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地理分类汇编专题 选修地理(第四部分其他选修模块)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四部分选考模块旅游地理课件湘教版选修3
资源 价值 评价
景观 的地 域组 合状
况
有些资源尽管有较高的美学价值或者历史文 化价值,但在同一区域有特征相似而更具价 值的资源时,其旅游价值便会大大下降。例 如,云南乃古石林景色优美,但附近有名气 更大的石林,它就很难吸引游客。如果乃古 石林出现在其他省区,可能会游人如织
地理 位置 与交 通条 件评
多数旅游资源可反复使用,并且使用是无消耗的 (与其他资源相比是最突出的特点)
有些自然景观随季节变换而呈现不同特色,称为 季节性,如雾凇形成于冬季
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自然景观的地域差异
人文 可创造性 人文景观是人们根据不同的目的建设和创造的 景观 可变异性 人文景观的性质、功能随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价
位置和交通直接影响其开发价值。优越的位置和方便 的交通,能够提高旅游区的可进入性,使游客“进得 来,出得去,散得开”,也就是要让游客来得方便、 在旅游区逗留期间活动方便以及结束游览后离开方便。 位置和交通是评价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条件之一
客源 客源地是指游客的来源地。客源地主要是经济发
地 达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收入相对较高,
式
过程 及当 代人 类活 动
(二)特性
与其他资源相比,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非凡性、可创造性和永续性等
特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特征又各有不同,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特性
含义
多样性
旅游资源极其多样,且广泛存在
共性
旅 游 资 自然 源 景观
非凡性 永续性
季节性 地域性
旅游资源是同类中具有非凡特点的事物或现象
(三)价值
旅游资源的价值主要表现在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与
经济价值等方面,结合下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含义。
2020-2022三年高考地理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4(自然地理)-热力环流(含解析)
2020-2022三年高考地理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4(自然地理)-热力环流(含解析)一、单选题(2022·天津·高考真题)下列是天津四处的景观图片。
回答下列小题。
1.四图中能反映历史时期本市平原地区地面沉降的是()A.甲、丙B.甲、乙C.乙、丁D.丙、丁2.图乙所示的居民区位于滨海地区,当地居民经常能感受到海陆风。
在夏季时,若只考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一天中海风风力最大的时段是()A.6:00~7:00 B.10:00~11:00 C.14:00~15:00 D.20:00~21:00(2022·辽宁·高考真题)为保障2022北京冬奥会顺利进行,气象部门提前在云顶和古杨树赛场建立自动观测气象站。
左图示意云顶赛场甲、乙气象站和古杨树赛场丙、丁气象站的位置。
右图为各气象站2019年1-3月平均气温的日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据图可知()A.白天古杨树赛场比云顶赛场最高气温低B.傍晚云顶赛场比古杨树赛场降温速率快C.夜间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D.古杨树赛场比云顶赛场昼夜温差大4.丙气象站夜间气温低是由于()A.冷空气聚集多B.水汽蒸发强C.海平面气压低D.降水量较大5.古杨树赛场夜间气温的垂直变化多出现在天气图中的()A.等压线稀疏区B.气旋大风区C.等压线低值中心D.气旋降水区(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
下图示意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当日在观测场释放一只氦气球,观测它在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漂,然后逐渐转向西南。
释放气球的时间可能为()A.1时B.7时C.13时D.19时7.据图推测,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A.东北方B.东南方C.西南方D.西北方8.当日该市所处的气压场的特点是()A.北高南低,梯度大B.北高南低,梯度小C.南高北低,梯度大D.南高北低,梯度小9.(2021·北京·统考高考真题)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资料第二阶段 专题四 选修部分(22张PPT)
3.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敦煌地区旅游资源丰富, 游览价值高,交通条件好加上政策支持,近几年旅游业发 展迅速。第(2)题,敦煌位于干旱地区,在旅游时应注意保 持旅游资源和当地的生态环境。 答案:(1)旅游资源丰富,游览价值高;公路、机场等交通 条件改善;旅游产业促进政策的实施等。 (2)保护旅游资源,防止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2.解析:读“滑坡灾害危险性因素评价”图可知,自然因
子也即是内在因素,而在内在因素中坡度所占的权重最大
为0.36;人类活动也即是外在因素,而外在因素中土地利 用所占权重最大为0.19。读“滑坡与滑坡次数的关系”图 可知,滑坡灾害发生次数较多的坡度为20°~35°。 答案:(1)自然因子:坡度;人为因子:土地利用。 (2)
西藏、青海等省份较少。
(2)有利条件:客源市场近且较广阔;农业旅游资源丰富。
2.解析:第(1)题,主要从对旅游区及石窟带来的不利影 响角度去分析。第(2)题,保护措施可从法规、建保护 区、发展生态游角度去分析。 答案:(1)因为运煤车辆沿路抛洒大量煤灰,给旅游区
带来大量固体废弃物并造成大气污染,更严重的是污
广西扩展,范围扩大。(2)气温较常年增加2℃;降水大幅
度减少。持续时间长,秋冬春连旱。
3.解析:读图可知,塔里木盆地和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沙尘暴
出现的次数最多(>20),并由这两个中心向周围递减。我 国的沙尘暴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该地区气候干旱、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演练提升
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旱灾的成因及危害。云南省位于云贵 高原上,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多溶洞、暗河,地表水反而很
少,加之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农业水利设施落
后,抗旱能力差;加上近几年气候异常,降水偏少,气温偏高, 蒸发旺盛。该地旱灾的危害可从旱灾对农业、工业及生活、森
(新课改省份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四选修部分选修六环境保护课件
引淡淋盐;井排井灌 ;生物措施;农田覆 盖;合理的灌溉,不 能只灌不排;采取喷 灌、滴灌技术等
西北 深居内陆,降水 (只灌不排 减少种植业比例;采
地区 稀少,蒸发旺盛 、大水漫灌 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
即时训练•达标冲关
考点 三
环境污染与防治
真题集训•全析考法
模块四 选修部分
选修六 环境保护
Content s
考点一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考点二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考点三 环境污染与防治
考点 一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真题集训•全析考法
命题分 析
知识归纳•理清要点
自然 ①水资源总量丰富,可利用有限; 原因 ②水资源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
缺水 春季降水少,但蒸发量大,因而春季水资源短 缺 水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污染严重导致无法利
水质型 用而缺水。如我国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处,但 缺水 却大量抽取地下水,淡水资源不足,是长江水 体污染严重所致
地狭人 稠
如新加坡等国家面积过小,没有一定规模的淡 水河流与湖泊,加上人口稠密,导致水资源消 耗量大,加剧了淡水紧张
成因
危害
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出的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导
温室效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致海平面上升、生态系
应 增加了大气吸收地面辐 统改变和自然灾害加剧
射的能力
等
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 吸入过多或颗粒物中含
可吸入 颗粒物
率低,土地荒漠化加剧 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 ;燃煤烟尘、建筑工地 能出现免疫功能障碍, 多、汽车尾气排放量大 危害健康,如传染病、“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 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 合物等酸性气体
2024届高考地理各模块知识点总结
2024届高考地理各模块知识点总结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范围广泛,内容丰富。
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了解并掌握地理各模块的知识点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是对2024届高考地理各模块知识点的总结。
1.自然地理模块1)地球与地图地理坐标、经纬度、地球仪的使用、经纬度的计算、地理网格、标志物等内容。
2)天气与气候天气现象、气候因素、气候类型、气温、降水、风、气压等内容。
3)水资源与水环境水循环、地下水资源、地表水资源、水污染、水处理等内容。
4)土地利用与农业农业资源、土地利用类型、耕地保护、农业现代化等内容。
5)自然灾害与防治地震、洪水、干旱、草地火灾等自然灾害的成因、预测和防治等内容。
2.人文地理模块1)人口与城市全球人口分布与变化、人口问题、城市化进程、城市规模与空间结构等内容。
2)区位与交通区位条件、交通方式、交通网络、交通建设等内容。
3)工业与资源工业布局、工业区划、资源类型、资源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等内容。
4)贸易与市场国际贸易、市场与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等内容。
5)文化与旅游全球文化多样性、旅游资源、旅游业特点与规模、旅游开发与管理等内容。
3.区域地理模块1)亚洲与非洲亚洲概况、亚洲的地理区位、亚洲经济合作与亚洲一体化、非洲概况、非洲的地理区位、非洲的发展问题等内容。
2)欧洲与大洋洲欧洲概况、欧洲的地理区位、欧洲的一体化、欧洲的城市发展、大洋洲概况、大洋洲的地理区位、大洋洲的一体化与共同发展等内容。
3)美洲与南极洲美洲概况、亚洲的地理区位、美洲经济合作与美洲一体化、南极洲概况、南极洲的地理区位、南极洲的发展问题等内容。
4.地理实践与地理技术模块1)地理实践实地考察、地理实验等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及结果分析等内容。
2)地理技术卫星遥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原理、应用与操作等内容。
以上是对2024届高考地理各模块知识点的总结。
希望能够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备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4部分 选修地理 专题28 环境保护课件 新人教版
解析:本题以我国东北湿地的保护为背景,考查读图分析、判断、表达能力。 (1)仅需要描述湿地面积变化的特点,不需要指出耕地和人口的变化。原因分析要从 人口数量、耕地需求、城镇化等方面分析。(2)湿地保护措施要从改变产业结构、政 策措施、教育措施、城镇规划建设等方面考虑。
答案:(1)特点:湿地面积减少。 原因:由于人口增长,耕地需求增加;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建设用地 需求量增大,促使人类大幅度开垦湿地。 (2)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应重视湿地保护;提高群众保护湿 地的意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人们在山区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砍伐导致的生态环 境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产业结构、恢复植 被、加强立法和宣传、经济补贴等。
答案: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不适宜 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壤的保护和利用措施。为保护土壤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 前后应采取的措施要从两个角度分析;保护土壤的理由要结合当地喀斯特地貌的特 点分析。
答案:措施:之前,将土壤移走,集中堆放并作保护措施(四周围挡,表面覆 盖)。
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场或弃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 的措施。
自然原因分析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a.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 酸雨。 b.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 染。 c.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缓慢的流速,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 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
(2)对于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可针对不同的环境问题采取不同措施。 a.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 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 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b.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 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 c.资源问题: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分析。
2014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 模块四 选修部分——专题15 环境保护
专题十五 环境保护环境污染及环境保护[典题例证明思路](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
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
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
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
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
【思路分析】 1.获取信息要准确(1)设问信息明确思路本题共分为2问。
第1问,主旨词是“危害”,限定词是“泉水污染”,解题思路应从用水单位分析,如________用水、________用水、________用水等方面分析其危害。
第2问,主旨词是“原因”,限制词是“治理难”,解题思路应从地下泉水本身的特点和地区分布入手分析。
(2)题干信息捕捉词语从题干中可获取六大名泉的水源补给地是周围的________、其污染与周围山区的开发有关。
(3)图表信息抓住关键从图中可获取六大名泉位于太阳湖周围。
太阳湖周围________、________密集,________发达,对水的需求量大,利用污染的泉水危害更大。
2.常见误区要避免(1)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应从水对人类生活、生产两方面分析。
(2)泉水污染难以治理主要从地下水流动性差、自净周期长、涉及地区广等方面分析。
【自主解答】[规律方法巧运用]2.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的分析思路解答有关环境问题的题目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理清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首先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资料中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哪种类型,其表现特征和分布如何等。
每类环境问题都有不同的表现、分布等特征。
弄清类型,便容易与自己已有的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结构进行联系。
(2)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着重分析人为原因,多数是因为不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
但不要忽略自然原因。
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
(3)总结环境问题的后果与危害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四部分 选考模块 环境保护课件 湘教版选修6
利用过程对 ①全球变暖;②酸雨的形成;③水体富营养化
环境的影响
2.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3.(2014·全国卷Ⅰ)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下图为切 沟景观。
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解析: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加大土壤 侵蚀量,降低土壤的肥力;二是使耕地起伏加大,不利于机 械化耕作。防治措施可从调整耕作方式、修建引水排水设施、 填埋等方面分析。 答案: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 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 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 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 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 坊);切沟填埋。
堆肥法 通过微生物发酵,可将病原 无法处理不可降解垃圾,露天 菌杀死,使垃圾变成有机肥 堆放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
耗资巨大,设备投资大;焚烧
焚烧法(热 处理)
回收热能和垃圾减量最彻底, 消灭各种病原菌体
后所剩10%的灰烬是难以处理 的部分;大气污染严重
目前,世界上应用较普遍的是填埋法。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
选修⑥环境保护
知识点一 环境污染问题
(一)水污染及防治
类型 水体富营养化 重金属污染污染 海洋石油污染
污染 过程
生物所需的氮、各类重金属(汞、
磷等营养元素 镉、铅、铬等)进
大量进入水体 入水体经生物链逐
引起的水质恶 渐积累造成人、畜
化现象
伤害
近海石油的开采、 加工和运输过程 中,大量石油流 失到海洋中造成 范围极广的污染 现象
2014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 模块四 选修部分——专题13 海洋地理
专题十三海洋地理海底地形、海岸带与海洋开发[典题例证明思路](2012·高考福建卷)“海洋资源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议题。
下图示意东亚部分区域。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示半岛南部地区的主要海岸类型,并说明该海岸发展滨海旅游的有利自然条件。
(9分)(2)简述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
(6分)【思路分析】获取信息要准确(1)设问信息明确思路第(1)问,要求判断海岸类型,解题关键是根据图中等深线的数值和分布特征判断。
评价滨海旅游的条件,解题关键从________景观、________景观、________角度分析。
第(2)问,简述海洋环境问题,解题关键是结合所学知识从捕捞、生态环境破坏、气候变暖等角度分析。
(2)图表信息抓住关键从图中海岸线分布状况可以看出,海岸线________,岛屿众多;从经纬度可以看出,位于________海域,气候宜人。
【自主解答】(1)(2)[规律方法巧运用]11.阅读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某海岛区域图,该岛大部分地区经济落后,许多森林地带尚未开发。
经济开发限于河流下游及海滨地带。
(1)比较分析岛屿东西两侧海域的海底地形特征。
(2)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提出该岛发展的方向。
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措施[典题例证明思路](2013·高考福建卷)(15分)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滨海城市局部海岸的变迁,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图中海岸变迁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9分)(2)简述该区域合理利用海洋空间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6分)【思路分析】1.获取信息要准确(1)设问信息明确思路第(1)问,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描述特点”,主旨句是“海岸变迁”,注意应结合图从面积变化、________变化、变化速度等方面去分析。
二是“分析原因”,主旨句是“变化特点”,注意从________原因和________原因两方面分析。
第(2)问,要求“简述措施”,主旨句是“合理利用海洋空间资源”,注意既要取得________效益,还要________。
高考地理 二轮复习 第四部分 选修地理 旅游地理
二轮·地理
解析:第(1)题,旅游评价一般从距主要客源地远近、交通、居民收入、出游 率、旅游资源类型、地域组合等方面表达。第(2)题,旅游安全要分析该地 的位置,了解其特点。该地位于我国西部地区,海拔高,坡度大,少数民族聚居, 应注意防范雪崩、崩塌、滑坡等自然灾害,了解并尊重当地风土人情,避免发 生冲突等。 答案:(1)距主要客源地(昆明、成都等城市)路程适中,有公路连接;客源地 居民收入较高,私家车拥有量较多,出游率高;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地域组合 好,分布集中。 (2)注意防范雪崩,山区注意崩塌、滑坡等自然灾害;注意保护当地生态环 境;注意了解并尊重当地风土人情,避免发生冲突;注意交通安全等。
2.旅游业促进区域发展
当堂演练
测控导航
考点 旅游资源的分类、特性和价值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和欣赏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旅游与区域发展
夯基固本 提高技能
题号
易
中
1
1
2
3
3
2
二轮·地理
解析:宁夏旅游资源兼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双重属性。宁夏与四川旅游 资源和民俗文化有互补性,且成都为四川省会,经济发展迅速,客源众多,举办 旅游推介会能提高宁夏旅游知名度。 答案:特点:自然景观特色鲜明;文化民俗风情独特。 原因:宁夏与四川旅 游资源和民俗文化差异显著;成都为四川省会,经济发展迅速,客源众多;扩 大宣传,提高宁夏旅游知名度。
【应用点拨】 旅游资源的分类、特性、价值
分类
举例
不同 特性 性 共同
性 不同 价性 值 共同
性
地文 景观
路南 石林
自然旅游资源
天象 与气 候景
观
节性和地域性
生物 景观
香山 红叶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选考模块 城乡规划教案(含解析)(选修4)-人教版高三选修4地理教案
奴隶社会
农业、手工业
商品交换行政管理
很小
中世纪时期
封建社会
农业、手工业、商业
贸易职能增强
较大
工业革命后
资本主义社会
大工业生产
多种职能并存
越来越大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征
(1)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有差异:
(2)不同国家所处的城市化阶段也不尽相同:
3.中国城市化的过程及主要特征
知识点(三) 城乡规划
一、城乡规划对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1)明确城市的性质。
(2)预测城市人口,确定城市规模。
(3)安排城市土地利用,确定空间布局。
(4)部署和安排城市各项建设。
2.村镇规划
分类
小城镇规划
乡村规划
要求
①满足农业产业化的要求;
②把市场需求和本地优势相结合;
③将生态环境建设列为重要内容
答案:(1)带 河流
(2)位于古街道中间,给游客提供休息拍照的场地;给游客提供观赏河流两岸美景的地点;给游客增加过索桥的体验,激发游览兴趣。
(3)形成景点与景点之间良好的对视关系,给游客留下美好印象;控制视线通廊上建筑物的高度,利于保护小镇传统风貌;通过远视与近视的结合,更好地发挥旅游功能
(4)促进城市化发展;促进文化传承和保护;扩大就业;带动旅游业和第三产业;保护生态环境。
比较小的工业企业、污染程度也比较轻的可布局在城区边缘
汽车制造、机械加工
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应设立绿化隔离带
发电厂、水泥厂、钢铁厂、炼焦厂
注重工业企业的集聚效益和互补效益,工业区要达到足够大的规模,以发挥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年(2019-2021)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4 地球上的水(原卷版+解析版)
专题04地球上的水(2021年全国甲卷高考真题)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
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
下图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
据此完成下面题。
11.西太平洋35°N附近海域也分布有珊瑚礁,主要原因是这里()A.岛屿众多B.受副热带高压控制C.受暖流影响D.受东亚季风影响(2021年湖南省高考真题)18.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具有的气候调节、径流调节、淡水供给和旅游科考等服务价值。
可以用货币形式体现。
冰川面积大小直接影响冰川服务价值高低。
祁连山地区的现代冰川面枳大,一般发育在海拔4000米以上,其中疏勒河流城冰川面积是北大河流城冰川面积的两倍多。
研究表明:冰川的气候调节价值远高于其它各项服务价值;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地区的冰川消退显著且区域差异大;不考虑物价因素,近年来祁连山东部地区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比西部地区更大。
下图示意祁连山部分地区的水系及冰川分布。
(1)根据上述冰川面积大小及分布状况,推测疏勒河流域与北大河流域冰川分布区的地形差异。
(2)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分析祁连山冰川对当地气温的调节作用。
(3)祁连山东部地区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比西部地区更大,试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
(2021年广东省高考真题)边滩是由于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与河岸相连的泥沙质堆积体。
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边滩整体呈萎缩态势。
研究表明,长江中游某段河道河床泥沙起动流速在0.25~0.50m/s之间。
左图示意该段河道某断面在不同流量时的流速与水深情况。
右图示意该段河道流量超过15 000m3/s的持续天数与边滩面积关系。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由左图可知,当流量从14 278m3/s降至6888m3/s时,该河段()A.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扩大B.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缩小C.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扩大D.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缩小16.根据右图,近年来长江中游边滩整体萎缩的原因除侵蚀作用外,还可能是()A.河道来沙量减少B.河道的水位升高C.河岸护坡工程建设D.河道洪峰流量增加(2021年广东省高考真题)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四选修部分选修三旅游地理学案含解析
选修三旅游地理考点一旅游资源的类型、特点与分布[真题集训·全析考法]1.(2016·全国卷Ⅱ)篁岭(下图)是美丽的山居村落,位于婺源东北部。
篁岭因“晒秋”闻名遐迩。
当秋日的阳光把晒楼唤醒的时候,一家家晒楼把鲜红的辣椒,翠绿的豆角,金黄的玉米、稻谷、黄豆……晒起来,让整个山村变成色彩斑斓的画卷。
篁岭人家“晒秋”没什么讲究,赶上什么就晒什么,恨不得把整个秋天的收获都晒起来。
分析“篁岭晒秋”的旅游价值及开发的有利条件。
解析:认真阅读图文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篁岭因‘晒秋’闻名遐迩”,说明其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价值;“整个山村变成色彩斑斓的画卷”,说明其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同时也意味着其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主要从旅游资源的价值、地理位置与交通、客源市场等方面进行评价。
答案:旅游价值:篁岭晒秋是独特的民俗文化现象,民俗文化产品价值高;篁岭晒秋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体验价值、购物和农家乐开发价值等。
有利条件:(篁岭晒秋)旅游产品独特,与附近旅游景点的旅游产品差异明显,可以实现产品互补;接近著名旅游景点(婺源、景德镇等),客源有保障。
2.(2017·海南高考)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日本岐阜县白川乡的合掌村,被誉为“日本传统风味十足的美丽乡村”。
该村坐落在海拔较高的山地中,冬季多暴雪。
村中的“合掌屋”(如图)最早建于300年前,屋顶坡度达60°,状如双手合掌,因此得名。
合掌屋全部采用当地木材建造,这种传统保留至今,合掌屋与穿插其间的花草植物、小溪流水、水田水车等,构成了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乡村景观。
分析合掌村独特旅游景观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解析:从日本岐阜县气候、森林资源、地形、农田、房屋与山地、溪流、花草植物等地理要素角度进行分析解答。
答案:当地冬季多暴雪,形成了造型独特(合掌形)的建筑。
当地森林茂密,使就地取材建造木屋的传统得以保留。
依山而建,形成错落有致的村落布局。
2014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 模块四 选修部分——专题14 自然灾害
专题十四 自然灾害与防治最新考纲切脉高考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3.自然灾害与环境。
4.防灾与减灾。
本专题福建最近几年考查的知识点如下:2010年洪涝灾害与地质灾害的危害及防治措施;2011年冰雹灾害发生原因、危害与防治;2012年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危害;2013年冷冻灾害发生的原因、影响与危害。
体系构建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与分布[典题例证明思路](2013·高考山东卷)(10分)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6分) (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
(4分) 【思路分析】 1.获取信息要准确 (1)设问信息明确思路第(1)题,主旨词是“地点”、“理由”,限定词为“甲、乙两地”,“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解题思路从发生泥石流的________条件和________条件分析。
第(2)题,主旨词是“主要危害”,限定词是“丙地发生泥石流”,解题思路从丙地发生泥石流对其下游的影响入手分析。
(2)图表信息抓住关键2.常见误区要避免(1)对泥石流发生的条件不熟悉,不能结合图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
(2)不能据图说明丙地发生泥石流造成的危害,而是笼统地列举泥石流造成的危害。
【自主解答】(1)(2)[规律方法巧运用]快慢的影响台风东南沿海地区为多发区濒临西北太平洋低温冷害东北地区为多发区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地震东南沿海、华北、西北、西南为多发区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滑坡、泥石流西南地区为多发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降水多,强度大(1)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2)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3)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4.自然灾害问题的分析思路(1)自然灾害时空分布特点的分析思路分析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时要结合天气、气候特点,如我国的季风气候特点造成夏季多暴雨、洪涝,冬季多寒潮等;分析地震、火山等内力作用引起的地质灾害时,要结合世界板块分布特点;分析滑坡、泥石流等外力作用引起的地质灾害时,要结合地质地形分布特点和气候的季节变化。
高考地理 二轮复习 第四部分 选修地理 专题三 环境保护
物种都有一定的寿命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 立生态走廊、采育结 合、合理放牧、实行 禁渔期制度
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 退田还林、植树种草、
暴雨
改坡为梯
降水少、 气候干旱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 能、严禁砍伐、退耕 还牧等
当堂演练
测控导航
考点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环境污染与防治 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夯基固本 提高技能
【应用点拨】 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危害与防治措施
类型
水污染
大气 污染
固体 废弃物
污染 噪声 污染
形成原因
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 废弃物排入水中
自然原因:特定的气象和 地形条件会加重大气污染 人为原因:化石燃料的燃 烧排放出的大量粉尘和酸 性气体
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排放的 生活垃圾和工业等生产活 动排出的生产垃圾
【尝试答题】 (1)污染总体呈“W”形变化(先减轻后加重,3日污染最严 重,随后减轻恢复常态)。城市地表污染物较多;降雨后污染物被径流带 入河流;河流流量小,河水自净能力差。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水环境的保护意识;禁止各种生产、生活污水直 接排放;建设完善的城市截污管网和净化设施;引水冲污,增强河水自净 能力。(答三点即可)
题号
易
中
1
2
3
1
二轮·地理
二轮·地理
二轮·地理
解析:第(1)题,1954~2006年广州地区雾日数与霾日数的整体变化大致同 步。雾日数的变化相对平稳。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1978年后霾日数增 多;变化起伏大。第(2)题,正常情况下,对流运动利于污染物扩散。逆温现象 下,导致污染物在低空停留,不能及时排放出去,形成霾天气。 答案:(1)雾日数与霾日数的整体变化大致同步。雾日数的变化相对平稳。 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1978年后霾日数显著增多;变化起伏大;1998年左 右达最大值,超过200天。(2)在正常情况下,近地面大气气温高、高空气温 低,容易形成对流运动,污染物从气温高的低空向气温低的高空扩散,逐渐 循环排放到大气中。逆温现象下,低空的气温低,空气不易对流,导致污染 物的停留,不能及时排放出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年(1994—2011)全国高考地理分类汇编专题21选修地理(第四部分其他选修模块)一、综合题1.(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城乡规划] 图23为我国某城市建成区示惫图,图24为该城市3个年份不同方向的建成区面积图。
读图回答问题。
(10分)图23 图24 (1)1988年以来.该城市建成区的主要扩展方向为▲、▲和▲,影响其扩展的主要因素有▲。
(5分)(2)M区为该城市的重化工园区。
其布局理由是▲。
(3分)(3)该城市拟在东南方向新建一条高速公路,试分析其原因▲。
(2分)【答案】(1)东北西南东南河流和铁路(2)位于河流下游;位于城市下风向;交通便利(3)位于城市发展的主要扩展方向之一;有利于加强城市与外部的联系【解析】(1)读图24该市3个年份不同方向的建成区棉集团,可知1998年以来,该城市建成区的主要扩展方向为东北、西南和东南方向,结合图23可知,这三个方向上有河流和铁路,交通便利。
(2)重化工园区,会带来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重化工园区布局在lM区,是因为M区区位于河流下游,根据图23中的风频图可知位于盛行风下风向,这样可以减少对该城市中心区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同时M区交通便利。
(3)考虑到东南方向是该城市建成区的主要扩展方向(第1问可知),而原来东南方向上没有公路,为了加强城城市与外部的联系,所以该城市拟在东南方向新建一条高速公路。
2.(2009年高考江苏卷) [城乡规划]图17是某古镇居住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和省道改线的两个规划方案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两方案中仓储用地布局的共同特点是,原因是。
(3分)(2)省道改线的目的有。
(3分)(3)试从拟建省道占用基本农田情况对两个方案作对比评价。
(2分)(4)两个方案中功能分区较合理的是。
(2分)【答案】(1)布局在交通干线附近货物运输量大(2)保护古镇;提高省道交通流量;减轻古镇交通污染。
(3)方案一不占用基本农田;方案二占用基本农田。
(4)方案一【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项目选址、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对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的布局原则理解。
并在方案的优化比较中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仓储用地的选择要考虑方便货物的输入输出,并要减少交通运输量,应选择在交通干线或枢纽地带。
(2)交通线路的设计要考虑通行方便、联系居民点同时减少对耕地占用、保护土地资源,避免破坏文物古迹、提升交通运输能力、减少环境污染等多重因素。
(3)从保护土地资源、减少对耕地占用看方案一不占用基本农田;方案二占用基本农田。
(4)综合考虑对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项目选址、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及对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的布局原则,方案一更有利于该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考点定位】①仓储用地布局及其原因;②省道区位因素分析;③城市规划的原则和步骤等3.(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城乡规划】图l9为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从图l9a到19c,该区域城镇发展的特点有▲和▲。
(4分)(2)该区域城镇间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2分)(3)今后,城镇发展可能沿▲(AB、AC、AD)方向最快。
(2分)(4)区域城镇发展过程中,在土地利用方面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2分)【答案】(1)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镇数量减少(2)交通运输(3)AC(4)耕地减少、用地紧【解析】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地区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交通逐步由线状转变成网状,交通方式也逐渐多样化,交通和城市之间相辅相成,尤其是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城市往往沿主要交通线向外延伸。
4.(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海洋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图22为太平洋西部部分海域海洋初级生产力分布图。
图22材料二海洋初级生产力是指浮游植物、底栖植物及自养细菌等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能力,以每年单位面积所固定的有机碳或能量来表示。
海洋初级生产力主要受光照、温度、营养盐、海水垂直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材抖三海洋初级生产力决定了鱼虾蟹等海洋生物饵料的多少,进而影响海产品产量的高低。
(1)图示海区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点是▲。
(2分)(2)E地海洋初级生产力高的原因是:位于长江口附近,海水中的▲较为丰富;海底地形类型是▲,深度较▲,▲较为充足。
(4分)(3)①、②、③地中,渔业资源最丰富的是▲地,原因是▲。
(2分)(4)沿海易发生赤潮,其危害是▲。
(2分)6.(2009年高考江苏卷) [海洋地理]图16是杭州湾、舟山群岛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从天文角度看,形成钱塘潮“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日、地、月三者大致排列在同一直线上,其中位于中间。
(1分)(2)舟山群岛的基岩海岸特点是、。
主要海洋自然灾害是。
(3分)(3)填表回答舟山群岛海域目前已利用的主要海洋资源类型及其利用方式。
(6分)【答案】(1)地球(2)海岸曲折、陡峻;多港湾。
风暴潮(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对海水水体运动(潮汐)成因理解、对海岸地貌特点的认知及对海洋资源类型及其利用方式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1)天文大潮形成在朔、望时,而“八月十八”则是望日即日、地、月三者大致排列在同一直线上,地球位于中间之时。
(2)从图示信息可知舟山群岛的基岩海岸岛屿众多,海岸曲折、陡峻,海阔水深,多天然良港。
(3)舟山群岛海域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形成我国著名的舟山渔场,适宜发展渔业、捕捞、海水养殖业等;普陀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舟山群岛海岸曲折、陡峻,多良港,附近浙江、上海经济发达,海运需求量大,故舟山群岛空间资源开发价值极高,适宜间港口,发展海洋运输业。
【考点定位】①大潮、小潮发生时间及其原因;②海岸类型及其特点;③海洋自然灾害;④海洋资源类型及其利用方式7.(2009年高考福建卷) 【选修2----海洋地理】结合有关知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分别说出图中海峡东、西海岸主要的海岸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
⑵说明海峡西岸的海岸带开发利用方式及有利条件。
【答案】(1)西岸:基岩海岸海岸线曲折,多峡湾。
东岸:砂质(沙砾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海岸线平直(2)港口建设多优良港湾;滩涂养殖滩涂面积较大;海滨旅游海岛(海岸)景色独特,气候宜人;滩涂晒盐气温高、晴天多;海岸带综合开发人口、城镇密集,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解析】(1)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海峡为台湾海峡,台湾海峡东西岸海岸的主要类型不同,从图中海岸线的轮廓可以看到海峡东岸海岸线平直,则可以判断东岸是砂质(沙砾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容易被侵蚀形成平直的海岸线,海峡西岸海岸线曲折,多峡湾,则可以判断西岸是基岩海岸不易被侵蚀,而形成的海岸线曲折,多峡湾。
(2)从图中可知海峡西岸的海岸带由我国福建省、广东东部地区、浙江南部地区组成,结合图中信息和所学的知识,海峡西岸的海岸带主要从港口、滩涂养殖、旅游、盐场、综合开发等。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海洋地理,主要考查海岸不同的类型及其成因和海岸开发利用方式及其条件。
8.(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江苏卷) [海洋地理]图17为“黄河三角洲某海岸带环境问题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图中字母A表示,B表示,C表示。
(3分)(2)该海岸带侵蚀后退的最主要原因是(填选项字母) 。
(2分)A.过度开采利用地下水B.入海径流、泥沙量减少C.大面积围垦滩涂湿地D.过量排放、倾倒废弃物(3)苇滩、湿地的生态功能主要有(填选项字母) 和。
(2分)A.延缓全球海平面上升B.容纳、净化污染物C.增加河流水量D.保护生物多样性(4)近年来,经过有效治理,黄河枯水期入海径流量明显增大,简述这对改善该海岸带环境的作用。
(3分)【答案】(1)海水入侵全球变暖海洋污染(2)B (3)B D(4)减轻了淡水变成;延缓海岸侵蚀后退;减轻海洋污染。
【解析】本题以“黄河三角洲某海岸带环境问题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该海岸带主要环境问题类型、产生的主要人为因素及其相互联系。
通过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查考生的判断和推理能力是本题的特色,而这种特色在几年江苏高考地理出现频率较高。
地下水位下降至海平面以下时,海水入侵至地下,引起地下水含盐量上升;入海径流量减少,会引起海面高于河流水位,引起海水上溯进入河流,使地表水的含盐量上升。
净化能9.(2007年高考海南卷地理)(10分)(选修1宇宙与地球)图10示意离太阳最近的五颗行星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
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绘出金星作为“启明星”时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并用文字标注“金星”和“地球”。
(4分)(2)扼要说明你这样绘图的理由。
(6分)【答案】(1)自内向外,第二条轨道为金星轨道,第三条轨道为地球轨道。
地球和金星所占据的轨道位置正确分别得1分,相对位置正确得2分。
说明:地球和金星可以画在轨道的不同位置,但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
(2)图中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均为逆时针方向,(2分)地球正对(面向)太阳的右侧为清晨。
(2分)当金星被称为“启明星”时,它应该位于地球的右侧。
(2分)【解析】第二条轨道为金星轨道,第三条轨道为地球轨道。
图中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均为逆时针方向,地球正对(面向)太阳的右侧为清晨。
当金星被称为“启明星”时,它应该位于地球的右侧。
10.(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52-56)读日、月、地运行关系示意圈,回答问题。
(10分)图中实线表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圆形虚线表示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地球以每天约1°的速度在轨道上自西向东运行。
当地球从A运行至B时,月球正好自M1至M2绕地球公转了一周。
⑴根据天文观察,月球每24小时在其公转轨道上运行约13.2°。
这样,月球完成绕地球一周的周期大约是天。
同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向东移动了度。
⑵月球运行过程中朝向地球的月面几乎是不变的,这是因为。
⑶地球运行到图中B位置时。
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
如果在清晨观察天空。
从时间先后比较,该月相的出现比太阳升起的时刻要。
⑷当地球先后运行到A与C两个位置时,地球上人们看到的月相都是,这段时间间隔被称为月。
⑸月球从M2位置运行到M3位置约需2天多,据图说明原因。
【答案】(1)约27.3 天(1 分);约27.3(1 分)(2)月球公转与自转的周期一致(1 分)(3)娥眉月(1 分);早(1 分)(4)新月(1 分);1 个朔望(1 分)(5)月球公转一周处在M2 位置时,地球也在公转轨道上移动了27°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