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石泉三中吕晓霞
解读了《音乐课程标准》感受颇深。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改革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是多么的重要。要教好学就必须在教学中用科学、灵活的教育方法来进行教学。教学重点怎么突破,教学难点怎么解决都需要新课程标准的指导和帮助。一节课中怎样让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怎样把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怎样让学生享受情感审美,这还得靠新课程标准的指导和帮助。不论从事哪一科的教学工作,我们的专业基本功都要胜任你所教的专业,要本着学习提高的目的,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但是,专业基本功能力的提高不可能通过短期的训练就能达到,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勤奋练习才能在不自觉中体会到进步的快乐。在唱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审美,让孩子们在美妙的音乐世界里自由的感情流露,这是学习唱歌的最基本灵魂!这样一来,师生同乐的教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既学到了应学的音乐知识和歌曲,又使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得到了极好的发展。同学们在中小学时代学习到了各个学科的知识,又具有多才多艺的高雅素质,我们试想一下,当你看到我们的学生数年后在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成绩时,做为他们的老师高兴而愉悦的心情是他人不会理解的.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的动力”,在这个方面,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在想办法,找方法,让孩子们能够对音乐有长久的喜爱,可是我发现,孩子们的兴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减弱。在一段时间内可以情绪高涨的配合你主动学习,可过了那个时间就开始无所事事。首先,什么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新课标指出:“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其次,怎样在教学中体现这个理念。新课标指出: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其中“整体”二字非常重要;“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表达得非常具体。最后,在把握音乐审美为核心理念后,要注意整体的把握。一方面是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是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该与音乐审美体验的不同文化有机结合,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这才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教学中的一个正确体现。
“强调音乐实践”,提升和强调了这个理念的重要性。在以前的课堂中,我们只是一味的教唱,教动作,教乐理知识,学生也就是一味地跟着老师学习,并没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在新课标中,强调了音乐实践,在我的理解来说,就是加大了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让孩子们先实践,在以往老师的教学活动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发展空间,让他们自己还理解和表达音乐。
“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学科综合已经突出了音乐艺术的特点,这样具体表述音乐艺术的五个特点,涉及到音乐艺术的学科特征与教学特点问题。一是听觉艺术,二是实践艺术,三是非娱兴,四是表演性,五是情感性。所以,要适当地关注学科综合,加了“突出音乐特点”,这才是我们音乐课最本质的东西,也是教师们需要抓住的重点。
“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多元”从字义上讲是一个并列的关系,没有主次之分。所以,原来的“热爱我们中华民族和世界尤其是民族文化”,把中国的和外来的一些文化理解成了一个并列的关系,会有一些偏差。首先举一个非常明显的个例以反映一个现象。北京一位中学老师讲一堂中国音乐的课,学生就站起来反对,说不要听这个。老师说:“多好听
的《茉莉花》啊!”那个男生反驳道:“我认为世界上最难听的音乐就是中国的音乐!”由此,那位老师备受打击。现在学生们接受的学校以外的音乐信息非常多,这就需要一个鉴别、整合或是契合的过程。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承担者,教师们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虽然现在媒体发达,信息获得渠道多样,学生们可以随时获得各种音乐方面的信息,但教师们不能束手无策,只是一味埋怨电视、广播和社会环境。其实,教师们应该分析学生们喜欢什么,因为对音乐学科来说,最重要的在于熟悉。就像对于很多年长的人喜欢的京剧,学生们不一定喜欢,但是由于媒体反复地播放,反复地进行听觉刺激,学生们也可能会喜欢上它们。而对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所提倡学习的音乐作品,老师们常常很“吝啬”,不愿意反复播放,总是把音乐当做一种知识来学习。其实不完全是这样,如果仅仅把音乐当成一种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就体会不到审美的乐趣,不能对音乐有整体的感受。当我们把音乐像作文一样进行结构分析、乐句分析、力度分析的时候,学生就感受不到它的美妙,感受不到音乐的感染力,同时也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所以,音乐课堂是让学生热爱音乐的一个主渠道和主阵地,是传承我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场所。在这个场所,如何发挥课堂教学优势,回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上,让学生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尊重和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些都是需要老师们把握好的地方,也是教材编写者需要关注的方面。因为一些教材有的时候在一个单元里大力推崇某一地区,某一国家的音乐文化,往往导致在角度、立场上出现问题。那么多样性是什么?是指建立在主流文化基础上的多样性理解,这就会涉及到主次问题。不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弘扬本民族音乐文化都绝对是一个颠覆不破的真理。虽然我们的教材当中,有着多样性的文化,但是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角度来说,绝对不可以用其他国家的文化来替代我们国家的民族文化,即使其他国家的文化更强盛。我们应该力图让学生们热爱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在此基础上学习和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
在作品完整性的问题上,老师们应该注意,“以审美为核心”的内容里面,有两个词语要加以重视,一个是“整体”,另一个是“要素”。首先,整体就像一个相对完整的乐队。以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为例,一个主题基本上是一句,这也叫整体。这个整体,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乐思,或者是相对完整的段落,决不可以把它分裂开来。又例如一个身边经常发生的事。学校老师在招生的时候,学生会演奏多种乐器,为了节省考试时间有的老师会中途喊停,但学生往往停不下来,一定要等那个段落完了之后再停下来,如果半截停了,会很难受,这就是由于音乐的完整性。所以老师们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也要注意作品相对的完整性问题。其次,音乐是由要素构成的,音乐有六要素,分别是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这次课标修订又增加了节拍和调式两个要素。当然,在大的要素概念中,节拍可以放在节奏里去理解,调式可以放在旋律里去理解,但是这样会导致老师们在理解上不够具体、不好操作。因此,把节拍和调式单独列出来作为要素来表述。老师们的关注点应放在让学生在音乐当中敏锐地听辨这些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而不是解决节拍、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的概念。所以音乐审美的内容是要素,就是对要素感受的敏锐性。学生们在最先学习音乐的时候,就是学习音乐的基本要素,从三个要素扩展到六个要素,之后还要再增加。这样我们课堂教学的内容才会非常充实了,我们才会对音乐有本质上的理解,才能从音乐本身来解决究竟什么是音乐审美、学生的美感从何而来的问题,才会真正让学生用音乐语言学习音乐。例如,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要具体抓住每一首曲子最具有表现力的特点来进行体验,也就是说要将要素和音响相联系,这是很重要的。学生感受越灵敏,水平越高,审美能力越高。只有通过对音乐这些要素的敏锐感受,才会体验到音乐中所蕴藏的情感。当然,音乐对每个学生所激发的个人情感体验的深度会不同,但这个情感体验其实就已经达到了审美的层次。因为情感体会产生联想,使学生联想自己在生活中的经历,联想自己的情感,联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