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合集下载

放射诊疗质量控制制度

放射诊疗质量控制制度

放射诊疗质量控制制度放射诊疗质量控制制度是为了确保放射诊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标准。

该制度旨在规范放射诊疗操作流程,确保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合法合规操作,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一、目的和范围放射诊疗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是保证放射诊疗的质量和安全,减少误诊、漏诊和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该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放射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和相关从业人员。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1. 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放射诊疗质量控制制度,并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

2. 放射诊疗科室:负责具体的放射诊疗工作,包括设备操作、图像采集和处理、诊断报告等。

3. 放射诊疗质量管理人员:负责监督和管理放射诊疗质量控制工作,包括设备维护、质量评估和培训等。

三、设备和设施管理1. 设备购置和验收:确保购置的放射诊疗设备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并进行验收测试。

2. 设备维护和校准: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3. 设备故障和事故处理:建立设备故障和事故处理机制,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事故,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四、放射诊疗操作流程1. 患者接待和信息记录:对每位患者进行接待和信息记录,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和诊断要求等。

2. 放射诊疗操作准备:按照操作流程进行设备准备、患者准备和辐射防护准备。

3. 辐射防护措施: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在放射诊疗过程中受到合理的辐射防护,包括穿戴防护服、使用防护屏幕和限制辐射区域等。

4. 图像采集和处理: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图像采集和处理,确保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5. 诊断报告和结果解释:对采集的图像进行诊断和结果解释,并及时向患者和医生提供报告。

五、质量评估和改进1. 质量评估指标:制定放射诊疗质量评估指标,包括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和诊断准确性等。

2. 质量评估方法: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包括设备测试、图像评价和临床结果评估等。

3. 质量改进措施:根据质量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质量改进措施,包括设备维护、操作培训和流程优化等。

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医院放射科管理制度及岗位职责一、同安区xxxx医院放射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1.全科室人员必须把医疗护理质量放在工作的首位,强化质量意识,自觉接受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的检查监督;2.认真落实和严格执行科室制定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3.成立由科主任领导的,包括诊断和投照技术组及导管组人员组成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科室诊断和投照技术质量管理工作;4.坚持实行每日早间集体读片制度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规范诊断报告的书写;5.坚持实行技术读片制度,由医疗质量管理小组人员对照片质量进行讲评;6.加强质量管理力度,严肃制度的落实情况检查;7.明确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严格“三基”培训,定期进行考核;8.加强影像资料的管理,实行入库前再次检查核对和借片制度;二、放射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组长:陈清平成员:CT陈良坡黄红传普放陈景安三、放射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职责1.放射科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在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并对其负责;2.落实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建立的操作规程,医疗质量标准及措施;3.建立健全本科室医疗工作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4.定期开展活动,每月对本科室医疗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将检查结果通报全科及上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5.对职能部门反馈的质量问题及时进行落实整改;6.负责落实本科室医、护人员的再教育,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7.负责制定本科室防止医疗差错事故的措施;四、放射科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则根据卫生部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的有关精神,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科室成立质量保证管理小组,制定放射科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节;一.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提高影像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获得最佳影像质量,减少放射剂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依据,达到代价—危害—利益三方面的最优化;1.提高各级影像专业技术水平;2.改善影像科各专业人员间的关系,全面进行质量管理;3.建立各种设备、各项指标的标准和评价方式,为影像诊断质量的提高作出更客观、正确的决策;4.通过代价—危害—利益分析,以经营的观点管理放射科;二.放射科“X射线防护与诊断质量保证管理小组”下称管理小组负责制定质量保证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负责科室质量控制和日常的质量管理工作;三.管理小组以下列法规和文件为依据和准则,进行质量控制管理和放射防护管理工作;包括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及影像质量保证管理规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儿童X 射线放射诊断卫生防护标准、育龄妇女和孕妇的X线检查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以及省、市卫生行政部门为贯彻执行以上法规而做出的有关规定和实施细则,同时认真执行医院的有关规定;四.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影像诊断质量保证和减少差错的重要环节;卫生部医政司编撰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必须严格认真执行;管理小组要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并经常监督检查执行情况;五.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放射科分为普放及CT两个组;CT室由从事多年CT工作的医师和技师为固定技术骨干,其他医师技师采取定期轮换,以保证质量和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轮换医师的诊断报告由主治以上的CT医师审核签发;CT室医师要负责审查签发中、晚班的急诊报告;各专业组每天各由一名医师值班;六.CT扫描方案和是否增强由医师进行确定,原则上由原扫描医师书写诊断报告;在扫描中凡遇到疑难或不能确定的病例,应及时请其它医师会诊确定进一步检查方法;在增强全过程,必须密切注意病人情况,如发现过敏或毒性反应,应立即处理,同时联系急诊科派人参加处理;七.坚持集体读片和会诊制度;每周四为读片时间,由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主持,全科人员参加并作好记录;工作中遇到疑难病例要主动请上级医师或其它医师进行会诊;凡是要求会诊的医师必须首先介绍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照片上的各种影像征象,并提出自己的初步意见;参加会诊的医师必须认真负责地阅读片,对所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诊断意见;首诊医师综合分析会诊意见后写出诊断报告,并由参加会诊的上级医师审核签发;八.从事放射诊断不满三年的住院医师的诊断报告要经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所有住院医师的CT诊断报告需经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低年资医师值中、晚班的诊断报告一定要注明“急诊报告,以正式报告为准”,并嘱患者第二天早上取正式报告,以免错、漏诊;在值班中遇紧急的疑难病例应及时要求上级医师回科会诊,或报告科主任;凡被要求参加会诊的同志均须无条件迅速回科会诊;九.凡是透视发现有异常X线改变的患者都必须摄片复查病例或有旧片的例外,临床高度怀疑消化道穿孔的病例,经透视未发现游离气体,应嘱患者变换几次体位后摄包括双膈肌的立位腹平片,凡是怀疑肠梗阻的患者要拍摄全腹立位和卧位各一张;立位片要包双膈肌,卧位片包盆腔;原则上怀疑胸部病变的均要照胸部正侧位片,特别是肿块性病变、肺门区病变、纵隔处病变及心后方等处的病变,一定要照胸部侧位片,以确定病变部位和形态;外伤的要照全胸正斜位片,做胸部CT检查前一定要摄全胸正侧位片;中、晚班急诊照片由科主任或当班高年资医师审阅,中、晚班值班人员必须登记急诊病人的联系,以便复审发现问题时,能及时通知病人,修改诊断意见;十.认真执行病例随访制度,病例随访制是检查诊断质量、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水平,积累科研教学资料的一项重要措施;科内设有专门登记本,每月下旬派医师到病房和病案室查阅病历,核对影像诊断与手术病理及最后诊断并进行登记;每月第四个星期四向科内通报随访情况,并进行回顾性读片,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十一.认真书写诊断报告书;诊断报告书是放射科最重要的医疗文件;是放射科工作成果的表现形式;也是反映诊断水平高低的最终表现;报告书写要规范化,要按卫生部编撰的放射科管理和技术规程中规定的“诊断报告的书写要求和格式”书写诊断报告;1.诊断室内保持肃静,室内光线适宜;严禁不用观片灯,在走道或不宜观片的地方随便看片,以免发生错误;读片时首先要认真查对片号、日期、投照部位及左右是否与申请单及片袋上一致;有旧片者要与旧片作比较;2.书写报告时,有异常表现的要重点描述;病变描述要真实地反映观察的过程;对异常征象应描述其部位、大小、形状、密度、边缘、数目及其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或与正常组织的移行带等;有鉴别意义的阴性表现亦应描述,描述应尽量使用医学术语;复诊病例对诊断明确的,要指明病变演变情况,诊断不明确的通过随诊观察,可提出新的诊断,但应论述提出新诊断的依据;3.承诺出报告时间:⑴X线报告:急诊30分钟,普通1小时;⑵CT报告:急诊30分钟,普通24小时隔日上午9点30分前;十二.放射诊断的思维方法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首先对每个病灶进行分析,确定其病理性质;2.将全部病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意见;一般的诊断原则是将所有的影象所见用一个疾病去解释,解释不通时,才用两个或多个疾病去解释;3.影像诊断意见与临床症状及临床诊断比较,不符合者应重复读片及分析;在读片时要认真阅读申请单,参考各种临床资料和检查,必要时要亲自检查患者,询问并补充病史;如果放射诊断与临床表现和诊断不一致或差别很大,要重新审查X线所见或诊断意见是否正确,必要时重复X线检查,如果X线检查正确无误,应主动与临床联系,与临床医师会诊,以明确诊断;要求检查阳性率≥70%,诊断符合率≥90%;达不到者按考核标准予以扣分;4.X线的诊断与临床诊断基本相符者,可作出诊断意见;诊断意见用简单的概括语句表达,其内容包括:X线检查方法、重要X线所见、病理基础和可能疾病;5.因急腹症患者在不同时段X线征象可有明显变化,诊断医师应在透视或照片检查“阴性”的病人诊断书上写明检查时间;十三.每月28日,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随机抽查20份照片,按放射科报告质量要求及评分标准对照片质量进行评定,规范诊断报告书写,对诊断质量进行评定,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医师,评定结果作为专业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废片、错、漏、误诊与当月绩效挂钩;十四.摄片技术、照片质量是X线诊断质量控制的极为重要环节,也是作好受检人员防护工作的重要环节;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应协助科主任组织本组业务学习、技术研讨、改进技术提高照片质量;1.评片制度是保证和提高照片质量的重要措施,每天由质控成员组织评片,全科人员都必须参加;实事求是地评判照片等级,作为技术考核依据;对废片要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作好记录;为了能准确掌握标准,应定期组织学习X线影片质量标准,甲级片率要达到≥55%,废片率≤2%;达不到标准者按考核标准扣分;2.摄片时要仔细认真,要求作到三查七对:1查申请单:核对姓名、病历号、X线号、摄片部位和位置;2查患者:核对检查部位和脏器、胶片尺寸、照片范围;3查摄影条件:核对电源电压、台次、程序、焦点和摄影参数如kV、mAs等;凡是复查照片的,应参考原照片及各种摄影条件;3.CT扫描前要向患者解释扫描方法,训练患者按指令屏气;摄胸片和腹部平片应训练患者呼吸屏气方法;4.检查完毕要认真填写各种记录,整理好申请单、照片和片袋,严格核对,发现不符要立刻纠正;同一病人,同一天同一部位第二次照片时应在X线片上标明照片顺序;5.为了减少因取报告时间问题上的无谓纠纷,摄片人员必须在申请单上注明检查时间,并及时把影像传送到工作站处理;6.为了缩短危重病人在放射科停留时间和减少搬动病人,凡是绿色通道的危重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即不管患者要照多少部位,均由首先接诊的技师完成,检查完后即刻进行影像处理,并将打印好的照片交给医师诊断;十五.实行专机负责制与定期轮换相结合的制度,以利于专业技术的相对稳定、保证质量和培养人才,同时也有利于机器的保养和维护;1.CT组与常规组人员定期轮换,原则上具有医师职称、持有上岗证人员方能进CT室单独操作CT机;2.本科室的专机专人每周轮换一次;每周五下午为机器清洁和保养时间,责任人都要做好所操作机器的清洁工作;工作中发现机器故障应报告科主任,并记录故障情况及时填写维修申请单;3.在使用前,技术员必须熟悉该机性能、操作方法和规程,以及适合该机的摄影参数;每台机应有相应的各种摄片参数表;不熟悉操作规程者,不能单独操作机器;十六.影像投照技术是稳定和提高照片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1.操作人员必须了解各设备的基本结构、功能,熟悉主要部件的装卸、保养方法,能排除简单故障;2.严格执行激光相机及洗片机的操作规程,严防胶片曝光;装完胶片后要及时盖上储片箱的内外盒盖;保证胶片的绝对安全;因违反操作规程而导致机器损坏或胶片曝光者,根据情节和受损程度按有关差错事故标准处理;3.暗盒要保持清洁;禁止打开暗盒,将增感屏长时间暴露,禁止用手直接触摸增感屏,应保持无污染如纸屑、毛发、纤维、指纹、蚊虫等,如发现有污染,应及时用无水酒精棉球清洁;十七.做特殊造影或增强时,必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做好处理抢救过敏及毒性反应的准备工作;特别护理人员思想上必须树立任何一个使用造影剂的病人都有发生副反应可能的意念;1.检查前应详细了解和核实病人是否为高危人群,尤其是以往有过敏体质或过敏史,对危重病人如恶病质、心、肝、肾功能严重受损害等,应与临床有关科室一起协商,决定能否进行增强检查;2.检查前常规作碘过敏试验;方法是静脉注射30%泛影葡胺或优维显1ml,然后观察15分钟,看病人有无过敏反应;3.检查前可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或在造影剂中加进10mg地塞米松,以减少副反应发生的可能;4.放射科护士负责管理科室内药品,及时更换补充,负责造影检查和增强扫描的药物注射;负责院感管理工作;5.造影或增强检查时,操作人员应全程观察病人,不准离开病人,发现有异常情况即刻通知医师和护士处理;检查前应做好术前谈话及签字,了解是否高危人群,做好常规术前预防工作,造影或增强病人的过敏试验结果应认真核对并保存过敏试验结果;6.每年一次请急诊科或内科医师对科室人员进行抢救知识和操作的培训和考核;7.造影检查及增强扫描完成后,尽可能保留带连接管的注射针在静脉内,并在准备室观察15分钟后方可嘱病人离开,防止出现造影剂延迟反应;十八.CT扫描室和X线机房内应备有充足的医技人员和病人用防护用品,执行各种防护规程,做好医患的防护工作;十九.登记室人员应严格执行登记室工作制度和借片制度,认真编写CT号和X线号,防止错号重号,并将CT号和X线号印在病人病历本上,以便以后查找旧片;要及时将旧片归档,严防归错档和遗失;预约造影时,一定要向病人或其家属解释清楚注意事项;五、放射科技术质量控制指标、检测计划一.质量控制指标:1.照片质量:优良率≥95%、优级率≥55%、良级率≥40%、废片率≤2%;2.设备完好率≥95%;二.检测计划:1.照片质量监测: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按技术读片、评片制度进行读片,及时统计照片质量,查找影响照片质量的原因并整改;2.设备因素监测:1.电源条件:每台X线机的配电柜均加装电压指示表,开机检查前应认真检查电压指示是否符合设备运行要求;定期检测接地电阻,阻值控制在≤2欧姆;2.X线机:每半年进行一次光野-照射野一致性的监测,保持误差小于0.5cm;每年由具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进行计量检测,检测结果备案以便及时对机器进行维修调整;3.机房条件:机房内安装温湿度检测仪、空调机、除湿机,根据各台机器的使用要求调整温湿度,消除影响机器性能的环境因素;3.激光相机监测:1.影像灰雾的控制:灰雾度直接影响影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影像密度控制首先着眼于灰雾度控制的达标D0≤0.25;在每次相机大保养时均要求工程师进行检测;及时调整X线机曝光条件表,确保各项指标均在达标范围;2.相机性能的控制:根据胶片的性能差异,及时调整激光相机的参数并打印测试片;4.自动洗片机:参照使用说明书内容要求;六、放射科设备质量保证检测计划一.电源条件1.每台机器的配电柜均加装电压指示表,每日开机前应认真检查电压指示是否符合设备运行要求,误差值应≤10%;2.每年请具有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一次保护接地的检测,接地电阻值控制在≤2欧姆;二.机器1.每季度进行一次设备机械、电气性能的检测,内容包括:配重平衡安全装置、机械限位装置的有效性检查;运动、运转限位报警装置检查;操作完整性检查;各种应急开关有效性检查等;2.每半年进行一次光野-照射野一致性的监测,误差控制在≤5mm;3.每年由具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进行计量检测,检测结果备案以便及时对机器进行维修调整;三.机房环境机房内安装温湿度检测仪、空调机、除湿机,每日检测机房的温湿度,根据各台机器的不同使用要求调节温、湿度,消除影响机器性能的环境因素;四.激光相机1.影像灰雾的控制:灰雾度直接影响影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影像密度控制首先着眼于灰雾度控制的达标D0≤0.25;在每次相机大保养时要求工程师进行光学检测,确保各项指标均在达标范围;2.胶片性能的控制:根据胶片的性能有差异,及时调整激光相机的参数并打印测试片进行观测;五、自动洗片机:定期更换显定影药水,清洗滚轴、药槽、水洗槽;六、X线照片质量等级标准一.甲级片标准:1.位置正确:包括投照肢体位置和X线中心准确,照片上下、左右边缘对称,胶片尺寸使用得当;2.照片对比度清晰度良好;包括密度、对比度好,无明显的斑点感觉,肢体解剖结构显示清晰,失真度小;可制板;3.无污染划损:包括照片上无污汁、划痕,无体外异物影及其他弊病;4.被检者资料齐全、准确、整齐无误,照片标志与被照肢体无重叠: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片号、左右等;5.造影片造影剂涂抹均匀、充盈满意,充分显示解剖形态及结构,能提供满意的诊断标准;二.乙级片标准:以上1~5项一项不符,但不影响诊断则定为乙级片;三.丙级片标准:以上1~5项两项不符,但不影响诊断则定为丙级片;四.废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照片无法诊断则定为废片;产生废片必须登记片号和废片现象,及时分析产生废片的原因,及时整改;七、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影像诊断报告是一份重要的临床档案资料,必须认真书写;一份规范化的诊断报告书要求文字简洁,语句通顺,表达准确;内容包括以下部分:一.一般项目:1.病人姓名、性别、年龄;X线号、门诊号或住院号;申请科室、病室和床位号;检查设备、检查方法、造影剂种类用法和用量、检查部位和位置、照片序号;临床诊断、检查日期和报告日期等均应逐项填写清楚;二.叙述部分:1.应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分清主次,按顺序描述异常影像所见;阐明有否临床所疑疾病的表现或征象,如有则应对所出现的病变部位、形态和大小进行描述,描述应简洁、形象、贴切,并对该疾病应该或可能出现而未出现者说明“未见”;如:肺癌的毛刺征;骨、关节病变的死骨、钙化和骨膜反应、关节面及关节间隙等;此外,还应对与疾病的定位和定性有关的表现或征象说明“见到”或“未见”如:肠梗阻有无充气扩张肠管有无液平,形态、位置如何,有无青鱼骨刺征,假肿瘤征等;2.意外或偶然发现临床所疑疾病以外的疾病征象如:外伤发现骨软骨瘤、退变、各种正常变异等应在诊断意见里体现;3.成像伪影、外影应在描述中加以说明;难于解释和不能据此作出影像诊断的一些表现等,应在描述后建议作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这些表现的意义;三.诊断意见:在详细描述的基础上以影像表现为依据,结合有关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以得出客观的诊断结论;临床和影像表现典型者肯定诊断;影像表现缺乏特征性者,可结合临床诊断;影像表现和临床均无特征性而难于下结论时,可提出某种或某些诊断可能性以及进一步检查的建议;四.医师签署:一份完整的影像诊断报告,应有医师签名;书写者在“书写医师”项签名,最好为住院医师或以上;另一医师在“核对医师”项签名,最好为主治医师以上;如有技师士和护理人员参与检查,则亦应签署或注明;医师签名字迹应工整,易于辨认和保存;八、放射科管理制度1.在院长、分管副院长的领导下,实行科主任对放射科各专业组包括普通X线诊断、CT、MRI、DSA导管室的统一领导和管理;科主任一般由学科带头人或高年资医师担任;2.科主任下设副主任或专业组长协助主任工作;3.住院医师应实行不同影像方法的轮转学习,力求全面掌握影像学各种方法,以便发挥综合诊断的优势;鼓励高年资主治医师按人体解剖系统分专业深入研究,培养成某一领域的专家;技术人员实施相对固定,定期轮转,使之能够掌握放射科各种设备的操作、使用,实现一专多能;4.科主任为科室管理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科室的财产、各项质量管理工作和优质服务;负责安排各岗位人员的工作,有计划地安排各级人员的专业培训和培养;5.科室的管理和决策采取民主集中制原则;九、放射科工作制度1.各项影像检查,须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急诊病人随到随检;特殊造影检查,应事先预约,并做好检查前准备;2.重要的影像检查,应由医师和技术员共同确定检查技术;特检摄片,须待观察照片合格后方嘱病人离开;碘剂造影检查应观察15分钟后病人方可离开,以防造影剂延迟过敏反应;3.重危或做特殊造影的病人,必要时应由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对不宜搬动的病人应到床旁检查;4.影像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进修和实习医师写的诊断报告,应经带教医师签名后由上一级医师审核;5.每天集体读片,经常研究影像诊断和影像检查技术,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6.影像资料是医院诊疗工作的原始记录,对医疗、教学、科研都有重要作用;全部影像都应登记、归档、统一保管;借阅照片要填写借片单,并有经治医生签名负责;院外借片,除经医务科批准外,应有一定手续,以保证归还;7.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医患防护工作;工作人员应佩戴个人剂量片监测辐射剂量,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要妥善安排休假;8.注意用电安全,严防差错事故;机器设备专人管理,定期进行检修;十、放射科综合读片制度1.每天由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组织,当班医生主持早间集体综合读片,及时对疑难病例进行讨论分析;充分发挥各级医生的才智,以求诊断的准确;2.及时对漏诊、误诊病例进行修正,分析、查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3.对手术病例进行手术前分析,确定追踪随访计划,以期提高对疾病的认识;4.定期对疑难病例、典型病例和特殊病例进行复习讨论;5.统计诊断报告质量和诊断结果并汇总上报医疗质量管理小组;。

放射诊疗安全管理制度

放射诊疗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开展放射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及患者。

第三条放射诊疗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安全第一,质量第一;3. 科学管理,持续改进。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四条医院成立放射诊疗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放射诊疗安全管理工作。

第五条放射诊疗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放射诊疗安全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

第六条放射诊疗安全办公室的主要职责:1. 负责放射诊疗安全制度的制定、修订和实施;2. 负责放射诊疗设备的安全管理和维护;3. 负责放射诊疗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4. 负责放射诊疗工作的监督检查和事故处理;5. 负责放射诊疗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第三章放射诊疗设备管理第七条医疗机构应按照国家规定,购置、使用和维护放射诊疗设备。

第八条放射诊疗设备应定期进行性能检测和计量检定,确保设备安全、有效。

第九条放射诊疗设备应配备防护设施,如防护屏、防护门、防护窗等。

第四章放射诊疗工作人员管理第十条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学历、专业知识和技能,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放射防护意识和技能。

第十二条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遵守放射防护操作规程,确保自身和患者的安全。

第五章放射诊疗工作流程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制定放射诊疗工作流程,明确各环节的责任和操作规范。

第十四条放射诊疗工作应严格执行《放射诊疗操作规程》,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放射诊疗档案,详细记录患者信息、放射诊疗过程、防护措施等。

第六章放射事故处理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放射事故应急预案,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

第十七条发生放射事故时,医疗机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必要的措施,减轻事故损失。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 第四章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 第四章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第四章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一)有医院质量管理组织,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和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等,定期研究医疗质量管理等相关问题,记录质量管理活动过程,为院长决策提供支持。

(二)有医院、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责任体系,院长为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定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定期专题研究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科主任全面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执行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相关任务。

(三)医疗、护理等管理职能部门组织实施全面医疗质量管理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承担指导、检查、考核和评价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严格记录,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

(四)建立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全院医疗、护理、医技质量实行监管,并建立多部门质量管理协调机制。

(五)将开展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项目,有相关的保障组织、部门职责与协调机制。

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一)有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建立与执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操作规范、诊疗指南。

(三)坚持“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强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与考核。

(四)建立医疗风险防范确保患者安全的体制,按照规定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不隐瞒和漏报。

(五)医院、职能部门、各临床与医技科室的质量管理人员能够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原理,通过适宜质量管理改进的方法及质量管理技术工具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活动,并做好质量改进效果评价。

(六)定期进行全员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医疗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医疗质量管理与改进的参与能力。

(七)建立医疗质量控制、安全管理信息数据库,为制订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目标与评价改进的效果提供依据。

三、医疗技术管理(一)医院提供与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医疗技术服务,符合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行业规范的要求,符合医院诊疗科目范围,符合医学伦理原则,技术应用安全、有效。

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章程模板

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章程模板

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章程(一)总则第一条根据国家放射诊疗管理的有关规定和《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的要求,为加强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实施以诊断技术、机器使用维护为重点,为临床提供科学有效的诊断依据,保证医疗安全和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医院放射诊疗水平的提高,医院设立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

第二条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系医院影像科全面质量与安全管理的专业组织,是影像科放射诊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院长加强对影像管理,进行设备引进和人才培养决策的参谋部和智囊团,对影像科质量与安全起着保障作用。

第三条为充分发挥委员会专业化管理的作用,明确职责,规范流程,保证医院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学有序的运行,特制订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章程,以下简称章程。

(二)委员会的职责第四条论证医院影像科放射诊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战略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

第五条审议并确定影像科质量与安全管理方案,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第六条论证影像科放射诊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年度目标、质量管理理念、工作制度与流程的科学性、可行性。

第七条定期听取影像科质量管理的现状及监督检查、分析评价结果和持续改进情况。

第八条论证放射诊疗科持续改进方案和改进措施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第九条审议并确定影像科全员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计划,听取组织实施情况的汇报。

第十条论证放射诊断技术、机器使用维护质量考核标准的科学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及激励性,对需要修订和完善的标准提出建议。

第十一条论证影像科为改进科内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提出的相关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三)委员会的组成第十二条遵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的要求,本着求真务实,精简高效的原则,结合影像科工作的特点,体现院长负总责,分管院长具体负责,影像科组织实施的权责一致性,做到权责到位,职责分明,保证委员会的工作效率。

第十三条委员会由分管院长及主管院长助理、影像科、医务处、质量控制办公室和相关职能临床科室主任及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医生和护士代表组成。

放射诊疗许可证正本及副本格式要求

放射诊疗许可证正本及副本格式要求

放射诊疗许可证正本及副本格式要求一、概述放射诊疗许可证是医疗机构从事放射诊疗工作的法定凭证,分为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正本用于悬挂于医疗机构明显位置,副本用于接受监督检查时出示。

放射诊疗许可证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统一印制,由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核发。

二、正本格式要求1、尺寸:长24厘米,宽12厘米。

2、颜色:白色背景,黑色字体。

3、内容:包括医疗机构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放射诊疗科目、许可证编号等基本信息。

4、字体:宋体,字号适中。

5、排版:横排,左对齐。

6、纸张:采用优质A3复印纸。

三、副本格式要求1、尺寸:长18厘米,宽12厘米。

2、颜色:白色背景,黑色字体。

3、内容:包括医疗机构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放射诊疗科目、许可证编号等基本信息,可适当缩减内容。

4、字体:宋体,字号适中。

5、排版:横排,左对齐。

6、纸张:采用优质A4复印纸。

四、其他要求1、许可证正本和副本均应加盖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印章,做到字迹清晰、印章完整。

2、许可证正本和副本应妥善保管,防止损坏或遗失。

如需更换或补办,应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办理。

3、医疗机构应将许可证正本和副本悬挂于明显位置,方便接受监督检查。

同时,应定期检查许可证是否清晰可见,如有损坏或遗失应及时处理。

遗失声明(在当地政府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行报刊上刊登遗失声明);遗失声明(在当地政府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行报刊上刊登遗失声明);在当地政府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行报刊上刊登遗失声明;自提交申请之日起,10日内完成审核并补发放射诊疗许可证。

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副本是建筑施工单位进行建筑施工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的重要依据。

它规定了建筑施工单位的资质、技术力量、施工组织、质量保证等方面必须符合国家规范和标准,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建筑施工单位在工程开工前,向当地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申请表和有关资料。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对申请单位的资质、技术力量、施工组织、质量保证等方面进行审核,并按照规定收取相应的费用。

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架构图

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架构图

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架构图
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构架图
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是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组织,由院长担任主任,为第一责任人。

该委员会下设多个子委员会,包括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决策伦理委员会、医学装备委员会等。

各科室也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医教部、护理部、院感科、设备物资部、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病理科、特检科、CT室、放疗科、营养科、内科、外科、肿瘤科、妇产科、儿科、门诊部、急诊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血透室、中医科、康复科、ICU、麻醉科、手术室、感染科、供应室、体检科、疼痛科等。

为了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各科室必须积极参与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每个科室都应设立自己的质量管理小组,负责本科
室的质量管理工作。

同时,各科室还应定期开展内部质量检查和自查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除了各科室的质量管理工作,医院还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意识。

此外,医院还应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标准和指标,定期开展对医院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监测,确保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总之,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医院各级领导、各科室和医务人员共同努力,才能够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014年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总结

2014年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总结

巴州华龙(区红十字)医院2013年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总结回顾2013,是及为不平凡的一年,是突飞猛进的一年,是我院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增进效益的一年,也是医院树立全新经营管理理念,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年,更是落实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紧紧围绕“创建二级乙等医院”这一主题,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在医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以“医院管理年共创和谐医院”为工作重点,强化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管理,认真履行我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我科制定的各项“操作规程”,不断提高各级医务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全面提升我科的诊断/技术/服务水平,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全科医技护人员同心同德圆满并超额完成医院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为我院“又好又快、共创和谐医院”的发展理念,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强化科室管理、完善制度,树立良好的医德风尚,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更新标准化的操作规程;新制定了医务人员及患者放射防护制度;重新建立了工作人员健康档案,做到工作人员的健康资料统一管理、存档;全体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标准化操作,严格执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

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大力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建设,发扬治病救人的优良传统。

文明礼貌服务,时刻为病人着想,做到耐心细致,尽量快的提前给病人阅发诊断报告,做到灵活掌握“急诊急发、特诊特发”的诊断理念,最大程度满足病人的需求。

把好质量关,增收节支,稳步提高两个效益,本年度完成总诊疗病人16332人次,其中CT检查9950人次,DR 6372人次。

严把质量关,严格按照“医院管理/规章制度”的相关要求,保证和巩固基础医疗/技术质量和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一步落实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职责、技术操作常规。

医院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医院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委
员会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一)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委员名单
主任委员:xxx
副主任委员:xxx、xxx、xxx、xxx
委员:xxx、xxx、xxx、xxx、xxx(核医学科)、xxx、xxx
下设办公室:放射治疗质控中心
主任:xxx
副主任:xxx、xxx(核医学科)、xxx、xxx
秘书:安磊、邱娅
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日常工作由放射治疗控制中心负责
(二)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
1、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在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并对其负责。

2、落实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建立的操作规程、医疗质量标准及措施。

3、建立健全相关科室医疗工作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4、定期开展活动,每月对相关科室医疗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将检查结果通报全科及上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5、对职能部门反馈的质量问题及时进行落实整改。

6、负责落实相关科室医、技、护人员的再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医、技护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7、负责督导相关科室防止医疗差错事故措施的落实。

知丁。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一、在院长或业务院长领导下,负责医院医、药、技等的质量管理工作。

二、开展全员医疗质量教育,不断强化职工质量意识。

三、负责制定和修改医疗质量管理方案及各种质量考核标准。

四、负责制订各种质量管理措施,并检查落实。

五、定期召开临床科主任会议,研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六、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做好质量分析,给院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一、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是医院质量和安全管理的专门机构,负责全院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检查、协调,院长为第一责任人,并担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由分管院长担任,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院办,日常工作由院办负责。

二、在委员会主任的领导下,负责制定医院质量的长期发展规划、管理方针、目标,制定医院《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确定全院与各科室/部门的质量与安全指标。

建立健全本院的各项质量管理标准、流程、制度。

三、医院质量和安全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和协调医院各相关委员会的工作。

包括: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放射诊疗与辐射安全管理委员会等。

四、督促各管理委员会及有关部门,按照医院总体质量和安全管理目标,做好有关质量的检查、考核工作,认真研讨本领域内质量相关问题,提出改进方案,推动相关领域的质量与安全工作,实现质量持续改进。

五、听取各委员会工作报告,审定医院年度质量管理目标和工作计划,及时研究解决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推进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

六、定期开展质量与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全员质量与安全意识。

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一、在医院质控组织的指导下,组织实施全院护理质量管理及考核工作,发挥护理二级、一级质量控制小组作用。

不断完善的监督机制。

二、监督指导护理各项规章制度实施。

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监督表的内容
详细列出监督表的具体内容,包括设备名称、运行状况、检查项目 等,以及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相互衔接。
监督表的实施和监督
明确实施和监督监督表的机构和责任人,以及实施和监督的具体方法 和要求。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委员会的组成
详细说明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包括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 、委员等,以及各成员的职责和作用。
委员会的工作流程
明确委员会的工作流程,包括会议召开的时间、审议事项 的范围、决策程序等,以及各成员在会议中的发言和表决 权利。
《放射诊疗质量标准和指南》
质量标准和指南的制定
说明制定质量标准和指南的依据和过程,包括参考相关法规和标准、征求专家意见、进行 实地调研等。
负责组织召开委员会 会议,研究解决放射 诊疗质量管理的重大 问题。
副主任委员
协助主任委员工作,负责分管领域内放 射诊疗项目评审和验收的组织实施。
负责组织制定分管领域内放射诊疗质量 负责组织对分管领域内放射诊疗质量进
标准和规范。
行监督和检查。
委员
参与委员会工作,负责所在医疗机构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
和安全性。
根据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和临床 需求,更新和完善现有的标准和
指南。
针对不同的放射诊疗科目和设备 类型,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和质
量标准。
审核放射诊疗质量安全问题
负责对放射诊疗过程中出现的 质量安全问题进行审核和评估 。
对重大质量安全问题提出整改 意见,并跟踪整改措施的落实 情况。
对质量安全问题进行归类和分 析,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提 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CHAPTER 03
委员会的工作程序

医院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

医院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

医院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
一、根据卫生部《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的有关精神,结合放射诊疗实际情况,成立科室质量保证管理小组,制定《放射科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节》。

二、在分管院长领导下,建立医学影像科主任负责制的放射诊疗体制,发展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工作,监督放射诊疗核心制度的落实,深化管理、服务和质量意识,预防放射诊疗事故的发生。

三、制定和修改放射诊疗质量指标体系,建立质量控制组织网络,确立质量控制方法,确保放射诊疗质量的稳定与持续发展。

四、每月对全院放射诊疗质量进行检查,严格掌握质控标准,正确评价放射诊疗工作,认真总结并量化检查结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成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在全院放射诊疗管理委员会议上进行讲评,督促落实,并向分管院长汇报。

五、负责对放射诊疗管理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提供有关技术咨询。

六、明确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严格“三基”培训,定期进行考核。

七、对放射诊疗缺陷、事故进行分析、讨论、鉴定,提交处理意见及改进措施。

八、负责研究、制定院内放射诊疗突发事件的应对预案,及奖惩方案。

九、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放射诊疗工作的有关问题,提出对策和提交医院研究。

放射诊疗管理制度(3篇)

放射诊疗管理制度(3篇)

放射诊疗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针对放射诊疗工作的规范性文件,旨在保障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确保放射诊疗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从放射诊疗管理的基本原则、组织架构、工作流程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放射诊疗管理的基本原则1. 安全第一原则:放射诊疗工作必须以保障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为首要任务。

2. 法制原则:放射诊疗工作必须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进行,不得违法操作。

3. 科学性原则:放射诊疗工作必须具备科学性,应积极应用最新的放射诊疗技术和设备。

4. 知情权原则:患者和其监护人有权了解和选择所进行的放射诊疗项目,并在事先被充分告知相关信息。

5. 质量管理原则:放射诊疗工作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工作质量。

二、放射诊疗管理的组织架构1. 放射诊疗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放射诊疗管理制度、监督管理放射诊疗工作和提出改进建议。

2. 放射诊疗科:负责具体的放射诊疗工作,包括影像学、核医学、放射治疗等子科室,需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和设备。

3. 质控科:负责放射诊疗设备的质量保证工作,包括设备的校准、维护、质量控制以及相关培训等。

三、放射诊疗管理的工作流程1. 临床申请:患者或医生提出放射诊疗检查或治疗的申请,需填写申请单,并提供相应的临床资料。

2. 检查或治疗安排:放射诊疗科根据临床需要,安排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或治疗,并制定相应的操作流程和安全措施。

3. 检查或治疗执行:相关技术人员根据操作规程进行检查或治疗工作,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结果解读和报告:影像学科医师对检查结果进行解读,并出具相应的诊断报告或治疗计划。

5. 结果告知和归档:将检查结果及时告知患者和申请医生,并按规定归档和保存相关资料。

四、放射诊疗质量控制1. 设备质量控制:定期对放射诊疗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工作状态和准确性。

制定设备质量控制计划,并设置相应的监测指标。

2. 操作质量控制:制定操作规程和技术操作手册,明确操作流程和安全措施,加强人员培训和日常监督,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是医疗单位中负责放射诊疗的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机构,委员会的工作制度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放射诊疗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进行详细探讨。

一、委员会的职责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和完善放射诊疗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确保放射诊疗的质量和安全;2. 确定和监督放射诊疗的质量指标,对放射诊疗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估;3. 制定和组织实施放射诊疗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考核计划,提高技术人员的水平和能力;4. 对医疗机构的放射诊疗设备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确保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行;5. 对患者接受放射诊疗的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保护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健康安全;6. 推广和应用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放射诊疗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

二、委员会的组成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应该由多个部门和专业人士组成,保证委员会的多元化和专业性。

委员会的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医院领导或管理人员:医院领导可以任命一名代表负责委员会的工作,或者直接参与委员会的工作;2. 放射诊疗科的医生:放射诊疗科的医生是放射诊疗的专业人员,对于放射诊疗的安全和质量有着独特的见解和经验;3. 医学物理师:医学物理师是医疗设备和放射诊疗技术的专业人员,可以对医疗设备的质量和安全进行评估和监督;4. 放射技师:放射技师是执行放射诊疗的专业人员,对于放射诊疗的技术和操作有着深入的理解和掌握;5. 护士:护士是医务工作者中的重要一员,对于患者的照顾和安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6. 患者代表:患者代表可以代表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委员会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意见。

三、委员会的工作制度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工作制度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定期召开会议:委员会应该定期召开例会或者紧急会议,讨论和解决重要问题和事项;2. 制定委员会章程:委员会应该制定清晰明确的章程,明确委员会的职责、工作内容、组成和工作流程等;3. 确定工作计划和重点:委员会应该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和放射诊疗的需要,确定委员会的重点工作和工作计划;4. 建立质量管理和控制系统:委员会应该建立和完善放射诊疗的质量管理和控制系统,制定相关标准和程序,对放射诊疗进行质量控制和监督;5. 加强学习和培训:委员会应该加强对放射诊疗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委员会成员的水平和能力;6. 加强宣教和监督:委员会应该加强对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宣教和监督,提高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对放射诊疗的认识和安全意识。

医院放射质控工作制度

医院放射质控工作制度

医院放射质控工作制度一、目的和原则为了确保医院放射诊疗工作的安全、有效和质量,根据《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医疗机构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遵循放射诊疗工作的安全性、准确性、规范性和科学性原则,确保放射诊疗工作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二、组织架构与职责1.组织架构医院成立放射质量控制委员会,挂靠在医务部门,负责全院放射诊疗工作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

放射质量控制委员会设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和工作人员等岗位。

2.职责(1)主任委员:负责放射质量控制工作的领导,对放射诊疗工作的安全、质量和管理工作进行总体协调和指导。

(2)副主任委员:协助主任委员开展工作,负责放射诊疗工作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

(3)委员:负责本科室放射诊疗工作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参与放射质量控制委员会组织的各项活动。

(4)工作人员:负责放射质量控制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包括放射诊疗工作的质量监测、数据收集、分析报告等。

三、放射诊疗工作质量控制与管理1.放射诊疗工作流程放射诊疗工作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和医院放射诊疗工作流程进行,确保放射诊疗工作的安全性、准确性和规范性。

2.放射诊疗设备管理放射诊疗设备应定期进行检定、校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放射诊疗设备的使用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应资质。

3.放射诊疗防护措施放射诊疗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放射防护措施,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辐射安全。

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放射防护知识培训,提高放射防护意识。

4.放射诊疗工作监测与评价放射质量控制委员会应定期对放射诊疗工作进行监测与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放射诊疗工作中的问题,提高放射诊疗工作质量。

5.放射诊疗工作质量持续改进放射质量控制委员会应组织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开展质量持续改进活动,促进放射诊疗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放射质量控制委员会工作制度1.放射质量控制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放射诊疗工作中的问题,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

各个管理委员会职责

各个管理委员会职责

各个管理委员会职责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1、在院长或业务院长领导下,负责医院医、药、技等的质量管理工作。

2、开展全员医疗质量教育,不断强化职工质量意识。

3、负责制定和修改医疗质量管理方案及各种质量考核标准。

4、负责制订各种质量管理措施,并检查落实。

5、定期召开临床科主任会议,研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6、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做好质量分析,给院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1、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是医院质量和安全管理的专门机构,负责全院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检查、协调,院长为第一责任人,并担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由分管院长担任,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院办,日常工作由院办负责。

2、在委员会主任的领导下,负责制定医院质量的长期发展规划、管理方针、目标,制定医院《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确定全院与各科室/部门的质量与安全指标。

建立健全本院的各项质量管理标准、流程、制度。

3、医院质量和安全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和协调医院各相关委员会的工作。

包括: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放射诊疗与辐射安全管理委员会等。

4、督促各管理委员会及有关部门,按照医院总体质量和安全管理目标,做好有关质量的检查、考核工作,认真研讨本领域内质量相关问题,提出改进方案,推动相关领域的质量与安全工作,实现质量持续改进。

5、听取各委员会工作报告,审定医院年度质量管理目标和工作计划,及时研究解决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推进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

6、定期开展质量与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全员质量与安全意识。

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1、在医院质控组织的指导下,组织实施全院护理质量管理及考核工作,发挥护理二级、一级质量控制小组作用。

不断完善的监督机制。

2、监督指导护理各项规章制度实施。

放射诊疗的管理制度

放射诊疗的管理制度

放射诊疗的管理制度一、总则为确保医疗放射诊疗活动的安全有效进行,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进行放射诊疗活动的全过程管理,包括诊断放射学、放射治疗、核医学、放射介入等方面的活动。

三、管理组织1. 放射诊疗管理委员会:医疗机构应设立放射诊疗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领导班子成员、放射科主任、医务部主任等组成。

该委员会负责监督、协调、指导医疗机构的放射诊疗工作,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

2. 放射诊疗管理部门: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放射诊疗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施放射诊疗管理制度,监督放射科的运行,保障放射诊疗活动的安全有序进行。

四、人员管理1. 从业人员资质要求:医疗机构的放射科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和专业技能,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后方可参与放射诊疗活动。

2. 人员健康管理:放射科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确保不会对自身和他人造成辐射伤害。

3. 人员安全意识教育: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放射科工作人员进行辐射防护、安全操作等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五、设备管理1. 设备采购标准:医疗机构在采购放射诊疗设备时,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设备质量过关,性能稳定。

2. 设备维护保养: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放射诊疗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及时发现和排除设备故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设备质控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设备质控制度,定期对放射诊疗设备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影像质量满足诊断需求。

六、放射管理1. 辐射防护措施:医疗机构及放射科人员应严格遵守辐射防护措施,佩戴防护用具,减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2. 放射剂量监测: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放射诊疗设备和工作环境中的辐射剂量进行监测,确保放射工作者的辐射剂量不超标。

3. 放射事故应急预案:医疗机构应制定放射事故应急预案,规范应急处置程序,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放射事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同安区xxxx医院放射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1.全科室人员必须把医疗护理质量放在工作的首位,强化质量意识,自觉接受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的检查监督。

2.认真落实和严格执行科室制定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3.成立由科主任领导的,包括诊断和投照技术组及导管组人员组成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科室诊断和投照技术质量管理工作。

4.坚持实行每日早间集体读片制度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规范诊断报告的书写。

5.坚持实行技术读片制度,由医疗质量管理小组人员对照片质量进行讲评。

6.加强质量管理力度,严肃制度的落实情况检查。

7.明确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严格“三基”培训,定期进行考核。

8.加强影像资料的管理,实行入库前再次检查核对和借片制度。

二、放射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组长:陈清平成员:(CT)陈良坡黄红传(普放)陈景安三、放射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职责1.放射科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在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并对其负责。

2.落实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建立的操作规程,医疗质量标准及措施。

3.建立健全本科室医疗工作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4.定期开展活动,每月对本科室医疗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将检查结果通报全科及上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5.对职能部门反馈的质量问题及时进行落实整改。

6.负责落实本科室医、护人员的再教育,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7.负责制定本科室防止医疗差错事故的措施。

四、放射科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则根据卫生部《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的有关精神,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科室成立质量保证管理小组,制定《放射科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节》。

一.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提高影像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获得最佳影像质量,减少放射剂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依据,达到代价—危害—利益三方面的最优化。

1.提高各级影像专业技术水平;2.改善影像科各专业人员间的关系,全面进行质量管理;3.建立各种设备、各项指标的标准和评价方式,为影像诊断质量的提高作出更客观、正确的决策;4.通过代价—危害—利益分析,以经营的观点管理放射科。

二.放射科“X射线防护与诊断质量保证管理小组”(下称管理小组)负责制定质量保证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负责科室质量控制和日常的质量管理工作。

三.管理小组以下列法规和文件为依据和准则,进行质量控制管理和放射防护管理工作。

包括《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及影像质量保证管理规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儿童X射线放射诊断卫生防护标准》、《育龄妇女和孕妇的X线检查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以及省、市卫生行政部门为贯彻执行以上法规而做出的有关规定和实施细则,同时认真执行医院的有关规定。

四.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影像诊断质量保证和减少差错的重要环节。

卫生部医政司编撰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必须严格认真执行。

管理小组要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并经常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五.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放射科分为普放及CT两个组。

CT室由从事多年CT工作的医师和技师为固定技术骨干,其他医师技师采取定期轮换,以保证质量和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

轮换医师的诊断报告由主治以上的CT医师审核签发。

CT室医师要负责审查签发中、晚班的急诊报告。

各专业组每天各由一名医师值班。

六.CT扫描方案和是否增强由医师进行确定,原则上由原扫描医师书写诊断报告。

在扫描中凡遇到疑难或不能确定的病例,应及时请其它医师会诊确定进一步检查方法。

在增强全过程,必须密切注意病人情况,如发现过敏或毒性反应,应立即处理,同时联系急诊科派人参加处理。

七.坚持集体读片和会诊制度。

每周四为读片时间,由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主持,全科人员参加并作好记录。

工作中遇到疑难病例要主动请上级医师或其它医师进行会诊。

凡是要求会诊的医师必须首先介绍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照片上的各种影像征象,并提出自己的初步意见。

参加会诊的医师必须认真负责地阅读片,对所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诊断意见。

首诊医师综合分析会诊意见后写出诊断报告,并由参加会诊的上级医师审核签发。

八.从事放射诊断不满三年的住院医师的诊断报告要经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所有住院医师的CT诊断报告需经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

.低年资医师值中、晚班的诊断报告一定要注明“急诊报告,以正式报告为准”,并嘱患者第二天早上取正式报告,以免错、漏诊。

在值班中遇紧急的疑难病例应及时要求上级医师回科会诊,或报告科主任。

凡被要求参加会诊的同志均须无条件迅速回科会诊。

九.凡是透视发现有异常X线改变的患者都必须摄片(复查病例或有旧片的例外),临床高度怀疑消化道穿孔的病例,经透视未发现游离气体,应嘱患者变换几次体位后摄包括双膈肌的立位腹平片,凡是怀疑肠梗阻的患者要拍摄全腹立位和卧位各一张。

立位片要包双膈肌,卧位片包盆腔。

原则上怀疑胸部病变的均要照胸部正侧位片,特别是肿块性病变、肺门区病变、纵隔处病变及心后方等处的病变,一定要照胸部侧位片,以确定病变部位和形态。

外伤的要照全胸正斜位片,做胸部CT 检查前一定要摄全胸正侧位片。

中、晚班急诊照片由科主任或当班高年资医师审阅,中、晚班值班人员必须登记急诊病人的联系电话,以便复审发现问题时,能及时通知病人,修改诊断意见。

十.认真执行《病例随访制度》,病例随访制是检查诊断质量、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水平,积累科研教学资料的一项重要措施。

科内设有专门登记本,每月下旬派医师到病房和病案室查阅病历,核对影像诊断与手术病理及最后诊断并进行登记。

每月第四个星期四向科内通报随访情况,并进行回顾性读片,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十一.认真书写诊断报告书。

诊断报告书是放射科最重要的医疗文件;是放射科工作成果的表现形式;也是反映诊断水平高低的最终表现。

报告书写要规范化,要按卫生部编撰的《放射科管理和技术规程》中规定的“诊断报告的书写要求和格式”书写诊断报告。

1.诊断室内保持肃静,室内光线适宜。

严禁不用观片灯,在走道或不宜观片的地方随便看片,以免发生错误。

读片时首先要认真查对片号、日期、投照部位及左右是否与申请单及片袋上一致。

有旧片者要与旧片作比较。

2.书写报告时,有异常表现的要重点描述。

病变描述要真实地反映观察的过程。

对异常征象应描述其部位、大小、形状、密度、边缘、数目及其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或与正常组织的移行带等。

有鉴别意义的阴性表现亦应描述,描述应尽量使用医学术语。

复诊病例对诊断明确的,要指明病变演变情况,诊断不明确的通过随诊观察,可提出新的诊断,但应论述提出新诊断的依据。

3.承诺出报告时间:⑴X线报告:急诊30分钟,普通1小时;⑵CT报告:急诊30分钟,普通24小时(隔日上午9点30分前)。

十二.放射诊断的思维方法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首先对每个病灶进行分析,确定其病理性质。

2.将全部病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意见。

一般的诊断原则是将所有的影象所见用一个疾病去解释,解释不通时,才用两个或多个疾病去解释。

3.影像诊断意见与临床症状及临床诊断比较,不符合者应重复读片及分析。

在读片时要认真阅读申请单,参考各种临床资料和检查,必要时要亲自检查患者,询问并补充病史。

如果放射诊断与临床表现和诊断不一致或差别很大,要重新审查X线所见或诊断意见是否正确,必要时重复X线检查,如果X线检查正确无误,应主动与临床联系,与临床医师会诊,以明确诊断。

要求检查阳性率≥70%,诊断符合率≥90%。

达不到者按考核标准予以扣分。

4.X线的诊断与临床诊断基本相符者,可作出诊断意见。

诊断意见用简单的概括语句表达,其内容包括:X线检查方法、重要X线所见、病理基础和可能疾病。

5.因急腹症患者在不同时段X线征象可有明显变化,诊断医师应在透视或照片检查“阴性”的病人诊断书上写明检查时间。

十三.每月28日,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随机抽查20份照片,按《放射科报告质量要求及评分标准》对照片质量进行评定,规范诊断报告书写,对诊断质量进行评定,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医师,评定结果作为专业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废片、错、漏、误诊与当月绩效挂钩。

十四.摄片技术、照片质量是X线诊断质量控制的极为重要环节,也是作好受检人员防护工作的重要环节。

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应协助科主任组织本组业务学习、技术研讨、改进技术提高照片质量。

1.评片制度是保证和提高照片质量的重要措施,每天由质控成员组织评片,全科人员都必须参加。

实事求是地评判照片等级,作为技术考核依据。

对废片要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作好记录。

为了能准确掌握标准,应定期组织学习《X线影片质量标准》,甲级片率要达到≥55%,废片率≤2%。

达不到标准者按考核标准扣分。

2.摄片时要仔细认真,要求作到三查七对:(1)查申请单:核对姓名、病历号、X线号、摄片部位和位置。

(2)查患者:核对检查部位和脏器、胶片尺寸、照片范围。

(3)查摄影条件:核对电源电压、台次、程序、焦点和摄影参数(如kV、mAs 等)。

凡是复查照片的,应参考原照片及各种摄影条件。

3.CT扫描前要向患者解释扫描方法,训练患者按指令屏气。

摄胸片和腹部平片应训练患者呼吸屏气方法。

4.检查完毕要认真填写各种记录,整理好申请单、照片和片袋,严格核对,发现不符要立刻纠正。

同一病人,同一天同一部位第二次照片时应在X线片上标明照片顺序。

5.为了减少因取报告时间问题上的无谓纠纷,摄片人员必须在申请单上注明检查时间,并及时把影像传送到工作站处理。

6.为了缩短危重病人在放射科停留时间和减少搬动病人,凡是绿色通道的危重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

即不管患者要照多少部位,均由首先接诊的技师完成,检查完后即刻进行影像处理,并将打印好的照片交给医师诊断。

十五.实行专机负责制与定期轮换相结合的制度,以利于专业技术的相对稳定、保证质量和培养人才,同时也有利于机器的保养和维护。

1.CT组与常规组人员定期轮换,原则上具有医师职称、持有上岗证人员方能进CT室单独操作CT机。

2.本科室的专机专人每周轮换一次。

每周五下午为机器清洁和保养时间,责任人都要做好所操作机器的清洁工作。

工作中发现机器故障应报告科主任,并记录故障情况及时填写维修申请单。

3.在使用前,技术员必须熟悉该机性能、操作方法和规程,以及适合该机的摄影参数。

每台机应有相应的各种摄片参数表。

不熟悉操作规程者,不能单独操作机器。

十六.影像投照技术是稳定和提高照片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

1.操作人员必须了解各设备的基本结构、功能,熟悉主要部件的装卸、保养方法,能排除简单故障。

2.严格执行激光相机及洗片机的操作规程,严防胶片曝光。

装完胶片后要及时盖上储片箱的内外盒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