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与人口统计学论文

合集下载

统计学优秀毕业论文范文(必备12篇)

统计学优秀毕业论文范文(必备12篇)

统计学优秀毕业论文范文(必备12篇)《Mind on statistics(英文版)》 BrooksCole出版社只需要高中的数学水平,统计的扫盲书。

有一句话影响很深:Mathematics as to statistics is something like hammer, nails, wood as to a house, it's just the material and tools but not the house itsel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Data Analysis(英文版.第二版)》Cengage Learning , Inc出版社看了就发现和国内的数理统计树有明显的不同。

这本书理念很好,讲了很多新的东西,把很热门的Bootstrap方法和传统统计在一起讲了。

Amazon上有书评。

《统计学》David Freedman等著,魏宗舒,施锡铨等译中国统计出版社据说是统计思想讲得最好的一本书,读了部分章节,受益很多。

整本书几乎没有公式,但是讲到了统计思想的精髓。

《Understanding Statistics in the behavioral science(影印版)》中国统计出版社和上面那本是一个系列的。

老外的书都挺有意思的。

《探索性数据分析》中国统计出版社和第一本是一个系列的。

大家好好看看陈希儒老先生做的序,可以说是对中国数理统计的一种反思。

《Business Statistics a decision making approach(影印版)》中国统计出版社在实务中很实用的东西,虽然往往为数理统计的老师所不屑《应用线性回归》中国统计出版社还是著名的蓝皮书系列,有一定的深度,道理讲得挺透的。

看看里面对于偏回归系数的说明,绝对是大开眼界啊!非常精彩的书《Logistics回归模型――方法与应用》王济川郭志刚高等教育出版社不多的国内的经典统计教材。

140个优秀人口社会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140个优秀人口社会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140个优秀人口社会学论文题目选题各位同学请注意!!!看这里,最新的人口社会学论文题目新鲜出炉,这里包含了140个优秀人口社会学论文题目,给同学参考学习。

请各位同学相互传阅!谢谢!1.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探析2. 北京市老年人“以房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3.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路径分析4. 我国人口数据获取的困境与出路5. 西盟县佤族贫困人口现状调查及致贫原因分析--以力所乡王雅村为例6. 基于分层线性模型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影响因素研究7.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留守人口幸福感提升策略探究8. 北京市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人口统计学视角9. 人口安全视野下农业女性化问题研究10.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流动人口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11. 人口转变背景下风险家庭表现形式. 成因及公共政策再建构12. 职业分层视野下的城镇人口与农民工收入差距研究13. 人口品质与婚姻选择--基于清末民初的思想考察14. 人口老龄化社会中原生家庭的维系与裂变15. 城市穆斯林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研究--以武汉市清真拉面馆从业人员为例16. 中国女性老年人口健康与经济性收入来源比较分析--基于六普数据17. 兰州市老龄人口空间分布及其形成机制18. 城市新移民中的“老啃族”现象探析19. 流动老年人口社会融入困境及对策研究20. 新型异质空间:居住空间中的性交换--基于北京某流动人口公寓的个案研究21. 单靠人口数量就能博得的吉尼斯纪录,不要也罢22. 城镇化进程中妇女土地权益问题的新动向与对策建议--以江苏省为例23. 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身体. 时间与空间的视角24. 珠海市老年人口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25. 流动人口社会交往对心理融合影响的研究26. 转型期农村公共空间的治理性重塑与秩序化重构27. 生物医学研究中因检测范围所限致数据缺失时简单28. 人口构成变化对传统村落的影响29. 特大城市外来人口聚集区中的农民工群体研究--基于对北京的调查30. 人口流动视域下的乡村协同治理模式建构31. 中国大城市流动人口幸福感研究--以上海为例32. 基于循证实践的我国老年人口安全保障制度探索33. 流动人口与新疆嵌入式民族社会结构构建34. 社会性别平等:男性参与的倍增效应与观念变革35. 人口流动背景下的城市女性务工人员活动空间探究--以J市为例36. 我国在业人口的主观幸福感及幸福工作寿命研究37. 老年人口长期护理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上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38.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人口多维贫困特征测算与分析39. 身份认同对农村流动人口幸福感的影响40. 中国单身人口已近两亿41. 社会信任对城市外来人口社会融入的影响研究42. 山东人口婚姻家庭状况研究43. 中外大城市人口老龄化情况对比44. 中国老年女性人口的自然特征及社会结构分析45. 社会质量. 自我效能感与城市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入46. 城乡老年人生活质量与人口社会学特征关联初探47. 剪子湾:一个北方村庄的人口迁移与身份认同48. 丈夫参与对妇女产褥期恢复与家庭关系的影响49. 陕西榆林937个农户家庭人口结构变化分析50.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研究--以台州市黄岩区为例51. 我国农村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52.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流动人口市民化的价值. 困境与对策53. 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医疗保健消费的影响54. 基于户籍制度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障碍研究55. 人口统计学视角下的民办高校非教学人员职业倦怠水平差异研究56. 全球单身人数攀升美国单身人口首超已婚者57. 中国同性爱者. 同性性行为者和相关女性群体人口数值估测58. 国内流动人口休闲研究文献综述59. 试析女性流动人口职业健康问题及其对策60. 高职护理专业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学生人际容纳状况的差异性研究61. 跨省流动就业人口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重庆户籍人口为例62. 浅议机构养老中社会工作的介入63. 社会资本. 社会融合与健康获得--以城市流动人口为例64. 韩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策略探析65. 日本人口老龄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探析66. 流动人口城市归属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67.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生活适应性研究--基于合肥市大杨镇的田野考察68. 西北内陆中心城市低收入人口居住空间及其社会效应--以兰州市为例69. 清代乡村聚落分布与人口规模的环境要素分析70. 转型中国城乡住房不平等--基于2010人口普查汇总和CGSS2010数据71. 人口统计信息化建设探讨72. 人口老龄化困境中的“安倍经济学”--兼评日本经济增长的前景73. 农民工人口统计学变量与职业生涯成功的关系74. 中国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研究75.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空巢老人精神赡养问题探析76. 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城乡差异分析77. 人口结构变化中的德国家庭政策得失分析78. 人口. 户数和家庭规模变动对资源消耗的影响分析79. 流动人口城市间流动的时空结构特征及其性别差异:基于福建省的实证研究80. 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理财问题研究81. 人口和耕地要素作用下中国传统聚落规模的层级分布特点82. 农村流动人口户籍迁入意愿研究83. 社会融合视角下新疆跨省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研究84. 需要为本:流动人口犯罪青少年社工介入模式--兼以“宝安项目”的分析为例85. 基于人口学特征的嵩山少林寺游客重游意愿研究86. 女性劳动参与. 生育行为选择与人口红利研究综述87. 现阶段我国流动人口居住的主要特点及其思考88. 流动人口文化认同的过程. 困境及消解89. 城市适应对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分析--以黑龙江省为例90. 基于社会空间视角的城市人口分布分析91. 人口老龄化区域类型划分与区域演变分析--以中美日韩四国为例92.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居住分异测度及变化分析93. 流动人口二代社会融入状况的实证研究--基于北京市的问卷调查分析94. 社会融合视角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路径探析--以余姚为例95. 流动人口子女的辍学问题研究96. 流动人口居住空间获得的类型学:一个分析框架97. 亲近还是疏离?乡城人口流动背景下农民工家庭的代际关系类型分析98. 乡-城移民家庭融入趋势及政策研究框架99. 青年流动人口通婚圈研究100. 女性流动人口职业流动及其影响因素的代际差异与共性--以福建省为例101. 我国农村老年人口的健康不平等及其分解--基于东中西部的实证分析102. 苏州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研究--基于苏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103. 我国城市老年人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104. 广东流动人口婚姻状况的变化特征105. 探究增权视角下流动人口子女社会融入问题106. 北京市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107. 城市流动人口中“三失”青少年的社会工作干预108. 上海城中村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合及其影响因素109. 京津冀地区青年流动人口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110. 中国人口老龄化下的代际关系解读111. OECD国家老年人口就业政策112. 北京地区流动人口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113. 理性选择视角下农村人口进城定居意愿研究114. 唯物史观视域下农村人口流动家庭化研究115. 城市银行网点及其与人口-经济活动关系的空间分析116. 专业社会工作嵌入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领域与路径探索117. 农牧区单身汉的人口社会学分析--以海北州为例118. 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与村落变迁--以贵州9个少数民族村落为典型119. 定量测算方法在确定财政供养人口规模中的应用120. 农村围更年期女性人口生殖健康服务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121. 北京市流动人口性生活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122. 城市化进程中青少年流动人口犯罪特点与对策123. 基于人口指标的中国老年人力资本测算与实证:2000-201 124. 历史人口学视角下的日本“近代家庭”论批判125. 人力资本. 融城能力与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融入126. 中国女性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研究127. 云缅跨境婚姻的现状研究--基于云南省芒市(四个边境镇)人口状况分析128. 小组工作介入老年流动人口城市融合问题研究129. 北京流动人口社会分层及机制研究130. 人口学指标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131. 社工服务让流动人口与城市和谐共融132. 美国人口健康调查系统的残疾研究应用133. 跨国人口流动浪潮下的边境农村空心化134. 老年人口幸福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测算135. 流动人口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析136. 医疗社会工作方法介入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支持服务的可行性研究137. 河北省80后人口省内流动特征研究138. 人口流动. 代际生态与乡村民俗文化变迁139. 日韩应对人口老龄化对策的经验及启示140. 丧偶对农村老年人口的健康影响研究。

统计方面论文优秀范文参考

统计方面论文优秀范文参考

统计方面论文优秀范文参考统计学工作是一项注重数据的准确、及时的基础性工作,是各级政府制定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统计方面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统计方面论文篇1浅议金融稳健统计与金融监管摘要: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估计偏高,因此影响了对金融稳定性的衡量。

本文讨论了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应如何从金融监管的角度应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偏低的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的财政金融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入WTO后,中国面临着金融风险相互传递所带来的风险。

这对于构建稳健的金融体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金融稳健统计在衡量金融稳定性中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风暴在全球经济体系中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性。

随着金融业趋向全球化,全球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和依赖加强,金融风险在国家之间相互转移、扩散的趋势也在增强。

此时,在国际化的背景下,金融稳健统计成为了新时期维护国家经济稳定、提高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必然要求。

在货币与金融统计中,对金融稳定性的审慎分析包括金融监管统计和金融稳健统计。

其中,金融监管统计是从微观层面上,对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进行监管和统计,衡量的是个体风险;而金融稳健统计则是从宏观层面上,对各个金融机构的集体行为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统计,衡量的是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即系统风险。

金融稳健统计,是一个国家检测宏观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工作。

其核算基础是《国民经济核算》《国际会计准则》和《巴塞尔协议》,在对金融机构业务经营、信用状况的监控方面,金融稳健统计遵循审慎性原则,坚持《巴塞尔协议》中的CAMELS标准,它包括五项考核指标,即:资本充足状况,资产质量,收益与利润状况,流动性和对市场的敏感程度。

金融稳健统计涉及的统计对象包括存款机构部门、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业部门、住户部门、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

其中,对一国金融稳定影响最大的当属存款机构部门。

统计学论文开题报告

统计学论文开题报告

统计学论文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据变得越来越容易获取,其使用也越来越广泛。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如何被收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因此,对于统计学的研究与应用具有广泛的意义。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是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

统计学可为企业和政府提供有力的数据分析帮助,提高数据使用的效率以及精确度。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为了深入了解统计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本论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 探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如样本、总体、假设检验等。

2. 研究统计学在经济领域的应用,如金融分析、市场营销分析等。

3. 分析统计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如评估治疗效果、药物临床试验等。

4. 研究统计学在社会领域的应用,如人口统计学、调查分析等。

三、研究方法本论文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证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

同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统计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效果,探究统计学在各领域的具体应用模式。

四、论文框架本论文将分为以下几个章节:第一章:绪论。

介绍统计学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标和内容以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统计学基本原理和概念。

介绍统计学的基础理论和概念,如样本、总体、假设检验等。

第三章:统计学在经济领域的应用。

研究统计学在金融分析、市场营销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分析其具体应用模式和效果。

第四章:统计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研究统计学在评估治疗效果、药物临床试验等方面的应用,分析其具体应用模式和效果。

第五章:统计学在社会领域的应用。

研究统计学在人口统计学、调查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分析其具体应用模式和效果。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对本论文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同时对未来统计学发展的趋势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五、预期成果本论文旨在深入探讨统计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应用效果,为各领域的数据分析提供参考。

硕博学位论文UDC查询(2016)

硕博学位论文UDC查询(2016)

.0 条目总则00 绪论.基本的知识和文化学. 计算机科001 科学和知识总论. 智力工作组织002 文件. 书籍. 著作. 著作权003 书写系统和脚本. 其中包括:标志和符号00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004.2 计算机体系结构004.3 计算机硬件004.4 软件004.5 人机交互004.6 数据004.7 计算机通信004.8 人工智能004.9 面向应用的计算机基础技术005 管理005.1 管理理论005.2 管理代理. 机制. 措施005.3 管理活动005.32组织行为. 管理心理学005.5管理业务. 方向005.6质量管理. 全面品质管理005.7组织管理005.9管理领域005.92档案管理005.93工厂管理.物资管理005.9知识管理005.95/.96人事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006 产品标准化, 业务名称, 重量, 尺寸与时间007 活动和组织. 信息. 通信与控制理论总论008 文明. 文化. 发展009 人文. 艺术主题总论01 书目. 目录02 图书馆03 参考作品总论. 百科全书050系列出版物. 期刊<其功能, 业务和编辑管理>06 组织和其他形式的协作. 包括: 社团. 议会.展览会. 博物馆070 报纸. 新闻界. 包括: 新闻工作08 集体工作09 手稿. 珍稀作品1 哲学.心理学101哲学的性质和作用11 形而上学13 心灵哲学14 哲学体系159.9 心理学159.91生理心理学 . 心理生理学159.92心理发展和能力. 比较心理学159.93感觉能力. 感官知觉159.94行政职能159.95高级心理过程159.96特殊心理状态与过程159.97变态心理学. 精神错乱. 智力障碍159.98应用心理学16 逻辑. 认识论17 道德哲学. 伦理2 ##.神学21 史前与原始##22远东##221中国##221.3道教223 韩国##225 日本##23印度次大陆##233狭义印度教234耆那教235锡克教24佛教241小乘<Theravada> 佛教242大乘佛教243喇嘛教244日本佛教25古代##.次要的邪教和信仰252 美索不达米亚##254 伊朗##257 欧洲##26犹太教262德系犹太教264西班牙犹太教265正统犹太教266进步犹太教267犹太教所带来的现代运动27基督教271东部教会272/27927西部教会272罗马天主教会.273非罗马天主教主教教会274新教总论. 新教徒. 持异议者. 清教徒275改革教会276Anabaptists277自由教会. 不顺从者27827其他新教教会279其他基督教运动和教会28伊斯兰教282逊尼派. 伊斯兰教逊尼派284什叶派教徒. S什叶派伊斯兰教285babi 巴哈教286巴哈教29现代精神运动-1##理论和哲学. ##性质. ##现象-2##迹象-3##人-4##活动. ##实践-5泛神论. 邪教. 仪式和典礼-6##过程-7##组织和管理-8##各种性质的特点-9信仰, ##, 教派或教会的历史3社会科学30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303社会科学方法304社会问题. 社会实践. 文化实践. 生活方式305性别研究. 性别角色. 性别. 多学科角度的人308Sociography. 社会描述性研究<定性和定量>313人口统计学.统计资料. 社会学311统计科学.统计理论311.1基本原则. 统计基础311.2研究技术. 准备. 制表311.3统计组织总论. 官方统计311.4私营统计314人口统计316社会学316社会学的对象和X围316社会学角度与趋势的观点316社会结构. 社会系统316社会进程. 社会动态316社会心理学316文化社会学. 社会生活的文化背景下32政治321政治组织形式. 国家形式政治权力322教会和国家的关系. ##政策. 教会政策323民政事务. 内部政策324选举. 公投. 公选. 竞选活动. 选举贪污, 舞弊的情况. 选举结果325领土的开放. 殖民地化326奴役327国际关系. 世界, 全球政治. 国际事务. 外交政策328议会. 人民代表329政党和运动.33经济学330经济学总论331劳工. 就业. 工作. 劳动经济学. 工会332区域经济学. 国土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 房屋经济学334组织形式与经济合作336 金融338经济形势. 贸易周期. 经济结构的发展. 增长339贸易. 商业. 国际经济关系. 世界经济34法.法理学340法学总论341国际法342公法. 宪法. 行政法343刑事法. 刑法罪行344特别刑法. 军事, 海军, 空军法346经济法. 政府经济调控法347民法348教士法. 教会法. ##法349法律特别分支. 杂项法律事物35公共行政351公共管理详细活动352基层行政. 当地政府. 市政管理. 地方当局353中层行政. 地区, 省政府. 地区当局354高层, 最高层行政. 中央, 国家政府355一般军事事务356普通军队. 步兵. 步行军357骑兵. 先锋军. 摩托化部队358炮兵. 工程师. 航空. 各种技术与其单位359海军力量. 军舰. 海军: 人事, 组织36社会福利364社会福利365住宿需要与满足. 保障住宿366消费者权益368保险. 通过分担风险的公众保障.37教育371教育组织和培训体系. 学校组织373提供普通教育的各种学校374教育和校外培训. 继续教育376教育, 教学, 特殊人群培训. 特殊学校377专科. 职业, 技术, 专业培训. 高职院校, 教育机构. 理工学院378高等教育. 大学. 学术研究379.8休闲39人种学. 风俗.礼仪. 传统. 生活方式. 民俗学391服饰. 服装. 民族服饰. 时装. 饰品329风俗, 礼仪, 个人生活习惯393死亡. 尸体处理. 丧事. 葬礼394公共生活. 盛会. 社会生活. 人民的生活. 包括: 日常生活. 庭院生活. 街道生活395社会礼仪. 礼节. 良好的礼仪. 社会形态. 阶级.头衔398狭义民俗学4空缺5自然科学50科学概述501科学概述. 广义数学502/504环境科学. 天然资源保护. 反对环境破坏502环境与其保护502.3/.7部份环境504 对环境的威胁. 包括: 污染51 数学510 基本和一般性数学511 数论512 代数514 几何515.1拓扑学517 分析519.1组合分析. 图论52 天文学. 天体物理学.空间研究. 测地学520 天文仪器与技术521 理论天文学. 天体力学523 太阳系524 恒星. 恒星系. 宇宙528测地学. 測勘. 摄影. 遥感, 制图53 物理学531一般力学. 固体与刚体力学532一般流体力学. 液体力学<流体力学>533气体力学. 航空力学. 等离子体物理534震动. 声学535光学536热量. 热力学537电力. 磁性. 电磁学53 事物物理性质54 化学. 结晶.矿物学542实验室实用化学. 制备和化学实验543分析化学544物理化学546无机化学547有机化学548晶体学549矿物学. 矿物质专研55地球科学. 地质学,气象学, 等550地质学等的辅助科学551地质学总论. 气象学. 气候学. 历史地质学. 地层.古地理学551.1/.4普通地质学551.1地球一般结构551.2地球内部动力学<内部过程>551.3地球外部动力学<外部过程>551.4地貌. 地球物理状态研究551.5气象学552 岩石. 岩553 经济地质学. 矿藏556 水圈. 常规水. 水文56 古生物561.1一般种子植物. 种子植物. 显花植物.Siphongamous embryophyta561.7Rosidae561.9Asteridae561.999 其他双子叶植物. Anomaliae562/569系统性古动物学57 一般生物科学572 人类学572.1/.4 人类起源论. 人类发展. 人类起源573一般理论生物学574一般生态和生物多样性575 普通遗传学. 一般细胞遗传学576 细胞和亚细胞生物学. 细胞学577生命物质基础. 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物理学578病毒学579微生物58 植物学.581植物学总论582系统植物学582.2/.3 隐花植物. 无花植物. 孢子植物582.3/.99 植物界582.4种子植物总论. 种子植物. 显花植物. Siphonogamousembryiophyta582.5/.9被子植物<木兰门>. 被子植物. 开花植物. 后期种子植物582.6/.9 Dicotyledonae <双子叶植物>582.7Rosidae582.9Asteridae59 动物学591一般动物学592/599系统动物学592Invertebrata593.1原生动物594 软体动物. 贝类等.595 有关节类. 蠕虫等.597/599脊椎动物门. 脊椎动物. 鱼类, 两栖类等598蜥形类. 爬行动物. 鸟类599哺乳动物6技术60生物技术601基本概念602工序和技术604产品606生物技术应用608问题. 包括: 法律, 经济, 道德影响61医学科学611解剖. 人类和比较解剖学612生理学. 人类和比较生理学613一般保健学. 个人保健和卫生614公共健康和卫生. 事故预防615药理学. 疗法. 毒理学616病理学. 临床医学617手术. 骨科. 眼科618妇科. 产科62工程.一般技术620材料试验. 商业材料. 发电站. 能源经济学621机械工程总论. 核技术. 电机系. 机械621.3电气工程622矿业623军事工程624土木与结构工程学总论625土木工程与陆路运输. 铁路工程. 公路工程626水利工程总论627天然航道, 港口, 港口和海岸工程. 航海, 疏浚, 打捞和救援设施. 水坝和水力发电厂628公共健康工程. 水. 环境卫生. 照明工程629运输车辆工程63农业和相关科学和技术.林业.耕作.野生动物利用630林业631农业总论632植物的损害,伤害.植物病害.害虫,有害植物的生物体.植物保护633田作物与其产品634普通园艺635园林植物.园艺635.1/.8蔬菜.菜园636畜牧业和育种总论.牲畜饲养.繁殖家畜637家用<农家庭院> 动物与游戏生产638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的饲养,繁殖和管理639打猎.捕鱼.鱼类养殖64家政.家庭科学.家务管理640各类家庭和家庭管理641食物.煮食.菜肴642膳食和三餐.餐具643家庭. 住宅644用于健康和舒适的住宅装置645家具和家用设备646服装.身体护理647家庭成员648洗衣机.洗衣房.清洁649儿童,残疾人,客人的家庭照顾654/659通信业654电信和遥控<组织,服务>655图形产业.印刷.出版.图书贸易656交通运输和邮政服务.交通组织与控制657会计658企业管理,行政管理.商业机构659宣传.信息工作.公共关系66化学技术.化学品与相关行业661化学制品662爆炸物.燃料663工业微生物学.工业真菌学. 酿造学,发酵工业..饮料业.兴奋剂业664固体食品制作和保存665油.油脂.蜡.粘合剂.树胶.树脂666玻璃工业.陶瓷.水泥和混凝土667色彩产业669冶金67多样产业,贸易和工艺671贵金属,宝石物件672一般钢铁物件673有色金属物件<除贵金属>674木材和木材加工业675皮革业<包括毛皮和人造革>676纸浆,纸X和纸板业677纺织工业678基于高分子材料的产业.橡胶工业.塑料工业679基于各种可加工材料的产业68成品和拼装物件的产业,贸易和工艺681精密机械和仪器682锻冶. 黑铁业. 蹄铁术. 手锻铁器683五金产品. 硬件. 锁业. 瓶子. 灯具. 供暖设备684家具与有关行业.家具制造.室内装饰685旅行用具.鞋类. 手套.旅游,体育,游戏与其他设备686装订.喷镀.制镜.文具687制衣业.服装加工.美容文化688花式商品.玩具.装饰物品689业余手工艺.技术嗜好69建筑物<建造>贸易.建筑材料.建设实践与程序691建筑材料.建筑构件692建筑物结构和要素693砌体与相关建筑工艺694木材建造.木工. 细木工业696建筑物中的设备,服务,设施<卫生,燃气,蒸汽,电力>.管钳工.水管工.金属工人.排水管铺设机.电工.其他行业697建筑的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698收尾工作和装修行业7艺术71实际规划.区域,城市与乡村规划711实际规划的原则和实践.城镇和农村规划等.712景观的规划.公园,花园等.718结构特点总论719农村和城市容貌维护72建筑721普通建筑.包括:编程.设计.特定用途部分.客房725公共,民间,商业,工业建筑.一般世俗建筑726##,教会建筑.教堂,寺庙,清真寺等.727教育,科学,文化用途的建筑物.图书馆,博物馆,学校等.728住宅建筑.房屋.住宅大厦73造型艺术730一般雕塑.雕像736宝石雕刻术. 印章学737钱币学738陶瓷艺术.陶器739金属艺术74绘图.设计,应用艺术和手工艺741一般绘画742透视制图743解剖学制图744线性和几何绘图.技术制图745装饰工艺品746花式工作.艺术刺绣747室内装修748玻璃体艺术.艺术玻璃与水晶制品749艺术家具,取暖和照明设备75绘画详细的画家作品可以按字母排序76版画艺术.图形761浮雕技术762凹印技术763planographic技巧.光刻技术<直接平版印刷法> 766应用图形技术.商业图形77摄象与类似过程771摄象器材,设备和材料772利用无机物质或物理现象的摄象系统或过程773利用有机化合物的摄象系统或过程774常规印相操作过程776光刻. Photographic productions of planographic plates777凹版与浮雕过程778摄影的特殊的应用和技术778.5摄影.影片摄象78音乐781音乐理论.乐谱.和谐.节奏.组成,解释等.782/785 音乐种类782戏剧音乐.歌剧,音乐剧等.783教会音乐.神圣的音乐.##音乐784声乐.歌曲785器乐.交响音乐.管弦乐等..786独立音乐79消遣.娱乐.运动会.体育791电影院.电影792剧院.舞台艺术.戏剧表演793社会娱乐和消遣.运动艺术.舞.聚会游戏794平板和桌上游戏<针对思维,技能和运气>796体育运动.运动会.体育锻炼797水上运动.空中运动798骑马和驾驶.马与其他动物体育799捕鱼.打猎.射击和目标体育项目.01艺术理论与哲学.02技术. 技巧.03艺术时期和阶段.学派,风格,影响力.04艺术表现学科. 图解. 象征法.05应用美术<在工业,贸易,民政,日常生活>.06艺术有关的各种问题.07艺术与娱乐的职业与联系.08特点,形式,组合等<在艺术,娱乐与体育>.091演出, 表演<在原件>8语言. 语言学.文学80一般问题.包括:语文学.修辞801韵律.考据学.语文学的辅助科学和来源808修辞.语言的有效地使用.著述,编辑,发言等.81语言学与语言81'1/'4语言学层面81'1普通语言学81'2符号.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用法.方言81'3数学与应用语言学.音标. 字形学.语法.语义学81'4篇章语言学.话语分析.类型语言学811语言811.1/.8个人<自然人>语文811.9人工语言82文学82-1/-9文学形式.体裁82-1诗.诗歌.韵文82-2话剧.戏剧82-3小说.散文叙事82-4/-9其他流派82.09文学批评.文学研究821个体语言文学9地理. 传记.历史91地理.勘探91191一般地理学.系统的地理.物理,人类,理论地理学等. 911.2911自然地理911.3人文地理<文化地理学> .文化因素地理911.5类型地理学911.6个人空间分区与区域单位911.7比较地理学911.8规X地理911.9适用,实用地理学912一个地区的非文学,非文本代表性.地图,地球仪,地图等.913区域地理总论.古代与现代世界的地理学913<100>世界区域地理913<2>物理区域的地理学.其中包括:土地面积913<3>古老世界地理学913<4/9>现代世界个别地区和国家的说明929传记和相关研究929.5宗谱929.6纹章学929.7贵族.头衔.爵位929.9国旗.标准.横幅93/94历史.历史的科学.辅助科学.一般历史94<3/9>个别地方的历史94<100>世界历史94<100>'19'20世纪的世纪历史94<94<3> 古老世界的历史94<94<4/9>现代世界的个别地区和国家的历史94<=411.16>犹太人民的历史。

统计学在社会学中的应用

统计学在社会学中的应用

统计学在社会学中的应用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分析、解释和呈现的科学。

它在社会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统计学在社会学中的应用,以及它对研究结论的影响。

一、数据收集与样本设计在社会学研究中,数据的收集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统计学通过合理的样本设计和数据收集方法,帮助研究者获取准确、可信的数据。

例如,社会学家想要了解一个城市的失业率,可以通过随机抽样方法,从整个城市的人口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并进行调查。

统计学提供了各种有效的抽样方法,如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这样,研究者就可以通过样本的数据推断出整个人群的特征。

二、数据分析与描述统计在社会学研究中,统计学为研究者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分析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是描述统计学方法,它帮助研究者总结和解释数据的特征。

描述统计学方法包括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等,这些统计指标可以衡量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例如,社会学家可以使用平均数来描述一个地区的平均收入水平,通过比较不同群体的平均值,他们可以发现贫富差距的存在。

另外,统计学还提供了各种推断统计学方法,它们可以帮助研究者从样本数据中推断出总体的特征。

例如,社会学家想要了解男女之间是否存在工资差距,可以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等方法来分析不同性别的收入数据,以检验其差异是否显著。

三、回归分析与因果关系研究社会学研究中,经常需要探究不同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统计学中的回归分析方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回归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变量之间的关联性,并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因果关系。

例如,社会学家想要了解教育水平对收入的影响,可以通过回归分析,建立教育水平和收入之间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系数解释。

这样,研究者就可以推断出教育水平对收入的影响程度,并对不同因素对收入的解释进行比较。

四、数据可视化与报告撰写统计学也在社会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各种可视化方法(如图表、图形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研究者可以将复杂的数据呈现出形象直观的形式。

人口统计和社会经济学的方法和数据

人口统计和社会经济学的方法和数据

人口统计和社会经济学的方法和数据人口统计和社会经济学是重要的学科,其方法和数据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人口统计和社会经济学的方法和数据,从而更好地了解社会现象。

一、人口统计的方法和数据人口统计学是一门研究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发展和变动等方面的学科。

其方法包括抽样调查、普查、登记、模型等。

数据可以从各种来源获得,如政府部门、学术界、媒体等。

抽样调查是指从人口总体中选取一部分作为样本,通过问卷、面谈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

这种方法适合于对人口分布、个人特征、社会现象等进行研究。

普查是指对整个人口总体进行调查,收集相关数据。

这种方法适合于全面了解人口数量、生育率、死亡率、人口结构等情况。

登记是指政府部门对人口记载和统计,获得人口数量、出生、死亡、婚姻、离婚、移民等数据。

这种方法适合于数据的长期跟踪和累积。

模型是指通过各种统计方法和建模技术,对人口变动趋势、预测等进行研究。

这种方法适合于较为复杂的数据分析和预测。

二、社会经济学的方法和数据社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实践中各种经济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其方法包括历史比较法、实证分析法、理论建模法等。

数据可以从各种来源获得,如经济统计、企业调查、市场调查、科技文献等。

历史比较法是指通过对历史事件、社会变革、经济发展等进行比较,分析发展规律和趋势。

实证分析法是指通过实证研究,从大量数据中提取相关信息和规律,进行经济预测和决策。

理论建模法是指通过经济理论和模型建立,对各种经济现象和规律进行研究和预测。

从数据来源来看,经济统计是获得经济数据的重要来源之一。

国家统计局、地方统计局、行业协会等都会发布各种经济统计数据。

企业调查是指对企业和公司的生产、销售、财务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市场调查是指通过调查用户需求、竞争对手等,分析市场趋势和行业前景。

科技文献是指各种研究报告、学术论文等,提供各种学术经验和理论理解。

三、结论人口统计和社会经济学是了解社会现象和规律的重要工具。

《统计学》第1章 统计学褒贬、诠释和史论

《统计学》第1章 统计学褒贬、诠释和史论
时中国统计学界唯一的院士)指出:“我们现处在一 个所谓‘信息爆炸’时代,信息的一种最常见的形式 就是数据。现代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时地要从这大 量的、杂然纷陈的数据中发掘出事物的规律,做出正 确的判断,以决定适合的行动方针。可以说,这方面 的能力如何,实在是衡量一个人聪明与否的一个极重 要的外现指标。‘仙人持玉尺,度君多少才’。
二是总体性。由于个别现象通常有其特殊性和偶然 性,所以统计研究应从个别入手,通过对个别单位的 具体事实的调查登记,以达到认识现象总体特征的目 的;而又由于总体现象具有相对普遍性和稳定性,
所以总体现象表现出的特征带有一般的规律性,因而, 统计的数量研究应当是对现象总体中各单位普遍存在 的事实进行大量观察和综合分析,以得出反映现象总 体的数量特征,而不能仅从对个别或少量不具有代表 性的单位的观察和分析,匆忙得出一般性结论。
二、统计学的贬责
由于有些人对统计学知识懂得不多,对统计方法更 是一知半解,因此,长期以来对统计方法论产生了种 种误解。比如,《怎能利用统计撒谎》一书中写道: “一份装帧精致的统计资料,胜过希特勒的‘弥天大 谎’,它使人误入歧途,却不负任何责任。”这是由 于没有诚实的态度来深刻理解统计语言的作者和虚心 领会统计语言含义的读者,结果造成以上表述语义上 荒诞不经,最终导致人们对统计的种种错觉。
第一章 统计学褒贬、诠释和史论
Chapter 1 Praise, Criticism, Interpretation and History of Statistics
第一节 统计学的褒与贬
一、统计学的褒扬
印裔美籍著名统计学家C • R • 拉奥 (Calyampudi Radhakrishna Rao,1920-)指出:在终 极的分析中,一切知识都是历史;在抽象的意义下, 一切科学都是数学;在理性的基础上,所有的判断都 是统计学。人们可以强调科学定律不是靠权威的原则 推进,不是由信仰或中世纪哲学所证明,统计是诉诸 新知识的唯一的法庭。

统计学课程论文(5篇)

统计学课程论文(5篇)

统计学课程论文(5篇)统计学课程论文(5篇)统计学课程论文范文第1篇自1998年之后,统计学课程两次被教育部列为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各专业的共同核心课程和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的九门核心课程之一。

2000年,教育部还特地组织力气进行讨论,为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确定了基本教学要求、详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点,指出统计学“不是着重于统计方法数学原理的推导,而是侧重于阐明统计方法背后隐含的统计思想,以及这些方法在实际各领域中的详细应用②”。

至此,统计学的主要教学内容也被明确了下来,主要包括绪论、描述统计、推断统计、经济管理中采纳的统计方法和国民经济统计基础学问等。

在教育部的指挥棒下,统计学老师开头了统计学教学的讨论探究、试验论证和改革创新。

统计学也由此开头肩负起培育同学统计学问方面的基本技能和应用统计方法发觉、分析、解决问题的力量之重任。

二、当前高校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一提到统计学,同学普遍反映难学、难懂、难理解,广阔老师也倍感难讲、难教、难入心。

教育部虽然统一确定了统计学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和基本教学要求,从人才培育的角度提出了课程性质和地位、教学任务及总体要求,但是各高校在开展统计学教学过程中还应结合本校实际对其提出详细要求或做出适当调整。

可是圆满的是,在调查中笔者发觉很多高校生搬硬套,从而导致当前统计学课程教学中仍存在以下共性问题。

第一,教材选用的针对性不强,教材建设落后于实践需要。

很多老师在教材选用过程中完全不考虑学校层次、生源质量、专业设置、师资结构等实际状况的差异而盲目选择,甚至消失了一本、二本和三本院校选用同一本统计学教材的怪相。

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只能随机自行删减、调整内容,基本教学要求根本得不到保证。

另外,目前国内有些统计学教材完全忽视从应用层面上介绍统计学在专业领域的运用,从而导致有些同学把统计学课程当成了一门高等数学课程,把统计学教材当作一本数学书籍。

其次,教学大纲设计严峻滞后,学时少、内容多的冲突尖锐。

统计学论文范文

统计学论文范文

统计学论文范文篇一:统计学论文模板江西边际县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江西位于我国中部,地处沿海腹地,内陆前沿,北接武汉经济圈、长江三角洲,东靠闽东南三角区,南邻珠江三角洲。

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京九线、浙赣线和赣粤高速公路以及正在修建中的大批基础设施的完善,使江西区位的“点--轴”优势愈发显现出来。

实践证明,一个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与这个地区的开放程度有直接的关系,而江西低成本优势为江西全面加速与经济发达地带的经济合作与联系提供了强劲动力,这使地处与周边经济带相连的边际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我省是一个边际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农业大省,边际经济不仅是发展农业、振兴农村、致富农民的基点,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一系列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之中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问题均有赖于边际经济提供实力、动力和活力。

鉴于此,在边际经济协调发展理论与方法探究的基础上对江西边际县经济发展现状、边际县内部和与邻省边际县发展差异及成因进行客观的评价,并提出加快边际县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资料分组我们采用地理区位的划分方法,将江西边际县分为东西南北四个区域。

江西及邻省边际县分布概况如表1所示。

表1 江西及邻省边际县分布概况续表江西及邻省边际县分布概况江西边际县分布如图1所示。

图1 江西边际县分布我们再采用世界银行的通用做法,用各地区人均GDP相对于全区域人均GDP 的相对量来分类,即按各边际县十年来人均GDP与十年来整个边际县人均GDP 的百分比,将边际县分为A、B、C、D四类区域:A类区域人均GDP低于边际县人均GDP的75%,属相对落后地区;B类区域人均GDP在边际县人均GDP的75%至100%之间,属欠发达地区;C类区域人均GDP在边际县人均GDP的100%至150%之间,属中等发达地区;D类区域人均GDP在边际县人均GDP的150%以上,属较发达地区。

根据附表3的计算结果,江西边际经济的区域类型划分如所示。

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精品论文]我国人口健康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精品论文]我国人口健康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 [精品论文] 我国人口健康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关键词:人口健康状况微观数据离散数据模型生活质量医疗卫生保健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

曾经有人这样描述:在每个人的财富总和中,只有“健康”是“1”,而其他诸如“事业”、“家庭”、“金钱”等等都只是“1”后面的“0”,没有了“1”,无论多少个“0”都变得没有真实意义,最后只能归结为“0”。

的确,健康是人类最重要的财富,没有了健康,任何事情都是徒劳的。

人口的健康状况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

现代医学观念认为,遗传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状况、个人收入水平、职业地位、文化教育程度、行为与生活方式、营养状况、医疗卫生保健系统等都会对人口的健康状况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本文研究是基于中国预防科学研究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和美国北卡罗来那大学联合进行的“中国经济、人口、营养与健康调查”(China Economic,Population,Nutrition and Health Survey,以下简称CHNS)的微观数据,选取CHNS中2000年、2004年、2006年的数据,采用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相结合的方法,从经济学角度利用统计分组的方法对我国人口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并运用离散模型来分析不同分组中人口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说明近年来我国人口的健康状况及其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效果,对人口健康状况做出科学的分析。

在本文的实证分析中,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我国人口健康状况的测度指标,包括指标的组成、构权方法及汇总结果;最核心的部分是通过建立离散模型来分析我国农村、城市人口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其城乡差异、性别差异、职业差异。

通过本文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农村人口中健康状况良好的比例要略高于城市人口,男性健康状况要好于女性,相对于体力劳动者而言,脑力劳动者健康状况比较差,我国东部地带人口的健康比例要低于西部地带。

统计学论文---浅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状况

统计学论文---浅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状况

统计学论文浅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状况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年月日[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综合国力明显增强。

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

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快速扩大,就会严重影响经济健康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

因此,分析历年来城乡收入的状况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对2001年至2010年的农村居民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进行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其次,就现在的农村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进行动态分析和趋势分析,最后就分析的结果提出建议。

关键词:农村居民纯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一、2001年至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情况(一)静态分析1.总量指标图1从表1、图1可以知道在十年里面农村居民的收入仍未突破万元,且在2001年农村居民的收入是2366元,到2010年时也只是翻越了5500元大关。

城镇居民在2001年的可支配收入已达到6860元,经过短短的四年的时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0493元,在2010年将要达到两万元的水平。

2.比较相对指标为了了解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在收入上的差距程度,我们需要将同一年两种收入加以对比。

其计算公式为:%100⨯=同类现象的数值某一现象的数值比较相对指数表2 历年农村居民纯收入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值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图2计算结果表明,2001年农村居民纯收入是城乡可支配收入的34.49%,但是到 2010年比值缩小到30.97%。

由此可明显的看出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比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增长速度快,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在扩大。

(二)动态分析1.发展水平图3由图3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十年城乡居明收入差距在逐渐扩大,从农村居民收入曲线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曲线可以知道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比较快。

2.平均发展水平通过表1,分别计算出2001年至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平均纯收入(a )元和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b )元。

人口统计学结课论文解读

人口统计学结课论文解读

合肥、亳州和芜湖三市死亡水平的对比分析安徽大学社会与经济学院人口学专业谢晓江 Q201002028 摘要:本文依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中有关安徽省各个城市年龄别人口及死亡情况的数据,采用中国人口预测系统软件CPPS和EXCEL2007绘制完全生命表,通过生命表重点分析了合肥市、亳州市和芜湖市当年的粗死亡率、分性别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以及老年人口死亡率和平均预期寿命的差异,然后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因素、医疗卫生条件和人口学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其死亡水平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死亡率;平均预期寿命;差异;影响因素,解决措施引言出生和死亡是人口自然变动的两个基本要素,是人口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但两者的作用不同,出生保证人口延续,死亡则促进人口更替。

人口的死亡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人口再生产的一个重要过程。

研究人口的死亡是分析人口自然变化过程的基本内容,是掌握人口生命过程规律,解释人口变化历史与预测人口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制订人口政策的重要依据。

死亡人口数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内因各种原因失去生命的人口数总和。

死亡率,通常称“粗死亡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死亡人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的比值。

一般按每千人平均计算。

人口死亡率反映的是总人口的死亡水平,从另一个角度看,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口的健康状况,同时人口死亡率水平的高低也间接地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医药卫生条件差的地方,死亡率较高。

19世纪以前,世界各国的死亡率普遍在30‰以上。

中国在1949年以前死亡率长期处于较高水平。

民国期间死亡率高达28~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死亡率迅速下降。

1949年为20‰,1957年降到10.80‰,1970年降到7.60‰,1977年降到6.87‰,1986年为6.69‰,1990年为6.28‰,2000年更是降低到5.88‰,处于低死亡水平国家行列。

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精选范文12篇

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精选范文12篇

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精选范文12篇- 描述:本篇论文研究了统计学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分析了统计方法在市场调研、顾客行为分析等方面的重要性。

- 关键词:统计学、市场营销、市场调研、顾客行为分析- 描述:本篇论文探讨了基于统计模型的金融风险预测方法,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提出了有效的风险预测模型。

- 关键词:统计模型、金融风险、风险预测、历史数据分析- 描述:本篇论文研究了统计分析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介绍了常用的医学统计方法和数据处理技术,并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其应用价值。

- 关键词:统计分析、医学研究、数据处理、应用价值- 描述:本篇论文探讨了基于大数据的统计模型在社交网络分析中的应用,通过对社交网络数据进行统计建模和分析,揭示了网络结构和用户行为的规律。

- 关键词:大数据、统计模型、社交网络分析、网络结构、用户行为- 描述:本篇论文研究了统计学在财务报表分析中的应用,介绍了统计方法在财务指标分析、风险评估等方面的作用,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其有效性。

- 关键词:统计学、财务报表分析、统计方法、财务指标、风险评估- 描述:本篇论文探讨了基于统计模型的市场预测方法,通过对市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建模,提出了一种准确预测市场趋势和需求的方法。

- 关键词:统计模型、市场预测、市场数据分析、市场趋势、需求预测- 描述:本篇论文研究了统计学在环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介绍了统计方法在环境数据分析和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环境预测模型。

- 关键词:统计学、环境科学研究、数据分析、环境监测、环境预测- 描述:本篇论文探讨了基于统计方法的人口统计分析研究,通过对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建模和分析,揭示了人口特征和趋势的规律。

- 关键词:统计方法、人口统计、人口数据分析、人口特征、人口趋势- 描述:本篇论文研究了统计学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介绍了统计方法在教育评估、学生成绩分析等方面的作用,并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其应用效果。

仇立平,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仇立平,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仇立平,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原创版4篇】《仇立平,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篇1仇立平是一位著名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专家,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现在是北京大学教授。

他的研究领域包括社会学、人口学、统计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等。

仇立平教授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见解。

他曾发表过多篇关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论文和著作,如《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分析方法》、《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导论》等。

他的研究方法注重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特别是在社会调查和统计分析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

仇立平教授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深受学生和同行的认可,他的教学注重实践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实际研究中的方法和技巧。

《仇立平,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篇2仇立平是一位著名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专家,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现在是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院的教授。

他的研究兴趣包括社会统计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人口学、社会调查与民意测验、大数据分析等。

仇立平教授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大量关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文章,同时也撰写了许多关于研究方法的书籍,如《社会统计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人口学研究方法》等。

他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在社会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和应用。

《仇立平,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篇3仇立平是一位著名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专家,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现为北京大学教授。

他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人口学等。

仇立平教授曾出版过多部关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著作,如《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人口学研究方法》等,这些著作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和教学中。

仇立平教授还曾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大量关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人口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仇立平,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篇4仇立平是一位著名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专家,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现为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院教授。

论文描述性统计总结范文

论文描述性统计总结范文

论文描述性统计总结范文一、引言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学科,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

在科学研究中,描述统计是得到对数据集的整体了解和总结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一篇描述性统计的实例论文,并结合其中的数据,展示出如何进行描述性统计的方法与应用。

二、材料与方法本文所采用的数据集是一份关于人口的调查问卷数据。

该数据集涵盖了1000个受访者,并包含了受访者的个人信息、家庭情况、教育背景、职业等多个变量。

为了描述这些数据,本文采用了下述统计常见方法:频数统计、百分比分布、中心位置和离散性测量。

三、数据总结首先,我们对人口性别进行了频数统计,结果显示男性受访者占比为45%,女性受访者占比为55%。

接着,我们通过比较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发现40-49岁的年龄段受访者最多,占总体的20%。

此外,我们对受访者的教育背景进行了百分比分布的分析,结果显示高中毕业占39%,本科学历占29%,硕士及以上学历占22%。

在职业方面,我们发现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最多,占总体的35%。

四、中心位置测量为了了解数据集的中心位置,我们对受访者的年龄进行了均值和中位数的计算。

结果显示,受访者的平均年龄为38.7岁,中位数为36岁。

这表明大部分受访者集中在30-40岁之间。

另外,为了衡量受访者的家庭收入情况,我们进行了平均数和中位数的比较。

结果显示,受访者的平均家庭收入为6500元,中位数为4500元。

这表明数据集中有一部分受访者的家庭收入较高,拉高了平均值。

五、离散性测量为了了解数据集的离散性,我们计算了受访者年龄和家庭收入的标准差。

结果显示,受访者年龄的标准差为11.5岁,而家庭收入的标准差为5200元。

这表明数据集中的年龄和收入变量分布相对较广。

六、讨论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调查问卷受访者的性别比例接近于1:1,男女比例相对均衡;2. 调查对象中40-49岁的人口最多,可能与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在人口中的占比较高有关;3. 高中毕业和本科学历的占比最大,可能反映了受访者的教育水平分布;4. 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较多,可能反映了当前就业趋势;5. 受访者年龄的分布相对广泛,而家庭收入的分布仍然保持一定的差异。

统计分析论文

统计分析论文

统计分析论文统计分析是运用统计方法与分析对象有关的知识,从定量与定性的结合上进行的研究活动。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统计分析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统计分析论文篇1浅谈统计分析与决策[摘要] 统计分析与决策二者有联系又有区别。

统计要参与决策,必须搞好统计分析。

搞好统计分析,需要解决选题、分析、撰写报告三个问题。

[关键词] 统计分析分析方法决策统计工作的全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其中,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出统计成果的阶段。

现在倡导统计要参与决策,这是不是说统计工作还要增加一个决策阶段呢?如果不是,那么,统计分析与决策是什么关系呢?狭义的说,统计分析与决策是有区别的。

统计分析是以统计数字为基础,以统计方法为手段,对社会经济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研究,以认识其本质和规律的过程。

而决策则是为了达到某一预定目标,运用逻辑方法和统计方法,对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采取的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以做出合理的、科学的抉择的行为过程。

假若把统计分析与决策比作医生看病,统计分析就是对病情的诊断,决策就是开处方,“诊断”和“处方”是有区别的。

广义的讲,统计分析与决策是密不可分的。

一方面,统计分析贯穿于决策过程之中。

一个决策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下列三个大步骤:第一,诊断问题所在,确定决策目标;第二,探索和拟定各种可能的备选方案;第三,从各种备选方案中选出最合适的方案。

从这三大步骤看,尽管要用到多种方法和手段,但哪一步也离不开统计分析,第一步就是通过统计分析,诊断问题所在,并在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决策目标;第二步拟定备选方案,要经过“轮廊设想”和“细部设计”这个阶段对轮廊设想的方案要做初步筛选,对每一方案要充实具体内容,“筛选”和“充实”都要经过统计分析;第三步选择最佳方案,首先要对各个备选方案进行评价、论证,这又需要统计分析。

因此可以说,没有统计分析,也就没有科学决策。

统计学本科毕业论文

统计学本科毕业论文

统计学本科毕业论文河北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专业名称:统计学班级:201001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时间:2014年5月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率较大,人口压力的加大与中国农村可利用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的不断减少之间的矛盾将会继续存在。

面临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发展趋势,农产品的价格、质量的竞争必然更加激烈,因而农村居民的收入问题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这一问题是否能够得到根本性解决,农村居民是否能够增收,增收速度和质量怎样,不仅直接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而且也关系着大多数农村居民的情绪,关系着农村社会的稳定关系和党与政府在农村的威信以及执政党地位的问题。

本文运用统计软件Eviews5.0对2003年至2012年近10年的影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函数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我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因素。

在研究影响我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因素问题上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得出要想发展农村经济必须控制农村人口数,提高农村居民综合素质,尤其是必须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大在科学知识教育方面的力度,保证农村劳动力数量,增强农民利用科学技术提高收入的意识。

在本文研究的最后提出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建议和有效措施,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贡献出微薄的力量。

关键词经济发展;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回归模型;最小二乘法ABSTRACTChina is an agricultural country,rural population accounts for the population ratio is larger, Population pressure increased with the use of land resources in rural China, especially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continuous decrease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will continue to exist.Facing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informatization, the pric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 quality of the competition is more intense, and rural residents' income has become a big problem facing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is problem can be solve fundamentally, can rural residents' income increase and what about the speed and quality , not only directly related with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but also the mood of most rural residen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stability of rural social relations and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authority in the country and the ruling status of the problem.This paper uses the statistical software of Eviews5.0for 2003 to 2012, nearly 10 year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ural residents per capital net income of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then the function model of per capital net income of rural residents, an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per capita net income of rural residents in our province.In the study of factors affecting our province rural residents per capital net income of the problem using the number form combining ideas, it is concluded that control the number of rural populationis must to develop the rural economy , and it is must to improve rural resi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especial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rural labor force, intensify in the field of science education, guarantee the rural labor force, enhance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farmers us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raise revenue.Finally, in the study of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andeffective measures of increasing the income of rural residents, to realize the grand goal contribution to China's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the meager strength.Keywords Economic development;Rural residents per capitalincome;The regression model;Least squares目录一、河北省农村居民收入现状分析 (2)二、河北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影响因素的分析 (4)(一)农村人口数和受教育程度 (4)(二)地方财政支农支出 (4)(三)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5)(四)农村从业人员 (5)三、河北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6)(一)数据来源 (6)(二)多元线性回归法的运用 (7)1.模型参数的估计 (7)2.变量的多重共线性检验 (7)3.逐步回归法确定农民收入函数模型 (7)(三)自相关性和异方差性检验 (8)1.自相关性检验 (8)2.异方差性检验 (9)四、对策和建议 (10)(一)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10)(二)控制农村人口数 (11)(三)注重农业科技进步 (11)参考文献 (15)河北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数占全国人口数的比率较大,人口压力的加大与中国农村可利用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的不断减少之间的矛盾将会继续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与人口统计学论文
市场营销本12 李振栋2012112328
一、城市化的涵义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

尽管国际学术界对城市化的研究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但是由于各个学科对城市化的理解不一。

迄今为止,关于城市化的概念还没有一个完整统一的解释。

在城市化各种各样的定义中有一种较为主要的提法是: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即为城市化,又称城镇化。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探析(一)城市化动力机制的含义
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是指推动城市诞生和发展所需动力的产生机理,以及维持和改善这种作用机理的各种经济关系、组织制度所构成的综合系统。

作为社会现代化重要标志的城市化的发展受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二)促进城市化的几个方面的动力机制1. 经济增长:城市化的宏观动力
从经济学角度看,经济增长必然带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无疑又会加速经济增长。

2. 城市聚集经济:城市化的内生动力
城市化经济是一种集聚经济,从而产生规模经济效益。

它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企业内部规模经济;二是产业功能联系所产生的外部性而形成的地方化经济;三是由多个行业向城市地理集中所形成的城市化经济。

3. 市场机制:城市化的主导动力机制
现代城市是市场经济的坚强堡垒。

城市化过程就是市场经济体制大发展的过程。

城市的最大特点是“市”。

即市场有城市就有市场,城市发展到何种程度,市场就发育到何种程度。

可以说,城市经济的发展,有赖于城市化过程的积极推进,没有城市化的强力驱动,就没有市场经济的大发展。

当然,市场经济发育和城市化过程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为城市化提供了契机和原动力。

正是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的调节和引导,促使社会经济资源向城市区域流动,从而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4. 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其他动力因素
赵燕菁认为国际战略格局对中国城市化过程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

郝寿义、陈波翀借助耗散结构理论,把制度变迁物化为城市化势能,从组织效率的角度解释了制度创新对城市化的积极作用。

同时,他们认为国际贸易通过工业化与城市化发生联系,拓展了对中国非农产业的市场需求,对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贡献也不容忽视。

其中房地产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动力,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践上,房地产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明显的,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是巨大的,有的城市高达70%。

从今后看,房地产仍然是经济持续增长和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动力。

综合来看,当前中国城市化的动力已呈错综复杂的局面,二元城市化动力机制已经不足以概括目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有必要从新的角度予以审视。

在诸多影响城市化发展的因素中,经济增长、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转换、制度变迁与创新等是影响乃至决定城市化发展的关键要素所在。

三、中国城市化水平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放开了对原有人口流动的控制,大量农民涌入城市,这成为中国特色城市化进程的开端。

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已经初见规模。

据2012年国家统计局的报告,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从1978年的17.92%快速增长到2011年的51.27%,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

(我国从成立历经改革开放以来城镇人口占去全国总人口比重如图1所示。

)然而,这样一个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却是建立在绝对程度较低的城市化水平之上的。

按照国际通用标准,城市化水平一般采用居住在城镇的人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

按照这一标准,无论从国际比较还是从效率角度来看,中国现在的城市化水平都偏低。

在工业革命之后,中国的城市化之所以长期处于落后的状况,是因为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发展的进程走的是一条十分曲折,时而又不断反复的艰难道路.。

主要从三个阶段进行分析:
(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第一个阶段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100年内,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具有近、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第一个阶段。

它的发展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城市化的发展十分不平衡。

东南部城市化进程较快,而中西部地区则远不如。

(二)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第二个阶段
这个时期大约是1949年~1980年左右。

这30年间,中国的城市化道路走得非常艰难,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处在一种“反城市化”的状态。

例如:对农村与城市在户口的管理上实行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模式,限制农民向城市的流动,甚至出现过大规模地把城市的人口向农村转移的现象,这些做法在客观上使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长期处于停滞、缓慢,有时甚至是倒退的状态。

这一阶段的城市化的状态有如下特点:1. 城市的发展具有规划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30年间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因此城市的发展也有了比较明确的规划性。

2.城市的生产功能凸显。

这一阶段过程中,城市的建设与工业生产的发展不可分割,不管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办工业,办交通运输业是城市的最主要的任务。

3.消费、商业、第三产业这些功能仅占城市次要功能的地位。

过分强调生产功能,特别是工业生产的功能给城市化的发展埋下了一个极大的隐患环境污染的问题,给今天的城市化发展遗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包袱。

可以这样认为:这30年间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在观念指导上,具体实施时基本上是一种反城市化的战略,致使城市化发展的进展缓慢,时而还处于停滞状态,并且还积累了大量的矛盾,给中国未来的城市化发展留下了许多包袱和难题。

(三)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第三个阶段
这个阶段大约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

这一阶段城市化与前二个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1.城市化与现代化相联系。

某种意义上讲,城市化与现代化是同一个词。

一个国家如果有绝大多数的人口都是居住在城市里,也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

因此,中国的政府开始抛弃以往反城市化的观念,改革并大力推进城市化,而且把它与实现现代化紧密相连。

2.城市的消费性功能趋强显现。

如今城市消费性的功能开始显现,而且有逐步走强的发展趋势,其标志是一些大中城市中金融、贸易、通讯、运输和第三产业服务业开始迅猛的发展,其增长的速度,发展的规模均超过了工业产业。

四、城市化水平国际比较
从国际比较来看,根据世界银行历年发布的“世界发展指标”以及“2012世界发展报告”,我们把中国同其他一些经济体的城市化水平的对比列在表1、表2中。

可以明显看出,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也远远落后。

事实上,“2012世界发展报告”指出,与中国处在同样发展阶段的国家的平均城市化水平是55%,比中国
的46%高出了大约9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各个国家城市化水平,2012.
五、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
在2050年之前,中国的城市化率必须从现在36%提高到70%以上,这就意味着每年平均需增长1%左右的城市化率(即每年约1000至1200万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在这个过程中,下列挑战不可避免:
(1)人口三大高峰(即人口总量、劳动就业人口总量、老龄人口总量)相继来临,由此产生的城市的生存保障问题,解决劳动力的就业机会问题,全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问题,老龄化社会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等都是城市化进程面临的巨大挑战。

( 2)能源和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对中国城市化的压力。

从现在起到2050年之间,中国城市要达到资源和能源消耗速率的“零增长”和“负增长”的要求,要全面达到城市土地利用的合理平衡,要全面达到城市的能源清洁化并逐步将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四分之三的比重,下降到40%以下,都是严重挑战。

(3)加速城市生态环境转变。

中国城市的生态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固体废弃物环境、社区环境和居室环境)目前仍然处于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状态。

(4)加速不同地区间城市发展的平衡和地区内城乡之间的共同富裕。

如何实现区域之间城市发展的平衡,并最终达到克服社会的二元结构,实现国家整体的共同富裕,是长期任务。

(5)国家信息化进程的急速推进和国际竞争力的培育。

城市信息化水平是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标志。

目前,中国城市的信息化水平只是发达国家的8%至10%左右,离现代化的要求尚有遥远的路程。

六、中国城市化趋势前景
中国的城市化必须提高发展质量,提高真实的发展能力,这是数百位专家们精心研究的结果。

他们认为,中国的城市化战略必须适应当今世界三大潮流,其一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其二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其三要接受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行动。

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活力,工业飞速发展,GDP总量高速增长。

但同时快速的城市化也给城市环境、经济和社会带来许多方面的困难。

近年来,我国发展中出现了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恶化;资源短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村要素过度向城市转移,农村现代化发展缓慢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矛盾的凸现促使我们在城市化发展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应确保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用城市化带动全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支撑中国未来实现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城市化战略需要实现一系列重大目标。

专家们认为,其中最主要的是中国城市体系的总能力进入世界前3名的国家行列,同时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中国的城市化率将提高到75%以上,城市将有效地满足基础设施能力、公共服务能力、社区建设能力和城市管理能力,走上文明发展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