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泄漏重大事故后果模拟分汇总

合集下载

重大事故模拟分析(中毒)

重大事故模拟分析(中毒)

4.223重大事故后果分析法1、中毒
1)中毒损失
有毒物质泄漏后,形成有毒蒸气云,通过在空气中飘移、扩散的方式直接影响现场人员,甚至可能涉及居民区。

大量剧毒物质泄漏,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

毒物对人员的危害程度,取决于毒物的性质、浓度和人员与接触的时间等因素。

2)有毒液化气体容器破裂时的毒害区估算
液化介质在容器破裂时会发生蒸气爆炸,会造成大面积的毒害区域。

设有毒液化氧化质量为W (单位:kg),容器破裂前器内介质温度为t (单位:℃),液体介质比热为C[单位:kg/ (kg.℃)],此时全部液体所放出的热量为:Q = W^C(t-tJ设这些热量全部用于器内液体的蒸发,如它的气化热为q (单位:
kJ/kg),那么其蒸发量:W=2 = W・C(一0)q
如介质的分子量为M,那么在沸点下蒸发蒸气的体积Vg (单位:m3)为:
22.4W 273 + 022.4W»C(t-t o) 273 + t o y =♦- =—・—
g M 273M q273
假设有毒空气以半球形向地面扩散,那么可求出有毒气体扩散半径:
R=耳=再心占V 2.0944
\ 2 3式中R——有毒气体的半径,m
Vg—有毒介质的蒸气体积,m3C-一-一一一有毒介质在空
气中的危险浓度值,%o。

事故后果模拟计算

事故后果模拟计算

事故后果模拟中毒有毒物质泄漏后生成有毒蒸气云,它在空气中飘移、扩散,直接影响现场人员,并可能波及居民区。

大量剧毒物质泄漏可能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

毒物对人员的危害程度取决于毒物的性质、毒物的浓度和人员与毒物接触时间等因素。

有毒物质泄漏初期,其毒气形成气团密集在泄漏源周围,随后由于环境温度、地形、风力和湍流等影响气团飘移、扩散,扩散范围变大,浓度减小。

在后果分析中,往往不考虑毒物泄漏的初期情况,即工厂范围内的现场情况,主要计算毒气气团在空气中飘移、扩散的范围、浓度、接触毒物的人数等。

有毒液化气体容器破裂时的毒害区估算液化介质在容器破裂时会发生蒸气爆炸。

当液化介质为有毒物质,如液氯、液氨、二氧化硫、硫化氢、氢氰酸等,爆炸后若不燃烧,会造成大面积的毒害区域。

设有毒液化气体质量为W(单位:kg),容器破裂前器内介质温度为t(单位:℃),液体介质比热为C[单位:kJ/(kg·℃)。

当容器破裂时,器内压力降至大气压,处于过热状态的液化气温度迅速降至标准沸点t0(单位:℃),此时全部液体所放出的热量为:Q=W·C(t—t0)设这些热量全部用于器内液体的蒸发,如它的气化热为g(单位:kJ/kg),则其蒸发量:q t t C W q Q W )(0-⋅=='如介质的分子量为M ,则在沸点下蒸发蒸气的体积Vg(单位:m 3)为:273273)(4.222732734.22000t M t t C W t M W V q g +⋅-⋅=+⋅=为便于计算,现将压力容器最常用的液氨、液氯、氢氰酸等的有关物理化学性能列于表2-3中。

关于一些有毒气体的危险浓度见表2-4。

若已知某种有毒物质的危险浓度,则可求出其危险浓度下的有毒空气体积。

如二氧化硫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0.05%时,人吸入5~10min 即致死,则Vg 的二氧化硫可以产生令人致死的有毒空气体积为:V=Vg ×100/0.05=2000 Vg 。

液氯钢瓶泄露中毒事故后果模拟分析

液氯钢瓶泄露中毒事故后果模拟分析

1、液氯钢瓶泄漏中毒事故后果模拟 1)液氯钢瓶泄漏计算。

氯的分子量为71;沸点为-34℃;液体平均比热0.96kJ/kg ·℃-1;汽化热289kJ/kg ;取当地年平均气温13.5℃。

假设一个液氯钢瓶发生爆炸,则在瞬间泄漏在空气中的有毒物质量约为W=1000kg (以一个液氯钢瓶容量计),假如泄漏后液氯全部气化,则在沸点下一个液氯钢瓶全部泄漏后蒸发蒸气的体积Vg(m 3)为:Vg =273273)(4.2200t q M t t C W +∙∙-∙ =()()()2733427328971342596.010004.22-+∙⨯--⨯⨯≈54.1(m 3)式中:w 一介质重量,kg ,取最大质量1000kg 。

t :容器破裂前介质温度,℃,25℃C :介质比热,kJ/(kg ·℃),0.96kJ/(kg ·℃) t o :介质标准沸点,℃,-34℃ q :介质汽化热,kJ/kg ,289kJ/kg M :介质分子量,71查表得到氯气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0.09%,人吸入5-10min 即致死,则Vg(m 3)的氯气可以产生令人致死的有毒空气体积为: V = V g÷0.09%=1111Vg(m 3)则一个液氯钢瓶在5-10min 使人致死的有毒气体扩散半径为:R 瓶 ={V/[(1/2)×4π/3]}1/3 ={1111×54.1/2.0944}1/3 ≈30.62(m )如果泄漏的氯气不能得到及时处理,人员可能造成0.5-1.0h 的吸入,查表知,人吸入0.5-1.0h 致死浓度为0.0035-0.005%,取0.005%计算,则有毒气体体积为:V= V g÷0.005%=20000Vg(m3)则一个液氯钢瓶在0.5-1.0h内使人致死的有毒气体扩散半径为:R瓶={V/[(1/2)×4π/3]}1/3 ={20000×54.1/2.0944}1/3≈80.2(m)人吸入0.5-1.0h致重病的浓度为0.0014-0.0021%,取0.0014%计算,则有毒气体体积为:V= V g÷0.0014%=71428.6Vg(m3)则一个液氯钢瓶在0.5-1.0h内致人重病的有毒气体扩散半径为:R ={V/[(1/2)×4π/3]}1/3 ={71428.6×54.1/2.0944}1/3≈122.7(m)通过上述氯气泄漏区域计算可知,1000kg液氯钢瓶泄漏后,毒气的扩散半径及对人的伤害半径见下表。

生产安全事故氯气侧漏应急预案

生产安全事故氯气侧漏应急预案

一、预案编制目的为提高我公司应对氯气侧漏事故的能力,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公司生产、储存、使用氯气的场所,包括但不限于氯气生产线、氯气储存设施、氯气运输环节等。

在发生氯气侧漏事故时,按照本预案执行。

三、事故分级根据事故影响范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情况,将氯气侧漏事故分为四个等级:1. 特别重大事故:造成人员死亡30人以上或者重伤100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事故。

2. 重大事故:造成人员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事故。

3. 较大事故:造成人员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重伤30人以上50人以下,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事故。

4. 一般事故:造成人员死亡3人以下或者重伤30人以下,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下的事故。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氯气侧漏事故应急指挥部,由公司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长,下设办公室、现场处置组、医疗救护组、物资保障组、信息宣传组、保卫维稳组等。

2. 各组成员职责如下:(1)指挥长:全面负责事故应急指挥工作,组织、协调、指挥应急响应。

(2)办公室:负责事故信息收集、整理、上报和发布,协调各组成员开展工作。

(3)现场处置组:负责事故现场的安全警戒、人员疏散、事故处理等。

(4)医疗救护组:负责事故现场受伤人员的救治和转运。

(5)物资保障组:负责事故应急物资的调配、供应和保障。

(6)信息宣传组:负责事故信息发布、舆论引导和宣传报道。

(7)保卫维稳组:负责事故现场治安保卫和秩序维护。

五、事故预防与监测1. 加强氯气生产、储存、使用环节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2. 定期对氯气设施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施完好、运行正常。

事故后果模拟分析方法

事故后果模拟分析方法

事故后果模拟分析方法1 简述火灾、爆炸、中毒是常见的重大事故,经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影响社会安定。

这里重点介绍有关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热辐射、爆炸波、中毒)后果分析,在分析过程中运用了数学模型。

通常一个复杂的问题或现象用数学模型来描述,往往是在一个系列的假设前提下按理想的情况建立的,有些模型经过小型试验的验证,有的则可能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但对辨识危险性来说是可参考的。

2 泄漏由于设备损坏或操作失误引起泄漏,大量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的释放,将会导致火灾、爆炸、中毒等重大事故发生。

因此,事故后果分析由泄漏分析开始。

2.1 泄漏情况分析1)泄漏的主要设备根据各种设备泄漏情况分析,可将工厂(特别是化工厂)中易发生泄漏的设备归纳为以下10类:管道、挠性连接器、过滤器、阀门、压力容器或反应器、泵、压缩机、储罐、加压或冷冻气体容器及火炬燃烧装置或放散管等。

(1)管道。

它包括管道、法兰和接头,其典型泄漏情况和裂口尺寸分别取管径的20%~100%、20%和20%~100%。

(2)挠性连接器。

它包括软管、波纹管和铰接器,其典型泄漏情况和裂口尺寸为:①连接器本体破裂泄漏,裂口尺寸取管径的20%~100%;②接头处的泄漏,裂口尺寸取管径的20%;③连接装置损坏泄漏,裂口尺寸取管径的100%。

(3)过滤器。

它由过滤器本体、管道、滤网等组成,其典型泄漏情况和裂口尺寸分别取管径的20%~100%和20%。

(4)阀。

其典型泄漏情况和裂口尺寸为:①阀壳体泄漏,裂口尺寸取管径的20%~100%;②阀盖泄漏,裂口尺寸取管径的20%;③阀杆损坏泄漏,裂口尺寸取管径的20%。

(10)火炬燃烧器或放散管。

它们包括燃烧装置、放散管、多通接头、气体洗涤器和分离罐等,泄漏主要发生在简体和多通接头部位。

裂口尺寸取管径的20%~100%。

2)造成泄漏的原因从人-机系统来考虑造成各种泄漏事故的原因主要有4类。

(1)设计失误。

一起液氯泄漏事故的模拟分析.docx

一起液氯泄漏事故的模拟分析.docx

一起液氯泄漏事故的模拟分析概述(一)1996年1月21日凌晨2时10分左右,西班牙一家生产氯化甲烷(四氯化碳)的工厂发生液氯泄漏。

液氯泄漏形成的有毒云团随风扩散到位于下风向1000m处的小镇上,镇上共有居民5000余人。

好在泄漏是在深夜发生,温度较低(4℃),居民都已在家中,且门窗紧闭,这次泄漏事故才没有造成较大的危害,仅有12人需要药物治疗,其中2人被送往医院且24小时后出院。

事故经过(二)凌晨2:07;由于氯化反应器的进口流量过低而报警,紧急停车系统动作。

大约2分钟后(即2:09左右),用来输送液氯的泵与管道连接处发生破裂;凌晨2:18;工厂内部的应急方案启动,同时通知了城市救援中心和厂外消防队,外界应急救援计划启动,应急程度为3(最高);凌晨2:29;工厂内部的消防人员集合完毕,在佩戴上相应的防护设备后,随同工厂的技术人员进入泄漏地点;凌晨2:40;泄漏的液氯所形成的云团开始离开泄漏地点,缓慢向下风向移动;凌晨3:30;几名受伤人员在工厂内的医疗点进行治疗,其中包括2名西班牙铁路工人(泄漏发生时,这2名铁路工人所在的货车正好途经工厂附近),还有2名受伤害较为严重的人员被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救治,24小时后出院;凌晨4:30;工厂及附近区域恢复正常;凌晨5:45;紧急状态解除。

事故原因(三)就在紧急停车系统动作之前,操作人员发现泵B—1205—1/S处于较高的工作强度,可能是由于摩擦力增加或运转的部件停止运转。

同时,流向液氯蒸发器的液氯流量降为零。

几秒钟后,泵B—1205—1/S 流量表的读数为零,表明泵已经停止运转。

事故的最可能原因是泵的内部摩擦最终导致叶轮停止转动和加热泵内的液氯。

当温度足够高时,钢铁被点燃并与液氯发生反应,同时迅速传播到上游,其最终结果导致输送管道的破裂。

不幸的是,管道破裂后,没有任何办法使位于破裂处上游的储罐D—1204—A倒空(仅有的一个手动操作阀门也无法工作)。

整个储罐内的5000—6000kg的液氯在3.5min内全部泄漏完。

氯气泄漏事故三种模型

氯气泄漏事故三种模型

氯气泄漏事故三种模型的定量模拟分析南通其昌镍矿精选有限公司何咏昆【关键词】:氯气泄漏三种模型定量模拟分析【内容提要】:本文针对化工企业实际情况,对氯气泄漏的三种模型,提出重气扩散简化的定量模拟分析方法,得出:液氯泄漏情况会比较严重;而气体氯气泄漏,其速度往往是比较慢的。

但它们都是泄漏时间的函数,毒害范围将随着时间的延误而不断扩大。

在发生氯气泄漏时,我们指挥人员首先应搞清楚是什么类型的泄漏源,然后按照应急程序组织止漏,组织人员撤离。

在防止泄漏方面,我们更应预先做好液氯泄漏应急器材、用品的准备,以便在发生泄漏时,有条不紊的开展施救工作。

1 问题的提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细则(试行)》(安监总危化[2007]255)的颁布实施,对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的风险定量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合理的泄漏模型,科学准确的定量计算,对指导化学事故进行紧急救援,显得十分重要。

在化工企业中,使用氯气的形式,不外于两种,即使用压力钢瓶,或直接使用低压输送的氯气管道。

根据这一情况,可能发生的氯气泄漏模型有三种:(1)、压力钢瓶的液氯泄漏;(2)、压力钢瓶的气氯泄漏;(3)、低压管道输送的气氯泄漏。

本文就氯气泄漏事故的最常见的三种后果模型进行分析,与同行商榷。

2 泄漏模型的简化与建立:由于氯气的密度比空气重得多,通常为2.48倍,在泄漏时间少于30分钟的情况下,其系统可近似作为“稳定泄漏源”。

以喷射状泄漏出来的氯气,无论是气态或液态,很快会在地面成为“黄绿色”烟雾,这些烟雾在空气中属于“重气扩散”。

其扩散程度会受到大气风力、风速、云量、云状和日照等天气资料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建立了多种“模型”,最著名的有Pasqyull-Gifford模型和Britter&McQcauid模型。

假设的条件很多,计算的方式也很复杂。

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模型均有很大的“时效性”。

如氯气泄漏,开始适用Britter&McQcauid 模型,然后经空气充分稀释以后,通常的大气湍流超过了重力的影响,占支配地位,典型的高斯扩散特征便显示出来,此时则更符合“高斯扩散模型”。

氯气泄漏应急预案演练点评

氯气泄漏应急预案演练点评

一、背景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各类危险化学品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氯气作为一种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其泄漏事故一旦发生,后果严重,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

为了提高应对氯气泄漏事故的能力,我国许多企业和单位都制定了氯气泄漏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本文将针对某单位近期举行的氯气泄漏应急预案演练进行点评。

二、演练过程1. 演练准备本次演练在前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包括成立演练领导小组、制定演练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培训参演人员等。

演练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演练工作,确保演练顺利进行。

2. 演练内容本次演练主要模拟了以下场景:(1)氯气泄漏报警:模拟氯气泄漏报警系统启动,车间内工作人员发现氯气泄漏。

(2)应急响应:应急指挥部接到报警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队伍进行处置。

(3)人员疏散:应急队伍迅速组织车间内人员按照预案要求进行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4)泄漏控制:应急队伍使用专业的泄漏控制设备对泄漏点进行封堵,防止氯气继续扩散。

(5)现场监测:应急队伍对泄漏区域进行监测,确保氯气浓度达标。

(6)环境恢复:泄漏得到控制后,应急队伍对泄漏区域进行环境恢复,消除安全隐患。

3. 演练总结演练结束后,应急指挥部组织参演人员召开总结会议,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和点评。

三、演练点评1. 演练组织有序,响应迅速本次演练在演练领导小组的带领下,组织有序,应急响应迅速。

从接到报警到启动应急预案,仅用时不到5分钟。

这充分体现了参演人员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度和应急处置能力。

2. 演练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本次演练内容涵盖了氯气泄漏事故的各个环节,包括报警、应急响应、人员疏散、泄漏控制、现场监测和环境恢复等。

其中,人员疏散和泄漏控制是演练的重点,通过模拟演练,参演人员掌握了相关操作技能。

3. 参演人员表现良好,应急处置能力较强参演人员在演练过程中表现良好,严格按照预案要求进行操作,展现了较强的应急处置能力。

在人员疏散环节,参演人员反应迅速,有序撤离;在泄漏控制环节,参演人员操作熟练,成功封堵泄漏点。

环评爱好者论坛_输氯管线泄漏事故后果模拟

环评爱好者论坛_输氯管线泄漏事故后果模拟

引 言
在化工生产储运中 , 易燃易爆 、 有毒有害物质 常因压力容器 、 储罐 、 输送管道节门破裂 、 液化钢 瓶爆炸等因素发生泄漏 , 导致严重的后果 。 目前 , 关于危 险 物 质 泄 漏 的 扩 散 模 型 有 很 多 ,
0 0 7-0 9-2 4 收到初稿 ,2 0 0 8-0 1-2 9 收到修改稿 。 2 联系人及第一作者 : 张礼敬 ( , 男 , 教授 。 1 9 6 2—)
檭模拟 ; 重气云扩散 ; 高斯烟团扩散 中图分类号 :X9 2 8 . 0 3;X9 2 8 . 5;X9 3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0 4 3 8-1 1 5 7( 2 0 0 8 5-1 3 3 3-0 5
犛 犻 犿 狌 犾 犪 狋 犻 狅 狀狅 犳犪 犮 犮 犻 犱 犲 狀 狋 犮 狅 狀 狊 犲 狌 犲 狀 犮 犲 狊狅 犳 犾 犻 狌 犲 犳 犻 犲 犱 狇 狇 犮 犺 犾 狅 狉 犻 狀 犲狆 犻 犲 犾 犻 狀 犲 犾 犲 犪 犽 犪 犲 狆 犵
9卷 第5期 第5 0 0 8年5月 2
o l . 5 9 N o . 5 化 工 学 报 V ) o u r n a l f h e m i c a l I n d u s t r n d n i n e e r i n C h i n a a 0 0 8 J o C a E ( M 2 y g g y
] 7 9 缺乏实验数据 , 尚未得到充分的检验 [ 。
已知 液 氯 的 比 定 压 热 容犮 . 9 5 7k J· ( k g· 狆 =0 -1 · K) , 常压沸点 犜b=2 3 9K, 汽化热 犎 =2 8 9k J
-1 k 9 8 K, 可 得 犉 = g , 泄漏前 管 道 内 温 度 犜 =2 0 . 1 9 5。 根据经 验 , 当 犉 ≥0 . 2 时, 一 般 不 会 形 成

液氯泄漏事故后果模拟计算

液氯泄漏事故后果模拟计算

液氯泄漏事故后果模拟计算 1、液态气体体积膨胀计算在标准状态下(0℃,1个大气压),1摩尔气体占有22.4升体积。

根据液态气体的相对密度由下式可计算出它们气化后膨胀的体积:V= ×1000×22.4V 0×d 0M 式中:V —膨胀后的体积(升);V 0—液态气体的体积(升); d 0—液态气体的相对密度(水=1); M —液态气体的分子量。

将液氯有关数据代入上式: d 0=1.46,M=70.9 计算得到V=461V 0由计算可知:若液氯发生泄漏迅速气化,其膨胀体积为原液态体积的461倍。

2、液态气体扩散半径模拟计算液态气体泄漏后迅速气化并扩散,在一定泄漏量范围内,因其液态气体比重大于空气,则其沿地面能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可模拟为半椭圆球形,其短轴与长轴之比将随着扩散半径的增大而减少。

其可由下式计算:R=V32/3×π×ρ×K式中:V —液态气体膨胀后的体积;ρ—液态气体在空气中的浓度; K —椭圆形短轴与长轴之比,即K=h/R 。

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查得:氯在空气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值为1mg/m 3,其在空气中体积浓度换算为:ρ=0.316×10-6建设项目若发生泄漏事故时,若假定泄漏量为10kg 时,其可能发生中毒事故的区域半径计算如下:液氯体积V 0=10/1460=0.00685m 3 则V=416V 0=3.135m 3 取K=0.1 ρ=0.316×10-6则:R= = 361.9(m)V 32/3×π×ρ×K本节分析取若氯气缓冲罐发生泄漏,氯气泄漏量达10kg 时,其毒害半径为361.9米。

据此可分别计算出,当泄漏不同量的氯气时,可能发生中毒浓度的区域的半径。

实际上由于氯气比空气重,因此,其扩散时的浓度半径将会大于计算值。

液氯泄漏事故模拟计算有毒物质,特别是液化有毒物质泄漏后,往往会在较大范围对环境造成破坏,致人中毒、死亡。

氯气中毒事故人员伤害范围的计算

氯气中毒事故人员伤害范围的计算

氯气中毒事故人员伤害范围运用事故后果模拟计算法,进行氯气中毒事故后果模拟计算,假设一台1000kg 的液氯钢瓶发生物理爆炸,导致液氯大量外溢。

外溢的液氯迅速挥发成氯气并向周围扩散,周围人员吸入高浓度的氯气造成中毒。

根据“有毒液化气体容器破裂时的毒害区估算”法进行分析,其氯气扩散半径计算如下:◆设氯气质量为W (kg ),容器破裂前器内介质温度为t (℃),液氯介质比热为C (kJ/kg·℃)。

当容器破裂时,器内压力降至大气压,处于过热状态的液化气温度迅速降至标准沸点t 0(℃),此时全部液体放出的热量为:Q=W·C (t -t 0)设这些热量全部用于器内液体的蒸发,若它的汽化热为q (kJ/kg ),则其蒸发量为:W´=Q/q=W·C (t -t 0)/q若介质的分子量为M ,则在沸点下蒸发蒸气的体积V g (m³)为:V g =22.4 W´(273+ t 0)/273M=22.4W·C(t -t 0)(273+ t 0)/273Mq假设这些有毒气体以半球形向地面扩散,则该有毒气体扩散半径为: 313134213421/ππ⋅=⋅=C V C V R g g式中 R ——有毒气体的半径,m ;V g ——有毒介质的蒸气体积,m³;C 1——有毒介质在空气中的危险浓度值,%。

◆计算:假设液氯气瓶发生物理爆炸,其有毒气体扩散半径计算情况如下:液氯钢瓶的液氯质量为1000kg ,充装系数取0.8,液氯密度1.47t/m 3,比热C=0.96kJ/kg ·℃,沸点t0=-34℃,分子量M=71,汽化热q=2.89×102 kJ/kg ,介质温度取年最高气温t= 40℃,氯在空气中的危险浓度C 1见下表。

表F3.1-1 氯气的危险浓度表则:提供气化的热量Q = W·C(t -t 0)=1000×0.96×[40-(-34)]= 710404kJ气化质量W´= Q/q = 71040/2.89×102 =245.8kgV g = 22.4 W´(273+ t 0)/273M= 22.4×245.8(273+(-34))/273×71= 67.89m 3①吸入5~10min 氯气致死的浓度扩散半径为:3g 3421C /V R π⋅===3g 0944.2C /V 30944.20009.089.67=33m 若液氯贮槽发生物理爆炸,氯气扩散半径33m 范围内的人员5~10min 之内会中毒致死。

氯气泄漏事故总结

氯气泄漏事故总结

氯气泄漏事故总结引言氯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然而,由于氯气具有毒性和腐蚀性,氯气泄漏事故可能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

本文对氯气泄漏事故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提醒和引导相关工厂和企业采取措施预防和应对氯气泄漏事故。

事故背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氯气常被用于水处理、制药、化工等领域。

然而,由于管理不善、设备老化、操作错误等原因,氯气泄漏事故时有发生。

这些事故可能导致人员中毒、火灾爆炸和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

泄漏事故原因分析设备老化和维护不善设备老化和维护不善是氯气泄漏事故常见的原因之一。

随着时间推移,设备中的管道、阀门等易受腐蚀和磨损,从而增加了泄漏的风险。

另外,由于维护保养不到位,设备的漏气检测系统可能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泄漏问题,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操作人员失误操作人员的失误也是氯气泄漏事故常见的原因之一。

在操作过程中,如果操作人员没有按照正确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操作,比如未正确关闭阀门、未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等,就容易发生泄漏事故。

管理体系不健全一个健全的管理体系对于预防和应对氯气泄漏事故至关重要。

如果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和安全操作规程,工人的安全意识也较低,就容易发生氯气泄漏事故。

主要教训与改进措施氯气泄漏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需要从事故中吸取教训,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预防和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加强设备维护和更新为了减少设备老化造成的泄漏风险,工厂和企业应定期检查设备,并及时替换老化的管道和阀门等。

另外,漏气检测系统的安装和维护也应得到重视,确保能准确、及时地检测到泄漏情况。

提高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水平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对于预防氯气泄漏事故至关重要。

工厂和企业应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确保他们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紧急情况的处理能力。

此外,还应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健全安全管理体系一个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对于预防和应对氯气泄漏事故至关重要。

氯气泄漏模拟

氯气泄漏模拟

氯碱厂氯气泄漏事故后果模拟分析崔作民 游建彬1)氯气管道本项目电解工序产生的湿氯气经洗涤、冷却、干燥、加压后,氯气管道压力为0.25MPa (绝对压力),温度为281.9K(当地年平均气温8.9℃);假设管道某处出现一泄漏点,裂口呈三角形,面积为1.2×10-5m 2(即12mm 2,相当于直径为3.9mm 的孔)。

2)泄漏模型气体从裂口泄漏的速度与其流动的状态有关。

当下式(1)成立时,气体流动属音速流动;当下式(2)成立时,气体流动属亚音速流动。

P 0P≤ [2k + 1]k k - 1式中:P 0-环境大气压力,Pa ;P -容器或压力内压力(绝对),Pa ;k -气体的绝热指数,即定压比热C P 和定容比热C V 之比。

气体呈音速流动时,其泄漏量可按(3)式计算:Q = C d A P √MkRT 2k + 1()k + 1k - 1气体呈亚音速流动时,其泄漏量可按(4)式计算:Q =Y C d A ρ√MkRT 2k + 1()k + 1k - 1 式中:Q -气体泄漏速率,kg/s ;Cd -气体泄漏系数,裂口形状为圆形取1.00,三角形取0.95,长方形取0.90;A -裂口面积,m 2; M -气体相对分子量; R -气体常数(8.314J/mol ·K );T -气体的储存温度,K ; ρ-气体密度,kg/m 3;Y -气体膨胀因子,按式(5)计算; P 0> [2k + 1]k k - 1P (1) (2) (3)(4)Y =1k - 1k + 12P P 0[ 1 - (P 0P )()()()2k k - 1k k - 1k + 1√] 3)模型计算(1)判断气体流动状态查得,氯气的绝热指数k=1.35,P 0=103300Pa ,P=250000Pa ,根据(1)、(2)式判别,经计算符合(1)式,即气体泄漏呈音速流动。

(2)计算泄漏量气体呈音速流动,按式(3)计算泄漏量。

2024年西宁危运上岗证模拟考试

2024年西宁危运上岗证模拟考试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36、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驾驶人员应该掌握的业务知识包括( )
A、危险货物生产方式
B、危险货物买卖
C、运输事故应急措施
答案:C
37、堆码货物时,桶口、箱盖一般应朝上。允许横倒的桶口及袋装货物的袋口应( )。
A、朝里
B、朝外
C、朝里朝外都行
答案:A
38、有机过氧化物、金属过氧化物着火时,可用水进行扑救。 ( )
C、禁止穿戴易产生静电的化纤类服装
答案:C
12、拖挂罐体车是将罐体永久固定在挂车上,与挂车不可分离,牵引车与挂车可分离。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13、腐蚀性物质本身的化学性质决定了自身各种不同的性质。腐蚀性物质( )混储配载。
A、可以
B、可以大量地
C、不可以
答案:C
14、道路运输易燃易爆货物车辆必须将导静电橡胶拖地带拖地,但空车时可以不接导静电橡胶拖地带。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4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191) 中,图示标志名称为“此面禁用手推车”,表明搬运货物时此面禁放手推车。(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49、液体的沸点越低,越易汽化,越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其危险性( )。
A、越小
B、越大
C、不变
答案:B
5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 GB191) 中,图示标志名称为“禁用叉车”,表明不能用升降叉车搬运的包装件。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4、运输车辆必须在驾驶室安装便于驾驶人员能随时操作切断电源的总开关。 ( )
A、正确
B、错误

北海危险品从业资格模拟考试

北海危险品从业资格模拟考试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二篇单元一危险货物运输驾驶人基本要求中规定,驾驶人员年龄不超过60周岁。
4、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标志灯上的文字应为( )
A、化学品
B、危险
C、危险物
正确答案:B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一篇单元四模块二中得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标志灯上的文字应为危险。
A、大量水稀释
B、碱性物质中和
C、火点燃
正确答案:B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四篇单元三模块一各类危险货物装卸安全及事故应急处置中指出:酸与碱会发生中和反应。所以当酸性危险货物大量泄漏后,应首先采用碱性物质中和处理。
3、驾驶道路危险货物专用车辆的驾驶人员,年龄不得超过55岁。 ( )
5、危险货物甲醇着火时,应采用( )灭火。
A、酸性水
B、水
C、干粉
正确答案:C
分析:在甲醇溶液着火了是不能用水扑灭的,水只能使火蔓延火势更大。如果是刚起火可以用干粉灭火器灭火。火势很大那么就要用泡沫灭火,和专业的消防队来灭火。
6、堆码货物时,桶口、箱盖一般应朝上。允许横倒的桶口及袋装货物的袋口应( )。
A、沸点
B、联合国编号
C、凝点
正确答案:B
分析:《汽车运输危险货物规则》明确表示:在“道路运输危险货物安全卡”上,应包括危险货物的中英文名称、联合国编号以及灭火方法。
30、《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 中,第8类腐蚀性物质不分项。 (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一篇单元二模块一中得出:《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中,第8类腐蚀性物质不分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统计资料显示,因防爆装置不作用而造成焊缝爆裂或大裂纹泄漏的重大事故概率仅约为6.9×10-7~6.9×10-8/年左右,一般发生的泄漏事故多为进出料管道连接处的泄漏。

据我国不完全统计,设备容器一般破裂泄漏的事故概率在1×10-5/年。

此外,据储罐事故分析报道,储存系统发生火灾爆炸等重大事故概率小于1×10-6,随着近年来防灾技术水平的提高,呈下降趋势。

第七章氯气泄漏重大事故后果模拟分析7.1危险区域的确定概述:泄漏类型分为连续泄漏(小量泄漏)和瞬间泄漏(大量泄漏),前者是指容器或管道破裂、阀门损坏、单个包装的单处泄漏,特点是连续释放但流速不变,使连续少量泄漏形成有毒气体呈扇形向下风扩散;后者是指化学容器爆炸解体瞬间、大包装容器的泄漏、许多小包装的多处泄漏,使大量泄漏物形成一定高度的毒气云团呈扇形向下风扩散。

氯泄漏后虽不燃烧,但是会造成大面积的毒害区域,会在较大范围內对环境造成破坏,致人中毒,甚至死亡。

根据不同的事故类型、氯气泄漏扩散模型,危害区域会有所不同。

氯设备泄漏、爆炸事故概率低,一旦发生可造成严重的后果。

以下液氯钢瓶中的液氯泄漏作为事故模型进行危险区域分析。

毒害区域的计算方法:(1)设液氯重量为W(kg),破裂前液氯温度为t(℃),液氯比热为C(kj/kg .℃),当钢瓶破裂时瓶内压力降至大气压,处于过热状态的液氯迅速降至标准沸点t0(℃),此时全部液氯放出的热量为:Q=WC(t-t0)设这些热量全部用于液氯蒸发,如汽化热为q(kj/kg),则其蒸发量W为: W=Q/q=WC(t-t0)/q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 r,则在沸点下蒸发的液氯体积V g(m3)为:V g =22.4W/M r273+t0/273V g =22.4WC(t-t0)/ M r q273+t0 /273氯的有关理化数据和有毒气体的危险浓度如下:相对分子质量:71沸点: -34℃液体平均此热:0.98kj/kg.℃汽化热: 2.89×102kj/kg吸入5-10mim致死浓度:0.09%吸入0.5-1h致死浓度: 0.0035-0.005%吸入0.5-1h致重病浓度:0.0014-0.0021%已知氯的危险浓度,则可求出其危险浓度下的有毒空气体积:氯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0.09%时,人吸入5~10min即致死。

则V g(m3)的液氯可以产生令人致死的有毒空气体积为:V1 = V g×100/0.09 = 1111V g(m3)氯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0.00425(0.0035~0.005)%时,人吸入0.5~1h,则V g(m3)的液氯可以产生令人致死的有毒空气体积为:V2=V g×100/0.00425=23529V g(m3)氯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0.00175(0.0014~0.0021)%时,人吸入0.5~1 h,则V g(m3)的液氯可以产生令人致重病的有毒空气体积为:V3=V g×100/0.00175=57l43V g(m3)假设这些有毒空气以半球形向地面扩散,则可求出该有毒气体的扩散气体半径为:R=[(V g /C)/(1/2×4/3π)]1/3式中:R —有毒气体半径mV g—液氯的蒸汽体积m3C —有毒介质在空气中危险浓度值%7.2 液氯泄漏事故毒害区域模拟计算以一只液氯钢瓶(1000kg)发生严重泄漏事故后果计量如液氯泄漏量W =1000kg,环境温度(瓶内)t=250C,计算有毒气体扩散半径: 液氯蒸发热Q:Q = WC(t-t0)= 1000×0.98×[25-(-34)]= 56640(kj)蒸发量W:W = Q/q= 56640/2.89×102= 196(kg)液氯沸点下蒸发气体体积V g:V g = 22.4W/M r×(273+t0)/273= 22.4×196/71×[273+(-34)]/ 273= 54.14(m3)氯气在致死的浓度C1的体积V1和有毒气体的扩散半径R1: V1 = V g×100/C1= 54.14×100/0.09= 60155(m3)R1 = (V1/2.0944)1/3= 30.62(m)氯气在致死的浓度c2时的体积V2和有毒气体的扩散半径R2: V2 = V g×100/c2= 54.14×100/0.00425= 1273882 (m3)R2 = (V2/2.0944)1/3= 84.73(m)氯气在致重病的浓度c3时的体积v3和有毒气体的扩散半径R3 V3 = V g×100/C3= 54.14×100/0.00175= 3093714(m3)R3 = (V3/2.0944)1/3= 113.89(m)氯气泄漏静风状态毒害区域:②吸入0.5~l h浓度0.00425%的致死半径:R2 = 84.73m③吸入0.5~1 h浓度0.00175%的致重病半径:R3= 113.89m7.3 事故后果模拟分析及建议以上是以氯钢瓶严重泄漏造成的事故后果的模拟,其危害是相当严重的。

由于该建设项目在用氯过程中,涉及用氯的设备设施有液氯钢瓶、液氯汽化器、氯管线、反应釜等,因此都可能存在氯的泄漏。

风向决定毒气云团的扩散方向,风速决定毒气云团的下风向的扩散范围,气压和地形影响毒气对人的危害程度,如果空气流动性小、温度大,毒气在低洼处停留不易扩散,可造成人畜中毒,甚至死亡。

氯气泄漏后,在有风的条件下,氯气通常呈60°左右的夹角向下风向扩散,在扩散的过程中由于空气的补充,浓度会逐渐降低,但相应下风向的防护距离增加。

一般在小泄漏状态下(泄漏量≤200L),首次隔离距离为30m,下风向撤离范围白天为0.3km,夜间为1.1km。

在大量泄漏状态下(泄漏量>200L),首次隔离距离为275m,下风向撤离范围白天为2.7km,夜间为6.8km。

污染范围不明时先按上述方法确定防护距离,然后分段测试氯气浓度再调整防护距离。

建议企业应制定针对氯泄漏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如发生氯泄漏应立即启动预案,在日常过程中,加强氯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严防氯的泄漏。

常备抢修器材表和常备防护用品表如下:第七章劳动卫生预评价根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本工程劳动卫生方面主要危害因素是毒物危害、噪声危害和生产性粉尘危害。

本工程劳动卫生预评价采用某些企业类似生产装置检测数据作为类比值进行评价。

7.1 毒物危害评价7.1.1 评价方法按照《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将职业性接触的毒物危害程度分为Ⅰ级(极度危害)、Ⅱ级(高度危害)、Ⅲ级(中度危害)、Ⅳ级(轻度危害)。

根据《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90)规定,以有毒作业分级指数法对本工程的有毒作业岗位进行评价。

有毒作业分级指数法是根据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有毒作业劳动时间及毒物浓度超标倍数三项指标,分别用D、L、B表示。

依据三项指标求得指数,根据指数范围进行分级。

具体做法是按照GB12331-90求出分级指数C。

C=D·L·B式中:C—分级指数D—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数L—有毒作业劳动实时间权数B—毒物浓度超标倍数(1)有毒作业危害分级级别表7.1.1 有毒作业分级级别表7.1.2 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数(3)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数表7.1.3 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数B=Mc/Ms-1式中:Mc—测定毒物浓度均值(mg/m3)Ms—该种毒物最高容许浓度(mg/m3)(5)有毒作业分级级别表根据有毒作业的毒物浓度超标倍数、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有毒作业劳动时间三项指标,综合评价,制定出有毒作业分级级别表。

当有毒作业工作地点空气中存在多种毒物中,应分别进行毒物作业的分级,以最严重的级别定级,同时注明其他生产性毒物作业的级别。

表7.1.4 有毒作业分级表(不懂)7.1.2 毒物危害评价结果本项目中主要有毒物质有溴素、氯丙烯等,主要在相关生产岗位和储存岗位使用,可能形成有毒作业场所。

以上毒性物质具体危害情况见危险化学品危险有害性分析。

7.2 噪声危害评价7.2.1 评价内容本工程项目的主要噪声声源为物料输送的泵、压缩机、风机、粉碎机等。

7.2.2 评价方法对原厂区装置噪声的类比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作为对本工程噪声危害程度的参考,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与国家卫生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做出评价,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1)噪声作业分级依据噪声作业危害程度级别进行噪声危害评价。

噪声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见表7.2.1。

表7.2.1 噪声作业分级级别表7.2.2 工业地点噪声声级卫生限值(GBZ1-2002)(3)噪声作业分级查表法为了简化噪声危害指数的计算过程,便于实际操作而采用此方法(见表7.2.3)第八章事故后果模拟分析事故后果分析是危险源危险性分析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定量的描述一个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对工厂、对厂内职工、对厂外居民甚至对环境造成危害的严重程度。

华通化学最常见的事故是火灾、爆炸和中毒,本工程产品是精细化工产品,使用的危险化学品数量不大,而使用的有毒气体比较多,故本评价对有毒气体毒害区进行模拟分析,选择液氯和液氨液化气体容器破裂时毒害区进行估算,由于缺乏氟化氢的相关数据,故未作模拟分析。

(1)液氯气瓶破裂时毒害区估算液氯是剧毒物质,使用气瓶包装,现对液氯气瓶破裂毒害区域进行分析估算。

设有液氯气瓶中存有液氯1000kg,容器破裂前罐内液氯温度t为25℃,液氯的比热c为0.96kj/kg·℃,当容器破裂时器内压力降至大气压,处于过热状态的液氯温度迅速降到标准沸点t0为-34℃,此时全部液体所放出的热量为:设这些热量全部用于容器内液体的蒸发,汽化热Q为2.89×102(kj/kg),则蒸发量为:液氯分子量为M=71,则在沸点下蒸发的体积Vg:据查氯在浓度达到目前为0.09%浓度时,吸入5~10min可致死,则Vg氯气可以产生令人致死的有害空气体积为V= Vg×100/0.09=33.74×100/0.09=74988.89 m3假设这些有毒气体以半球型向地面扩散,则可求出氯气扩散半径为:由此液氯气瓶发生破裂事故引发有毒气体扩散,其毒害区半径为32.96 m。

(2)液氨气瓶破裂时毒害区估算烟磺酰胺生产中使用液氨气瓶,如果发生意外液氨气瓶破裂可能发生蒸汽爆炸。

液氨是有毒物质,爆炸后若不燃烧,便会造成大面积的毒害区域。

一般情况液氨在补充时易发生事故,现对液氨气瓶毒害区域进行分析估算。

液氨气瓶中存有液氨1000kg,容器破裂前罐内液氨温度t为25℃,液氨的比热c为4.6kj/kg·℃,当容器破裂时器内压力降至大气压,处于过热状态的液氨温度迅速降到标准沸点t0为-33℃,此时全部液体所放出的热量为:Q=W·c(t-t0)==500×4.6×[25-(-33)]=133400kj设这些热量全部用于容器内液体的蒸发,汽化热Q为1.37×103(kj/kg),则蒸发量为:液氨分子量为M=17,则在沸点下蒸发的体积Vg:据查氨在浓度达到目前为0.5%浓度时,吸入5~10min可致死,则Vg氨气可以产生令人致死的有害空气体积为V= Vg×100/0.5=140.05×100/0.5=28031.63 m3假设这些有毒气体以半球型向地面扩散,则可求出氨气扩散半径为:由此液氨气瓶发生爆炸事故引发有毒气体扩散,其毒害区半径为30.38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