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动的组织——血液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生物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围绕“生物圈的人”这一主

题,在学习了第二章《人体的营养》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之后,学生会自然而然的疑问:

营养物质如何进入人体?细胞产生的废物又是如何排除体外的?教师借此顺理成章的就要引

入到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学习中。而本节是本章的基础,了解了本节的内容,不

但有利于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完整、清晰的认识,还为后面学习第四节中的输血、献血

做了铺垫。同时,也为下一章(排泄)作了铺垫。

二、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了解其在人体内功能.

能力目标

1.通过让学生分析血常规化验单,培养其应用知识的能力

2、围绕问题的提出,通过学生间的分析与交流,来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解决问题的一

般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贫血、化脓和伤处血液逐渐凝固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应用

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激励学生将来从事医学研究,解决

医学难题,造福人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密闭的管道系统里循环流动,带动着物质的运输,保障各项生

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掌握这部分内容是为学习“血液循环”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了解血红蛋白的特性

借助显微镜下的细胞图片观察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可以让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血液,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加强对学生识图能力。

四、教法学法与学习方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

法上谈谈:

七年级学生,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希望探索其中的奥妙,对于血液学生

既熟悉又陌生,虽有流血、验血的经历,但对血液含有哪些成分,以及各成分有什么作用,

还知之甚少。前者易引起兴趣,后者易激发好奇心。教师应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

等手段,加深学生对血液成分及功能的进一步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贯彻“以学生为

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运用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探究等教学手段,运用启发式,讨论式,问题激趣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活动,即发挥了集体的作用,也能让

同学们在活动中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培养学生

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会”向“会学”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

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观察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

总结反思法等。

五、教学程序分六个步骤

1 导入新课

通过开放式问题“世界上最贵重的液体是什么?”引起学生激烈讨论,创造出活跃积极的

氛围。借用名人名言“血是世界上最贵重的液体!”结合学生生活常识与课前预习,进行初步

的思考:为什么他们这样说?他的依据是又什么?使其保持高度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

2、读图实验自主探究

首先,联系生活,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我们接触的血液是什么样的。教师出示血液分层图,血常规化验单,血浆成分示意图提出下列问题:a、试管中的血液分为几层?各层呈什么颜色? b、综合上面的资料,你认为血液可能由那几部分组成的?c、血浆的主要成分是什么?d、为什么把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这样围绕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进行深入分析与学习,然后,根据资料层层推进,步步诱导,帮助学生获取新知识,让本节内容更容易吸收与转化。在增强识图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发散思维。

紧接着上面血液成分的学习,血细胞的结构功能则是本节的主要内容。我分别通过图片对比,动画播放,以及问题引导进行多样化学习。通过对比镰刀形贫血症患者红细胞与正常红细胞,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红细胞的形态结构。利用动画展示血红蛋白的特性。播放白细胞吞噬细菌的动态图片,帮助学生尝试着总结出白细胞吞噬病菌的过程,掌握白细胞特征。利用问题“为什么平常的小伤口流血了又能快速止住?”来进入血小板的学习。在血细胞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主要起着提问,引导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3、联系生活知识再现

通过白血病,血友病,贫血等与血液有直接关系而且较为熟悉的疾病,理解学习其致病原因,感受血液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使知识得以再现。

4、牛刀小试自我评价

通过完成血细胞对比表格,检查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疏漏,错误的知识。老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纠错补缺。

5、课外拓展知识升华

查阅资料解决问题:血液为什么会在流出体外后凝固,在体内不凝固?培养学生资料搜集,知识筛选及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

六、课堂反思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在这个前提下,本节课注重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合作能力的训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部分学生都能与同伴合作探究、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本节课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展示大量的图片设计多种教学活动形式,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气氛非常重要。通过观看多媒体片段,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技能,培养其识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增强自学能力,为学生以后的自主学习与开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节课还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例如本课容量大、环节多,要控制好每个环节的时间,才能做到最优化;在学生讨论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掌握他们对知识的熟悉程度与思考方向,加强引导。篇二:血液说课稿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宝丰三中耿军民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生物学下册第四章第三节一一《输送血液的泵一一心脏》下面,就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程序等方面说说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人体体内物质的运输是依靠人体循环系统来完成的。人体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循环系统两部分。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三部分组成。其中心脏是推动血液在体内循环流动的动力结构,所以本节的重点是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这节课的内容为学习血液循环奠定了知识基础,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