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经济史第一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备课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备课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备课一、课标解读(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历史必修(Ⅱ)着重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共有8个专题。

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并在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了解自古以来中外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以及人类为发展社会经济、改善生活所做出的努力,进一步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的认识,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专题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二)、新旧版本《历史必修Ⅰ》对比新旧版本(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历史Ⅰ(必修)》主要内容变化一览表二、教材分析(一)、单元概述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经济形态。

先民们长期的奋斗,使中国农耕文明形成了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伴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兼并使自耕农经济不断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中国古代的工商业高度发达,手工业产品和商品经济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这些都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奠定雄厚的经济基础。

封建社会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然而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的政策,严重阻碍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传统的经济结构没有发生革命性的变革,最终使中国在现代化的世界大潮中落伍。

本单元从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及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等四个角度全面分析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中国古代的农业包括农耕方式由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精耕细作技术的不断成熟,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中国古代手工业在经营形态上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在手工业门类方面,冶金、制瓷、丝织业技术水平不断成熟,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学设计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学设计
-结合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成果等多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4.教学拓展:
-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
-组织实地考察,如参观博物馆、古代遗址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增强对知识的理解。
-开展课题研究,鼓励学生深入探讨古代经济对现代经济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
1.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记忆较为扎实,但对经济领域的知识掌握相对薄弱,需加强引导和补充。
2.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对故事性、趣味性较强的内容感兴趣,教师可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有待培养,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4.学生在价值观方面,需要正确引导,使其认识到经济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认识到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历史、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经济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理解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其认识到国家繁荣昌盛、民族振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发言,相互交流,形成共识。在此过程中,我将会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列举古代中国的三种土地制度,并分析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介绍古代手工业的一种技术,并说明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3.描述古代商业的一个特点,并分析其在现代经济中的体现。
五、作业布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教材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经济政策》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教材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经济政策》教案

古代中国史古代的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指国家对经济的调控。

它具有导向性、目的性和强制性。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土地狭义是指耕地;广义指土地,除耕地外,还包括荒地、山地、沼泽和湖海。

土地制度涉及土地的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梭)和产权。

井田制——西周的土地制度井田制为土地国有制,即周天子所有。

由于生产力低下,采用集体劳动方式。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犁牛耕的使用,井田制遭到破坏。

表现在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标志着土地私有法律化。

实行土地私有,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缴纳赋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容易导致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导致农民与地主阶级矛盾,即社会矛盾尖锐;汉代画像砖土地兼并·庄园经济导致国家政财收入减少(地主不缴税);工商业赚取资金用于购买土地,不利于工商业扩大再生产(扩大规模),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重农抑商三、海禁与闭关锁国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明朝维护朝贡贸易(郑和下西洋)体制,禁止民间外贸。

清朝顺治年间,颁布“海禁令”和“迁海令”。

清朝乾隆22年以后,只准粤海关(广州十三行)一口贸易。

迁海令又名迁界令,是中国清朝政府为对付明朝遗臣郑成功在台湾的郑氏王朝,以断绝中国大陆沿海居民对其之接济的政策。

自宋明以来,中国沿海地区的航海贸易相当发达,极大地推动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科技文化进步。

而清朝的迁海令却使得数百年来的航海成就毁于一旦,沿海地区千里无鸡鸣,航海贸易一落千丈,迟迟都不能恢复。

这一后果直接导致了近代以来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得中国航海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最终让西方的军舰横行于中国海上。

总结洋务运动例题:1.1882年,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沮丧地写道:“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法国的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教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容说课很长时间以来,在计划与市场对经济发展作用的认识上,我们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失误。

邓小平“南方谈话”从根本上澄清了人们的错误认识,使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有了明确的努力奋斗目标。

本节课以两个子目讲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背景、举措、意义、作用。

第一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主要讲述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背景、具体政策和重大意义。

第二目“市场经济对现代化建设的推动”,着重分析了市场经济对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推动作用。

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事例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以加深认识。

●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主要内容;理解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搜集丰富的历史和现实生活资料,讨论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利弊得失,探究市场经济与现代化的关系,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明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从而更坚决地跟党走,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故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

有一年腊月,春节快到了,家家户户忙着预备各种年货,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儿。

一天,大队小卖部(当时应该叫代销店)到了一批有红色碎花儿的棉布,很是好看,惹得许多姐妹们争相购买。

我的一位堂姐也很想买到几尺这样的棉布,做个袄褂儿穿上,算作节日的盛装。

可是婶娘却犯愁了,因为家里没有布票,无法买布。

那时买东西都要有个票证的,如买粮吃饭要粮票,买猪肉要肉票,买油要油票等。

我的小堂姐(当时大约十二三岁)二话没说,在那天下午走到离家20多里的姑姑家借布票去了。

可姑姑家布票也有限,只剩下一尺布票都给了堂姐,可怜的堂姐当晚摸黑带着这一尺布票匆忙赶回了家。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整合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整合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整合一、知识结构认读[认读要领]一条主线: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二大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

三大领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二、重大历史线索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2.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途径及特点(1)条件。

①发达的农业。

明朝中后期,农作物产量提高,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②发达的手工业生产。

明中期以来,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规模大、水平高,培养了一批熟练工人。

③发达的商业。

一批大中城市的兴起,农产品、手工业品广泛投入市场,以及明中期以前对外贸易的繁荣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

④充足的货币。

大量的货币投入流通领域,到明朝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2)途径。

①手工业者扩大生产规模,雇人进行商品生产。

如在苏州和杭州,机户开设“机房”,雇人经营,形成“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②富有商人打入生产领域,直接雇人组织商品生产。

如在棉纺织业中心松江,出现“暑袜店的店主购进原料分给当地居民分散生产”的经营模式。

两者的不同是机房属于集中的商品生产,暑袜店进行的是分散的商品生产;相同之处是机户或店主与生产者的关系都是雇佣与被雇佣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关系。

(3)特点。

①从行业和区域看,产生于商品经济相对发达的江南地区的纺织行业。

②从表现看,主要是苏州丝织业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形成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③从程度看,资本主义萌芽只是出现在个别地区的个别行业,是十分微弱的。

④从地位看,资本主义萌芽从明朝中后期出现到鸦片战争以前,长期处于萌芽状态,其力量远不足以瓦解封建生产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三、题型应用体验图片类选择题【题型解读】1.从选取的素材看:多以历史图片、漫画等形式呈现,标志性词语为“图片反映”“图片说明”等。

2.从考查的功能看:着重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描述和阐释能力。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3.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3.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3.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围绕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重点阐述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课标要求: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西方列强的侵略逐步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尽管民族资产阶级满怀爱国热情,奋力拼搏,创造出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挤压使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举步维艰。

事实证明:实业救国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避免将知识人为地割裂开。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整体设计本课概述本课三目分别介绍了在鸦片战争影响下,中国经济出现变动的三个主要表现。

其中“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主要介绍了在鸦片战争的影响下,中国自然经济出现“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和农产品商品化加强的趋势,这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商品和劳动力市场等条件;“洋务运动”主要介绍了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洋务企业兴起、发展、失败的过程,强调了洋务运动的积极意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一目介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和概况。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历史纵横”栏目的资料帮助学生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前途。

思路设计●教学重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教学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主性,以指导阅读各种历史资料、历史图片等教学资源为主要途径,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创设历史情景,引导学生深入历史、体验历史、感悟历史、分析历史,从而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全册新课标历史必修2教案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精品教案全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耕作方式的三个时期、原始社会的土地制度、夏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及瓦解的经过、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及发展、特点、屯田制、均田制、封建社会时期的国有土地和私有土地的形式、土地兼并、水利工程修建及翻车、筒车的发明;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对社会的影响、精耕细作技术的表现。

二、能力目标:理解生产力的发展是农业耕作方式形成及土地制度演变的根本原因;运用历史理论分析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和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归纳总结、设问探究、演示农业发展过程;明确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是中华文明的经济保障;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农民受到沉重的剥削和压迫,生活困苦;了解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评价的根本标准,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中国经济问题之核心,目前,我们还经常说起三农问题。

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农业问题的呢?古代中国农业有何特点呢?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耘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是如何演变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什么是农业: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生产事业古代农业出产体系:主要农作物的种植及分布、牲畜1新课标历史必修2教案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事业的发展耕作方式的进步【教学新课】一、初期农业出产的出现——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阅读教材第一部分,思考:①中国古代农业是怎样完成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的?②推动整个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中国原始农业(1)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精品教案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精品教案【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2.中国形成相当发达的原始农业是在A 五六千年前B 七八千年前C 六七千年前D 八九千年前3.我国农业由“刀耕火种”进入“石器锄耕”阶段后,人们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A石斧、石锛 B骨耜、石耜C钱、钹 D铁铲、铁犁4.古代中国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是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工业5.垄与沟轮换耕种,能防风抗旱,比普遍采用的播撒方法先进,这种方法是A “区田法”B “代田法”C “轮种法”D “间种法”6.观察阅读下面材料,指出这种农业生产技术所表现的特点是汉代代田法模型A.广种薄收B.少种多收C.休耕轮作D.精耕细作7.下列结合错误的是:A.战国——铁农具 B.唐朝——高转筒车 C.明清——风力水车 D.汉朝——耦犁8.我国古代下列生产工具中,基本上无需使用人力操作的是()A.耧车B.翻车C.筒车D.提花机9.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B.地主经济C.封建国有制度下的经济D.封建庄园经济10.“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墨子》)农民如此兢兢业业主要是①缴纳租税的需要②商品交换的需要③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11.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段唱词反映了:①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本生产模式②不承担国家赋税③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情景④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12.黄梅戏《天仙配》中七仙女的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反映了中国古代A 农业的基本特点之一B 手工业的基本特点之一C 商业的基本特点之一D “重农抑商”的基本特点之一二、问答题农业是古代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生产部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必修二经济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的第四课,学习这课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古代的经济政策对古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形成的影响,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当今改革开放的正确性与重要性,以及国家“三农”政策的历史渊源。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的理论水平还很有限,仍出于从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时期,因此对这些历史理论还不能透彻的理解。

所以教师需要根据教师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尽量做到深入浅出。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及评价;“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及影响。

理解: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重农抑商的评价的辩证方法;“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实行的时代特征。

运用:联系我国的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认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及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富国强民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行体验式教学,角色扮演合作探究等形式,增强历史的真实感,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与兴趣。

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得出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评价的重要标准;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事务;坚持改革开放,才能有利于中国的发展富强。

四、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及评价;“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背景及评价。

难点:土地制度的演变,尤其是“井田制”的瓦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历代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时代特点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体验式教学”、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的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设计以农立国的古代中国的统治者们,竭尽全力地关注着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不遗余力地抑制工商业,一度自负而蛮横地闭关锁国,……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以农立国的古代中国采取的这些经济政策。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学生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

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与观点,以及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创设情境谈话分析中国共产党有能力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探索与失误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资料搜集合作探究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培养学生实是求是的精神和关注国情的意识国民经济的劫难文革中国民经济的损失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解析史料社会主义建设不论遇到什么困难,终将不断前进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重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难点正确分析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分三个历史时期向学生介绍了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探索,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与观点,以及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课引言概括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中国共产党将实现国家工业化作为奋斗目标,符合中国的国情,符合中国人民的愿望。

但由于党搞经济建设的经验不足,使社会主义建设在发展中出现了曲折。

建议教师按照教材提示要求学生重温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历史概念,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第一目: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教材阐释了1949年到1956年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党在经济建设领域的探索,包括国民经济的恢复、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改造等三方面的内容。

2020年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1)

2020年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1)

①元代的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国际商业大都会。
“百物
输入之众,有如百川之不息。 ”据说每天仅运入城中的丝即达到千车。
②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 “贸易之巨,无人能言其数” 。
③泉州是元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经常有百艘以上的海船在此停泊, 外国旅行家誉之为世界第一大港。 元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 严密控制对外
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全国出现了
数十座较大的市镇。其中,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是最著名的四
大商业名镇。 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 早市、夜市昼夜相接,
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 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 通过讲解,让学生知道 “商” 与“贾” 的区别。 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 习完成左表,教师检 查。
审阅人
2020年最新
教学设计(续页)
2016 年 3 月 2 日
教学活动设计
补充内容
商业较过去发达。商品交换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PPT 展示《史记·商君
第二:秦汉时期商业初步发展
如果说,商周时期是我国古代商业产生阶段;那么,秦汉时期,商业已
商人的种类
贾:固定在一个地方经营者。 商:流动在外进行贸易的人。
流通的物资叫商品; 从事买卖活叫经商。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完成下表:
历史时 期 商朝 春秋战 国 秦汉
商业发展概况
商人出现,商业由官府控制 商业繁荣,官府垄断商业局面被打破
商业初步发展,后逐渐艰难
隋唐
商业繁荣,有都市商业、农村集市贸易,出现邸店、柜坊、飞 钱。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019-2020年高中历史经济史第一单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前提,探讨它与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之间的关系。

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

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分析比较、直观演示、归纳总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农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不仅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为中华文明的萌生和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石,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辉煌成就就是和农业的发展分不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精工细作的传统农业、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难点: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应教学资料。

三、教学设计单元引言分析本单元导语主要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经济政策四个方面概括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点:1.古代中国农业具有世界领先、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特点。

其中,世界领先体现为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古代中国手工业由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两部分构成,手工业发展的基础在于农业。

3.古代中国商业是不断发展,发展主要体现在商业交易空间、时间的逐步扩大。

4.古代中国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这种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主要起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则逐渐阻碍经济的发展。

导入:播放黄梅戏《天仙配》中“夫妻双双把家还”的视频片断,提问导入。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推进新课: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问题探究1:阅读教材第4页本课的引言由学生讲述神农氏的传说,然后说明神话传说往往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实际生活,问:1)、神农氏的传说反映了我国远古人类的什么情况?2)、能不能以此就得出结论?3)、用什么方法可以加以证实?(想一想:今天的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去了解过去的历史?)这样就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了: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于距今一万年左右。

合作学习:阅读【历史纵横】中的材料,提问:在世界上还有哪几个地区是农业起源地呢?联系一下我们今天的食物结构,想想中国与这些地区发展有何不同?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问题探究2:阅读自刀耕火种至精耕细作前的教材,问“中国古代,人们是如何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的?”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层次设置问题,从“解决了什么问题?”“概括为什么原因?”“具体有哪些表现?”“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几个方面来回答,让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把相关知识梳理清楚。

可分为这样几个层次: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土地的利用率;概括为农业生产的进步;具体表现在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作物种类的丰富;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最后总结:至此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突出生产力发展这条线索,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展观。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含义: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基本要求是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争取高产。

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问题探究3:阅读教材,找出精耕细作的表现,分三组列表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和水利灌溉的发展情况。

(让学生再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农业技术发展的概况,特别注意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的和后世长期沿用的技术。

)2、耕作技术的进步,又可细分为三个方面:一、耕作方法(垄作法、代田法);二、耕作技术(耕耙耱技术、耕耙技术);三、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

3、水利灌溉采用列表的方法,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配图片加以说明。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农具、技术和水利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问题探究4:分组讨论:第一组:什么是小农经济?它有哪些特点?第二组:小农经济形成与发展的有条件和发展不利因素有哪些?第三组:小农经济的地位?讨论成果汇报:每组派代表回答第一组:含义:小农经济,也可以说是自然经济,它是分散的,且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但小农经济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而自然经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而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

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第二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③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④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

⑤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②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

第三组:小农经济发展的地位: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它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但是正由于小农经济牢固的存在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

阅读【学思之窗】的资料,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小农经济下的农民个体,去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和思想愿望。

然后提出开放性问题:“请大家发挥一下自己的想象力去设想一下,在现实的世界里,董永和七仙女可能过上他们所希望的幸福生活吗?为什么?”有时间,可再联系现实引导学生去关注今天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思路引领:先归纳出戏词中反映出来的现象,然后根据现象归纳出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AA、耕作方式的进步B、土地制度的变化C、手工业的进步D、赋税制度的变化2、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主,主要是因为 BA、统治者的雄才大略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C、农民起义不断爆发D、中国“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的影响3.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如何发展变化的?答案提示:原始农业的产生最初只是播种和收获,后来采用刀耕火种,随着耒耜等生产工具的出现,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排灌、施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4、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试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解题关键:理解什么叫“基本特点”。

思路引领:从农业的起源、农业技术、生产模式等方面加以总结概括。

答案提示: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教学反思:本课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状况,让学生了解了生产力的发展是上述所有内容产生、发展和演变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加强了对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古代冶金、制瓷、丝织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的史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过程与方法:通过大量的历史图片,指导学生欣赏一些精湛的手工业艺术品并注意归纳鉴赏方法,提高学生探究古代手工业的兴趣。

运用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归纳古代手工业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与才智,认识到古代许多手工业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以及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和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我国古代冶金业、制造业和丝织业领域重要的生产技术。

民间手工业的发展,“丝绸之路”,“瓷器大国”难点: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应教学资料。

教学设计:(导入):以图片导入,创设情境,模拟拍卖会,请同学们给两幅图片中的青花瓷器出价,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首先释题1、什么是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

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

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脱离了农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2、手工业的产生:手工业开始从属于农业,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脱离了农业,形成了独立的生产部门。

3、手工业的形式:官营手工业民间手工业过渡:中国古代手工业“历史悠久,素称发达”,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下面我们就来了解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的情况。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概念: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它利用国家权力征调最优秀的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非常精美。

问题探究1:阅读材料,分析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材料一:继发现我国最早的道路网、最早的宫城之后,在位于河南省偃师市的二里头遗址内,考古工作人员又在宫城附近发现了我国最早的官营手工业作坊区,其中的绿松石器制造作坊是迄今东亚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处。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材料二:官营手工业涉及的部门之多,有煮盐、冶铁 、铸钱、丝织业……与此同时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可以警醒集中的大作方生产;它还可以凭借国家的权力,征调优秀的工匠、使用上等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官营手工业的特点:历史悠久、素称发达2、官营手工业的发展概况2)制瓷技术(多媒体显示图片介绍)阅读思考:中国古代制瓷业的发展历程?商代出现原始的瓷器东汉出现成熟的青瓷 北朝出现成熟的白瓷 唐朝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形成 宋朝出现五大名窑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地位:远销海外,享誉世界3、异彩纷呈的丝织业(1)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多媒体显示图片)问题探究2:A 、阅读教材P9-10的内容,想一想:民间手工业的种类及特点,其发展过程如何? 种类: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为代表,作为农户的副业);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2)发展过程:发展——春秋战国和秦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