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资料

合集下载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程(全)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程(全)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程初高中物理衔接教程第一章如何学习高中物理一、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

可用十六个字形象描述:宇宙之谜、粒子之微、万物之动、日用之繁。

宇宙之谜是研究宇宙的过去、现状、未来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宇宙资源,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霍金是我们研究宇宙的代表人物。

粒子之微就是我们不紧紧要在宏观尺度上研究物质的运动,还要在我们看不到的微观世界研究物质的运动,比如现在提出的纳米技术,是在10-9m的尺度上研究物质运动。

万物之动说的是万事万物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日用之繁意思是物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物理学的两个重要特点:1.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2.物理学是现代技术的重要基础并对推动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与高中物理的区别:(一)初中:浅显知道一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1、机械运动:重点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

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二力平衡条件,同一直线二力合成,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2、密度;压强(包括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

);浮力3、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功、功率;能量和能4、光: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凸透镜成像规律5、热学:包括温度、内能6、电路的串联并联、电能、电功;磁场、磁场中的力、感应电流(二)高中:1、加深理解:Example1:初中——只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高中——要知道力是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Example2:初中——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告诉我们闭合导线切割磁感线会产生感应电流高中——要知道怎么切产生感应电流的大小方向等规律有楞次定律,左右手定则。

2、扩大范围:力学(42%)、电学(42)、热学(6%)、光学(5%)、原子物理(5%)(1)力学主要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重点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和机械能。

Example1:我们要研究游乐场中的“翻滚过山车”是什么原理。

Example2:我们要研究要用多大速度把一个物体抛出地球去,能成为一颗人造卫星?(2)电学:主要研究电场、电路、磁场和电磁感应。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讲义(全集)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讲义(全集)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讲义(全集)第一章:引言本讲义旨在解决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之间的衔接问题,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物理研究阶段。

通过本讲义,学生将能够理解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之间的连贯性,并且能够在高中物理研究中建立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初中物理回顾本章将概述初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和概念。

学生将回顾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了解这些知识在高中物理研究中的重要性。

2.1 力学回顾在这一小节中,学生将复力学的基本概念,例如速度、加速度、力的作用等。

学生还将通过题进行实际应用。

2.2 热学回顾这一小节将回顾初中热学的主要概念,如温度、热传导、热膨胀等。

学生将通过实例了解这些概念在高中物理研究中的延伸应用。

2.3 光学回顾在这一小节中,学生将回顾光学的主要概念,如光线的传播、反射、折射等。

学生将通过示意图和实验理解这些概念的实际应用。

2.4 电学回顾本小节将回顾初中电学的基本概念,例如电流、电压、电阻等。

学生将通过电路图和题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第三章:初高中物理知识的延伸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研究一些初中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中的延伸应用。

重点将放在初中物理知识与高中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扩展。

3.1 力学延伸学生将研究初中力学知识在高中物理中的深入应用,如动量守恒、万有引力等。

3.2 热学延伸本小节将探讨初中热学知识的扩展,如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等。

学生将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来理解这些概念。

3.3 光学延伸在这一小节中,学生将研究初中光学知识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如光的干涉、衍射等。

学生将通过模拟实验来加深对这些现象的理解。

3.4 电学延伸本小节将介绍初中电学知识在高中物理中的延伸应用,如电磁感应、电路分析等。

学生将通过实际案例来理解这些概念的实际应用。

第四章:高中物理研究建议本章将给出一些建议,帮助学生在高中物理研究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学生将了解高中物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并得到研究方法指导。

4.1 研究重点在这一小节中,学生将了解高中物理研究的重点知识点,并学会分配时间和精力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初中到高中物理衔接教案

初中到高中物理衔接教案

初中到高中物理衔接教案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变化,为
高中物理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为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之间的关系。

二、复习初中物理知识(10分钟)
通过提问或者小测验的方式复习学生在初中学到的物理知识,包括力、运动、能量等内容。

三、讲解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区别(15分钟)
讲解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区别,包括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的不同,以及高中物理中新增
加的知识点。

四、讨论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联系(15分钟)
引导学生分析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之间的联系,看看初中物理知识如何在高中物理中延伸
和拓展。

五、小组讨论和展示(10分钟)
让学生分组讨论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关系,并展示他们的思考结果。

六、回顾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衔接,以及如何做好过渡。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练习或者思考题,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评价方法:通过学生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以及课堂讨论的结果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拓展延伸:让学生自主学习更多有关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知识,扩大他们的物理知识面。

初高中物理衔接课教案模板

初高中物理衔接课教案模板

初高中物理衔接课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2.掌握初中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3.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内容:
1.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主要学科内容和研究对象;
2.初中物理知识在高中课程中的延伸和深化;
3.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理解。

教学重点:
1.初高中物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2.初中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初高中物理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2.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初中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学方法:
1.讲授结合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
2.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观点;
3.实例讲解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物理学科内容的理解。

教学准备:
1.案例分析的教学材料;
2.课件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引入一个案例分析,引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2.讲授:讲解初高中物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以及初中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3.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案例分析中的问题,并结合实例加深理解。

4.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

5.作业:布置相关练习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初高中物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提高了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后续教学应继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物理学科的知识
和应用。

初中和高中物理衔接教案

初中和高中物理衔接教案

初中和高中物理衔接教案一、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初中和高中物理的联系和差异。

2. 掌握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为高中物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物理思维。

二、教学准备:1. 课件:包含初中和高中物理知识点的对比,方便学生理解。

2. 实验器材:根据教学内容准备好相应的实验器材。

3. 课堂活动: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培养学生思维的课堂活动。

三、教学过程:1.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联系和差异(10分钟)- 通过课件或简短的讲解介绍初中和高中物理的联系和差异,比如知识深度、内容难度等方面的不同。

-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之间的延续和衔接关系。

2. 复习初中物理知识(20分钟)- 回顾初中物理的一些基础知识点,如力学、热学、光学等内容。

- 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

3. 高中物理知识点的引入(30分钟)- 介绍高中物理的基础知识,如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等。

- 通过示意图、实验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

4. 案例分析与课堂讨论(20分钟)- 老师提出一个物理问题案例,让学生运用初中和高中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物理思维。

5. 实验操作与总结(20分钟)-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运用初中和高中物理知识进行实验操作。

- 学生完成实验后,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1. 复习初中物理知识,巩固基础。

2. 阅读相关物理教材内容,预习高中物理知识点。

3. 完成相关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对初中和高中物理之间的联系有了初步了解,掌握了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为高中物理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时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物理思维。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物理学习。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
引言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旨在帮助学生顺利过渡从初中物理到高中
物理的研究。

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在内容和难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有必要设计一套衔接教材,以便学生能够平稳地适应新的研究
要求。

内容概述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复初中物理基础知识:衔接教材的第一部分应该是对初中物
理已学内容的复,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等基本概念和定律的回顾。

2. 引入高中物理新概念:教材的第二部分应该引入一些高中物
理的新概念和知识点,例如电磁学、近代物理等内容。

这帮助学生
预和了解高中物理的一些基本观念。

3. 包括例题和题:衔接教材的第三部分应该涵盖一些例题和题,以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有助于巩固他们的理
解并提高解题能力。

设计原则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渐进性:教材的难度应该从初中物理的程度逐步过渡到高中
物理的水平,确保学生能够平稳地适应新的研究要求。

2. 实用性:教材中的例题和题应当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实际问题
相关,能够帮助他们发现物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综合性:教材应该综合运用不同章节的知识点,使学生能够
将所学的不同概念和定律整合起来解决问题。

4. 轻松愉快:教材的语言应该简洁明了,综合使用文字、图表、图像等多种形式,以提升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结论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对于学生顺利过渡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内容设计和教学原则的遵循,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概述初中和高中物理是紧密衔接的,初中阶段为高中物理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因此,合理规划初高中物理教学,有助于学生顺利过渡并提高研究效果。

教学内容的衔接初中物理主要涉及力学、光学、电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而高中物理则更深入地探讨了这些知识点。

为了实现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清晰的教学大纲:将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和高中物理教学内容进行对接,明确各个知识点的关联和重要性。

2.进行系统性的知识总结:在初中阶段结束时,对各个知识点进行系统性的总结,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为高中研究做好准备。

3.强化实验教学:在初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规律,同时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教学方法的衔接初高中物理教学方法的衔接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方法建议:1.引导学生主动研究: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主动研究意识,帮助他们建立自主研究的能力和惯。

高中阶段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2.融入实际应用:将物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明白物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研究兴趣,并增强研究动力。

3.多样化的评估方式: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如笔试、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多个方面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促进研究的全面发展。

教师角色的衔接初中和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也有所不同。

为了实现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协同备课:初中和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定期协商备课,了解彼此的教学进程,确保教学内容的衔接和连贯性。

2.继续专业发展:教师可以继续深化自己的物理知识,了解高中物理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学科发展趋势,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研究。

3.提供个性化辅导:了解每个学生的研究情况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路径。

结论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案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案

20XX年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案很多刚入高中的同学,学习物理的时候感觉很不适应,因为高中物理与初中相比,内容更加丰富,难度也随之加大,对能力要求也会更高,需要同学们的灵活性。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案一、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

这个台阶存在于物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上。

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

初中物理练习题,要求学生解说物理现象的多,计算题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

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象初中那么紧密。

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

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不,觉得高一物理难学。

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高初中的物理学习台阶;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我们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

1.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

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所容纳,需要改变原有模工或另建新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

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

初高中物理衔接课教案模板

初高中物理衔接课教案模板

初高中物理衔接课教案模板正文:随着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学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会大幅提升,特别是在物理这门科学课程上。

为了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物理的学习环境,设计一份高效的初高中物理衔接课教案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份精心策划的初高中物理衔接课教案模板范本,旨在为教师们提供一个实用的教学参考。

一、教案目标明确化在制定教案时,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教学目标。

这些目标应当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具体到物理学科,就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物理概念和原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以及激发对物理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的有序衔接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重初高中知识点的衔接。

例如,可以从回顾初中所学的力和运动的知识入手,逐步引入高中物理中的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等概念。

在此基础上,通过举例和实验,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具体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新知识。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衔接课上,可以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在教案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

这些资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物理现象,还能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五、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初高中物理衔接课上,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小测验和期末考试等。

这样的评价体系既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六、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案中应包含相关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

通过分析真实世界中的物理问题,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结而言,这份初高中物理衔接课教案模板范本的核心在于确保学生能够平滑地从初中物理学习过渡到高中物理学习。

初高中衔接物理教案

初高中衔接物理教案

初高中衔接物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引力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引力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引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答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引力的概念和特点;
2. 引力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引力的计算方法;
2. 引力的应用问题解答。

四、教学准备
1. 教材:初中物理教科书、高中物理教科书;
2.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实验弹簧、小球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牛顿引力定律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引力的存在和作用。

2. 讲解:讲解引力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引力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3. 实验:设计相关实验,让学生通过测定不同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来感受引力的存在和作用。

4.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引力的计算方法。

5.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引力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并展开相关讨论。

6. 总结:总结引力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强化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引力的概念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引力的计算方法解答相关问题。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更多案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引力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刍议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一直是中学物理教学的薄弱环节,同时也是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

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工作有利于深化素质教育,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意义重大。

一、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原则(一)教学的科学性原则教学的科学性是进行教学衔接的保证,特别是初中教师更应注意。

刚接触物理的学生会有较高的兴奋性,较强的新鲜感,很容易引起先入为主的现象。

如果对教材内容过于简单化、庸俗化,甚至歪曲了科学知识的本意,学生一旦形成错误观点将很难予以纠正。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求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理解教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要始终贯彻这一原则,使它成为教学衔接的纽带。

例如:在学习摩擦生热的原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冬天人们常用摩擦两手来驱寒,砂轮打磨物品时会溅出火花等生活事例,到了高中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摩擦力会做功,机械能一般会减小了。

(因为其中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了)。

再比如摩擦力的作用效果到底是阻力还是动力,很难抽象思维出来,若联系人走路、传送带工作、汽车刹车等实例,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自然降低了学习台阶。

另外,初高中的电学部分都很容易和实际相结合,家庭电路设计,楼梯开关的原理,参观变电所、供电局等都极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应用知识能力。

(三)直观性原则这是由学生认知规律和思维发展规律决定的。

通过直观感知,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记忆、运用所学知识。

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观察力、注意力和科学思维都起到积极作用。

借助实验、实物、挂图、模型及多媒体电教技术等直观手段,并充分发挥言语直观的作用,不断刺激学生感官,维持学生较强的兴趣。

直观教学的衔接作用还表现在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选择有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发展的教具,使学生不断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

(四)启发性原则学习都是外因通过内因来起作用的。

教学时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从主观上降低衔接的难度。

如何做好初中、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如何做好初中、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题 、力 的合成与分解 中的分力与合力 的
相 互 关 系 、 由落 体运 动 的模 拟 试 验 、 自 弹
中注意 帮助学生提高思维 能力 ,在 “ 学 会” 的过程 中逐步“ 会学 ”逐步 提高 自己 , 的理解能 力 、 推理能力 、 分析综合 能力 , 尤其是获取知识的能力。 要让学生做 到,
往, 就会 积 重 难 返 。
内通过的路程 。 到高中时 , 教师应讲 清楚 这个定义是对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而言
的 , 变速 直线 运 动 , 样 定 义 的速 度 只 对 这 能 是 平 均 速 度 。教 师 在 教 学 时 应 该 心 中
初 中学生到高 中学 习时往往思维方
法 跟 不 上 ,这 就 需 要 教 师 在 平 时 的教 学
跟 初 中教 材 在 语 言 、 法 、 维 特 点 等 方 方 思
道习题摆 在面前 ,首先 要仔细解读题 目所叙 述的物理 现象 ,认 真思考题 目所
集书刊上的资料 ,上 网查询并下 载有关
现代科技 应用和发 展前景 的专题资料 , 定期 以科 普专栏 的形式提供 给学生 , 让 学生感到物理就在 身边 ,与他们 的生 活 息息相关 ; 还可开展小制作 、 小发 明活动 和校本课题研究活动 ,培养 提高学生的
严密发展到 比较严密的。 例如 , 在初 中物 理教材 中,速度定义为物体在单位 时间
开展丰富的科技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 ,运用多媒体技术能 帮助学生理解 问题 , 降低学 习难度 , 这对 于相对来说较为抽象的高 中物理知识学 习更是如此 。例如 ,高一物理的追击 问
错而不敢开 口, 否则 , 自己的问题不能被 老 师发现 , 问题就难 以得 到解决 , 长此 以

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在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许多学生认为物理难学,尤其是女生更是觉得一学物理就头疼,而导致原来在初中的物理优秀生变成了高中的物理弱科生,那高一物理教师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呢?如何才能让学生完成由初中到高中的过渡,进入高中的物理学习呢?一、高一物理教师要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着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点时;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就会形成教学难点。

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深刻,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思维水平了解清楚,在会形成教学难点之处,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中间要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达到目标;并在中途经过思维加工,使部分新知识先与原有知识结合,变为再接受另一部分新知识的旧知识,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

”所以,高一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二、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

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

在衔接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

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来龙去脉。

讲授物理规律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

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力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动量和冲量,动量和动能,冲量和功,机械能守恒与动量守恒等,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

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初高中物理完美衔接教案

初高中物理完美衔接教案

初高中物理完美衔接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完整掌握初中物理知识,为进入高中物理学习打好基础。

2. 帮助学生了解初中与高中物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1. 回顾初中物理知识,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基础内容。

2. 引入高中物理相关概念,如牛顿力学、电磁学、热力学、光学等。

3. 分析初中与高中物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学习的延续性和进阶性。

教学步骤:1. 第一阶段:回顾初中物理知识- 复习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如牛顿三定律、功率、电阻等。

- 练习相关例题,巩固基础知识点。

2. 第二阶段:引入高中物理知识- 引入高中物理的相关概念,如动力学、电路分析、热力学律等。

- 分析初中与高中物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习的延续性和进阶性。

3. 第三阶段:实践应用与拓展- 给学生提供实践应用的机会,让他们通过实验和探究,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 拓展知识点,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1. 旁征博引法:引导学生从已学知识中找出与高中物理相关的概念和规律。

2.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和规律。

3.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发现物理知识的应用场景和实际意义。

教学评价:1. 考查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

2. 评价学生对高中物理相关概念的接受和理解程度。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提供个性化评价和指导。

通过这份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初高中物理的过渡,了解物理学习的延续性和进阶性,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掌握物理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物理初高中衔接课教案

物理初高中衔接课教案

物理初高中衔接课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2. 帮助学生掌握高中物理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 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的联系与差异。

2. 高中物理的基础概念和解题技巧。

教学内容:1. 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的联系与差异:- 探讨高中物理相对于初中物理的学科深度和广度。

- 分析高中物理对于数学和逻辑推理的要求。

- 比较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的实验性质和实验要求。

2. 高中物理的基础概念和解题技巧:- 引入高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如力、功、能量等。

- 分析高中物理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 演示高中物理题目的解题方法,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并引出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的联系与差异。

2. 探究:通过讨论和举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高中物理的基础概念和解题技巧。

3. 实践:让学生完成一些高中物理的简单题目,加深其理解和掌握。

4.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高中物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的联系与差异。

2. 学生能够独立解答一些基础的高中物理题目。

3. 学生表现出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扩展活动:1. 鼓励学生参加物理学科的竞赛和实验活动。

2. 带领学生进行一些高中物理实验,加深其对物理学科的理解。

3. 定期组织物理学科讨论会和研究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的差异性展开,通过对比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过渡到高中物理学习阶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水平,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谈如何在物理教学解决好初高中的衔接

谈如何在物理教学解决好初高中的衔接

谈如何在物理教学解决好初高中的衔接初中物理重在定性研究,所研究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而且多数是单一的、静态的。

教学要求以识记为主,学生只要能回答“是什么”即可。

而高中物理研究的对象就比较复杂且抽象,通常要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

教学要求重在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由现象追溯物理规律;由物理过程寻求定量关系。

这就要求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分析、推理、概括等思维能力;有较强的数学运算和文字表达能力;以及有与之对应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这对于只有形象思维或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但尚处于经验型的高一学生来说,无疑是要求上一个高的“台阶”。

学生怎样学?教师怎样教?这个“衔接关”和“台阶”是历年来高一物理教师深感棘手的问题。

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和认识。

一、努力平缓初、高中物理教学台阶,细心衔接初、高中物理知识结点现行教材在降低物理难度问题上都做了很大的努力,在知识内容的设置和能力要求上也做了大幅度的调整,使得这个“台阶”从教材上趋于平缓,为实现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铺平了道路。

但由于高中物理本身的客观难度,决定了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是多方面的,就教学准备而言,应注意以下细节:1.研究、比较初、高中教材特点,准确把握物理知识上的“连结点”和“间断点”。

所谓“连结点”是指初中已零星学过的、定性的,到了高中要进一步拓宽的知识;例如:重力、弹力、二力平衡等。

所谓“间断点”是指初中未学过,但学生已有所感触的知识。

如: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独立性原理等。

把握了“连结点”就能实现知识的自然衔接和拓宽;明确了“间断点”,就能及时填补,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排除学习过程中的障碍。

2.调查、分析学生关于物理知识的“前概念”和学习物理的“前习惯”。

学生头脑里已存在的,对某一物理现象的认识叫“前概念”;学生在初中养成的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叫“前习惯”,摸清了“前概念”与“前习惯”就为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及时矫正错误概念和不良学习习惯提供了可靠依据。

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及对策

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及对策

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及对策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及对策引言: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基础,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1.知识点选择不合理初中物理教学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基础知识和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上,而高中物理教学则更加注重对知识的深入和拓展。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学校的初中物理教学内容过于充实,与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有所重叠,而有些关键性的知识点却没有涉及到。

这导致学生在升入高中后,难以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2.教学方法不协调初中物理教学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普及和直观规律的探索,通常采用实验、观察和实践等直观的教学方法。

而高中物理教学则更加注重对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构建,需要学生进行理论分析和模型推导。

由于初、高中的教学方法不协调,导致学生在初中习惯于直观学习的情况下,很难适应高中物理的抽象思维要求。

3.体系结构不连贯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相对独立,没有很好地与高中物理教学形成连贯的体系结构。

而高中物理教学更加注重知识的延伸和纵深,需要学生对初中的知识进行拓展和扩展。

如果没有连贯的教学体系,学生很容易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出现知识漏洞,影响学习效果。

二、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对策1.合理安排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初中物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兴趣,重点放在基础知识和物理实践上。

初中教师应该根据高中物理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合理安排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确保有利于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物理学习。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初中物理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思考物理现象背后的原理和规律。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物理学习的要求。

谈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谈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 江西 黄 先 利
教学 方法激 发学 生兴趣 的 同时 , 师 还应 重 视 教 学起 教
物 理是一 门重 要 的基础 学 科 , 对学 生 树 立正 确 的
点 的适 当降低 . 例如在 恒力 做功一 般 表达 式 推 导 的教 学 中 , 者 笔
先让 学生 回忆 、 考对 于功 的认 识 , 根 据 学 生 的反 思 并
思想 价值 观念 和培 养科 学素 养 有 着重 要 的作 用 . 而 然
当学生从 初 中升入 高 中后 , 初 高 中物 理 教 学跨 度 过 受
大 的影 响 , 难 快 速 适 应 高 中 阶段 的物 理 学 习 , 少 很 不
馈信 息进 行总结 , 出做 功 的图 表板 书 , 后设 问 : 作 然 力

综 上所述 , 高 中物 理 教学 存 在 学生 心 理 和教 学 初
内容 、 与学方 法 上 的跨 度 , 师 必 须 遵 循 教 育 心 理 教 教
物理 兴趣 小组 , 引 导他 们 在 生 活 中发 现 物 理 知 识 , 并 用物 理知识 解决 生活 问题 . 如 笔者 指 导学 生 用 饮 料 例
瓶等 生活 中常见 的物 品巧 做 物理 实 验 , 汉加 深 了学 不
生 对物 理知识 的理 解 , 还养 成 了爱 思 考 的好 习惯 , 对 学 生 日后 的学 习 和成长大 有裨 益.
移方 向的夹 角 计 算 力所 做 的功 ? 同 时绘 图并 根 据 学 生解 答情 况进 行 点 拨 : 力 分 解 成 为 两 个 分 力 , 将 一个 分力 与位 移 同 向 , 一个 分 力 与 位 移 垂 直 , 可 以推 另 便
导 出恒力 做 功 的 一般 表 达 式 . 后 进 一 步 结 合 实 例 , 之 让 学生 加 以运 用 , 选 用 9 。1 0等 特 殊 角 , 温 习 先 0 、2 。 以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一、初中和高中物理教学相衔接分析1、教材方面(1)初中课本重现象,要求学生知道的内容多,需要了解的知识少。

认知特点为定性分析多,定性分析少。

高中内容也是力、热、光、电。

重现象的本质,研究的现象较为复杂抽象。

(2)初中物理难度小,趣味性浓。

通过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简单的物理规律,形象具体易于接受。

高中物理重视理论上的分析推导。

数学工具的应用更加明显。

不仅有算术法、代数法、而且要运用函数图象和极值等数学方法来研究物理现象和过程。

(3)、中考试题避开偏、难、繁以应用为主。

高考由于受选拔人才的客观因素制约,在实际教学中,难度降不下来,因而使高初中的衔接更困难。

2、教学方面初中物理教学内容要求低,以观察实验为基础。

教师注重教学的趣味性、知识的认知性。

课堂密度小,进度慢。

有时间对重点概念规律反复讨论,便于学生掌握重点。

习题类型少变化少,学生的学法和学习习惯大多为接受学习。

高中阶段教学进度快,课堂教学密度大。

常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

要求学生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设、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

高中物理题型更是复杂多变,单靠对概念规律和公式的死记硬背解决不了问题。

在教学中必须对比、归纳、总结,让学生在对比中掌握同类问题的共性。

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使问题简化经常只考虑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模型。

比如质点模型的建立,使学生逐渐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放法。

多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在遇到具体问题时,也能勾勒出具体的物理情景帮助解决问题。

3、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初中物理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形象思维基础上的,对抽象思维的能力要求不高。

由于物理教学的阶段性,学生在初中学到的不少物理知识有局限性和不严密性,这些知识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

比如初中学习压力时,经常遇到的是水平状态下的情形,结果学生形成“压力一定等于重力”的思维定式。

对学生高中物理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高中物理教材中,要建立大量的物理理想模型。

初高中物理衔接课件:初高中物理衔接课件3【2024版】

初高中物理衔接课件:初高中物理衔接课件3【2024版】
用理想化的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就是要将复杂问题加以简化,建立起反应研究 对象本质和规律的模型——物理模型。
模型教学策略的研究——模型意义
• 科学家利用物理模型——研究物理: • 教育家利用物理模型——编拟试题。 • 因此,物理教学的核心问题就突出表现在
由具体到抽象的“建模过程”和由抽象到 具体的“物理模型运用”利用物理模型规 律去分析和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物理实验教学的意义
1.实验教学能为学习物理概念与规律 提供符合认识规律的环境
2.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 趣与求知欲望
3.实验教学是发展学生能力和技能的 重要途径
4.实验教学有利于使学生掌握科学研 究方法
5.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 学作风和道德素养
中学物理实验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及成
功的关键
3-2、 选修3-3、选修3-4、选修3-5 ◆ 五大板块 :力学、电学、光学、 热 学、原子物理学;
◆ 十七个单元切块 131个考点.
基础知识
重力 弹力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万有引力
库仑力 电场力 安培力
洛伦兹力
力学体系
动量守恒 机械能守恒
匀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 运动 过程 模型
平抛运动 圆周运动
热学实验
力学 实验
静电学 实验
中学物理实验课 教学的主要内容
光学实验
电磁学实 验
原子物理 实验
模型:一种理想化的实 物、状态或物理过程。
模型教学策略的研究—模型概念
哲学理论告诉我们:
在影响事物存在的运动变化的各种因素中, 必定有起支配作用的因素,暂时忽略次要因素, 抓住主要因素,才能突出和发现事物的本质规 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昔日很多在初中物理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高一就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于是大声疾呼“物理物理,真是无理”。

高一物理难,难就难在初高中物理衔接出现的“台阶”。

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化“台阶”为坦途;如何使学生在初中阶段获得物理学习后续发展的能力,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我们初中物理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台阶”产生的原因,并阐述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一些方法。

一、台阶产生的原因分析1、定性介绍向定量研究的过渡使学生学习产生陡度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

而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复杂的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

例如初中学习力的知识,我们只是对单个物体受力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而高中物理对物体受力分析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物体受一个力,而要考虑的是多个物体受多个力作用,且不一定是平衡状态,因而问题较为复杂。

2、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使学生思维产生断层在整个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阶段。

初中生的思维与高中生的思维是不同的。

初中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他们往往要借助生活中的亲身感受或习惯观念等进行思维活动。

因此定性的感性知识多,定量的理性的逻辑内容少,符合初中学生的思维规律。

这种思维是属于较低的思维,其由物理感觉引成的物理概念是直接的、经验性的、浅层的。

而高中学生的思维则要形成抽象思维,属于理论型。

对高中学生要求能够利用理论做指导来归纳整合各种事实材料,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程序,利用判断推理等手段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并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

3、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由于初中物理内容少,问题简单,讲解例题和练习多,课后学生只要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稍加复习和总结,就能很轻松得获得较理想的成绩。

进入高中后,高中物理内容多、难度大,逻辑强,而且知识之间有关联,而有的同学还以老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还有的同学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听课方法,上课听不懂,跟不上,穷于埋头做笔记,不得要领,不能很好的理解知识,因而学生就感觉到物理深奥难懂,从而心理上造成对物理的恐惧。

二、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一些措施1、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求知欲望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

对于十四五岁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新事物的渴求心理和好奇心是成人所不能比的。

这也是我们解决难题所必须利用好的积极心理因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一种与学习知识相联系的气氛中去,使学生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学习“蒸发与沸腾”时,学生对液体在沸腾时虽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似有迷惑。

老师可举一张纸问:“这张纸放到点燃的酒精灯上,会燃烧吗?” “会”。

“那用这张纸折成一只盒子放在灯上会不会燃烧?” “当然会” 教师将纸盒里装满了水,待纸盒湿透了,倒出水,放到点燃的酒精灯上,结果纸盒没有烧起来。

学生说:“这有什么稀奇,纸盒湿了当然不会烧起来。

” 教师追问:“为什么纸盒湿了就不会烧起来呢?此时的学生已处于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思维异常活跃,迫切等待问题的解答。

教师此时趁热打铁,稍加提醒:纸盒里的水烧开后继续吸热温度会上升吗?此时同学们如梦初醒。

原来“烧不着的纸盒”是里面的水在起作用,由于水沸腾后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而且此时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纸盒就不会浇着。

为了使学生有更深刻的体验,可布置课外小实验:“烧不着的布条” 找一块棉布条,用水淋湿,在中间部分滴上酒精,然后用手拿着布条的两端,把布条张开,用蜡烛的火焰烧有酒精的部分。

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在棉布条正对火焰的上方升起了火焰,好象烛焰穿过了布条,拿下布条一看,真奇怪,棉布并没有烧焦。

当然,激发好奇心只是教学的一个引子。

从好奇心出发,但不能仅仅满足于好奇,要逐步引导,善于从常见的物理现象中发掘出意想不到的结果,让学生经常在课堂活动中流露出惊讶、疑惑、兴奋、喜悦激动的情绪,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不断探索新知识的不平衡状态。

这种通过学习的兴趣、满足感激发的兴趣才是持久的兴趣。

只要学生愿意学、乐于学,对物理的畏惧感自然大大减轻。

2、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水平我们的教学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使学生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是做好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关键。

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开始于疑问与惊奇,问题启动于思维”。

改进课堂教学,每一节课要设法创造思维情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按照物理学中概念和规律建立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联系,忽略次要因素和非本质联系,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着重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实验归纳、理论分析等思维能力。

例如在“摩擦力”的教学中,静摩擦力的产生及其方向是教学中的难点。

在分析汽车起动时轮胎和地面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教师直接讲授,学生总是觉得难以理解,印象不深。

在现实课堂教学中可采用玩具遥控汽车模拟实际情境:教师:同学们都会开遥控车,但是你有没有见过车轮打转,但车子却在原地不动的情况?那么,当车轮转动向前行驶时,动力来自于哪里呢?学生答:见过,汽车陷在烂泥里,车轮光打转,车子不能向前行驶,这是因为摩擦力太小的原因。

所以汽车行驶的动力应该是车轮受到的摩擦力。

教师:将遥控车举在空中,按下起动按钮,发现两个后轮在转动,而前轮不动。

现在你们应该知道这辆汽车提供动力的驱动轮是哪两个?那么当后轮转动时,轮胎与地面发生摩擦,轮胎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怎样的?地面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又是怎样的呢?(这是教学难点,学生互相讨论,意见不能统一)教师演示:将遥控车放在桌面上,在后轮下各放一张白纸,按下启动按钮,看到后轮转动时,白纸被向后送出,汽车没有向前运动。

学生顿悟:白纸相当于地面,车辆起动时,白纸向后送出,说明地面受到的摩擦力向后,车子向前运动,说明车轮受到的摩擦力向前,这符合相互作用力方向相反的知识。

一辆遥控玩具车,一张白纸,一步步引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一个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3、加强思想方法的训练,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在物理教学大纲中强调:“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应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想象等思维能力”。

中考也是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位。

可见,对初中生来说,加强能力培养,掌握学习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利用问题,提高自学能力。

老师在上课之前有针对性地安排相应问题,让学生一边看书、一边思考。

例如:教学“研究怎样利用磁场获得电流” 时,我们启发学生从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大胆猜想。

学生提出:感应电流的方向可能与磁场方向、切割磁感应线方向有关;感应电流的大小可能与磁场强弱、切割磁感应线的快慢、闭合电路在磁场中的面积大小有关。

为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学生们积极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认真考虑每一个可能影响因素。

设计出方案的个人和小组在课堂内交流,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以便学生寻找错误所在,及时改进,做出合理的分析、评介和小结。

这样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更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能力。

在物理定律的教学中,经常采用设问的方法,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是怎样建立的,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摆出困难让学生去克服、制定目标让学生去实现,这样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动学习,提高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不要满足于熟悉课本,记住公式、概念。

要使学生知道研究、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要向学生介绍“理想实验”、“推理”、“实验研究”等方法。

这样,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转化,做到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培养扩散思维能力,养成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掌握复习方法,让学生会归纳知识、整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便于记忆和掌握运用。

课后做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象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

同时对所学的思维方法及解题方法进行分类总结,找出其个性与共性,区别与联系,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考方法。

做好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降低初高中物理的学习台阶,是我们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要从物理教学方面想办法;要从教材、学生想办法;也要从教法、教师方面想办法。

总之,一个好的物理教师应该熟练驾驭教材,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能力、独立探索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