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新中国外交发展的几个阶段
新中国外交发展的6个阶段
![新中国外交发展的6个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0d638c828762caaedd33d4ea.png)
毛主席提出了三大政策
中国与苏联、东欧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 关系
1950年5月,印度是当时非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一个与新 年 月 中国建交的国家。 中国建交的国家。 1950年6月,瑞典是西方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年 月 瑞典是西方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积极参与国际活动,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此外,在朝鲜战场上,中国给美国以 沉重的打击,迫使其在停战协议上签字,捍 卫国家的独立和安全。
作 用 和 影 响
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了中国与 国 的 和 了中国在国际上的
,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
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出现了破裂,并一步一步恶 化,影响到了中国与东欧国家的关系。 中国重点发展了与亚、非、拉“第三世界”的 关系, 加强了与西欧和日本的关系。于是,出现 了与非洲阿拉伯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高潮。 发出了“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主义 及其走狗”的口号。 积极支持亚非国家民族解放运动和经济建设, 受到了亚非国家的普遍欢迎和认可。
1963年底到1964 1963年底到1964 年底到 年初, 年初,中国领导 人先后访问亚非 国家, 国家,掀起中国 第二次建交高潮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世界。中国团结第三 世界国家,加强与第二世界的联系,坚决反 对霸权主义,世界上出现了美、苏、中“大 三角”的政治格局。 1971年7月,基辛格(Kissinger )秘密访华。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 (Nixon)访华。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1年10月25日,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 1972年,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88年1月,,中英达成协 年 9月 1984年月 外交部副部长周 年 月 南和葡萄牙驻华大使瓦莱里 议并草签了中英关于香港 问题的联合声明12月 日 问题的联合声明 月19日, 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北京互 中英两国政府首脑正式签 换中葡关于澳门问题联合声 署了联合声明。 署了联合声明。 明的批准书。 明的批准书。
中国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发展历程
![中国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bdfdad7e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88.png)
中国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发展历程
第二个阶段可以称为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阶段。
在开放的大背景下,中
国外交政策逐渐从防御性转向主动性。
中国开始积极主动地追求国家利益,参与全球化进程,并努力扩大国际合作。
中国倡导经济全球化、自由贸易,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组织,并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广泛的经贸关系。
中国外交
政策在此阶段注重国家利益最大化,通过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互动,为自
身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第三个阶段可以称为中国崛起和全球影响力扩大阶段。
自21世纪初
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开始逐渐在
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外交政策在这一阶段更加注重国际影响
力的提升,提出了和平发展的战略思想,主张通过和平与发展实现国家的
崛起。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并
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理念。
中国加强了与发展中国家和相
关地区的合作,推动国际和地区合作机制的建立。
总体来看,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表明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愿望
和努力。
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致
力于为和平、稳定、繁荣的世界作出贡献。
在全球化和多极化的趋势下,
中国外交政策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将继续致力于维护国家的核心
利益和全球公共利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做出
更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9d208dfa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82.png)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事业在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领域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毛泽东时期(1949-1976),这个阶段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主要是面对美国及其西方盟友的封锁和压力。
因此,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原则。
在外交上,中国先后同苏联、朝鲜、越南、缅甸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同时,中国还大力推动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国家互助合作,提出了“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成为中国外交的核心。
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时期(1978-2012),中国的外交政策逐步转向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和人文交流。
这个阶段的中国重视保持国际政治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和平、发展、合作”的外交思想,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在这个阶段中,中国先后加入了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并与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加强了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第三阶段是习近平时期(2013至今),在这一阶段中,中国的外交政策重点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全球伙伴关系。
中国提出了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外交思想,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重塑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与此同时,中国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推动区域共同发展。
总的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外交历程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独自面对封锁压力到与世界各国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地位不断提升。
在未来,中国将继续秉持着独立自主的原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好地履行好大国的责任。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备)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备)](https://img.taocdn.com/s3/m/7318d6582b160b4e767fcf58.png)
从万隆会议十项原则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2、万隆会议的意义:
①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 的亚非国际会议,代表着国际舞台上一种 新兴力量的崛起。 ②亚非会议所显示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 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 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被人民誉为“万 隆精神”。
【体验2】 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 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其中“ 存异”主要是指保留各国的 ( ) A.政治制度 B.宗教信仰 C.风俗习惯 D.不同目标
1、新中国初期我国的外交政策和方针;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内容
和意义; 3、新中国初期我国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中英《南京条约》签字仪式 材料: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 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 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我 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 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 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不是倒向苏联 怀抱”表明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 政策。
材料1:为保全俄国水师在中国北方海岸得有足为 可恃之地,大清国大皇帝允将旅顺口、大连湾暨 附近水面租与俄国,……在俄国所租之地以及附 近海面,所有调度水路各军,并治理地方大吏, 全归俄管……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3月) 材料2:缔约国双方同意一俟……不迟于一九五二 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 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 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府接收。 ─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 顺口及大连的协定》(1950年2月)
3、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内容 含义 意义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 交关系,而在新的 “另起炉灶” 基础上另建新的平 民地的地位,在国 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等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 先清除帝国主义 屋子再请 在华势力和一切特 权,再考虑与西方 客” 国家建交
概括新中国的外交历程
![概括新中国的外交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466cf844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2.png)
概括新中国的外交历程
回顾历史,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新中国外交70年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这一阶段中国外交的主题词是“独立自主”。
新中国诞生后外交上首要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独立,捍卫革命胜利果实。
中国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积极支持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斗争,确立了以和平为宗旨、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风云激荡的国际环境中展示了东方大国的鲜明形象,站稳了脚跟,改善了国际处境。
第二阶段(1978—2012年),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外交的主题词是“和平与发展”。
党中央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根本判断,我国外交工作的目标随之调整为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外部环境。
在国际上,我们倡导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合作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贡献,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持续提高。
第三阶段(2012年党的十八大至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主题词是“民族复兴,人类进步”。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确定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导地位正式
确立,一条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日益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6e07552a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0f.png)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重要阶段:1.建国初期:外交的国际环境复杂严峻,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主要包括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建立正常国家关系、争取国际支持等。
新中国第一任外交部长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这一政策旨在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和平共处,反对霸权主义和侵略行为。
2.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在这段时期,中国外交政策更加积极,坚定地支持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解放运动。
中国积极参与亚非大陆会议,提出“亚洲深层次国际问题”,并支持非洲国家在联合国争取独立和平等的地位。
此外,在国际事务中,中国在一系列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援助朝鲜抵抗美国侵略、支持越南抗法斗争等。
3.文化大革命时期:外交政策受到革命理论的影响,中国强调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反对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主张打破“大国霸权”。
然而,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国内政治动荡,外交政策受到影响,国际交往受限。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为国内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并倡导和平崛起和公平正义。
中国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吸引外资、引进技术、进行贸易,同时倡导多边主义,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
中国于1971年恢复对联合国合法代表性,重塑了其在国际社会的声誉。
从那时起,中国就致力于多边主义、国际合作和国际制度的改革。
5.新世纪以来:中国外交政策进一步从注重国内改革和经济建设转向全球影响力的提升。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倡议和合作机制,如“一带一路”倡议、亚信、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
中国也加大了与发达国家和其他大国的沟通和合作,通过外交手段参与解决一系列的国际问题,如朝核问题、气候变化等。
总的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发展历程经历了从保卫国家安全到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从在国际事务中扮演“弱者”的角色到积极主动推动国际合作的变化。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585a197c561252d380eb6ecf.png)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外交政策:总体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每个阶段有所调整。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50年代中期面临环境:美国的孤立敌视政策外交目标:争取国际社会的承认外交政策:外交三大决策,“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重点是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该阶段成果:1、基本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巩固了新生的政权;2、与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南斯拉夫除外,受苏南关系的影响)与一些民族主义和北欧的国家建交;3、赢得了朝鲜战争的胜利,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显示了新中国的地位和作用;4、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赞誉。
第二阶段: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面临环境:世界动荡、分化、改组;中苏出现分歧并扩大;国内全面开始建设社会主义外交目的:推进世界革命提出依靠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重点是发展与广大的亚非拉国家的关系该阶段成果;1、与包括法国在内的20多个国家建交2、由于中国的睦邻友好政策,用大约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了与接壤国家的陆上边界问题和华侨的双重国籍问题。
3、中法(1964年建交)建交使该时期的重要成果。
该时期外交特点:1、夸大了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力量对世界的形势估计过于乐观,并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而不是以国家利益为外交政策的依据)2、该时期的外交树敌过多,具有四面出击的特点,但是总体来说,中国外交还是不断前进的。
第三阶段:60年代末——70年代末面临环境:中苏严重对峙,中美关系开始缓和外交目标:缓解苏联的威胁,改善所处的国际环境外交政策:“一条线”“一大片”的联美反苏政策。
一条线,即按照大致的纬度画一条线连接从美国到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欧洲的战略线。
一大片即并团结该战略线以外的国家,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
该阶段成果:1、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2.70年代中国同70多个国家建交基本完成了与西方国家的建交过程形成第三次建交高潮,至1979年底已与120个国家建交,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简述新中国外交发展的几个阶段
![简述新中国外交发展的几个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5026259914791711cc7917c6.png)
WORD格式新中国外交政策发展历程和背景一、50 年代历程1 方针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为此,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
2、背景:国际方面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 国内方面⑴新中国成立,取经济封锁、外交故里、军事包围和威胁是中国能够执行独立自主外交的前提⑵政权急待巩固,经济急待恢复,创造和平的建设环境二、60 年代历程1 方针:“两个拳头出击”、背景:60 年代国际形势变化的特点是大分化、大动荡、大 2改组。
从苏共二十大开始,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急剧恶化,美国也也继续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
为捍卫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实行了这样的外交政策。
三、70 年代历程1、方针:“一条线、一大片”、三个世界的提出2、背景: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苏联的而美国由方向发展。
苏联凭借其迅速膨胀起来的军事实力到处伸手,于侵越战争拖累,力量相对削弱。
苏美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
美国为集中力量对付苏联的挑战,谋求从越南脱身,寻求同中国接近。
四、80 年代至今专业资料分享格式WORD1、方针:无敌国外交政策调整: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 实行不结盟政策 , 全面对外开放2 背景:中国外交方面从幼稚开始走向比较成熟。
外交定义:国家以和平手段对外行使主权的活动。
通常指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和外交机关代表国家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
外交的活动形式 :外交的活动形式多样,主要有访问、谈判、交涉、缔结条约、发出外交文件、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
外交过程:在外交过程中,不是取悦别人,而是怎么样从他身上得到利益,同样外交不是政治游戏的筹码,,外交的实质是合作学习对立三个不同的属性。
-3、主要成就:①新中国成立第一年就与 17 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解决中印之间的国家准则,也成为解决国家之间的基本准则,反映了我国外交的政策的成熟③日内瓦会议凸显了我国作为世界五大国的地位④万隆会议提出的“求同存异”主张,不仅是的万隆会议成功召开,而且成为“万隆精神”的核心内容。
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
![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3c4d94b7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9c.png)
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叙述: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前的外交努力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成功取得全国胜利。
在建国初期,中国外交工作主要集中在巩固国内政权、争取国际支持以及结束对台湾的封锁。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创立,争取恢复中国在安理会的合法席位,成功维护了中国代表在联合国的权益。
第二阶段:中国建立世界广泛的外交关系从20世纪70年代起,中国进行了广泛的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此时,中国外交比较注重对外贸易、引进外资和技术以及促进经济发展。
在这一阶段,中国与美国、欧洲国家以及其他亚洲和非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推动了国际合作和世界和平。
第三阶段:中国发展全球性的外交战略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外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积极倡导和参与全球治理,着力推进现代化和国家繁荣与稳定。
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倡导“一带一路”倡议,并成为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
此外,中国开始在军事、科技和文化等领域推动外交合作,增强了全球影响力。
第四阶段:中国成为全球重要大国的外交实践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重要的大国,具有广泛的经济、军事和文化影响力。
中国外交更加注重发展同其他大国的关系,积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中国与美国、俄罗斯、欧洲、亚洲和非洲国家的合作更加紧密,积极参与重大的地区冲突解决、和平稳定和发展合作等事务。
总体来说,中国的外交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新中国成立前的奋斗阶段到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阶段,再到建立世界广泛的外交关系阶段,以及发展全球性外交战略和成为全球重要大国的阶段。
中国外交的发展紧密联系着国家整体发展进程,致力于维护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稳定。
简述新中国外交发展的几个阶段)
![简述新中国外交发展的几个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8830bad6240c844769eaee5e.png)
简述新中国外交发展的几个阶段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结束了长期受侵略、被压迫、遭凌辱的历史,从此站起来了。
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纪元,中国外交也揭开了新的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分析国际形势、制定对外政策的指针,并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独立自主和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能力,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一、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外交(建国)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实践:1、建国的第一年,与苏联、东欧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作用: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积极参与国际活动:(1)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
(2)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影响: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4年4——7月,参加日内瓦会议(瑞士)。
作用: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新局面发挥积极了作用。
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印度尼西亚)。
影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首脑会议。
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形成“万隆精神”。
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间的理解和信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背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实践:1、中美关系的改善:(1)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会谈。
(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新中国成立后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2ce1f427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fc.png)
新我国成立后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一、引言随着新我国的成立,外交事业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我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间,我国从一个被列强欺凌的半殖民地国家,逐渐崛起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全面评估新我国成立后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并对此做出深入分析和总结。
二、外交事业的初期阶段新我国成立之初,外交形势复杂严峻。
面对国际上的种种挑战和压力,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建立国际关系的态度。
在这一时期,我国通过参与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与苏联建立友好关系等举措,有效地强化了自身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我国积极支持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树立了世界革命的光辉形象,为国际社会所瞩目。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布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焕发出新的活力。
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我国积极参与了世界贸易组织、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国际组织,推动多边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发展。
我国还加强对发展我国家的支持,开展了许多有意义的对外援助和合作项目。
通过这些举措,我国不断扩大了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对新我国外交事业发展的回顾与总结新我国成立以来,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充满了辉煌与挑战。
我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外交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各种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外交工作,提高外交水平,全面提升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五、我对新我国外交事业发展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个我国人,我为我国外交事业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与自豪。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我国家,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就取得了许多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我相信,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我国的外交事业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六、结语通过对新我国成立后外交事业的深入评估和分析,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概括新中国的外交历程
![概括新中国的外交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7ec4cbc0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52.png)
概括新中国的外交历程
背景介绍
第一阶段: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1949-1950)
1. 中苏友谊的建立与对美关系的调整
2. 对西方国家的外交突破
3.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合作与交往
第二阶段:援助战友与国际间的均衡(1950-1976)
1. 对朝鲜战争的支持及国际影响
2. 对越南战争的干预与对美苏关系的平衡
3. 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友好关系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下的扩大外交合作(1978-现在)1. 友好邻邦与周边合作
1.1 中印边界问题与改善关系
1.2 中俄关系的复苏与合作
2. 对外贸易与经济合作的拓展
2.1 与发达国家的关系与合作
2.2 对非洲国家的经济援助与合作
3. 参与国际机构与国际事务
3.1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全球经济合作
3.2 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与国际合作
4. 维护国家利益与跨国事务的处理
4.1 对台湾问题的严正立场
4.2 处理南海争议
4.3 非洲与拉美国家的经济利益与移民问题结论
参考文献
1.XXXX
2.XXXX
3.XXXX。
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4252877c55270722192ef7c6.png)
论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及走向自从新中国自成立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就不断在实践中摸索着前进,不断走向成熟,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相应的制定外交政策,“摸着石头过河”,它每前进一步,都显示出外交思想的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
从建国初的“一边倒”方针,到毛泽东“三个世界”的战略划分,再到邓小平“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外交战略。
在新世纪,打开了构建“和谐世界”的外交新纪元。
一、新中国成立至50年代中期是新中国外交发展的第一阶段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联合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积极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和发展好友合作关系,把中同人民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形象展现给全世界。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先后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
这三条方针构成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框架,基本奠定了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格局。
实行“一边倒”是新中国外交迈出的第一步,总的来看,这个决策是成功的。
在“一边倒”的格局下,中国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参加了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以大国的姿态登上了国际舞台。
二、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末是新中国外交发展的第二阶段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在时局动荡不安之中,面对敌人的挑衅,捍卫了自己的主权和尊严。
中国继续支持亚非拉等被压迫国家和民族争取和维护独立的斗争,创造性的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主题,广泛建立和发展了友好关系。
在这一时期,中国一方面抵制了苏联对中国的威胁,另一方面坚决反对美国搞“两个中国”的阴谋。
积极支持第三世界人民为争取人民解放,民族独立而斗争,赢得了第三世界人民的信任。
三、70年代是新中国外交发展的第三阶段70年代,毛泽东成功地改变了中国的外交格局,打破了外交的僵局,使外交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这个阶段,我国注重改善与西方大国的关系,集中力量应付苏联的威胁。
1973 年2 月,毛泽东提出了“一条线”战略,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来华访问的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不是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有了很大发展。
历史
![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eb036349b307e87101f6962a.png)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 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 等互惠、和平共处
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经双方同意,五项原则被载入了该协定。图为1954年
4月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与印驻华大使赖嘉文在北京签署上述协定。
(3)完善: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5)意义: ①国内: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②国际: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
1)背景: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 …… 2)目的: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3)特点: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 要的国际会议 4)内容:《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5)意义: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 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共同的遭遇:都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共同的任务和要求: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 独立的任务 异: 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 意识形态不同。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不同等
作用: 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1949.10—1950.10 与17国建交
阿尔巴尼亚 越南 印度 瑞典 丹麦 缅甸 瑞士 芬兰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针 3、内容: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新中国第一次建交热潮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 原因与目的: 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 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 提出: 1953,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
国 有利 际 形势 环 境
(3)亚非拉大批民族国家独立
新中国外交政策
![新中国外交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8dd72420bcd126fff7050b5f.png)
与时俱进的当代中国外交政策分析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在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中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内容:“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以保障民族独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旨的外交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政策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主要内容包括:1、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
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中国愿意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6、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另起炉灶”,就是割断同旧中国屈辱外交的联系,不承认旧中国同任何外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而在互相尊重主权、领土完整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鉴于当时蒋介石集团盘踞着台湾,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尚未恢复,还确定了我国同外国建交的三条原则:第一,凡愿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必须同台湾断绝外交关系,不能搞“两个中国”;第二,对我国采取友好态度,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第三,通过谈判证实其尊重我国主权的诚意。
按照上述原则,新中国同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要先清除帝国主义留在中国的特权和影响,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有步骤地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和“取缔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简述中国外交战略演变
![简述中国外交战略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016fc9fd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5a.png)
简述中国外交战略演变
中国外交战略演变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
外交战略经历了多次重大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外交政策不断
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
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发展国际友好关系。
在这一时期,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
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同时也与非洲、亚洲、
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以来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
中国开始积极参与国
际经济合作,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与美国、欧洲等发达
国家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
同时,中国也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合作,
推动了亚洲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第三阶段:21世纪以来
21世纪以来,中国外交政策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大国。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了国际体系的改革和建设。
同时,中国
也加强了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推动了南南合作和全球南北合作。
此外,中国还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推动了亚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总体来说,中国外交战略演变的过程中,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
平发展的原则,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中国将继续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加强与周边
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而努力。
新时代我国外交的发展历程
![新时代我国外交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0b5b16e8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39.png)
新时代我国外交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以下是关于新时代我国外交发展的主要阶段:
1.建国初期(1949年-1978年):在这个时期,中国外交主要集中于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
主义,推动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中国积极参与亚非拉国家的合作,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维护世界和平和国际正义。
2.改革开放(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中国外交带来了重大变革。
中国开
始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
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和技术引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并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扩大与沿线国家的合作。
3.和平崛起(近年来):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间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科技发展,逐渐崛起为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外交着重强调和平发展理念,积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推动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
中国也加大了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并在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4.全球影响力提升:随着中国在经济、科技和文化等领域的崛起,中国的全球影响力不断
提升。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机制,如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合作等,并举办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会议和活动。
中国还坚定支持多边主义、自由贸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以促进全球合作与发展。
总体来说,新时代我国外交发展经历了从建国初期的抵制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开放与合作,再到近年来的和平崛起和全球影响力提升。
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繁荣的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外交的阶段以及外交特点
![新中国外交的阶段以及外交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4aa700d581b6bd97f19ea40.png)
3.掌握新中国外交的阶段以及外交特点一、新中国成立到五十年代末期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
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是区别于旧中国外交的最主要特征,它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第二、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二、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末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的战略思想。
他指出:“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
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
我们的战略是依靠第一中间地带,争取第二中间地带,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三、从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期毛泽东主席针对当时的国际形势,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第一、我国抓住美国不断发出改善关系的信息,调整对美政策。
第二、着重反对苏联霸权主义,力求通过谈判消除苏联严重威胁。
第三、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在其中积极维护正义事业。
四、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邓小平外交思想是新时期我国外交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二)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逐步改善和发展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关系。
五、九十年代(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2)不结盟政策(是独立自主原则的具体表现)(3)重视和第三世界发展关系(4)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5)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中国的外交事业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的发展
![中国的外交事业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207c89f02d276a200292e57.png)
中美关系正常化 既合作又竞争 在曲折中发展
意义: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表现见“历史纵横”
•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上海合作组织(时间、地点、参与国家、主 导力量、性质、作用)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更是一个国 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而新中国对外关系 60多年的风雨历程带给我们太多启示,其 中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 哪些? 温馨提示: 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 国家性质 国家力量
国内外形势
历史上经历过冰霜雪雨的中日关系现在又 有寒流侵袭,请你就中日关系的前景发表 你的看法
二、开创外交新局面(70年代)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原因、时间、会议、意义) • 中美关系正常化———关键因素 (原因、过程、意义) • 中日关系正常化 (原因、时间、人物、意义)
21世纪,美国全球战略重心转移到亚 太地区,对这一地区的和平与安全产生重 要影响。请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 以后中美关系的演变历程及原因,并分析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对国际关系有什么 重要意义?
中日建交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新时期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背景、表现及内涵)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目的、提出、内容、意义) 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背景、目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间、地点、中国的作用、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外交政策发展历程和背景
一、50年代历程
1方针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为此,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
2、背景:国际方面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经济封锁、外交故里、军事包围和威胁.国内方面⑴新中国成立,是中国能够执行独立自主外交的前提⑵政权急待巩固,经济急待恢复,创造和平的建设环境
二、60年代历程
1方针:“两个拳头出击”
2、背景:60年代国际形势变化的特点是大分化、大动荡、大改组。
从苏共二十大开始,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急剧恶化,美国也也继续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
为捍卫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实行了这样的外交政策。
三、70年代历程
1、方针:“一条线、一大片”、三个世界的提出
2、背景: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
苏联凭借其迅速膨胀起来的军事实力到处伸手,而美国由于侵越战争拖累,力量相对削弱。
苏美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
美国为集中力量对付苏联的挑战,谋求从越南脱身,寻求同中国接近。
四、80年代至今
1、方针:无敌国外交政策调整: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实行不结盟政策,全面对外开放
2 背景:中国外交方面从幼稚开始走向比较成熟。
外交定义:
国家以和平手段对外行使主权的活动。
通常指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和外交机关代表国家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
外交的活动形式:
外交的活动形式多样,主要有访问、谈判、交涉、缔结条约、发出外交文件、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
外交过程:
在外交过程中,不是取悦别人,而是怎么样从他身上得到利益,同样外交不是政治游戏的筹码,,外交的实质是合作学习对立三个不同的属性。
-
3、主要成就:①新中国成立第一年就与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解决中印之间的国家准则,也成为解决国家之间的基本准则,反映了我国外交的政策的成熟③日内瓦会议凸显了我国作为世界五大国的地位④万隆会议提出的“求同存异”
主张,不仅是的万隆会议成功召开,而且成为“万隆精神”的核心内容。
中国联合国恢复合法地位5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并建立外交关系③
中日建立外交外交关系6形成了建国以来的建交高潮。
7 至今成就,
中国已同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与内政、外交相关联的港澳问题也顺利解决。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当今世界,和平是发展的主流。
我们的文明在不断取代邪恶与战争,人们向往民主自由、和睦相处,反对战争建立一个和谐世界已经是世界人类历史的发展潮流。
我们每个人都要为积极构建和谐世界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