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到近代对外关系的发展脉络。
2. 掌握汉唐丝绸之路、宋元海外贸易、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重大事件及其影响。
3. 分析近代中国对外关系演变的原因,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近代中国对外关系演变的原因及影响。
2. 教学重点:汉唐丝绸之路、宋元海外贸易、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重大事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丝绸之路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中国对外关系的特点。
2. 课堂讲解:(1)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介绍丝绸之路的路线、贸易商品、文化交流等。
(2)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讲解广州、泉州等港口的海外贸易发展,以及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3)鸦片战争: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及南京条约的内容。
(4)甲午战争:阐述甲午战争背景、过程、马关条约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当时的历史人物,如何应对近代中国面临的对外关系挑战。
4. 例题讲解:解答关于汉唐丝绸之路、鸦片战争等历史事件的选择题、简答题。
5. 随堂练习:布置关于宋元海外贸易、甲午战争的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古代中国对外关系:汉唐时期:丝绸之路宋元时期:海外贸易2. 近代中国对外关系: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甲午战争:马关条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汉唐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2)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影响。
(3)论述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答案:(1)汉唐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加深了各国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中国古代到近代对外关系课件
中国古代到近代对外关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中国古代到近代的对外关系。
教学内容主要基于教材《中国历史》的第七章“古代对外关系”和第八章“近代对外关系”的相关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及其影响,唐朝的对外交流,明朝的郑和下西洋,以及近代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重大事件。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到近代的对外关系发展脉络,掌握重要历史事件。
2. 分析我国古代到近代对外关系的特点,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近代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对外战争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重点:古代丝绸之路、唐朝对外交流、明朝郑和下西洋等对外友好交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历史》辅导书、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丝绸之路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对外关系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教材中的古代对外关系内容,强调丝绸之路、唐朝对外交流、明朝郑和下西洋等重大事件。
3. 例题讲解:分析唐朝对外交流的例题,让学生了解对外开放带来的繁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出古代对外关系中的三个重要事件,并进行点评。
5. 讲解:过渡到近代对外关系,详细讲解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事件。
6. 例题讲解: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及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讨论近代对外关系中的两个重要事件,并进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古代对外关系:丝绸之路唐朝对外交流明朝郑和下西洋2. 近代对外关系: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及其影响。
(2)分析唐朝对外交流的原因和表现。
(3)论述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答案:(1)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2)唐朝对外交流的原因:国家统一、经济繁荣;表现:与日本、朝鲜、印度等国的友好交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丝绸之路的作用:
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 促进了沿途地区的繁荣(如敦煌)。 是东西方文化交通的桥梁。沟通 了欧亚两块大陆,在古代东西方 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作 用。
1、汉朝时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是( ) ①铁器 ②香料 ③丝织品 ④毛织品 A、 ① ② B、 ① ③ C、 ③ ④ D、 ② ④ 2、丝绸之路最远到达( ) A、西域 B、大月氏 C、安息 D、罗马 3、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闻名世界的东西方 交通要道,它形成于(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葡
西 葡
葡 1487年
意 1492年 葡 1497年
西
1519~ 葡 1522年
积 极
影 响
消 极
1)世界走向整体,各大洲间联系加强 2)拓展人们的眼界; 3)促进人类文明传播与交流; 4)促进新民族形成(美利坚民族)
1)欧洲人开始殖民掠夺; 2)亚非拉落后于西方
开辟新航路的影响:
1、加强了各地的联系,世界开始变成一 个整体; 积极 影响
4、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五、改革开放的年代1978—现在
1、时地:1978年 北京
(一)、改革开放的起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会议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以来“左” 倾错误的束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 新一代领导集体,标志着我国历史发展进入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最鲜明特点——改 革开放),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
专题七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 与近现代外交
历史上不同地区文化交流 ——两条道路的开通
考点<中>5: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考点<世>9:新航路开辟的条件、主要人物 及航线、影响
{一}友好往来
一、西汉
(一):张骞通西域
在汉代,人们把玉门关、阳关以西,包括 今天新疆、中亚以及更远的地区称为西域。
知识回忆(二):丝绸之路 疏勒 大秦 玉门关
文化上:西方文明传入中国
新航路的开辟与著 名的丝绸之路对世 界所起的共同作用: 都促进了东西方 经济文化的交流。
1、使西欧航海家在茫茫大海上能放胆航行的 是中国人发明的( ) A 火药 B 罗盘 C 印刷术 D 谚语
B
2、使欧洲人相信并作出到东方去实现黄金 梦的最佳选择的是:( ) A 马可· 波罗 B 但丁 C 麦哲伦 D 郑和
中日关系
1、鉴真东渡日本传经 2、中日甲午战争 3、九一八事变 4、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5、中日恢复邦交 6、钓鱼岛问题
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
• 原因:国外: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强盛, 对外扩张;国内: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 • 主要战役:黄海海战(民族英雄邓世昌) • 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 让台湾(1895年)。 • 《马关条约》的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民 族灾难,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 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1991年 上海浦东经济开发区 内陆省会开放城市和对外开放边境城市、 口岸 2001 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0年 喀什经济特区
对外开放(1980年开始)(基本
国策) 1、四大特区(珠海、深圳、汕头、 厦门)--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 开发区─内地 ---全方位开放新格 局
2、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一边倒 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国家一边,联合一切爱
好和平的国家,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 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
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与苏联等26个国家 建立了外交关系。 2、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 合国的合法席位。 3、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世 代代友好下去” (这是在欢迎日本首相田中 角荣的宴会上的祝酒词,发 表于1972年9月26日《人民日 报》。)
1972年周恩来总理
会见田中角荣首相
1971年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中日建交)
中日友好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 ---邓小平
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
钓鱼岛位于东海
钓鱼诸岛位于台湾省 东北,距台湾基隆港 东北约92 海里的东海 海域,为台湾岛的附 属岛屿。
中美关系
•1、冷战期间的中美关系 •2、抗美援朝 •3、1971年尼克松访华 •4、1979年中美建交 •5、现在的中美关系
1、中美关系改善的具体原因
① 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美 国
② 60年代未实力相对削弱,霸权地位受到挑战; 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③ 陷入侵越战争泥潭 ④中苏开始恶化,为美国调整外交政策提供机会 ① 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三、宋元:开放与交流
1、马可· 波罗
你知道《马可.波罗游记》是谁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 波罗 写的吗?里边记述了什么内容? 它在世界的影响如何?为什么?
《马可波罗行纪》共分四卷,第一 卷记载了马可波罗诸人东游沿途见 闻,直至上都止。第二卷记载了蒙 古大汗忽必烈及其宫殿,都城,朝 廷,政府,节庆,游猎等事;自大 都南行至杭洲,福洲,泉洲及东地 沿岸及诸海诸洲等事;第三卷记载 日本、越南、东印度、南印度、印 度洋沿岸及诸岛屿,非洲东部;
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
1)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 2)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 管理方法 3)扩大对外贸易
{二}中外交恶
一、清朝的闭关自守:
1、原因: 1)清朝统治者防止外国侵略,保护自己统治; 2)中国经济是自然经济,自给自足; 3)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 2、表现:禁止国人对外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只 留广州一处通商口岸,对外开放。 3、影响: 积极:防止西方殖民侵略,起到一定自卫作用。 消极:1)限制对外贸易和航海业; 2)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3)中国在世界上落后了,导致中国在近代被动 挨打的局面。
{三}:世界范围的交流:新航路开辟
一、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条件:
1、地圆学说的提出 2、中国发明的指南针运用于航海;
3、造船技术的提高,航海经验的积累;
新航路开辟的主要人物及航线
探险家 迪亚士
哥伦布 达·伽 马 麦哲伦 支持 国 时间 国家 籍
航线 西欧—大西洋—好望角
西欧—大西洋—美洲 西欧—大西洋—好望 角—印度 西欧-大西洋—麦哲伦 海峡-太平洋-菲律宾 群岛-印度洋-大西洋 -西欧(环球首航)
1)东南沿海的港口: 广州、泉州、杭州、扬州是有名港口。商船还到 达了朝鲜、日本、阿拉伯地区和东非。 2)商品: 丝绸和瓷器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出口物品。 3)路线: 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泉州—福建—欧、非) 4)作用: 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使科学技术和艺术的交流发 展起来,阿拉伯的天文、历法、数学、医药等影 响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也经阿拉伯传入欧洲。
九一八事变
•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悍然 向沈阳(吉林省:吉)的中国驻军 发动蓄谋已久的攻击,制造了震惊 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在此后的半年 内,日军占领了我国东北三省。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是东 北抗日武装的核心力量。
• 抗日战争的起止时间 • 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初步形成:西安事变; • 正式成立:七七事变后,国共实现第 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 意义:抗战胜利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 民在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显示 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华民 族的抗战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和援 助,中国人民也付出了重大牺牲,作出了
4、明朝
• 1、郑和下西洋 • 2、大修长城(抵御政策)
5、清朝
• 1、乾隆帝,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回归。 • 2、清统治者重视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清初 确立了册封达赖和班禅的制度。1727年, 清雍正时设驻藏大臣。 • 3、平定了蒙古族准噶尔贵族叛乱。 • 4、平定新疆回部贵族叛乱。 • 5、后期闭关锁国。
A
3、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在远航途中发 现了( ) A 美洲大陆 B 亚洲大陆 C 大洋洲 D 南极洲
A
历史上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对今后中 国发展有何启示?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现在任何 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 能。郑和下西洋还算是开放的,明 成祖死后,明朝逐渐衰落。
东西方经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双方的 交流.我们必须坚持对外开放……
清朝的外交政策
• 闭关自守 • 这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 动权,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近代史上列强的侵华战争 • 1、鸦片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 2、甲午战争 •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4、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抗美援朝
1、时间:1950年——1953年 2、目的: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保家卫 国。 3、交战: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 4、战役:上甘岭(黄继光) 5、结果:美国被迫在在《朝鲜停战协定》 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6、意义: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巩固了新生政权。
2、促进了人口迁徙、物种的交流。 3、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4、使世界范围内不同文明的交流日 益频繁 造成了亚、 1、掠夺土地和财富 非、拉长期 2、毁灭印第安文明 的落后与贫 3、贩卖黑奴 穷。
消极 影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新航路开辟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殖民者东来:葡萄牙骗居澳门, 荷兰侵略台湾, --中国闭关自守政策
大月氏
安息 大夏
敦煌 阳关
长安
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向西,通往中亚、西亚, 直达欧洲的交通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