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北师大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北师大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北师大版历史必修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
1. 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原始社会:介绍人类社会的起源,原始社会的特征和特点,以及
原始社会的文化和生活形态。
2. 文明的发展与都市的出现:介绍文明的发展历程,包括农业文明、手工业文明和城
市文明的形成过程,以及这些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 奴隶社会的兴起和两河流域文明:讲述奴隶社会的兴起及其特点,重点介绍两河流
域文明的兴起和发展,包括苏美尔、巴比伦和亚述等古代文明。
4. 古代中国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讲述古代中国文明的形成过程,包括中华文明的起源、黄河流域的文明、中原王朝的兴起和秦汉时期的巩固发展。
5.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介绍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文明,包括苏美尔、巴比伦和亚
述等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6. 古埃及文明:讲述古埃及文明的兴起和发展,包括法老王朝的建立和巩固,以及古
埃及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7. 古印度文明:介绍古印度文明的兴起和发展,包括雅利安人的迁徙和吠陀时期的印
度文化,以及孔雀王朝的兴起和佛教的兴起。
8. 古希腊文明:讲述古希腊文明的兴起和发展,包括希腊城邦的兴起和希腊城邦的文
化和政治影响。
9. 古罗马文明:介绍古罗马文明的兴起和发展,包括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古罗马的文化和法律制度。
以上是高一北师大版历史必修一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提纲高中历史必修一世界史知识点提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1、分封制(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
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目的:巩固统治。
(3)分封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4)作用: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
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
(3)作用: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二、列举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1、汉武帝集权:西汉的中、外朝制度; 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皇帝总揽大权2、唐朝三省六部制:(1)结构:①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②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2)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
3、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注意分割相权、与削弱地方权力两方面)(1)措施:①收精兵:原则是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三衙(统兵)、枢密院(调兵)。
②削实权:在中央把相权一分为三(实行二府三司制,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用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在地方上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北师大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北师大高中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帮助学生了解过去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而且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高一历史学习中,北师大历史教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总结一些高一历史知识点,重点介绍一下北师大的教材。
北师大历史教材在高中历史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的教材内容全面,涵盖了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和重要事件。
其中,重要的历史事件包括中国古代的夏、商、周等朝代的兴衰,以及中世纪的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的轴心时代——唐宋元明清等。
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有详细的介绍。
同时,北师大的历史教材注重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交流与对比,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
在学习高一历史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掌握历史事件的简单事实,更重要的是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历史背景和作用。
比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中国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历史背景,包括中英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重要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后果。
只有通过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除了历史事件,还有一些历史人物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
北师大的历史教材介绍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比如夏、商、周时期的禹、湘夫人等;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李世民、仁宗、成祖、嘉靖等。
通过研究这些历史人物,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思想、行为和对历史的影响。
当然,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记忆和理解事物的层面上,更需要思考历史对我们现在的影响。
历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对现实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变化和发展,了解社会的发展规律。
比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时候,我们可以对照现实生活,思考中国在近代弱小和内忧外患的原因,以及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挑战和发展。
总的来说,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的教材内容是非常丰富和多样的,它不仅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还培养了我们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北师大高一历史知识点
北师大高一历史知识点历史学科是了解和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学科,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国民精神、民族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科。
在北师大高一历史学科中,学生需要掌握一系列的历史知识点,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先秦时期(公元前 21 世纪初—公元 221 年)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时期,包括远古时代、夏商至东周时代。
在这个时期里,中国历史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师大高一历史课程中重点涉及的先秦时期内容有:古代朝代流变、夏商周断代工程、西周的建立、春秋战国时期等。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 221 年—公元 221 年)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对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北师大高一历史学科中,学生需要了解秦朝的建立和统一、秦始皇的政治改革、秦汉精神、汉初政治制度、汉朝的分封制度、汉武帝时期的改革和国家经济、汉朝的政治危机和农民起义。
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 220 年—公元 589 年)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的时期,也是文化交流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北师大高一历史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三国的形成和发展、魏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佛教在中国的传入和发展、魏晋南北朝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三国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
四、唐宋元明清时期(公元 618 年—公元 1840 年)唐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封建时代,也是文化繁荣时期。
在北师大高一历史学科中,学生需要了解唐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宋朝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特点、元朝的政治制度和外来统治、明朝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清朝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等。
五、现代史时期(1840 年至今)现代史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近代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变革最为剧烈的时期。
在北师大高一历史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自强运动、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割据、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等。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名称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1860)
内容
①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
③割让九龙司一区给英国;
④赔偿英、法两国军费白银800万两。
其他
与沙俄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后签《勘分西北界约记》
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受到更严重的侵害,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是第一次的继续和扩大)(△火烧圆明园)
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①中央政治制度
汉朝
汉承秦制,沿袭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西汉的内朝是决策机构,外朝是执行机构;
东汉光武帝设尚书台,下分六曹(剥夺九卿职权),后“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成为虚衔
魏晋南北朝
逐步形成三省制度:先中书省(决策),后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隋朝
以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为政府最高行政机构
1844年与美国、法国签订了《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影响
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
1856-1860
原因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结果
中国战败,签订一系列条约
条约
名称
中英中法《天津条约》(1858)
内容
①准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中国增开沿海沿江10个通商口岸;
③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奴隶制社会)
中央
禅让制→王位世袭制
约BC2070年,黄河流域,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特点
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王位只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形成“家天下”的格局(在此之前为“公天下”)
历史必修一期末总复习提纲大全【自己整理】【全重点】
式)
二、1787年宪法的颁布
评价: 第一部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①为美国打下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a.联邦制----中央集权与各州自治相结合 b.总统制----使联邦行政权保持强有力地位 c.共和制----防止独裁,保障民主 ②协调了各种矛盾
③巩固了国家的独立,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 发展 ④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民主政治示范
德意志帝国宪法
(1871) 行 政 军
皇
事
帝
立
法
皇帝和宰相
两院制议会
德国的君主立宪制 实质
德国的君主立宪制其实只不过是将欧洲流行的 自由主义、民主主义拿来装点门面,普鲁士的 专制主义传统才是它的实质。
特点
• 专制主义 • 军国主义
评价 消极评价和积极评价
二、鸦片战争 1、战争的原因
材料一:1929年,柏金来(英国资产阶级代 表公开演说:“中国有庞大的人口,其人富 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主观): 有积极的消费性格,如果把那个国家的市场 打开中国大门,向中国倾销商品。 开放给自由贸易商人,则英国货物在那个市 场上的销量将比其余全部世界的总销量还要 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大。” 材料二:中国禁烟运动 “给了我们一个战争 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 客观原因:中国腐朽落后 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 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得鲁〃 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三、战火再燃
《南京条约》
割 地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割九龙司地方一 区给英国 赔给英国400万 对英、法两国赔款 赔 赔款2100万银元 两、法国200万 各增至800万两白 款 两白银 银 割香港岛给英国
开 埠 其 他 权 益
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精简_重点归纳)
高中历史必修Ⅰ复习纲要■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了解宗法制、分封制的基本内容1、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2、西周的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1、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的创立:①皇帝独尊②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③皇位世袭(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中央: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事务)、太尉(全国军务)(3)郡县制的推行:郡: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
县的长官: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3、●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1)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3)秦朝的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4)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秦朝短命而亡。
1、了解汉朝郡国并行制汉初:在地方这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并行制(汉景帝、汉武帝逐步削弱王国势力)。
郡设守,后称太守,王国设丞相,分别作为郡和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提纲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提纲高中历史必修一是我国中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它主要介绍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并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方法,以了解过去,认识今天,探索未来。
在这门课程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以下是一份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提纲。
一、中国古代的历史概述1. 中国古代的三大历史时期: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
2. 中华文明的发展:夏、商、西周、东周、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时期,分别取得了什么样的文化成就。
3. 中国古代社会制度:从夏朝至南北朝共有封建社会、奴隶社会两种社会制度,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二、中华文化的特点1.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它是传统社会文化、家族文化、礼仪文化、信仰文化等多种文化构成的系统。
2. 中华文化的三大特征:家族观念、道德准则和文化交流。
3. 中华文化的三大优越性:人文性、哲学性和民族性。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1. 春秋战国时期的基本特点:以各国互相之间的竞争和战争为主。
2. 各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齐国、楚国、韩国、魏国、秦国、赵国、燕国、吴国、越国各国的文化、技术、制度、政治等方面的发展。
3. 认识中国思想家的重要性:孔子、老子、庄子等著名思想家的学说对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影响。
四、秦汉的统一中国1. 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2. 秦朝的统一:秦始皇帝的政治、军事、思想等方面的改革和其影响。
3. 汉朝的统一:汉武帝的三个政策(扶商、抑农、助学),汉朝的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五、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就1. 文学方面:唐文化、宋文化、元文化,以及唐诗、元曲、宋词等文学作品。
2. 美术方面:唐宋画、元瓷、宋紫砂等。
3. 文化交流方面:丝绸之路的开辟、佛教的传入、中外文化交流等。
这份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提纲列出了一些主要的历史事件和文化成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并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次与古代中国的发展变化。
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有哪些
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有哪些历史是文综中相当重要的一门课,好比是理科中的物理,有的文科同学为怎样学好历史而头疼。
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供大家阅读参考。
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夏商时期王权具有神化色彩,夏商时期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分封制下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其中分封的大多是同姓子弟。
3.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壮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例如:楚王问鼎4.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在宗法制下的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
5.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加强是秦统一六国的主要原因。
6.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7.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有利于加强地方对中央的控制。
8.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9.汉初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存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10.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中国省制的开端。
11.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分别是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12.汉武帝时设置了“中朝”以加强皇权。
13.明太祖时,废除秦朝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以加强皇权,废行省、设三司,以加强中央集权。
14.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15.清朝雍正时设置的军机处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16.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开始落后西方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辉煌属于希腊”指的是古希腊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宏伟归于罗马”指的是古罗马的法律制度。
两者实质是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2.希腊的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造成了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的城邦制度3.梭伦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克里斯提尼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正式确立、伯里克利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4.在古希腊妇女、外邦人、广大的奴隶,不享受民主的权利。
北师大版高一知识点历史
北师大版高一知识点历史北师大版高一历史教材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和历史研究方法等。
本文将按照教材的内容,对这些知识点进行细致的讲解,帮助高一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
一、古代史古代史是历史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古代社会的形成、发展及其历史事件。
在北师大版高一历史教材中,主要涉及了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主要包括了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等历史时期。
其中,我们需要重点了解每个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以及重要历史事件。
比如,在学习春秋战国时期时,需要了解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战国时期,国家分裂,百家争鸣,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说形成的重要时期。
世界古代史主要包括了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古代文明的发展。
我们需要了解这些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并且要了解它们与中国古代史的联系和影响。
二、近代史近代史是指从15世纪中叶(1492年)的哥伦布发现美洲,到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之间的历史时期。
在北师大版高一历史教材中,主要涉及了中国和世界近代史的内容。
中国近代史主要包括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等历史事件。
我们需要了解这些事件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了解中国面对外来侵略和内部腐败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变化。
世界近代史主要包括了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列宁主义等历史事件。
我们需要了解这些事件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影响,了解欧洲国家在殖民扩张和世界霸权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现代史现代史是指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以后的历史时期。
在北师大版高一历史教材中,主要涉及了国内外革命斗争、中共建设和执政、社会主义建设等内容。
国内外革命斗争主要包括了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历史事件。
我们需要了解这些事件对中国现代史产生的影响,了解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中共建设和执政主要包括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立等历史事件。
我们需要了解这些事件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和社会变革产生的深远意义。
(完整word版)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2、西周的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结合(史实:早期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和商代的占卜制)。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史实:商代的宗法制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史实:商代的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西周的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但也是政治实体,诸侯以嫡长子继承享有世袭统治权)。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1、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郡县制的建立①郡县制的建立: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②郡县制的内容及特点:“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县”隶属于“郡”,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县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的“亭”;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③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复习课教学课件
【核心突破】 能力提升
探究: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史料一
(西周)整个国家政权就是由“大 宗”“小宗”的宗法血缘关系组织
起来的。家族的血缘关系与国家的组织关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周天子在
宗法关系上是天下的“大宗”,在政治关系上是一国之君……总之,宗法
有观点认为:西周的“分封制”是一种武装殖民,将功臣和宗室分封 到各地,镇压反抗、拓展势力、拱卫王室。
3.内容
周王:①分封对象:王族(主体)、功臣、先代贵族; ②分封内容:授土(封地均称国)、授民、授爵(公、侯、
伯、子、男五等爵)
诸侯:①权利:享有世袭统治权,在领地再分封;
②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1.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 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 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 C)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2.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 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
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B )
4.(2019山东淄博诊断)历史转型是个长期的曲折的 复杂的历史过程,20世纪90年代,历史学家唐德刚提 出关于中国社会政治制度转型的理论——“历史三 峡论”,他把先秦以来的中国社会政治制度变迁分
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大的阶段。其中的
“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C)
A.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B.皇权和神权相结合
亲疏和年龄大小
四级(天子-诸
两级(大、
侯-卿大夫-士) 小宗)
天子地 位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一)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一)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从禅让到王位世袭:人类的起源,原始社会的神话传说,三皇五帝,实行禅让制禹即位后,实行王位世袭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是历史的进步夏商的建立者和灭亡者商朝时,王位世袭制有所改变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方式,主要靠占卜,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中央,地方武王伐纣,建立西周2)周朝的分封制:分封的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内容,分封了两次,三种类型,举例,共分封了一千多个小国被分封诸侯需要做的事情,属于层层分封,形成内部森严的等级周王室有能力分封的基础,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后期分封制受到瓦解,主要原因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诸侯拥有较大的权利,楚王问鼎的故事对分封制的评价,积极方面,使西周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消极方面,造成王权衰弱,是造成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重要原因3)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目的,为了加强统治,解决贵族之间的矛盾含义,利用父系血缘关系亲疏来维护等级的制度,大宗与小宗的区别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意义,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构成了夏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西周灭亡和东周建立,千金一笑的故事春秋时期的特征,各诸侯国不断进行争霸战争,春秋五霸,性质,春秋无义战战国时期的特征,各国纷纷实行变法图强,人民渴望统一,战国七雄秦国的崛起,通过商鞅变法日益强大,具备了统一的条件,嬴政时先后灭掉六国,策略(远交近攻),顺序(先弱后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统一的意义(政治、经济,民族)2)皇权和中央官制:皇帝称号的由来,为历代所沿用,与皇帝有关的称呼皇权的特征,皇权至上,皇位世袭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各自的职能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官制的好处3)地方上的郡县制:郡县制的设立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①划分标准②地方权力③与中央政府的关系④影响郡县制的意义一系列维护统一的措施,意义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推行暴政,导致灭亡,表现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集权的发展:汉朝的建立汉承秦制,初年郡国二制并行,诸侯国的威胁,七国之乱,颁布推恩令,中央集权得到加强魏晋南北朝大分裂时期,中央政府名存实亡隋唐统一,政府威望加强,安史之乱,后期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中央集权北宋统一,吸取教训,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主要措施,后果,造成宋朝重文轻武,积贫积弱的局面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行省的设置,意义,成为中国省制的开端2)君主专制的演进:汉初丞相位高权重,汉武帝实行中朝与外朝机构,东汉光武帝扩大尚书台权力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唐朝三省职能更加明确,三省的作用,六部的设立,三省六部制的意义宋初不断分割削弱相权,各自职能,皇帝得以独揽大权元朝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后期宰相权势越来越多,君相矛盾突出3)官员选拔制度的变化:汉朝采用察举制,察举的标准,前期作用,后期失实,成为豪强的工具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很多世家大族,采用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弊端,后逐渐废除隋朝采用科举制,设进士科,唐代更加完备,开创武举和殿试,四条主要标准,明代鼎盛,分为四级,科举制的作用,能够真正选拔人才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宰相制度的废除和内阁的产生:明朝初年的状况,三司的设置,宰相权力扩大明太祖借胡惟庸案废除宰相,以六部分理政务,君主专制极大的加强废除宰相的弊端,大学士的设立,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地位日益提高,拥有票拟权,张居正专权明代内阁与西方内阁的区别明代内阁的性质,是皇权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产生制约,具有顾问性质2)清代君主专制的强化:清朝初年体现“首崇满洲”的原则,议政王大臣会议掌握机要,皇权受到很大制约康熙时期设立南书房,表面陪皇帝读书作画,实际参与机密事务,中枢机构一分为三,相互制约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为了处理西北军务,军机大臣的主要职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两大矛盾:皇帝与宰相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变化趋势:皇权越来越加强,相权越来越削弱;中央权力越来越强,地方权力越来越弱。
高一北师大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北师大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知识点总结:高一北师大版历史必修一1. 人类最早的起源:人类起源于非洲,约在200万年前。
2. 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时代,其特点是人类使用石器工具,生活在狩猎采集社会中。
3. 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标志着人类进入农业社会,人类开始种植农作物、养殖动物。
4. 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是一种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形态,奴隶被视为财产,没有人身自由。
5. 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是一种地主阶级对农民进行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的社会制度。
6. 中国古代历史的划分:中国古代历史可以分为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等历史时期。
7. 周代的周天子制度:周天子制度是先秦时期周天子为中心的政治体制。
8. 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道家、法家: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三家学说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9. 秦朝的统一帝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
10. 兵马俑:位于陕西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文物之一,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坟墓。
11. 汉朝的统一王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的王朝,其统治时间长达400多年。
12. 大秦王朝:大秦王朝是指传说中位于中国西北的强大王朝,始终未查明真实性。
13.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亚欧大陆交流的重要商路,其贸易商品以丝绸为主。
14. 西汉的官僚制度:西汉时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完善的官僚制度,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吏。
15. 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的时期,以魏、蜀、吴三个政权并立为特点。
16.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衰败、政治动荡、民族融合的时期。
17. 隋朝的统一王朝: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大一统的王朝,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
18. 唐朝的繁荣时期: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史称“贞观之治”。
19. 宰相制度:唐朝设置了宰相制度,宰相是皇帝的重要顾问,负责政务决策。
北师大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高中历史教材是在中国广泛使用的一套历史教育材料,它按照中国国家课程标准编写,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及世界的历史知识。
本文将对北师大高中历史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于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一、中国古代历史1. 先秦时期:包括夏、商、周三代的历史,重点理解封建制度的确立与演变,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
2. 秦汉时期:秦朝的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汉朝的兴衰,以及丝绸之路的开通。
3. 魏晋南北朝:三国鼎立的局面,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和文化发展。
4. 隋唐五代:隋朝的短暂统一,唐朝的盛世及其对外交流,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动荡。
5. 宋元明清:宋朝的商业繁荣和科技发展,元朝的民族政策和统一,明清两朝的中央集权加强,以及清朝的衰落和外来侵略。
二、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西方列强的侵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洋务运动的尝试,辛亥革命和民主思想的传播。
2. 民国时期:北洋政府的统治,国共两党的斗争,抗日战争的爆发和胜利。
3. 新中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4. 改革开放至今: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政策,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和影响力。
三、世界古代历史1. 古代文明的起源: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和爱琴海文明的特点和发展。
2. 希腊和罗马: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哲学和科学的发展,罗马共和国和帝国的兴衰。
3. 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基督教的传播,拜占庭帝国的文化遗产,伊斯兰教的兴起和影响。
四、世界近现代史1.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欧洲的文化复兴,宗教改革运动的爆发和影响。
2.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起源,对经济和社会的深远影响。
3.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亚非拉国家的反抗和独立。
4. 两次世界大战: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
5. 冷战时期: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的影响和结束。
历史1:《必修一》复习提纲
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程标准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奴隶社会)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封建社会初期)3.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封建社会早、中期)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封建社会晚期)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考纲:西周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总论传说时代距今5000年前---公元前2070年三皇五帝禅让制: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
(个人观点:小集团的专制。
)夏朝公元前2070年姒禹--公元前1600年姒桀王位世袭制起源:家天下。
宗法制起源:宗族关系从此开始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商朝公元前1600年子汤---公元前1046年子纣宗法制发展:贵族以血源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P6.1西周公元前1046年姬发---公元前771年姬宫涅分封制起源:宗法制成熟:(礼乐制度)结论①神权与王权结合(以商为代表);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始于夏);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以西周分封制为代表)二、西周分封制:(考点)①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即周王把一定的土地(以“井”为单位)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③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大多是王族(姬姓)。
④代表:燕 (召公之子。
深入东北最远的一支姬姓诸侯。
)鲁 (周公之子。
在姬姓贵族封国中位居最东。
)宋 (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微子。
)齐(“尚父”姜尚。
拥有代天子行政的特权。
)(注意:诸侯国的最高统治者称“国君”或按其爵位称“公”、“伯”、“侯”等。
)⑤义务:朝觐、纳贡、军赋、力役。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笔记、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笔记、提纲专题一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考纲要求】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
◇【课程标准】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事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影响;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4、了解明内阁、清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20 280 316 420 589 618907 960 1127 1279 1368 1644 1912 1949 【知识网络】☆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整合】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⑴、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⑵、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⑶、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⑷、分封制的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但后来出现了诸侯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后被郡县制所取代。
(春秋战国时期)2、宗法制:⑴、宗法制的基本内容:①、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③、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森严的“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度。
⑵、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⑷、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⑸、影响:稳固秩序,防止争夺;巩固分封制;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
【拓展: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宗族网,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奴隶制社会)第二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考纲: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4课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第5课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第6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第7课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七、考纲: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9课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第三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11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十、考纲:(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
第12课新时期民主法治的重建与完善第13课“一国两制”统一祖国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十三、考纲:(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第15课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新局面第五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16课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十五、考纲:雅典民主政治。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1、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① 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② 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2、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第17课维护奴隶主统治的罗马法十六、考纲:罗马法。
1、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
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评价(1)、积极方面: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
②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2)、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第六单元近代欧美资产阶级的代议制第18课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十七、考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
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1689年)特点:①保留国王,实际上“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
②国家的最高权力在议会,实行代议制。
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是正式确立的标志。
18世纪责任制内阁逐步形成。
附表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结构附表二:国王、议会、内阁的权力及相互关系第19课美国的联邦制十八、考纲: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一、美国政府的建立: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
独立之初的美国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邦联)。
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19世纪中期,美国形成民主党、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
二、美国1787年宪法: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1787年宪法)。
评价: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
②加强了国家权力,实践了三权分立原则,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
局限性:承认黑人奴隶制,印第安人没有公民权,妇女地位低下。
第20课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扩展十九、考纲: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
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意义: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制共和国),标志着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三、德意志的统一:俾斯麦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
1871年,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
四、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第七单元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二十、考纲:《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
一. 工人运动的兴起1、资本主义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促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2、资本主义世界第一次经济危机(1825年)3、欧洲三大工人运动(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工人阶级开始独立的政治斗争,登上政治舞台)。
4、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来源:①德意志古典哲学,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③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2、《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①阐明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②人类社会的最终发展目标:共产主义;③肯定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④无产阶级是社会变革的主导力量;⑤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实现共产主义。
3、《共产党宣言》的意义:①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②首次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③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走向科学;⑤极大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三、巴黎公社的建立和失败1、建立背景:①法军在普法战争中全面溃败;②资产阶级掌权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③巴黎工人武装起义。
2、巴黎公社成立:①民主选举产生巴黎公社;②既是立法机构,也是行政机构;③可根据选民要求随时罢免公社委员。
3、公社措施:颁布保护工人利益的法令;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废除警察、常备军和征兵制。
4、巴黎公社的失败:公社领导人决策失误;没有得到巴黎附近农民的支援;普军和反动派双重镇压。
5、巴黎公社的意义: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其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第22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二十一、考纲:俄国十月革命。
一、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1、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农奴制参与浓厚;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俄国是资本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加速器。
2、二月革命(1)、作用: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2)、影响:成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3)、问题:不顾人民的要求;继续参与战争;无法解决危机。
3、十月革命:①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布尔什维克党;②两个政权并存的复杂形势;③列宁适时提出《四月提纲》;④临时政府镇压革命;⑤攻克冬宫。
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创立1、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全部政权归苏维埃;颁布《和平法令》、《土地法令》;选举产生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世界首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2、十月革命胜利后的革命措施:退出一战;镇压反革命活动;将银行、铁路和国有大企业收归国有;实行贸易垄断。
三、十月革命的影响:①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②是科学社会主义史上的第二次飞跃;③俄国迅速实现现代化,为改变贫穷落后的历史面貌奠定了基础;④打击了国际反动势力,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打开一个缺口;⑤极大地推动了世界上落后国家、殖民地国家的革命浪潮。
第八单元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3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二十二、考纲: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遏制共产主义”主张,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冷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称为“冷战”。
一、“冷战”的主要表现:(1)“杜鲁门主义”——标志美苏“冷战”的开始。
(1947年)(2)“马歇尔计划”是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的重要政策。
(3)1949年,美、英、法等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1955年,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组成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二、国际局势的持续紧张1949年,在美苏的主宰下,德国被分裂为东德、西德两个国家。
(德国一分为二)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朝鲜战争)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1973年美军从越南撤军。
(越南战争,两个阶段:对法、对美)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第24课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二十三、考纲: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1、背景: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西欧面临东(苏联)西(美国)方的威胁和控制。
2、过程:①1952年《巴黎条约》,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②1957年《罗马条约》,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③1967年,三者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3、影响:①西欧国家加强经济合作,实力大增;②摆脱美国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③20世纪70年代初,欧共体在国际事务中采取共同政策;④20世纪80年代后,防务合作纳入欧共体议事日程。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经济发展原因(1)、外部原因:美国对日本的惩办和民主改革(铲除落后的封建因素);美国改变对日政策(减少战争赔偿;发还拆迁的工业设备;提供资金和物资援助;大量在日采购军需品,随之西方掀起采购物资热)。
(2)、内部原因:日本政府对经济的推动(重视教育;加大政府投资;大规模引进战后科技革命中的新技术;对国民经济进行技术革新和改造)。
2、结果: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3、外交政策变化:1951年,美日媾合,日本追随美国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自主外交” 70年代初,“多边自主外交” 70年代末,“全方位外交”80年代初,提出迈向政治大国的目标,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二战后殖民体系瓦解,亚非拉许多国家独立;万隆会议宣告第三世界诞生(1955年);新独立国家要求摆脱美苏控制,走独立自主、不结盟的道路;政治领导人的不懈努力。
2、形成:1961年,贝尔格莱德不结盟国家第一次首脑会议,标志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3、宗旨和原则:独立、自主、非集团4、内容:支持各国人民维护独立和主权的斗争,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5、奋斗目标: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1973年提出)6、影响:①规模不断扩大;②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③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④美苏两极格局受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初露端倪。
第25课当今的世界政治格局二十四、考纲: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一、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1、戈尔巴乔夫改革: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使苏联改革走入了误区。
2、东欧剧变:(1)、实质: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2)、现象:1989年波兰剧变;德国统一;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解体;罗马尼亚政府被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