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辩证法复习提纲 人教版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唯物辩证法专题复习——联系观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人化”的特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在科技创新中,时常存在“管理孤岛”“资源孤岛”“信息孤岛”“技术孤
岛”等现象,各子系统之间的资源、信息、人才等流动不畅,导致科技创新效
率低下。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就要( )
①立足关键部分,充分发挥其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
①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④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真题研析
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依存度日益加深,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
世界发展越来越得益于中国。这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
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 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 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
趋向,要用综合的思维
方式认识事物
B
■真题研析
传统石油钻井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泥浆,占用土地,污染环境。某
油气田采用“泥浆不落地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将废弃泥浆制
成免烧砖等,既有效消除了钻井污染隐患,又节约了土地、水泥
等资源。钻井废弃泥浆的资源化利用佐证了 ( )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
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 联系的
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 多样性
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
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 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把握客观条 件与主观条件、有利条件与不利
与偶然联系等
条件、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原理
方法论
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①整体 ①树立全局观念,立 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 整体与 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 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 部分的 化影响部分。②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 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
特别提示:
➢任何具体的联系,无不依赖于一定的条件。联系 的多样性,实际上是联系条件的多样性。
➢怎样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P57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与“一切从 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关系?
区别:知识角度不同,前者属于辩证法观点,后者 属于唯物论观点。
联系:都属于方法论;都强调要使主观符合客观, 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联系的客观性:
①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看,可分为自在事物 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是人类实践 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 ②方法论要求:A.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 随意性。 B.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 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考点2】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重点掌握】 (c)
(1)区别: 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 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②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 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 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特别提示:
➢联系具有普遍性,即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但并非“任何(两个)事 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因为具体事物的联系是有条 件的、相对的。
➢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联系 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构成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
▲【考点4】系统优化的方法及其方法论要求(b)【重点掌握】
高中政治哲学提纲(人教版)
政治必修四哲学提纲I.辩证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①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意识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方法论:要重视精神力量③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方法论:要重视规律,按规律办事二、认识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归宿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实践的作用,积极参加实践活动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方法论: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③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方法论:真理与谬论往往相伴而行,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错误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永无止境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三、唯物辩证法(一)联系的观点①联系具有普遍性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联系具有客观性方法论:要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要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③联系具有多样性方法论: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④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方法论:①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二)发展的观点①发展具有普遍性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方法论:1、对未来充满信心2、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③事物的发展是质变与量变的统一方法论:1、急于求成或优柔寡断是不可取的2、坚持适度原则3、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4、重视量的积累(三)矛盾的观点①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方法论:要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并解决矛盾②矛盾具有特殊性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二者相互联结;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①学会正确认识事物,掌握认识秩序②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3、主次矛盾关系(中心、中点、关键、首要、核心、突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要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统筹兼顾4、主次方面关系(性质、本质、主流、大局、方向、分析形势)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方法论:1、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2、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四)创新的观点辩证的否定: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方法论:1、要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2、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II.历史唯物主义(一)社会历史观1、社会发展的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⑴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⑵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⑶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方法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二)人生观、价值观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⑵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⑶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复习提纲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1、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消沉。
【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1)【原理内容】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原理内容】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②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A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消沉。
【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尊重客观规律(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3)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反对夸大意识能动能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1)、K原理内容』: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
(2)、K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高二哲学常识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复习大纲(一)人教版
高二哲学常识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复习大纲(一)一、辨证唯物论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②无论是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还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它们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这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就是物质性。
③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方法论]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根据客观事实,决定我们的方针政策、计划方案等主观的东西。
[错误倾向]在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的物质性原理的主要表现是主观主义。
主观主义又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教条主义,其出发点是书本上的个别词句;另一种是经验主义,其出发点是狭隘的局部经验。
两者的共同错误就是脱离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因而是做不好工作的。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表现,如以某种愿望作为立足点来想问题、办事情,以个人的好恶来判断是非,以主观想象来代替客观事实等。
2.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错误倾向]根据这一原理,要反对片面地夸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作用,否认物质决定作用的唯心主义。
3.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又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进程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违反规律的意识则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坚持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前提下,正确认识和估价意识的能动作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错误倾向]既要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又要反对片面地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4.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免费下载】哲学辩证法复习提纲
哲学辩证法复习提纲一、联系1、坚持联系的观点(1)什么是联系?答:(注意:①联系就是对所有事物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的概括和抽象,哲学上的联系与日常生活中的联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②联系包括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2)什么是联系的普遍性?答;①②③(注意:①任何事物都是处在联系中,这并不说明任何两个事物或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条件具备,两者就有联系,否则就没有联系;②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着,这些周围的事物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也是该事物发展的外在原因。
)(3)如何理解联系的客观性?答:①联系客观性的含义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联系客观性的表现是指人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也不能随意改变事物的联系。
③联系虽然是客观的,但人可以改变事物的联系。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④第③点也是联系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的区别所在。
但与矛盾客观性有相似性。
(4)坚持联系的观点的原理是什么?答: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或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联系的观点。
2、因果联系(5)如何理解联系是具有多样性的?答:①记住这一结论②联系多样性的表现是指有直接和间接联系、有必然偶然联系,有内部外部联系、有因果联系,有整体和部分联系等等,即有多种多样的联系。
如果材料从这方面出题,才可运用这一结论。
(6)因果联系的形成条件是什么?答:事物之间既有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有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那就是因果关系。
(注意:①光有先行后续是构不成因果联系的)(7)原因与结果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什么?答:①两者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②首先,两者有区别,不能混淆,不能颠倒;③其次,两者也有联系,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一方面,在不同关系中,某一事物在这一关系中是原因,在另一关系中则是结果;另一方面,在同一关系中,两种现象可以互为困果。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复习提纲
必修4《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A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 产生: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任务:a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地更好的艺术。
b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c 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思想。
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 )(1)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
(2)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A )(1)区别: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揭示的是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个性);哲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共性)。
(2)联系: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非总和或简单相加或科学之科学)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因此哲学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
(不能否认哲学的的指导作用)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A )(1)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非辩证关系)(2)两方面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哲学第一轮复习-----唯物辩证法教案
哲学第一轮复习-----唯物辩证法一、联系的普遍性(一)事物是联系普遍性1、联系具有普遍性的主要表现是什么?(略)2、事物的联系和人们的实践的关系?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但并不是说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反对孤立地看问题。
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改变条件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反对主观臆造的联系。
4联系的性质: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多样性;可变性(1)全面、准确地把握事物的联系——联系的“五性”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任何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着;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一定存在着联系)因此,我们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凭空创造联系,也不能任意消灭联系,更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
(但是,这并不是说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因此,我们要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
联系的条件性——任何事物地与周围其它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
脱离具体条件孤立地考察事物,一切都无法理解。
因此,要具体分析事物的联系,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现象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不同的联系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和哲学专题复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专题复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知识总结】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与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
(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矛盾的含义1.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方法论:要求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二、矛盾的基本属性1.对立属性——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它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2.矛盾的统一属性——同一性:矛盾的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两种情形: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三、矛盾的普遍性1.原理: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2.方法论: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四、矛盾的特殊性1.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的三种情形: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2.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含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2.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在一定条件下,普遍性与特殊性可以转化。
3.方法论: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高中政治 哲学原理整理归纳表素材 大纲人教版
政治哲学原理....归类复习如何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唯物主义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辩证唯物论(即辩证的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即唯物的辩证法)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辩证唯物论就是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即研究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其内容主要是课本的第一课的全部和第二课的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和规律的客观性及第五课的主观能动性部分。
唯物辩证法是用唯物论的观点研究世界的规律、状态即研究世界的状态是“怎么样”的问题。
唯物辩证法部分,其内容主要是课本第二课的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及第三、四课的内容。
它们二者的研究对象是一样的,但是研究的角度不一样。
它们相互渗透,研究世界的本质要用辩证法的观点,否则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研究辩证法要在世界的本质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是对世界本质的认识的深化,没有唯物论,就会陷入唯心论。
提醒同学们注意:哲学,应该着重掌握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其关系可一展开为四句话。
(1)世界是什么?(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2)世界是怎样的?(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进而知晓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3)人是怎样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性,正是因为人具有社会性,才涉及其价值观、人生观问题)(4)人与世界关系怎样(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要牢固掌握十八个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方法论自己归纳):十八个哲学原理是:1、物质与意识辩论关系原理。
2、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论关系原理。
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5、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6、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7、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
8、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
9、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
10、内因与外因相互关系原理。
11、量变与质变相互关系原理。
12、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13、认识与实践相互关系原理。
14、现象与本质相互关系原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和哲学专题复习: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专题复习: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知识总结】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与发展(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联系的普遍性1.原理: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注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并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二、联系的分类1.自在事物的联系(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
2.人为事物的联系:通过人类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性活动建立起来的种种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一旦形成就独立于意识之外(客观性)。
三、联系的客观性1.原理: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注意:①改变事物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条件与形式,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固有的联系。
②当人们试图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时,只有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内容(包括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才能成功。
否则,任何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尝试,都会失败。
四、联系的多样性1.原理: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2.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1.原理: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①整体居主导地位,统率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变化会影响部分;②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方法论: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高中政治:主要哲学原理复习提纲 人教版必修4
主要哲学原理一、辩证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论(马克思主义物质观)1、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①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②意识能动性原理: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人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意识能能动地改造世界又表现为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能够促进人们改造客观世界,错误意识会阻碍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这要求我们重视意识作用,重视精神力量,)这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2、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事物的变化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二)唯物辩证法1、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从事物的固有联系出发,人们还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联系多样性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①这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不能只看到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
(4)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这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②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方法: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这要求我们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哲学部分常识复习提纲
一、唯物论部分(主要原理、观点)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做到按规律办事。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1)辨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一方面,客观规律性始终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一)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可变性、多样性)1、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事物的联系还具有客观性。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2、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唯物辩证法认为,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中,整体或系统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所以在一切活动中,要求我们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出发,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整体或系统的最优目标 .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整体和部分存在着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关系,所以要达到整体的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理想结果,就必须在强调局部要服从整体的前提下,十分重视搞好局部,以便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哲学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专题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一、考点知识考点1: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考点2: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主要表现:第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第二,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第三,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注意:并非任意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3.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4.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考点3: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一是含义不同。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二是二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1)两者相互依赖整体离不开部分。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离不开整体,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为部分。
(2)两者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整体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3.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一是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二是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哲学》1-9课复习提纲
基本观点
认识论根 源
总体评价
主观 唯心 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
把人们认
(如人的目的、意志、 识世界离不开
感觉、经验、心灵等) 感觉夸大为世
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 界的存在依赖
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 于人的感觉
观事物以致整个世界,
△局限 性:二者归根 到底,都是把 人的意识当作 世界的本原, 其根本观点是
客观 唯心 主义
《哲学概述》 一、哲学 (一)全面理解哲学的内涵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 世界的思考,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 区别: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 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②世界观人人都有, 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掌握。③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
2、理解意识概念。 (1)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从本质、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或意识是客观 存在的主观映象) 注意: (1)正确的思想意识和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 反映。 无论是人的具体感觉还是人的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 的反映。 无论是人们对现状的感受与认识,还是人们对过去的思考与 总结,以及人们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3、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 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是什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 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 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B.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哲学依据: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物质 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 ②意义: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 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要点提纲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要点提纲高中政治哲学知识要点提纲很多学生对哲学都比较陌生,想学好这部分内容,最好就是自己准备一个知识提纲,根据提纲来梳理知识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哲学知识要点,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政治哲学知识归纳辩证法(唯物辩证法)1、事物是普遍联系【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2、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部分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全局高于局部、统帅局部。
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在一定的条件下,关键性的部分对整个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方法论】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3、事物是发展变化【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物质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着的世界。
发展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方法论】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静止的观点。
(如何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4、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事物发展的状态原理)【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方法论】要重视量的积累,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5、内外因辩证关系(事物发展原因的原理、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辩证法复习提纲一、联系1、坚持联系的观点(1)什么是联系?答:(注意:①联系就是对所有事物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的概括和抽象,哲学上的联系与日常生活中的联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②联系包括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2)什么是联系的普遍性?答;①②③(注意:①任何事物都是处在联系中,这并不说明任何两个事物或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条件具备,两者就有联系,否则就没有联系;②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着,这些周围的事物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也是该事物发展的外在原因。
)(3)如何理解联系的客观性?答:①联系客观性的含义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联系客观性的表现是指人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也不能随意改变事物的联系。
③联系虽然是客观的,但人可以改变事物的联系。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④第③点也是联系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的区别所在。
但与矛盾客观性有相似性。
(4)坚持联系的观点的原理是什么?答: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或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联系的观点。
2、因果联系(5)如何理解联系是具有多样性的?答:①记住这一结论②联系多样性的表现是指有直接和间接联系、有必然偶然联系,有内部外部联系、有因果联系,有整体和部分联系等等,即有多种多样的联系。
如果材料从这方面出题,才可运用这一结论。
(6)因果联系的形成条件是什么?答:事物之间既有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有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那就是因果关系。
(注意:①光有先行后续是构不成因果联系的)(7)原因与结果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什么?答:①两者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②首先,两者有区别,不能混淆,不能颠倒;③其次,两者也有联系,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一方面,在不同关系中,某一事物在这一关系中是原因,在另一关系中则是结果;另一方面,在同一关系中,两种现象可以互为困果。
(注意:①互为因果关系不多,在做题时如碰到相互促进的关系,就可理解为互为因果关系了。
)(8)因果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其方法论意义是什么?答:①因果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在认识某一事物时,要探求其原因和结果。
(这也是科学研究的使命);②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要求我们要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及预见性。
(注意:①第一点主要用于认识事物的过程中;②这里的“自觉性”是指我们要善于从某一行动的后果中分析其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再犯同类错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就说明这点;③这里的“预见性”是指我们要对某一事物当作原因来看待,预见它可能产生的后果,这样才能正确指导我们的具体行为,避免盲目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就说明这一点;④在做主观题时,一般不要严格区分自觉性和预见性,把它们放在一起分析材料即可;但在做选择题时,有可能要求把两者明确界定出来才行,所以要注意两者的不同理解。
)3、整体和部分(9)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什么?答:①二者有区别。
一是二者的内涵不同,不能把两者混淆起来、等同起来;二是二者的地位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三是二者的功能不同,首先,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其次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第三,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充分发挥。
②二者有联系。
一是二者不可分割,相互依存;二是二者相互影响。
整体影响着部分,部分也影响着整体。
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三是二者可以在不同关系中发生转化。
(注意:上述划线部分的观点,有可能在主观题中直接考查,所以要记忆。
)(10)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方法论意义是什么?答:①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或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找最优目标)。
②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影响着整体,有时还会对全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注意:①运用时,要区分它们的侧重点。
)二、发展的观点1、运动(11)什么是运动?答:答:(注意:①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而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②运动的主体是物质,但这并不否认意识(认识、理论、政策、计划等一切主观的东西)也是要运动、变化、发展的,不过,一切主观东西的运动其主体仍然是人脑这一物质形态;③离开物质谈运动是一种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一种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13)什么是静止?其表现形式是什么?答:(1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是什么?答:(从整个物质世界来看),事物的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就物质的具体存在形式来说),事物有某种稳定的静止的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发展的内涵(15)什么是发展?答:(注意:①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那些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运动变化趋向。
所以,发展与运动、变化还是有些区别的。
)答:(注意:①不能用出现时间的先后、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事物的名称、旗号来判断新旧事物)(17)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即发展的普遍性)的表现是什么?答:①②③(18)发展普遍性的方法论意义是什么?答: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坚持发展的观点。
(19)如何做到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答:(注意:①这三个观点在主观题中很少用来分析材料,一般都用“坚持发展的观点”来笼统地概括就行了;②第一个观点是说任何事物都是由过去发展而来,又要向未来发展而去,所以我们不能忽视过去,要了解其过去,同时我们又要做到预测未来,即探究其来龙去脉;③第二个观点是说对过去的事物要把它放在过去的历史阶段去考察,不能用今天的标准或眼光去衡量,不能苛求前人。
对现在的事物也要如实地反映、明确它现在所处什么阶段,是刚刚产生还是正在壮大还是行将灭亡,只有“定位”准了才能决定我们对其的态度;④第三点就是要求我们反对静止的观点,反对思想僵化安于现状的观点,要培养创新精神,要支持改革事业。
)3、内外因(20)事物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是内因?什么是外因?答:(原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由于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从而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事物就是在矛盾的不断解决和不断产生中往前发展的。
(内因)(外因)(注意:①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推动了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这与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一致的。
)(21)内外因的辩证关系是什么?答:①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②③④(22)为何说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答:事物内部矛盾的双方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由此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和地位发生变化,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可见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事物的发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
(23)为何说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答:由于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中,它总是同周围的事物相互作用,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外部条件,事物才能发展。
所以,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它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24)为何说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答:外因的作用表现在对事物内部矛盾的影响上,即通过促进内部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而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所以,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注意:①上述三题可能会在辨析题中考查,所以得记忆。
)(25)内外因关系的方法论意义是什么?答:要求我们要把内外相结合,首先要重视内因的作用,其次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要对外因作一分为二的分析,扬长避短,发挥其积极作用,限制其消极作用。
(注意:①内外因的方法论,在做材料题时一般不会运用来分析材料,在做辨析题时,倒要在意可能会从外因的促进和延续作用来出题。
)(26)如何对待机遇?答:①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把内外因结合起来)。
②对个人成长而言,机遇是外因,个人的主观努力是内因,外因只有通过主观努力才能起作用,所以,善于抓住机遇,利用机遇是十分重要的。
③而要做到抓住和利用机遇最重要的在于人们的心理品质、思想和科学文化水平,在于勤奋努力,否则你无法把握机遇。
(27)如何对待顺境、逆境?答:①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②对个成长而言,外部环境是外因,其中顺境能够为个人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但我们如果不发挥内因的作用,即不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利用它,而是陶醉于顺境之中,不思进取,就会使顺境虚度甚至会发生逆转,而逆境通常会给个人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但只要充分发挥内因的作用,与逆境抗争,也会变不利为有利,同样能够成才。
4、量变与质变(28)什么是量变?什么是质变?答:(注意:①量变有两个表现:其第二个表现也就是要处理好部分之间的关系,使整体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做题时要注意这一问题。
)(29)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是什么?答:(注意:①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从量变开始的;②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③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30)为何说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引起质变?答:(注意:①这一内容可能会在辨析题中考查。
)(31)事物的发展要经过一个什么过程?答:(注意:①这一过程有别于认识的发展过程。
)(32)量变引起质变的方法论意义是什么?答:①(由于量变在一定范围和限度内,事物才能保持原有的性质,所以,当我们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时,就要)坚持适度原则;②(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来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不适时机地促成飞跃。
③(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
(注意:①三个方法论虽然各自都有相对应的原理,但在做题时,原理可不写,要写的话也可以用“量变引起质变”这句话来概括就行了;②第一方法论主要用在要保持事物性质不变的情况下;③第二个方法论主要用在促进事物性质变化的情况下;④第三个方法论在前面提到的两种情况都可以用;⑤重视量的变化,还要知道“优化结构”这一重要表现。
)5、前进性与曲折性(33)为什么新事物一定能战胜旧事物?(即为何说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答:(注意:①联系新旧事物的含义及判断标准;②新事物一定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旧事物的扬弃。
要搞清楚继承什么抛弃什么。
)(34)为什么新事物的成长道路是曲折的?答:(35)事物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即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关系是什么?)答: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道路是迂回、曲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