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第一章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课件
强调对传播结构和传播过程的批判性研究,关注媒介内容的政治和社会影响,代表人物包 括哈贝马斯、阿多诺和席勒等。
文化学派
关注媒介内容对文化和社会的影响,强调对媒介文本的符号学和结构主义分析,代表人物 包括米德、詹姆斯·凯瑞和莫斯可等。
03
CATALOGUE
传播学的理论基础
符号学理论
符号学理论
面向大众的信息传播
详细描述
大众传播是指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介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的活动。
组织传播
总结词
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
详细描述
组织传播是指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包括正式的信息传递、会议、报告等,以及非正式 的沟通、流言蜚语等。
06
CATALOGUE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03
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论来源于多个领域,如信息论、控制论、符 号学、结构主义和解释学等,这些理论和方法论为传播学的发展
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支撑。
02
CATALOGUE
传播学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学的起源
1
传播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当时美国的经济 、政治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对传播 现象的兴趣逐渐增加。
要点二
结构主义传播学
结构主义传播学是结构主义理论在传 播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它强调对传 播活动的整体结构和内在规律进行研 究。结构主义传播学认为,传播活动 受到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的制约,同 时又对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产生影响 。
要点三
结构主义方法论
结构主义方法论是结构主义理论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对事物的内 在结构和规律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在传播学研究中,结构主义方法论被 广泛应用于对传播活动的内在结构和 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
传播学第一章PPT课件
14
美国“宣传分析研究所” 1937年 《宣传的艺术》(1939年) 艾尔费雷德·李 伊丽莎白·李 七种常用宣传手法
15
咒骂法(Name Calling) 粉饰法(Glittering Generality) 转移法(Transfer) 证言法(Testimonial) 平民法(Plain Folks) 堆牌法(Card Stacking) 乐队花车法(Band Wagon)
《传播学史》,罗杰斯著 《报刊的四种理论》,施拉姆 《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张国良
2
第一章 传播学的兴起与发展
传播学孕育于20世纪10年代至20年代 诞生于40年代至50年代
3
第一节 传播学的兴起
一、传播学兴起前的传播研究: 人类社会建立在人们利用符号进行互动的基础
上。
4
人类传播的四次飞跃 1、第一次飞跃:从本能传播到主动传播 2、第二次飞跃:4万年前,语言产生 3、第三次飞跃:3500年前,文字产生 4、第四次飞跃:19世纪中叶近代传播工具诞生 5、第五次飞跃:?
问世(分别为1946、1947、1957年)
7
施拉姆: ”这一天的前23个小时,在人类传播史上几乎 全部是空白,一切重大的发展都集中在这一天 的最后7分钟。”
8
最早的传播研究: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修辞学》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国语》、《论语》、 《战国策》
未实现传播研究向传播学的转变
9
二、传播学兴起的背景
巧》出版,较系统地研究了一战中的宣传 1944年,拉扎斯菲尔德的《人民的选择》出
版,系统研究大众传播与投票行为的关系,并 且提出著名的“两级传播”理论
新闻传播学基础知识
第一篇:传播学原理第一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动物社会传递信息的常见信号:气味、发光、超声波、动作、声音人类语言的特征:从说话或话语谈起(与其他动物的区别)a.单位明细,分层装置系统及其驱动机制组合与聚合。
b.递归性。
可以采用一条规则进行无限递归,从而理论上可以形成无限长的句子。
c.生成性。
能创造出别人没有说过,且他没有听过的句子d.约定俗成、多样性、复杂性与可变性。
e.遗传的心智、大脑分区,单侧化,左半球分域。
这四方面特征却包含着极其简要、经济的规则,规律及其有限的构建材料。
这就是语言——看不见的嘴。
二、人类传播的发展历程口语传播阶段:口语传播是人类传播活动的第一个发展阶段,传播者是说话人,通过口腔发声并运用特定词语和语法结构及各种辅助手段向受传者(谈话对象)进行的一种信息交流或沟通、劝说活动,通常采取面对面的方式。
影响口头传播有语调的升降、语速的快慢、音量的大小。
口语传播阶段特征是:信息较少,且零散、无序;传播媒体原始简单;传播方式是口耳相传;使用的感官主要是听觉。
文字传播阶段:文字传播让异时、异地传播成为了可能,大大提高了传播的广度和范围。
文字与语言的不同在于,它基本是一种改变了的语言形式,使听觉符号转变为视觉符号,使语言有形和得以保存。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文字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它的功能体现在历史性上,即使时过境迁,以文字表现的世界可以较长久地明确记录或报道历史上的信息。
传播的文字作为一种媒介,由于带有更为明确的传播目的,因而相对语言的使用,要认真和严肃得多。
文字传播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信息量日益增大,并从零散逐渐到系统,从无序逐渐到有序;传播媒体逐渐多样,除了口语、印刷书外,普通教具也日益普遍使用;传播方式除了口耳相传,又有了读写训练;传播过程中感觉的重心,从耳朵转到眼睛,从听觉转到了视觉文字传播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从而引发了教育上的巨大变革,它大大扩大了教育的对象,使知识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大大增加,把知识传播的更久更远。
《传播学》课程笔记
《传播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引论1.1 传播的定义传播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涉及信息的传递、接收、处理和反馈等一系列过程。
在广义上,传播可以定义为:- 一种社会互动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体或群体通过使用共享的符号系统交换信息、思想和情感。
- 一种建立共识、共享意义和文化传承的手段。
传播的几个关键要素包括:- 消息(Message):传播的内容,可以是语言、文字、图像、声音等形式。
- 传播者(Sender/Encoder):发起传播的个人或团体,负责将信息编码以便传递。
- 接收者(Receiver/Decoder):接收并解码信息的个人或团体。
- 通道(Channel):信息传递的媒介或途径,如空气、纸张、电子信号等。
- 反馈(Feedback):接收者对信息的回应,有助于传播者评估传播效果。
1.2 传播的分类传播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传播类型:- 按照传播范围: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国际传播。
- 按照传播方向:单向传播、双向传播、多向传播。
- 按照传播内容:信息传播、教育传播、娱乐传播、广告传播。
- 按照传播媒介:口头传播、书面传播、电子传播、网络传播。
1.3 传播的过程传播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互动的序列,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观念形成:传播者内部产生传播的动机和目的。
- 信息编码:传播者将观念或信息转化为可以传递的符号形式。
- 信息发送:通过选定的通道将编码后的信息发送出去。
- 信息接收:接收者通过感官接收到信息。
- 信息解码:接收者将接收到的符号信息还原为可以理解的意义。
- 信息理解:接收者对信息的意义进行解释和思考。
- 反馈:接收者向传播者提供信息接收和理解的情况,完成传播的循环。
1.4 传播的系统结构传播的系统结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以下是一种常见的模型:- 信源(Source):信息的起点,负责信息的产生和编码。
- 编码器(Encoder):将信息转换成适合传播的信号或符号。
传播学课件第一章1..
希特勒与纳粹宣传
这是一张33年左右 的海报,在海报上把希 特勒神圣化。 通过全方位的宣传 战,纳粹成功地对德国 进行了全面控制。
传播学的定义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 运行规律的科学。(郭庆光)
传播学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 播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邵培仁)
二、传播的类型
非人类传播
传播
人类传播
(二)人类传播的演进规律
1、传播手段与传播媒介随着人类发展而不 断进步,不断打破时空界限,不断创造人 类新的经验类型。 (1)加速度发展趋势。 (2)传播方式是叠加的。 2、传播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与发展密切 相关。 3、传播是经济及社会形态的直接产物。
人类传播历程
依次出现 互相补充 互相叠加
第二节
电视直播登月实况
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阿波
罗11号宇宙飞船在月球着陆。 当机长阿姆斯持朗从登月舱的 舷梯上一步一步地迈向月球时, 全球各地不知有多少电视观众 正屏住呼吸,凝视着这一激动 人心的时刻。阿姆斯特朗在月 球上跨出一步后,说了一句他 知道会载诸史册的话——“对 一个人来说,这只是小小的一 步;对整个人类而言,这却是 一次伟大的飞跃。”
5、网络传播时代(开始于20世纪80年
代) 1946年埃克特等人研制的第一台电脑 (ENIAC)在美国诞生; 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9年,美国洛杉矶分校一群研究生通过 导线实现电脑对接; 1980年,美国结成互联网络; 1994年,各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信息高速 公路计划”。 2000年,人类迈入信息时代(网络时代)。
▲共享说 “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
——戈德 ▲互动关系说 “传播可以定义为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 ——格伯纳 ▲符号说 “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传递信息、思 想、感情、技术等。这种传递的行动或过程通常称为 传播。” ——贝雷尔森和塞纳 ▲目的、影响、反应说 传播就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 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 ——霍夫兰
传播学教程新版分章节重点
传播学教程分章节重点目录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3)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10)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15)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19)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22)第六章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 (25)第七章大众传播 (30)第八章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33)第九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38)第十章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 (41)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 (46)第十二章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 (53)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58)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61)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68)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一)关于传播的定义与传统1.社会学传统:美—库利——社会互动理论倡始人。
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2.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美—皮尔士——符号学的创始人,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3.他们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传统,一是社会学的传统,一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
后来,这两传统逐渐发生融合。
信息概念引入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二)传播的实质与其他定义1.传播的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
2.施拉姆: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
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3.阿耶尔: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它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或其他任何什么。
二、传播与信息传播学考察的主要对象—始终都是人类的社会信息及其传播活动。
(一)社会信息科学与传播学1.社会信息与自然界的其他信息的联系和区别A.联系(共同点):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一章 传播学导论
第一章传播学导论第一节关于传播一. 人类传播活动四个发展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二. 传播的含义(一)传播与communication(二)传播的定义1.共享说——强调传播是作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分享(施拉姆)。
片面性:不一定分享如德国人和中国人时间手表2.交流说——强调传播是有来有往的双向活动。
3.影响说(劝服说)——强调传播是传者欲对受者(通过劝服)施加影响的行为。
片面性:不一定是通过语言来传播。
4.符号说(信息说)——强调传播是符号(或信息)的流动。
片面性:片面强调传播者附国内学者对于传播的定义:甘惜分《新闻学大辞典》○○1“信息的交流和分享”○2郭庆观(p5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三)传播的特点(p5)○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反例:点头yes摇头no,印度是点头no摇头yes○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补信息○○1是指传播的内容,信息所涵盖的传播内容主要有社会性,娱乐性,情报性或教育性的内容○2信息论的创始人(香)申农:信息就是可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3教材定义:信息可以看作是物理载体与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第二节传播学的起源与发展一.传播学的缘起1.四位奠基人米德 Goerge Herbert Need库利 Charles Horton Cooly杜威 John Dewey帕克 Robert Eara Park○1杜威:关注“大众”社会的现象,希望媒介能“重组大众社会中的群体”。
○2库利(口吃):为揭示媒介如何改变人们的行为和文化,进行第一次尝试。
○3帕克:最早将报业当成社会与文化机构来研究《移民报刊及其控制》○4米德:(对于当代传播学的意义):开创符号互动论,将传播置于社会学解释的中心○另李普曼Lippman Walter2.“拟态环境”(P127):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传播学教程》教案
《传播学教程》教案第一章:传播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传播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掌握传播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学派理解传播学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传播学的历史发展:从传统传播学到现代传播学传播学的主要学派:实证主义、批判理论、符号互动主义等传播学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和意义1.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传播学的定义、历史发展和主要学派小组讨论:探讨传播学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和意义案例分析:分析具体传播案例,加深对传播学概念的理解1.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传播学的定义、历史发展和主要学派的理解程度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对传播学的应用和意义的理解传播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具体传播案例的分析能力第二章:传播过程与模式2.1 教学目标了解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和相互关系掌握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理解传播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2.2 教学内容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传者、反馈传播模式的分类:线性模式、互动模式、控制论模式等传播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编码、传递、解码、反馈2.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传播模式的分类和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角色扮演:模拟传播过程,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和信息传递的过程小组讨论:探讨不同传播模式的特点和应用场景2.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传播模式的分类和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的理解程度角色扮演表演: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对传播过程的体验传播模式分析:评估学生对不同传播模式的特点和应用场景的理解第三章:人际传播3.1 教学目标了解人际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人际传播的基本形式和过程理解人际传播在人类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3.2 教学内容人际传播的定义和特点:面对面的交流、非语言交流、情感交流等人际传播的基本形式:语言传播、非语言传播、模拟传播等人际传播的过程:信息的编码、传递、解码、反馈人际传播在人类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建立人际关系、传递社会文化等3.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人际传播的定义、特点、基本形式和过程角色扮演:模拟人际传播的场景,让学生体验不同形式的传播小组讨论:探讨人际传播在人类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3.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人第四章:大众传播4.1 教学目标了解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和功能理解大众传播对社会文化和个体行为的影响4.2 教学内容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广泛的覆盖面、单向传播、标准化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大众传播的功能:信息传递、舆论引导、文化娱乐、广告宣传等大众传播对社会文化和个体行为的影响:价值观塑造、认知框架构建、消费行为引导等4.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媒介分类和功能媒体素材分析:分析不同大众传播媒介的案例,探讨其对社会文化和个体行为的影响小组讨论:探讨大众传播对社会文化和个体行为的影响及其责任4.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媒介分类和功能的理解程度媒体素材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媒体素材分析中的表现和对大众传播影响的理解大众传播影响分析:评估学生对大众传播对社会文化和个体行为影响的分析能力第五章:文化传播与全球传播5.1 教学目标了解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机制理解全球传播与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关系5.2 教学内容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文化传承、文化扩散、文化适应等文化传播的途径:移民、教育、媒体、国际交流等文化传播的机制:文化扩散、文化适应、文化同化等全球传播与文化冲突与融合:文化多样性、文化霸权、文化融合等5.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文化传播的定义、特点、途径和机制文化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文化传播案例,探讨其在全球传播中的作用小组讨论:探讨全球传播与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关系及其影响5.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文化传播的定义、特点、途径和机制的理解程度文化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文化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和对文化传播的理解全球传播与文化冲突与融合分析:评估学生对全球传播与文化冲突与融合关系的理解能力第六章:传播与认知6.1 教学目标了解传播与认知的关系掌握传播对认知过程的影响理解传播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6.2 教学内容传播与认知的关系:信息传递、知识分享、观点交流等传播对认知过程的影响:信息处理、认知框架构建、思维方式等传播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知识积累、认知拓展、思维训练等6.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传播与认知的关系、传播对认知过程的影响和传播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小组讨论:探讨传播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认知任务实践: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传播对认知过程的影响6.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传播与认知的关系、传播对认知过程的影响和传播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解程度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对传播与认知关系的理解认知任务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认知任务实践中的表现和对传播对认知过程影响的理解第七章:传播与社会心理7.1 教学目标了解传播与社会心理的关系掌握传播对社会心理的影响理解传播在塑造社会心态中的作用7.2 教学内容传播与社会心理的关系:信息传递、观点交流、价值观共享等传播对社会心理的影响:舆论引导、社会认同、群体心理等传播在塑造社会心态中的作用:价值观塑造、社会共识形成、心理状态调整等7.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传播与社会心理的关系、传播对社会心理的影响和传播在塑造社会心态中的作用小组讨论:探讨传播在塑造社会心态中的作用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社会心理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传播对社会心理的影响7.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传播与社会心理的关系、传播对社会心理的影响和传播在塑造社会心态中的作用的理解程度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对传播与社会心理关系的理解社会心理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社会心理实验中的表现和对传播对社会心理影响的理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传播学教程》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环节需要重点关注。
传播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传播学第一章1传播学的五位创始人1拉斯韦尔(5W模式“谁?说些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效果?四种功能:监视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衍社会遗产、文化传承)2勒温(守门人理论:在传播过程中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检查点即“门区”或关卡的某些渠道流动,那些能够允许信息通过或不许信息流通的人或机构,即为守门人。
作用:选择和过滤他所接受到信息。
)3霍夫兰(他的研究直接影响了传播研究对传播社会效果的重视)4拉扎斯菲尔德(他的研究不仅破除了“魔弹论”关于“电台的威力”无比强大的迷信,发现大众媒介的直接效果十分有限的原因,而且还发现信息传播的“中间站”—一意见领袖,从而导致了“有限效果论”、“两极传播论”乃至“多极传播论”的问世,初步揭示了社会传播的复杂性。
)5李普曼(逆态环境、刻板模式。
主要贡献:在宣传分析和舆论研究方面,李普曼与拉斯韦尔是同一类的学者,而且他开创了今天被称为议程设置理论的早期思想。
他在《舆论学》一书中表达了程设置理论的基本思想:媒体创造了我们头脑里的象征性的想象,这些想象有可能与我们经历的“外在”世界完全不同。
他认为在舆论过程中“刻板模式”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而大众传播在形成、维护和改变社会舆论方面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第二章1传播的定义: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传播是人类的活动、信息的交流、离不开符号和媒介、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
2传播的分类1内向传播2人际传播3组织传播4大众传播5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3传播代表性定义:1共享说2影响说3反应说4互动说5过程说(大题:如何更好地开展人际传播或交流)第三章1第三四章的案例分析题包括传播者责任,职业道德,信息污染,信息的爆炸匮乏2论述题传播者的营销因素与那些:1权威性2可信性3接近性4熟知性5悦目性3守门人的三重角色:接受者守门者传播者一身三任,角色多变4守门人的特征:1隐形性2依附性3追加性4完善性5守门人功能:1检查功能2加工功能3评价功能4导向功能5桥梁功能6守门人责任:1确定“编导”方针2确保“产品”质量3加强整体协调4发现和培养传播人才。
传播学纲要
传播学纲要精讲版第一章传播学的基本概念1.(communication)传播的双向、共享意义:(1)传播的双向意义是从指传受双方思想和信息的“交流”、“沟通”,传播双向和互动意味着信息在共享意义上的累加和增值。
(2)传播的共享的基本涵义,表明其本意是双向、互动的。
它指信息、知识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流动和变化。
比如甲乙两人聊天,双方交谈的过程中,信息在两人之间流动,聊天使得两个人自有信息量都有所增加,甚至发生质的改变,导致双方在思想认识上的变化,体现了传播的双向和共享。
2.(1)拉斯韦尔的线性传播模式:拉斯韦尔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进行顺序化的结构性处理,形成广为人知的“5W 模式”或“斯韦尔模式”即 Who(谁)→Say what(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
该模式对纷繁复杂的传播活动进行了清晰的把握,将其视为五个要素和环节构成的结构过程,为传播研究提供了切入点。
但该模式的解释力因其直线型大打折扣,使传播效果成为一个归宿和终点,从而忽略了传播的环境因素和传播的双向、互动特征。
(2)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双向传播模式:基于传播过程直线模式的局限,施拉姆收到奥斯古德观点的启发,提出了传播的双向“循环模式”。
该模式认为在传播过程的循环中,传播者和受传者没有主客之分,并且强调了传受双方对信息的编码、释码及译码处理,从而突出了传播的互动性,但该模式忽略了传受双方作为社会主体的社会性,片面强调二者的平等性不太符合人类传播实际受各种社会因素制约和影响的状况。
从传播类型角度看,该模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际传播“面对面”的特点,但就大众传播而言解释力相对较弱。
3.用社会学家米德“主我”、“客我”的观点说明人内传播(以阅读为例):人内传播也称为内向传播,即人的思维活动,只要具有正常的意识,人内传播活动就在进行。
外界的刺激不断与已有的内在经验、知识相互碰撞,形成思考、判断和“思想斗争”等大脑内部的交流的方式。
传播学复习要点整理
传播学复习要点整理传播学复习要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传播的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的基本过程,指的是具备传播活动得以成立的基本要素的过程。
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是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①传播者: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在社会传播中,传播者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②受传者: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
作用对象一词并不意味着受传者是一种完全被动的存在,相反,他可以通过反馈活动来影响传播者。
③讯息: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
讯息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社会互动的介质,通过讯息,两者之间发生意义的交换,达到互动的目的。
④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
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⑤反馈: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
获得反馈讯息是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发出反馈讯息是受传者能动性的体现。
反馈是体现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的重要机制。
3.人内,人际,群体,组织传播的定义和相关概念①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②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行为主体之间的信息活动。
人际传播的动机:a获得信息b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c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d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人际传播的特点:a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
b人际传播的信息意义丰富复c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
d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比,是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
③群体传播: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图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
④组织传播:组织传播指的是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二是组织外传播。
组织传播的功能主要有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应变和形成共识。
传播学基础
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Ⅰ传播(一)什么是传播1.非人类世界的传播2.人类世界的传播·远古时代的信息传播(-公元前10万年)-触觉、嗅觉、视觉、听觉非语言传播在人类当代传播活动中依然存在·基本的传播媒介—语言(公元前10万年出现)·传播的文字媒介(公元前3500多年)出现在地中海动感腓尼基一带最早的文字完整作品:死亡之书·印刷术的发明—现在传播的先导(规模传播成为可能)·现代报刊的产生和发展·电子传媒(广播、电视)·网络经济“传播”定义的几种类型·共享说—“传播就是独有变成共有的过程”(戈德)·互动关系说—“传播可以定义为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格拉姆)·符号说—“运用-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等,这种传递的行为或者过程通常称为传播”(贝弗尔森与加纳)·目的、反响、反映说—“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
”(霍夫兰)所谓传播,实质上是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保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关系。
(二)传播与信息·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信宿—施拉姆《传播是怎样进行的》·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上的传递—阿耶尔·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传播的两个要素:①信息-传播行为的内容。
②流动-传播行为的方式。
因此,传播就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定义的两个层面:广义—系统(自身及相互之间传授信息的行为)。
狭义—人(自身及相互之间传授信息的行为,即人类的传播)·传播研究对象:人类传播。
(三)传播的特点·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关系的体现。
·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社会互动行为。
传播学,——精选推荐
第一章传播学是20世纪40年代诞生于美国的一门新兴科学.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第二章信息传播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人类传播是在动物传播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动物社会传递信息信号:气味发光超声波动作声音.动物传播与人类传播区别:1.动物的信息传播行为是一种先天的本能行为,其能力更多的取决于体内的信息功能和遗传基因,而不是后天的系统学习. 2.动物传递和接收信息的过程是基于条件反射原理的过程,而不伴随复杂的精神和思维活动.#人类传播活动发展阶段:1.口语传播时代. 2.文字传播时代. 3.印刷传播时代. 4.电子传播时代.信息社会指的是信息成为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机会.哈特把传播媒介分3类:1.示现的媒介系统. 2.再现的媒介系统. 3.机器媒介系统.贝尔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使信息社会概念在全球范围内产生普遍影响的是美国 D.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的到来>.以及A.托夫勒<第三次浪潮>第一次是从原始社会的狩猎采集社会向农业社会,第二次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第三场以信息革命为代表的第三次浪潮信息社会特点:1.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2.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3.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主要依靠信用. 4.贸易不再主要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成为主流.第三章事物X和事物Y之间存在着某种指代或表述关系,X能够指代或表述Y,那么事物X便是事物Y的符号.符号分为信号和象征符.非语言符号分类:1.为语言符号的伴生符,如声音的高低、大小等,也称为副语言. 2.非语言符号是体态符号. 3.非语言符号是物化、活动化、程式化、仪式化的符号.语言符号的缺陷:死线抽象,非此即彼,忽视差异,自我投射.符号的功能:1.表述和理解功能. 2.传达功能. 3.思考功能.象征行为指的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象征性社会互动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米德认为自我是主我和客我的统一,前者是个人的主体意识,后者是从周围观察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和角色期待.客我意识只有通过与他人的意义交换才能得到,客我和主我的对话和互动形成统一的社会自我.第四章传播过程构成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 传播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即为噪音.#拉斯韦尔5w模式:who谁.says what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什么渠道.to whom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大众传播学研究的5大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就是沿着5w模式的思路形成.传播过程特点:动态性,序列性,结构性.马来兹克系统模式说明:社会传播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评价任何一种传播活动,解释任何一种传播过程即便是单一过程的结果,都不能简单的下结论,而对涉及该活动或过程的各种因素或影响力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第五章人内传播: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传播系统.自我可分解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2方面:1.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它通过个体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2.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它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表现.保障个人的存在与发展,寻求关于生产,生活和社会的有用信息从而进行环境适应决策,建立社会协作关系,自我认知以及满足人的精神和心理需求,是个人从事人际传播的基本动机.人际传播特点:1.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2.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3.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4.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 第六章由临时的集合行为所产生的集聚的人群,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朋称之为乌合之众.群体是讲个人与社会相联结的桥梁和中间纽带.群体对个人成员的意义:1.群体是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2.群体是个人的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3.群体是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与手段.群体意识实在群体信息传播和互动过程中形成的.群体压力即为群体中多数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是群体活动的基本准则.人为了进行有效的社会合作,需要对多数人的一件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协和让步,极端个人主义是不符合社会道德的.然而,对多数意见的服从决定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基于理性判断做出的.在不少场合,群体压力也会带来错误的判断,形成对多数意见的盲目服从.信息压力指的是一般人在通常情况下会认为多数人提供的信息,其正确概率要大于少数人,基于这种信念,个人对多数意见会持较信任的态度.趋同心理指的是个人希望与群体中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组织传播指的是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分2个方面:1.组织内传播.2.组织外传播.组织内传播正式渠道:1.下行传播.2.上行传播.3.横向传播.组织信息的输出活动分3类:公关宣传,广告宣传,企业标识系统(CIS)宣传.第七章#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大众传播的特点:1、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组织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3、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即受众。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总论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总论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关于传播及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传播的文字起源:距今1400年前,《北史·突厥传》中,“传播中外,咸使之闻。
”英语“Communication”源于拉丁文。
关于传播的概念有共享说、交流说、影响(劝服)说、符号(信息)说等等。
二、关于话语研究话语研究是把关注点放在对事物本质所做出的种种话语的可能性上。
换句话说,话语研究不是研究一个事物是什么,而是研究为什么人们用某种方式对该事物进行表述,是什么社会条件导致了这种话语,这种话语是否能够自我证明,它导致了什么后果。
所谓话语,就是围绕着特定的语境中的特定文本所形成的传播实践和社会实践。
三、传播的五种话语(一)传播是传递1、传播是信息的传递1948年,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传播的5W模式。
信息论的提出者香农认为:“信息就是能够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这个定义虽然强调了信息客观性的一面,却忽视了信息编码和解码的复杂性,忽视了传播的社会意义。
2、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指在传播过程中,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多种变量处理不当,而造成传播效果的不确定性或误差。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妨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是否正常等。
传播隔阂指的是个人、群体、组织、世代、文化之间的隔阂、误解或曲解。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社会信息系统通过克服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来服务于社会发展。
立邦漆《龙篇》(二)传播是控制1、控制论视角下的传播1948年,数学家维纳出版了《控制论》一书,提出了控制论。
维纳认为,社会过程充满着偶然性,传播与控制是一个过程,要使这个社会更加有序,必须随时获得信息反馈,即时做出调整,适立新的变化(即自我学习),更好地执行控制者的命令。
2、传播是传者控制受者的过程传播学的诞生,也是“有意图地施加影响”这一话语兴起的产物。
传播学
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一、关于传播的定义:1.国外学者:共享说:“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
”——戈德刺激反应说: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身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互动关系(影响)说:“传播可以定义为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
”——格伯纳符号说:“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等。
这种传递的行动或过程通常称为传播。
”——贝雷尔森和塞纳目的、影响、反应说:传播就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
”——霍夫兰2.传播定义中应该把握的几点原则:概念的外延和必需要素:传者、受者、信息和媒介;第一,传播学中所要研究的传播是人类社会的传播,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普遍存在的信息交流沟通现象。
第二,传播过程必须同时有传播者和受传者的存在,缺一不可。
第三,连接传授双方的是有形的物质载体——媒介和符号。
第四,在每一次的传播活动中都必须有具体的内容,即实实在在的信息。
二、传播的基本类型:能够把握四种基本类型的基本特点并能作出判断。
1.自我传播现象2.人际传播的特点;最古老、最基本的传播方式。
直接性、随意性、私密性3.大众传播的特点;(1)大众传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的媒介组织。
(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的手段进行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3)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
大众传播的对象即受众是社会上的普通大众,即“一般人”,不分群体和阶层。
(4)大众传播的信息具有商品属性和文化属性。
传播组织作为以信息为产品的产业,其产品的价值是通过市场实现的。
(5)大众传播的性质是单向性的信息传递过程。
(6)大众传播是制度性传播。
三、传播学的产生地、奠基人与创立者:传播学诞生于美国1.拉斯韦尔与5W;2.卢因与“把关”;3.拉扎斯菲尔德与“伊里调查”:意见领袖、两极传播、《人民的选择》4.霍夫兰:劝服研究和控制实验法;5.传播学之父(鼻祖)施拉姆:《报刊的四种理论》、《传播学概论》四、人类传播发展历史:1.口语传播的特点(优势与不足);优势:1、信息的复杂度、精确度和容量大为增强;2、环境对信息传播的限制被打破了;3、信息开始具有了一定的保存性(口耳相传);4、最经济、最灵活的传播形式不足:1、受到空间的限制,近距离传播;2、信息保存能力差;3、信息的准确性缺乏保证2.印刷传播的特点特点:1、大量复制、大量生产2、记录永久性3、迅速性4、广泛性3.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特点:1、具有直接感受性2、时效性强3、受众覆盖面广4、将人际传播的方式导入大众传播5、时序性的信息传播方式6、可群体接收第二章传播要素与模式一、要素:1.编码与译码:理解判断编码指的是把信息源得到的信息精确地制成适宜传播者传播和受传者接受和理解的信号的活动;因此往往位于传播者一方;译码位于受传者一端,是将接收到的符号或代码还原为传播者所传达的信息或意义的过程。
文化传播学课件1第一章文化传播学导论
第一章 文化传播学导论
01 基本概念与核心议题 02 文化传播的功能与意义 03 文化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 基本概念与核心议题
• 传播与传播学 “传播”,英文为“communication”,有传播、交流等多种含义。一般我们在使 用这个概念时,多指“信息”从“信源”出发,经由渠道到达“信宿”。早期,传 播概念强调的是,信息的单向传递和意义再造。但作为一个开放性词汇,“传播” 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事实上,除了单向度的传播与分享之外,传播的另外一层 含义就是,“双向的或共同的互动交流机制”。就实践层面而言,“传播”就是人 类运用符号并经由媒介来交流信息、传递感情和交流意义的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
知识链接
• 初级群体-广场舞大妈 :
“Dama”,又称“广场舞大妈”、“中国大妈”,本意是指那些 热情冲动、精力充沛,但有时也会盲从算计的离退休女性群体。 她们形成文化体公共体的方式,比较特殊。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 初级群体,“Dama”有某种非组织关联,其成员间情感色彩浓厚。 在演变过程中,这一初级群体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准组织结构形态。 “领舞者”在这样的群体中起着结构形塑的重要作用,“口信约定” 是广场舞大妈沟通信息的主要方式。这一群体的社会影响力,甚 至国际认知度都在增强。2013年4至6月,国际金价下跌,许多中 国消费者纷纷抢购黄金,其中包括“中国大妈”这个特殊的社会 群体。她们甚至被称为“影响全球黄金市场的一支主力军”。不 过,《华尔街日报》在专门创造并推广“dama”这个概念时带有 一定的贬义。他们认为,“中国大妈”是擅长利益计算但缺乏能 力眼光的社会群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apter 1 Communication
Structure of This Chapter
• Ⅰ. Several Questions
Question 1 传播学 VS 新闻学 Question 2 传播学现状
• Ⅱ. What is communication
1. 说文解字 Origin of the word 2. 定义 Definition 3. 传播学起源、形成、发展 Development
Understanding of Communication
• A process in which participants create and share information with one another in order to reach mutual understanding (Rogers, 1995). • Communication is the process of creating shared meaning. • The imparting, conveying or exchanging of ideas, knowledge, etc • The transfer of thoughts and messages by sign and sounds. • A social process in which individuals employ symbols to establish and interpret meaning in their environment. • “the process by which an individual (the communicator )transmits stimuli( usually verbal symbols) to modify the behavior of the other individuals (communicates).”
Grading
• Citizenship \ participation • Homework • Class performance • Exams
Course Introduction
Part 1——Laying the groundwork
Chapter 1 Chapter 2 Chapter 3 Chapter 4 Chapter 5 Communication 传播学 · 传播 History 传播 “史” Semiotics And Culture Studies符号学与文化研究 Models 传播模式 Types 传播类型 Part 2——Mass Communication Chapter 6 Mass Communication
共享
互动 符号 目的 影响 反应
理解传播
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 1.传播是人类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活动。 • 2.传播是信息的交流。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不是简单地输出信息,还应含有复杂的双向交流
———— Socialist Cooley • • Social Organization
美国 库利 《社会组织》1909年 社会组织》1909年
传播的唯一手段是像(icon)的集合。 传播的唯一手段是像(icon) ———— Peirce The Law of the Mind
美国 皮尔士《思想的法则》1911年 皮尔士《思想的法则》1911年
施拉姆《传播是怎样运行的》 施拉姆《传播是怎样运行的》 1955
•
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 ————传播学家阿耶尔《什么是传播》 传播学家阿耶尔《什么是传播》 传播就是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活动。徐耀魁 1990 传播是信息的双向流通过程。李彬1993 美国传播学者丹斯(Frank Dance)就在《人类传播功能》一书中对传播的定义作过统计,结果 美国传播学者丹斯(Frank Dance)就在《人类传播功能》 有126个各不相同的定义 126个各不相同的定义
Communication is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a commonness or oneness of thought between a sender and a receiver” 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 ————Wilbur ————Wilbur Schramm The Process and Effects of Man Communication
大众传播
Part 3——Others
1.The agenda-setting theory 2. The cultivation theory 3. The Knowledge Gap Hypothesis 4. The Spiral of Silence
Chapter 7 Theories About Mass Media
• • •
Communication is the transmission of a message from a source to a receiver.
定义传播
传播是一种行为(action) 一种过程(process)。 把握传播的两个要素: 1、信息(info.)——传播行为的内容 2、流动(flow)——传播行为的方式 因此,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 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 传播
中国古代关于传播的说法
• “传播”,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与“传播”相 传播”,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与“传播” 近的词有“ 近的词有“传”、“播”、“布”、“流”、“宣”、“扬”等。 通常,“ 通常,“传”示纵横地传播,“播”示广泛地传播,“布”示伸 示纵横地传播,“ 示广泛地传播,“ 展地传播,“ 展地传播,“流”示连续地传播,“宣”示庄重地传播,“扬”示宏 示连续地传播, 示庄重地传播, 大地传播(黄金贵,1994). 大地传播(黄金贵,1994). 此王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 • 《墨子·所染》:“此王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 墨子·所染》 此义象为纵向传播; 此义象为纵向传播; • • 《礼记·祭统》:“有善而弗知,不明也。知而弗传,不仁也。” 礼记·祭统》 有善而弗知,不明也。知而弗传,不仁也。” 此义体为横向传播。 • 《国语·晋语三》:“夫人美于中,必播于外”。《文心雕龙·檄 国语·晋语三》 夫人美于中,必播于外” 文心雕龙· 移》:“明白之文,或称露布,播诸视听也。”其义象为广泛地 明白之文,或称露布,播诸视听也。” 宣传和散布。 • “传”与“播”合成为“传播”一词,大约最早见于〈〈北史·突 合成为“传播”一词,大约最早见于〈〈北史· 厥传〉一书:“宜传播天下,咸使知闻。” 厥传〉一书:“宜传播天下,咸使知闻。”含义为长久而广泛地 宣布、传扬。此义已与今义相近。
•
和媒介。 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
媒介负载符号,符号负载信息。
•
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 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
2. 定义 Definition
• Communication :通信、交流、会话、交往、沟通。
• “Communication is the mechanism through which human relation exist and develop. ” 传播是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
传播学基础
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赵丽君 主讲
Requirements
• • • • • Prepare a notebook Preview Improve \ master English Understand reading materials PPT not copied
Question 2 传播学学科
• 传播学的学科属性 不是一个我们称之为物理学或经济学那样的学科。传播学更像是一门 十字路口上的学科,有许多学科予以穿插,但没有停下来。(施拉姆) • 在美国,至今传播学没有被作为一门Discipline(学科)而被承认,也没有 “传播学”这种说法 Communication science (传播科学) Communication studies (传播研究) Media studies (媒体研究) • • “如今,美国大部分大学都有一个传播学院或传播系,传播学研究与教学 机构成为了美国高校内发展最为迅速的院系或学科点之一。” 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如今更是如火如荼……
1. 研究范围不同 C > > > J C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及其规律的科学。(社会信息) J是一种特殊的传播现象。 2.研究对象不同 C:人类传播的产生与发展、人类传播的形态、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结构(宏观层面:传播 与社会;微观层面:传播内部过程、传播产业、传媒机构) J:新闻传播现象 3.研究方法不同 C:实证研究、实验分析、变量分析→提出理论→解释现象 J:实践经验的研究、归纳、总结 4. 国内培养情况 C 重理论(超级理论) 也有市场调查之类(中传 杨惠新 统计;厦大 黄合水 市场调研) J 重实用 学生上手快 反应能力强 5. 发展空间 C 交叉学科多:政治~,农业~,信息~ J 本身理论有限
Ⅱ. What is communication
1. 说文解字 Origin of the word 2. 定义 Definition 3. 传播学起源、形成、发展 Development
1. 说文解字 Origin of the word
Communication
▲拉丁语源为communicatus和communis ▲印欧语源为kom-moini ▲communication,为 “共有” +“交换” 之意
媒介分析 控制分析
Chapter 11 Mass Communication﹠Society 8 The Gatekeeping Theory Chapter Chapter 9 Mass Audience