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古文二则(菊)

合集下载

14 古文二则

14 古文二则

14、《古文二则》
一、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 ( ) ( )
盛降种
( ) ( ) ( )
二、解释加点的字:
1、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溢:
2、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耐:既:惟:
3、莲花,亦曰莲子。

亦:曰:
4、其实曰莲子。

其:实:
三、翻译句子:
1、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2、莲花,亦曰荷花。

种于暮春,开于盛夏。

3、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其实曰莲子。

四、按照课文内容天空:
1、《菊》一文中从香味、形状、颜色和种类、特性等方面介绍菊花。

请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1)写菊香味的句子是
(2)写菊形状的句子是
(3)写菊颜色和种类的句子是
(4)写菊特性的句子是
2、《莲》一文中,先介绍莲的别名,再写莲生长的时节,最后写莲的叶、茎和果实。

请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1)写莲别名的句子是
(2)写莲生长时节的句子是
(3)写莲叶的句子是
(4)写莲茎和果实的句子是。

菊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菊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原文:
吾友王子,性好幽寂,独爱秋菊。

每至菊黄,必携酒来,徘徊于花径之间,悠然自得。

余亦随而往观,见其神色陶然,心甚悦之。

因赋诗以纪其事。

赋曰:
秋光淡荡,菊香飘逸。

王子心悦,携酒来赏。

花径幽深,徘徊其中。

悠然自得,陶然忘机。

注释:
1. 吾友王子:指作者的朋友,名王子。

吾友,意为我的朋友。

2. 性好幽寂:性好,指性格喜欢;幽寂,指清静幽深。

3. 独爱秋菊:独爱,特别喜爱;秋菊,指秋天开放的菊花。

4. 每至菊黄:每当菊花黄时,指菊花盛开的季节。

5. 携酒来赏:携带酒来赏花,表示与友人共饮。

6. 花径幽深:花径,指菊花盛开的小径;幽深,指深远。

7. 徘徊其中:徘徊,来回走动;其中,指花径之中。

8. 悠然自得:悠然,形容心情舒畅;自得,感到满足。

9. 陶然忘机:陶然,形容陶醉;忘机,忘记世俗的烦恼。

译文:
秋天的光芒淡雅而动荡,菊花的香气飘逸。

我的朋友王子,性格喜欢清静幽深,特别喜爱秋天的菊花。

每当菊花黄时,他必定携带酒来,徘徊在菊花盛开的小径之间,悠然自得。

我也跟随他一同前往观赏,看到他陶醉的神色,我心中非常愉悦。

因此,我写下了这首诗来记录这件事情。

诗曰:
秋天的光芒淡雅而动荡,菊花的香气飘逸。

王子心情愉悦,带着酒来赏花。

花径深远,他在其中来回走动。

悠然自得,陶醉于其中,忘记了世俗的烦恼。

菊原文、翻译、赏析

菊原文、翻译、赏析

菊原文、翻译、赏析菊原文、翻译、赏析1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翻译我想要问讯秋天的信息,众人皆不知,我背着手,口中念念有词地叩问东篱下栽种的菊花。

孤标傲世的人应该找谁一起归隐?为什么同样是开花,你却比春花更迟?空荡荡的庭院,落满霜露,那是何等的寂寞?大雁南归、蟋蟀停止了鸣叫,可曾引起你的相思?不要说世界上没有人能与你接谈,你哪怕能与我说上片言只语,我们也能相互理解对方的心思。

注释秋情:即中间两联所问到的那种思想情怀。

因“众莫知”而唯有菊可认作知己,故问之。

喃喃:不停地低声说话。

负手:把两手交放在背后,是有所思的样子。

叩:询问。

东篱:指代菊。

孤标:孤高的品格。

标,标格。

偕:同……一起。

为底:为什么这样。

底,何。

蛩:蟋蟀。

可:是不是。

雁、虱、菊都是拟人写法。

解语:能说话。

在这里的意思是如果花能说话的话。

语出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中唐玄宗把贵妃比作“解语花”事。

赏析正因为林黛玉的风雅是故意做出来的,她实际上耐不住寂寞。

所以,在《问菊》中,她大倒这方面的苦水:“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又自作多情地问菊花:“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其实,这正是她自己耐不住冷清的写照。

若依菊花之本性,人家本来就是顺应秋之时节而生的。

若怕寂寞,何必开于秋时?当事人只需像宝钗那样为菊的到时未开而怅叹(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或者把菊的形象留下以作永远的纪念(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即可,何必在人家正常开放的时节,问人家有没有寂寞相思呢?林黛玉所写的三首诗被评为菊花诗最佳。

其中《咏菊》第一,此诗第二。

如果作者只是为了表现她的诗才出众,就不会在前面咏白海棠时要让宝钗“压倒群芳”,在后面讽和螃蟹咏时却又称宝钗之作为“绝唱”。

原来作者还让所咏之物的“品质”去暗合吟咏它的人物。

咏物抒情,恐怕没有谁能比黛玉的身世和气质更与菊相适合的了。

郑谷《菊》译文及鉴赏《菊》赏析答案

郑谷《菊》译文及鉴赏《菊》赏析答案

郑谷《菊》译文及鉴赏《菊》赏析答案《菊》唐代: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菊》译文公子贵族莫把菊苗看成普通野生草,重阳佳节,插菊在鬓发,朵朵争俏。

露水阳光让菊花更丰润,香满池岸绿满池岸,因此它从来不用羡慕寄生的瓦松是不是很高。

《菊》注释菊:此处暗指品德高尚的人。

王孙:公子哥。

比:看作。

蓬蒿:野生草。

九日:重阳节。

秋香:菊花。

由来:因此从来。

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菊》赏析题为菊,但通篇不用一个菊字,但句句写菊。

“王孙莫把比蓬蒿”,蓬蒿是一种野生草,个头较高,从外形看,与菊苗太大的差别,养尊处优的公子王孙们,是很容易把菊苗当作蓬蒿的。

作者直抒胸臆,直截了当地训斥王孙公子“菊草不分”。

其实这是鄙视他们不识人才。

下一句就更能看出作者的用意了。

“九日枝枝近鬓毛”,每年阴历九月九日,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重阳节,这一天,我们的先人登高、赏菊、饮酒,佩茱萸囊,把菊花插戴于鬓上。

这第二句是说,菊苗到了重阳节,就会开出美丽的花朵,这与蓬蒿有了本质的区别。

你看,一枝又一枝的菊花插在大家的鬓发间。

请问:有乱插蓬蒿的吗?哈哈没有。

这第二句,作者作为菊花是多么自豪啊,人们终于认识到它的价值。

三、四两句是全诗的着重处,集中地写了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

“露湿秋香满池岸”,寥寥七字,写秋天早晨景象:太阳初升,丛丛秀菊,饱含露水,湿润晶莹,明艳可爱;缕缕幽香,飘满池岸,令人心旷神怡,菊花独具的神韵风采,跃然纸上。

在这里,“湿”字很有讲究,让人想见那片片花瓣缀满露珠,分外滋润,分外明丽。

“满”字形象贴切,表现出那清香是如何沁人心脾,不绝如缕。

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菊花特有的形象,也感受到了菊花和那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氛围交织融合所产生的魅力。

诗人在描写了菊的气质以后,很自然地归结到咏菊的主旨:“由来不羡瓦松高”。

瓦松,是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

14、古文二则

14、古文二则
*14 古文二则
短小精悍 内容丰富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 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
zhě
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
wé i
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学习方法:
1、借助注释,先解释重点词的意思。 2、连词成句,理解句子的意思。
3、找出疑问,不懂的地方打背
菊花盛开,( )。其 瓣如( )、如( )。其色或( )、 或( )、或( )、或( ),种类 ( )。性( ),( )既 降,( )零落,( )独盛。
古文学习方法:
1.读古文 2.议疑难 3.悟品格 4.诵经典

yuē
莲花,亦曰荷花。种于暮春, 开于盛夏。其叶,大者如盘,小者 如钱。茎横泥中,其名曰藕。其实 曰莲子。藕与莲子,皆可食也。
溢:流出、散发出。
(菊花盛开,四处飘散着花的清香。)
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 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
其:它的。 或:有的。 赭:红褐色。
(菊花的花瓣像丝线,像蟹爪。花的 颜色有的黄,有的白,有的红褐色, 有的是红色的,种类非常多。)
说一说:
其瓣如( )、 如( )、如( )、如( ),真 是( ) 。 其色或( )、或( )、或( )、 或( )、或 ( ),种类繁多,令人( )。
其叶,大者如盘,小者如钱。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其实曰莲子。 藕与莲子,皆可食也。

莲花,亦曰荷花。种于暮春, 开于盛夏。其叶,大者如盘,小者 如钱。茎横泥中,其名曰藕。其实 曰莲子。藕与莲子,皆可食也。
这则古文写了莲的哪些方面?
出淤泥而不染
性 纯洁 ,出淤泥而不染。
照样子说一说: (可以是一个方面,也可以是几个方面。) 我叫莲花,又叫荷花。 。

《菊》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5篇)

《菊》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5篇)

《菊》原文翻译及赏析《菊》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5篇)《菊》原文翻译及赏析1咏菊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翻译难以抑制的诗兴从早到晚把我纠缠,只好围绕着篱笆散步或倚在石头上独自低吟。

笔端蕴涵着智慧对着秋菊临摹,口齿中含着对秋菊的芳香对着月亮吟咏。

满纸书写的都是自己的愁怨,谁能透过片言只语理解自己内心的情愫呢?自从陶潜写了咏菊以后秋菊的高尚品格一直被人称道。

注释无赖:无聊赖,无法可想。

诗魔:佛教把人们有所欲求的念头都说成是魔,宣扬修心养性用以降魔。

后遂以诗魔来说诗歌创作冲动所带来的不得安宁的心情。

昏晓侵:从早到晚地侵扰。

欹:这里通作“倚”。

沉音:心里默默地在念。

毫端:笔端。

蕴秀:藏着灵秀。

“毫端蕴秀”是心头蕴秀的修辞说法。

临霜写:对菊吟咏的修辞说法。

临,即临摹、临帖之“临”。

霜,非指白纸,乃指代菊,前已屡见。

写,描绘。

这里说吟咏。

口齿噙香:噙,含着。

香,修辞上兼因菊、人和诗句三者而言。

素怨:即秋怨,与下句“秋心”成互文。

秋叫“素秋”。

“素”在这里不作平素解,却兼有贞白、高洁的含义。

“素怨”、“秋心”皆借菊的孤傲抒自己的情怀。

一从:自从。

陶令: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字符亮,一说名潜字渊明。

评章:鉴赏,议论。

亦借说吟咏,如:评章风月。

高风:高尚的品格。

赏析这首诗出现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里。

这是《海棠诗社》的第二次活动,也是贾府表面上处于最鼎盛的时期。

此次活动,由史湘云和薛宝钗拟定题目,共十二道题目,限定七律,但不限韵,由宝玉、黛玉、宝钗、湘云、探春等五人自由选题。

在这次吟诗比赛中,“蘅芜君”薛宝钗选了《忆菊》、《画菊》之后,“怡红公子”贾宝玉选了《访菊》和《种菊》两道诗题。

“潇湘妃子”林黛玉选了其中三道诗题:《咏菊》、《问菊》和《菊梦》。

其余五题分别由湘云和探春选得。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李商隐《菊》原文、译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李商隐《菊》原文、译文及赏析

李商隐《菊》原文、译文及赏析菊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译文】暗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

它们既有陶渊明篱边菊花的色彩,又有罗含宅中的香味。

菊花不怕露水的沾湿,可是害怕夕阳的来临。

愿意留在水边畅饮的人的鹦鹉杯中,希望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席上。

【注释】①融融:光润的样子。

②冶冶:艳丽的样子。

③陶令:指陶渊明,因其主彭泽县做过县令,故称陶令。

④罗含:(公元293年一公元369年)字君长,号富和,东晋桂阳郡耒阳(今湖南未阳市)人。

博学能文,不慕荣利,编苇作席,布衣蔬食,安然自得。

被江夏太守谢尚赞为“湘中之琳琅”。

桓温称之为“江左之秀”。

官至散骑廷尉。

年老辞官归里,比及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时人以为德行之感。

⑤禁:禁受,承当。

⑥重露:指寒凉的秋露。

⑦怯:胆怯、担心。

⑧残:一作“斜”。

⑨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泛:指以菊花浸酒。

⑩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喻朝廷。

升:摆进。

【创作背景】唐文宗开成四年(公元839年),李商隐通过吏部考试,释褐授官,做秘书省校书郎,但他在秘书省仅仅几月就被调到地方,担任宏农县尉(今河南省灵宝县)。

到任不久,又遭受一次打击,因为他把狱中死囚改判活罪,触犯了观察使孙简,被罢官,正碰上姚合代孙简任观察使,又要他还任。

李商隐和姚合关系不错,但他内心深处对自己屈居县尉一事,始终不快,不甘久居,一心想入朝任职。

开成五年,他的岳父王茂元入朝为官,他便告假携眷到长安居住,以求汲引。

此年九月四日,为谋求新的出路.他又辞去宏农县尉。

到会昌四年。

在杨弁之乱过后,他又移家永乐(今山西芮城县)。

他自述此时自己“遁迹丘园”,“前耕后饷”,“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重祭外舅司徒公文》)。

这首诗即作于此时。

【赏析】《菊花》诗的末联“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与本诗末联所抒发的感概,可以说同中有异。

在〈菊花〉诗中,笔者曾经说到,李商隐对于升君白玉堂一事,已觉无望,却想到自我毁灭,成为菊花酒,这样便可以浮在用黄金铸成的鹦鹉杯,升上用白玉砌的殿堂。

菊(郑谷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菊(郑谷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菊唐代: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标签咏物、抒怀、菊花译文公子贵族莫把菊苗看成普通野生草,重阳佳节,插菊在鬓发,朵朵争俏。

露水阳光让菊花更丰润,香满池岸绿满池岸,因此它从来不用羡慕寄生的瓦松是不是很高。

注释王孙:公子哥。

比:看作。

蓬蒿:野生草。

九日:重阳节。

秋香:菊花。

由来:因此从来。

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赏析题为菊,但通篇不用一个菊字,但句句写菊。

“王孙莫把比蓬蒿”,蓬蒿是一种野生草,个头较高,从外形看,与菊苗太大的差别,养尊处优的公子王孙们,是很容易把菊苗当作蓬蒿的。

作者直抒胸臆,直截了当地训斥王孙公子“菊草不分”。

其实这是鄙视他们不识人才。

下一句就更能看出作者的用意了。

“九日枝枝近鬓毛”,每年阴历九月九日,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重阳节,这一天,我们的先人登高、赏菊、饮酒,佩茱萸囊,把菊花插戴于鬓上。

这第二句是说,菊苗到了重阳节,就会开出美丽的花朵,这与蓬蒿有了本质的区别。

你看,一枝又一枝的菊花插在大家的鬓发间。

请问:有乱插蓬蒿的吗?哈哈没有。

这第二句,作者作为菊花是多么自豪啊,人们终于认识到它的价值。

三、四两句是全诗的着重处,集中地写了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

“露湿秋香满池岸”,寥寥七字,写秋天早晨景象:太阳初升,丛丛秀菊,饱含露水,湿润晶莹,明艳可爱;缕缕幽香,飘满池岸,令人心旷神怡,菊花独具的神韵风采,跃然纸上。

在这里,“湿”字很有讲究,让人想见那片片花瓣缀满露珠,分外滋润,分外明丽。

“满”字形象贴切,表现出那清香是如何沁人心脾,不绝如缕。

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菊花特有的形象,也感受到了菊花和那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氛围交织融合所产生的魅力。

诗人在描写了菊的气质以后,很自然地归结到咏菊的主旨:“由来不羡瓦松高”。

瓦松,是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

初唐崇文馆学士崔融曾作《瓦松赋》,其自序云:“崇文馆瓦松者,产于屋溜之上……俗以其形似松,生必依瓦,故曰瓦松。

14古文二则

14古文二则

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
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莲花,亦曰荷花。 莲花,也叫荷花。 种于暮春,开于盛夏。 在春末时节种植,花朵在盛夏时节开放。 其叶,大者如盘,小者如钱。 莲花的叶子,大的如磨盘,小的像铜钱。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荷花的茎横生在淤泥里,它的名字叫藕。 其实曰莲子。 荷花的果实叫莲子。 藕与莲子,皆可食也。 藕和莲子,都可以吃的。
文言文
14 古文二则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其瓣如丝、如爪。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菊花盛开,四处飘散着花的清香。 菊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①。其② 菊花的花瓣像丝线,像蟹爪。花的颜 瓣如丝、如爪。其色或③黄、或白、 色有的黄,有的白,有的红褐色,有 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 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④菊独盛。 的是红色,种类非常多。菊花生性能

莲花,亦曰荷花。种于暮春,开于盛夏。 其叶,大者如盘,小者如钱。茎横泥中,其
名曰藕。其实曰莲子。藕与莲子,皆可食也。
菊花盛开,四处飘散着花 的清香。菊花的花瓣像丝线, 像蟹爪。花的颜色有的黄,有 的白,有的红褐色,有的是红 色,种类非常多。菊花生性能 够耐得住严寒,厚重的霜已经 降临,百花凋谢了,只有菊花 独自盛开。
学法: (1)读:读准生字 (2)圈:圈出疑难 (3)译:对照注释 (4)诵:译背结合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 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
菊花盛开,四处飘散着花 的清香。菊花的花瓣像丝线, 像蟹爪。花的颜色有的黄,有 的白,有的红褐色,有的是红 色,种类非常多。菊花生性能 够耐得住严寒,厚重的霜已经 降临,百花凋谢了,只有菊花 独自盛开。

《古文二则菊莲》菊

《古文二则菊莲》菊

《古文二则菊莲》菊别名甘菊花、白菊花、黄甘菊、药菊、白茶菊、茶菊、怀菊花、滁菊、亳菊、杭菊、贡菊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

9—11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阴干或焙干,或熏、蒸后晒干。

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亳菊”、“滁菊”、“贡菊”、“杭菊”。

性状亳菊:呈倒圆锥形或圆筒形,有时稍压扁呈扇形,直径—3cm,离散。

总苞碟状;总苞片3—4层,卵形或椭圆形,草质,黄绿色或褐绿色,外面被柔毛,边缘膜质。

花托半球形,无托片或托毛。

舌状花数层,雌性,位于外围,类白色,劲直,上举,纵向折缩,散生金黄色腺点;管状花多数,两性,位于中央,为舌状花所隐藏,黄色,顶端5齿裂。

瘦果不发育,无冠毛。

体轻,质柔润,干时松脆。

气清香,味甘、微苦。

产地与习性菊属有30余种,中国原产17种,主要有:野菊、毛华菊、甘菊、小红菊、紫花野菊菊花脑等。

为多年生草植物。

喜凉爽、较耐寒,生长适温18—21℃,地下根茎耐旱,最忌积涝,喜地势高、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

在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中皆能生长。

而以—最好。

为短日照植物,在每天小时的长日照下进行营养生长,每天12小时以上的黑暗与10℃的夜温适于花芽发育。

形态株高20—200cm,茎色嫩绿或褐色,基部半木质化。

单叶互生,卵圆至长圆形。

边缘有缺刻及锯齿,头状花序顶生,舌状花为雌花。

筒状花为两性花。

舌状花分为下、匙管、畸四类。

筒状花发展成为具各种色彩的“托桂瓣”花色有红、黄、白、紫、绿、粉红、复色、间色等色系。

繁殖与栽培可播种繁殖,发芽适温25℃,2—4月播种,当年可开花。

生产中以扦插法繁殖为主,又可分为根蘖插、嫩枝插、单芽插及带蕾插等。

还可用分株和组织培养法繁殖。

菊花在世界切花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切花要求花型整齐,花径7—12cm,花色鲜艳,无病虫为害,叶浓绿,茎通直,高80cm以上,水养期长。

切花菊可地栽,株距12—13cm,行距约15cm。

每平方米达50株,需设网扶持,以保植株直立。

《菊》全诗翻译赏析

《菊》全诗翻译赏析

《菊》全诗翻译赏析《菊》全诗翻译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菊》全诗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菊》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诗文解释】暗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

它们既有陶渊明篱边菊花的色彩,又有罗含宅中的香味。

菊花不怕露水的沾湿,可是害怕夕阳的来临。

愿意留在水边畅饮的人的鹦鹉杯中,希望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席上。

【解释】①融融:光润的样子。

②冶冶:艳丽的样子。

③陶令:指陶渊明,因其主彭泽县做过县令,故称陶令。

④罗含:(公元293年一公元369年)字君长,号富和,东晋桂阳郡耒阳(今湖南未阳市)人。

博学能文,不慕荣利,编苇作席,布衣蔬食,安然自得。

被江夏太守谢尚赞为“湘中之琳琅”。

桓温称之为“江左之秀”。

官至散骑廷尉。

年老辞官归里,比及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时人以为德行之感。

⑤禁:禁受,承当。

⑥重露:指寒凉的秋露。

⑦怯:胆怯、担心。

⑧残:一作“斜”。

⑨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泛:指以菊花浸酒。

⑩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喻朝廷。

升:摆进。

【创作背景】唐文宗开成四年(公元839年),李商隐通过吏部考试,释褐授官,做秘书省校书郎,但他在秘书省仅仅几月就被调到地方,担任宏农县尉(今河南省灵宝县)。

到任不久,又遭受一次打击,因为他把狱中死囚改判活罪,触犯了观察使孙简,被罢官,正碰上姚合代孙简任观察使,又要他还任。

李商隐和姚合关系不错,但他内心深处对自己屈居县尉一事,始终不快,不甘久居,一心想入朝任职。

开成五年,他的岳父王茂元入朝为官,他便告假携眷到长安居住,以求汲引。

此年九月四日,为谋求新的出路.他又辞去宏农县尉。

郑谷《菊》原文译文赏析

郑谷《菊》原文译文赏析

郑谷《菊》原文|译文|赏析《菊》是唐代郑谷的作品名。

题为菊,但通篇不用一个菊字,但句句写菊。

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这首的相关资料,我们一起在其中找到答案吧。

《菊》原文唐代: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译文及注释译文公子贵族莫把菊苗看成普通野生草,重阳佳节,插菊在鬓发,朵朵争俏。

露水阳光让菊花更丰润,香满池岸绿满池岸,因此它从来不用羡慕寄生的瓦松是不是很高。

注释菊:此处暗指品德高尚的人。

王孙:公子哥。

比:看作。

蓬蒿:野生草。

九日:重阳节。

秋香:菊花。

由来:因此从来。

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赏析“王孙莫把比蓬蒿”,蓬蒿是一种野生草,个头较高,从外形看,与菊苗太大的差别,养尊处优的公子王孙们,是很容易把菊苗当作蓬蒿的。

作者直抒胸臆,直截了当地训斥王孙公子“菊草不分”。

其实这是鄙视他们不识人才。

下一句就更能看出作者的用意了。

“九日枝枝近鬓毛”,每年阴历九月九日,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重阳节,这一天,我们的先人登高、赏菊、饮酒,佩茱萸囊,把菊花插戴于鬓上。

这第二句是说,菊苗到了重阳节,就会开出美丽的花朵,这与蓬蒿有了本质的区别。

你看,一枝又一枝的菊花插在大家的鬓发间。

请问:有乱插蓬蒿的吗?哈哈没有。

这第二句,作者作为菊花是多么自豪啊,人们终于认识到它的价值。

三、四两句是全诗的着重处,集中地写了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

“露湿秋香满池岸”,寥寥七字,写秋天早晨景象:太阳初升,丛丛秀菊,饱含露水,湿润晶莹,明艳可爱;缕缕幽香,飘满池岸,令人心旷神怡,菊花独具的神韵风采,跃然纸上。

在这里,“湿”字很有讲究,让人想见那片片花瓣缀满露珠,分外滋润,分外明丽。

“满”字形象贴切,表现出那清香是如何沁人心脾,不绝如缕。

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菊花特有的形象,也感受到了菊花和那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氛围交织融合所产生的魅力。

诗人在描写了菊的气质以后,很自然地归结到咏菊的主旨:“由来不羡瓦松高”。

《菊》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菊》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秋菊虽晚色,更胜春花娇。

寒露滴清霜,风送香飘摇。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菊》文言文翻译:
秋天的菊花虽然已经到了晚季,但它们那娇艳的姿容却胜过了春天的花朵。

寒露如同清霜般滴落,风吹过,菊花的香气随风飘荡。

我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悠然自得地望见远处的南山。

山中的气息在日暮时分格外宜人,飞翔的鸟儿与我们一起归巢。

在这其中,有着真正的意境,想要分辨出来,却已经忘记了如何用言语表达。

《菊》原文:
秋菊晚更娇,春花不得比。

露重霜华冷,风轻香自微。

篱下东篱采,悠然见南山。

日夕佳山气,飞鸟还相随。

真意在其中,欲言已忘辞。

《菊》文言文翻译:
秋菊虽然到了晚季,但其娇艳更胜于春日的花朵,无法与之相比。

露水厚重,霜花冷冽,而风轻拂,菊花的香气却自自然然地散播。

我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心情悠然,远望南山。

日暮时分,山中的气息更加美好,飞翔的鸟儿相伴归巢。

在这其中,蕴含着真正的意境,想要表达出来,却已经忘记了如何用言语形容。

《菊》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菊》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菊》原文翻译及赏析《菊》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菊》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庭前菊为忆长安烂熳开,我今移尔满庭栽。

红兰莫笑青青色,曾向龙山泛酒来。

译文:①烂熳:同“烂漫”。

②龙山:据《晋书·孟嘉列传》载,九月九日重阳节,桓温曾大聚佐僚于龙山。

后遂以“龙山会”称重阳登高聚会。

注释:①烂熳:同“烂漫”。

②龙山:据《晋书·孟嘉列传》载,九月九日重阳节,桓温曾大聚佐僚于龙山。

后遂以“龙山会”称重阳登高聚会。

赏析:这首咏菊诗所吟咏的并不是开放的花朵,而是生长之中的菊花。

诗人借此以表达思乡之情。

“为忆长安烂熳开,我今移尔满庭栽。

”诗人以面对菊花的拟人口吻说道:“为了追忆长安遍处开放的胜景,我把你们(指菊花)移植过来,载满了庭院。

”韦庄是长安人,曾漂泊过很多地方,诗词中常表现出思乡之念。

唐代长安城中,菊花栽种得非常普遍。

黄巢诗云:“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虽非实写,但也是一种间接的反映。

后两句“红兰莫笑青青色,曾向龙山泛酒来”,也是以拟人的口吻,转而对旁边的兰花说道:“不要笑话菊花现在青青的颜色,她们将会在秋天的登高欢会中开放,成为隐逸高洁之趣的象征。

”可以看出,此诗实际有两重主题,一是思乡,一是羡慕菊花的高洁不俗。

《菊》原文翻译及赏析2原文:满江红·刘朔斋赋菊和韵宋代:吴文英露浥初英,早遗恨、参差九日。

还却笑、萸随节过,桂凋无色。

杯面寒香蜂共泛,篱根秋讯蛩催织。

爱玲珑、筛月水屏风,千枝结。

芳井韵,寒泉咽。

霜著处,微红湿。

共评花索句,看谁先得。

好漉乌巾连夜醉,莫愁金钿无人拾。

算遗踪、犹有枕囊留,相思物。

译文:露浥初英,早遗恨、参差九日。

还却笑、萸随节过,桂凋无色。

杯面寒香蜂共泛,篱根秋讯蛩催织。

爱玲珑、筛月水屏风,千枝结。

芳井韵,寒泉咽。

霜著处,微红湿。

共评花索句,看谁先得。

好漉乌巾连夜醉,莫愁金钿无人拾。

算遗踪、犹有枕囊留,相思物。

注释:露浥(yì)初英,早遗恨、参差九日。

古文菊的译文

古文菊的译文

古文菊的译文菊原文赏析及翻译在平常的学习生活当中,大家都会遇到古诗词的赏析吧,那么如何去赏析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菊原文赏析及翻译,欢迎阅读!古文菊的译文1原文:[清代]曹雪芹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译文及注释:译文东篱的菊花下,酣梦一觉方醒,只觉得天上的云与月混在一起,还看不分明。

如此花下飘飘欲仙的酣眠,不是为了追寻庄间梦蝶的感觉,只是为回忆陶渊明爱菊、赏菊的风雅。

睡去以后,心思随着南归的大雁远去,美梦却被蟋蟀的鸣叫声每每惊醒。

醒来以后,我的幽怨还能找谁去诉说?只有把无限的情思寄托于衰草寒烟。

注释秋酣一觉清:秋菊酣睡,梦境清幽。

“和云”句:唐代张贲以“和霜伴月”写菊,兹换一字,以写菊花梦魂高飞;以“不分明”说梦境依稀恍惚。

⑶登仙”句:说梦魂翩跹,仿佛成仙,但并非是羡慕庄间变作蝴蝶。

庄周梦中化蝶事见《庄间·齐物论》。

这里引“庄生蝶”是为了点“梦”。

忆旧:实即“梦旧”,诗题中“梦”字句中不出现是咏物诗技巧上的讲究。

寻盟:表示结交友好,语出《左传》。

这一联构思或受元代柯九思“蝶化人间梦,鸥寻海上盟”诗句的启发。

故故:屡屡,时时。

赏析:此诗是写菊花之梦,也是写咏菊者之梦。

因写梦境,故用扑朔迷离的笔法。

菊花在酣梦中进入和云伴月的佳境,去寻高朋结良盟。

但遇种美妙的境界常被打断,因之产生种种懊恼和幽怨。

因为林黛玉的孤傲是做出来给人看的,因此她的《菊梦》和《咏菊》《问菊》一样,也比较扭曲:“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她做遇个梦,不是为了羡慕庄周人与自然合为一体的纯然感觉,只是为了效仿陶渊明,作一作能博取美名的清高秀。

总而言之,林黛玉的清高正如遇些菊花诗一样,是刻意装出来的。

是在明知“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的情形下,而刻意效仿出来的。

目的只是为了抒发自己小文人式的对世俗名位的求之不得的哀怨,并同时博取清高的美名和旁人的同情。

14古文二则

14古文二则

*14、古文二则(菊)[教学目标]1、学习古文《菊》,了解内容,知道菊花的香味、形状、颜色和性格。

2、借助注释,能将古文《菊》翻译成现代文。

3、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

1、师:中国古代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最灿烂的文化之一,许多名句名篇,流传至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两则古文。

文章虽短小,内容却十分丰富。

板书课题:*14、古文二则齐读课题。

2、师: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古文,《菊》。

(1)板书:菊(2)师:秋天,花中的佼佼者当属菊花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它的美。

媒体出示菊花的图片。

(3)师:谁能描述一下你眼中的菊花呢?3、师:那么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菊花的呢?我们一起打开课本来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

1、媒体出示课文: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2、师范读课文。

师领读课文。

3、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

4、交流。

(1)指名分句读。

先注意读准字音,再注意句子的停顿。

媒体出示:赭、惟、爪(多音字)的读音。

(2)同桌互相读。

(3)齐读。

三、研读课文。

1、师:自由读课文,对照注释或借用字典,自己先试着理解一下这则古文的意思。

2、出示第一句: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1)读一读句子,对照注释,理解关键字的意思。

媒体出示:溢:流出、散发出。

(2)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菊花盛开,四处飘散着花的清香。

)(3)齐读句子。

3、出示第二、第三句: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

(1)读一读句子,理解关键字的意思:媒体出示:其:它的。

或:有的。

赭:红褐色。

(2)试着连起来说一说句子的意思。

(菊花的花瓣像丝线,像蟹爪。

花的颜色有的黄,有的白,有的红褐色,有的是红色的,种类非常多。

)(3)出示图片,感受一下菊花的花瓣如丝线,如蟹爪,菊花的颜色各种各样。

再说一说,菊花还有哪些形状呢?(4)齐读句子。

小古文菊断句

小古文菊断句

小古文菊断句
古文二则《菊》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1.用“|”给上文断句。

菊花盛开| 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 如爪|其色或黄或白| 或赭| 或红、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即降|百花零落| 惟菊独盛|
2.你知道下面的字在文中的正确读音吗?请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溢(yì)爪(zhuǎ)耐(nài)
3.请你写出下面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1)清香四溢:(流出、散发)。

(2)其瓣如丝(它的)
(3)或黄(有的)
(4)惟菊独盛:只有。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瓣如丝如爪。

它的花瓣呈丝状或是蟹爪状。

(2)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
它的颜色有的是黄的,有的是白的,有的是红褐色的,有的是红色的,种类很多。

菊李渔文言文翻译

菊李渔文言文翻译

菊李渔文言文翻译1. 菊.李渔阅读答案文言文《菊》李渔翻译:菊花是秋天里的牡丹、芍药。

它们在品种繁多这一点上相同,在花色齐全这一点上也相同,在花期持久这一点上,菊花还超过了牡丹和芍药。

自古以来种植方面的书,讲述其他的花都很简略,唯独在讲述牡丹、芍药和菊这三种花时很详细。

人们都说这三种花可以等量齐观、平起平坐,我偏偏认为它们截然不同,区别就在前两者是大自然造出来的,后一个是人工造出来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牡丹、芍药的美,全都依靠自然,而不是人创造的。

种植这两种花,不过冬天施点肥,夏天浇点水,如此而已,再也不用费什么劲了。

当其开花的时候,色彩烂漫,绝不因为人对它投入的精力少而减弱它的娇美和色彩啊。

菊花的美,却大部分依靠人力,较少依靠自然。

种菊花的人,在它还没有种到土里之前,就要承担选种和碎石治土的工作,菊花种到土里,还有一些插标记、做记录的事情要做。

花还没有发芽破土之前,就已经耗费了相当的人力。

但是真正的辛苦劳累却在分秧栽种之后才开始,防旱啦,防涝啦,摘头啦,掐叶啦,去蕊啦,接枝啦,捉虫子、挖蚯蚓、防止病虫害啦,这都是在花还没开的时候,费尽人力,期待老天爷让花开得尽如人意。

到花有了骨朵而又没开之前,还要时刻惦记防止雨淋、霜打,勤勤恳恳地束枝系蕊给花造型,不嫌劳苦和麻烦,不分昼夜地给花浇水,辛辛苦苦地一朵一朵地给花上色,这一切地辛苦劳累,都是为了用人力来弥补自然的不足。

为了菊花,种花的人从春天到秋天,从早上到晚上,没有一刻能休息。

一定要这样,菊花才能长得丰满、艳丽,堪称美观,不然的话,就长相萎琐的野菊花没什么两样,只有装点篱笆的份儿。

如此说来,菊花的美并不是大自然造就的,而是靠人雕琢出来的。

既然是人的力量,却要归功于自然,把菊花与牡丹、芍药这两种不用花费辛劳的花同样对待,这不是是非不分、公私不明吗?我知道掌管花开花谢、暗中评判,从而决定哪种花好、哪种花坏的,一定是花神。

自从有菊花以来,高人雅士无不竭力赞美它,我却反其道而行,并不是我非要跟陶渊明作对。

《菊》原文及翻译赏析

《菊》原文及翻译赏析

《菊》原文及翻译赏析《菊》原文及翻译赏析《菊》原文及翻译赏析1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翻译秋风飒飒摇动满院菊花,花蕊花香充满寒意,再难有蝴蝶飞来采蜜。

若是有朝一日我成为了司春之神,一定要让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

注释飒飒:形容风声。

蕊:花心儿。

青帝:司春之神。

古代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住在东方,主行春天时令。

报:告诉,告知,这里有命令的意思。

鉴赏唐末诗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

”(《歌风台》)古往今来,却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

自从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

黄巢的菊花诗,却完全脱离了同类作品的窠臼,表现出不同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飒飒秋风卷地而来,满院菊花瑟瑟飘摇。

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

“西风”点明时节,逗起下句;“满园”极言菊花之多;说“栽”而不说“开”,是避免与末句重韵,同时“栽”字本身也给人以一种挺立劲拔之感。

写菊花迎风霜开放,以显示其劲节,这在文人咏菊诗也不难见到;但“满园栽”却显然不同于文人诗中的菊花形象。

无论是表现“孤标傲世”之情,“孤高绝俗”之态或“孤孑无伴”之感,往往脱离不了一个“孤”字。

黄巢的诗独说“满园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

菊花迎风霜开放,固然显出它的生命力,但时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却是极大的憾事,在飒飒的秋风中,菊花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不像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浓香竟发,因此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了。

在旧文人的笔下,这个事实通常总是引起两种感情,孤芳自赏或怀才不遇。

作者的感情有别于此,在他看来,“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他自不免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不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古文二则(菊)
[教学目标]
1、学习古文《菊》,了解内容,知道菊花的香味、形状、颜色和性格。

2、借助注释,能将古文《菊》翻译成现代文。

3、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借助注释,能将古文《菊》翻译成现代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

1、师:中国古代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最灿烂的文化之一,许多名句名篇,流传至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两则古文。

文章虽短小,内容却十分丰富。

板书课题:*14、古文二则
齐读课题。

2、师: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古文,《菊》。

(1)板书:菊
(2)师:秋天,花中的佼佼者当属菊花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它的美。

媒体出示菊花的图片。

(3)师:谁能描述一下你眼中的菊花呢?
3、师:那么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菊花的呢?我们一起打开课本来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

1、媒体出示课文: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2、师范读课文。

师领读课文。

3、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

4、交流。

(1)指名分句读。

先注意读准字音,再注意句子的停顿。

媒体出示:赭、惟、爪(多音字)的读音。

(2)同桌互相读。

(3)齐读。

三、研读课文。

1、师:自由读课文,对照注释或借用字典,自己先试着理解一下这则古文的意思。

2、出示第一句: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1)读一读句子,对照注释,理解关键字的意思。

媒体出示:溢:流出、散发出。

(2)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菊花盛开,四处飘散着花的清香。


(3)齐读句子。

3、出示第二、第三句: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

(1)读一读句子,理解关键字的意思:
媒体出示:其:它的。

或:有的。

赭:红褐色。

(2)试着连起来说一说句子的意思。

(菊花的花瓣像丝线,像蟹爪。

花的颜色有的黄,有的白,有的红褐色,有的是红色的,种类非常多。


(3)出示图片,感受一下菊花的花瓣如丝线,如蟹爪,菊花的颜色各种各样。

再说一说,菊花还有哪些形状呢?
(4)齐读句子。

4、出示第四句: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1)读一读句子,说说你理解了哪些字的意思,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呢?
媒体出示:耐:受得住,禁得起。

既:已经。

降:降临。

零落:凋零。

惟:只有。

(2)同桌互相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再大家交流。

(菊花生性能够耐得住严寒,厚
重的霜已经降临,百花都凋谢了,只有菊花独自盛开。


(3)人们之所以爱菊花,不仅是因为它的美丽,还因为什么呢?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吗?
(4)师小结:是啊,严霜降临,百花凋零,菊花却傲然盛开,真是具有不畏严寒的精神。

(5)齐读句子。

四、齐读全文,小结复习。

1、齐读这则古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菊花的?
板书:香味形状颜色性格
2、师引读全文,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则古文的意思。

媒体出示:
菊花盛开,它的香味()。

它的花瓣()。

它的颜色()。

菊花本性(),严冬,当霜冻降临时,()。

3、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这四个方面来背一背这则古文呢?
学生背诵。

4、师总结:短短的几句话,却写出了菊花的清香四溢、形状各异、色彩丰富、品格高尚,也道出了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喜欢菊花的原因。

五、拓展作业。

1、自古以来,有许多诗人,文学家曾写过关于菊花的诗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媒体出示:
咏菊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2、布置作业:
(1)背诵古文《菊》。

(2)积累描写菊花的诗句。

板书:
*14、古文二则

香味
形状
颜色
性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